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qinghuang lanqinghuang
关注数: 47 粉丝数: 723 发帖数: 161,927 关注贴吧数: 3
TVB古装剧:从招牌变鸡肋 中国经济网 08-16 15:07 目前正在播出的TVB剧集《包青天再起风云》,从7月22日开播就出师不利,首周跨平台平均收视仅为21.9,成为今年以来首周收视成绩最差的剧集。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近年TVB的自制古装剧数量大幅减少:2018年仅有《翻生武林》一部,此外还有一部与内地的合拍剧《宫心计2深宫计》;而《包青天再起风云》是今年播出的唯一一部自制古装剧。从“招牌”到“鸡肋”,这些年,TVB古装剧到底经历了什么? 曾经辉煌,开创先河 从上世纪70年代起,TVB尝试将武侠小说改编成剧集。1976年,TVB首次将金庸小说搬上荧屏,由著名导演王天林拍摄了《书剑恩仇录》,郑少秋、汪明荃担任主演。其后,王天林陆续为TVB制作了多部武侠剧,包括郑少秋版《楚留香》、石修版《绝代双骄》、黄元申版《小李飞刀》,等等。到了上世纪80年代,TVB武侠剧佳作频出,1983版《射雕英雄传》、1986版《倚天屠龙记》、1987版《书剑恩仇录》等更是红到内地。 之后,TVB的古装剧题材越来越广,除了武侠剧之外,还有改编自传统神话故事的《西游记》《封神榜》、以真实历史人物为主角的《洛神》《大太监》等。其中,古装喜剧更成为TVB的一个招牌,最典型的莫过于《皆大欢喜》。该剧将情景剧与古装剧相结合,总共300多集,之后还“添食”拍摄了时装版,成为TVB最成功的情景剧之一。 到了21世纪初,2001年的《寻秦记》和2003年的《九五至尊》开创了一股“穿越剧”风潮;2004年的《金枝欲孽》则首开“宫斗剧”先河,该剧大结局在香港地区的收视率高达41点,两年后登陆湖南卫视,也成为内地的收视冠军。此时的TVB拥有领先的工业水准和充足的经费,2004年的《大唐双龙传》是首部在内地全实景拍摄的TVB剧集。扎实的剧本和高质的制作,造就了TVB古装剧的黄金时期。 现状尴尬,后继乏人 2009年,佘诗曼和杨怡主演的《宫心计》在香港地区取得最高50点的收视佳绩,成为自1992年有正式收视统计以来收视率最高的TVB古装剧。但自此之后,TVB古装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开始走下坡。2009年,TVB共播出6部古装剧,而2010年就减半至3部,近年的情况更是惨淡。2017年,TVB播出了《财神驾到》和《味想天开》两部古装喜剧;2018年播出了《翻生武林》《天命》和合拍剧《宫心计2深宫计》;今年则只有《包青天再起风云》。其中,除了合拍剧《深宫计》之外,其他古装剧均收视不佳。 近十年来,多位擅长拍古装剧的TVB监制,或离巢、或退休,造成幕后人才青黄不接。在上世纪90年代拍过一系列金庸作品的金牌监制李添胜于2016年退休;《金枝欲孽》监制戚其义在2013年离巢;《宫心计》《公主嫁到》监制梅小青在2012年离巢,2016年回归;拍过《杨贵妃》《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的监制庄伟建今年也告别TVB,《包青天再起风云》就是他的离巢之作。在离开TVB之前,庄伟建为TVB制作了《天命》和《包青天再起风云》两部古装正剧,但收视成绩均不佳。 细节粗糙,一成不变 TVB拥有自己的服装库、道具库和片场,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一度是TVB成功的一大法宝。大部分古装剧都可以在TVB电视城古装街完成拍摄,衣服和道具也是“代代永流传”。近年内地古装剧的制作水准大幅提升,但TVB仍是同一条古装街、同一个鸡公碗、同一件衣服“穿越千年”。 在造型审美上,TVB古装剧也是一成不变。TVB的戏服一向戏剧感重于历史感,比如与内地合拍的《宫心计2深宫计》,虽然所有服装都是全新定制,但大红大绿的色调既不符合史实,与内地古装剧流行的高级“冷淡风”也有不少差距。在《包青天再起风云》中,包拯的“烟熏妆”、胡定欣的“蜡笔小欣眉”,都是槽点满满。 内地古装剧近年刮起一阵“考据风”,近期热播的内地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对盛唐景象的还原,更是细致到了服装的颜色、簪子的方向。但是,TVB古装剧在细节上依然不讲究,无论什么时代的皇帝必自称“朕”、夫妻之间永远互称“相公”“娘子”……《包青天再起风云》也被揪出不少史实错误,比如曹永廉饰演的公孙策称北宋都城为汴京,但当时的叫法应该是“东京”。 减少自制,增加引进 跟时装剧相比,古装剧的“性价比”并不高。《天命》登上长城拍摄,《包青天再起风云》远赴新疆吐鲁番取景,虽然投入不小,但两部剧都未达到预想的收视效果。此外,内地业务已经成为TVB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内地古装剧日益精良,TVB古装剧进入内地市场的路并不好走:《宫心计2深宫计》虽然播放量有33.4亿,但豆瓣评分只有5.3分;去年优酷与TVB签订了多部“全球同步剧”计划,《天命》原本也在名单之内,后来却遭到退片。 TVB开始改变策略,引进更多内地古装剧,减少自制古装剧。从2017年开始,TVB在周一至周五增设了晚间7:00至7:30的内地古装剧时段,相继播出了《那年花开月正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内地热播剧。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内地古装剧登陆晚间8:30和9:30这两个黄金时段,去年引进的新版《射雕英雄传》和《延禧攻略》的收视成绩就非常不错,《延禧攻略》更以38.8的收视率成为TVB年度收视冠军。
CCTV6用12年时间修复1200部老电影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经过修复,这些老电影的画面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据悉,为了能让观众感受到老电影的魅力,从2007年至今,央视电影频道一共修复了1200部影片。 胶片一寸一寸地检查,画面一帧一帧地修复,据悉,央视电影频道团队中不乏90后的身影,一位90后男生表示,虽然工作量很大,但说起自己的工作很有自豪感。 据CCTV6《今日影评》节目介绍,很多老胶片保存的时间一长,上面会出现各种斑点、划痕,或者是噪点。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前期的物理修复去掉一些划痕,但很多还是需要进行数字修复,也就是将老胶片扫描到数字文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修复。 根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仅仅是数字修复的准备工作就非常“折腾”:胶片一寸一寸地被细心检查、修补、擦拭、过水、用四氯乙烯漂洗,然后转成数字格式,再对画面、颜色、声音等一一调整后投在大荧幕上放映鉴定,发现瑕疵后还要再返工修改...... 具体修复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即便只是一粒灰尘掉落到胶片上,放上大荧幕,也会立刻放大几百倍,因此,修复工作考验着每一位修复师的耐心。 电影频道技术部的李冉介绍,有时候遇到很难修复的影片,一天下来可能只能只能修4、5秒,需要工作人员翻来覆去的查找问题。 另一位修复师回忆,修过最难的一部可能是《贺龙军长》,这部电影里演员的动作都比较大,比如说一个挥手或者一个跑步的动作,模糊的地方会有很多,因此只能一笔一笔地去描,仅修复一帧可能就要点击画面成百上千次,“别人精修一张人像图的时间,可能是我们修复一帧的时间”。 不仅仅是耐心,修复胶片也考验着修复师对胶片、对色彩、对光影、对画面的理解。 一帧一帧地“死磕”,央视电影频道的工作团队里不乏90后的身影。一位90后男生介绍,自己一毕业就来到了这里,没想到电影修复是一帧一帧进行的,工作量很大,但也很有自豪感。 CCTV6电影频道技术部主任魏晓玲认为,修复师们常年在幕后,修复一部电影所用的时间有时甚至超出了一部电影拍摄的时间,“他们投入的这种创作,不亚于当年的电影人”。 在她看来,年轻修复师不仅向老电影投入了情感,也注入了年轻观众的视角,“他们是在修复一段历史”。
《古田军号》发布角色海报和预告片 7月19日,电影《古田军号》发布人物群像海报,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张一山、胡兵、孙维民、李幼斌三代实力派演员热血集结,强大阵容堪称“红色男团”。 古田军号》取材于1929年古田会议前后的一段历史,在电影中,青年李德胜、朱德、陈毅分别由王仁君、王志飞与刘智扬饰演,首次出演革命伟人的三位实力派演员都努力揣摩角色。王仁君接到邀约后,专门赶到古田与导演交流,下老区体验生活;王志飞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出朱德威严的一面,潜心研究表情细节,还特别学习了四川口音;刘智扬在演绎陈毅这个角色时,从生活化的语言与行为出发刻画人物,展现出了陈毅温和睿智而又不失果敢的一面。三位主演的尽心诠释也让90年前那段艰难的岁月中青春热血的伟人形象更加生动地跃然银幕之上。 除几位实力派主演外,电影也集结了张一山、胡兵、李幼斌、孙维民等一众著名明星加盟。作为影片中为数不多的“90后”演员,张一山之前曾在陈力导演的《血战湘江》中饰演了一位年轻的红军将领,此次在《古田军号》中饰演青年101的他坦言:“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出演革 命题材的电影,但每演一个角色都有全新的体会。传承红色基因,是青年演员的责任担当,也是对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精神洗礼。 集结了如此强大阵容的电影,导演却不希望仅靠明星的流量吸引观众,而是希望以影片的艺术质量和口碑取胜。她在表现上着力于以小见大,把重大题材还原到生活常态中,在还原闽西文化与生活细节的过程中,以小人物的视角讲述重大历史,凸显伟人性格,并赋予影片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内涵。为此,影片特别邀请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幼斌与孙维民饰演闽西百姓,两位艺术家也用精湛的演技成功刻画了情深意重的老区人民形象。 《古田军号》由将于八一建军节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悼念"葫芦娃之父"胡进庆:中国剪纸动画的功臣 2019年05月14日 11:50 新京报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讣告如下: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中国影协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国际动画学会(ASIFA)会员、中国剪纸动画创始人之一、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获得者、《葫芦兄弟》导演胡进庆同志,于2019年5月13日下午三点零二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   胡进庆同志,1936年生,江苏常州人。1953年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专修科毕业。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造型设计、动画设计,参加了《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渔童》《金色的海螺》《人参娃娃》等近40部美术片的摄制。 1962年起,担任剪纸片的导演、美术设计和动作设计工作。先后导演剪纸片《小林日记》《淘气的金丝猴》《丁丁战猴王》《鹬蚌相争》《草人》《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和编导美术片《螳螂捕蝉》《强者上钩》《斗鸡》《雪狐》等。不少影片在国内外赢得了众多荣誉,因而胡进庆同志也被誉为美影厂的“得奖专业户”,为中国的美术片走向世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淘气的金丝猴》于1982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鹬蚌相争》于1983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6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特别是荣获第3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葫芦兄弟》(第三、四集)于1989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   胡进庆同志对艺术执着追求,是创建和发展中国剪纸动画的功臣之一,曾与“三万老”之一万古蟾等共同创研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后又发明了“拉毛”剪纸新工艺,从而摄制成功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极大丰富了美术片片种。剪纸片是美术电影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样式,汲取了中国民间皮影、剪纸、窗花等艺术元素,以多样的艺术风格、夸张的动作表演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美术片中独树一帜。80年代末,胡进庆导演的剪纸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问世,其形象活泼可爱,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   胡进庆同志创造了许许多多经典可爱的动画形象,为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为美影厂的辉煌,乃至中国民族动画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愿胡进庆同志一路走好!
新《倚天》慢动作太多引网友吐槽 新浪娱乐讯 据台媒报道,新版《倚天屠龙记》日前开播,精致的拍摄画风受到广大期待,不料播出后被狂吐槽“慢动作太多啦!”该剧为了呈现武林高手的身段,轻功、翻筋斗、甩兵器等都有慢动作特写,光是第一集前10分钟就有近30个慢动作,连老鹰都有慢动作出场的特写,让观众大喊:“快憋死啦!”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以元末明初为时代背景,新版从武林各派争夺“屠龙刀”开始,首集10分钟就是满满武打。不过从角色施展轻功、水上飘、甩动铁链、腾空捉刀等,全都有慢动作画面,连河上白鹭鸶、天鹰教的老鹰登场,也有慢动作,连续放送让网友吐槽“看太多难受死了“、“看得让人想吐”、“慢出新天际!”开播第一集就受到批评。导演蒋家骏表示这次运用更先进的升格(变速)拍摄技术,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动作过程。他透露过去的打戏,演员轻功一飞都看不到,这次用变速摄影的方式捕捉动作,反击“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以为这是个bug,可以吐槽显得自己更专业。”   导演回应仍引起网路议论,有人反问“是要观众学武吗”、“算不算凑时长”,有人认为“升格虽好,适得其反。”有关老鹰慢慢飞,也有观众觉得“用真的老鹰拍很用心。”《倚天》先描述张无忌父母张翠山、殷素素的爱情,紧接着主角张无忌才会接棒,新版演员颜值被形容“长得都一样”、“辨识度低”,未来角色一个个登场势必再掀话题。
『古色古香』资讯‖《大宋宫词》开封杀青 再现古都"东京梦华" 2018-12-18 12:25:18 来源: 网易娱乐 网易娱乐12月18日报道 近日,由李少红、曾念平执导的历史大剧《大宋宫词》在河南开封圆满杀青。开封是八朝古都,当时的北宋都城东京城便坐落于此,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都东京的繁华景象,其繁盛可见一斑。而今日以“咸平之治”与“仁宗盛治”为历史背景的《大宋宫词》在此地杀青,犹如一场宋时盛世的古今对话,意义非凡。 重建大庆殿,构筑“大宋世界” 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广开言路,勤政治国,政治走向清明,经济趋于繁荣,史称“咸平之治”,而宋朝的艺术与审美亦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巅峰。《大宋宫词》首次展示了大宋皇室的这段历史,以清幽雅韵的唯美手法,展现了一千年前的人文风貌。主创团队秉承精益求精的匠心态度,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决心为观众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大宋世界”,以镜头带领观众重回大宋,领略盛世风采。 为此,摄制组美术和置景部门,使用多个摄影棚,搭建了春鸾阁、渡云轩、御书房、襄王府、文德殿、皇宫太庙、司天鉴、大清书院、皇陵地宫等七十多个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大宋王朝的盛世辉煌。同时内部陈设从帷幔的颜色,隔扇的花纹,到古风的屏风,每一处景都颇为讲究,彰显着宋朝的韵味。 不仅如此,剧组还在横店搭建还原了北宋皇宫——大庆殿,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北宋皇宫实景场景。大庆殿朱墙青瓦,庄严中带着宋韵美,气势恢宏令人惊叹。而在大庆殿前面的,还有一座宣德门,根据北宋皇帝赵佶的《瑞鹤图》将宣德门五凤楼的格局按比例还原了出来,谈论起原因,导演李少红表示:“想要等到艳阳天,把《瑞鹤图》的景象拍出来,让大家看到经典是怎么发生的,留给大家一个深刻的印象”。整体的“大庆殿建筑群”由宣德门、大庆门、左右掖门、皇宫平台、大庆殿组成,占地30亩,约两万多平米,主体建筑高达29米,三层叠延式平台,汉白玉栏杆环绕,惟妙惟肖的向观众重现了“大宋世界”。 重回宋时都城,再现“东京梦华” 剧组不仅在搭建场景上费尽心思,在取景地的选取上也颇为谨慎。最后的杀青地开封,正是历史上的宋朝都城。在这里,剧组选取了金明池、大相国寺、繁塔、开封府、清明上河园等名胜取景,当历史与现实遥遥相望、互诉衷肠;当沧桑古迹在当下镜头中重新焕发昔日光彩,时空在光影中交错,意味深远 大宋王朝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经济文化发达、社会生活繁荣,大宋东京城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大宋都城开封的繁华。 而此次为真实展现宋朝风貌,《大宋宫词》将与开封市委市政府合作,不仅从画面上将宋朝雅致真实面貌还原,更是希望能通过这部作品,吸引人们关注宋朝文化,感受宋代经济、文化、艺术、建筑的深厚底蕴。 感恩所有相遇,不舍半载征程 《大宋宫词》拍摄历经六个多月,耗时192天,辗转象山、横店、开封三地,从酷暑到寒冬,工作人员们用心血谱写了一段难忘的征程。 从筹备到杀青,主创人员克服了重重难关,不论面对何等恶劣的天气,何等高难的拍摄课题,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导演到演员,从主创到全体工作人员,所有对于创作细节的苛求,无不彰显了“大宋”剧组秉承的匠心的传承力量,以及“戏大于天”的创作态度。正如媒体所描述的,“一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兢兢业业搞创作”。 杀青之际,工作人们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表示:除了感恩,就是感谢。此次曝光的杀青照上,刘涛、周渝民及众多实力派演员身着剧中宋朝服饰,共贺《大宋宫词》杀青大吉。杀青现场,大家互道再见,并与共创大宋盛世的导演李少红、曾念平等幕后工作人员一一拥抱合影,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当拍摄圆满完成,意味着后期制作阶段已经悄然开始。这部历史大剧,正式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到底大宋有多美?究竟盛世有多繁华?所有的谜底将在2019年揭晓。半载征程,梦回大宋,己亥年底,江湖再见。
水浒传《好汉歌》不是给刘欢唱的?张纪中揭秘 名导张纪中和音乐大师赵季平在成都青城山下合影。 2018年11月16日 21:01 封面新闻   2018年,距离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已经整整20年了。“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这首由刘欢演唱的《好汉歌》,也已经问世20年了。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英雄气概十足,成为了上世纪华人音乐的经典。即便时光流逝20年,仍有许多人演唱。   不久前,著名导演张纪中参加完封面新闻的一个文化活动后,来到了成都青城山下一家院落里拜访一位老朋友。封面新闻记者跟随张纪中前往探望。令记者大为吃惊的是,张纪中的这位老朋友竟然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赵季平是西安人,竟然和夫人隐居在成都青城山下创作音乐。   是合作伙伴,又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两人一见面分外亲热,摆不完的龙门阵。   就刘欢演唱的98版《水浒传》主题歌的来龙去脉,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赵季平和张纪中。张纪中幽默地哈哈大笑,独家揭秘说:“这首好歌原本并不是写给刘欢演唱的。”   赵季平也证实说,《好汉歌》最初确实不是请刘欢来唱,而是请了另一位也唱得比较好的歌手来演唱。   张纪中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当时,我第一个请到了音乐大师赵季平先生来创作。水浒传的音乐应该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尤其是带有山东的味道。样片一出来,我就到西安去找赵季平老师,赵老师很热情,一看样片就同意了,他来写音乐。我们也从此建立了一生的友谊。”   “我现在特别要提到的是‘大河向东流’的歌词。为《好汉歌》作词的是易茗老师,他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一位作词家。他填词的歌曲,像《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便衣警察》,也是唱响全国的。在《好汉歌》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对歌词反复进行了推敲和讨论。我记得很清楚,开始的歌词是‘哥哥说声走,山上有朋友’等等。我就感觉气势不够磅礴,不够大气,虽然是农民起义,但是确实有这种大江东去,大河奔流的这种气势。在已经快录音的时候,易茗老师在旁边突然说:‘哎,我想出来了!’就写下‘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这两句真是荡气回肠,一下子就把我们所有人都振奋了。”   张纪中说,“后来又出现了‘风风火火闯九州’这些非常令人振奋的歌词,但我们考虑到这首歌与后半部梁山好汉招安的剧情不太吻合。后半部分需要更大气势的烘托。赵季平老师就提议说:‘我们是不是再做一首能够更加烘托这部剧的这种气势的歌曲?’后来我们就考虑做一首大合唱托底,有一位女高音在前面唱的歌,叫《天时地利人和》。歌词同样写得非常大气,‘漭漭乾坤,方圆几何’,这首歌当时我们邀请了另一位著名歌唱家来演唱,她演唱得非常好,气势非常磅礴。《水浒传》的后半部,都是用这首歌做主题曲。现在听来也是非常荡气回肠。”   张纪中导演又回忆到了《好汉歌》。张纪中说,“我和赵季平老师做《好汉歌》的时候很有趣。当时我们请了一位比较红的著名歌手来唱,他唱地方民歌很有一种匪气的感觉,当时我们最先请他来唱,但唱完之后,听上去简直太痞气了。后来在录音棚,恰好刘欢在录另外一首歌,我们看见,就说,刘欢老师,请你来《好汉歌》试试吧,试试怎么样?”   结果刘欢认真看了曲谱,走进录音棚,一张嘴唱,《好汉歌》的气势就出来了。“刘欢的演唱当时一下子震惊了我们。我和赵季平老师当即决定,对刘欢说:‘刘欢老师,《好汉歌》就请你,你唱了!’刘欢唱出了奔放大气豪迈的精神,直到20年后的今天,事实证明,我和赵季平老师20年前邀请刘欢演唱《好汉歌》是正确的。”   《水浒传》播出后,收视率高涨,一时万人空巷。《好汉歌》也迅速流传全国。《好汉歌》经刘欢唱红后,很快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春晚强大的传播力,使这首歌曲成为了华人世界的经典歌曲。   张纪中说,当时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正是《水浒传》热播的时候,我到浙江去看外景,有一点点超车,超过的还是警车,警车在后边叫我停下,停下后警察认出我是《水浒传》的工作人员,然后就跟我说,他们全家人都在看《水浒传》,很客气地让我放心,嘱咐说小心交通安全。由此可以看出,《水浒传》那时真的做到了家喻户晓。像《好汉歌》这样的歌曲,能够流传至今而不衰,你经常还会听到,歌曲给人的感染力,我觉得都是一个纪录。”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