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特兰 wgjlrm
关注数: 610 粉丝数: 625 发帖数: 5,945 关注贴吧数: 78
邓州一男青年网吧内离奇死亡 亲属悲愤置放冷棺 再有半个多月,钱旭的宝贝儿子就要过1岁生日。然而,作为父亲的他却永远等不到那一天了。6月16日上午,他在河南省邓州市刘集镇华凯网吧上网时离奇死亡。   据该市刘集镇雷庄村农民钱长海反映,死者钱旭是他儿子,今年25岁,生前在厦门联想移动公司上班,月薪4000多元,这次请假回来,是特意想为儿子过1岁生日。   6月16日上午9时左右,平时喜欢上网的钱旭走进了位于刘集镇南街的华凯七店网吧。从网吧调取的监控录影上看,当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正在上网的钱旭头往沙发座椅靠背上突然后扬,双脚将椅子登离电脑桌一、二尺远,他试图用手摘取套在头上的耳机,但挥动了几下似乎力不从心。   见此情景,旁边有位网友扭头看了看,然后抽只烟离开了网吧,几分钟后,那位网友又转回来探头探脑地看了看,二话不说匆匆离去……   一个多小时后,有位小男孩发现后立即报告网管,网管随即报警。然而,当警方赶到时,钱旭虽双目圆睁,却早无生命体徵了。对此,受害亲属认为网吧没有尽到安全监护职责,悲愤之下,将死者装入冷棺置放到了该网吧,欲讨公道。   据了解,华凯网吧在当地属一家连锁经营机构,相关证照齐全。目前,就具体死亡原因和善后事宜,当地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
90后自制“金庸大侠分布图” 河南居首山东第二 [摘要]专家认为,从文学角度看,金庸著作中没有太多地域概念,相反,大汉族意识正是金庸所批判的。制图/郑萌 窝在宿舍被窝里看武侠,这曾是70后、80后们珍贵的青葱记忆。对于在互联网浪潮里成长的90后、00后来说,武侠小说远比网络游戏来得陌生。而前不久,一名90后网友发布了一份自制“金庸大侠分布图”,其中河南省以50名大侠位列第一。尽管有网友质疑图表不严谨,但更多人还是在“江湖煮酒”中热闹了一把。 3天,1630条回帖 3月23日,一篇“90后自制金庸大侠分布图”的帖子出现在百度金庸吧。短短3天时间,引来45页1630条回复帖。 帖子详细统计了金庸著作中出现的大侠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情况。其中,河南省有石破天、虚竹等50名大侠,位居榜首。 帖子作者“蛋疼要人命么”自称是一名武侠迷,也是90后。在看完金庸的全部作品后,他想和大家分享90后读武侠时不一样的看法。他称,“大侠”们必须是有作用和影响力,打酱油的直接放弃,并结合历史资料和金庸武侠小说的描述,找到每个人的籍贯依据。 有人说不严谨,有人赞认真 在回帖中,不少网友认为,统计中把一些中华高手标记成了“海外”,不少大侠成名地与籍贯地也有争议,还有些地名古今有变化,不能照搬照用等。 “金庸迷”孙华锋说,表格部分地方与原书有出入,比如:小桂子生于扬州城的妓院中,不是北京;袁承志是袁崇焕的儿子,其父长年戍卫边疆,也不能算是北京的。 帖子作者耐心地回帖解释,并大度地表示:“大家有问题都提出来吧,等我再看看书,一一回答。” 也有很多网友对作者认真的精神表示赞许,而吧友“我我后悔了”则提出疑问:“河南的大侠为什么那么多,难道(是因为)中原武林有少林寺?” 河南武侠人士多低调,隐居不问世事 代表河南出场的两位“大哥级”人物——《侠客行》里的石破天、《天龙八部》里的虚竹,被金庸塑造得惊人相似:谦逊、纯朴、善良、真诚,与世无争,心机不重。 在小说里,石破天打小没名没姓,生在中原,性情温和,忠厚老实,但天赋极高。原本是一个小乞丐,一直“打怪升级”,最后人品大爆发,误打误撞参透侠客岛上《太玄经》,被武林尊为古往今来的第一人。 而被人所熟知的“降龙十八掌”,无坚不摧、无固不破,堪称“顶级技能”。之前是有二十八掌,而萧峰在雁门关外传于虚竹时曾说:“我平日细思,常觉最后十掌似有蛇足之嫌,它的精要之处,已尽数包含于前面的十八掌之中。” 后来,萧峰和虚竹经过研究,将其简化成为“降龙十八掌”。 扫地僧出场四次HOLD住全场 小说《天龙八部》中,少林寺扫地僧一共出手四次,每次出手后,都是深藏功与名,笑而不语。 小说中描述:“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小,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这造型也是一代高人的“标配”。 小说《天龙八部》的最后,扫地僧为化解萧家与慕容家恩怨,分分钟撂倒萧远山、慕容博,又用高超医术使两人起死回生。最后的最后,就是双方大彻大悟,一心向善的美好结局了。 而扫地僧,则深藏功与名。 金庸写小说,其实不注重地域 榜单上,河南武林人士众多,但较出名的并不多。“金庸迷”孙华锋说,这可能是由于河南人非常内敛,多深藏不露。以扫地僧为代表,若非不得已,将永藏于深山或闹市。 他说:“看金庸武侠,首先看到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次是侠骨柔肠,侠客们的爱情;最终,大家看到的是普遍的人性,君子剑可能是伪君子,魔女也可以成为圣姑。” 而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宏志则认为,从文学角度看,金庸著作中没有太多地域概念,“金庸小说里的主人公,其实是他个人理想的追求,谦恭、无欲则刚,大汉族意识正是金庸所批判的。” 事实+ 金庸:“我也是河南人” 2001年,金庸先生到访河南嵩山少林寺时,曾盛赞中原文化:“中原在历史上就多有慷慨正义之士,有正义和正气的悠久传统。我作品中的少林一直是名门正派的代表,因为少林僧人锄奸佐唐、抗倭保国等事迹在传承着为国为民的正义精神。” 在为一个读者签名时,金庸还在《天龙八部》的扉页上写下了“金庸原名查良镛,河南汝南郡”几个字。他解释说,他祖籍河南汝南郡,是后来迁徙到浙江海宁的。他说:“我也是河南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