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苑TOP1 博苑TOP1
关注数: 12 粉丝数: 31 发帖数: 370 关注贴吧数: 14
对幼师担心的那些事 幼教行业现状:准入门槛低,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流动性大,社会负面新闻多,很多园长不懂教育甚至不懂幼儿园经营等等--- 这些可以罗列一火车,这些是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长期引导的,咱且不管政府的事,相信政府会越来越关注幼教,越来越规范幼教,只是时间事。 但我们自己呢? 我们或许出于对孩子喜欢,或者出于专业无奈,愿意或不愿进入幼教行业,进入这个行业后发现了,如上问题,很多干了一段时间就离职了,甚至彻底离开幼教行业。 但教育真心需要一些人。 一个开明的有远见的园长。 园长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不管是教育还是管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方方面面,作为园长一定要明晰一个道理,你的客户不是幼儿,你的客户是你的老师,你要尽一切可能满足幼师的物质和精神和个人成长的需要。 同时需要一个真正以孩子为中的教师。 幼师的重要性,比现存的任何职业都重要,因为任何职业都是由人来做,但人成长的关键期,就在0-6岁,有人会说把这个阶段的作用放大了。从生物学角度,你一出生,你的DNA已经决定你生命长度,后天的教育影响你生命的宽度。而0-6岁是你生命宽度框架的基础,7岁以后,人的生命就在那个框架不断丰富,很难超越,这个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已经证实。 举个简单例子,你会发现,你的周围会有一些没有自己原则的老好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溯源就 是在3岁左右,自我独立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没有你我的意识和界限。 你静静的发现周围成人行为,有的很像孩子,因为他们在孩子成长时没有到得及时满足和引导。 所以幼师教的不仅是智能,而且是幼儿心理成长的陪伴者,所以对幼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于现状, 希望幼师自我反思一下, 或许我们成为不了心理学家, 但希望大家在从事职业的时候, 真心的尊重孩子, 真正做到孩子是平等, 给孩子探索的自由机会和权利!
园长应该知道那些事 怎样减少教师的流动 1.加强人文管理上的支持力度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权力与责任是难以分割的,有权力才会产生责任感,没有权力很难产生责任感。管理人员应该培养教师们的集体归属意识和分享权利的意识,管理者最大的才能就是发挥下属的才能。如果教师感到了自己在幼儿园的能力和价值,他们更可能会为幼儿园承担责任,留在自己的岗位上。幼儿园要“以人为本”,制定一套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建立一套能充分发挥教职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的机制。   幼儿教师一般要负责所带班级的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而家长又常常提出超出实际的要求,这些都容易给教师带来工作压力。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越来越少,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没有职业的成功感。因此,幼儿园应该在注重科学化、效率化的管理下,更重视人文化的管理,组织多种可以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活动。如某幼儿园每周五都为教师举行一个“倾诉座谈”,即让教师说出该周遇到的开心和不开心的事,让教师们一起分享快乐和提出解决难题的办法。   园长还应该对幼儿教师实行人文关怀,理解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难处,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举行多种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让教师有机会放松和交流,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教师们有了愉快的心情,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工作中才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2.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   我国的教师待遇主要指教师在物质和精神上所享受的各种事项,如工资、住房、医疗、晋升、社会保障、退休、抚恤等。虽然近年来要求提高幼儿教师待遇的呼声很高,但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依然没有得以解决。幼儿教师的工资直接受地区性经济差异和幼儿园差异的影响。在广大西部落后地区的幼儿教师连基本的工资都得不到保证。因此,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是提高教师待遇的当务之急。虽然提高教师的待遇意味着为单位员工提供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从短时间看,单位似乎花了很大一笔钱在员工身上,但从长远来看,增加津贴同教师流动的损失相比,要少得多了。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能吸引优秀的幼儿教师进入幼儿园,同时也会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使幼儿教师在自己现有的岗位上安心工作。   3.增加培训的机会   为了提高儿童保育中心的教学质量,降低教师流动率,教师需要一个能支撑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背景。邓恩(1993)发现那些曾经在学校参加过一门或一门以上与儿童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的教师,在儿童保育中心任职的过程中,会对儿童的认知能力非常敏感(Dunn,1993)。在幼儿园,接受过更多正规教育的教师会更加干练(Whitebook et aI.,1990)。接受过更多训练的教师能够促使儿童获得更大的发展,因为他们与儿童之间有更多的社会互动(Ruopp et aI.,1979)。美国几项研究表明,在儿童保育中心或家庭日托保育所进行的儿童发展方面的专门培训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高质量的保育(Kontos et a1.,1995)。美国早期教育研究委员会提到,所有3岁和3岁以上孩子的班级都应该由获得学士学位或早期教育资格的教师任教。   提供适合教师时间安排的在职函授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加利福尼亚州在1997-2000年就实行了鼓励在职培训的项目。该项目的员工会得到500-6000美元的资助。资助的金额会依据员工的教育背景和他们以前专业发展的水平而定。这项鼓励培训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教师流动,因为申请培训的人员必须要在目前的岗位上工作一年才能得到资助。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加在职培训的机会。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需立足园本培训,变无效的在职培训为以幼儿教师为主体的有效培训。幼儿园可以多种方式促进教师的在职培训,如外出观摩教学、参加短训班等。同时,幼儿园应制定相关方案为教师在职培训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资助的金额可依据教师的教育背景和他们以前专业发展的水平而定。   增加培训的机会并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问题,因为幼儿园都需要为培训筹集大量的资金。除了少数的“贵族”幼儿园能为教师报销培训费用以外,大多数的幼儿园都不能做到。 更多关注: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boyuankids.com&urlrefer=c6313d201701b53caeea6a8f31e2bd3e
如何抓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的30条小经 如何抓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的30条小经 1、区域活动结束时,放固定音乐提醒幼儿快速整理区域。 2、积极运用音乐律动,组织幼儿上课。 3、让爱说话的幼儿和安静的幼儿坐在一起,把爱玩闹的幼儿分开。 4、上课时,有意识的经常提问坐不住的孩子和爱玩闹的孩子。 5、班级中的三位老师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观点要一致,行动统一。 6、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反复去抓某一件事情,不断的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在一日生活中, 时时处处抓常规。 7、多鼓励调皮的孩子,幼儿老师要关注、关心所有的孩子。 8、用学过的知识感染幼儿,比如说故事,成语等榜样事例。 9、老师要不厌其烦的去说、去做,去引导幼儿,随时告诉幼儿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10、示范法,让幼儿与幼儿比较,树立榜样互相学习,积极有效的表扬好孩子,树立幼儿心中的幼儿榜样。 11、树立教师威信,要经常抱抱亲亲孩子。 12、家园同步配合,与家长沟通及时有效,做好家长工作。 13、午睡时按流程操作。 14、让幼儿学会等待,谦让,分享。 15、上课时,用目光随时与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老师随时关心她。 16、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给幼儿讲清楚活动规则,要求。 17、教师多用丰富,形象的肢体动作、语言影响幼儿。 18、进餐时,分组依次进行搬椅子,洗手,吃饭,要求安静。 19、教师以身作则,从坐,立,行,说等角度为幼儿做出榜样。 20、重点抓好个别调皮幼儿的常规,重点观察。 21、儿歌妙用,多用儿歌的形式,影响教育幼儿。 22、多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听口令行动。 23、在游戏中学习常规。 24、粘贴红花在常规中起到重要作用。 25、运用文学作品,促进规则养成。 26、师生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让孩子参与常规的制定。 27、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孩子实际。 28、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9、首先应开班级全体老师会议,共同制定出本班的常规要求。 30、常规就要从小班抓好,且要和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相结合起来,从小事抓,从幼儿的吃、睡、玩中进行教育。
为什么美国孩子那么自信?   美国的小孩,不管学习好坏、长得丑俊、高矮胖瘦,个个都是趾高气扬、活灵活现的,谁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是个人物。换句话说,这些孩子都特别自信。   那么,他们的自信是从何而来呢?   一、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他们爱孩子,尽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享受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尊重、鼓励、欣赏、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所以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逼着孩子去代为完成。他们知道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会鼓励孩子做他自己,扬长避短,相信孩子最终都会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自食其力的人。   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他得到过什么奖。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意,你奥数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父母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再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孩子长此以往会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精神科医生认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多数都能从其家庭教养方式中找到症结。父母对孩子性格和情绪的影响超过了学校和社会。
你了解安静环境对幼儿有多大影响吗? 日一些研究显示,安静的环境对孩子有很大的意义。 观察正在建构身心协调能力的儿童,就能特别了解身心相处的过程。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动大多是自主、自动完成的,他就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而让心智能逐渐控制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孩子显现出来的行为,是动作的协调与精确。例如:我想把椅子端起来拿到水槽前面,我就能控制自己的手脚完成这一连串的动作;我想剪刀剪直线,我就能控制自己的肢体达成目标。 相反的,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动多半不是来自自己的意志,动作总是补控制,就会逐渐丧失主动的能力。例如:只被允许坐在一处听成人说话,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探索环境;即孩子的身体并不是听令于自己的心智,而是受控于成人。当这个控制消失或薄弱时,身体失去了指挥,就只能任其本能的动力在身体流窜。这样的孩子所显现的行为就是脱序、不协调的动作。 当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孩子主动完成,而使得动作逐渐协调时,会让孩子的内在感到满足(我想做什么,我做得到,而且逐渐可以做得和成人一样好)。这时候孩子才会将肢体探索的兴趣转向超越平常的状态——安静。安静是必须透过个人意志力才能达到的肢体控制。 以下介绍如何和孩子经历安静的一些方法,首先是控制肢体不动来制造安静;在安静的状态下,可以听见平常忽略的声音,甚至有机会重新理解这些声音。此时安静就成为一种能力——超乎平常的理解力,让你重新了解环境以及自己和环境的关系。最后,当你能享受安静后,安静即能成为一股激发内在潜能的力量。 孩子需要有机会经历安静,更需要一个有能力安静的成人来引导他。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让自己安静的方法,或者去除无法安静的因素,让自己凝聚内在能量,并激发个人独特的潜能。
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九个禁忌 禁忌一:否定孩子的情绪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无权有那样的情绪感受”,你或许会大发雷霆。当孩子们的情绪遭到否定时,他们也会感到非常伤心。 许多成年人希望孩子尽早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样,他们就不必继续为应对孩子们的各种情绪而“浪费时间”。孩子们怕黑,怕水,怕蜘蛛,怕失去友谊,怕失败,怕噩梦和鬼怪,所有这些都考验着家长的耐心。家长们试图以理性的讨论来回应孩子们某些事实上非理性的恐惧情绪。但是,对于你的孩子来说,恐惧可能并不在理性的范围之内——相反,恐惧可能纯粹是情绪性的,理性与情绪性无法融合。 无论是感到喜悦还是失望,恐惧还是暴怒,高兴还是嫉妒,父母及照料人都应该接受和尊重和接受他们的情绪,因为他们正是藉此来感受自我的内在本质。当我们的孩子在感受自我的时候,我们拒绝他的情绪,就是在拒绝他本身。 给家长的建议: ●尊重孩子的恐惧和焦虑、希望和梦想,即便(而且特别是)这些情绪在你眼里看起来荒唐可笑或缺乏理性。 ●接受并描述他的情绪感受,好让他发展出有助于理解自己情绪的语言。 ●如果你能接受你孩子的情绪,他就会试着接受、管控、欣赏或者顺利挺过自己的情绪。 ●嫉妒、愤怒、沮丧和怨恨等情绪,是可以接受的,而不应该受惩罚或遭否定。虽然可以有这样的情绪,但不可因为你的情绪而伤害他人。 ●接受他的道歉,即表明你承认了他的情绪。这时,你可以依如下的示范对他说点什么。比如:“今天我一天都不痛快,所以冲你大声嚷嚷,真对不起!” 禁忌二:不与孩子交流沟通 交流沟通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成功都非常重要。如果成人,尤其是家长不与孩子交谈,他便很难自在地与他人交谈。不交谈,意味着没有兴趣,孩子可能将之理解成对他的忽视。所以,家庭中的沉默会给他的自尊、自我价值感以及他对未来婚姻家庭关系的信任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家庭中的交流,也有助于他在其他有权威的成人以及同伴面前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会增强他的自信,对他将来与专业人士和官员打交道时坚持自己的立场亦会有所帮助。
3-6岁幼儿,不得不引起家长高度关注的行为 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 。“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给员工一个家》 很暖人心的一篇帖子,需要静下心来哦 云飞老师QQ 1401441574 下班了 家长们把孩子接走后 院子里一下子清静下来 地上的残雪还没有化完 初冬的夜晚 有着格外的寒冷 坐在会议室 手指冰凉而不听使唤 一片寂静 远远听到歌唱的声音传来 忍不住去看 经过昏暗的走廊 轻轻推开小剧场的门 温暖的光和人声 一下子扑面而来 几乎把人推倒 是何婷、汪老师 带着合唱团在排练 有园里的老师 有博苑教育的员工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百听不厌的旋律 如老酒般弥久愈香 十五六张年轻的面孔 在灯光的映衬下 在此时, 有着格外的朝气 他们脸上的笑容 和这一幕的温暖 感染了我 也触动了心底的某个地方 不禁摸了一下自己的脸 这张扳着的面孔 似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都没有放松了 眼前这位弹着钢琴的汪老师 一点儿都看不出已经五十多岁了 她眼睛里闪现的激情 和这些年龄不足她一半的老师们相比 也毫不逊色 汪老师在高校有30多年的职业经历 年轻时曾是学校篮球队队员 也是一位活跃的民主党派人士 无论资历阅历 都远高过她周围博苑的年轻人 却从始至今保持着低调和谦逊 以及积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 比如这次她出现在合唱团中 并非是工作安排 如果不是偶然遇到 我也不会知道她在带大家排练 这和最近发生在一些博苑管理者身上的事情 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禁让人反思 博苑有着越来越年轻化的教师和员工队伍 他们远离父母、初涉职场 奔波外地、独自打拼 每天为梦想抑或生存付出努力、经受磨炼与体会进步 但在他们的生活之中 除了每天面对的工作压力、冰冷的绩效要求之外 还有没有别的内容? 有没有人真的关注他们的内心所求? 有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苦闷和喜悦? 有没有人把自己放到他们中间 走近和了解他们? 有没有人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 有没有人关心他们伙食能不能吃饱? 晚上宿舍的温度够不够? 有没有知道早起跟班车的老师 能不能吃上热的早饭? 有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耐心 去倾听、陪伴与开导? 一个企业 如果只关心作战 而不在意作战的人 这场战争注定会失败 谁在为这些年轻人考虑未来? 谁会时刻挂念着他们的感受? 谁因他们遇到的困扰而担忧? 谁会为他们的一次进步而欢欣? 想起前几天一位部门主管的签名—— “给老师一个家,给员工一个家” 犹如醍醐灌顶 如果失去了对企业中最“底层”的、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的关注 就算有再好的商业模式 再好的市场前景 这个企业也注定走不远 一些行为和决策 是为了追逐一时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 还是时时刻刻保持着对本质的思考? 这个本质 就是员工从心底里对企业的认同 是员工的归属感 是团队目标与员工利益的一致 它们才是所有的战斗力、生产力、创造力源泉 让员工有家的企业 才会成功 本文转自(北京博苑教育集团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boyuankids.com&urlrefer=c6313d201701b53caeea6a8f31e2bd3e 云飞QQ 1401441574)
幼儿老师面试的技巧 1、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 特别喜欢幼儿,喜欢幼儿教育。 2、你觉得自己是否能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 通过幼师培训和实习,已经能够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但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努力学**结经验,完善自己,做得更好,成为一个出色的幼儿教师是自己不变的理想。 3、你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1-5年,学习和总结经验,成为出色幼儿教师。5-10年,形成独具特色的幼儿名师。10年之后,创办特色幼儿园。 4、如果你被录取了,你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 录取了,服从幼儿园的工作安排,向其他老师学习,了解自己班级的幼儿和家长信息,开展相关工作。 5、如果没被录取你怎么办? 没有录取,分析自己的问题并改善,寻找下一个幼儿园。 6、做幼师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做好一个教师除了有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这些特质外,我认为教学最重要的特质还有以下一些: 1.乐业;2.高尚的师德,人品,个人修养;3.良好的表达能力,为人处事能力。 7、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有以下四个大的方面:第一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因为这是促进发展的根本宗旨;第二教学内容方面是否达到科学合理的标准;第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是否能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第四老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学有所得,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过程与方法,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所得。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8、你赞成体罚吗? 不赞成,首先,这与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相违背。其次,体罚学生,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赞成无法弥补的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体罚学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9、你不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学生既是一个群体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特有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缺点,因此学生本无好坏之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真正的关爱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因此并没有什么不喜欢的学生,只要老师耐心的引导,没有所谓的差生。 10、你用什么办法让不喜欢你的学生喜欢你? 要让不喜欢你的学生喜欢你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喜欢他的,是关心他。首先可以找到学生不喜欢你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其次可以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来让学生喜欢你。我相信只要你用心去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不喜欢你的学生最后也会喜欢你。 11、激励与批评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你倾向那一种? 激励和批评都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常采用的两种教育手段,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区别选用。比如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我倾向于用批评的方法。对于那些很有自知之明的学生,我倾向于用激励法。 12、谈谈你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看法?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首先教师在工作时应该全心全意,抱着一颗关爱学生,为学生负责的心认认真,踏踏实实的工作。其次就是教师在工作时不要太在意物质上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全面的发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