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耶o和o华o o耶o和o华o
即使是耶和华,也无法成为永恒
关注数: 4 粉丝数: 140 发帖数: 1,818 关注贴吧数: 12
ckmk听感 别的不多说了,直接切入主题。刚拿到Ckmk时所听到的声音不是很理想,三频发混,低频散,中频糊,高频巨刺耳~唯一一点好的就是做工,真心不错。无奈经历了漫长的煲机过程ed. 现在的ckmk虽然没全开,但是出的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低频无损试音《all rise》 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低频下潜到位,质感不闷,有种拳拳到肉的感觉,低频量不少,但不轰头,恰到好处。整首歌给人一种华丽感。 中高频无损试音《wish you were here》 ckmk这塞子没有es9那么浓郁的铁味。淡淡的铁味配着艾薇儿的歌声依然有女毒的范。高频刺激。中频饱满圆润,量感不同于AKG的浓郁,给人更多的是靓丽而非热情,由于ckmk偏解析偏素质,几乎没啥调声,保证了还原度,但号称2单元动铁的BT解析却有着刺耳的齿音,可以清晰听见艾薇儿急促的呼吸声,齿音问题我在煲机看看,毕竟没有全开。 交响无损试音《命运交响曲》 声场宏阔,解析高,各种乐器的分离度较高,信息量大。声场结象清晰,颗粒感饱满,可以找到部分乐器的定位。小提琴阶梯感明显,衔接平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各种管弦乐器。 总结:对于旗舰耳机来说,Ckm1000无疑是搞不过Akg k3003的,但个人认为比那个微动圈技术的ie800要好。 从做工上,ckmk用铝钛合金双体结构,密闭性与质量好,ie800则是有机陶瓷(感觉从桌子上掉下去就会有裂痕的),佩戴密闭性虽然也不错,但是无意牵拉耳机线很容易时单元与耳道分里。 从听感上,ie800的解析不如ckmk高,很多细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声场由于ie800的微动圈技术(据说ie800的价位那么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动圈技术),远不如ckmk的广阔。但ie800的齿音远小于ckmk,使人听起来不会那么挠心~ 从价格上,ie800德行正品是5500+,而ckm1000日航是3000+而且个人认为ie800的声音并不如ckm1000。 总的来说ckmk除了操卵的齿音以外,剩下的还是很地道很地道的。顺便说一下,ckmk的密闭性不如cksk那么好(s系列追求低频,自然要高密闭了,cks90 cksk的密闭性是所有动圈耳塞,入耳最好的了)但是在耳塞中是过得去的,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个C套。
关于声场结象 结像感在欣赏电影以及还原古典乐(尤其以大编制表现)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属性,甚至可以看做是hifi的核心属性。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解析度大家应该都不难理解,但是和解析度一样重要的hifi属性,结像感,看来不少新朋友还不知道,这里简单做一下介绍吧,顺便说一下为什么IE8值那个价的问题。如果烧箱子的话,结像感应该是直接能感受到的,低频稳,定位准,泛音好的箱子,结像一般都ok~ 结像应该是声场属性,而且是最重要的声场属性,在结像糟糕的情况下拉开横场,会导致声场变形,对听感影响十分严重。 结像力用个比喻的话,应该是类似摄影里面的镜头聚焦。声音和图样一样,也可以聚焦在某一个点或者面 所以和结像相关联的声场素质因素主要是定位和纵深还有形态感,这样在声场范围较大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立体声。 当然,单就结像一词来说,就是声音凝结的形象吧。对定位有一定要求,但非首要,对声场宽度有一定要求,但不是首要,对纵深要求是最高的,位置摆错直接会导致群奏结像的杯具(也就是所谓的环境结像概念)。 从独奏结像来说 比如说,笛子的声音,发生形态应该是一个很小的范围,比一个点稍微大的空间,并且这个结像要稳(对低频要求高,低频量不够,结像会飘忽不定)而钢琴的结像就是2立方米空间产生的琴箱共鸣的形态,这时候你听到的是比起笛声更为模糊的声响,发散快,有一定残响且并蕴含大量泛音的声音形象,它可以很通透,但决堤不会锐利(高频泛音段能量不足,高频容易失控,ue的动铁很多时候是缺乏泛音段的残响信号)。 这里对器材的低频素质要求极高,直观的说,如果是敲击类的低频乐器的话,低音发出时是要能听出来一个较大的鼓面形态的,如果感觉低频有下潜,有质感,但是鼓面是个小点,而不是一个面,那么耳机的结像能力就是比较糟糕的了,比如se530…… 另外好的结像感,你是要能听出一个人声的口型,是大是小,如果是一个面,声音不够凝聚,那么就很糟糕了。甚至是能判断一歌词的气息量。 对打击乐来说要求就是要能听出来鼓面的大小,要能感觉到稳定的振膜震动形态。 声音的发散效果和凝聚程度对耳机而言是一个需要取舍的问题,其中一个大家都会有体验的一种情况,当我们开大播放器音量的时候,声音会比较凝聚,但是可能产生较差的听感,而当音量较小的时候,声音听起来感觉就比较散了。所以结像感对前端,尤其是功放的需求不会比耳机器材差,这点对于音箱尤甚,理想状态就是我们需要在合适的音量下同时拥有较好的声音凝聚感和发散的模糊感。 最后,结像感最重要也是最难以演绎的部分,就是群奏结像(能量场结像感),要完整表现出一个能量骤升和衰落的过程,尤其是掺和着弦乐组和管乐组齐奏的时候。这就涉及到上面提到的一个取舍问题。另外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器材系统动态还原的能力。 在现实环境中,事实上音乐中大部分场景是混奏出来的声音,这种结像就需要一种模糊化的处理,因为去过交响乐现场的人都知道,现场殿堂感觉中声音发散非常快。不会产生清晰的界限。 在提琴组群奏揉弦的时候,会产生时序不齐的大量泛音段信号(非残响),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感觉,所谓“空气感”,一旦器材将这个场面表现的过于清晰,则其音乐感就会大打折扣,我们通常会认为那种声音是监听取向的。而好的听感则是需要音乐的“空气感”如同潮水扑面而来的感觉。 IE8出彩的地方就在这里,良好的纵深关系,出色的环境结像能力,使得在演绎大编制交响的情况下丝毫不乱,会有浑然一体的效果。但在小编制演绎的时候则显然模糊了一些边界,但好在音乐感仍然是上乘,毕竟ie8的泛音表现是建立在强大的调音实力上的。 更形象的说,优秀的结像感就是在一个大编制交响乐中将声音形象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效果,在提琴组带来丰富的“空气感”(模糊)的同时,能将管乐组群奏的声音凝聚在一线之内,而背后的打击乐器在群奏时候的效果则是泰山之基——稳,合在一起,就是要能表现出冰川移动时候的那种压迫感和磅礴的气势,这个结像才是最出彩的结像。 综上所述,结像感对于三频和动态控制都各有要求, 低频要稳重,要有能量,中频要平衡,能够衔接高频的泛音段。而高频在尽可能的频响延展的情况下,保证泛音段的高解析力和频响曲线的平衡才能获得稳定的结像感。整体而言,就是耳机三频能量分布要呈现金字塔式的平衡分布,以保证在大场面下不因为动态失真而造成的结像飘忽不定。 ue的动铁耳塞在中频和高频做过一定处理,会使得高泛音段产生不可忽视的失真,但同时也能带来通透清丽的感觉,其关键就在于把不讨好人耳(干扰监听?)的部分泛音频段抹掉了。所以声音马上清丽起来了,但这对结像感影响是较为严重的。
声场「转载」(图另付) 耳机的声场还是有一些特点的 by 公园笨龙 声场这个概念可能是平常讨论耳机或者播放器音质时比较常用到的一个词汇,也是比较难阐述的一个HiFi名词,其所涉及的声学知识较多,故在此不进行深度论述,目的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关于耳机以及其他音频器材的声场(音场)概念,帮助大家在选购耳机时对产品品质进行辨识。 PS:本文讨论仅仅涉及HiFi器材讨论,如果你在使用动铁耳塞,请忽略本文。 写在前面的话: 耳机声场的还原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模拟,音箱可以通过物理重构一部分的真实声场,耳机自始至终都是模拟的,所以耳机声场和调音关系很大。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只将耳机的场感叫做音场。 关键词:响度和延迟 理论上来讲,人耳之所以能感受到声场是因为左右耳的响度差和时间差。 响度:很直观的可以感受到,声音越大,则距离人耳越近,左右耳响度差使得人耳能辨别音源方位; 延迟:包括声音的反射以及在空气中的残响感(堂音和残响表现能力) 可以看做是一个能量衰弱的过程 声学讨论到此为止,下面我们从实际听感角度来看待声场的问题: 各类器材声场真实程度的理论极限: 耳机(人头录音)>=耳塞(人头录音)>音箱>耳机(普通音源)>耳塞。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顺序,声场体验的真实程度大致是按照上述顺序排列的,关于“人头录音”的概念,不明白的可以去问百度,这里不做过多理论解释;而音箱这里只讨论2.0声道的,因为环绕声不属于HiFi范畴内的东西,排序的依据是还原声场的完整度,人头录音是360度的,音箱和耳机普通音源都是180度的声场。 音箱的声场会涉及很多环境布置的问题,所以本文讨论的情况仅仅针对耳机和耳塞(普通录音音源),并且声场形状是建立在听感经验基础上的,比较形象,但和声学理论并不完全相符,所以只能算是一个相对概念,请烧豆们各位自己斟酌。(以HiFi系统为准,监听后端系统请自觉回避) 第一,耳机声场的概念 本文将耳机的声场(音场)基本概念分为两个可视化的区块部分来讨论, 1)场感:包括声场范围,宽度和纵深等等。 2)结像定位:声音的形、立体程度、距离感等体验 之所以这么分类,是因为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程度不同(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都能分辨距离和方位的),具体敏感度关系可以百度搜索“等响度曲线”。大概7000hz左右最为敏感,而极高频(12000以上)和极低频(150hz下)的声音都是不具有指向性或极弱指向性,比如雷声(低频),和一些电流噪声(高频),距离远点的话你很难分辨音源方位。相对而言低频指向性更差,而低频延迟对场感体验是十分关键的素质。 如下图:声海(森海塞尔)动圈入耳IE8的两项分布 IE8/hd650的声场 假设动态无失真情况 A区域我们可以认为是结像定位区域,这个区域内听到的声音是凝聚成像的,是立体的、有方位感的,人声口型是可以分辨口型大小乐器之间的距离的。 B区域我们可以理解为场感区域,也可以叫做能量场,是能量发散和消退的过程区域,决定了人耳声场听感的范围、宽度和纵深,影响本区域听感的因素主要是高解析度下的极低频和高频延展的表现。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声音的结像感,以及它和声场的关系。 我们仍然用图片来举例, 焦距和景深,可以看做声场的A和B区域 结像感我们可以理解为摄影技术里的“焦距”概念,而有焦距就有景深,相当于声场的结像定位和场感的关系,结像定位线条要清晰,而背景线条要模糊,如果反客为主,则听感必然糟糕(监听耳机由于专业需要,会这么处理细节) 另外,声场的A和B区域必须是一个完美融合的过程,两者过度不应该存在明显界限,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结像面大小的问题。比如鼓声,除了有一个富有质感和方位感的鼓点外,鼓面大小要通过B区域的低频延迟来判断。也就是说B区域的听感会对A区域结像感的真实程度有很大影响。 PS:关于结像感,烧组拙作一篇,可供参考:点击查看 上述情况都是理想状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种耳机、耳塞大致的声场形状(假设动态无失真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误导,下面会举例说明不同耳机的音场形状 1. 耗材级的耳机、耳塞 声场被压缩,几乎没有结像 我们常见的mx360,以及各类装机用耳塞,特点是所有声音全部在脑袋内发出,音场扩散拥挤在中间,当然你用sony的旗舰播放器X1000系列搭配森海系耳塞时候,也会产生这种音场拥挤的感觉。 2.消费级耳机、耳塞(700下,不排除有特例) 有场感,但是缺少结像 比如mx760,dtx80,dtx300p,px100等,有很大一圈音场~,你可以感觉到声音明显向外部扩散,但是没有什么定位和结像能力,声音密度差,动态小,所有声音都在中间一点发出。 3.hifi入门级耳机、耳塞 场感、结像二选一 er4p和TF10,以及ie7。动铁多数是音场广阔定位不错而缺少结像,ie7这类人声系的动圈耳机则是结像感不错,但是音场不够通透。而FS的新单元的M5还有FX700则是属于比较中庸类的。 4.hifi级耳机、耳塞 IE8/hd650的声场 假设动态无失真情况 IE8和exk这类动圈旗舰可以做到这种效果。而动铁的声场是个大问题,多数是音场广阔而缺少结像的空间感。 5、hi-end级的耳机(目前还没有耳塞能达到,如果唯一有一个的话,便是IE800,使用了最新的微动圈的技术,动态控制能力完全不差于大耳机,会有低频微动态的表现) HD800,ed9这类拥有低频微动态表现能力的耳机才拥有在弱指向区域的结像能力 这个程度目前听过的只有ed9和hd800吧,kk也算一个,但是我没听过完全推好的。微动态,就是低频动态还原能力,可以让你的音场扩大一圈,并且在微动态的音场区域内你可以分辨声音的距离和方位。比如远处的爆炸声。所以有微动态的耳机,看电影玩游戏会非常爽,而在玩游戏时候的代入感和声场真实度,完全超越各类音箱,因为hifi音箱无法表现背后音源,而环绕声音箱有一定的距离延迟,代入感欠缺点。有米的朋友可以试试ED9接随身解码玩游戏,绝对是顶级享受。 比起之前的耳机,此级别的耳机声场能够对低指向频段的声音进行距离和方位上的结像
ckm1000听感 别的不多说了,直接切入主题。刚拿到Ckmk时所听到的声音不是很理想,三频发混,低频散,中频糊,高频巨刺耳~唯一一点好的就是做工,真心不错。无奈经历了漫长的煲机过程ed. 现在的ckmk虽然没全开,但是出的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低频无损试音《all rise》 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低频下潜到位,质感不闷,有种拳拳到肉的感觉,低频量不少,但不轰头,恰到好处。整首歌给人一种华丽感。 中高频无损试音《wish you were here》 ckmk这塞子没有es9那么浓郁的铁味。淡淡的铁味配着艾薇儿的歌声依然有女毒的范。高频刺激。中频饱满圆润,量感不同于AKG的浓郁,给人更多的是靓丽而非热情,由于ckmk偏解析偏素质,几乎没啥调声,保证了还原度,但号称2单元动铁的BT解析却有着刺耳的齿音,可以清晰听见艾薇儿急促的呼吸声,齿音问题我在煲机看看,毕竟没有全开。 交响无损试音《命运交响曲》 声场宏阔,解析高,各种乐器的分离度较高,信息量大。声场结象清晰,颗粒感饱满,可以找到部分乐器的定位。小提琴阶梯感明显,衔接平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各种管弦乐器。 总结:对于旗舰耳机来说,Ckm1000无疑是搞不过Akg k3003的,但个人认为比那个微动圈技术的ie800要好。 从做工上,ckmk用铝钛合金双体结构,密闭性与质量好,ie800则是有机陶瓷(感觉从桌子上掉下去就会有裂痕的),佩戴密闭性虽然也不错,但是无意牵拉耳机线很容易时单元与耳道分里。 从听感上,ie800的解析不如ckmk高,很多细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声场由于ie800的微动圈技术,远不如ckmk的广阔。但ie800的齿音远小于ckmk,使人听起来不会那么挠心~ 从价格上,ie800德行正品是5500+,而ckm1000日航是3000+而且个人认为ie800的声音并不如ckm1000。 总的来说ckmk除了操卵的齿音以外,剩下的还是很地道很地道的。顺便说一下,ckmk的密闭性不如cksk那么好(s系列追求低频,自然要高密闭了,cks90 cksk的密闭性是所有动圈耳塞,入耳最好的了)但是在耳塞中是数一数二的,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个C套。 不定期附图
ckm1000听感 别的不多说了,直接切入主题。刚拿到Ckmk时所听到的声音不是很理想,三频发混,低频散,中频糊,高频巨刺耳~唯一一点好的就是做工,真心不错。无奈经历了漫长的煲机过程ed. 现在的ckmk虽然没全开,但是出的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低频无损试音《all rise》 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低频下潜到位,质感不闷,有种拳拳到肉的感觉,低频量不少,但不轰头,恰到好处。整首歌给人一种华丽感。 中高频无损试音《wish you were here》 ckmk这塞子没有es9那么浓郁的铁味。淡淡的铁味配着艾薇儿的歌声依然有女毒的范。高频刺激。中频饱满圆润,量感不同于AKG的浓郁,给人更多的是靓丽而非热情,由于ckmk偏解析偏素质,几乎没啥调声,保证了还原度,但号称2单元动铁的BT解析却有着刺耳的齿音,可以清晰听见艾薇儿急促的呼吸声,齿音问题我在煲机看看,毕竟没有全开。 交响无损试音《命运交响曲》 声场宏阔,解析高,各种乐器的分离度较高,信息量大。声场结象清晰,颗粒感饱满,可以找到部分乐器的定位。小提琴阶梯感明显,衔接平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各种管弦乐器。 总结:对于旗舰耳机来说,Ckm1000无疑是搞不过Akg k3003的,但个人认为比那个微动圈技术的ie800要好。 从做工上,ckmk用铝钛合金双体结构,密闭性与质量好,ie800则是有机陶瓷(感觉从桌子上掉下去就会有裂痕的),佩戴密闭性虽然也不错,但是无意牵拉耳机线很容易时单元与耳道分里。 从听感上,ie800的解析不如ckmk高,很多细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声场由于ie800的微动圈技术,远不如ckmk的广阔。但ie800的齿音远小于ckmk,使人听起来不会那么挠心~ 从价格上,ie800德行正品是5500+,而ckm1000日航是3000+而且个人认为ie800的声音并不如ckm1000。 总的来说ckmk除了操卵的齿音以外,剩下的还是很地道很地道的。顺便说一下,ckmk的密闭性不如cksk那么好(s系列追求低频,自然要高密闭了,cks90 cksk的密闭性是所有动圈耳塞,入耳最好的了)但是在耳塞中是数一数二的,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个C套。 不定期附图
ckm1000听感 别的不多说了,直接切入主题。刚拿到Ckmk时所听到的声音不是很理想,三频发混,低频散,中频糊,高频巨刺耳~唯一一点好的就是做工,真心不错。无奈经历了漫长的煲机过程ed. 现在的ckmk虽然没全开,但是出的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低频无损试音《all rise》 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低频下潜到位,质感不闷,有种拳拳到肉的感觉,低频量不少,但不轰头,恰到好处。整首歌给人一种华丽感。 中高频无损试音《wish you were here》 ckmk这塞子没有es9那么浓郁的铁味。淡淡的铁味配着艾薇儿的歌声依然有女毒的范。高频刺激。中频饱满圆润,量感不同于AKG的浓郁,给人更多的是靓丽而非热情,由于ckmk偏解析偏素质,几乎没啥调声,保证了还原度,但号称2单元动铁的BT解析却有着刺耳的齿音,可以清晰听见艾薇儿急促的呼吸声,齿音问题我在煲机看看,毕竟没有全开。 交响无损试音《命运交响曲》 声场宏阔,解析高,各种乐器的分离度较高,信息量大。声场结象清晰,颗粒感饱满,可以找到部分乐器的定位。小提琴阶梯感明显,衔接平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各种管弦乐器。 总结:对于旗舰耳机来说,Ckm1000无疑是搞不过Akg k3003的,但个人认为比那个微动圈技术的ie800要好。 从做工上,ckmk用铝钛合金双体结构,密闭性与质量好,ie800则是有机陶瓷(感觉从桌子上掉下去就会有裂痕的),佩戴密闭性虽然也不错,但是无意牵拉耳机线很容易时单元与耳道分里。 从听感上,ie800的解析不如ckmk高,很多细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声场由于ie800的微动圈技术,远不如ckmk的广阔。但ie800的齿音远小于ckmk,使人听起来不会那么挠心~ 从价格上,ie800德行正品是5500+,而ckm1000日航是3000+而且个人认为ie800的声音并不如ckm1000。 总的来说ckmk除了操卵的齿音以外,剩下的还是很地道很地道的。顺便说一下,ckmk的密闭性不如cksk那么好(s系列追求低频,自然要高密闭了,cks90 cksk的密闭性是所有动圈耳塞,入耳最好的了)但是在耳塞中是数一数二的,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个C套。 不定期附图
CKM1000听感 别的不多说了,直接切入主题。刚拿到Ckmk时所听到的声音不是很理想,三频发混,低频散,中频糊,高频巨刺耳~唯一一点好的就是做工,真心不错。无奈经历了漫长的煲机过程ed. 现在的ckmk虽然没全开,但是出的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低频无损试音《all rise》 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低频下潜到位,质感不闷,有种拳拳到肉的感觉,低频量不少,但不轰头,恰到好处。整首歌给人一种华丽感。 中高频无损试音《wish you were here》 ckmk这塞子没有es9那么浓郁的铁味。淡淡的铁味配着艾薇儿的歌声依然有女毒的范。高频刺激。中频饱满圆润,量感不同于AKG的浓郁,给人更多的是靓丽而非热情,由于ckmk偏解析偏素质,几乎没啥调声,保证了还原度,但号称2单元动铁的BT解析却有着刺耳的齿音,可以清晰听见艾薇儿急促的呼吸声,齿音问题我在煲机看看,毕竟没有全开。 交响无损试音《命运交响曲》 声场宏阔,解析高,各种乐器的分离度较高,信息量大。声场结象清晰,颗粒感饱满,可以找到部分乐器的定位。小提琴阶梯感明显,衔接平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各种管弦乐器。 总结:对于旗舰耳机来说,Ckm1000无疑是搞不过Akg k3003的,但个人认为比那个微动圈技术的ie800要好。 从做工上,ckmk用铝钛合金双体结构,密闭性与质量好,ie800则是有机陶瓷(感觉从桌子上掉下去就会有裂痕的),佩戴密闭性虽然也不错,但是无意牵拉耳机线很容易时单元与耳道分里。 从听感上,ie800的解析不如ckmk高,很多细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声场由于ie800的微动圈技术,远不如ckmk的广阔。但ie800的齿音远小于ckmk,使人听起来不会那么挠心~ 从价格上,ie800德行正品是5500+,而ckm1000日航是3000+而且个人认为ie800的声音并不如ckm1000。 总的来说ckmk除了操卵的齿音以外,剩下的还是很地道很地道的。顺便说一下,ckmk的密闭性不如cksk那么好(s系列追求低频,自然要高密闭了,cks90 cksk的密闭性是所有动圈耳塞,入耳最好的了)但是在耳塞中是数一数二的,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个C套。 不定期附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