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7ZRZ41 ntjf
关注数: 153 粉丝数: 226 发帖数: 9,080 关注贴吧数: 5
黄芪改善甲亢临床症状,降低血清T3、T4的含量 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生津,据报道黄芪不仅显著地改善甲亢临床症状,并且对降低血清T3、T4的含量和改善亢进的甲状腺功能均有明显效果,治疗前E-花环值均值低于正常值者,黄芪组显著提高,无黄芪组未见明显变化〔6〕。五味子生津敛汗,有抗肝损伤和提高肝脏解毒功能的作用。生地清热凉血,益阴生津。麦冬养阴生津除烦。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黄连清热泻火,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黄芪、太子参、五味子、麦冬均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及有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作用。生黄芪20g,太子参15g,五叶子10g,黄连10g,生地15g,麦冬10g,赤芍10g。每日一剂,水煎后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大部分甲亢患者都有气阴两虚的表现,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可合并有其他兼证。上海中医药大学以重用黄芪为主,组成“甲亢重方”:黄芪、夏枯草、白芍、首乌、生地,来治疗甲亢气阴两虚患者,方中黄芪用量为45g。他们将“甲亢重方”与去掉黄芪后剩余的几味药组成的方子对甲亢患者的疗效作了比较,两方对改善甲亢患者的症状都有明显疗效,其中,以“甲亢重方”对患者“甲亢指数积分”的下降更为明显。经“甲亢重方”治疗后患者的血清T3、T4都有显著下降,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而不含黄芪的单纯养阴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症状,但不能降低T3、T4水平和调整免疫功能。用大剂量黄芪,不仅治愈率高,而且复发率较低,能起到治本的作用。益气药和养阴药在甲亢治疗中的这种协同作用,是对中医“阳生阴长”及“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理论的最好注释。黄芪30-45克,白芍12克,生地15克,香附12克,夏枯草30克,首乌20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