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ak Tnak
关注数: 6 粉丝数: 53 发帖数: 1,419 关注贴吧数: 16
【长篇大论】【装b嫌疑勿喷】一些讨论 这里想讨论一下武将设计的问题。似乎对于近来的官方武将(一将成名,山包,好吧也包括桌游志),评论都多有异议,要么是说它们有针对性地完克某些人,要么是过强,要么是FAQ结算太蛋疼,如此种种。各种意见说完后一句话总结:破坏了游戏性。 所以这里想讨论一下:新武将破坏的是什么游戏性? 首先一个问题是:三国杀是一个什么游戏?虽然说分类问题是个很俗的问题,但是它可以解答许多我们对游戏性质的疑问。 这里不得不提到Bang;没有Bang是没有三国杀的。Bang是一个party game 。玩家自然也是这么去玩它的——坐成一圈,花大部分精力去猜别人的身份,然后因为猜对了得意或者因为猜错了懊恼。后来达芬奇出扩展包,有了一堆奇怪的武将和一个奇怪的“场景”的系统——似乎有寨杀毫不犹豫地用了这个设定——我们都觉得这些扩展包很大程度上是合理的,虽然它们确实引发了争议。大家更注重的是由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带来的游戏体验。 毫无疑问,老外智商太低:他们居然觉得一局游戏6个人就够了,并且每个武将只有一个技能就够了。我们连4个技能都嫌少。 然而三国杀却几乎是一个strategy game,或者说是竞技游戏了:从我们现在讨论的话题就可以看出。我们会讨论“这个武将太废了”,“这个武将不适合在xx位置xx身份上面选”,我们会讨论“这个地方应该这样打”,“这个地方应该不发动技能”。想想看,你玩狼人的时候讨论的是什么?一脸严肃地分析概率?反正我更愿意讨论谁和谁是基友。或者想想看,世界上还有一个热门游戏和三国杀类似,玩家在这个游戏中也有几十个角色可选;每当这个游戏出了新的角色,大家也都会讨论如何强如何弱。这个游戏现在是电子竞技当中最热门的一个项目。(并且经常出现在屌丝的故事中) 我想如果我说“明跳节约游戏时间”,那么几乎没有人会反驳,除了那些高玩:他们会分析每一种装身份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权衡各种可能性,最后肯定地得出结论说装别的身份还是有益处的。无论如何,三国杀绝对不是Bang那样的party game。 那么三国杀就是一个竞技游戏了吗?让我们再一次和dota比较:三国杀可以像dota那样“平衡”与“充满竞技性的乐趣”吗? 我觉得做不到;至少,除非有什么**性的重制,否则光是依靠出新武将,游戏变得越来越不平衡是无可避免的,这甚至不完全是新武将的设计水平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三国杀在两个非常核心的元素上面,就根本不适合竞技游戏。不是说不好,而是不适合。 1、缺乏核心规则。恕我见识短浅,三国杀和游卡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靠海FAQ来修补设计纰漏的“竞技游戏”。三国杀的规则是这样的:首先规定一个模糊的规则,如果没有出现有人有异议情况,那么就照这个规则来;如果出现了有人有异议的情况,我们开始思考这个地方怎么样玩更好,然后制定一个FAQ。 所以说我们根本没有一个“完整而可信任”的核心规则: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多半是要么自己规定,要么问问别人怎么规定的,并不会根据某个原则而确定。虽然我们有诸如二次转化和锁定技优先这样的概念……但是我相信如果你遇到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多半还是会去查看FAQ确认。 我并不是说这种缺乏不够好,因为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party game,诸如让你说出一个词让别人表演出来,或者放一个东西在桌面上最先抢到它的人胜利。有时候规则本来就无所谓严密……根本没有这样的概念……它们就是让大家有一种玩的方式而已,除非——除非它是为一个竞技游戏设计的。 于是你就看到武将牌上面开始写“合理的时机”,开始写“对方”,而根本不说明什么时机什么对方——反正武将牌上面正式规则无所谓,FAQ才是规则的本体。 所以并不完全是武将牌设计质量不高,用语不规范;而是反正三国杀根本就不是依靠这种规范运转的,我们先保证FAQ,用语好的话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剧情疑问】【睾剧透】看完影像版之后几个没看懂的地方 睾程度剧透,没看完的,至少是没看到真结局的,还是别往下看了吧。。。 1、IBM的作用是删掉CERN的记录。但是他们删掉那个数据的时候CERN已经发现了吧?要做到让CERN不察觉dmail,应该是要在CERN发现其存在前删掉的吧?而且,按照设定,如果“过去”受到干预的话,从相对于“过去”的“未来”观测,世界会发生重构;但是如果从“过去”本身来观测的话,应该什么都不会发生。因为那个时候改变的是还没有发生的“未来”。这一点可以从15年后的冈伦发来的“赶紧看电视”以及之前的影像变得可见(我还是没明白为啥可见了)看出来。照理说冈伦的短信是改变了8月21日的历史的,但是当日冈伦收到短信时并没有发生重构。那么为什么删掉CERN的记录时就发生了重构呢? 2、翎羽线那里是谁在做时间机器啊。。。不是全员围观CM去了么?冈伦怎么跳回去的? 3、Daru如果在翎羽线的卡车那里死掉不是会发生悖论?如果冈伦撞见了7月28日的自己会怎样?不知道这一点里面是怎么解释的。 4、关于数据穿越黑洞的问题。。。首先把记忆数据化这个问题,转换成电讯号我表示还能接受,直接说转换成大概3到4个T的“数据”,然后用黑洞压缩成36byte+α。。。我觉得这实在略坑爹了点,软科幻也不能这么个软法吧?槽点太多了我其实不知道怎么吐了这里。。。有没有什么能把这个地方的话给说圆的理论? 5、香菜的100种死法那里(动画13集)冈伦怎么冲回lab的?至少被shining finger撞了的时候是自己感觉“腿断了”而且显然已经被追得无路可逃了。只能理解为这是CERN故意的。不过,CERN到底是啥意图依然让人无法理解。 6、拯救助手这个剧情上最出彩的地方也是让我最蛋疼的地方。 根据“世界线只是同时存在的可能性”这个说法以及翎羽和未来冈伦的各种说明,我只能认为事情的流程是: 收到内容为“雪花”的未来冈伦的短信; 进入α线,各种圆桌会议与女神行动,最后删除CERN的dmail记录,进入β线; 与翎羽首次返回7月28日,误杀助手; 返回8月21日并在一年后重新开始时间机器的研究; 2025年,预定被黑萝莉猎奇杀之前制定未来女神计划并发送dmail到2010年; 该dmail令世界重构(准确说为未来重构,也就是2025的冈伦所观测到的世界重构)为“命运石之门”线,即冈伦返回8月21日之后与翎羽再次返回7月28日,改变助手死亡的结果与金属乌帕的位置,并因此改变未来。 从官能刺激的角度上说,这个剧情确实非常出彩。但是,这个具体细节让我实在是非常蛋疼; 第一个问题是两次穿越的重叠。由于这里的穿越是物理性穿越,第二次穿越的目的时间与地点和第一次相同,而照未来冈伦的说法这个第一次穿越又是必须存在的,那么在第二次穿越时,第一次穿越哪里去了?还是说,冈伦的“必须存在”是指在记忆中必须存在?(蛋疼死我了)或者是,第二次穿越的时候把刚刚到达的第一次穿越时的冈伦和翎羽给“换回”到了8月21日,所以daru才说“一分钟不到就回来了”?(更蛋疼而且更纠结) 顺便吐槽下“位置不能动”这一点。敢情是各种天体运动都能完美修正了,移动个几百米却难度大。或者说其实steins gate的设定是地心说? 第二个问题是所谓的收束,既然“冈伦28日不会死”可以说是收束,那么助手28日死掉为什么没有收束?连马由喜这样的酱油都给猎奇了那么多遍,助手这种照理说会对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角色却没有被收束?这实在令人无法想象。在什么地方有收束,什么地方没有收束,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第三个问题,雪花短信为什么要在dmail之前发,然后在之后又发一个“看电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