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耶o和o华o
o耶o和o华o
即使是耶和华,也无法成为永恒
关注数: 4
粉丝数: 140
发帖数: 1,818
关注贴吧数: 12
4420 成功了
2只小龙猫一公一母标灰带点紫都1岁2个月啦非常健康可上手~还 2只小龙猫 一公一母标灰带点紫 都1岁2个月啦 非常健康可上手~还没怀孕🙈 现因个人工作原因要离京无法照顾小家伙 故转手出给有爱心人士 赠送双层R62宠物笼+各种用品+粮 打包1200,喜欢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仅限北京同城自取,可以叫货拉拉活着快狗打车
诸位道友怎么看**我要弃坑了 诸位道友怎么看 ** 我要弃坑了
各位道友怎么看 各位道友怎么看
旗舰级耳塞浅谈 其实个人觉得,hifi到最后不再是素质间的较量,而是真正选择一条属于自己听感的耳机,自己喜欢比什么都要重要。其实ie800的解析素质与K3003不相上下,但ie800的高低频延展要好于K3003,而K3003虽然在气势上没用ie800那么浓烈,但换来的却是极为均衡的通透感与广阔的声场。Horm有着一条ie800,却对我的K3爱不释手,而我又很是喜欢白管下的se846,纵然没有K3的声场,但是人声氛围感很棒,低频没有那么轰;se846持有者Ry神恰恰又对ie800情有独钟,听大动态微动圈给人一澎湃浩荡的气势,外加精巧的陶瓷腔体确实惹人喜爱。综合而言,对于K3与846我觉得选择k3没有后悔,其圈铁里程碑的意义就不说了,单从声音趋向上选K3是无疑的,毕竟人声不耐听(代表个人观点)。至于ie800嘛,第一耳给人的感觉是动圈皆有的闷,声场略小于K3的圈铁组合,不过气势确实很强大,不过不过这货要是听流行人声就会扯,强大的动圈解析的通病——齿音很重。如此而言K3还是相对中庸的一款旗舰,平衡,平衡到没有一耳的惊艳,也几乎没有短板(不过貌似我的K3低频量变小了,有点往回收的感觉,估计还得接着煲机)。
最后一副耳塞——FLC7——第一款定制 废话不对说了,先上个图
关于hifiman901之iem卡和balance卡 官方给出的解释始终是iem卡在推ie800和k3003时,效果比平衡卡要好。但我个人觉得iem卡下的K3不如平衡卡发挥的好。(本人听音以古典为主) 平衡卡的感觉仿佛是真正意义上的hifi,还原度分力度都很高,声场也开阔的多,透明清澈。iem卡却显得灰暗的几许,瞬态表现不如平衡卡出色,结像也相对发虚,在低音提琴定音鼓的低频段略微有点发糊,不如平衡卡清澈。 综合来说,平衡卡即使是在非平衡模式下相对于其他卡还是有绝对的优势,iem卡则牺牲了部分解析和分离度,去营造一个较为柔和耐听的音乐环境,听人声倒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听感纯属个人主观听感观点,不能代表众烧友的听感喜好,如有写的不对之处忘多多包含。另外欢迎大家一同交流,谈谈对不同耳放卡的不同听感
No blue No dele
土豪标志怎么打出来的!
我一直以为帝吧是第一大吧!结果,尼玛!
来一发精彩图片(飞蝗巫山) 来一发精彩图片
901+平衡卡+990 990在700+小时以后声音有了卓越的提升,990是250Ω的。总的来说在这套设备上能发挥个六成的功吧,声场算是推开了,结像很清晰,定位不错,就是声音密度不行,感觉有点松散,近期打算再加个ALO V3便携放,估计能推个7、8成吧
壮哉我大好河山 杭州:我是人间天堂 乌鲁木齐:我26度; 重庆:我是最大直辖市; 乌鲁木齐:我26度; 上海:我是国际大都市,号称魔都; 乌鲁木齐:我26度; 北京:我是政治文化中心,号称帝都; 乌鲁木齐:我26度; 全国城市:烦死了,能不能不说气温; 乌鲁木齐:我们这没有地震、没有洪水;我们这城管不打人、不踩头;我们这蓝天白云常常有、天天不吸有毒空气;我们这儿神经病只跳舞、没有武疯子;我们这开房绝不找小学生... 全国城市:好吧,我们谈气温。 乌鲁木齐:我明天23度..
山东日照我大烧友何在?! 日照有木有烧友?求交流
hifiman901有必要加alo v3耳放吗 如题
901+k3003需要平衡卡不 本人前端901,打算入K3003,咨询下要加平衡卡么?米饭说务必使用标准卡。但我今天去实体店ab了一下,感觉上平衡卡的声音密度和高频透度完全甩标准卡几条街啊。
hm901新发现 hm901可以识别jpg文件,并自动默认为桌面文件夹背景
求DT990听感,百度百科里的评价太尼玛扯蛋了。
跪问hm901与七彩虹C4推力哪个大? RT
烧友速来,T70 250Ω 入真男人901了,感觉推力不错吧,想再入个T70 250Ω的听大编,不晓得能不能把素质听感推出来。求指教啊
ckmk听感 别的不多说了,直接切入主题。刚拿到Ckmk时所听到的声音不是很理想,三频发混,低频散,中频糊,高频巨刺耳~唯一一点好的就是做工,真心不错。无奈经历了漫长的煲机过程ed. 现在的ckmk虽然没全开,但是出的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低频无损试音《all rise》 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低频下潜到位,质感不闷,有种拳拳到肉的感觉,低频量不少,但不轰头,恰到好处。整首歌给人一种华丽感。 中高频无损试音《wish you were here》 ckmk这塞子没有es9那么浓郁的铁味。淡淡的铁味配着艾薇儿的歌声依然有女毒的范。高频刺激。中频饱满圆润,量感不同于AKG的浓郁,给人更多的是靓丽而非热情,由于ckmk偏解析偏素质,几乎没啥调声,保证了还原度,但号称2单元动铁的BT解析却有着刺耳的齿音,可以清晰听见艾薇儿急促的呼吸声,齿音问题我在煲机看看,毕竟没有全开。 交响无损试音《命运交响曲》 声场宏阔,解析高,各种乐器的分离度较高,信息量大。声场结象清晰,颗粒感饱满,可以找到部分乐器的定位。小提琴阶梯感明显,衔接平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各种管弦乐器。 总结:对于旗舰耳机来说,Ckm1000无疑是搞不过Akg k3003的,但个人认为比那个微动圈技术的ie800要好。 从做工上,ckmk用铝钛合金双体结构,密闭性与质量好,ie800则是有机陶瓷(感觉从桌子上掉下去就会有裂痕的),佩戴密闭性虽然也不错,但是无意牵拉耳机线很容易时单元与耳道分里。 从听感上,ie800的解析不如ckmk高,很多细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声场由于ie800的微动圈技术(据说ie800的价位那么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动圈技术),远不如ckmk的广阔。但ie800的齿音远小于ckmk,使人听起来不会那么挠心~ 从价格上,ie800德行正品是5500+,而ckm1000日航是3000+而且个人认为ie800的声音并不如ckm1000。 总的来说ckmk除了操卵的齿音以外,剩下的还是很地道很地道的。顺便说一下,ckmk的密闭性不如cksk那么好(s系列追求低频,自然要高密闭了,cks90 cksk的密闭性是所有动圈耳塞,入耳最好的了)但是在耳塞中是过得去的,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个C套。
关于声场结象 结像感在欣赏电影以及还原古典乐(尤其以大编制表现)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属性,甚至可以看做是hifi的核心属性。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解析度大家应该都不难理解,但是和解析度一样重要的hifi属性,结像感,看来不少新朋友还不知道,这里简单做一下介绍吧,顺便说一下为什么IE8值那个价的问题。如果烧箱子的话,结像感应该是直接能感受到的,低频稳,定位准,泛音好的箱子,结像一般都ok~ 结像应该是声场属性,而且是最重要的声场属性,在结像糟糕的情况下拉开横场,会导致声场变形,对听感影响十分严重。 结像力用个比喻的话,应该是类似摄影里面的镜头聚焦。声音和图样一样,也可以聚焦在某一个点或者面 所以和结像相关联的声场素质因素主要是定位和纵深还有形态感,这样在声场范围较大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立体声。 当然,单就结像一词来说,就是声音凝结的形象吧。对定位有一定要求,但非首要,对声场宽度有一定要求,但不是首要,对纵深要求是最高的,位置摆错直接会导致群奏结像的杯具(也就是所谓的环境结像概念)。 从独奏结像来说 比如说,笛子的声音,发生形态应该是一个很小的范围,比一个点稍微大的空间,并且这个结像要稳(对低频要求高,低频量不够,结像会飘忽不定)而钢琴的结像就是2立方米空间产生的琴箱共鸣的形态,这时候你听到的是比起笛声更为模糊的声响,发散快,有一定残响且并蕴含大量泛音的声音形象,它可以很通透,但决堤不会锐利(高频泛音段能量不足,高频容易失控,ue的动铁很多时候是缺乏泛音段的残响信号)。 这里对器材的低频素质要求极高,直观的说,如果是敲击类的低频乐器的话,低音发出时是要能听出来一个较大的鼓面形态的,如果感觉低频有下潜,有质感,但是鼓面是个小点,而不是一个面,那么耳机的结像能力就是比较糟糕的了,比如se530…… 另外好的结像感,你是要能听出一个人声的口型,是大是小,如果是一个面,声音不够凝聚,那么就很糟糕了。甚至是能判断一歌词的气息量。 对打击乐来说要求就是要能听出来鼓面的大小,要能感觉到稳定的振膜震动形态。 声音的发散效果和凝聚程度对耳机而言是一个需要取舍的问题,其中一个大家都会有体验的一种情况,当我们开大播放器音量的时候,声音会比较凝聚,但是可能产生较差的听感,而当音量较小的时候,声音听起来感觉就比较散了。所以结像感对前端,尤其是功放的需求不会比耳机器材差,这点对于音箱尤甚,理想状态就是我们需要在合适的音量下同时拥有较好的声音凝聚感和发散的模糊感。 最后,结像感最重要也是最难以演绎的部分,就是群奏结像(能量场结像感),要完整表现出一个能量骤升和衰落的过程,尤其是掺和着弦乐组和管乐组齐奏的时候。这就涉及到上面提到的一个取舍问题。另外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器材系统动态还原的能力。 在现实环境中,事实上音乐中大部分场景是混奏出来的声音,这种结像就需要一种模糊化的处理,因为去过交响乐现场的人都知道,现场殿堂感觉中声音发散非常快。不会产生清晰的界限。 在提琴组群奏揉弦的时候,会产生时序不齐的大量泛音段信号(非残响),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感觉,所谓“空气感”,一旦器材将这个场面表现的过于清晰,则其音乐感就会大打折扣,我们通常会认为那种声音是监听取向的。而好的听感则是需要音乐的“空气感”如同潮水扑面而来的感觉。 IE8出彩的地方就在这里,良好的纵深关系,出色的环境结像能力,使得在演绎大编制交响的情况下丝毫不乱,会有浑然一体的效果。但在小编制演绎的时候则显然模糊了一些边界,但好在音乐感仍然是上乘,毕竟ie8的泛音表现是建立在强大的调音实力上的。 更形象的说,优秀的结像感就是在一个大编制交响乐中将声音形象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效果,在提琴组带来丰富的“空气感”(模糊)的同时,能将管乐组群奏的声音凝聚在一线之内,而背后的打击乐器在群奏时候的效果则是泰山之基——稳,合在一起,就是要能表现出冰川移动时候的那种压迫感和磅礴的气势,这个结像才是最出彩的结像。 综上所述,结像感对于三频和动态控制都各有要求, 低频要稳重,要有能量,中频要平衡,能够衔接高频的泛音段。而高频在尽可能的频响延展的情况下,保证泛音段的高解析力和频响曲线的平衡才能获得稳定的结像感。整体而言,就是耳机三频能量分布要呈现金字塔式的平衡分布,以保证在大场面下不因为动态失真而造成的结像飘忽不定。 ue的动铁耳塞在中频和高频做过一定处理,会使得高泛音段产生不可忽视的失真,但同时也能带来通透清丽的感觉,其关键就在于把不讨好人耳(干扰监听?)的部分泛音频段抹掉了。所以声音马上清丽起来了,但这对结像感影响是较为严重的。
声场「转载」(图另付) 耳机的声场还是有一些特点的 by 公园笨龙 声场这个概念可能是平常讨论耳机或者播放器音质时比较常用到的一个词汇,也是比较难阐述的一个HiFi名词,其所涉及的声学知识较多,故在此不进行深度论述,目的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关于耳机以及其他音频器材的声场(音场)概念,帮助大家在选购耳机时对产品品质进行辨识。 PS:本文讨论仅仅涉及HiFi器材讨论,如果你在使用动铁耳塞,请忽略本文。 写在前面的话: 耳机声场的还原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模拟,音箱可以通过物理重构一部分的真实声场,耳机自始至终都是模拟的,所以耳机声场和调音关系很大。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只将耳机的场感叫做音场。 关键词:响度和延迟 理论上来讲,人耳之所以能感受到声场是因为左右耳的响度差和时间差。 响度:很直观的可以感受到,声音越大,则距离人耳越近,左右耳响度差使得人耳能辨别音源方位; 延迟:包括声音的反射以及在空气中的残响感(堂音和残响表现能力) 可以看做是一个能量衰弱的过程 声学讨论到此为止,下面我们从实际听感角度来看待声场的问题: 各类器材声场真实程度的理论极限: 耳机(人头录音)>=耳塞(人头录音)>音箱>耳机(普通音源)>耳塞。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顺序,声场体验的真实程度大致是按照上述顺序排列的,关于“人头录音”的概念,不明白的可以去问百度,这里不做过多理论解释;而音箱这里只讨论2.0声道的,因为环绕声不属于HiFi范畴内的东西,排序的依据是还原声场的完整度,人头录音是360度的,音箱和耳机普通音源都是180度的声场。 音箱的声场会涉及很多环境布置的问题,所以本文讨论的情况仅仅针对耳机和耳塞(普通录音音源),并且声场形状是建立在听感经验基础上的,比较形象,但和声学理论并不完全相符,所以只能算是一个相对概念,请烧豆们各位自己斟酌。(以HiFi系统为准,监听后端系统请自觉回避) 第一,耳机声场的概念 本文将耳机的声场(音场)基本概念分为两个可视化的区块部分来讨论, 1)场感:包括声场范围,宽度和纵深等等。 2)结像定位:声音的形、立体程度、距离感等体验 之所以这么分类,是因为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程度不同(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都能分辨距离和方位的),具体敏感度关系可以百度搜索“等响度曲线”。大概7000hz左右最为敏感,而极高频(12000以上)和极低频(150hz下)的声音都是不具有指向性或极弱指向性,比如雷声(低频),和一些电流噪声(高频),距离远点的话你很难分辨音源方位。相对而言低频指向性更差,而低频延迟对场感体验是十分关键的素质。 如下图:声海(森海塞尔)动圈入耳IE8的两项分布 IE8/hd650的声场 假设动态无失真情况 A区域我们可以认为是结像定位区域,这个区域内听到的声音是凝聚成像的,是立体的、有方位感的,人声口型是可以分辨口型大小乐器之间的距离的。 B区域我们可以理解为场感区域,也可以叫做能量场,是能量发散和消退的过程区域,决定了人耳声场听感的范围、宽度和纵深,影响本区域听感的因素主要是高解析度下的极低频和高频延展的表现。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声音的结像感,以及它和声场的关系。 我们仍然用图片来举例, 焦距和景深,可以看做声场的A和B区域 结像感我们可以理解为摄影技术里的“焦距”概念,而有焦距就有景深,相当于声场的结像定位和场感的关系,结像定位线条要清晰,而背景线条要模糊,如果反客为主,则听感必然糟糕(监听耳机由于专业需要,会这么处理细节) 另外,声场的A和B区域必须是一个完美融合的过程,两者过度不应该存在明显界限,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结像面大小的问题。比如鼓声,除了有一个富有质感和方位感的鼓点外,鼓面大小要通过B区域的低频延迟来判断。也就是说B区域的听感会对A区域结像感的真实程度有很大影响。 PS:关于结像感,烧组拙作一篇,可供参考:点击查看 上述情况都是理想状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种耳机、耳塞大致的声场形状(假设动态无失真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误导,下面会举例说明不同耳机的音场形状 1. 耗材级的耳机、耳塞 声场被压缩,几乎没有结像 我们常见的mx360,以及各类装机用耳塞,特点是所有声音全部在脑袋内发出,音场扩散拥挤在中间,当然你用sony的旗舰播放器X1000系列搭配森海系耳塞时候,也会产生这种音场拥挤的感觉。 2.消费级耳机、耳塞(700下,不排除有特例) 有场感,但是缺少结像 比如mx760,dtx80,dtx300p,px100等,有很大一圈音场~,你可以感觉到声音明显向外部扩散,但是没有什么定位和结像能力,声音密度差,动态小,所有声音都在中间一点发出。 3.hifi入门级耳机、耳塞 场感、结像二选一 er4p和TF10,以及ie7。动铁多数是音场广阔定位不错而缺少结像,ie7这类人声系的动圈耳机则是结像感不错,但是音场不够通透。而FS的新单元的M5还有FX700则是属于比较中庸类的。 4.hifi级耳机、耳塞 IE8/hd650的声场 假设动态无失真情况 IE8和exk这类动圈旗舰可以做到这种效果。而动铁的声场是个大问题,多数是音场广阔而缺少结像的空间感。 5、hi-end级的耳机(目前还没有耳塞能达到,如果唯一有一个的话,便是IE800,使用了最新的微动圈的技术,动态控制能力完全不差于大耳机,会有低频微动态的表现) HD800,ed9这类拥有低频微动态表现能力的耳机才拥有在弱指向区域的结像能力 这个程度目前听过的只有ed9和hd800吧,kk也算一个,但是我没听过完全推好的。微动态,就是低频动态还原能力,可以让你的音场扩大一圈,并且在微动态的音场区域内你可以分辨声音的距离和方位。比如远处的爆炸声。所以有微动态的耳机,看电影玩游戏会非常爽,而在玩游戏时候的代入感和声场真实度,完全超越各类音箱,因为hifi音箱无法表现背后音源,而环绕声音箱有一定的距离延迟,代入感欠缺点。有米的朋友可以试试ED9接随身解码玩游戏,绝对是顶级享受。 比起之前的耳机,此级别的耳机声场能够对低指向频段的声音进行距离和方位上的结像
ckm1000听感 别的不多说了,直接切入主题。刚拿到Ckmk时所听到的声音不是很理想,三频发混,低频散,中频糊,高频巨刺耳~唯一一点好的就是做工,真心不错。无奈经历了漫长的煲机过程ed. 现在的ckmk虽然没全开,但是出的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低频无损试音《all rise》 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低频下潜到位,质感不闷,有种拳拳到肉的感觉,低频量不少,但不轰头,恰到好处。整首歌给人一种华丽感。 中高频无损试音《wish you were here》 ckmk这塞子没有es9那么浓郁的铁味。淡淡的铁味配着艾薇儿的歌声依然有女毒的范。高频刺激。中频饱满圆润,量感不同于AKG的浓郁,给人更多的是靓丽而非热情,由于ckmk偏解析偏素质,几乎没啥调声,保证了还原度,但号称2单元动铁的BT解析却有着刺耳的齿音,可以清晰听见艾薇儿急促的呼吸声,齿音问题我在煲机看看,毕竟没有全开。 交响无损试音《命运交响曲》 声场宏阔,解析高,各种乐器的分离度较高,信息量大。声场结象清晰,颗粒感饱满,可以找到部分乐器的定位。小提琴阶梯感明显,衔接平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各种管弦乐器。 总结:对于旗舰耳机来说,Ckm1000无疑是搞不过Akg k3003的,但个人认为比那个微动圈技术的ie800要好。 从做工上,ckmk用铝钛合金双体结构,密闭性与质量好,ie800则是有机陶瓷(感觉从桌子上掉下去就会有裂痕的),佩戴密闭性虽然也不错,但是无意牵拉耳机线很容易时单元与耳道分里。 从听感上,ie800的解析不如ckmk高,很多细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声场由于ie800的微动圈技术,远不如ckmk的广阔。但ie800的齿音远小于ckmk,使人听起来不会那么挠心~ 从价格上,ie800德行正品是5500+,而ckm1000日航是3000+而且个人认为ie800的声音并不如ckm1000。 总的来说ckmk除了操卵的齿音以外,剩下的还是很地道很地道的。顺便说一下,ckmk的密闭性不如cksk那么好(s系列追求低频,自然要高密闭了,cks90 cksk的密闭性是所有动圈耳塞,入耳最好的了)但是在耳塞中是数一数二的,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个C套。 不定期附图
ckm1000听感 别的不多说了,直接切入主题。刚拿到Ckmk时所听到的声音不是很理想,三频发混,低频散,中频糊,高频巨刺耳~唯一一点好的就是做工,真心不错。无奈经历了漫长的煲机过程ed. 现在的ckmk虽然没全开,但是出的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低频无损试音《all rise》 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低频下潜到位,质感不闷,有种拳拳到肉的感觉,低频量不少,但不轰头,恰到好处。整首歌给人一种华丽感。 中高频无损试音《wish you were here》 ckmk这塞子没有es9那么浓郁的铁味。淡淡的铁味配着艾薇儿的歌声依然有女毒的范。高频刺激。中频饱满圆润,量感不同于AKG的浓郁,给人更多的是靓丽而非热情,由于ckmk偏解析偏素质,几乎没啥调声,保证了还原度,但号称2单元动铁的BT解析却有着刺耳的齿音,可以清晰听见艾薇儿急促的呼吸声,齿音问题我在煲机看看,毕竟没有全开。 交响无损试音《命运交响曲》 声场宏阔,解析高,各种乐器的分离度较高,信息量大。声场结象清晰,颗粒感饱满,可以找到部分乐器的定位。小提琴阶梯感明显,衔接平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各种管弦乐器。 总结:对于旗舰耳机来说,Ckm1000无疑是搞不过Akg k3003的,但个人认为比那个微动圈技术的ie800要好。 从做工上,ckmk用铝钛合金双体结构,密闭性与质量好,ie800则是有机陶瓷(感觉从桌子上掉下去就会有裂痕的),佩戴密闭性虽然也不错,但是无意牵拉耳机线很容易时单元与耳道分里。 从听感上,ie800的解析不如ckmk高,很多细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声场由于ie800的微动圈技术,远不如ckmk的广阔。但ie800的齿音远小于ckmk,使人听起来不会那么挠心~ 从价格上,ie800德行正品是5500+,而ckm1000日航是3000+而且个人认为ie800的声音并不如ckm1000。 总的来说ckmk除了操卵的齿音以外,剩下的还是很地道很地道的。顺便说一下,ckmk的密闭性不如cksk那么好(s系列追求低频,自然要高密闭了,cks90 cksk的密闭性是所有动圈耳塞,入耳最好的了)但是在耳塞中是数一数二的,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个C套。 不定期附图
ckm1000听感 别的不多说了,直接切入主题。刚拿到Ckmk时所听到的声音不是很理想,三频发混,低频散,中频糊,高频巨刺耳~唯一一点好的就是做工,真心不错。无奈经历了漫长的煲机过程ed. 现在的ckmk虽然没全开,但是出的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低频无损试音《all rise》 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低频下潜到位,质感不闷,有种拳拳到肉的感觉,低频量不少,但不轰头,恰到好处。整首歌给人一种华丽感。 中高频无损试音《wish you were here》 ckmk这塞子没有es9那么浓郁的铁味。淡淡的铁味配着艾薇儿的歌声依然有女毒的范。高频刺激。中频饱满圆润,量感不同于AKG的浓郁,给人更多的是靓丽而非热情,由于ckmk偏解析偏素质,几乎没啥调声,保证了还原度,但号称2单元动铁的BT解析却有着刺耳的齿音,可以清晰听见艾薇儿急促的呼吸声,齿音问题我在煲机看看,毕竟没有全开。 交响无损试音《命运交响曲》 声场宏阔,解析高,各种乐器的分离度较高,信息量大。声场结象清晰,颗粒感饱满,可以找到部分乐器的定位。小提琴阶梯感明显,衔接平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各种管弦乐器。 总结:对于旗舰耳机来说,Ckm1000无疑是搞不过Akg k3003的,但个人认为比那个微动圈技术的ie800要好。 从做工上,ckmk用铝钛合金双体结构,密闭性与质量好,ie800则是有机陶瓷(感觉从桌子上掉下去就会有裂痕的),佩戴密闭性虽然也不错,但是无意牵拉耳机线很容易时单元与耳道分里。 从听感上,ie800的解析不如ckmk高,很多细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声场由于ie800的微动圈技术,远不如ckmk的广阔。但ie800的齿音远小于ckmk,使人听起来不会那么挠心~ 从价格上,ie800德行正品是5500+,而ckm1000日航是3000+而且个人认为ie800的声音并不如ckm1000。 总的来说ckmk除了操卵的齿音以外,剩下的还是很地道很地道的。顺便说一下,ckmk的密闭性不如cksk那么好(s系列追求低频,自然要高密闭了,cks90 cksk的密闭性是所有动圈耳塞,入耳最好的了)但是在耳塞中是数一数二的,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个C套。 不定期附图
CKM1000听感 别的不多说了,直接切入主题。刚拿到Ckmk时所听到的声音不是很理想,三频发混,低频散,中频糊,高频巨刺耳~唯一一点好的就是做工,真心不错。无奈经历了漫长的煲机过程ed. 现在的ckmk虽然没全开,但是出的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低频无损试音《all rise》 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低频下潜到位,质感不闷,有种拳拳到肉的感觉,低频量不少,但不轰头,恰到好处。整首歌给人一种华丽感。 中高频无损试音《wish you were here》 ckmk这塞子没有es9那么浓郁的铁味。淡淡的铁味配着艾薇儿的歌声依然有女毒的范。高频刺激。中频饱满圆润,量感不同于AKG的浓郁,给人更多的是靓丽而非热情,由于ckmk偏解析偏素质,几乎没啥调声,保证了还原度,但号称2单元动铁的BT解析却有着刺耳的齿音,可以清晰听见艾薇儿急促的呼吸声,齿音问题我在煲机看看,毕竟没有全开。 交响无损试音《命运交响曲》 声场宏阔,解析高,各种乐器的分离度较高,信息量大。声场结象清晰,颗粒感饱满,可以找到部分乐器的定位。小提琴阶梯感明显,衔接平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各种管弦乐器。 总结:对于旗舰耳机来说,Ckm1000无疑是搞不过Akg k3003的,但个人认为比那个微动圈技术的ie800要好。 从做工上,ckmk用铝钛合金双体结构,密闭性与质量好,ie800则是有机陶瓷(感觉从桌子上掉下去就会有裂痕的),佩戴密闭性虽然也不错,但是无意牵拉耳机线很容易时单元与耳道分里。 从听感上,ie800的解析不如ckmk高,很多细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声场由于ie800的微动圈技术,远不如ckmk的广阔。但ie800的齿音远小于ckmk,使人听起来不会那么挠心~ 从价格上,ie800德行正品是5500+,而ckm1000日航是3000+而且个人认为ie800的声音并不如ckm1000。 总的来说ckmk除了操卵的齿音以外,剩下的还是很地道很地道的。顺便说一下,ckmk的密闭性不如cksk那么好(s系列追求低频,自然要高密闭了,cks90 cksk的密闭性是所有动圈耳塞,入耳最好的了)但是在耳塞中是数一数二的,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个C套。 不定期附图
ATH CKM1000到啦~开包图完美解析~嗒哒~第一耳感觉就是素质很高,略有动铁的味道~毕竟号称2单元动铁的解析嘛,气势宏阔,声场巨大,哈哈。就丫齿音暴重,人生略远发蒙x煲开以后应该就好了吧,很期待
CKM1000 ATH CKM1000到啦~开包图完美解析~嗒哒~第一耳感觉就是素质很高,略有动铁的味道~毕竟号称2单元动铁的解析嘛,声场巨大,哈哈。就丫齿音暴重,人生略远发蒙x煲开以后应该就好了吧,很期待
大神们求听感啊 CKM1000搭配C4如何?求听感,大神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留下经验啊。求客观评价CKMK这款塞子...
求大神听感 CKM1000搭配C4如何?求听感,大神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留下经验啊。求客观评价CKMK这款塞子...
求听感 CKM1000搭配C4如何?求听感,大神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留下经验啊。求客观评价CKMK这款塞子...
求经验求听感啊! CKM1000搭配C4如何?求听感,大神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留下经验啊。求客观评价CKMK这款塞子...
CKM1000问题 已经入了个CKS1000LTD,配的603+alo,听流行摇滚人声很不错。最近朋友送了个C4,我想再入个CKMK,不知到CKMK跟C4是否搭配?齿音重吗?多久能煲开?煲开后还有齿音吗?求听感求解答
呵呵 笑而不语
耳机休闲交流 各位兵二的童鞋们,不知道诸位有木有对耳机音乐比较感兴趣,并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求交流啊。设备交流,知识交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