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品茶屋 尚品茶屋
关注数: 996 粉丝数: 1,126 发帖数: 52,277 关注贴吧数: 171
龙井43和群体种的区别 2013-09-14 微茶楼  正宗西湖龙井,有三大品种:龙井43、群体种和长叶。最近和很多茶友一起交流时都谈到了一个话题:西湖龙井群体种和龙井43有什么区别。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下这两款茶的特点和一些不同,供大家参考。   首先当然得说一下这两款茶的定义。   龙井43:茶树无性系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品种中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1987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37号(GSCT37)”, 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特征: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叶身平稍有内折,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齿密浅,叶质中等。芽叶纤细,绿稍微黄色,春梢基部有一淡红点,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39.0g;芽叶生育力强,耐采摘,持嫩性较差,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高,亩产可达3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7%、茶多酚18.5%、儿茶素总量12.1%、咖啡碱4.0%。适制绿茶,制龙井、旗枪等扁型茶,品质优。   群体种:也称老茶蓬,是龙井43的“爸爸”、“妈妈”,是龙井茶最早的品种,是最老的品种,乾隆皇帝御封“十八棵御茶”就是这个品种,也是目前来看茶叶品质最好的,现在人们常说的狮峰山上的西湖龙井茶就是这个品种。一般来说,群体种采摘的时间较其它品种要晚一些,大约在清明左右。该品种的种植面积仅限于西湖产区,面积十分有限。据《陆羽茶经》记载,早在唐代时,西湖一带就开始种植龙井群体种。这样算来,老龙井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金骏眉的传说 转自茶语清心 作者 墨无痕 最近看茶油们对金骏眉的关注度很高,自然是源于市场的热炒哈,但炒作的结果是对金骏眉的概念很是混乱,去年五一期间,有幸和同学去了桐木关查考一趟,八月,因赴同学之约,参与武夷山天心岩茶村的民间斗茶赛,得空又奔赴桐木一次,拜访了一些做茶的老茶人,将所得资料从脑海中翻寻出来,供各位油油门参考。 金骏眉之来源,就不细述,百度一搜便有,与各位众所周知的说法略有差别的是,当地人说,其创始人之一梁骏德先生原本是+ D9 N! R/ p1 c/ j; _& X( F5 J1 ?江元勋先生茶厂的技术人员,其只是参与研制金骏眉,而真正的创始人应数江元勋先生,是他大胆创新,购买设备,指导生产,并请专家评鉴,并非坊间流传的是金骏眉的由来是梁俊德先生,只不过后来,金骏眉名气传开了,梁骏德先生也自立门户,创办了自己的茶叶公司* V, B& v. e. F 金骏眉再顶级,也是源自正山小种,最细嫩的芽头,手工采了做了金骏眉,其次银骏眉,市场上所谓的铜骏眉也可称小赤甘了,(正山小种的细嫩者),再采下去,就是做大货,也就是大赤甘了,是叶片肥大些的正山小种。所谓正山,就是指桐木村十几个生产小队,一路上山,大概记得的小队名字有,麻粟,龙渡,排楼山,三巷(桐木村的本部),七里桥,庙湾,其他的小队名不记得的哈,呵呵,其余的,统统不算正山哈,可这十几个小队,个个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而且是世界双遗(世界自然遗产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一般的车辆都是不能入内的,不是本地人,根本也进不去,且这桐木村的山上,植被和动物都是自然生长的,包括茶树,就算正山小种和金骏眉被炒到了天价,山上也不可能有人工扩大栽培,所以,真正的桐木正山红茶,茶园都是海拔1000米以上,野生茶树,,我和同学去看的麻粟小队的茶山,从山脚开车到茶山,一个半小时左右的盘山石子路,,一路都是大小不一的石块铺路,路面仅容一车,路侧边就是陡坡,一路是惊险连连。茶园里的茶树并不规范的生长着,东一株,西一株,几乎都有人高,,采茶的难度可想而知,由此算来这制茶成本,运输的费用,,物以稀为贵,集桐木一村所产之量毕竟不多,所以这高价自然也能理解了。8 ?% {2 J [7 c# `- D 市面充斥的金骏眉大抵有这几个来源,俺按照品质好坏依次排名哈(非官方论证,纯属个人观点,请勿拍砖,谢谢):一,真正的桐木村所产,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一吧;其次,桐木村翻过去,隔壁山头就是江西了,很多大厂,收的就是江西的茶青,(本地茶青量少且贵),不管咋的,人家江西的茶青好歹也是高山高海拔,可排为第二,市场份额略占百分之二十;第三,外山茶,这里所说外山纯粹是指武夷山市星村镇除桐木以外的小种茶了,至少,还是在武夷山市所产,也有其地理优势在,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第四,外市茶,包括坦洋,白琳,政和以及其他各省份仿制的,略站百分之三四十。。。在武夷山市度假区,也就是三菇,大大小小红茶店,几乎做的都是外山茶和外市茶,厚道些的,如实相告,奸商一些的,几十块产的照样几千几万的批发价倒腾出去,这些,可真是鱼目混杂了 仔细说来,真正的金骏眉,干茶看来,没有那么那么多金毫,基本是黑褐为主,条索里捎带一点点儿金毫,甚至没有金毫,花果香非常明显,闻之让人愉悦,汤色也没那么红浓明亮,,应该是琥珀的,带黄亮的红,简单说来就比家里炒菜的菜油还红一点点,汤色是很干净的透亮,而且非常耐泡,不管冲多少泡,泡多久,或者是闷很久,汤色基本都不变,从第一道起,一直是淡淡的琥珀色,仿制的一般会第一道汤色红浓明亮,且稍微闷一会儿汤色会更浓,不耐泡,越泡,,色泽浓度变化越大,茶汤颜色变化越大,就算仿制的很成功的,汤色可以以假乱真的带浅红黄亮色,条索也很细嫩匀称的,但滋味却是没法和正山的比,几泡下来就会变的寡淡单薄,且香气飘忽。至于说金骏眉的叶底么,自然是紧秀,细嫩,匀称,又肥壮的咯1 h0 Y# }' u i- F 额,敲了那么久字,好困,睡觉觉去,欢迎茶油油们补充哈,另,附几张片片 本主题由 无弦 于 2014-1-13 08:38 分类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