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fe strife_huang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1 粉丝数: 946 发帖数: 19,052 关注贴吧数: 57
★CHAMPIONS★超级杯海港5大败因,及海港的未来之路(有点长) 超级杯输给申花后很多球迷怨声载道,对球队、球员的谩骂也开始多了,其实这样的情绪大可不必,早在开赛前我就预测超级杯申花的胜率在7成左右,其中主要有5大败因。 1、仓促上阵、备战不利 中超大部分俱乐部早在两个月前就逐个敲定外援,而且几乎都参与了冬训,反观海港,我们早早决定了新帅,但是外援的选定是远远落后于其他球队,至今为止还有外援在路上,仓促购入的茹萨也没参与冬训合练,古斯塔沃更是玻璃属性刚来就受伤。如此仓促的备战,面对5外援合练了一个多月的申花,谈何夺冠? 2、英雄迟暮,下山不易 上山登顶阶段的球员不容易,海港全员这些年不断的自我提升和突破,在一次次的冲击极限后把球技、身体磨合到极致,并2度摘得联赛冠军。这个时期球员们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发挥不利时要承受球迷的质疑,但是只要通过调节和努力是可以提升自我,在下一场比赛中解决问题的。 登顶后的下山对于球员来说其实更难,2度夺冠后球队主力球员的年纪都超过了35岁,即便是武磊也已经超过了32岁,早在武磊打破顶级联赛进球纪录的时候我就说过,这个记录是前任用了一辈子达成的,武磊破纪录的那一刻,也意味着他的职业生涯到了后期,而其他球员放在过去也已经是退役的年龄段了。虽然这个时期球员面对的最大问题依旧是来自球迷和舆论的压力,但是和上山不一样,下山时球员已经无法再提升,相反每一天的能力都会出现下降,表现不佳已经是由于力不从心,想要下一场拿回来是难上加难。 3、青黄不接、此消彼长 2023赛季我们完成了对申花的大胜和夺冠,可谓再一次登上了顶峰,但其实去年年底我就预测从2024赛季开始申花、上港的胜负会变成五五开,我们对隔壁已经不再拥有绝对统治力。 崇明1期衰退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的梯队呢?一直以来我们很多球迷都对隔壁的99~00表示不屑,确实当年申花找老领导巧取豪夺的手段不地道,但是这并不影响99~00是这个年龄段的佼佼者。海港虽然手握同样获得全运会冠军的93~94、97~98年龄段,但是对比一下两队球员一线队的出场记录,马上可以看出差距。 申花方面23岁的朱辰杰119场、23岁的蒋圣龙104场; 上港方面31岁的李圣龙157场、29岁的杨世元105场、27岁的魏震136场。 数据是不会撒谎的,隔壁的23岁小将处于职业生涯黄金期,他们的正赛经验已经积累到了一百多场,而咱们的梯队断断续续这些年也打的比赛并没多多少,这主要源于早期俱乐部经验不足,没有让年轻球员租借出去历练,而是让他们混迹于毫无价值的预备队联赛。 4、成也传控、败也传控 相比隔壁依靠外援单打独斗,上港建队以来一直坚持传控,也可以说是整体足球,进攻靠传递渗透、防守靠人员协防,崇明1期一起踢球那么多年,整体足球是我们曾经的优势,无论是吕文君、王燊超、武磊还是其他人,相互之间只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队友就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后续引进的巴尔加斯等外援也是这种风格的球员,在传控体系中他们如鱼得水,但是没有擅长一条龙的球员。 如今这个优势正逐渐开始成为劣势,传控式的整体足球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是只要其中一两个点的球员出现失误那就轻则全功尽弃,重则被对手反击一锤定音。随着崇明1期球员的逐步衰退,新来的球员和原本骨架默契度不再那么高,而崇明1期本身球员的身体、反应、失误率也开始出现问题,这就是前几年看海港比赛攻势如潮,这些年经常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相比之下隔壁靠外援简单粗暴反击的战术更为实在有效。 5、地利不合、反客为主 选择虹口足球场作为超级杯的赛场是另一大败因,虹口对于隔壁的意义就像八万人对于我们的意义,选虹口作为赛场,隔壁无论球员还是球迷都极度兴奋,虽然名义上说是上港主场,但是这个场地无疑在开赛就给隔壁加上了一层Buff,导致了整场比赛隔壁反客为主。俱乐部当时没有对此提出反对也质疑也只能说国企在这方面太大度太轻视对手了。 最后还想说几句 海港昨晚的势力是必然的,当然这个赛季并非灾难,崇明1期的经验和能力还是不小的财富,球员的半场统治力还是摆在那里。只不过整个赛季怎么打?成绩压力和如何尽快培养年轻球员?是俱乐部必须面对的问题。指望刘小龙、刘柏杨、刘祝润马上去拯救球队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去年已经成为第一批获得B队打中乙联赛的资格,这对于俱乐部未来5年的球员成材率非常重要,海港要做的就是加紧B队的建设和培养,甚至我建议B队直接招募外教或者让主帅的助理教练带队,以便后续和一线队无线衔接。安稳度过这5年的阵痛期是俱乐部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超级杯海港5大败因,及海港的未来之路(有点长) 超级杯输给申花后很多球迷怨声载道,对球队、球员的谩骂也开始多了,其实这样的情绪大可不必,早在开赛前我就预测超级杯申花的胜率在7成左右,其中主要有5大败因。 1、仓促上阵、备战不利 中超大部分俱乐部早在两个月前就逐个敲定外援,而且几乎都参与了冬训,反观海港,我们早早决定了新帅,但是外援的选定是远远落后于其他球队,至今为止还有外援在路上,仓促购入的茹萨也没参与冬训合练,古斯塔沃更是玻璃属性刚来就受伤。如此仓促的备战,面对5外援合练了一个多月的申花,谈何夺冠? 2、英雄迟暮,下山不易 上山登顶阶段的球员不容易,海港全员这些年不断的自我提升和突破,在一次次的冲击极限后把球技、身体磨合到极致,并2度摘得联赛冠军。这个时期球员们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发挥不利时要承受球迷的质疑,但是只要通过调节和努力是可以提升自我,在下一场比赛中解决问题的。 登顶后的下山对于球员来说其实更难,2度夺冠后球队主力球员的年纪都超过了35岁,即便是武磊也已经超过了32岁,早在武磊打破顶级联赛进球纪录的时候我就说过,这个记录是前任用了一辈子达成的,武磊破纪录的那一刻,也意味着他的职业生涯到了后期,而其他球员放在过去也已经是退役的年龄段了。虽然这个时期球员面对的最大问题依旧是来自球迷和舆论的压力,但是和上山不一样,下山时球员已经无法再提升,相反每一天的能力都会出现下降,表现不佳已经是由于力不从心,想要下一场拿回来是难上加难。 3、青黄不接、此消彼长 2023赛季我们完成了对申花的大胜和夺冠,可谓再一次登上了顶峰,但其实去年年底我就预测从2024赛季开始申花、上港的胜负会变成五五开,我们对隔壁已经不再拥有绝对统治力。 崇明1期衰退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的梯队呢?一直以来我们很多球迷都对隔壁的99~00表示不屑,确实当年申花找老领导巧取豪夺的手段不地道,但是这并不影响99~00是这个年龄段的佼佼者。海港虽然手握同样获得全运会冠军的93~94、97~98年龄段,但是对比一下两队球员一线队的出场记录,马上可以看出差距。 申花方面23岁的朱辰杰119场、23岁的蒋圣龙104场; 上港方面31岁的李圣龙157场、29岁的杨世元105场、27岁的魏震136场。 数据是不会撒谎的,隔壁的23岁小将处于职业生涯黄金期,他们的正赛经验已经积累到了一百多场,而咱们的梯队断断续续这些年也打的比赛并没多多少,这主要源于早期俱乐部经验不足,没有让年轻球员租借出去历练,而是让他们混迹于毫无价值的预备队联赛。 4、成也传控、败也传控 相比隔壁依靠外援单打独斗,上港建队以来一直坚持传控,也可以说是整体足球,进攻靠传递渗透、防守靠人员协防,崇明1期一起踢球那么多年,整体足球是我们曾经的优势,无论是吕文君、王燊超、武磊还是其他人,相互之间只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队友就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后续引进的巴尔加斯等外援也是这种风格的球员,在传控体系中他们如鱼得水,但是没有擅长一条龙的球员。 如今这个优势正逐渐开始成为劣势,传控式的整体足球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是只要其中一两个点的球员出现失误那就轻则全功尽弃,重则被对手反击一锤定音。随着崇明1期球员的逐步衰退,新来的球员和原本骨架默契度不再那么高,而崇明1期本身球员的身体、反应、失误率也开始出现问题,这就是前几年看海港比赛攻势如潮,这些年经常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相比之下隔壁靠外援简单粗暴反击的战术更为实在有效。 5、地利不合、反客为主 选择虹口足球场作为超级杯的赛场是另一大败因,虹口对于隔壁的意义就像八万人对于我们的意义,选虹口作为赛场,隔壁无论球员还是球迷都极度兴奋,虽然名义上说是上港主场,但是这个场地无疑在开赛就给隔壁加上了一层Buff,导致了整场比赛隔壁反客为主。俱乐部当时没有对此提出反对也质疑也只能说国企在这方面太大度太轻视对手了。 最后还想说几句 海港昨晚的势力是必然的,当然这个赛季并非灾难,崇明1期的经验和能力还是不小的财富,球员的半场统治力还是摆在那里。只不过整个赛季怎么打?成绩压力和如何尽快培养年轻球员?是俱乐部必须面对的问题。指望刘小龙、刘柏杨、刘祝润马上去拯救球队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去年已经成为第一批获得B队打中乙联赛的资格,这对于俱乐部未来5年的球员成材率非常重要,海港要做的就是加紧B队的建设和培养,甚至我建议B队直接招募外教或者让主帅的助理教练带队,以便后续和一线队无线衔接。安稳度过这5年的阵痛期是俱乐部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5/再谈东亚1期 之前发了一帖,很多人说我洗白东亚1期,但我还是有些话不吐不快。 很多人会说东亚1期是球霸,占着茅坑不拉屎,抢占年轻队员的出场时间。这类言论要么是倒钩,要么是后期看球的新球迷。从东亚到海港,从中甲到中超。只要十几年来一直看球的球迷都知道,东亚1期这批人什么时候对比赛懈怠过?除了实力不济状态不佳,他们的态度从来没让人怀疑过。如今这批球员因为年纪上涨状态下滑遭受质疑,这对于他们十多年的付出是不公平的。 哈维尔排兵布阵有自己的想法,合理或者不合理都不是球员能改变的。球员的思想很简单,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能让老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练需要就一定会咬着牙齿上,这是运动员的基本精神。总体来说东亚一期的经验、技术等综合水平还是队内最高的,教练没有协调好,球员就是背锅的。但是东亚1期都是乖宝宝,他们那么多年来对每个教练都是严格服从,从来没有出现质疑、忤逆的情况,这是他们的优点也是短板。哈维尔再不好,俱乐部没有发声,球员会无条件力挺。 所以事情没那么复杂,就是一群老实巴交的傻球员,在为一个能力有限的教练买单罢了。 再回来说下蔡6,其实我真不觉得蔡6的言论有多大问题,只不过很不辛,互联网环境不好被人带了节奏。小蔡为了不让自己孩子伤心,哄骗孩子说球迷背身是在看哪个灯泡坏了,这个原本没有什么贬义,只是一个给孩子的谎言,但是公众人物对外说了就是被黑子们放大添油加醋。小蔡唯一错的是忘记了自己是公众人物,没有克制住自己情绪,那也是基于对球队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最终的言论其实平心而论并没有太出格。大家可以试着把蔡6换成范志毅年轻那会儿,如果当时球队排名第一、领先十几分,忽然球队开始输球了,球迷开始怼教练和范志毅,大家觉得范大将军会怎么应对?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球迷和球员相互理解包容吧。
再谈东亚1期 之前发了一帖,很多人说我洗白东亚1期,但我还是有些话不吐不快。 很多人会说东亚1期是球霸,占着茅坑不拉屎,抢占年轻队员的出场时间。这类言论要么是倒钩,要么是后期看球的新球迷。从东亚到海港,从中甲到中超。只要十几年来一直看球的球迷都知道,东亚1期这批人什么时候对比赛懈怠过?除了实力不济状态不佳,他们的态度从来没让人怀疑过。如今这批球员因为年纪上涨状态下滑遭受质疑,这对于他们十多年的付出是不公平的。 哈维尔排兵布阵有自己的想法,合理或者不合理都不是球员能改变的。球员的思想很简单,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能让老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练需要就一定会咬着牙齿上,这是运动员的基本精神。总体来说东亚一期的经验、技术等综合水平还是队内最高的,教练没有协调好,球员就是背锅的。但是东亚1期都是乖宝宝,他们那么多年来对每个教练都是严格服从,从来没有出现质疑、忤逆的情况,这是他们的优点也是短板。哈维尔再不好,俱乐部没有发声,球员会无条件力挺。 所以事情没那么复杂,就是一群老实巴交的傻球员,在为一个能力有限的教练买单罢了。 再回来说下蔡6,其实我真不觉得蔡6的言论有多大问题,只不过很不辛,互联网环境不好被人带了节奏。小蔡为了不让自己孩子伤心,哄骗孩子说球迷背身是在看哪个灯泡坏了,这个原本没有什么贬义,只是一个给孩子的谎言,但是公众人物对外说了就是被黑子们放大添油加醋。小蔡唯一错的是忘记了自己是公众人物,没有克制住自己情绪,那也是基于对球队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最终的言论其实平心而论并没有太出格。大家可以试着把蔡6换成范志毅年轻那会儿,如果当时球队排名第一、领先十几分,忽然球队开始输球了,球迷开始怼教练和范志毅,大家觉得范大将军会怎么应对?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球迷和球员相互理解包容吧。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