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峥 龙々云
关注数: 56 粉丝数: 2,255 发帖数: 26,943 关注贴吧数: 30
社群营销≠拉个群 受疫情冲击,很多企业开始转战线上,重视起线上业务,最明显的是很多企业开始做起社群营销、线上直播。 过程中我潜进了不少秒杀群、跟客户进行了交流沟通,发现大家对社群认知及运营上存在一定偏差,下面结合操盘经验给大家做个小分享,供大家参考。 两大误区: 1.第一个误区:要把微信的所有客户拉进群里维护:有个客户跟我说微信上的好友只有20%的客户愿意进群,其他客户不愿进群怎么办? 我问她你为什么要把所有人都拉进来?你的朋友圈有规划吗?(第一个问题她回答不上来、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微信群生态的营销转化场景有私聊、朋友圈和社群,每一个都不能忽视。下面简单说明一下: ①私聊:一对一强互动方式,非常重人力,一般建议对VIP客户、售后问题、被动咨询等情况使用; ②朋友圈:一对多弱互动形式,可通过精选内容海量筛选客户、转化客户。很多人以为只有社群才是最好的转化方式,却忽略了朋友圈的投放规划。其实,在我们操盘项目中发现朋友圈两个亮点价值:①测款:通过周期性秒杀活动在朋友圈投放,根据静默下单情况推测产品热度,转而把热度高产品放在小程序及社群主推;②筛选客户:抓取客户下单的节点,迅速发出进群邀请,不仅进群率高、而且人群精准,后期维护产出高。 ③社群:一对多强互动形式,可以打造氛围,促进转化。但有客户不喜欢进来,有两大原因: A.你的群缺包装:群邀请过于随意,怼个链接完事。(给个方法自查:把进群邀请方案发内部人看看,问问大家吸引度,内部认可了再推) B.客户不喜欢群下单模式:其实有不少客户不喜欢进群,但会在私聊或是朋友圈场景下单,这种客户不要强邀他进群,备注好其习惯,做好对应维护即可。 综上,做社群营销,要综合应用私聊、朋友圈和社群,不要迷恋建群一种形式。 2.第二个误区:建群后纯自嗨 看到无数个群都是管理员在自嗨,一个劲买它买它,超值价,基本没别的群成员参与,特别的尴尬。 这里点下题,社群营销≠拉个群,这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下面分享下我们给客户做的销售型社群方案框架,给大家谈谈几个节点的关键内容。(PS:这个以每天维护的群为例、还有一种是闪购群模式,感兴趣可私聊交流) ‘’ ①邀请进群:要根据群目的确定邀请的人群、邀请方式、邀请话术、建群时间等,确定后再执行; ②活动产品:确定每天推品的数量、类型 ③开卖准备:撰写SOP流程,把文案、图片、链接等准备好 ④人员分工:确定好管理员、暖场官,分工说明及话术准备(这里重点说明一下,暖场官一般会以顾客身份协助打造氛围、带动节奏。) ⑤维护关键点:几个关键点如下图,核心思路是引导群成员下单(群内维护转化、拉高客单)、引导下单人员刺激群内其他成员下单(群内刺激转化)、引导群内成员邀请更多客户进群(群外裂变) ⑥培育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将客户培养成社群维护者,这是很多运营容易忽略的点。自己公司暖场官再多,创作总是有局限/差点真实感,而培育群内KOC不仅可以解决内容创作问题,还可以释放不少运营人力。 以上今天的简单分享,期望对大家有帮助。后面有疑问欢迎关注私聊~
什么是社群? 1.社群产生的背景 随着微信群的兴起,这几年也掀起了社群的热潮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社群。社群空间站就是社群典型的代表。 2012年-2013年期间,大家对群的理解,还停留在另一个版本的QQ群。2014年初,微信推出红包功能,微信群沦为发红包的战地。2014年末,小米社群这一成功的案例,让更多人意识到了社群经济的可行性。于是到了2015年,大量的知识社群、创业社群、商业社群、亲子社群、校友社群等细分社群大量涌现。这一年可以被称为“社群元年”。 社群的野蛮生长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探索,终于迎来了有序的社群时代。 2.社群的实质 现在谈到社群,很多人想到的是微信群,其实这只是容纳网络社群的载体工具,而且只是工具之一。 很多人对社群的第一反应就是:一群人的集合,“他们有同样的标签”“在一起做一件事”。但是给自己标签为“吃货”的人千千万万,一起乘坐2路汽车的人在同一时间有“乘2路汽车”的行为,他们是一个社群吗? 以上显示的这些有特征的群体,从目前的这个描述来说,其实都不一定是“社群”。要形成社群,还要有诸多元素。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城市租房应该有以下体会:租房子后虽然和很多人在一个空间生活,但大多数人都是各忙各的,很少交流。就是买了房子的住了好多年,连对门邻居都不认识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也有人通过网络结交的朋友关系也很好,他们每天不在群里一起聊几句就感觉少了点什么,周末呆在家里不出门也不学得寂寞。 所以社群就是一群人的连接,在连接人的过程中,通过有温度的内容、有价值的产品、有意义的活动、有统一的价值观、有共同的社群目标及全体群成员的共同利益,基于各种亚文化和互利机制、合作模式等手段,进一步让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深度聚合和链接的社群组织。 而有很多微信群,只是设置了一个助手,每天发发广告,发点文章,发发红包,连接度很低,准备地说,他们只是通过微信这个社交工具集合在一起的群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社群。用其它的社交软件也可以完成,如QQ、陌陌、兴趣部落等,其他很多直播软件也提供群员集合的功能。 社群成员以内容为核心,拥有统一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通过去中心化的社交和网络服务的方式,形成一个强链接关系的社交部落,并彼此建立圈层化互动和体验,从共享和体验中互利,每个人在社群中是一个内容的贡献者,也是一个获得者。如公司、宗教、政党等组织。 社群进入移动时代,玩法也越来越多,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直播等各种表现形式。好玩、好看、有趣、有料成了体验和互动的关键,优质内容生产成为吸引人的唯一法宝。现在有很多社群,因为无法生产足够的内容,导致互动严重不足,只能艰难地维持着,所以,内容生产关系到社群的生死存亡。 进入移动时代的社群即新社群有什么特质? 本地化:基于地理位置带来新的好友关系建立。 碎片化:随时随地内容生产和互动带来高活跃。 去中心化:用户形成更丰富的兴趣和话题标签。 富媒体化:社区内部信息和发现有了不同玩法。 ’ 实体店裂变引流案例1: 很多实体店主可能还停留在坐等客人上门这样的阶段,在如今新零售的时代,实体店若还坐等上门客,那就注定不会长久。一定要学会线上线下一起维护,用线下策划进行快速锁客,用线上方式维护好客户,进行裂变营销。 裂变营销模式可以运用到实体店、中小企业等各行业,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会每天给大家输出一条成功运用裂变营销模式的案例,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启发。 交多少返多少,客户成为推广员 一个瑜伽店老师开始招收的学员不多,这样教室场地空着也是浪费!后来为她做了一套方案。 学员只要在一年内能推荐3位年卡会员,就把该学员1980的年费返还! 具体操作如下: 介绍第一个会员,返还20% 介绍第二个会员,返还30% 介绍第三个会员,返还50%。 阶梯式的返还,推荐的学员多,返还就多! 总结:这个案例,充分利用了客户占便宜心理,巧妙设计免费模式锁定客户,从而使客户间接的成为产品的推广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