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族酋长 囧族酋长
关注数: 25 粉丝数: 627 发帖数: 93,264 关注贴吧数: 12
【于是】玄女三卷天书的由来及内容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第六节 如意脱胎生帝子 天书成帙泄玄机:   上白二真曰:“下愚无嗣,愿乞此孩为子,伏惟哀愍听许。”黄老曰:“愿送与汝为嗣。但此子根器不凡,必证无极高上之品,汝善为我育之。”国王上前拜领,二真从宝椅中托出递与,国王双手来接,重如山岳,挣一身大汗。恍然而觉,乃急召王后言之,所见相同——是后国王精神倍长,三岁后与王后诞生一位圣明王子,后为乾坤真主。   二真收法相,驾云北行。元始曰:“有君必有相。上真已植君主之本,道末当择王佐之林。有一小友,乃三皇时人,因其好道,常教诲之,最肯虚以听之。初名太始,谓与吾号同音,改曰太朴,今在陇山修炼。乞上真俯降一会。”黄老拨云往南洲陇山,踏地观看,其坂九回,人民欲上者,经七日乃至。   黄老歌曰:   陇头流洌,鸣声幽咽,龙川如雪,逝者其迭。   元始亦歌曰:   嗟尔太朴,道源可觉,如有疑邈,于何问学?   歌未竟,有人在山后作歌而出,曰:   念彼天王,在天一方,一经指详,永久不忘。   向元始参拜。元始曰:“且先见上真。”其人向黄老下拜。元始曰:“此即太朴子也。昔遇我于北海之滨,见其赋性虚灵,欲偕之上升,奈因功行未充,故留尘世。”黄老曰:“观其仪表,甚当宰辅之任。”元始谓之曰:“玄天界中,祥霭葱郁,将有真主出矣。吾子当应运而兴,务期励精修治,利物济人,因缘密迩,自为玉虚上相也。”   太朴稽首谢教,复进言曰:“西方有一道人,号曰桓芝,居上清中岩,又曰上清太卫道人。道德渊微,法力无量,专以教化为事,都称为玉晨大法师。中皇时,中条玄女首受玉笈灵文,后有峨眉镇元子习其丹书宝篆。凡遇有缘好学请问疑难者,不吝训诲。曾降荒山,高谈至理。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皆到,如此神异,亦为希有。”   二真转念:“得与一会甚善。”忽见西南起一朵绛云电飞而至,现一位道者。太朴迎之曰:“法师至矣。”二真未及启口,玉晨曰:“上真、天王,劳待久矣。恕道末不恭。”二真讶其灵通,皆稽首起敬。坐定,元始曰:“闻道兄法术高妙,不惮诲人,固为至愿。但其中有正有邪,岂能预测?苟借为乱阶,何以御之?”玉晨曰:“择人而授,近于固执。我惟广大法门。”黄老曰:“道友百八大法,还是亲身探索,或从高上秘传耶?”玉晨曰:“道末生于天皇前,静夜独上天封大胡山,仰观俯察,知造化中有大道光。自餐霞吸露,采炼精神,久之可以遐举,役召鬼神,细审六甲五行,能生克制化,随心运用。以六六之数曰天罡,罡刚也;以八九之数曰地煞,煞杀也。汇成三帙,总名天书。“   探笈中玉函,出书三卷,金简丹书,云文雷篆,每条下分注神符灵咒,作用之道。   上卷天罡三十六法:   斡旋造化 颠倒阴阳 移星换斗 回天返月   唤雨呼风 振山撼地 驾雾腾云 划江成陆   纵地金光 翻江搅海 指地成铜 五行大遁   六甲奇门 逆知未来 鞭山移石 起死回生   飞身托迹 九息服气 导出元阳 降龙伏虎   补天浴日 推山填海 指石成金 正立无影   胎化易形 大小如意 花开顷刻 游神御气   隔垣洞见 回风返火 掌握五雷 潜渊缩地   飞砂走石 挟山超海 撒豆成兵 钉头七箭   中下二卷,地煞七十二术:   通幽 驱神 担山 禁水 借风 布雾 祈晴 祷雨   坐火 入水 掩日 御风 煮石 吐焰 吞刀 壶天   神行 履水 杖解 分身 隐形 续头 定身 斩妖   请仙 追魂 摄魂 招云 取月 搬运 嫁梦 支离   寄杖 断流 禳灾 解厄 黄白 剑术 射覆 土行   星数 布阵 假形 喷化 指化 尸解 移景 招来   逐去 聚兽 调禽 气禁 大力 透石 生光 障眼   导引 服食 开壁 跃岩 萌头 登抄 喝水 卧雪   暴日 弄丸 符水 医药 知时 识地 辟谷 魇祷   黄老曰:“道法虽妙,恐流传日久,一为奸佥者得之,则侮世殃民。至此欲惩其非,不无多事?”玉晨悚然曰:“立法本欲引人入道。如上真言,反是导人入邪矣!追悔无地。但传授颇多贻害后世,奈何?”元始曰:“速当严饬高徒辈,不可妄传一人,匪类异类,尤宜慎诸。”玉晨曰:“百八小法,幸有破制。地煞破之甚易,天罡制之略难。今当严谕小徒,谢绝学者,秘而弗传矣。尝至天界,未能遍历妙境,天王若肯是携得游诸天,不胜欣幸。”黄老曰:“吾亦久离荒山,将归静养,暂尔分手,后晤正未艾也。”起身作别,驾云望须弥而去。
【于是】玄女三卷天书的由来及内容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第六节如意脱胎生帝子天书成帙泄玄机:   上白二真曰:“下愚无嗣,愿乞此孩为子,伏惟哀愍听许。”黄老曰:“愿送与汝为嗣。但此子根器不凡,必证无极高上之品,汝善为我育之。”国王上前拜领,二真从宝椅中托出递与,国王双手来接,重如山岳,挣一身大汗。恍然而觉,乃急召王后言之,所见相同——是后国王精神倍长,三岁后与王后诞生一位圣明王子,后为乾坤真主。   二真收法相,驾云北行。元始曰:“有君必有相。上真已植君主之本,道末当择王佐之林。有一小友,乃三皇时人,因其好道,常教诲之,最肯虚以听之。初名太始,谓与吾号同音,改曰太朴,今在陇山修炼。乞上真俯降一会。”黄老拨云往南洲陇山,踏地观看,其坂九回,人民欲上者,经七日乃至。   黄老歌曰:   陇头流洌,鸣声幽咽,龙川如雪,逝者其迭。   元始亦歌曰:   嗟尔太朴,道源可觉,如有疑邈,于何问学?   歌未竟,有人在山后作歌而出,曰:   念彼天王,在天一方,一经指详,永久不忘。   向元始参拜。元始曰:“且先见上真。”其人向黄老下拜。元始曰:“此即太朴子也。昔遇我于北海之滨,见其赋性虚灵,欲偕之上升,奈因功行未充,故留尘世。”黄老曰:“观其仪表,甚当宰辅之任。”元始谓之曰:“玄天界中,祥霭葱郁,将有真主出矣。吾子当应运而兴,务期励精修治,利物济人,因缘密迩,自为玉虚上相也。”   太朴稽首谢教,复进言曰:“西方有一道人,号曰桓芝,居上清中岩,又曰上清太卫道人。道德渊微,法力无量,专以教化为事,都称为玉晨大法师。中皇时,中条玄女首受玉笈灵文,后有峨眉镇元子习其丹书宝篆。凡遇有缘好学请问疑难者,不吝训诲。曾降荒山,高谈至理。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皆到,如此神异,亦为希有。”   二真转念:“得与一会甚善。”忽见西南起一朵绛云电飞而至,现一位道者。太朴迎之曰:“法师至矣。”二真未及启口,玉晨曰:“上真、天王,劳待久矣。恕道末不恭。”二真讶其灵通,皆稽首起敬。坐定,元始曰:“闻道兄法术高妙,不惮诲人,固为至愿。但其中有正有邪,岂能预测?苟借为乱阶,何以御之?”玉晨曰:“择人而授,近于固执。我惟广大法门。”黄老曰:“道友百八大法,还是亲身探索,或从高上秘传耶?”玉晨曰:“道末生于天皇前,静夜独上天封大胡山,仰观俯察,知造化中有大道光。自餐霞吸露,采炼精神,久之可以遐举,役召鬼神,细审六甲五行,能生克制化,随心运用。以六六之数曰天罡,罡刚也;以八九之数曰地煞,煞杀也。汇成三帙,总名天书。“   探笈中玉函,出书三卷,金简丹书,云文雷篆,每条下分注神符灵咒,作用之道。   上卷天罡三十六法:   斡旋造化 颠倒阴阳 移星换斗 回天返月   唤雨呼风 振山撼地 驾雾腾云 划江成陆   纵地金光 翻江搅海 指地成铜 五行大遁   六甲奇门 逆知未来 鞭山移石 起死回生   飞身托迹 九息服气 导出元阳 降龙伏虎   补天浴日 推山填海 指石成金 正立无影   胎化易形 大小如意 花开顷刻 游神御气   隔垣洞见 回风返火 掌握五雷 潜渊缩地   飞砂走石 挟山超海 撒豆成兵 钉头七箭   中下二卷,地煞七十二术:   通幽 驱神 担山 禁水 借风 布雾 祈晴 祷雨   坐火 入水 掩日 御风 煮石 吐焰 吞刀 壶天   神行 履水 杖解 分身 隐形 续头 定身 斩妖   请仙 追魂 摄魂 招云 取月 搬运 嫁梦 支离   寄杖 断流 禳灾 解厄 黄白 剑术 射覆 土行   星数 布阵 假形 喷化 指化 尸解 移景 招来   逐去 聚兽 调禽 气禁 大力 透石 生光 障眼   导引 服食 开壁 跃岩 萌头 登抄 喝水 卧雪   暴日 弄丸 符水 医药 知时 识地 辟谷 魇祷   黄老曰:“道法虽妙,恐流传日久,一为奸佥者得之,则侮世殃民。至此欲惩其非,不无多事?”玉晨悚然曰:“立法本欲引人入道。如上真言,反是导人入邪矣!追悔无地。但传授颇多贻害后世,奈何?”元始曰:“速当严饬高徒辈,不可妄传一人,匪类异类,尤宜慎诸。”玉晨曰:“百八小法,幸有破制。地煞破之甚易,天罡制之略难。今当严谕小徒,谢绝学者,秘而弗传矣。尝至天界,未能遍历妙境,天王若肯是携得游诸天,不胜欣幸。”黄老曰:“吾亦久离荒山,将归静养,暂尔分手,后晤正未艾也。”起身作别,驾云望须弥而去。
【于是】宣和三年,杨戬已死,不可能献计害宋、卢 《水浒传》   且说宋朝原来自太宗传太祖帝位之时,说了誓愿,以致朝代奸佞不清。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致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深可悯念。当此之时,却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当有殿帅府太尉高俅、杨戬,因见天子重礼厚赐宋江等这伙将校,心内好生不然。两个自来商议道:“这宋江、卢俊义皆是我等仇人,今日倒吃他做了有功大臣,受朝廷这等钦恩赏赐,却教他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我等省院官僚,如何不惹人耻笑!自古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杨戬道:“我有一计,先对付了卢俊义,便是绝了宋江一只臂膊。这人十分英勇。若先对付了宋江,他若得知,必变了事,倒惹出一场不好。”高俅道:“愿闻你的妙计如何。”杨戬道:“排出几个庐州军汉,来省院首告卢安抚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意在造反。便与他申呈去太师府启奏,和这蔡太师都瞒了。等太师奏过天子,请旨定夺,却令人赚他来京师。待上皇赐御食与他,于内下了些水银,却坠了那人腰肾,做用不得,便成不得大事。再差天使,却赐御酒与宋江吃,酒里也与他下了慢药,只消半月之间,一定没救。”高俅道:“此计大妙。”有诗为证:   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   皇天若肯明昭报,男作俳优女作倡。   两个贼臣计议定了,着心腹人出来寻觅两个庐州土人,写与他状子,叫他去枢密院,首告卢安抚在庐州即日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意欲造反;使人常往楚州,结连安抚宋江,通情起义。枢密院却是童贯,亦与宋江等有仇。当即收了原告状子,径呈来太师府启奏。蔡京见了申文,便会官计议。此时高俅、杨戬各在彼,四个奸臣定了计策,引领原告人入内启奏天子。上皇曰:“朕想宋江、卢俊义,破大辽,收方腊,掌握十万兵权,尚且不生歹心。今已去邪归正,焉肯背反?寡人不曾亏负他,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诈,未审虚的,难以准信。”当有高俅、杨戬在傍奏道:“圣上道理虽是忠爱,人心难忖,想必是卢俊义嫌官卑职小,不满其心,复怀反意,不幸被人知觉。”上皇曰:“可唤来寡人亲问,自取实招。”蔡京、童贯又奏道:“卢俊义是一猛兽,未保其心。倘若惊动了他,必致走透,深为未便,今后难以收捕。只可赚来京师,陛下亲赐御膳御酒,将圣言抚谕之,窥其虚实动静。若无,不必究问。亦显陛下不负功臣之念。”上皇准奏,随即降下圣旨,差一使命径往庐州宣取卢俊义还朝,有委用的事。天使奉命来到庐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直至州衙,开读已罢。   话休絮繁。卢俊义听了圣旨宣取回朝,便同使命离了庐州,一齐上了铺马来京。于路无话,早至东京皇城司前歇了。次日早,到东华门外伺候早朝。时有太师蔡京,枢密院童贯,太尉高俅、杨戬,引卢俊义于偏殿朝见上皇。拜舞已罢,天子道:“寡人欲见卿一面。”又问:“庐州可容身否?”卢俊义再拜奏道:“托赖圣上洪福齐天,彼处军民亦皆安泰。”上皇又问了些闲话。俄延至午,尚膳厨官奏道:“进呈御膳在此,未敢擅便,乞取圣旨。”此时高俅、杨戬,已把水银暗地着放在里面,供呈在御案上。天子当面将膳赐与卢俊义,卢俊义拜受而食。上皇抚谕道:“卿去庐州,务要尽心安养军士,勿生非意。”卢俊义顿首谢恩,出朝回还庐州,全然不知四个贼臣设计相害。高俅、杨戬相谓曰:“此后大事定矣。”有诗为证:   奸贼阴谋害善良,共为谗语惑徽皇。   潜将鸩毒安中膳,俊义何辜一命亡。   再说卢俊义星夜便回庐州来,觉道腰肾疼痛,动举不得,不能乘马,坐船回来。行至泗州淮河,天数将尽,自然生出事来。其夜因醉,要立在船头上消遣。不想水银坠下腰胯并骨髓里去,册立不牢,亦且酒后失脚,落于淮河深处而死。可怜河北玉麒麟,屈作水中冤抑鬼!从人打捞起尸首,具棺椁殡于泗州高原深处。本州官员动文书申复省院,不在话下。且说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计较定了,将赍泗州申达文书,早朝奏闻天子说:“泗州申复:卢安抚行至淮河,坠水而死。臣等省院,不敢不奏。今卢俊义已死,只恐宋江心内设疑,别生他事。乞陛下圣鉴,可差天使,赍御酒往楚州赏赐,以安其心。”上皇沉吟良久,欲道不准,未知其心意;欲准理,诚恐害人。上皇无奈,终被奸臣谗佞所惑,片口张舌,花言巧语,缓里取事,无不纳受。遂将御酒二樽,差天使一人,赍往楚州,限目下便行。眼见得这使臣亦是高俅、杨戬二贼手下心腹之辈。天数只注宋公明合当命尽,不期被这奸臣们将御酒内放了慢药在里面,却教天使赍擎了,径往楚州来。   且说宋公明自从到楚州为安抚,兼管总领兵马。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人心既服,军民钦敬。宋江赴任之后,时常出郭游玩。原来楚州南门外有个去处,地名唤做蓼儿洼。其山四面都是水港,中有高山一座。其山秀丽,松柏森然,甚有风水,和梁山泊无异。虽然是个小去处,其内山峰环绕,龙虎踞盘,曲折峰峦,坡阶台砌,四围港汊,前后湖荡,俨然似水浒寨一般。宋江看了,心中甚喜,自己想道:“我若死于此处,堪为阴宅。”但若身闲,常去游玩,乐情消遣。   话休絮烦。自此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载,【时是宣和六年首夏初旬】,忽听得朝廷降赐御酒到来,与众出郭迎接。入到公廨,开读圣旨已罢。天使捧过御酒,教宋安抚饮毕。宋江亦将御酒回劝天使,天使推称自来不会饮酒。御酒宴罢,天使回京。宋江备礼馈送天使,天使不受而去。 《宋史·杨戬传》 【宣和三年】,戩死,赠太师、吴国公,而李彦继其职。
【于是】宋江征方腊后班师回京   当下早朝,道君天子升座,命侍御引进宋江等,各具公服,入内朝见。此日东方渐明,宋江、卢俊义等二十七员将佐承旨,即忙上马入城。东京百姓看了时,此是第三番朝见。想这宋江等初受招安时,却奉圣旨,都穿御赐的红绿锦袄子,悬挂金银牌面,入城朝见。破大辽之后回京师时,天子宣命,都是披袍挂甲,戎装入城朝见。今番太平回朝,天子特命文扮,却是幞头公服,入城朝觐。东京百姓看了只剩得这几个回来,众皆嗟叹不已。   宋江等二十七人,来到正阳门下,齐齐下马入朝。侍御史引至丹墀玉阶之下,宋江、卢俊义为首,上前八拜,退后八拜,进中八拜,三八二十四拜,扬尘舞蹈,山呼万岁,君臣礼足。徽宗天子看见宋江等只剩得这些人员,心中嗟念。上皇命都宣上殿。宋江、卢俊义引领众将,都上金阶,齐跪在珠帘之下。上皇命赐众将平身。左右近臣,早把珠帘卷起。天子乃曰:“朕知卿等众将,收剿江南,多负劳苦。卿之弟兄,损折大半,朕闻不胜伤悼。”宋江垂泪不起,仍自再拜奏曰:“以臣卤钝薄才,肝脑涂地,亦不能报国家大恩。昔日念臣共聚义兵一百八人,登五台发愿。谁想今日十损其八!谨录人数,未敢擅便具奏。伏望天慈,俯赐圣鉴。”上皇曰:“卿等部下殁于王事者,朕命各坟加封,不没其功。”宋江再拜,进上表文一通。表曰   “平南都总管正先锋使臣宋江等谨上表:伏念臣江等,愚拙庸才,孤陋俗吏,往犯天涯之罪,幸蒙莫大之恩,高天厚地岂能酬,粉骨碎身何足报。股肱竭力,离水泊以除邪;兄弟同心,登五台而发愿。全忠秉义,护国保民。幽州城鏖战辽兵,清溪洞力擒方腊。虽则微功上达,奈缘良将下沉。臣江日夕怀忧,旦暮悲怆。伏望天恩,俯赐圣鉴,使已殁者皆蒙恩泽,见在生者得庇洪休。臣江乞归田野,愿作农民。实陛下仁育之赐,遂微臣退休之心。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臣江等不胜战悚之至!谨录存殁人数,随表上进以闻   阵亡正偏将佐五十九员   正将一十四员   秦明、徐宁、董平、张清、刘唐、史进、索超、张顺、雷横、石秀、解珍、解宝、阮小二、阮小   偏将四十五员   宋万、焦挺、陶宗旺、韩滔、彭玘、曹正、宣赞、孔亮、郑天寿、施恩、邓飞、周通、龚旺、鲍旭、段景住、侯健、孟康、王英、项充、李衮、单廷圭、吕方、燕顺、马麟、郭盛、欧鹏、郁保四、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李云、丁得孙、石勇、杜迁、邹渊、李立、汤隆、王定六、蔡福、张青、郝思文、扈三娘、魏定国、孙二   于路病故正偏将佐一十员   正将五员:林冲、杨志、张横、穆弘、杨   偏将五员:孔明、朱贵、朱富、白胜、时   杭州六和寺坐化正将一员:鲁智   折臂不愿恩赐,六和寺出家正将一员:武   旧在京,回还蓟州出家正将一员:公孙   不愿恩赐,于路辞去正偏将四员   正将二员:燕青、李   偏将二员:童威、童   旧留在京师,并取回医士,见在京偏将五员: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萧让、乐   见在朝觐正偏将佐二十七员   正将一十二员   宋江、卢俊义、吴用、关胜、花荣、柴进、李应、呼延灼、朱仝、戴宗、李逵、阮小   偏将一十五员   朱武、黄信、孙立、樊瑞、凌振、裴宣、蒋敬、杜兴、宋清、邹润、蔡庆、杨林、穆春、孙新、顾大   宣和五年九月 日,先锋使臣宋江,副先锋臣卢俊义等谨上表。”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