闲人么闲 闲人么闲
关注数: 3 粉丝数: 59 发帖数: 2,637 关注贴吧数: 9
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 不要让心游荡出去, 想那些关于过去、未来的俗念,这种念头总是带着杂染妨碍修行。行者必须专注于内心, 培养对内心世界的知觉, 而不是跟着杂染出去关心世俗事务。这一点至关重要。 许多行者不能得到满意的成果,主要原因是在禅定基本原则的坚持方面决心不够。我总是教弟子在修行中保持准确性,在禅定中要有特定目标,如此一定会有成果。找到一个合适的专注对象,让心做好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我通常建议用一个预备性的禅定词汇, 通过在内心连续重复, 如一具铁锚, 很快使行者的心静止下来, 进入定境。 如果行者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心的知觉,而没有一个禅定用词那样把念钉住, 结果肯定是靠不住的。心的知觉太精细,不能为念住提供坚实的基础,用不了多久,心就响应杂染的召唤去漫游、遐想、走神,修行变得不规则。有时候看上去进展顺利,几乎毫不费力,后来却突然意想不到地艰难起来。修行步子一下子不稳了,所有表面进展就不见了。修行的自信动摇了,心开始挣扎。 不过, 如果我们有一个禅定用词作为锚, 让念住稳固扎根, 心就一定会尽快进入禅定的宁静与专注状态。并且也能轻松地保持在那个静止状态。 我这里讲的是个人经验。我最初开始禅定时, 缺乏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还没有找到固守心念的正确方法, 修行时涨时落。进步一阵子, 很快又退步, 回到原地, 等于没有学到什么。开始时我极其用功, 心进入了奢摩他,感觉象座山一样稳定扎实。那时候还缺乏适当的方法来保持这个状态, 我却感到自满、轻松起来。 就在那时, 修行退步了。它开始退步, 我却不知怎样逆转。我因此苦苦思索, 要找一个让心稳定下来的坚实基础。 最后得出结论, 心跑掉了, 是因为我的基础不牢。我缺乏一个禅定用词作为注意力的聚焦点。 我被迫重新开始修起,这次我打了一个坚固的桩柱, 不管发生什么, 坚定地抓住它。这个桩柱就是“哺-哆”(buddho),意思是对佛陀的忆念。我就把禅定用词“哺-哆”当成唯一的专注目标。我在内心除了重复“哺-哆”,不去管其它。“哺-哆”是我的唯一目标, 同时我也确保念住始终在把握和指导我的努力。那些关于进步、退步的想法全给放在一边。发生什么就让它发生,我下决心不再落入旧的思路: 回顾过去修行怎样进步、怎样退失; 接着又幻想未来, 希望发一个大愿, 过去的自在感会再回来。一直这样想, 却不去创造实现愿望的条件,只是希望有进步, 不能进步时又感到失望。实际上, 成功的愿望并不会带来成功,只有带着念住的努力才会有成就。 这一次我下决心, 无论发生什么, 就让它发生。为了进步、退步而烦恼, 是焦躁的源头, 那样会分散对当下和当前工作的注意力。只有带着念住,重复“哺-哆”, 才能防止修行中的上下起伏。把心的知觉集中在即刻当下至关重要。不要让心念分散开来, 干扰禅定。 为了灭苦而精进禅修时, 你在正道上每走一步, 都得全力以赴, 不可有一点保留。为了体验最深的奢摩他, 获得最深的智慧, 你不能半心半意、有气无力、缺乏修行的基本原则, 永远摇摆不定。修行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即使你接连修行几世,也不会有正确的结果。 在修行的初始阶段, 你必须找一个明确的禅定对象, 把心定在上面。不要随便找一个象“心的内在知觉”这样的模糊对象。没有特定的专注对象来抓住心,几乎不可能防止注意力涣散。没有特定的专注目标会使禅修失败,到头来你会因为失望而放弃努力。 念住一旦失去焦点, 杂染就会冲进来, 把你的思路扯到遥远的过去、渺茫的未来。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