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不碎的杯子🍺 没事砸杯子
关注数: 75 粉丝数: 217 发帖数: 8,810 关注贴吧数: 15
#我和砖吧的故事#一些真心话 已经是来到砖吧已经是第四个年头,转眼已是大二,面临是考研还是就业的选择。可以说,砖吧陪伴我度过了年少时最艰苦的高中时光,从入吧时的2000多人,到现在的10w+,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到现在13级的(2018年的砖吧头像合影终于进入了第一排,233333),期间有很多人,很多事,有很多心酸,也有很多感动。 去年成为第一批耳边烧友团成员,心情是很激动的,自己翻翻更早之前(高中时期)的帖子,发现真的非常欢乐,或者说带些稚气。应该不能算黑历史,因为我觉得,相比现在的“杯工”,还是“杯子”更适合我。现在我除了听感文,就很少在砖吧里发帖,我不是很确定,相比之前喜欢动不动水贴的我,是成熟了,还是渐渐淡化了什么,或许是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了吧,23333。来过砖吧的人,说砖吧氛围好,环境不错,或者说比较安静吧,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发烧的地方。说回2017,那可能是我接触过最多器材的一年,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砖吧的巡回活动以及各位吧友。有国砖的天花板,也有千元的一些不错的小东西,也刷新了对国砖的认识。就个人来说,砖吧真的给予了很多,不仅仅是体验各种器材的机会,还有烧友团成员的帮助和信任。纵使砖吧的人数改变,但我知道,不变的,依然是砖吧的人:simple的指南针,蛋姐的零食,以及依稀老大,杨杰,医生,布鲁斯等的信任……打个广告,欢迎大家多多止不谈国砖,混脸熟,努力加入烧友团,只要有心,每个人都可以在砖吧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耳边评测# 诠释饱满自然之声——享声P1耳放部分评测 首先感谢享声SOUNDWARE给予巡回试听资格,实话说,我对享声这个品牌的产品接触并不是很多,第一次是之前的MR1的巡回试听,再者就是大家坛巡回大连站时,听过的几耳朵的A280。对这个品牌整体的声音风格的印象是中正大气而不失细腻(原谅我听的都是当时享声的旗舰)。这次有幸被选中参加新旗舰前级&耳放p1的试听,使我对这个品牌以及p1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首先是关于p1的外观,官方有兰,灰两种配色可选,收到的是灰色的。机器体积在台机中不算大,比凯音的iha6耳放是还要小一小圈,重量可能要比iha6轻一半,和谷津u4相当,机器的接缝还是很小的,表面喷砂还是很养眼的。前面板左侧耳机输出和右侧的电位器及切换开关有着很好的对称性,中间的触摸式输入切换开关以及指示灯看起来有一种简洁,干净的逼格。后面板布局合理,除了正常的rca&xlr输入输出,还还有给mr1用的SAW_LINK平衡输入,以及一个非常实用的5v线性电源输出。5v输出好处都有啥,嗯,你可以用这个给hugo2以及各种砖头供电,或者给分离式的usb线供电,甚至还可以,嗯。总之,在个人看来,p1的颜值和设计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听感部分。这次的试听除了p1本体外,还带了自家的mr1,官方建议可以使用mr1的SAW_LINK平衡输出到p1。此外还随机附带了一根JIB的单晶铜电源线,以及一个享声三周年镀铑滤波排插。囿于滤波排插虽然能使声音背景更宁静,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动态,经过对比权衡之后,决定不用。iha6由于外借不在身边不能对比,有些遗憾,本次听感使用的器材和线材很多,耳机有K701&Q701 拜亚T1二代。可以用的解码有h1.2升级版,傲立8200cd,享MR1。耳放有p1(主角),谷津u4,iha6囿于外借不在身边,无法对比,比较遗憾。界面为乐之邦数字时代2。咸菜就更多了。。。通过杯子和朋友的试音,最终将p1设置为高增益,使用XLR输入,选定了以下下器材和咸菜搭配p1作为评测用系统: 耳机:k701&q701 拜亚t1二代 解码:山灵h1.2升级版 界面:乐之邦数字时代2 咸菜:万隆NEP3001,Clearer Audio Copper-line,Brimar Audio Labs 7n Super OCC平衡线,线世界银星光7同轴线,包尔星克usb线听感部分,了解到p1相对于耳放部分,前级更为出色,结合其定价,故以下耳放部分的听感大致以4k档耳放作为评判标准,囿于杯子没(钱)玩箱子,故前级部分不做评价。首先整体风格方面,p1的风格并非高登家那种中正大气而几乎无染的声音,也绝非如u4那种明显偏暖而柔和的声音,而是一种非常干净,自然,耐听,又不失乐感的声音。有人可能会说这种声音不抓耳,勾不起烧友的兴♂趣,但个人看来恰恰相反,p1不仅能够做到自然耐听,而且能够一耳朵就抓住耳朵,且抓耳的正是其自然,和谐又流畅的乐感。接下来是三频分布的部分。首先低频方面,p1的低频量感适中,下潜尚可,弹性优秀。速度较快,层次感尚可,低频的那种层层抽丝剥茧的感觉不能说没有,但表现的并不明显(不排除是咸菜或者系统搭配问题)。速度较快,有一定氛围感,但不会有很蓬松的感觉,而是表现的干净利落但又十分稳健,不显仓促慌乱。除非真的是用了非常hufi的搭配,否则在p1上你是找不到任何糊闷的感觉的。中频方面,个人认为是p1比较出彩的地方,其在不影响整体自然的风格的前提下,依然表现出很高的密度,细节丰富而不失形体,细腻柔顺而不失层次,搭配701可以说很好的弥补了701中频空的问题,对t1二代这种本身中频密度高的旗舰,也依然处理的不错。就人声而言,人声自然顺滑而略带甜味,不贴脸不矫作,几乎找不到任何毛刺的感觉。而p1在表现高频时,量感适中,延展自然到位,不会有任何高频不够的感觉。没有一味追求延展的那种飘逸的感觉,也是一种非常舒服的高频,信息量上可以说是非常充沛,虽在极高频有稍稍保守的处理,但也是绝不是用柔化掉信息为代价来换取耐听。杯子个人感觉,这种高频依然是为整体乐感的流畅舒适服务的,而并非是要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高频本身。总而言之,p1的三频分布非常均衡,就能量来说,几乎可以划分为1:1:1。声场方面,p1提供了一个较为宽阔的足够用的声场,横行足够,纵向优秀。呈现出一个较为规整的圆形,层次感较为优秀,基本不会出现平面化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其虽然声场虽大,但其全频密度和能量感却依然很高,在使用高增益是极为明显,丝毫不会有空和薄的问题。其次,p1的定位能力较为出彩,各个乐器与人声可以说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没有任何一个部分会特别突兀或者刺激,场面显得稳重而和谐。对结像而言,高增益下结像稍大较近,换成低增益会小而细腻很多,但会减弱整体的密度和能量感,具体增益是开高还是开低,还是看个人喜好。动态方面,p1能够提供不错的动态,对于大编制的爆棚来说,基本没有太大问题,对于ACG燃曲之类的更是不在话下了。推力部分,就单端推力来说,除一些非常难推的旗舰头戴外,都可以说完全够用,701在低增益下能够驱动充分,而高增益下能表现出饱满以及有密度的声音。控制力方面,个人看来,p1对701的掌控可以说得心应手,而对于t1二代这样旗舰,高频仍会略显毛刺,使用平衡口会有所改善,但即便如此,其离完全掌控t1还有一定的距离。适应性方面,p1本身自然舒适流畅的声音,使得其对解码,咸菜和电处非常敏感,这点与例如iha6这类的耳放相反,后者不管怎么搭出来的都是偏暖的音色。杯子之前曾在上面评测用的系统使用线世界eclipse7作为xlr信号线,表现出的就是美国声:热情饱满,而换上brimar线之后,就变成典型的英国声:细腻而富有乐感;期间也曾对比过了三条不同的单晶铜电源线,听感方面也有可闻的变化。搭配不同解码,如使用h1.2和傲立8200cd,出来的声音也有巨大的不同。可以说,p1本身并没有明显的风格倾向,所以烧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听音喜好通过调整解码,线材及电处来得到想要的声音。总而言之,享声p1是一台风格清新自然的台机,虽然其定位为“前级&耳放”,不是“耳放&前级”,但其耳放水平相比较一些4k档耳放来说,依然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其大推力,大动态以及出色的控制力都使其成为一款性价比很高的台机,如果你箱子耳机兼修,或是现在在玩高端头戴,今后有入坑箱子的打算,那么p1或许可以成为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考虑到p1官方7k+的价格,如果是纯耳机党,那么p1的性价比可能就谈不上很高的了,所以有条件最好还是亲自试听比较稳妥。完~ 本文来自国砖吧“耳边烧友团”成员 砸不碎的杯子
#耳边评测# 千元黑马? ifi nano idsd BL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听感 首先感谢"ifi中国"给予巡回试听资格。ifi这个品牌在砖吧很少为人提起,杯子说实话在此之前这个品牌的了解,也仅仅是。。。在绿坛的首页的品牌专区上瞄过几眼。巡回之前,有某知名烧油对他家的nano idsd BL(以下简称BL。呸,简称nano)高度评价,抱着好奇的心态,杯子报名参加了这次巡回,并很荣幸的被选上,通过一周左右的试听,对nano的声音算有了大致的印象,下面就来详细说说这个小小的便携一体机。拿到nano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这个东西,做工真的没什么可黑的,且比想象中要小一些。无论是精致的喷砂工艺,品牌logo的设计,小螺丝的处理,还是背面的避震软脚钉都说明了nano并非因定位中低端而设计随意的产品。关于nano的功能方面,可谓是,嗯,想要的都有了?电脑安卓机水果机都能用,能调节滤波模式,能lo输出作为便携解码使用,有两种po可选,还可以选择两种不同供电方式。个人比较喜欢用电池供电,因为总感觉电脑电源纹波比较大不太稳,哈哈哈,切换方式也很简单,先开旋钮再插usb是电池供电,先插usb再开旋钮是usb供电。 声音部分,考虑到nano主要定位为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故主要听感以po口为主,按照官方建议根据不同的耳机,使用不同的耳机口,滤波模式为listen。考虑到nano 1k出头的定价,听感主要由以下器材得出: 一体机(主角):ifi nano idsd BL 耳机:es100,舜仕01bl,水月雨ix(借),q701,飞利浦9500(接),索尼mdr-1a 酱油:山灵h1.2s+凯音iha6,学林某砖头首先,nano给人的声音整体风格并非当前很多国砖所表现的耐听偏暖,而是一种非常具有现代感的声音,整体线条偏纤细,给人一种声音清亮,且干净无染的感觉,这种声音往往一耳朵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这种调音,可以说非常考验调音者的功力,一旦控制不好,便容易出现干,冷,刺,即所谓的数码味。但nano在表现出清亮干净的调音的同时,依然不会让人感觉太过刺激,而是保持了一定的耐听度。 接下来事三频方面,首先nano的低频量感较为适中,速度较快,下潜和弹性表现得中规中矩,这样的低频表现,好处是会让整个声音显得很干净,不会有任何臃肿的感觉,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缺乏一定的厚度和氛围感,在搭配比较清亮的耳机时可能会显得底盘有些干瘦,不够饱满。例如大大提琴和木吉他的质感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中频方面,人声位置明显靠前,声线较细,口型比较清晰,对于某些歌曲齿音还是会有的,背景的乐器例如电吉他之类的乐器相对于人声来说,较为内敛。对于对于高频,nano的高频属于比较明亮的,延展不错,线条感较强,表现的很干脆,泛音较少,但稍显粗糙不够细腻,致使听起来略显呆板生硬。总体而言,nano的三频分布大致为3:3:4,高频有较为明显的拉高。声场方面,nano提供了一个足够用的稍显椭圆形较为规整的声场,横行不小对于流行足够用,纵向尚可,稍显平面化,声场没有明显的边界,没有丝毫压抑和局促的感觉。结像和定位和表现的较为亮眼,基本都能分辨出各个乐器的轮廓和大体的位置,硬要越级比较不足之处的话,就是听器乐时,乐器的层次感还有些不足,没有那种一层层剥开的感觉。信息量表现的中规中矩,也许是为了表现出很黑,很干净的背景,nano将并没有将很多细微的声音细节表现出来,这样的处理对于流行歌曲可能影响不是太大,当倘若要表现大编制器乐,就会明显感觉到声音偏薄和空。动态方面表现的中规中矩,起伏较为平淡,对于流行来说是够用的,但倘若要用它来听大编制什么的,需要爆棚的时候可能不太起得来。倒是瞬态可以说很优秀,每个声音都表现的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沓的感觉。 推力方面,nano本身有两个po口,虽然Direct口声音明显比IEMatch大,但杯子认为Direct口的推力较IEMatch口并没有太显著提升,因为动态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总体来说nano的适中,比起适合驱动绝大部分低阻高敏塞子和大部分便携头戴可以接受,个人推荐能用IEMatch口就别用Direct,使用后者的话,相比于前者明显要更加刺激,150Ω的es100虽然不难听但还是稍显乏力,飞利浦9500的高频在nano下也没有很好的控制住,而显得发刺。此外杯子还单独测试了nano的解码和耳放部分。解码部分lo输出给iha6与手上的上古老机学林812mod(wm8741+muse8920),二者在一个水准上,印象中要比凯音i5的lo要好不少,要是和1k档国砖相比较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尽管如此,但还是无法越级和山灵h1.2s台机相比较。然后是nano的测试耳放部分,正好手上有巡回的aune b1s便携耳放,就简单对比了一下。首先二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调音方向,nano清亮而b1s偏暖蓬松,硬素质方面nano的po依然差b1s一个档次,只要表现信息量、动态、空间感方面。不过相比印象中的1k档国砖,nano的po也可以说是很很不错的了。总体来说,ifi nano idsd BL是一个解码和耳放比重相对均衡,总体风格清亮干净的便携一体机,具有很好的的兼容性和可玩性,结合其高颜值以及1k+的价格,以及可以让同价位大部分国砖汗颜的声音表现,可以说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如果你习惯直接使用手机而非单独的hifi播放器,又想要有显著的音质提升;或是想要一个能放进口袋,插上笔记本就能用的mini一体机,那么ifi nano idsd BL或许是1k档价位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完~ 本文来自 国砖吧耳边烧友团成员 砸不碎的杯子
#耳边评测# 寻找被窝的感觉——aune b1s 便携耳放听感 首先感谢奥莱尔给予巡回资格,很高兴能够被选中参与B1s的巡回试听活动。 杯子最早知道aune的这个品牌是缘于高中时逛hifidiy论坛,而真正开始关注是在15年年初,当时依稀的一篇b1的毒文将吸引过来,随后不久,b1也凭借其内外兼修成为1k档便携耳放的标杆产品。之后aune又推出了一系列桌面产品,杯子听过其中的x1s桌面入门一体机和s7台式耳放,其中对s7还是报有好感的。差不多半年前砖吧拍卖了5台限量版的b1 ltd,杯子也有幸听到了飞机壕@fantasista110 的一台233号机,之后又听了一台校内烧油的,对b1ltd的声音还是很喜欢的,如今aune在推出b1时隔3年之后,又推出b1的升级版b1s,价格不到1k4。下面杯子就来详细聊一聊。首先样子的话。。好吧,我承认几乎和b1和ltd一毛一样。。各个调节开关和机身相比明显有色差,机身拉丝,开关喷砂。开的那两个天窗,有什么能让人呆呆看好久,233333,音量旋钮个人感觉阻尼感还是比较适中的,低音量偏音通病,开甲类高增益推701,最小不偏音音量,对杯子来说音量还是偏大,这个问题之前@fantasista110 用低增益推塞子也会有音量过大的问题,建议奥莱尔改善一下这个问题。 声音方面,正好手上有巡回的ifi nano idsd,就那拿它和上古的学林812mod作为解码使用,对录线的话,最初杯子做了根单晶铜镀银,后来觉得分享听感还是选择中正的线比较有参考价值,于是又做了根单晶铜线。耳机的话,一如既往低端所以以下听感主要由以下器材得出: 耳放(主角):anue B1s 解码:ifi nano idsd/学林812mod 咸菜:万隆单晶铜 耳机:hifiman es100,飞利浦9500(借),q701(高增益),水月雨ix,索尼mdr1a(借) 客串:山灵h1.2s+凯音iha6考虑到大多数烧友基本拿便携耳放推塞子,一般都用低增益,故以下听感将以低增益为主。 就总体风格来说,b1s首先给人的是温润恬淡的听感,这种感觉说实话不太好形容,打几个可能不太恰当比方,有点像上了清纯的少女上一层蓬松的的粉底;或者说,能让人联想起被窝的温暖舒适;又或说,像在原本冷硬之处铺上一层软软的垫子。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温润蓬松的感觉,并非以过多的柔化声音细节为代价,而是让人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回到听音乐这件事本身的轻松惬意上来。除非用了非常极端的搭配,否则在b1s的低增益上,你几乎找不到任何过猛过冲的感觉,这种调音的优点,可以说非常耐听,和谐,蓬松;当然缺点也有,就说可能会让一些大编制或者燃曲缺点激情和起伏,或者有人会觉得背景蒙上一层纱,不够通透,听久了没准还会让人昏昏欲睡吧,哈哈,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三频。 首先低频方面,b1s所表现的是宽松,闲适的感觉,这种感觉虽然没有快速有力,弹性十足的那种低频来的让人有感觉,但保证了听感的舒适。而缺点也很明显,低频表现的有些凝聚,在听一些诸如电音、摇滚的需要低频快速有力的歌曲时,可能会表现的有些拖沓。如果还硬要挑一些不足的话,那就是在表现一些乐器的低音时,对于例如木吉他的共鸣,大提琴的质感方面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中频方面,仍然是舒适蓬松,明显偏暖的听感,没有刻意突出人声的位置,基本和背景乐器在同一层面上,故口型不算太明显。高频方面,b1s没有因为追求总体听感的蓬松舒适而像市面上一些播放器一样讲将高频细节过度柔化,而是表现出一种很舒适和谐的高频,延展自然,信息量适中,弦乐的线条感都表现的还可以,硬要越级挑刺的话,可能就是泛音稍显呆板,缺少一点光泽感,让人找不出什么能够为之一振的地方。总得来说,b1s的三频分布是非常均衡,没有明显偏向的。声场方面,b1s在低增益下呈现出一个比较规整的不小的圆形声场,横向较宽,纵向也依然不错,且不显得空薄,密度不错,有明显边界。可能是由于整体偏暖蓬松的听感,在搭配一些声场较小且偏暖的耳机是可能会有点拘谨的感觉。结像和定位在此价位均属上成,即使说不能非常精确,但也能做到不离左右吧,考虑到体积和价位,应该说是做的十分优秀吧。信息量方面,表现的也可圈可点,基本不会使人感觉细节的缺乏,但由于其蓬松的调.音所致的,背景有层纱的感觉,可能使一些细节变得不易于分辨。动态可能由于整体调音而需要没有特别强调,但个人认为依然能较2k档国砖的po口有很大的提升,依然属于不错的水平。瞬态方面表现的较为平庸,属于慢热型。总的来说,b1s在硬素质方面的表现可以说十分的亮眼,硬要指出不足的话,那都是越级比较了。 输出功率方面,B1s有高低增益可调,足够驱动绝大部分塞子和一部分的头戴耳机,但个人建议如果不是感觉真的推不开,最好还是设置在低增益,个人感觉高增益下,虽然大耳机的动态等指标有所改善,但声场却没有扩大多少,倒是声音会有些发冲,倒是整体声音有些拘谨的感觉。和人看来,b1s在低增益下驱动能力已经足够应对比如飞利浦9500,索尼MDR-1A这样的头戴了。聊一点题外话,那个天窗里露出的四个三极管,加上b1s本身有"CLASS-A"切换开关,使杯子最开始以为是开关是甲类和甲乙类切换,后来发现不是,因为通过b1s的天窗发现那四个三极管并不是“夫妻管”,而是四个一样的,所以应该是两个共射组合,通过切换开关调节静态工作点,加上在切换是声音没有明显停顿(官方声明是一定要关机再切换,哈哈),所以又猜想应该是用是否将一个电阻并入,来调节静态工作点,哈哈哈,纯属瞎猜,懂得的大佬还请轻喷。 关于b1s和ltd的对比,由于个人也只是听过几小时,无法保证准确性。凭借印象,ltd和b1s素质相近,但ltd的声音热情而富有表现力,听ltd会使人感觉每一处声音,每一个细节都有很强的质感,而非b1s的恬淡,就杯子个人而言,虽然对b1s的声音已是感到对口,但相比b1s,还是更喜欢ltd的声音多一点。总之,在杯子个人看来,aune b1s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纯甲便携耳放,其具有出色的硬素质,以及温暖舒适而恬淡蓬松的听感,虽然在瞬态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但考虑到其亲民的不到1k4的价格,杯子觉得b1s是这个价位一个非常好甚至是不二的选择。如果你手持中档或入门砖头,对耳放口的驱动不是十分满意,亦是对纯甲类的声音情有独钟或有浓厚兴趣,那么b1s或许正是你所需要的。完~ 本文来自国砖吧耳边烧友团成员 砸不碎的杯子
#耳边分享#这一次,可以静下来听好久了 杯子这次分享自己的主力,与其说是分享,不如说是杯子自己的心声,一是因为砖吧本身台机档就不多,再者就是咸菜很难保持一致性。从四年前最开始入坑,盲目追求大牌买下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ie60,到现在界面解码耳放还有周边一体的咸菜,从为老古董学林812磨机,而购买各式各样的电子器件,到现在暂时安静下来,以折腾咸菜为乐,其中经历了很多。一个多月前,从咸鱼收了t1二代,从此陪伴了我四年之久的q701可以暂时休息了。现在这套,说实话,是杯子入烧以来,最能静下心来听歌的一套。但解码还是借的烧友团一位大大大哥的,下一步就是憋一波大,把解码抱回家,233333。 杯子这套的大件主要是山灵h1.2升级版(即h1.2s)和凯音的iha6耳放,以及一个高性(很)价(便)比(宜)的某邦数字时代2界面,搭配杯子从各种地方弄来并制作的咸菜和配件,用来推T1二代,山灵h1.2s是杯子长时间使用过的第二台解码,上一台是钰龙的DA8ii,单从价格来说,似乎是“降级”了,然而杯子认为并非如此。也许是得益于9018的缘故,DA8ii在素质方向做的不错,不管是声场大小还是分离度都要略好于h1.2s。然而da8ii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密度的缺乏,稍显平面化的声场以及有些无味的调音。而h1.2s在保持不错素质的情况下,依然给予了不错的乐感,刚戴上t1,便让人觉得很好听,但这种好听并非刻意讨好耳朵而柔化抹去了细节。细听的话,结像定位空间感之类,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当然,这套器材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iha6不够有力扎实的低频,以及驱动t1时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实力等,这都是要靠升级大件(吃土)来解决的。
#耳边评测# 一只能夹在衣角的火柴盒——EROS TEN EROS,这个是爱国者旗下的一个做砖头的牌子,大概在三年前,杯子通过砖吧巡回第一次接触它的H06,当时还是工程机,印象很深的是它用了8741的dac,样子比较骨感,背板画着个大翅膀,极具幻(中)♂想(二)气息,当时觉得声音还行,一看价格吓尿,没想到之后爱国者听取烧油的建议,重新进行了调音,听说变好听了,具体杯子也没怎么听过,于是就这样不了了之了。没想到三年之后,又有幸又听到了EROS TEN(一下简称TEN) 。下面就来简单说一说杯子的感受。 拿到这个小东西,第一个让我惊奇的是它的体积,具体有多小呢,想了半天,决定用这个东西来参考TEN的外貌设计,正面玻璃和拉丝面板的组合,要是不亮屏,会感觉还是不错的。滚轮的手感还是很不错的,段落感很明显。嗯。。其他的,就看图吧,没什么可说的了。关于操作,233333,典型的十年前的三行式的,第一行是时间和电量,也就是说。。剩下的找歌什么的,只有两行可以用,对于杯子这种用习惯了学林的用户外倒是没什么(#滑稽)。还好有蓝牙可以用,TEN是支持蓝牙4.0的,可以支持高码率文件的蓝牙播放,没想到竟然还有音质选择。。。试想一下,都愿意花1k大洋买着东西的人了,还有必要选择这个?设置成高,不过使用过程中,不定时的会有细微的杂音或者停顿,有可能是信号不稳定的原因。接下来是我大家最关注的听感。HIFI界内有一位高人曾经说过:官方宣称TEN可以驱动8~150Ω的耳机,为此,杯子就选用了几条符合TEN定位的塞子和耳机(烧友团里最穷的成员,没有之一)进行听感测试:飞利浦9500,HIFIMAN ES100,水月雨IX,舜仕01BL,还有金和尚。首先整体听感方面,TEN不是一个用温暖醇厚打动人心的火柴盒,他的声音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自然而柔和的感觉,一耳朵的就能被他所吸引。 三频方面,囿于每个烧油的偏好不同,这种东西很难量化,在杯子看来,TEN的低音量感适中,有不错的氛围感而不会过于臃肿,下潜一般,回弹速度较快,轮廓比较模糊。中音没有明显突出或者凹陷,人声位置靠前,处在一个很舒服的位置而不会过于贴耳,音准正常,基本男女通吃。高音量感适中,听起来非常柔和顺滑,基本听什么都能把毛刺磨平了,当然细节也基本磨平了,延展相应的也比较一般,泛音较少,线条感就表现的比较弱了,基本都柔化掉了,不过不会觉得没高频,没有闷的感觉。总体来说三频的分布,是非常柔和耐听的。空间感整体一般,在声场方面,横向应该属于此档的正常水平,纵向一般,平面化明显,声场边缘柔化,边界不明显,正好使人不至于感觉过于拥挤。结像,定位,动态这些,只能说中规中矩,符合定位吧,听器乐多的基本GG,回头一想,这么小的体积,不到1k的定价,应该也算此档正常水平吧,印象中和比如山灵m2s的主流1k档(QLS,学林这些上古神器不算在内)也差不多。底噪方面做的很好,基本没有听到。推力较小,即使用了高增益,150Ω的es100搞不定,驱动飞利浦9500也只能说不难听。适应性方面,对于耳机,TEN对低阻高敏都很友好,不容易出恶声;对于曲风,TEN的调音风格虽比较百搭,但由于素质上的先天不足,使得其对器乐的表现要比人声逊色不少,建议对器乐还原要求高的烧油慎选。 关于usbdac和蓝牙功能,杯子都尝试了一下,使用的感受是,这两个功能都相对稳定,没有出什么bug。只是这两者都不如直接插卡来的声音好。总之,EROS TEN 是一个体积迷你,声音柔和耐听的“小火柴盒”,也许正如它的背夹所代表的那样,比起一台传统意义上的国砖,它也许更适合运动或者随身MP3这个类别,如果你是一个纯粹的声音至上的便携烧油,那么比起EROS TEN,山灵M2S这类精致小巧的播放器,也许AUNE M1S,学林990之类的“正经” 国砖更适合你;但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精致小巧,对便携性要求很高的烧油,也许像EROS TEN ,M2S这类足够小巧又很好听的“小火柴盒”也许正是你所需要的。-----------------------END------------------------ 本文来自国砖吧耳边烧友团成员:砸不碎的杯子
由表及里的俏丽和圆润 —— 山灵M2S听感报告 首先感谢@依稀已不再 @山灵音响 ,能给予巡回资格,说到为什么要报名参加呢,因为不听白不听,邮费还报销。事实上,第一是因为这台不太砖的国砖最近很火,还有微博传闻说一不小心把自家的便携旗舰m5干掉了,其实我也没听过m5),于是很有兴趣一听。其次,是作为砖家组的一员,说来惭愧,几乎没听过几个1k档的砖,以至于每次看到求推荐贴,我都没东西可推荐,尴尬,正好借此机会来补(zhuang)一(ge)补(bi)。好了,闲话说完了,让我们开始吧。我手上的m2s是宝石蓝色的,拿到m2s的时候,给我的第一反应是:小,漂亮,精致。首先双面2.5D玻璃的设计,喷砂处理以及略微内陷的中框,滚花的可按压ALPS旋钮,这些都与传统的国砖大有不同,特别是重量,真是特别轻。边角都做了圆滑处理,几乎没有棱角,这可能是我用过的最舒服的国砖了。在颜值方面,个人看来m2s俨然已经进入国砖第一梯队,甚至很难让人它和国砖联系在一起,会让人觉得这是一台消费级的播放器。 讲真,m2s是杯子听过的第一台山灵砖,之前体验过各种国砖的ui,印象中做的比较好的的还属飞傲了,因为之前也没用过山灵砖,不知道ui用起来什么感觉。通过这次的巡回之后,杯子个人看来,山灵的交互也是非常不错的,和飞傲的非安卓砖交互在同一水平,同时也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设计,比如自动返回播放界面,在播放界面长按滚轮可以呼出菜单快速进入设置等。在播放dsd和Hi-res文件时也很少出现卡顿的现象。此外,杯子还尝试了一下通过Hibylink使用手机控制m2s,发现还是很好用的,用起来感觉和使用foobar2000遥控器控制PC差不。关键是,那块屏800x480,显示效果真的可以。但是,不能触摸,就算是没法滑动的触摸也做不到。在杯子这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关机后没法开机的情况,但其他参与巡回的两组使用正常,应该是个例。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听感部分,还是那句话,如果有机会,还是自己去试听,自己听到的比别人无论怎么说的都靠谱。鉴于m2s的定位,杯子选择了水月IX(同学的),和舜仕01bl以及es100(其实是穷买不起高端塞子),m2s设置为高增益,滤波模式为滚降。首先整体风格方面,说实话一开机的时候,杯子搭配舜仕01bl一耳朵人声确实有点毒人,抓耳,m2s声音的包围感很强,整体风格偏暖,偏向于柔美的类型。就这个风格而言,个人看来是很讨好耳朵的,考虑到m2s千元入门播放器的定位,这样的调音也是比较合理的的。三频方面,偏重于中频的表达,人声位置较近,口型清晰,有明显的染色,女声比较甜,但这种甜味不是一般的清甜,而是仿佛涂抹上一层胭脂,让人一下难以忘怀。可能是囿于杯子比较习惯清新的声音,m2s的对人声的染色不能说不好听,但对个人而言可能有些过于甜腻。当然,主要还是看搭配,这样的染色也可能对于中频偏干偏乏味的塞子有奇效。高低频部分,m2s表现的比较保守,中规中矩,低频不属于势大力沉的类型,量感适中,下潜和力度比较一般,但依然保持了不错的氛围感,让人听了很舒服。高频不属于靓丽的类型,量感稍少,延展一般,线条感较弱,极高频也做了类似圆润的处理。就杯子个人看来看来,m2s的高低频并没有表现的很亮眼,可能是为了烘托中频人声的表现。之后在测试不同类型曲目时,也发现,相对于器乐的表现,m2s在人声,特别是女声的表现上是要好不少的。硬素质方面,由于杯子前段时间听天花板听的比较多(听自己买不起的东西的心情是多么的绝望),加上对千元入门砖的声音了解甚少,可能会对m2s要求过高,所以基本处于越(nao)级(fang)比较状态,还望大家多多包容。首先声场方面,m2s的声场的大小一般,可能和其高低频的保守有关,但好在压迫感不强,还算比较规整;纵深的话,嗯,还是有那么一些的,个人看来,这样的声场,对于一般流行乐和ACG人声还是够用的,至于一些器乐,小编制及以上的话,会明显受限。结像,定位,动态等中规中矩,毕竟其定位为1k档入门砖,只能说符合定位吧。关于推力,嗯,杯子用低增益推,01bl感觉有点没劲,于是就开了高增益。至于150欧的es100,开高增益的感觉,个人认为属于不难听的程度,明显是推不大开的。 关于m2s的搭配问题,个人认为,对于线条感过于明显的塞子有很好的冲淡的作用,对于没什么味道或者味道较淡的塞子也能充当味精。而对于本身就动次打次或者暖闷糊的塞子可能就不大适合了。 总之,在个人看来,m2s是一台典型的流行取向,或者说为人声服务的入门小砖,其小巧的体积,不错的做工,轻巧的重量,都为其增色不少,加之其富有特色的符合定位的声音,使其成为1k档入门国砖的不错选择。如果你的歌单里以流行为主,对器乐不怎么感冒,又喜欢甜美(ni)的抓耳的声音,而且塞子符合上述特点,那么m2s想必是个不错的选择。-------------------END-------------------- 本文来自国砖吧耳边烧友团成员:没事砸杯子
乐彼LP5 LTD199 个人听感报告 先说说这台LP5 LTD199(太长,以下简称199)是怎么到了我手里的(肯定不是买的,你们想多了):在4个月前,就是国砖吧巡回这台199名单出来的时候,老万qq私聊我,说要不要等巡回之后再寄给我听听。当时简直受宠若惊,因为当时我也报名了巡回,但是没被选上(蓝瘦)。说到想听的原因,是因为之前国砖吧里也巡回过一台l3p,当时感觉在3k价上真的不错。在199巡回期间听到了199,以及包括老万和乐彼的各种信息,其中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在不久之前又通过巡回听到了另一块旗舰砖MR1, 一方面是因为机会难得(搞不好就只有一次能这么长的试听)另一方面也是想见识一下让老万费劲心血的199到底能达到什么水准,于是但5月初老万再qq私聊我的时候,我直接就秒回"好呀好呀",但是没想到上周事情特别多。。。不过既然老万都这么说了:那我就随便写写呗。 先说明,我所说的一切内容,都只对针对播放器本身。套一下梁文道所说的话,我们眼下对器材的讨论不该只成为一场辨明忠奸的讨论,就算哪个品牌的做法在一些方面确实有不妥的地方,也不能以此妄下否定其产品的价值(不针对乐彼,而是所有国砖品牌)。好了,那现在让我们先谈一谈199的样子。有人感觉镀金版金光闪闪充满壕(土)气,一点都没有老罗坚果pro的大红大金时代的内敛与闷骚,但其实,如果拿到真机,便不会这么认为了。个人感觉镜面黄铜镀金配合木头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镀金之后不会有世面上那种很廉价,很随意的镀金的感觉。木头摸起来手感不错颜色比l3p应该是深不少,反正我不玩木头也不懂不懂木头,就是感觉整机有一种凝重端庄又不羁的气质。关于UI,个人还是很喜欢的,复古的表盘式设计,包括背景的配色的和机器外观很好的融合,如果把199的UI换成飞傲的,反而感觉会很滑稽,这可能和个人倾向简洁,专一的国砖UI界面有关吧。 终于,到了喜闻乐见的听感部分。唉。。耳机还是那些拿不出来的,严谨起见还是写一写吧,毕竟某某人说过:耳机主要为Q701,舜仕01BL和ES100(那怎么办嘛,我也很绝望的呀)。 之前写MR1听感的时候,就说过,既然是天花板,那么在声音上必然不会有明显的缺陷,通常聊的更多的是"喜欢"和"更喜欢",其实就是风格取向。先说基于单端口大体的风格取向。之前写MR1听感,我个人定义为和谐,自然没有任何压迫性和侵略感,这就是有些人会觉得MR1低频不够爽的原因(个人看来低频已经很不错了),而199的表现则截然不同,任何乐器仿佛闪耀着一层光辉,泛音非常丰富,表现力都非常的强,但不同于一些低端砖所谓的高素质,199中各个乐器细节虽然都分毫毕现,但却又彼此井然有序。打个比方,如果说MR1表现的是一个各司其职,默默演奏,讲究整体自然和谐的乐团,那么199则更像是由各个善于表现的乐手组合而成的乐团,彼此表现自己,却又不失秩序。简而言之,MR1听起来会让你感觉身在广阔的原野,199听起来会让你感觉身处皇家宫殿,富丽堂皇。再说细节处理,如果是MR1的细节处理让人听起来非常自然和舒服,侧重自然的回放,那199的细节就处理的非常抓耳,侧重声音质感的表达,进入耳朵的每个声音,都仿佛被加强了其本身的韵味,会让人听起来,嗯,很爽。然后是关于199的线性输出,用一个秋叶原的3.5转双莲花的转接头,通过信号线输出给凯音iha6,使用的信(洋)号(垃)线(圾)为古河A213 ALPHA OCC以及Brimar Audio Labs 7n super occ。首先相比199自身po口,iha6下的q701还是还是要好不止一点的。其次解码部分相比DA8II,199的lo表现出了更好的密度,但声场,动态和空间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声场和密度天生一对冤家,二者不可得兼)。可以说,个人认为199的lo已经可以达到接近中档台机(穷人定义的中档)的水准了。 最后是同轴信号输出,用的同(洋)轴(垃)线(圾)是Wireword sliver starlight 7 。对比pc的钰龙cu2u**线给钰龙DA8II自带界面。结果不用说,肯定同轴好听啊。综上,如果把199当成一台便携台机来用,也是完全可以的(这句话好像在写MR1的时候也用过,233333)。 还是那句话,觉得风格对口,又不差钱,就买买买啊,听说铂金版已经卖完了,再不买就没了。
享声MR1听感报告 首先感谢@SOUNDAWARE @依稀已不再 给予巡回资格,作为一个入烧没有几年的小(穷)白(屌),能够体验当下随身的天花板之一,实属荣幸之至。之前其实陆陆续续听过一些中级别的砖,有些是巡回的,有认真听过,比如乐彼的l3pro,凯音的i5;另外一些是线下试听活动或者自己去门店试听的,比如飞傲的x7,x53等。这些国砖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虽然其中的一些有给过我惊喜,但在杯子随身终究是随身,因其体积功耗等原因,无法很好得发挥。直到我听到了天花板之一的MR1,我才对国砖的声音极限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来简单谈谈这台砖的详细,如果你所在地区有条件试听,pc端请点击右上角的"关闭",移动端请点返回键,谢谢。首先是外观,这个不好定义,个人觉得还不错,感觉侧面看过去比正面好看,233333。虽然大了点(一张标准20块毛爷爷长宽)但是做工还是很精致的。中间的按键个人觉得方向键稍硬了点。说到按键软硬,还是忘不了4年前的sony小Walkman,那个按键摁起来。。感觉简直美滋滋。然后就是那个皮套,手感不错,其他也不知道,反正不懂。关于那个扩展包,平衡输出什么的很实用,那个平衡座真心漂亮。这里也提个小建议,虽然都打上了享声的标,但是有些插头可以再显档次一点。好了,瞎bb了这么多,到了听(扯)感(蛋)的部分了,本来如果推塞子,因为塞(我)子(太)太(穷)次,确实是不好意思拿出来写的,试了一下高增益高性能推q701,竟是意料之外的还不错 。于是干脆就拿q701来写了,然后es100,舜仕01bl等乱入。 先说单端口(也只能用单端口了),初听mr1,印象最深的不是它素质多牛(当然也很牛),也不是什么模拟味(不是这个风格的),而是一耳朵就觉得:好听。就是一股高端器材应有的声音。声音的流畅度,乐感,在国砖里都做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不刻意突兀,非常自然,而略带贵气。听到这个声音,杯子根本就没有去想三频结像之类八股,因为mr1所展现出来的,没有任何压迫感和侵略性,而是能让人一下子就沉浸于音乐本身的感觉。个人感觉用什么从容啊,雅致啊,有条不紊啊,收放自如啊之类的词都可以,但这些词都要附属于"和谐自然"之下。通俗一点的话,就是一切恰到好处,该有的都有,能让人听的很舒服,又不会有刻意讨好耳朵的感觉。如果说mr1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和谐自然,那另一个特点就是柔中有韧。柔,即细腻,细腻风格的国砖并不少,排除ak家,最典型的国砖便是学林990。990的细腻甜美,优雅的声音相信听过它的烧友都有所感触。然而990也有其明显的缺陷,那便是偏软的风格和不差但不大算出彩的解析。而mr1在保持声音细腻化的同时,有保持了非常色的信息量,同时,你又会发现其动态也毫不逊色,发出的每个细节,绝非如丝绸飘忽不定,而是细腻中隐含着韧劲,井井有条,具有结实的形体。说了这么多,连我自己都觉得枪了,但要知道,q701作为一副既吃推力又吃控制力的头戴,在mr1下能推成这样,已经可以说相当不错了,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中档台机(对我来说3k档已经算中档了)的水准,甚至相比一些完成度不高的台机,可能在乐感,流畅性还要更优秀。确实,按照官方的说法,mr1已经可以当做台机来用了。为此,杯子也尝试了一下。首先将mr1直接线性输出(lo)给iha6时,另外使用官方同轴线将mr1同轴给钰龙da8ii,da8ii再接iha6耳放。对比的结果没有出乎意料,mr1还是没能干过da8ii。最明显的倒不是解析,信息量,而是空间感(mr1对比da8ii稍紧)和线条的精细程度。打个比方,如果da8ii精细程度是1080p,那mr1就是720p,而现在的中档国砖还在480p左右水平。也就是说,mr1作为纯解码来用的话,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与中档国砖还是一耳朵提升的,当然mr1和台机比也有差距,不过相比mr1和中档国砖的差距而已就小的多了。还有就是流畅性,音乐性?(玄学,反正就是听着不对劲,没那么好听)的差距,嗯,就好比玩3D游戏,40帧和55帧的差别。总得来说,就是虽然已经在国砖里到了很高的水准,但是放到台式系统上依然属于入门级偏上水平 再者就是关于那个高性能模式,强烈建议打开!开关两种状态,无论是po口还是lo口,声音差别都非常大,关闭高性能模式声音明显变乱发紧,一度让我感觉听到了假的mr1。然后,竟然有平衡输出!然而囿于我手上(懒)没(得)有(做)平衡线,以及(买)没(不)有(起)平衡的头戴,没有尝试,但按理应该会更好。此外,我对比了用官方同轴线数字输出到da8ii,和使用钰龙cu2 usb线输出到da8ii的usb口(内置界面为combo384),发现同轴下的乐感,流畅性和空间感要明显好于usb(废话)。然后,关于同轴线插头,嗯,杯工认得,这里就不点艹了。初此之外,杯子还尝试了蓝牙以及wifi控制pc端foobar2000。在比较近的距离内,播放普通44.1kHz文件没有出现卡顿现象,声音也是很不错的。可以说,mr1作为一台网播,是非常合格的。 说点闲话,之前写听感喜欢用些又代表性的乐器,人声之类,包括大小编制去测,后来发现其实不太好,一个是因为太扯(对我而言):我没到过真正的音乐厅听过正真的那些大提琴,长笛之类(地区条件和经济条件所限),充其量也只听同学面对面拉过,何谈器材对乐器味道的还原?另外是因为觉得没多大意义,因为烧友们都知道,一般来说要买买买的话,整体听感的对口非常的重要,剥开整体过于纠结部分乐器的音色,未免舍本逐末。所以我认为如果我要让(没条件试听的)烧友们知道这个器材适不适合自己,只要描述清楚整体风格,取向,特色,以及发表一些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的看法,足矣。 最后,个人的建议,风格对口,又不差钱的话,那还犹豫什么?买买买!
【2016 &2017】一个人的沉思录——柴废之中的幻像 2016已经过去。我本身不太擅长些那种很能表达感情的,没有那么多感性的细胞。虽然这一年,我从高中毕业,上了一还算不错的大学,本应是很轻松加愉快的大学生活,却离我渐行渐远。开学之后通过考核进了学校的电气系创新实践基地(科中),因为最终六分之一的通过率,曾使我自信爆棚,期间做了一块功放的小板子,也因能响而幸福满满。然而不曾想两个月之后的期中考试,成绩令人作呕。我曾自我安慰说是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科中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似乎在我室友和外人看来也是如此。只有我自己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当然不是游戏,学校大一不让带电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我又恰好属于那种只能用心做好一件事的人,不是自我贬低,因为如果用心做可以做的很棒。 不清楚拆装了多少次那台破的按键串键的学林812,不清楚几天一换电容,直到半个月前才安定下来,找到个比较满意的声音。期间瞎折腾线材排插什么的又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还没事给人做线,真是闲人(还不赚钱)。期间也听了乐彼的l3p,写了一篇文章,不想枪什么的,感觉声音的确不错,除了略微生硬。还有印象的就是你的名字那部动画出了之后,响应四处的浪潮,带了个科中的妹子一起去看了。唯一留下的印象是那个影院的箱子不错,动画还可以。之后就是学校Ti杯的电子制作比赛,拿了个没有含金量的三等奖,说实话过程比得奖更有收获。 除此之外呢?没有了。学业也吊儿郎当,作业应付了事,运动呢?基本就没什么运动过。要是qq运动里能排到前几那就是那天特忙跑了很多地方,然而真正有效的工作做的并不多。感觉每天把自己搞的很累,然而每天晚上回想自己一天干了什么事,就感到惆怅,很晚才睡,没事又逛淘宝,看看有没有什么便宜好用的咸菜,运放,电容什么的。每天浑浑噩噩的从床上起来,柴废地出门,上课,回寝,看贴吧QQ微信微博,再随便哪里凑合一顿饭,几乎悠闲地去科中做任务,到晚上回来,看似复习一晚上,仿佛都是幻像,真正效果怎么样只有我自己清楚。你看,现在我还在边听着KOTOKO的 同じ空の下で,边写这篇文章,文笔如何不言而喻。最近听的歌都比较刺激,感只有这样才能将我日渐涣散的精神唤醒,才能起到肾上腺素的效果。比起刚刚开学的精神焕发,干劲十足,现在的我感觉热情大不如前,其实不是现在才这样,早在几个月前就是如此。只是,当初巧妙的通过了各种事情转移了注意力,比如做线,做排插。我很迷恋那种自己做出东西的成就感,因为可以开脑放。 然后我这人还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半桶水叮当响,每当遇到什么事或者话题自己了解一点的,就喜欢无意识的展示,或者说叫装x。 最近的心情也不大好。可能是es100的偏音,也可能是因为看了阿乙的《模范青年》。回想起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想起雅罗米尔,那个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但在底子里无异于众的人,那个总是因为感觉自己比别人多知道一点而沾沾自喜,那个,我的映像。 耳边,音乐声过于刺激嘈杂,终于忍受不了,换了一首UR@N的refrain moon,瞬间舒坦很多。昨夜失眠,头脑迷糊,不知所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