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崖异申时行 不立崖异申时行
关注数: 0 粉丝数: 82 发帖数: 2,316 关注贴吧数: 7
人民日报:大城市月薪不过万没法活太矫情    ③大城市月薪不过万元没法活?   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是事实,但提升幸福感更重要的在于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长安居,大不易”。在大城市的日常生活成本,也是社会热议的话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大城市月薪不过万没法活。”   一成都网友发帖称:“月薪2万只能过60分生活,月薪1万没法活。”其清单具体包括房租(2000元)、用车成本(2000元)、社交成本(1500元)、电话费和一日三餐(1000元)、探亲费(500元)、烟钱(800元)、书报费(100元)、电影及购置服装费(500元)、休假成本(500元)、保险费(1000元)、咖啡和茶的费用(300元)、手机和电脑的折旧(800元)。除去个税,2万元月薪所剩无几。   清单上的每一个数字似乎都合情合理,所以这个60分的生活好像的确有点不尽如人意。倘若只有1万元,似乎真是很困难了。在网络上,许多人表示认可这一说法。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说法也常常在年轻人谈及压力时被引用。   “北京这些大城市花销多是肯定的,但也不是夸张到不过万不能活的地步吧。”在北京做销售的梁耀州这样认为。小梁的妻子怀孕4个月了,家庭正进入花销大的时期。他算了一笔账:每个月3000元钱的房贷,吃饭和水电费2000元,买衣服一个月至少1000元,妻子例行产检每次近1000元,交通费每月六七百元。再加上平常的交际应酬和一些额外开销,他现在一个月总要花1万元以上。“但这是我们两个人,而且是在老婆怀孕期间。”小梁在北京打拼已有十多年,在他看来,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的确比较大,但机会也比较多,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没什么好抱怨的,这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我正在攒钱,也许40岁以后,觉得在北京生活太累,就回老家去了。”   在北京启德教育工作的张静表示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她说:“我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一个月6000元钱,除去每个月吃饭1500元,日常水电2000元,再交房租,虽然剩不下什么,但每个月都会用一部分钱去周边简单旅游一次,或者报一些辅导班进行一些自我提高。”   “钱是没个够的,我的一个朋友月薪3万多,但是她住月供1万元的房子,买3万元的名牌包,最后还是‘月光族’。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张静觉得单纯进行这类比较没什么意思。   在低收入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人看来,“大城市月薪不过万没法活”太矫情。“烟、咖啡和茶每月花1100元,比好多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都高了,还哭穷?”“地区差距还真是大,你每月2000元的车钱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工资了。都是大学毕业生,看来我该撞墙了。”有网友称。   对于这类说法,武汉大学[微博]社会学系教授周长城认为,考虑到地价房价等因素,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的确比较高,而且从长远看还会提升。成本高于中小城市是事实,但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有弹性、能更新的。一方面,选择在大城市打拼,就应立足于提高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为自己和家庭赢取更好的条件,而不是一味抱怨。另一方面,应学会调节情绪,调整预期,少些攀比,幸福感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靠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
河南调查民警拒示证件被围抓20名村妇泄愤事件   人民网北京8月14日电(赵艳红)昨日有媒体报道称,8月5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毛庄镇邵塘坊村有20名村妇被当地警方以“涉嫌非法拘禁罪”抓走,其中9人被刑事拘留。当地村民表示,事件起因是3日晚几名警务人员闯进该村一民宅,因拒绝出示证件,被村民围困。周口市公安局今日向人民网回应称:“周口市公安局工作组已赶赴太康开展工作。”   周口市公安局宣传科工作人员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周口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姚天民已作出批示,要求市局督察等部门成立工作组,立即赴太康县开展调查工作,查明事实真相,并将调查情况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目前,周口市公安局工作组已赶赴太康开展工作。”   新闻回放:据中国新闻网13日报道,据村民介绍,8月3日晚9时许,一辆警车突然来到太康县邵塘坊村口张怀兴家,从车上下来5个人,有三人直接闯进张怀兴家中,其中仅一人身着警服,多人身上有酒气。据介绍,此前,邵塘坊村村民因征地与征地单位发生过冲突,所以大家对警车突然进村格外敏感。不一会儿,张怀兴家就聚集了近百名村民,将5人团团围住。其间,村民们要求5人出示相关证件。5人中不仅没有一人能够出示警察证,甚至也无一人能够出示身份证。加上5人身上散发着酒气,村民们遂对夜闯民宅的5名“警务人员”身份产生怀疑。争执中,5名“警务人员”中有3人从人群中逃脱,另外2人被围住无法脱身。   报道称,村民围堵“警察”事件发生后,太康县公安局毛庄镇派出所李指导员带着一名警员赶到现场,试图为被困人员解围。因李指导员及另一名警员也没有出示证件,同样被村民围住。至此,共有4人被围无法脱身,一直持续到8月4日早晨。“将近6点左右,4名被围‘警务人员’逃跑,村民们追出五六百米,没追上,也就算了。”村民张会领说,村民的意思很简单,即然警方不愿说明5名“警务人员”的姓名,就等到天亮时把这4个被围人员送到周口市纪委,让他们说明夜闯民宅“一身酒气”的“警务人员”究竟是什么人。   报道称,让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天后,即8月5日下午,太康县公安局突然将正参加集体活动的邵塘坊村24名中年妇女中的20人抓捕,另外4人因警察的突然行动受到惊吓发病晕倒而幸免。经过审问后,被抓的20人中有6人于当晚返回家中。其余14人,9人被警方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刑事拘留,5人被行政拘留。
美媒称中国公民阿富汗遇袭可能因为“内斗”   【环球时报驻阿富汗特约记者 孙明】中国公民上周在阿富汗遇袭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不明朗,不过,有美国媒体12日抛出“内斗”说。美国《星条旗报》援引阿富汗内政部发言人塞蒂克·塞蒂奇的话说,两名中国人案发后逃离现场,他们是这场谋杀事件中的嫌疑犯。据他说,其中一名失踪者已经被阿警方逮捕,目前正受审,“这可能是一个内部问题,因为没恐怖主义迹象。”塞蒂奇表示,警方仍在搜寻另一名从现场失踪的中国人。报道说,塔利班发言人否认他们与此事有关。在喀布尔,虽然今年发生好几起绑架案,但对外国人的类似攻击相对比较少见。   8日在阿首都喀布尔发生的中国公民遇袭事件中,有3名中国公民遇难、2人失踪,其中1名失踪人员已成功脱险。《星条旗报》推测,致命袭击事件之后,失踪的一名中国男子要么是从绑匪处大胆出逃;要么就是一名谋杀嫌疑犯,作案后逃离现场。驻阿联军军官证实,一名中国人9日来到阿东部一个基地门口,他得到了美军帮助。这些军官表示,他们不能猜测他同枪击案存在任何关联。《环球时报》记者12日就美国媒体的报道向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求证,使馆工作人员表示,尚未掌握相关情况,正在加紧核实。   另据报道,12日,浙江省外事办透露,另一名失踪者极有可能也是浙江籍商人,中国驻阿使馆及警方正在积极核查其身份。部分遇难者家属13日将启程赴阿富汗处理善后事宜。
纽约华人公园练舞被指扰民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李飞) 近日,中国大妈的广场舞音响扰民问题,惊动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警察。昨日,网络上一篇《健身惹来大麻烦,纽约华人公园跳舞音乐扰民被铐走》的报道引来广泛关注,该报道来自美国《侨报》,原题是《纽约华人舞蹈队公园排练音乐扰民遭投诉》。报道称,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成为华人晨练、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但随之而来的音乐扰民问题不断遭到周围其他族裔的投诉与抗议。日前一支华人舞蹈队在该公园排练时,遭到附近居民的多次报警,前来的警员将领队王女士铐起来并开传票,王女士6日出庭应诉。   据悉,这支华人舞蹈队在日落公园十分活跃,凡是华人社区的大众性活动或大型活动,都会出现她们的身影,为中外民众展示腰鼓、中国传统舞蹈等。平日里这支队伍就在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里排练,但因前去该公园锻炼或跳舞健身的华裔民众越来越多,且华人大多喜爱在音乐的伴奏下大跳集体舞或交际舞,结果总是引来不堪这些音乐与噪音骚扰的周围居民的抗议与抱怨。日前这种抱怨升级至报警。而警方给王女士列出的控罪理由是:“在公园内没理由地制造噪音。”   这则新闻在国内立即引起诸多对广场舞的争议。到公园里唱卡拉OK、茶余饭后跳舞做操,本无可厚非,支持者赞其丰富了中老年人娱乐生活,但反对者认为“音响太大,吵得人心烦”,又影响周边想清静生活的人。
央视听写大会 七成人不会写“癞蛤蟆”   央视听写大会,“癞蛤蟆”难倒七成人   桀纣、拾掇、癞蛤蟆、枭首示众、未雨绸缪……如果让你手写这些词语,你能写对几个?日前,央视10套科教频道推出暑期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央视主播郭志坚主考,社科院专家当裁判,14岁上下的小选手们同场竞技听写汉字。小选手中有“把现代汉语词典来回翻了三遍”,参加现场体验团的成人们,却一个个“提笔忘字”。许多网友也在微博上秀出自己的听写记录,有网友惊呼:“把认的字都还给老师了,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   一只“癞蛤蟆”难倒七成人   “间歇”、“熨帖”、“黏稠”,这些生活中的常用词,提起笔来却让人犯难。“熨帖”一词,成人体验团只有10%的正确率。“癞蛤蟆”一词,只有30%的人写对。   要做对听写,还需要有一定的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知识。“图们江”是吉林省东南边境一条河流的名称,看起来很简单的三个字,不仅考住了小选手,在场的成人们也无人写对。“沭河”、“颠茄”、“猢狲”等词,更是让在场观众们“想破了脑袋”。   汉字不仅要写对,还要写规范念规范。“虫”字少一点会惨遭淘汰,“裘”字上下分得太开也不对。 听写大赛也是跟着“名嘴”学发音的好时机。央视派遣新闻主播担任主考官,用“中国最权威、最标准”的发音,向选手宣读考题、例句及考词解释等。主播们告诉你,三聚氰胺中“氰”字读第二声,“咋舌”的“咋”读zé(音“责”),而不是zhà(音“炸”)。难怪参赛小选手说:“在听写的过程中,对汉字的了解也日趋完善。”   网友:究竟还会写几个汉字   不仅现场大观众们跟着小选手一起比划,许多网友也在微博上秀出自己的听写记录,或对自己“究竟还会写几个汉字”进行热议。   网友JL-SUMMER表示:“看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突然觉得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还了一半给老师了。”   有网友说自己“会念不会写,会写也太难看”,“习惯了电脑打字,输入法自动组出词汇,把传统文化都忘记了,很惭愧!”许多人表示:“看完彻底认清了自己的文盲本质”。还有网友痛定思痛,表示要再读一遍《现代汉语词典》。 据《长江日报》
内地孕妇冲关赴港产女 称不给出世纸就弃婴   南都讯 记者陈紫嫣 发自香港 7月24日,一名内地妇女大闹香港入境处,希望为其冲关分娩的女儿拿到出世纸。据悉,该妇女早前曾二度闯关试图在香港分娩,并在此过程中谎称仅怀孕7个月,香港入境处表示该妇女可能会因虚假陈述被控,女婴的出生登记手续将在有关调查完成后进行。   第二次冲关时阵痛在香港产下第 三胎   据了解,前天大闹香港入境处九龙湾办事处的女子姓江,从福建持双程证(内地居民来往港澳通行证)赴港,在此之前已经育有一对儿女,今年6月24日,江某冲关在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诞下一名女婴,但该名女婴的出生登记手续至今未完成。   南都记者从香港入境处获悉,江某与丈夫曾试图两度闯关赴港分娩,6月22日,江某由深圳皇岗经落马洲管制站乘车赴港,过关时被过境处工作人员截停查问,当时她声称怀孕24周,但因未能出示预约分娩服务确认书,江某被拒入港。   江某于两天后再度试图冲关,并在罗湖口岸过关时出现产前阵痛的征状,后经驻罗湖管制站的香港医生检查后,确认江某的羊水已破需要及时送院治疗,当日她便在威尔斯亲王医院诞下一名女婴。    称不给出世纸就弃女婴在香港   顺利在港分娩后,江某因向入境处工作人员作出虚假陈述被拘捕。香港入境处方面表示,江某在试图通关赴港时一直坚称自己怀孕24周,但是在送往医院检查后证实她已怀孕40周,属于足月分娩,其行为涉及虚假陈述。根据香港法律,任何人士向入境处职员作出虚假陈述即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罚款为港币15万元及监禁14年,而试图协助及教唆者同样会遭受检控。   前天,江某抱着刚满月女儿到入境处九龙湾办事处领取出世纸,入境处工作人员指其所持文件不齐全,拒绝为女婴办理出生登记。由于申请被拒,江某出现情绪失控,她表示自己双程证已到期,丈夫也因证件到期已返回内地,如果入境处不给女婴发放出世纸,便将女婴抛弃在入境处,随后江某便抱着女儿双双躺在入境处大堂。   香港入境处工作人员在劝说无效后便报警向警方求助,江某的态度在警方到场后出现了软化,最终听从了入境处工作人员的劝说,着手办理延期留港手续,等候进一步调查。    相关回应   香港入境处:   完成有关调查工作后   为女婴办理登记手续   香港入境处发言人昨日回复南都记者时表示,江某因涉嫌向入境处人员作出虚假陈述被捕,她已于前天完成了延长保释的手续,由于江某在港诞下的女婴,符合基本法关于在港出生的中国公民即为香港永久居民的规定,入境处方面会在有关调查工作完成后,为婴儿办理出生登记手续。   入境处方面再度重申,特区政府已落实多项政策措施,当中包括要求怀孕后期(即28周或以后)的内地孕妇在进入香港时必须持有并向入境处人员展示其预约分娩服务确认书,否则可能会被拒入境。
女生不满父亲管得太严诬告遭其父性侵   中新网7月23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一初中少女小涵不满父亲管太严,还因她考试成绩太差赶她出门,一怒下报警指称遭父亲性侵,让父亲被移送法办;由于小涵说词漏洞百出,父亲通过测谎也无其它证据,新北地检署22日给这名父亲不起诉处分。   小涵(14岁)向警方指控,爸爸在她小学四年级时的某个夜晚,喝完酒后扑到她身上,最后性侵得逞;但小涵在检方侦讯时,却又说她不记得衣服是自己脱的还是爸爸脱的,也不确定爸爸有没有性侵得逞。   父亲侦讯时指出,小女儿从小都是母亲护着她,他则扮黑脸,坏人都是他在做,小女儿报警前一天,曾白纸黑字详列数点声明,要他别再管她,还要他签名,他才气得把她赶出家门。   父亲表示,小女儿事后跑到姐姐租屋处,隔天姐姐带她回家,他又因小女儿成绩问题,与小女儿大吵一架,并要她滚出去,小女儿为报复他,才会口不择言说谎。   小涵姐姐出庭作证时指出,只有报案当天有听妹妹提到遭父亲性侵,但她从小到大都未听闻或目睹过,小时候爸爸帮他们洗澡时,也没有任何异状,应该是妹妹不希望爸爸管她,才会说出这些话。   律师林俊峰表示,小涵可能涉及诬告罪嫌;诬告非告诉乃论,但检方侦办案件最后不起诉,为免他人误会想赚案件量,除非有明确事证,才会主动签分诬告,否则多会等到对方提告,才会介入。
中国足协:从未发布“将从体育总局剥离”消息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体育专电(记者公兵[微博]、郑道锦[微博])针对媒体“中国足协将从体育总局剥离”的报道,中国足协新闻办11日向新华社记者作出回应:未发布过这一消息,也不知该消息从何而来。   有媒体11日称,6月15日中国男足以1:5惨败给泰国队后,国家体育总局会同足协进行了全面反思,实施了多项整改措施。该媒体还从中国足协获得消息:足协将从体育总局中剥离,彻底放权中国足协管理中国足球,实现真正的管办分离。   但中国足协新闻办对此回应称:未发布过这一消息,也不知该消息从何而来。   “管办分离”一直是围绕中国足协改革的话题。2012年2月10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试行)推出,此次管办分离改革是要改变中国足协既办赛又监管的现状,逐步建立符合当代足球职业联赛运作模式。通过改革,将联赛办赛职能从中国足协剥离,成立职业联赛理事会负责实施。这是中国足协“管办分离”迈出的一小步,但难言彻底。时任足管中心主任韦迪在2012年底对这一初步管办分离表达了看法,“虽然中国足协成立了职业联赛理事会和执行局,但它们发挥的作用并不强,下一步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两者的作用,让其更好地为职业联赛服务”。   此外,2012年底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谈到足球工作时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足球联赛管办分离的改革。   虽然管办分离应成为中国足协今后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彻底的管办分离绝非一日之功。韦迪曾在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推出时表示,“我们始终坚定推动协会改革,必然要面对中心和协会的关系,体育总局和我们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就包括协会改革。但要解决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问题,比职业联赛改革更难,牵扯的领域和人更多,要妥善解决两者之间的关系。”(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