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dxu bhdxu
关注数: 8 粉丝数: 11 发帖数: 935 关注贴吧数: 10
热议:大学生要求职是否必须要吃苦   “找工作,吃点苦算什么! ”不少人在求职期间,常常会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如果应聘的公司让一名应届本科生从装卸搬运货物的体力活做起,这样的苦他是否该“吃”下去?近日,在一个大学生求职网站上,一名企业招聘人员在一天内向三批应届毕业生提出这一要求,而这批学生均在试用一天不到就不辞而别,由此发帖感慨:很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对工作的认识并不准确。不过一些学生却对此反驳,认为企业做法有问题,本科生本应该做脑力活。   重活吓跑试用大学生   发帖者所在公司是一家物流企业,近日招聘员工。发帖者表示,在应聘前,她已将实际情况告诉他们,工作涉及物资的出入库、装卸搬运、以及按照订单理货配货,比较辛苦,待遇一般,要他们考虑清楚。但这些求职者都说自己能吃苦耐劳,有的还拿出物流师证、人力资源证、会计证和计算机等级证等,其中一人甚至拿了5个证书,公司就对他们当天开始试用。   试用当天共来了三批应届毕业生,均是自己找到公司求职的。第一、二批是上午来的,“结果上午都一起走了,不过就帮忙拆了些物资的包装纸。 ”第三批是下午1点多来的,到3点20分,“他们已经走光了!其实他们没干什么,就是站在旁边看公司正式员工干活,然后没说什么就走了。”   发帖者感慨,这些应届毕业生可能还不清楚工作到底是什么,认为工作应该是“位高权重一身轻”的事情,又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学历,公司应该安排个体面的工作,即使从基层做起,至少也应该是个基层的管理岗位吧。到了工作岗位,发现原来工作重复、枯燥、辛苦,没有想像得那样好,这种差距导致他们无法安下心来。她还补充说明,公司的整个管理层,都是从普通的员工做上来的。   干体力活是否浪费资源   “您要找搬运工,何必招大学生呢? ”一名求职学生很不理解公司的做法,他认为企业不应该过分榨取求职者的剩余价值,忽视大学生所经历的高等教育。   另一名求职者补充说,“体力活不是本科生干不了的问题,是发展前景问题!”在他看来,干体力活技术学不到,管理沾不到边,个人锻炼还不如做市场营销,最起码还有些技术含量,他反问发帖者:如果做搬运工,那么大学四年国家的钱不是白花了?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不是也白花了?这不就是浪费资源吗?   也有求职学生赞同发帖者的观点,“基层有什么不好?工作地点又不是在边远山区。哪个牛人不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一名求职者可能是因为遭遇的挫折太多,甚至表示:“只要是好一点的公司,让我把砖头拆下来再码上去我都干! ”   一名学生则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从基层做起的必要性:“我本科期间在一家物流公司仓库实习,曾把全程都做了一遍,包括仓储、运输、采购、计划和进出口环节。现在读研究生实习期间,仍继续做类似事情。很多人认为研究生不必如此,但我觉得研究生动手能力根本不比大学生或专科生,还是要了解基层,才能往上面走。 ”   专家观点   大学生和企业应换位思考   “现在的求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让他们从搬运工做起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在应届生求职网的创办人张义力看来,企业和求职学生双方的做法都值得反思。虽然企业提醒过求职者从基层做起是必经阶段,但也应该将体力活的劳动强度、期限事先告知他们,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否则他们从试用第一刻起,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果求职学生知道自己经半年锻炼后,就可以获得转岗,那他们就可能进行另一种选择。”求职者应放下身段,试着理解用人单位,就不会对开始阶段的体力活太过排斥。
不怕流氓没文化,就怕专家乱说话 华西都市报3月26日报道 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近日,“明星学者”纪连海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的讲述引起观众极大关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所长谢兴鹏对纪连海的观点不以为然,写下质疑信对纪连海的观点提出四大质疑并要求停播该期节目。谢兴鹏昨日告诉记者,他的质疑受到纪连海的高度重视,纪连海亲自打来电话,两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而纪连海方面也表示,他们非常欢迎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碰撞。     不怕流氓没文化,就怕专家乱说话。外国的专家研究现代用以提高国民生活水准的事情,我国的砖家叫兽专门研究古代那些风流破事。改明你们这些拿着国家几千万研究资金的砖家叫兽最好再研究下大禹去会小妾时是先脱裤子还是先脱衣服,西门庆和潘金莲第一晚约会时战了几个回合,杨贵妃第一次月经是几岁,西施的排卵期在什么时候?     到底是怎么了,这样的学者是我们心目中的学者吗?一个哗众取宠的人,一个用歪门邪道的说法炒作自己的人……。我的天啊,总是说我们的教育体制有问题,难道就没有这样的“学者”的功劳吗?作为一个学者都能这样的哗众取宠,又怎么要求那些成长中的学生如何如何呢?真的希望那些有良知的“学者”能为文化着想。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么多学者,“学者”们怎么就不学习人家呢?做学问如做人,看来有些“学者”做人真的是有问题的。     这里暴露出来的是现在可用电视类公众学术吸引资源的逐步降低,百家讲坛节目的设置有很多先置条件,公众感兴趣、普遍熟悉但认识存在模糊、讲的方式还要大众口味,在历史、科技、文化、传统、习俗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中国这十几年的稳定让公众在各方面希望获得的学术资源都空前繁盛,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一个符合大众口味,而且有持续吸引力的学术类节目难度的确大。     百家讲坛的几位先生,一开始讲的还都不错,不知是江郎才尽还是哗众取宠,越往后讲得越离谱,简直就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为了捞钱不惜手段,完全是不顾廉耻,真给文化人丢脸,给他们的祖宗丢脸。拥有心理学背景的易中天教授是百家讲坛中较成功的人物,借助心理学的大众口味调和是成功的,或许现在的学术类节目面临十字路口,如何为大众烹调有味道的电视类节目?其实纪某是百家讲坛几个当红学者中最差劲的一个,每每都说一些好象很惊世骇俗的内容,骨子里就是迎合大众猎奇心理。     在一个可以有三妻四妾的社会玩“婚外情”?学者就是学者,思维果然独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