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fbeijing
sqfbeijing
一切尽在不言中
关注数: 30
粉丝数: 21
发帖数: 1,709
关注贴吧数: 34
继续修改配置 目前 0.4mm 1410 绑好11cm打9泥丸 升级为 0.45mm 1610 绑好13cm 打10泥丸 如何?10泥丸感觉更稳一点不容易飘 拉距是72cm
不断缩小散布 散步越来越小了 今日 首发命中尾发也命中 舒服
报告下最近的练弓进展 十米距离打这个 10发中两发 很稳定 15米 10发中一发 图2是十米的散步 图3是18米的散步 0.4mm 绑好11长 打九泥丸 估打 今天居然首发命中很爽 配置固定下来确实准很多 很稳 慢慢进步
9泥丸 0.4 短拉绑好1410 11cm 舒服
9泥丸0.45居然动能过剩了 绑好12长。。 0.4mm 绑好11是合适的。
我用超轻配置和9号泥丸竟然…想不通 真是惊掉大牙了,他可是一斤多啊,我都很怀疑是惊弓之n还是咋了 差不多十米多的距离 我用的0.4mm 1610 苹果绿短拉 至今想不通为啥直落了 也看不到伤口 果然像up们所说 别管什么大配置 准度和资源和经验 才是王道
大佬们解惑下 如果0.5mm皮筋和0.7mm皮筋将相同的钢珠都发射到相同的极限距离那么对物打击威力是相同的吗?我今天发现我用这不同的皮筋 居然极限距离是一样的 很不科学啊 为啥 那我用0.5mm不是就够了
35步 25米 打15发断三根 什么水平
平时休闲玩 0.45mm打9丸子 少量户外 0.7mm打9珠子 0.7mm拉着真沉 不能打多了 费手
左边得泥丸好好的多 左边是泰西得 右边是xian客的 结果发现xianke也是山东转发的,醉了 而且还不好
9珠确实猛 动能好大 这个暴力蓝回弹还不错
泥丸筛网推荐个 以下是一些筛选泥丸的方法及工具: 利用筛网筛选 • 材料准备:可以购买不同孔径的金属筛网或尼龙筛网,根据需求选择孔径为9mm和9.2mm左右的筛网。也可以准备一个框架,如木框或金属框,用于固定筛网。 • 筛选方法:将泥丸放在筛网上,轻轻晃动筛网,使泥丸在筛网上滚动和跳动。小于9mm的泥丸会从9mm孔径的筛网中落下,留在筛网上的泥丸再用9.2mm孔径的筛网进行筛选,大于9.2mm的泥丸会被留在9.2mm孔径的筛网上,这样就可以得到9mm - 9.2mm之间的泥丸。 使用漏斗和模板筛选 • 材料准备:准备一个漏斗,以及一块带有9mm - 9.2mm圆形孔的模板(可以用厚纸板、塑料板或金属板制作)。 • 筛选方法:将模板放在漏斗上方,把泥丸倒在模板上。泥丸会通过模板上的孔落入漏斗中,直径合适的泥丸能够顺利通过孔进入漏斗,而太大或太小的泥丸则会被挡住。 自制简易筛选装置 • 材料准备: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如鞋盒,在盒子的一端安装两块倾斜的隔板,一块隔板上开9mm的孔,另一块开9.2mm的孔,在盒子底部相应位置放置收集盒。 • 筛选方法:把泥丸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泥丸在倾斜隔板上滚动,小于9mm的泥丸通过第一个隔板的孔落入第一个收集盒,9mm - 9.2mm的泥丸通过第二个隔板的孔落入第二个收集盒,大于9.2mm的泥丸则留在最后。
最近一周新感悟 又玩回短中拉了。。。 大拉不习惯 打不准。 感觉短拉要打精准 皮筋拉极限 要快 准 狠 ,快拉快放 这样皮筋不会泄力! 动态激发! 这是短拉估打的优势,快速激发,规避瞄准时间长导致皮筋泄力的问题, 我平时练习用0.45皮筋 打9泥丸,户外又想暴力那就0.65mm皮筋打9珠。有时候皮筋泄力后我会从颧骨拉到耳后多增加几厘米!
估打 两套配置玩怎么样 户外 0.7mm皮筋打9珠 短中拉 (不能打太久不然费手) 打靶休闲玩 9泥丸 0.45mm 短中拉
不同的店居然是同一个地方的
想到了好办法 塑料瓶用电工胶布缠上红色的 显眼 然后又不容易打破 用线榜上一个石头🪨 这样就会一直在那里 打靶
打靶啦啦啦 哈哈哈哈哈哈
皮筋泄力问题 弹弓的皮筋是不是都有泄力的问题 比如我刚拉开是3kg 然后保持2-3秒会逐步减小到2.5kg 我是拉力器发现的 普雷还有别家我试了都有这个问题
0.45 1810真舒服啊
服了 🐦飞到我的靶子上来了 那天在桥下练靶 打的🌸的枝干 结果一会白头翁发来我靶子上立着 。。。
拉距和拉力新感悟 另外说下对于拉力和拉距的新感悟。 这两天买了个拉力器,用的普雷0.4-0.5mm 拉伸比1:6.8,短中拉我拉力在1.7kg-3.3kg.(本人力气小,而且也不想那么使劲费手,主打休闲玩) 1.7kg很轻,撒尿配置,皮筋薄,感觉容易断,14cm我拉72cm寿命还行,但我如果拉到中拉86cm拉到位,拉力会变重到3kg,皮筋寿命也会很快就缩短(拉过几次就很快容易裂口)。 拉伸比和拉距这个问题我也在网上看了很多up讲解,说的是要拉到位 90%, 我前面也是一直深信不疑。 不过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也有了新的感悟,可能还是要兼顾寿命,不然30-40发又要绑皮筋了。。而且我打得多的时候一天要打1000多发。得绑30多次皮筋! 所以我决定后面我拉伸比还是拉到5-5.8倍,拉75%-85%左右来平衡寿命和拉感。 另外,up说为什么要拉到位: 是因为要确定后手定位每次在同一个位置。但皮筋是会泄力的,过一会要保持相同的初速度和动能就需要多拉长一点。就我自己来讲我觉得:只要你确保皮筋配置是尽量固定下来的,保持相似的拉力、拉感似乎更重要和准确,也更稳更舒适符合肌肉记忆也更舒适(我主要玩估打,适合我自己但可能不适合别人),泄力导致的拉距差异不会相差几厘米。 每次拿起弓,拉开自己能拉的大致拉力和拉距,能快速找到肌肉记忆和熟悉的击打感觉,也是很不错的。 75%-85%的拉伸量也能让我游刃有余地操作:如果我想轻松休闲玩那我就0.45mm 发挥75%, 如果暴力点那我就0.5mm发挥85%,当然拉力是会变化的。最主要的我认为还是要多打,多打!打上2吨珠子,解决一切问题。 尽可能多打的情况下,不断尝试加大拉距,后面拉距大了习惯了,自然就轻松了。至于皮筋,可以尝试多玩几种,选合适的就行了,没有非要说要拉开90%,只要回弹好,然后不是那种特别厚拖沓的皮筋应该就行。无他,唯手熟尔。2吨珠子,应该能解决拉距、配置、弓形的困惑。
现代弹弓:重拾旧忆,感悟新境 提及“现代弹弓”,思绪便不由自主地回溯至那段青葱岁月。彼时,我手中的“神兵”,不过是随手折下的Y形树杈,配上自行车的气门芯,简陋却承载了整整十年的估打时光。虽粗犷,亦凭直觉射击,自诩也算略窥门径,尚属“菜鸟”一枚。时光荏苒,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唤醒,近两个月,我再度踏入弓圈,续写与弹弓的不解之缘。 近日拜读一篇帖子,有位同好将弓友划为四大门派,其言精辟:玩物派,痴迷各式弓型,藏品琳琅,乃消费之主力;实战派,兼顾威力与精准,追求迅疾出手,一击必中;竞技派,短拉贴腮,横握瞄打,日复一日,锤炼极致稳定;暴力派,则沉醉于穿罐裂竹,碎砖破瓦,纵使手抖如筛,散布如牛,亦乐在其中。 此番划分,深得我心。反观自身,似乎各派皆有涉猎,又并非全然归属其一。我热衷于收藏几款心仪的弓型,享受养生般的悠然把玩,亦沉醉于靶场的专注与户外的辽阔。于我而言,弹弓之道,在于追求精准的同时,亦不忘适度提升威力,更要紧的是,整个过程需身心舒泰,不为弓所累,不为技所伤。玩的是那份击中目标后的纯粹喜悦,是那份随心所欲的自在洒脱。究其本源,人御弓,而非弓役人。我们追求的是从中获取乐趣,得到身心的放松与慰藉,而非让弹弓成为一种负担,带来困扰与伤害。这便是我对弹弓的理解与期盼。 以下,便是我这两个月来,在弓形、皮筋、弹丸及打法上的一些浅薄感悟,愿与诸君共勉。
发的帖子咋限流看不见了
这个叉子还行 就是大了点
5.17感悟:准度比威力重要,一直不停的超轻配海派捏兜短中拉速射估打打抛物线(30米打红牛罐)也很爽,非常的随性,甚至连皮筋打卷我也不理他,能快速打很多发,渐渐的散步非常小,缺点是初速低 打中了估计也不能下货(不过如果运气好上三路还是可以的)然后舒服的情况下尽量把拉距慢慢加大 后面渐进式转大拉,另外钢珠确实比泥丸的抛物线稳定得多,最好8珠起步。 单纯打抛物线其实泥丸也能打 也挺舒服
这个配置怎么样 玩75珠或者八珠 练大拉 如何
大佬们帮忙测下初速 普三 6.8弹性比 0.45mm皮筋 2012锥度 绑好14长 拉85cm 拉极限 用75珠或者10泥丸 初速有多少呢? 如果绑好17cm拉到102cm 初速度又有多少呢?
这个配置合适吗 夹片中拉86cm 用0.45mm 或者0.4mm 普雷 绑好14cm 2012锥度 打9加磁泥丸或者75珠合适吗
拉极限后皮筋寿命骤减 泥丸偏高 原来能打150发,刚刚试了下拉极限 只能打30发就断了。 拉极限确实很爽 很饱满 拉得到位 发射很有力 但是寿命短 泥丸老是偏高咋回事?是动能过剩吗 我是0.45mm普雷苹果绿 弹性比1比6.8 绑好14cm 拉84cm-90cm
准备从短中拉 过渡到中大拉了 稳准狠,先求稳,然后求准,再慢慢加大配置; 对手的伤害: 短拉 > 中拉 > 大拉; 中拉86cm 拉到肩部,此时拉皮兜的手的手肘出出现一个锐角,还比较舒适。 过肩大拉: 中拉不断延长到102cm,拉皮兜的手的手肘处的锐角变大但并不垂直。 过肘蝶式超级大拉: 120cm, 垂直甚至出现过肘的钝角,但我此时出现有一些不适,不知道是不是拉力过大? 准备从短中拉过渡到中大拉了 短拉74cm 对手肘各关节压力大,不舒展,威力小,而且我主要玩小配置,户外基本7m以内小目标才可用。 原因: 本人臂展不长,短拉又是小配置有点撒尿 童年时期圆皮筋一直玩的中拉。为什么?短拉威力和准度不够,拉力不够,感觉没拉到位。近期重入弓圈玩扁皮筋也有这种感受。 我是办公室伏案人员,肌肉劳损多,中大拉更符合人体工学,开始用背发力,沉肩,后缩肩胛骨,挺胸,收紧核心。 我主要玩小配置,中大拉更能发挥稳定性和威力。
为什么我的大拉过肘后不是很舒适 我的大拉只是过肩不过肘感觉还比较舒服 也好掌控,形成了锐角。 过肘后形成了钝角 感觉也不是很舒服 是什么原因呢?拉力大了吗
皮筋拉得很极限后发现准度提高了很多 这是咋回事
大夏天这里练弓合适,下次搞个石头绑上空瓶子飘在水面
散步**♀*
两把够了,暂时毕业弓了 不搞其他了
大象弹弓买哪家的, 啥材质
遭了 感觉手感好像不如盖世英雄
两米双穿王老吉 啥水平
三十出头,已是步入中年之人。 回想从少年到中年的过往,夹杂着弹弓在这时间线的回忆,真是感慨万千。本人出身家境贫寒,少年时极少有的娱乐活动就是玩弹珠、BB弹gun、弹弓,尤爱射击类运动,或许这对于男孩而言是与生俱来的刻在基因里面的。 先讲讲BB弹gun。 BB弹gun那会还未被禁,每每到过年基本都会压岁钱搞上一两把,最近才知道那些gun大约都是黄河牌子的。 BB弹gun好玩是好玩,但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 一是贵,那会本身没什么钱,一般只有过年才会搞一两把。 二是不耐用,质量好的能玩几个月或者一年的,很少。 三是威力和准度不一,有的子弹打出去很飘,有的威力不够(堵着硬地打只能打碎子弹但不能成为粉末状)。 BB弹gun我总体玩过应该有二三十把,基本啥样的都有,长的、短的,单管的、双管的。 印象中最独特漂亮的是一把棕黑色双管的,仿真度很高很帅气,上弹是从中间压开灌上两颗子弹,然后再抽直恢复。 最喜欢最耐用也是最准的一把,是银色+黑色枪身的一把散弹枪,子弹是从顶部灌一些进去,没有弹夹。似乎也是黄河玩具厂的经典款,威力大。 最难受的一次,是过年时刚买的一把银色手枪好像是沙漠之鹰,拿到手没5分钟就坏了,应该是里面的簧管结构坏掉了,无法修复。特别不开心。 以上是关于BB弹gun的回忆,总的来说还是很喜欢,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不耐用。 所以,陪伴我更多快乐时光的,是弹弓。 弹弓我主要玩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小学-高中,玩了很久。 第二个时期是大学毕业,玩了很短一阵。 第三个时期是现在,重拾弹弓。 时光荏苒,回想青少年时期,弹弓伴我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时光,那种畅快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那时生活贫困,玩弹弓成了唯一的乐趣,当时最讨厌的就是下雨天,因为没得玩。尽管我在竹林中游荡,总觉得有些土气,加上比较社恐尤其不喜欢遇见熟人,加上那一句:"又在打雀哦?" 最早接触弹弓的一次,应该是很小的时候我爸在汽修厂弄了一根钢丝,弯成了弹弓的形状给我,但后面没成为我的主力弓,原因忘了。 到后面跟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找树杈+皮筋+皮兜做弹弓,捡石子。 树杈都找的原叉,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的好弓形,剥去了皮有的会裂,我是在顶部用小刀刻出凹槽,皮筋塞到里面,用蛇皮袋的白色编织线来拴住(需要一个人帮忙拉皮最筋,我绑) 皮筋最费事,要找修自行车的,一元买4根气门芯黄色圆皮筋,关键我们村里面只有两三个修自行车的店铺,有时人家不在家。而且,同样是修自行车的,皮筋也有好坏,比如有可能有沙眼,或者不耐拉的,没多久就坏了。 皮兜,最开始用过那种自行车内胎/外胎,手感不好没什么,关键是容易产生裂纹,裂纹出现了很快越来越长就没法用了。最后想了个法子,找那种垃圾堆里面的烂牛皮鞋,一定要真牛皮,耐用,几年都拉不断,还软。 石子就是子弹,是粮食。最喜谁家修房子,一堆小石头放在哪,自己去挑选合适大小的尽量规则的石头,够我玩好久。 同村的小伙伴,有的喜欢钓鱼,玩弹弓的越来越少了,和我一起玩弹弓的小伙伴玩的越来越少,我玩的越来越多,打的也还算准。 不清楚他们是因为打的不准而不玩,还是玩的少了所以打的不准。 大学时期,重心转移,弹弓渐渐被游戏、恋爱、工作取代,曾经的乐趣似乎变得遥远。 买过两三次,那种成品的二三十元的鸡翅木弹弓,确实方便,不用100%自己上手做了,省事,但手感要差一点。 快毕业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出去玩,也是想炫耀一下弓技,近距离下货。一条长大爷从石头缝里面钻出来,穿梭到浅水区芦苇杆中,离我大概7-10米,一发就命中再补射了两三下,呜呼。 又过去了好多年到现在,年龄大了好多,心态感受也变了好多。 拿起弹弓,还是当初非常熟悉的感受,就像是刻在骨子里面的基因,肌肉记忆也早已形成。 原来自己最爱最纯粹的娱乐方式,就是它,不是别的。 击中的爽感快感,不是普通事物能够随便带来的感受,也不是简单言语能够表达出来的。在我们国家,gun是被禁止🚫的,唯有弓。弹弓易于携带,使用方便,老少皆宜,对视力好,先要看得清,其次才能打的准。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招式,唯有稳和专注,正中才能直落。 最近重入弓圈,感受颇多。 发展得真是太快了,种类也真是太多了,让只玩过木头弓的我大开眼界。 弹弓的材质,固定皮筋的方式,皮筋的种类,甚至皮兜种类,弹丸种类,捏法、打法、瞄准法,哈哈,真是太丰富了。 内心也是非常开心,不仅开心又能玩了,也开心弓圈发展得如此丰富多彩,原来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经历和爱好。美!
最终还是买了锁凤9 8422和斗战胜佛8020
热塑土自己捏 哈哈 这才是真正的一把抓
热塑土自己捏
玉皇大帝 斗战胜佛 锁凤9 盖世英雄 手感拍个序呢 有没有玩过的 我感觉盖世英雄很不错 但是没玩过别的
夹片弹弓会不会不安全
看着不错 想试试 据说跟qiang是一个握感
玉皇大帝这款怎么样 相比锁凤和斗战胜佛来说
锁凤9和斗战胜佛到底怎么选 选多大弓门的
丑是丑了点 但是饱满了不硌手了
既然握弓姿势各有优缺点,那我不同姿势交替使用如何? 不考虑来回切换的成本和适应性问题, 这样来解决单一姿势肌肉容易劳损的问题 我准备四把弓:(为符合人体工学手感 每一把都要有反曲,这样才饱满) 反曲平头不锈钢冷弯作为主力弓 指推姿势; 弓门9625 盖世英雄夹片弹弓 掐握锁喉姿势; 弓门9025 自己做把树枝弹弓 一把抓姿势; 弓门8420 反曲单卡用推握姿势; 弓门8420 我这个安排如何 分析优缺点
这种一把抓单卡手感如何 有没有用过的 手感和盖世英雄比咋样呢
既然握弓姿势各有优缺点,那我不同姿势交替使用如何? 不考虑来回切换的成本和适应性问题, 这样来解决单一姿势肌肉容易劳损的问题 我准备四把弓:(为符合人体工学手感 每一把都要有反曲,这样才饱满) 反曲平头不锈钢冷弯作为主力弓 指推姿势; 弓门9625 盖世英雄夹片弹弓 掐握锁喉姿势; 弓门9025 自己做把树枝弹弓 一把抓姿势; 弓门8420 反曲单卡用推握姿势; 弓门8420 我这个安排如何 分析优缺点
哪种姿势手感最舒服? 指推 一把抓/掐握
飞虎如何选择 龅牙 胖飞虎 夜飞虎 普通飞虎 看起来是不是夜飞虎7515更好?准备入 另外聚碳和木头应该咋选呢 哪种木料最好,不是很想选木头上有那种金属撑头的 不统一怕不结实
单卡这握弓姿势不是很习惯啊 我感觉锁喉要好一点 这个单卡老怕打我伸出去的食指 感觉有一些反曲饱满的手感舒服 盖世英雄最舒服
这个abs会不会不结实啊 手感不如反曲的弓啊 感觉
搞了个靶箱 舒服了
这种马蹄单卡怎么样?才150g比较轻。2张
这款弓到底怎么样?值得入手吗
玩估打是不是单卡最合适 我主要玩估打, 从小就是,之前试了下横握瞄打真不太习惯,如果玩估打是不是单卡最合适啊
有一说一这个冷弯质感还真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