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笑笑生 米国笑笑生
关注数: 1 粉丝数: 18 发帖数: 288 关注贴吧数: 20
襄樊之战 三国群雄竞逐,经典战例数不胜数。官渡、赤壁、夷陵,一个个如雷贯耳的战场上无数英才斗智斗勇斗势,令人回味无穷。其中襄樊之战之所以有名更多是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家喻户晓。民间传唱的多为二爷大意丢失荆襄诸郡,兵败身死,令人惋惜。然而战场风云变幻,政治、外交、军事因素错综复杂,远非一方主帅个人失误所能解释得了。襄樊之战简直就是三国制衡的缩影,所以想认真了解总结一下。在这里希望能够通过对史料跟前人分析的总结中获取些养分,跟各位探讨。 襄樊之战由关羽发起于公元219年秋,一直打到第二年初。这个时间节点很蹊跷。当时蜀汉政权刚刚取得汉中之战胜利。曹魏损失大将夏侯渊却没捞到什么便宜使阿瞒留下鸡肋的感叹,但曹魏根基毫发无损局势平稳。皇叔此役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大军需要时间休整;称王之后后院也一大摊子事需要处理。对照蜀汉政治纲领隆中对里北伐作战条件:西和诸戎,南抚蛮夷,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荆州之军向宛洛,益州之众出秦川(东西两线呼应),当时可以说是一条都没有满足。这个时间从东线单独对曹魏发动北伐怎么看都不算最佳时机。当时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刘皇叔汉中称王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位列首位。但授封使者费诗到荆州时关羽大怒,因为汉中之战立下大功的黄忠跟关羽齐名,关羽”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经费诗劝阻才肯受封。之后不久关羽就出兵北伐了。关羽长期单独镇守荆州,远离蜀汉政治核心。蜀汉政权绝非铁饼一块,刘关张虽情如兄弟,但毕竟形势强过人心。所以笔者认为襄樊之战是关羽为邀功或者巩固自己在蜀汉集团政治利益而擅自发动的。这样看来,战役后期当他兵败告急时蜀汉无暇也无力(是不是也无心我不能瞎说)救助就可以理解了。 战役初期二爷可谓所向披靡,水淹七军,俘于禁杀庞德围曹仁,威震华夏(我后来才知道当时华夏指华容道到夏口,虽然大呼差点盲目崇拜过头,但二爷战争初期节节胜利确实令人称叹),直逼得曹操恨不得迁都。 但战场风云瞬息万变,从战争一开始就在袭取合肥跟夺取荆州之间摇摆的东吴在吕蒙的力主下磨刀霍霍扑向了关羽柔软的后方。刮目相看的吕蒙还大放烟雾弹,称病回乡,扶持自己策略的执行者却还没名声在外的陆逊走上前台放松关羽的警惕。陆逊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称颂二爷神勇,大谈吴蜀世代友好一衣带水。 随着曹操人马不断增援襄樊前线,其中更有重量级人物徐晃,关羽兵锋受挫。又在东吴迷雾之下连续判断失误,先是犹豫再三无奈之下抽调看家护菊的部队北上增援,又动用了友邦东吴的粮草。战争天平瞬间倾斜,风雨突变,吕蒙白衣过江,糜芳傅仕仁背叛,关羽腹背受敌孤立无援粮草无继。直至败走麦城,父子身首异处。 曹操曾说蜀汉名将唯羽,经此一役,蜀汉不仅损失五虎之首。更重要的是荆襄尽失,从此蜀汉再没有了从东线进攻曹魏的可能。吴蜀联盟破裂,荆襄之战为两年后的夷陵之战埋下了伏笔。蜀汉扩展势头终止,三国老幺局面再没有改变过。 关羽此战令人扼腕。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关羽生性孤傲,不善做人,典型例子是关羽骂退东吴提亲使者跟受困时蜀汉同僚无人救助。我同意关羽自视过高确实可能促成了他的失败。但蜀汉所谓的交好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大家都知道,关羽作为拥重兵独守一方的将领,远离政治核心跟邻国走得太近实在也不是很明智的举动。而且荆州本来就是蜀汉耍无赖而保有一半的,可以说占据荆州的政治要旨就是耍无赖占尽实惠不图虚名。所以说关羽拒绝吴使并不是错误举动,至于语气就不好苛求为将的关羽了。至于被困无援,确实有二爷太过傲慢有关,但其实当时刘封等人也救不了二爷。即使二爷跟刘封交好,刘封为自保不出兵也有可能。 所以我认为襄樊之战是关羽在错误的时间,孤立发动战争挑衅强大稳定的曹魏,胜局很难持久。又缺乏对政治外交的清醒的认识,没有采取措施稳住后方,导致腹背受敌,失败在所难免。虽然失败,关羽武圣的地位无人能及,成就才能远在我辈之上。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能做的可能就是从中汲取点养分吧,也算历史没白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