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oony
Jmoony
关注数: 357
粉丝数: 1,144
发帖数: 23,649
关注贴吧数: 37
我的贴吧身份是【冷酷无情的签到机器】,吧龄在本溪排名1.87% 是贴吧撬动了我青春的DNA~#贴吧时光机# https://tieba.baidu.com/mo/q/hybrid-usergrow-bigevent2022/memoir?customfullscreen=1&nonavigationbar=1&trackFrom=fatie
三星以下型号,宣布停产。附件查看最后一批次料号。买到就是绝版,最后一批是1月底生产的。
五款重量级M.2谁才是赢家?RC500、RD500、970Evo+、SN500、SN750 这里直接做个文章出来。新出的RD500大家怎么看?性能价格完虐三星和西数啊,怎办?@闇之霸者 原帖在这里。http://tieba.baidu.com/p/6344376578
20191119__五款重量级M.2谁才是赢家?看这篇够了 贴吧问题,这里直接做个文章出来。新出的RD500大家怎么看?性能价格完虐三星和西数啊,怎办?@闇之霸者
20191113__美光推出1T监控TF卡,寿命提升2倍 美光宣布推出世界上容量最高的工业microSD卡:I300 1TB microSDXC UHS-I存储卡,解决视频监控市场和其他工业应用的边缘存储需求。
2019016 __ SSD举步维艰市场倒挂,降价求售 近期,SSD市场产品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即采购价格高于销售价格。市场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上游原厂NAND Flash颗粒涨价,而在假期过后,整体市场需求表现较差,导致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现象,同时因为订单减少,大部分商家采取降价出货的策略,影响市场价格下滑。
20191915 __ PCIe 5.0 新思科技展示旗下方案 其实让我们往前看,PCIe 4.0已经发布了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知道不久之前才真正的走入大家的视野,毕竟各位都清楚,Intel一直以来都对于PCIe 4.0不待见,也是多亏了AMD的第三代Ryzen让我们能够真正的体验到这个技术的爽快。
20191014 __ 英特尔公布傲腾二代计划,价格有望平民化 Intel使用3DXpoint打造的傲腾系列存储产品都有着相当强大的性能,它们的随机性能比现在的NAND SSD强数被,然而价格也相当之高,先抛开他们的市场定位不说,3DXpoint本身成本也是很高的,因为它的存储密度和现在的NAND闪存差远了,想傲腾的价格降下来,首先要做的是提升3DXpoint的存储密度。
20191010 __ 三星发布24G 12层3D-TSV颗粒 三星电子宣布,已开发出业界首个12层3D-TSV((Through Silicon Via)技术。三星新的创新被认为是大规模生产高性能芯片的最具挑战性的封装技术,因为需要通过超过60,000多个TSV孔的三维结构垂直互连12个DRAM芯片。
20191009 __ 美光第四代替代栅极3D芯片完成首次流片 据有关消息称,美光科技第四代3D NAND芯片完成首批流片,新一代产品基于美光全新研发的替代栅极架构,美光表示,新一代产品计划于2020年实现量产,但是仅仅会应用在特定领域中。美光新型替代栅极架构将首次应用在128层产品中,继续沿用CMOS阵列。美光之前的3D NAND闪存芯片采用同英特尔一起研发的浮动栅极结构,新一代的替代栅极结构有望让Die size和成本进一步减小,并可以更容易的转变到下一代3D NAND技术。
20191008 __ FMS解读:Optane配QLC真香 原文:Getting the Most Out of QLC-based NVMe Storage By: Andy Watson from WekaIO QLC取代TLC就如同TLC逐步取代MLC一样,QLC也会逐步拿下TLC 如今占据的市场。因为PE Cycle的进一步降低,QLC这碗饭配点Optane,吃起来会比较香。
20190925 __ 全球三大硬盘厂商如何看待HDD和SSD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SSD和HDD是大容量数据存储的主导者,同时也正展开着激烈的竞争。那么未来存储模式将如何变化,HDD命运又将如何,东芝、西部数据,以及希捷全球三大硬盘厂商是如何看待的?
你支持的厂家是否获CFMS2019奖? 2019年9月19日,中国闪存市场峰会(CFMS2019)在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圆满结束。首先用一组数据简要概括峰会盛况: 超过800家企业报名; 约65%参会企业来自终端客户; 紫光集团、长鑫存储2大中国原厂,三星、东芝、西部数据、美光、英特尔5大海外原厂,慧荣、群联、Marvell3大主控,以及江波龙、兆易创新等中国存储企业核心代表和紫光展锐、腾讯安全、大众问问等优秀平台厂商,还有南方科技大学,汇聚成豪华的演讲嘉宾阵容; 中国原厂代表紫光集团与长鑫存储,共同分享国内存储产业的新进展; 东芝技术执行官首次在中国登台演讲,长鑫存储带来国内技术首秀等等,多家厂商首发或者首次披露产品进展; 此外,还有代表了全球存储产业链最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的15家参展商。 全球存储产业链核心代表齐聚本届峰会,从芯片原厂到终端应用,共享闪存与终端的存储盛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演讲嘉宾们都分享了什么....
20190923 __ USB4.0正式发布,最大变化是什么? 2019年9月,USB IF 对外发布了USB 4 正式标准,USB IF 也即USB Implementers Forum的缩写,是由一群开发通用串行总线规范的公司创立的非营利性组织。USB-IF组织的成立旨在推广通用串行总线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规范,以促进高质量USB外设(设备)的开发,使符合规范的产品顺利通过兼容性测试。目前USB IF 组织的成员有:苹果、因特尔、惠普、微软、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以及德州仪器厂TI。
20190920 __ CFMS 现场 部分大老回传的CFMS现场照片,所有厂商都设有产品展台,大会更多展示未来发展技术。
20190919 __ 固态装几个?看这里告诉你! 固态装几个?是单买一个512GB好还是装两个256GB更合理? 经常有网友会提出类似的问题,因为他们觉得,应该单独买一个SSD用来装系统和软件,然后另行购买一个固态用来装游戏及存储文档。 如何选择看个人喜好吧~ 对于128GB~512GB区间容量的固态而言,容量越大,性能越高(再高就没什么提升了),从需求出发,他可以将512GB的空间分区约100GB划给系统C盘(这一步必做,可以保障在系统奔溃需要重装系统时,只需要格式化C盘而不需要涉及其他文件的备份转移),剩下的空间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分区,以便合理规划空间,管理文件。更何况对于这一区间(特指128GB~512GB)容量的SSD而言,一般越大的性价比越高,容量翻倍的情况下肯定价格<1+1。 但是买一个1TB/2TB好还是买俩512GB或俩1TB更合理呢? 这时候价格会成为一个决定因素(视具体型号而定)。比如512GB的三星970EVO PLUS的价格是799元,1TB版本是1899元,2TB版本的价格是3999元。So?你会怎么选? 在多硬盘+高性能存储组合方案中,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组合(参考): 256GB NVME(用于安装系统及主要软件)+256GB/512GB/1TB SATA(用于安装游戏等)+HDD机械硬盘(SATA接口/用于存储重要文件、影音、视频、照片等)。NVME的理论速度最快,机械硬盘的可靠性更高,并且有数据恢复、抢救的余地,SATA固态性价比较高,速度也有保障。 绝大部分主板的全速M.2 NVME接口仅有1个,不要无脑买M.2固态而不考虑实际扩展能力,但SATA接口一般不会少于4个。
20190918 __ 内存 60 年变迁史,存储发展历程 前言 2006年5月1日,德国半导体巨头英飞凌(Infineon)分拆了内存事业部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叫做Qi。官方说Qi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中文的“气”,代表流动的能量(Energy Flow);另一个意思是它的发音,念作Key,表示开启世界的钥匙。不过这个有哲学意味的名字并没有带来好运。这家公司叫做奇梦达(Qimonda),今天很少有人知道这家公司了,因为她只活了三年,就从曾经的世界第二大内存公司轰然倒地而亡。
20190916 __ 没有不好的SATA,只是你没选对! 中秋节过后,开始继续更新内容。今天说一下中秋上新的建兴S920系列产品。老规矩先给出推荐理由:性价比高!
20190906 __ 东芝最新SSD产品路线图,消费级延期 这个月早些时候的Flash Memory峰会上面,东芝分享了一些他们计划的PCI-E 4.0 NVMe SSD的信息。现在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一些消息,不过因为他们规划中的PCI-E 4.0产品都还没有开始量产,所以东芝给出的还是产品路线图,以及除了接口之外在其他方面上的一些改进。
东芝正式更名!铠侠!
20190903 __ 长江存储64层NAND已开始量产 9月2日,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存储”)宣布,公司已开始量产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256Gb TLC 3D NAND闪存,以满足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等主流市场应用需求。作为中国首款64层3D NAND闪存,该产品将亮相IC China 2019紫光集团展台。
20190902 __ 固态也有等级划分?Yes! 早上起来,看了猪王的推荐和分类,在思考固态是不是也可以按照用途进行假象的分类。在一顿资料收集猛如虎的操作之后,发现确实是可以进行分类的,但分类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显,很多产品依然存在交集。从好坏和兼容程度上并不存在包容关系。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我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20190830 __ 英特尔 H10 混合固态国内铺货,可以剁手了! 今天分享一下英特尔最新黑科技“英特尔H10傲腾混合固态”测评视频。 英特尔H10实际上可以简单的看作傲腾M10与660p的合体,但又不完全一样。我分别说为什么?
20190829 __ 鹏钛科技发布PCIe Gen4系列主控 近日,由知名企业家和多位存储行业专家联合创立的初创公司PETAiO(鹏钛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其第一代SSD主控芯片和完整固件解决方案: Titanium-DC Platform。该产品为快速增长的分布式大数据中心而优化设计。
20190828 __ 你被固态降速问题欺骗了这么久,为什么? 早上回复了贴吧里的原帖,今天分享给大家。 原文:ssd固态移动硬盘读写速度慢?4K已对齐,ahci也启用了,可速度就是上不去,传文件开始两秒很快300多M速度,后面就下来了,属性里启用缓存也开了还是不行,在笔记本和台机上使用都这样,都是win10系统。请教高手。(截图如下)
20190827 __ 简单思考B450如何性能最大化? 用户B450主板,使用最新的Ryzen3 AMD CPU,如何性能最大化? 其实答案很简单,PCIe Gen4 x4才可以!目前PCIe Gen4 x4除了之前的三款固态外,三星已经发布了PM1733 支持PCIe Gen4 x4协议,应该是目前最快的固态硬盘。
20190826 __ 紫光年底量产64层堆栈3D闪存 据报道,紫光旗下的长江存储近年来大举投资存储芯片产业,其中NAND闪存是优先发展对象,目前已经形成了NAND闪存研发生产、主控IC以及后端封测等全产业链,预计今年底量产64层堆栈的3D闪存,2020年则会生产128层堆栈3D闪存。
20190822 __ 东芝发布新标准,SSD缩小到SD卡大小,性能不变! 东芝在今年的FMS推出新标准,名为XFMExpress,根据东芝所说,它用于可移除PCIe NVMe存储设备,简单来说就是把固态硬盘做到储存卡的尺寸,并且依旧能够保证性能。
20190821 __ 三星PM981升级PM981a性能飞跃提升47% 三星半导体的旗舰产品PM981在经过1年的迭代后,终于推出升级版PM981a版本。经过1个季度的销售看,目前是返修率为0,是最稳定的OEM产品,也代表了目前三星96层颗粒的最高标准。老规矩看图表。此次升级的三星PM981a对应零售版本是Evo+,参数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是通过将64层TLC颗粒升级为9x层TLC,通过增加堆叠层数大幅度提高整体性能。以最常见的256G为例,连续读取性能从3000提升到3500,整体增强17%;连续写入性能从1300提升到2200,整体增强29%;4K随机读取从130提升到240,整体增强85%;4K随机写入从310提升到480,整体提升55%。全盘的综合性能提升47%,一个小小的颗粒升级带来的性能飞跃是巨大的。 这也打破了WD Black SN750独占高性能的地位,PM981a也加入可以跑满速的硬盘序列。虽然PM981a在性能上比PM981有提升,但价格上依然很亲民,在终端零售价格方面只上涨了10%~15%,换算后增加25~35RMB的成本,很适合入手。 三星的温度控制一直不被看好,但大家忽略了一点,三星是可以在低功耗模式下运行。而且即便是在高功率模式下,三星产品依然稳定。之前也一直推崇,加强散热的方案,希望能提供改变思路。总体看PM981系列的温度在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客户在HP幽灵系列x360这类超便携笔记本使用双PM981系列硬盘,依然没有出现发热过量的问题。所以在温控方面,不是所有的机器存在发热过量的情况。
20190920 __ 韩国向日本进口氟化氢大幅缩减的后续 据韩媒报道,韩国7月份从日本进口氟化氢529吨用于半导体制造工艺,进口总值为96.1万美元。而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进口量为3085吨。 韩国海关工作人员解释道:日本出口限制条令7月4日生效,这529吨产品是在7月4日之前申请并得到批准的。 8月1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日本发布限制条令后,韩国7月份没有从日本取得进口氟化氢材料。到目前为止,日本限制出口的三种材料:氟化氢、氟化聚酰亚胺以及光刻胶都需要韩国向日本单独申请并得到批准,批准的时间从不到一周的时间延长到90天。 另一种管制材料光刻胶7月份的进口量为141吨,而2019年上半年韩国平均每月向日本进口的光刻胶的量为67吨,这主要是由于非EUV光刻胶的进口量增加了。 在进出口商品编码列表(HS CODE)中,光刻胶被分类为半导体生产的原材料,该分类不仅仅包括EUV光刻胶,还包括用于DRAM芯片生产以及ArF工艺和KrF工艺所需的光刻胶。韩国相关负责人表示,韩国厂商对日本下了大量的非EUV光刻胶订单,可能出于对日本可能扩大对韩国光刻胶类产品出口限制的担心。
20190819 __ 联想解释拯救者笔记本缺货系SSD缺货造成 针对网友反馈的联想拯救者笔记本一直缺货问题,联想集团平板电脑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进行了解释。他表示,西数前段时间的停电停产事故,导致SSD加价采购供应都不够。联想集团平板电脑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称,SSD行业已经不仅仅是涨价的问题了,已经是采购加价都拿不到足够的供应了。他补充道,好消息是终于追出来一批供应,下周二(20号)就能在各大平台发货了。 联想集团平板电脑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原文: 好多人问为啥拯救者一直缺货... 回答一下...西数前段时间的停电停产事故(黑人问号脸.jpg) SSD行业已经不仅仅是涨价的问题了,已经是采购加价都拿不到足够的供应了; 好消息是终于追出来一批供应,下周二(20号)就能在各大平台发货了; 但SSD确实供应极度紧缺,只能把所有的三星PM981a和西数SN720 1TB都给了Y7000P Y9000K; 新生产的部分Y7000上不得不导入英特尔的760P了...实话实说虽然Intel的760P SSD性能也很强,但是比三星的PM981a和西数的SN720跑分要差一些的... 所以为了弥补将来的Y7000,下周一我要再跟老板们PK一次,争取要到Y7000进一步的促销价格! 祝福我吧,兄弟们 总结一下: 1.所有的Y7000P Y9000K不受任何影响,即使缺货也坚持只使用三星PM981a或者西数SN720的1TB SSD; 2. Y7000会受到影响,会加入一个新的SSD货源:Intel 760P,跑分性能我贴在下图里了; 3.补充一条,新生产的Y7000会陆陆续续到仓开售,但目前Y7000买到三星或者西数的概率依然>90%,但是已经不能保证100%了
20190816 __ 创久固态大门紧闭,老板携巨款跑路 事件回顾,8月14日,圈内发现深圳创久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无正常上班,老板带巨款已跑路。 目前涉及的资金流向和具体问题不清楚,400电话已无人接听,据之情人士说公司早在几天前就该是准备撤离,一夜之前人去楼空。拖欠的上游款项已无处可追,下游供应商退货无门。有些店铺可能需要清盘,这时候捡漏可能是个好办法,但要承担无法保修的风险。从官方网站上显示,创久2007年成立,目前已经12年,按理来说这样的企业不应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往往背后可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后续如果有消息,会跟进说明。
20190815 __ 群联发布多款主控芯片破百万级IOPS 最近帖子经常被吃,想说点消息都不行。一楼献上给贴吧!
20190814 __ 三星恢复原材料供应9月应该恢复
20190809 __ 三星将于年内正式量产6nm工艺,4nm、3nm技术正在测 目前来说整个全球的半导体市场,从“数字”工艺角度上来看,领先于全球的还是台积电和三星两个厂商,而这其中“数字”最激进的就是星星星了。 当然了“工艺”能得到这样飞跃式的跨步提升,主要还是得益于这两家都改变了命名规则。从以前的时隔多年正正经经的拿出新工艺,变成的如今如果成功的实现了工艺进步就减小数字的形式。就目前来看按照三星最新所给出的时间表,6nm 6LPP将在今年下半年如期投入量产,5nm 5LPE今年内完成流片、明年上半年量产,4nm 4LPE也会在年内设计完毕。从三星的整个技术路线图来看,他们自家所说的6LPP、5LPE、4LPE都是在7LPP工艺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而真正传统的技术革新要等到3nm才行,到了那时,三星的3nm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面的3nm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韩媒报道,三星于日前向外界宣布,今年的三星晶圆代工论坛(SFF)将如期于9月4日在东京举行,且已于26日在网站上开始受理报名。 在日韩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今日,事实上很多人对于三星能否正常召开此次代工论坛已经持怀疑态度了。不过三星这个有力的回应也算是打消了外界的疑虑。只不过同样的,日本已经把韩国踢出了白名单,这样会使得韩国的高科技原料进口愈加受限。这会不会成为影响会议的重要因素,还不得而知。 三星这数字游戏是老传统了,毕竟三星的新东西,真的,除了标点符号剩下的都不能信,究竟好不好拿出实物让我们看一看,毕竟他们可是能把TLC叫做3bit MLC的公司啊,按照他们这个命名办法,Intel怕是早就攻破14nm,后面那加号全变成-1了。 部分文字内容,来自笔吧评测室!
20190807 __ 英韧科技三大SSD控制器闪耀亮相 2019年8月,英韧科技(InnoGrit)首发亮相国际顶级闪存峰会Flash Memory Summit。公司联合创始人,前Marvell CTO,著名的技术领袖吴子宁将在本次峰会上做精彩的企业首发演讲,并就公司高性能、低功耗闪存存储解决方案做前瞻性的技术报告,备受业内期待。 作为创新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英韧科技成立于2016年10月,为企业和数据中心提供整合的SSD控制器解决方案,旨在提升人工智能和其他大数据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效能。本次闪存峰会,英韧科技会隆重推出三大系列固态硬盘控制器解决方案,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功耗优化,灵活运用于相关企业,并将最大限度地降基础架构的投资成本和运营费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系统的日趋成熟为各规模企业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希望。然而,在实际的行业应用和组织运营中,受限于数据存储和传输能力的整合和适配性的技术瓶颈。英韧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子宁表示“我们致力创新,着手开发能够一次性克服这一障碍的集成电路和存储系统,使人工智能和各种其他大数据应用程序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真正潜力,为各企业发展创造巨大价值。” 自公司成立以来,英韧科技的使命就是通过系统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创新,释放闪存的潜力。如今,该公司基于闪存的IC和系统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数据中心和企业提供了革新性的产品类别。(图片:英韧科技Shasta控制器芯片展示) 尽管刚进入大众市场,英韧科技量产的第一款芯片,Shasta,已经成功支持客户推出更高性能的固态硬盘产品,取得令人兴奋的成绩。英韧科技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本土的技术精湛的支持团队,将系统地协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未来的应用领域抢占新机。 新发布三大系列固态硬盘控制器解决方案,全面满足细分市场。 在本届的闪存峰会上,英韧科技满怀信心地推出了三大系列固态硬盘控制器解决方案——Tacoma、Rainier和Shasta系列——广泛满足各种数据中心、企业和客户细分市场。英韧科技创新性的设计提供了灵活的业务模型,从SDK到全交钥匙FTK支持。(图片:英韧科技产品展示) Tacoma、Rainier和Shasta SSD控制器的设计不仅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安全性、功耗和性能的兼容性,并配备了先进的LDPC技术、端到端数据保护和对所有关键安全标准的支持,通过了国家安全密码局认证及国际商密认证。此外,英韧科技的SSD控制器提供业界领先的性能和低功耗,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供更高的价值。 新的SSD控制器的完整规格如下所示: Tacoma (IG5668) Tacoma是业界首款16/12nm FinFET高端数据中心和企业级SSD控制器,具有PCIe Gen 4x4接口、NVMe 1.4、16个NAND通道和高达32TB的容量。针对低延迟存储类内存(SCM)进行了优化,Tacoma可以达到最高7 GB/s的顺序读取和6.1 GB/s的顺序写入,以及超过150万IOPS的随机读取性能,同时与东芝存储器的低延迟NAND闪存XL-FLASH结合使用时,密集型I/O应用程序的延迟小于10us。Tacoma具有原子写入和存储计算功能,并带有深度学习加速器,以优化系统性能。此外,Tacoma支持传统和开放通道SSD模型,使客户能够根据其应用程序适应不同的部署场景。Tacoma采用了英韧科技专有的纠错码(ECC)技术,通过端到端的数据保护确保数据完整性,并在整个SSD寿命内提高数据可靠性。Tacoma采用小型17x17mm BGA封装,可支持M.2、U.2和EDSFF外形。 Rainier (IG5236) Rainier(IG5236)是业界领先的SSD控制器,采用PCIe Gen 4x4接口和NVMe1.4标准。Rainier利用8个NAND通道,以最高的安全性和数据保护为基础构建,以支持高端客户机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Rainier可以达到7GB/s的顺序读取和6.1GB/s的顺序写入,并且具有超过一百万IOPS的随机读取性能。利用英韧科技专有的ECC技术,Rainier增强了数据持久性和保留能力,以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超高性能的SSD解决方案。Rainier通过SRAM ECC和端到端数据路径保护提供了全面的数据保护方案。Rainier支持最大容量为16TB的所有主要2D和3D NAND闪存。 Shasta 系列 (Shasta /IG5208 & Shasta+/IG5216) Shasta(IG5208)是一款业界领先的用于M.2和BGA固态硬盘的SSD控制器。利用PCIe Gen3x2接口和NVMe1.3标准,Shasta采用了无DRAM架构,完全支持主机内存缓冲区(HMB)功能。Shasta提供s高达1750 MB/s的顺序读取和1500 MB/s的顺序写入,以及250K IOPS的随机读取性能,而无需负担SSD中昂贵的DRAM的成本。Shasta的容量高达2TB,支持SLC、MLC、TLC和QLC闪存。Shasta具有端到端的数据保护、低功耗和较小的外形系数,是物联网和消费电子产品的理想选择,无需复杂的散热解决方案。 Shasta+(IG5216)是Shasta系列的下一代产品, 通过PCIe Gen3x4接口显著地提升了整体性能。Shasta+ 提供高达3.2 GB/s的顺序读取和2.5 GB/s的顺序写入,以及500K IOPS的随机读取性能。与Shasta类似,Shasta+支持端到端的数据保护、内部SRAM的纠错保护、开放通道(Open Channel)等高端性能,并支持高达2TB的容量。Shasta+也为搭载QLC进行了全面优化。Shasta+支持M.2,U.2, 和BGA固态硬盘等各种个人电脑与消费电子所需的产品形态。
20190906 __ 旧主板支持PCI-E 4.0惹怒AMD,更新程序已强制下架 旧主板支持PCI-E 4.0惹怒了AMD?技嘉新BIOS删除了这一福利! 话说大家还记得AMD说过老主板将不支持PCI-E 4.0,更新BIOS也不行这事情吗?实际上主板厂商没有一个是听他的,现在400和300系列主板在刷到最新BIOS后使用Zen 2架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话一样可以使用PCI-E 4.0,然而这样做AMD明显不开心了。估计AMD对主板厂下了什么死命令,要封印旧主板的PCI-E 4.0,技嘉最新推送的AGESA 1.0.0.3 ABB版本BIOS虽然修复了《命运2》游戏的兼容性问题,但是旧主板上的PCI-E 4.0也没了,目前其他主板厂商还没有推送这个版本的BIOS,但估计过不了多久他们也会推新BIOS把旧主板能用PCI-E 4.0这个“BUG”修掉。 不过呢,支持PCI-E 4.0的BIOS还是可以下载的,技嘉明显给自己留了条后路,要玩《命运2》还是用PCI-E 4.0,想象用户们会有自己的答案。 虽然AMD早就说过会取消对300/400系主板PCIe 4.0的支持,但起先我也只认为会是像速龙APU超频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万万没想到AMD会用如此强硬的手段,在修复Bug的同时取消对PCIe 4.0的支持。虽然AMD为了300/400系主板不与500系主板抢占市场而做出差异的行为无可厚非,但诸如微星、映泰等厂商已经为自家老旧主板进一步兼容新CPU做出了改进,这是否会对合作关系造成影响呢?不知道AMD和各个下游厂商之间要如何周旋了~ 部分内容来自笔吧评测室。
20190805 __ 东芝推出两款全新96层3D闪存固态硬盘RD500和RC500 上海,2019年8月1日 – 东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两个全新系列的NVMe/PCIe 3.0 Gen3x4 M.2固态硬盘(SSD):RD500和RC500系列。这两个产品系列均采用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最先进的96层TLC(三阶存储单元)BiCS FLASH 3D存储器。新的固态硬盘系列将陆续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此次推出的新固态硬盘主要面向如今的主流玩家、DIY装机用户和系统升级解决方案追求者,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下一代PCIe接口使RD500和RC500系列能够提供比SATA SSD存储延迟时间更短、电脑响应速度更快的体验。RD500系列是电脑游戏玩家的适宜之选,其新设计的8通道控制器充分发挥了BiCS FLASH的潜力,可提供一流的性能[1]。RD500系列的顺序读写速度分别达到3,400MB/s和3,200MB/s,随机读写性能高达685,000 IOPS和625,000 IOPS。RD500系列的容量高达2,000千兆字节(GB)/2兆字节(TB)。RC500系列采用4通道控制器,其开发之初即旨在提供比SATA更快的性能,非常适合于主流电脑需要更快解决方案的用户。RC500系列单侧模块的容量高达1,000GB/1TB,实现了一流的随机性能[2]。RD500和RC500的主要特点包括 96层TLC BiCS FLASH PCIe 3.0 Gen3x4支持NVMe 1.3c 接口规范 提供紧凑型M.2 2280(22x80毫米)外形尺寸,与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兼容SLC缓存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的新固态硬盘系列将于8月2日至5日上海举行的中国数字娱乐博览会(ChinaJoy)东芝存储展台上展出。 注: ・PCIe是PCI-SIG公司的注册商标。 ・NVMe是NVM Express公司的商标。 ・所有其它公司的名称、产品名称和服务名称可能是其各自公司的商标。 [1] 截至2019年8月1日,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在高端NVMe消费级固态硬盘领域的调查。 [2] 截至2019年8月1日,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在中端NVMe消费级固态硬盘领域的调查。 [3] 本文提及的性能是截至2019年8月1日的参考数据,可能会随规格书中的RD500/RC500产品数据而变化。该性能是根据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的测试标准,使用128KiB单元顺序读取和4KiB单元随机读取测得的性能。 [4] 容量定义: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定义1千兆字节(GB)为1,000,000,000字节,1兆兆字节(TB)为1,000,000,000,000字节。根据不同的文件大小、格式、设置、软件和操作系统,可用存储容量(包括各种媒体文件示例)将存在差异,如微软操作系统和/或预装软件应用程序或媒介内容。实际的格式化容量可能存在差异。
20190802 __ Marvell重磅推出3款PCIe 4.0控制器,全方位布局SSD 6月份,AMD联合主控厂商群联掀起PCIe 4.0高速SSD时代的浪潮,今日Marvell推出三款PCIe Gen4 NVMe SSD控制芯片,再次将PCIe 4.0 SSD推上浪风口,Marvell不仅采用先进的12nm技术,还获得AMD、联想,以及东芝和美光下一代3D TLC和QLC NAND的支持,使得PCIe SSD的发展道路将更加宽广。 Marvell发布的三款低功耗的PCIe Gen4 NVMe SSD控制芯片,包括88SS1321、88SS1322和88SS1323,是采用业界先进的12nm工艺制造,支持PCIe Gen4接口,支持DRAM-base或DRAM-less,支持M.2(22110至2230)、BGA、EDSFF和U.2 SSD等多种形态。Marvell新一代解决方案还将支持下一代3D NAND和QLC NAND,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无DRAM设计的控制芯片架构将使SSD品牌厂推出紧凑型的M.2230型SSD。与M.2280 SSD相比,这种显著的节省空间的SSD将给平台和终端设备制造商提供更多的空间来容纳电池组,同时与PCIe Gen 3 x4 SSD相比,将提供更好的性能,与8个NAND通道控制芯片的SSD相比,功耗更低。 Marvell最新的SSD控制芯片设计用于满足下一代数据中心和边缘设备对低功耗和高性能的需求,如人工智能(AI)和5G的增长。Marvell突破性的技术提供的高性能,是利用复杂的专业片上系统(SoC)设计和开创性的存储IP,帮助数据中心、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和边缘计算平台架构师推进其解决方案。 产业链其他厂商有何看法? AMD公司副总裁兼客户渠道总经理Chris Kilburn表示:“AMD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PCIe 4.0桌面PC平台,第三代AMD Ryzen处理器和AMD X570插槽AM4芯片组。同时,对Marvell 无DRAM的PCIe Gen4 SSD控制芯片感兴趣,可提高带宽和性能,从而提升下一代计算设备的用户体验。” 联想公司Union Memory SSD BU总经理JP Yang表示,“联想作为战略存储合作伙伴,我们致力于提高客户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体验,Marvell SSD控制芯片的PCIe Gen4接口、高速1200MT/s NAND Flash接口和低功耗12nm技术将助力实现我们的愿景,即在小尺寸限制下也能实现卓越的性能、低延迟和延长寿命等。” Micron Technology消费者和组件组的高级业务开发总监Arie Tal表示,“我们与Marvell密切合作,以验证Micron的96层高性能3D NAND,支持其PCIe Gen4 SSD控制器系列发挥其高性能,Marvell优化的控制芯片将使我们的共同客户能够为新兴的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和PC OEM市场提供创新、低功耗、小尺寸的SSD解决方案。” 东芝存储器公司技术执行官Hiroo Ohta表示:“Marvell和东芝存储器公司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合力为客户端到云数据中心市场提供一流的SSD产品。我们相信Marvell的PCIe Gen4控制芯片产品系列与我们的TLC、QLC和XL-Flash BICS Flash相结合,将推出新的边缘和数据中心存储架构解决方案。” Marvell半导体Flash业务部门营销副总裁Nigel Alvares与Toda表示:“Marvell最新的存储控制芯片系列的设计旨在优化解决边缘计算和数据中心对功耗、性能、容量等需求,Marvell提供的首款4通道PCIe Gen4 NVMe SSD控制芯片,其低功耗将有助于革新数据中心的SSD解决方案。” PCIe 4.0 SSD契机,Marvell在新一代控制芯片技术上有哪些突破? 9月19日,中国闪存市场峰会(CFMS2019),Marvell SSD和数据中心存储解决方案副总裁Nigel Alvares将以“优化数据中心存储效率”为主题,将与大家分享Marvell基于新一代的控制芯片将如何提升数据存储的效率。 @奔跑的浩子go 有问题,可以留言!
20190731 __ TG发布水冷固态,可自行添加冷却液 大家都知道,随着现在固态硬盘的技术越来越高,我们对于固态硬盘的性能追求已经远不是前几年那种“有就行了”的观点了,伴随而来的则是对于固态读写、耐用度甚至是散热方面的全方位要求。毕竟现在大家都清楚,在当下除了本身的主控以及缓存之外另一个影响PCIe固态硬盘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其散热能力。纵观目前的各个产品,各家早早的便把马甲套了上去,更有甚者甚至用上了热管、风扇等散热手段,不过在散热方法上,在最近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套路。 Team Group于日前发布了T-Force CardeaLiquid M.2,这款SSD是目前全球首款使用了液冷散热的SSD,不过这个所用的液冷并不是像大家想象中的水冷那样。整个散热单元被分为了两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在紧挨闪存芯片的区域内的液体被加热后,流到另一个外部拥有散热鳍片的区域内,温度降低后返回,如此往复循环。硬说起来这种散热的模式,跟大家熟知的热管更像一些。官方宣称,用上水冷之后,SSD的温度可降低10℃。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出厂的时候是没有冷却液的,需要玩家自己添加。不过话说回来了,使用这种产品的玩家,估计跟水冷和RGB跑不开,自行选择冷却液,也的确方便他们使用合适的颜色,不然机箱内颜色不搭可就搞笑了。同时由于这个固态的尺寸规格和以往的产品并不一致,Team Group同时也公开了一份X570主板名单,上面写有支持的型号。最后则是规格方面,这款固态硬盘使用群联PS5012-E12主控、为M.2 2280规格,闪存使用了3D TLC颗粒,厂商未知。支持PCIe 3.0 x4、NVMe 1.3、SLC缓存加速,容量共有256GB、512GB、1TB三种可选,官方宣称持续读写速度3GB/s、1-3GB/s,随机读写速度200-450K IOPS、200-400K IOPS。耐用性方面,根据型号的不同,其最大写入量分别为380TB、800TB和1665TB,平均故障间隔时间200万小时,质保时间3年,约为1.4-1.5DWPD。价格和上市时间暂时未知。 这款固态硬盘其实说心里话有点出乎意料,毕竟大家都知道,就目前而言散热最吃紧的,还是属于那一票使用了新主控的PCIe 4.0的固态上面,Team Group这个用了液冷但却只是走的3.0通道。不过我相信,既然能把散热做到了这种程度,这块固态迟早是会有PCIe 4.0版本的。 有问题,请留言!@奔跑的浩子go
20190730 __ i7 9450H引发的思考!M.2 SATA与NVMe的差距到底多大 昨晚的客户Mair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CPU是i7 9450h,笔记本具体的型号他没说。就问我PM981a能不能装?这里先给答案,8代以上CPU都可以安装M.2 2280 PCIe Gen3 NVMe的硬盘,暨可以使用PM981a作为主盘或附属硬盘。此后引发了我的思考,顶级的M.2 SATA与顶级的M.2 NVMe到底差在哪? 先说结论,NVMe完胜SATA,吊打、虐的程度。我们选两个相对有代表的顶级产品,美光1300与PM981a,同样采用512G类型进行对比,分别来细说。 顺序读取:1300最大520MB/s,PM981a最大3500MB/s,仅仅在连续读取方面顶级的产品之间相差3000MB/s,换算等量时间。1300拷贝7分钟数据,PM981在1分钟时可以完成。 顺序写入:1300最大520MB/s,PM981a最大2900MB/s,相差2400MB/s,同比速度慢了接近5倍。 4K随机读取:1300最大90K IOPS,PM981a最大460K IOPS 4K随机写入:1300最大97K IOPS,PM981a最大500K IOPS,4K方面无论是写入还是读取,相差5倍左右。量化后的数据大家都可以很清楚的明白NVMe的优势真的太大了。 另外有人说NMVe发热严重,那么换算一下,人家NVMe 1分钟把事情做完了,休息6分钟散热等你SATA,你说那个发热更大?功耗更多呢?或者从另外的角度,同样的发热谁做的事情更多呢?所以不要因为NVMe就说发热大,这需要辩证的考虑。 最后说跑分,1300的跑分1100左右,PM981a跑分基本上4000、5000+,所以这个跑分还是能从整体上看出区别的。但最重要的事情是1300与PM981a的价格基本上是持平的,甚至1300更贵。 总结:尽可能的更新到最新平台,这样能更好的发挥综合性能。最新的产品并不会增加成本,反而能在综合成本持平的情况下,提升效率。 有疑问请留言!@奔跑的浩子go
20190729 __ M.2固态避坑指南,型号与需要共存 今天小A要装机,问了关于M.2的问题,今天总结一下。小A使用的英特尔平台标准的B360系列主板,但并不想花很多钱,这时候它想在硬盘上省钱,但还想买M.2硬盘。之前有供应商给他装WD Green M.2他觉得是个大品牌,一定能不错,殊不知这只是被坑的第一步。 1、被坑大忌,只看品牌不看型号。 我们很多时候会只看品牌,不看具体型号。大家都知道英特尔,这是一个大品牌呢,但细分内部还有很多小型号,而且每个型号针对的用户类型是不同的,所以在购买产品之前一定要详细的了解动力参数。者好比你去吃饭,也要了解食材,买衣服要了解用料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英特尔660p这个型号,非常便宜,512G只需要399~410的价格,从整体价格趋势方面都非常有竞争力。但如果单纯从速度方面考虑,660p显然不如三星981系列。所以从速度角度分析,一分钱一分货。 2、被坑大忌,只看速度不看用途。 这一点还是蛮重要的,当然土豪也可以无视的内容。例如小A,他是平面设计师,主要是使用Lr等整理软件。这时候的核心运算与硬盘无关,完全考验显卡与CPU的性能。但从Lr输出和输入文件就是考验硬盘的时候了。一般我们拍摄一组照片在30~60G之间,在拷贝照片时,完全使用顺序输出或输入。如果使用SATA硬盘要比NVMe慢很多,但也不是绝对的由于现在大部分都是TLC硬盘,在连续写入超过负荷量时会降速。不过无论如何降速,前期的NVMe速度是绝对快的,而且恢复性能比较好。 所以我给小A的方案是只是单纯的NVMe方案。例如使用PM981连续考入30G也还是可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大量写入。 输出端我们直接使用更便宜的机械硬盘,因为交付成片需要的性能不大,反而更需要空间。 有问题欢迎留言! @奔跑的浩子go
7200转直出,与5400转带8G缓存,哪个适合? 题目是昨天我的老客户12点给我发的信息。这个客户是追求极致性能的客户,不差钱,经常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我睡的迷迷糊糊,直接给出答案,如果是我我选7200转直出。今天起来想想,我昨晚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7200转直出适合我,我是一个比较线性的用户。一般选择使用机械硬盘的用户,经常是做备份和仓储。那么备份、仓储、输出基本上都是线形输出的。既然是这样,我需要一个可以保持稳定,并且恒久的性能。7200转虽然在前期性能不如8G+5400转,我更喜欢寻址的低延迟。就是在数据读取写入方面加速度会比较好。用F4W的角度就是提速快,持续输出,带了攻速和暴击。8G+5400转这个有点像法师。所有输出和输入都是一波,然后开始等冷却,然后再输出一波。如果是爆发型的用户,这样的混合盘比较适合。什么是爆发型的用户?例如要经常使用同样的数据,就好比经常修改使用同一个数据。做一份PPT设计,就需要反复修改同样的文稿。做音乐输出,文稿输出,这个可以看你经常使用的App习惯,这些经常使用的数据就是热备数据。 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区分,ADC持续输出,AP打一波循环!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傲腾,傲腾是可以给机械硬盘开挂的神器。就好比ADC持续输出附带暴击魔法范围伤害外带减速效果,就是神装。
联芸Maxio展示国产PCIe SSD主控:速度可达3.5GB/s 国产器件对SSD的渗透正从主控芯片和NAND颗粒两方面突破。 在刚结束的台北电脑展上,杭州联芸(Maxio)的PCIe主控芯片就引发了知名硬件外媒的关注和称赞。此次联芸带来的是MAP1000系列PCIe SSD主控芯片,包含MAP10002(4闪存通道,无DRAM)、MAP1003(4闪存通道)和较为高端的MAP1001(8闪存通道),均采用28nm工艺制造。 其中,MAP1001支持PCIe 3.0 x4,可挂载3D MLC/TLC/QLC等多类型、多品牌闪存芯片。性能方面,MAP1001可达到最高3.5GB/s顺序读速、3GB/s顺序写速、800K IOPS随机读速和600K IOPS随机写速。 据悉,联芸客户将从今年三季度开始测试MAP1001/1002,商用SSD成品最快今年底或明年面世。
联芸Maxio展示国产PCIe SSD主控:速度可达3.5GB/s 国产器件对SSD的渗透正从主控芯片和NAND颗粒两方面突破。 在刚结束的台北电脑展上,杭州联芸(Maxio)的PCIe主控芯片就引发了知名硬件外媒的关注和称赞。此次联芸带来的是MAP1000系列PCIe SSD主控芯片,包含MAP10002(4闪存通道,无DRAM)、MAP1003(4闪存通道)和较为高端的MAP1001(8闪存通道),均采用28nm工艺制造。 其中,MAP1001支持PCIe 3.0 x4,可挂载3D MLC/TLC/QLC等多类型、多品牌闪存芯片。性能方面,MAP1001可达到最高3.5GB/s顺序读速、3GB/s顺序写速、800K IOPS随机读速和600K IOPS随机写速。 据悉,联芸客户将从今年三季度开始测试MAP1001/1002,商用SSD成品最快今年底或明年面世。
三星PM981升级版PM981a,综合性能提升47%,加量不加价! 三星半导体的旗舰产品PM981在经过1年的迭代后,终于推出升级版PM981a版本。2019年1季度PM981a一直被传会和970 Evo Plus同步推出,但现在看是给Evo Plus让步,到第二季度末才开始出货。此次PM981a出货我还没有拿到,我要等到大客户分光之后才能预定到。先说性能,老规矩看图表。此次升级的三星PM981a对应零售版本是Evo+,参数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是通过将64层TLC颗粒升级为9x层TLC,通过增加堆叠层数大幅度提高整体性能。以最常见的256G为例,连续读取性能从3000提升到3500,整体增强17%;连续写入性能从1300提升到2200,整体增强29%;4K随机读取从130提升到240,整体增强85%;4K随机写入从310提升到480,整体提升55%。全盘的综合性能提升47%,一个小小的颗粒升级带来的性能飞跃是巨大的。 这也打破了WD Black SN750独占高性能的地位,PM981a也加入可以跑满速的硬盘序列。虽然PM981a在性能上比PM981有提升,但价格上依然很亲民,在终端零售价格方面只上涨了10%~15%,换算后增加25~35RMB的成本,很适合入手。三星的温度控制一只不被看好,但大家忽略了一点,三星是可以在低功耗模式下运行。而且即便是在高功率模式下,三星产品依然稳定。之前也一直推崇,加强散热的方案,希望能提供改变思路。总体看PM981系列的温度在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客户在HP幽灵系列x360这类超便携笔记本使用双PM981系列硬盘,依然没有出现发热过量的问题。所以在温控方面,不是所有的机器存在发热过量的情况。 保修方面PM981a与PM981同样是店铺保修,目前支持3年以换代修的服务政策,其他问题需要询问卖家。 总结:此次升级带来不小的性能飞跃,适合入手。其他对手要加油了!
惠普全面更新8代CPU全线支持NVMe 看了近一周的笔吧测试,真真的发现NVMe已经成为了标配。但是很多笔记本依然在成本方面不使用NVMe。今天我们来说一下我最近关注的几款产品。 目前8代CPU已经全面更新完成,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都已经全面出货。很多关注CPU的玩家都知道,7代CPU以后,已经原生支持NVMe的硬盘,8代增加了NVMe的带宽,现在的笔记本得益于更快的硬盘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暗影精灵4) HP是笔记本的老东家,针对不同用户群分别有,光影精灵(商务游戏本),暗影精灵(纯游戏本)、幽灵系列(纯商务)等等。在笔吧测试中得知,无论光影还是暗影,都将主力放在了显示器和显卡上,硬盘依然使用M.2 SATA小容量硬盘。但是这个小容量真的不够我们玩的。如果有闲钱,可以考虑升级自带的硬盘。因为HP的插槽设计,基本上硬盘需要反装,请注意散热。好的消息是暗影和光影散热效果都很好。(光影精灵4) 升级建议: 1、更换机械硬盘到SATA固态。 2、考虑双SATA固态组Raid 3、升级M.2固态到NVMe
什么样子的机器适用SATA接口硬盘?
对东芝TR200产品进行一次详尽的非主流评测 1、首先讲一下TR200消费级固态硬盘并不是在东芝主网站上!东芝公司特别大,如果需要查询,需要到东芝存储产品网站。这里给出链接,方便查询!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oshiba-personalstorage.cn%2Fssd%2Ftr200-ssd.html&urlrefer=3622574336e205cd4345727ec31bffe22、TR200作为东芝系列产品延续性能优秀。东芝前几代分别是Q、Q Pro、Q300、Q200 Ex等等。目前从数字定位来看TR200的定位级别并不是最高端,应该属于入门产品。TR产品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东芝收购饥饿鲨之后的产品,饥饿鲨原来属于独立的产品,后期被东芝收购。饥饿鲨产品非常不错,属于高端定制的级别,此次的TR200应该属于饥饿鲨,官网的宣传也承认了这一点,直接写出了东芝联合饥饿鲨共同研发,包装上写的官网地址也依然是OCZ的地址。3、分析一下官网的参数。东芝产品基本上都没有虚标,我最开始卖Q Pro的产品起家,当时Q Pro产品4K非常低,但是连续写入和读取惊人的高,所以综合评定分数超过了当时火热的M550。这次的TR200官网给出的参数读取555MB/s,写入540MB/s。这个数值接近了SATA的极限值,SATA极限是600MB/s,保守去除干扰555MB/s也就是极限值。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的,555MB/s这个数据是非常严苛的实验数据。理论数据无论真假,官方都在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如果SATA不限速,我们可以把性能提升到更快,只是因为限速,所以我们很无奈呢的定在555这个值,官方是不是很淘气。4、4K这个性能官网提供的是读取最高可达80K,写入最高87K。关于4K在SATA的性能基本上不会超过100K,也是瓶颈的限制,更是NAND本身特性的限制。所以很多产品在4K层面都不是很高,英特尔的傲腾可以在X2模式下4K很高,主要是因为他的颗粒结构。所以这个数字完全不用太在意,而且TR200的4K性能完全放心!目前高端的其他产品水平也差不多这样。5、东芝的产品质保值得放心!TR200在产品验证真伪方面很方便,可以通过输入盒子上的防伪码查询产品质保。这个方面不得不说,东芝做的是最好的!以前我卖东芝产品的时候,要求盒子上面贴上代理商标签。现在统一变成防伪码,当然代理商标签还是要贴的。目前东芝代理商有上海捷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集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我还看到过国通的东芝,可以用过官网查询代理商信息。这里给出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oshiba-personalstorage.cn%2Fsupport%2Fcontact.html&urlrefer=257b35914050b4c37ca031f857f03e9f6、TR200的包装可圈可点。产品上面密封,两边都有透明的封口贴封住,防拆防二手。7、TR200的兼容性测试很完整。测试范围涵盖了PC、Mac和Linux,官网提到了产品与NVIDIA显卡的冲突,可以通过固件更新解决。这个测试一般的厂商并不会做。TR200可以对Mac有很好的兼容,这个是常理之中的。Mac系统不支持原生TRIM功能,TR200也没有强制开启,所以在Mac不会出现兼容错误。Windows下高速缓存开启自如,这个也符合产品定位。通过了Linux测试的产品,在小型服务器上就不会出错,并且可以用于常见NAS的加速,具体是否适用还是要看NAS的支持程度。8、TR200不再附赠Acronis® True Image™ 克隆软件,这个是不小的损失。以前的Q Pro系列是赠送克隆软件的,这个软件由第三方提供,而且售价不便宜。现在产品走亲民路线,不赠送也可以理解。新增的SSD Utility SSD 管理软件,图形化界面操作简单,可以查看SSD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产品附赠的管理软件会弥补windows自身驱动的不足。这里没有关于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的要求,个人建议如果出现机器卡顿,先检查英特尔RST驱动,它是罪魁祸首。9、TR200 240G应该是是饥饿鲨和东芝合作的首款硬盘,硬盘整体采用东芝经典的冲压设计。这个外壳工艺,我个人最喜欢。双面金属,用过机器压出形状卡在一起,无螺丝的设计。当然想撬开,也是要费一番功夫的。产品用料很讲究,双面金属散热很好,但是硬盘本身不太发热,也不用太在意。喜欢水冷的,可以拆壳,或者直接在金属外壳上加冷却系统也行。10、东芝的广告强调的是BiCSFlash技术,这应该是东芝的第三代技术,64层的3D TLC颗粒。单颗实际是32GB的,8颗应该组成256G,东芝将其中16GB作为冗余容量以保证寿命和数据安全,因此TR200标称240G。这样设计增加产品效果上是不错的,只是公摊面积大了点,有利有弊。11、TR200,使用3/2的PCB板,双面颗粒排布。针脚焊接方法错误率低,也不会存在虚焊的情况。这种焊接工艺东芝最常见,闪迪最喜欢黑胶封装和东芝相反。12、主控是东芝自家的TC58NC1010GSB,支持无缓存运算,单核双通道。东芝我就服你这一点,别管什么主控多少通道,总能把所有的性能调校到完美,即使在无缓存设计方面也能达到高水准。完全没把4通道8通道的硬盘放在眼里,老子双通道一样秒杀!13、我关于TR200关于SLC Cache的一些看法。SLC Cache这个东西现在来看已经很常见了。TR200也和其他产品一样,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会降速,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高负载么?我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遇见明显的降速差别。毕竟在高写入的情况下还是很少的。我做视频的写入量也不会一次性几十个G,所以这个高负载用光SLC并不常见。而且负载恢复的速度很快,目前CPU和运算速度都不错,东芝针对负载恢复性能一定做了优化,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没遇见崩塌的情况。14、功耗和发热问题,从官方给出的参数是1.7w,这个数字很小了,休眠功率10mW,基本上算是超低功耗。在2个小时的使用过程中温度控制也很好。我们进行了一场高温测试,得到的数据也很满意,并没有因为温度的上升而导致速度下降。在正常温控范围0~70度之间都没问题。15、综合说一下产品非常不错,所有技术都是东芝开发,整体设计方案很放心,提供固件更新方式,而且每一期的固件都经过多个系统的测试,固件升级很容易。售后完备,多家代理商可以互相联保。性能自然放心不用赘述,外观贴纸**不错,侧透机箱可以展示出来。一线品牌的产品,在全国联保和性能不凡的领域,值得推荐。 【喵喵智能】提供技术支持!
对东芝TR200产品进行一次详尽的非主流评测 1、首先讲一下TR200消费级固态硬盘并不是在东芝主网站上!东芝公司特别大,如果需要查询,需要到东芝存储产品网站。这里给出链接,方便查询!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oshiba-personalstorage.cn%2Fssd%2Ftr200-ssd.html&urlrefer=3622574336e205cd4345727ec31bffe22、TR200作为东芝系列产品延续性能优秀。东芝前几代分别是Q、Q Pro、Q300、Q200 Ex等等。目前从数字定位来看TR200的定位级别并不是最高端,应该属于入门产品。TR产品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东芝收购饥饿鲨之后的产品,饥饿鲨原来属于独立的产品,后期被东芝收购。饥饿鲨产品非常不错,属于高端定制的级别,此次的TR200应该属于饥饿鲨,官网的宣传也承认了这一点,直接写出了东芝联合饥饿鲨共同研发,包装上写的官网地址也依然是OCZ的地址。3、分析一下官网的参数。东芝产品基本上都没有虚标,我最开始卖Q Pro的产品起家,当时Q Pro产品4K非常低,但是连续写入和读取惊人的高,所以综合评定分数超过了当时火热的M550。这次的TR200官网给出的参数读取555MB/s,写入540MB/s。这个数值接近了SATA的极限值,SATA极限是600MB/s,保守去除干扰555MB/s也就是极限值。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的,555MB/s这个数据是非常严苛的实验数据。理论数据无论真假,官方都在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如果SATA不限速,我们可以把性能提升到更快,只是因为限速,所以我们很无奈呢的定在555这个值,官方是不是很淘气。4、4K这个性能官网提供的是读取最高可达80K,写入最高87K。关于4K在SATA的性能基本上不会超过100K,也是瓶颈的限制,更是NAND本身特性的限制。所以很多产品在4K层面都不是很高,英特尔的傲腾可以在X2模式下4K很高,主要是因为他的颗粒结构。所以这个数字完全不用太在意,而且TR200的4K性能完全放心!目前高端的其他产品水平也差不多这样。5、东芝的产品质保值得放心!TR200在产品验证真伪方面很方便,可以通过输入盒子上的防伪码查询产品质保。这个方面不得不说,东芝做的是最好的!以前我卖东芝产品的时候,要求盒子上面贴上代理商标签。现在统一变成防伪码,当然代理商标签还是要贴的。目前东芝代理商有上海捷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集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我还看到过国通的东芝,可以用过官网查询代理商信息。这里给出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oshiba-personalstorage.cn%2Fsupport%2Fcontact.html&urlrefer=257b35914050b4c37ca031f857f03e9f6、TR200的包装可圈可点。产品上面密封,两边都有透明的封口贴封住,防拆防二手。7、TR200的兼容性测试很完整。测试范围涵盖了PC、Mac和Linux,官网提到了产品与NVIDIA显卡的冲突,可以通过固件更新解决。这个测试一般的厂商并不会做。TR200可以对Mac有很好的兼容,这个是常理之中的。Mac系统不支持原生TRIM功能,TR200也没有强制开启,所以在Mac不会出现兼容错误。Windows下高速缓存开启自如,这个也符合产品定位。通过了Linux测试的产品,在小型服务器上就不会出错,并且可以用于常见NAS的加速,具体是否适用还是要看NAS的支持程度。8、TR200不再附赠Acronis® True Image™ 克隆软件,这个是不小的损失。以前的Q Pro系列是赠送克隆软件的,这个软件由第三方提供,而且售价不便宜。现在产品走亲民路线,不赠送也可以理解。新增的SSD Utility SSD 管理软件,图形化界面操作简单,可以查看SSD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产品附赠的管理软件会弥补windows自身驱动的不足。这里没有关于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的要求,个人建议如果出现机器卡顿,先检查英特尔RST驱动,它是罪魁祸首。9、TR200 240G应该是是饥饿鲨和东芝合作的首款硬盘,硬盘整体采用东芝经典的冲压设计。这个外壳工艺,我个人最喜欢。双面金属,用过机器压出形状卡在一起,无螺丝的设计。当然想撬开,也是要费一番功夫的。产品用料很讲究,双面金属散热很好,但是硬盘本身不太发热,也不用太在意。喜欢水冷的,可以拆壳,或者直接在金属外壳上加冷却系统也行。10、东芝的广告强调的是BiCSFlash技术,这应该是东芝的第三代技术,64层的3D TLC颗粒。单颗实际是32GB的,8颗应该组成256G,东芝将其中16GB作为冗余容量以保证寿命和数据安全,因此TR200标称240G。这样设计增加产品效果上是不错的,只是公摊面积大了点,有利有弊。11、TR200,使用3/2的PCB板,双面颗粒排布。针脚焊接方法错误率低,也不会存在虚焊的情况。这种焊接工艺东芝最常见,闪迪最喜欢黑胶封装和东芝相反。12、主控是东芝自家的TC58NC1010GSB,支持无缓存运算,单核双通道。东芝我就服你这一点,别管什么主控多少通道,总能把所有的性能调校到完美,即使在无缓存设计方面也能达到高水准。完全没把4通道8通道的硬盘放在眼里,老子双通道一样秒杀!13、我关于TR200关于SLC Cache的一些看法。SLC Cache这个东西现在来看已经很常见了。TR200也和其他产品一样,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会降速,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高负载么?我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遇见明显的降速差别。毕竟在高写入的情况下还是很少的。我做视频的写入量也不会一次性几十个G,所以这个高负载用光SLC并不常见。而且负载恢复的速度很快,目前CPU和运算速度都不错,东芝针对负载恢复性能一定做了优化,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没遇见崩塌的情况。14、功耗和发热问题,从官方给出的参数是1.7w,这个数字很小了,休眠功率10mW,基本上算是超低功耗。在2个小时的使用过程中温度控制也很好。我们进行了一场高温测试,得到的数据也很满意,并没有因为温度的上升而导致速度下降。在正常温控范围0~70度之间都没问题。15、综合说一下产品非常不错,所有技术都是东芝开发,整体设计方案很放心,提供固件更新方式,而且每一期的固件都经过多个系统的测试,固件升级很容易。售后完备,多家代理商可以互相联保。性能自然放心不用赘述,外观贴纸**不错,侧透机箱可以展示出来。一线品牌的产品,在全国联保和性能不凡的领域,值得推荐。 【喵喵智能】提供技术支持!
No.78 只是做个活动,与串并联无关~骗子又说降价了!
No.75 HDD vs SSD = 推金币 vs 抓娃娃 1、这片依旧写给我的宝。我们用了两个内容讲了什么是存储,不同形态的硬盘。今天我们来讲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2、昨天我们说了机械硬盘像磁带,固态硬盘是MP3,在读取方面后者更快。那么在写入数据方面也是一样。反向操作写入数据,磁带的录制要比MP3的拷贝慢很多,这也是机械硬盘电脑反应慢的原因。 3、那么随机读取和写入是什么意思?字面意思,就是在任意位置抓取数据和丢入数据的能力。因为机械硬盘的旋转,想要到达某个位置,必须旋转寻找,有点像推金币,想要中间的金币就要一层一层推。那么固态硬盘就是抓娃娃机,从上到下直接抓取。抓取肯定比推要快啊! 4、其实内容和容易理解。做一下3天的小结。 无论何种硬盘都是为了存数据。(存储概念) 机械硬盘有机械转动结构,固态硬盘就是一个板子。(物理结构不同) 机械硬盘速度慢,固态硬盘速度快。(磁带 vs MP3) 随机读取性能差异很大,固态硬盘快很多。(推金币 vs 抓娃娃) 5、明天开始,我们要讲一些特殊的东西。 6、今日不推荐新品,只是告诉大家,昨天的产品降价了! No.73 英特尔Pro 2500首次跌破300(存储概念) http://tieba.baidu.com/p/5617205904?pid=118848753564&cid=0#118848753564 No.74 HDD vs SSD = 磁带 vs MP3(性能差异) http://tieba.baidu.com/p/5620871375?pid=118877123099&cid=0#118877123099 「喵喵智能」提供技术支持 有问题请留言,我们都会认真看!
No.74 HDD vs SSD = 磁带 vs MP3 1、继续昨天的话题,写给我的宝,开启一周科普小知识!今天我们要谈的是正文,硬盘的三种结构形式。分别是机械硬盘(HDD),固态硬盘(SSD)、混合硬盘(SHHD)。 2、其实这个三个类型很容易理解,如果把硬盘比作汽车。通俗理解就是汽油发动机汽车、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汽车。 3、机械硬盘差不多等于汽油发动机汽车,内部是通过旋转读取磁性碟片中的数据。80后基本上都用过磁带随身听,我们想听歌,就要靠磁头摩擦磁带发出声音,也就是读取其中的数据。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想读取中间的数据,就需要倒带,找到位置,正确播放。那么倒带的时间就是我们等待的时间,也就是硬盘的响应时间。 4、固态硬盘相当于现在的听歌App,想听什么直接点就可以播放。而且是离线播放的模式,所见即所得。 5、那么混合硬盘相当于什么?相当于卡拉OK点歌。点歌的部分是菜单也就是固态的部分,但是要等这首歌唱完或者切歌,这就变成了机械等待的部分。 6、简单总结一下,机械硬盘就是磁带,固态硬盘就是MP3,混合硬盘属于过渡产品,但也有存在的价值。 7、如果还有小白不明白,我会继续展开讲。 8、闪迪1100持续走低,256G即将创造历史新低,值得期待! No.73 存储的小概念 http://tieba.baidu.com/p/5617203284?pid=118848731733&cid=0#118848731733
No.73 存储的小概念 1、这篇写给我的宝,她天天认真的看我写的东西,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要写一系列的小文章,给小白们说一说。What is SSD?啥是固态硬盘! 2、在开始最终的目标之前,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存储。存储这个概念就是字面意思,装东西,存东西。例如汽车的后备箱、后排空间,冰箱的上下门,洗衣机的容积和脏衣服篮子大小,这些都是存储。那么存数据和信息的就是电子设备,这里我们简称为“存储”。 3、存储是分大小的,大的存储装的多,小的存储装的少。例如2升可乐的大炮弹,和355毫升的易拉罐。女生更容易理解罩杯,D杯比B杯装的多,空间大。这里就有个交集的感念,D杯可以罩住ABC,但是A杯就Hold不住BCD。 4、存储也分形式。常见的形式DVD光盘,U盘,移动硬盘,网盘等等,只是形式不同。再通俗一点就是材质,蕾丝的、棉的、纤维的、镂空的等等,都是为了罩住Bar。 5、今天就简单的说一下存储的概念。一是存储有大小容积的不容,二是形式和样式区别。本质概念就是存东西! 6、本周英特尔Pro 2500 180G成为高性价产品。¥299价格,周一发货,值得关注! 「喵喵智能」提供技术支持 有问题请留言,我们都会认真看!
No.53 狗东V2 Pro特别版(加塞搞) 1、说到新年,自然想起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颜色,中国红。小编最近也入手了一个坚果pro红色版。我翻了一下淘宝发现红色的固态并不多。目前能找到的红色的固态,只有建兴和浦科特这对兄弟。 2、如果你有透明机箱,v2pro京东版颜值不错,喜庆,送礼这个是绝佳的选择。高端低调的显眼,你懂的。这款铝合金拉丝得机身配红色贴纸,手感还是不错的。3、v2pro作为v2的升级版,性能也是没啥挑剔。主控是smi 2246en,en是高功率版本,在sata协议里是很常见的主控,通道数满足sata全开速度,峰值随便跑。 4、正常情况2246en不需要搭配缓存使用,但v2pro加了256mb缓存最为外挂,可以明显加快4k运算的效果。而且配合ecc纠错功能也有明显提升,当然这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要么怎么说快呢。 5、在tlc当道的时代,v2pro依然保守采用19纳米东芝mlc。闪存颗粒中规中矩,属于2d构造。综合速度都不错,而且坏片率极低,目前看建兴的颗粒采购品控还是可以的。6、性能方面,sata基本上不用太说。直接看下表就好了。 品名:建兴 V2 Pro 256G 容量:256G 接口:SATA 3.0 主控:SM2246en 缓存:25MB 颗粒:东芝 19纳米 MLC 最高顺序速度:读558MB/s,写485MB/s 最高随机速度:读70K,写74.5K 工艺:铝合金外壳 耐用等级(终身写入):不详 质保:京东联名质保,3年尸体换新 官方电话:400-002-1109 官方官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item.jd.com%2F6224516.html&urlrefer=147163f0bd2a04273f4446bf2d0f0b6e 7、推荐v2pro主要有三点 1,京东特别版,过年送货不打烊,物流快。 2,颜值不错,性能ok,居家学生工作都能应付。 3,装机不求人,这个我之前也说过了,指导员装机服务目前还是不错的。(这里为hema点赞,觉得好的话,给你打赏,小伙子不错。) 8、至于售后,京东负责,谁让他专供特别呢,三年尸体换新,京东上门服务不需要担心。希望大家在新一年大吉大利,摆脱电脑速度的等待。
女王节活动预热
No.27 惠普来袭 S700 M.2 引言:前天简单介绍了惠普的旗舰产品EX920,今天来说一下超高性价比的惠普入门的S700。 1、惠普的产品系列为S700、S700 Pro、EX920,目前只知道这三个系列!2、S700系列分别有SATA和M.2 2280 SATA两个形态。EX920为M.2 2280 PCIe NVMe是高端系列! 3、来看一下S700系列的参数,直接上图!4、从性能的角度,属于中高端!基本上惠普S700的对手就是三星850Evo。基本的参数性能都和三星850Evo差不多。很怀疑是不是换壳产品! 5、市场情况,目前来看某宝零售的价格应该是在330-350之间,这个算是性价比很高的产品了!具体的情况,还要等大面积出货才知道。 5、产品设计,依然是惠普自己的主控,颗粒是3D TLC,都是主流产品,性能也很主流!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留言,我们都会认真看!
No.26 惠普来袭 EX920 引言:10月进入2017年的第三季度,新品不断出来,价格也趋于稳定。我们今天来看看,10月的新品,惠普EX920! 1、在M.2 2280 PCIe NVMe的领域,王者一直都是三星的960系列,拥有超高的性能。性能几乎达到了PCIe x4的极限,也是目前最快的产品。 2、如果在带宽不改的情况,目前很难突破速度极限。未来小厂的产品都在往x4的极限逼近。而大厂都在等待天花板的解禁,等待x8通道的开放。 3、惠普的搅局。惠普是计算机领域的祖师爷,和IBM属于同一个级别,资历老过苹果。现在惠普一下推出了多款旗舰产品,我们今天说一下EX920。4、EX920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三星的960Evo,面向电竞玩家和高端用户。拥有3200MB/s读取性能和1800MB/s写入性能。三星960Evo性能为读取3200,写入1900。在性能方面两款产品几乎没有差别。 5、EX920随机性能读取350K,写入260K。同样三星960Evo,随机读取330K,写入300K。可以忽略的差别。6、目前还没有样品,10月下旬将大面积出货!现在可以持币观望!据经销商说,价格比960便宜不少!反正我也不知道! 7、耐用度方面,EX920使用的是3D TLC和三星的技术一样!是目前主流技术!目前具体的颗粒型号不是很清楚! 8、EX920的主控是惠普自己的,HP有完善的硬件开发能力,所以做一个主控也不是问题,据说是marvell定制的!具体等待拆解才知道!缓存方面都是高速的,这个性能了,都是顶级的!哈哈~ 9、售后相对完善!应该值得期待!等我进点货!哈哈哈哈~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留言!我都会认真的看! HP新品,下周会上架,价格很划算~
No.24 WD你给点力,建兴都赶上来了! @打野超人李白 引言 无论什么样的人,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选择。小到下一段饭吃什么,大到是先买房子还是买车子!如何选择一个好的产品,这是为什么评测网站生存的价值。今天这两个对比是被贴吧的盆友约稿(搞)的。既然这样,我就简单的说一下! 入门两款产品的对比 WD Green vs 建兴 V5s 0、先把问题交代一下,贴吧的盆友提问。1、从品牌角度,WD的品牌价值还是远超建兴的。虽然建兴也是行业内不错的产品,但是在业内大佬的打压下,品牌价值还不是特别足。建兴是台湾第一大光碟制造商,全球第二大光碟厂。进入SSD的时间是比较早的,也是目前比较大的芯片采购商,产品结构也比较稳定。WD是机械硬盘大佬,进入SSD领域较晚,目前所有技术为闪迪套牌。 2、产品工艺,WD Green 和 建兴 V5s的工艺都差不多!Green的梗是工业塑料的外壳,V5s是合金冲压的外壳。目测V5s更好点,毕竟贵了几十块,再不给点力,你丫对得起谁! 3、性能,半斤八两都差不多!SATA接口的产品,快能快到哪里去。但是慢,这个梗,也是不存在的。直接看下表比较直观。(资料来自互联网总结)4、性价比,个人还是推荐WD,毕竟是闪迪的小儿子进化而来,逼格还是有的。V5s也不错,如果你是透明的台式机,这个外表还是蛮好看的!建兴的广告比较多,WD就没有那么多,你懂的!好产品,不用广告!哈哈啊哈哈哈~5、总结一下吧,WD Green 入门级非常便宜,大约330块钱左右,适合很多场合用。建兴V5s,要贵30多块钱吧,一般都是信仰党的喜欢,我从中立的角度是这样说。但是V5s手感能好一点,因为金属的,颜值高。 这篇是约稿,说出主要内容就好了。 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留言!发私信我是收不到的。 WD最近缺货严重,喜欢的等等吧!
No.7 空焊接主板怎么办? 上一期有个小盆友问,主板应该可以安装M.2 接口固态,但是没有安装的插座,应该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是这样的。 1、首先确定接口是可以用。例如参考同型号的高配版本是否安装了M2固态,如果高配安装了。那么自己的也是可以装的。 2、找一个有BGA焊机的卖家,焊接基座。 3、安装固态硬盘。 思路很简单,但是造价不便宜。我自己用过BGA焊机,熟人也要几十块钱吧。如果是小白,基本上要被坑200~300左右。一般都不便宜的。 综上,买家在购买丐版的机器时候,请一定了解机器结构,不能简单的认为丐版就是少几个东西,回来自己装上就好了。厂家不是吃素的,所以在购买之前应该做足功课。 希望大家有个好心情!白~ 参考帖子:点击原文跳转 http://tieba.baidu.com/p/4945831582?share=9105&fr=share&see_lz=0 其他产品情况,可以到某宝 喵喵智能 找老板要资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