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伏牛山 神奇的伏牛山
1981年-----1994年在空军导弹学院政治部任新闻摄影干事,1994年转业到西安。
关注数: 70 粉丝数: 60 发帖数: 1,223 关注贴吧数: 15
当前摄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摄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摄影现状 1、多元发展 现在摄影没有框框、没有规定,完全根据作者的喜好,和社会对摄影作品需求来确定自己的创作题材和发展方向。 题材广泛:社会生活题材、新闻照片、商业用稿、风光摄影等等。现在有一个非常自由的创作空间,摄影者可以在这些领域里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艺术个性,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摄影发展时期。 2、条件优越 由于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给摄影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作条件。现在技术先进、创作快速、制作便利,后期二度创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3、机会多多 ⑴、各级各类摄影活动、摄影展览、摄影比赛,为影友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⑵、社会各方面、各单位借助摄影形式进行宣传包装,为摄影者提供了很多创作的机会。 ⑶、网络的发展,为摄影者拓展了一个非常广大的空间。 4、摄影人摄影水平和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⑴、技术与技能的提高; ⑵、文化素质与知识水平的提高; ⑶、对摄影作品鉴赏水平、眼光、眼界都提高了。 5、现在摄影可以说是一个大步迈进,大发展的时期,是中国摄影最好的历史时期。 二、存在的问题 当然一个事物总是有二个方面,在摄影繁荣的今天,是不是完美无缺呢,在繁荣同时,依然存着很多问题: 1、摄影题材相对集中。 现在的影展风光片泛滥成灾,太多、太浮浅,精品不够多。而反映社会生活的题材,反映有生活底蕴的题材,反映人的精神面貌的题材,有生活理趣的作品比较少。有很多作品流于一般,新视觉、新认识、新感受、创新的作品太少。 其实,摄影的题材有许多方面,大家不一定都挤在一条道上,拥挤不勘,撞车也就难免了,不利于摄影创作的发展。 2、有些同志对待摄影创作的态度有待调整。 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恨不得一口吃出个胖子来,一夜成名。 其实摄影成功是有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要有一个时间跨度。对一个好的摄影者来说,衡量他们摄影水平,决不是看他入选几辐照片,是否得过奖。而是要看他的摄影的整体水平,驾驭题材的能力,应付各种环境的能力,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 十几年以前,那种一张作品获奖成名的情况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南京赵冉在全国拿了金奖,也没引起轰动,摄影人知道的也不多;而二十年前张成军的《浩气长存》、王旭东的《荷塘月色》这些金牌、银牌却一直能够影响到现在,这些作品能持续了这么多年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今天人们的价值观、趣味点是多元化的,不是单一的,所以一句话希望大家能够把自己的摄影基础打实一些,把自己的素质再提高一些,把自己对摄影的认识的把握再全面一些。 3、不少同志忽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好的作品还是要来自生活,如姚老师的《行家》。希望大家要养成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喜欢生活的习惯。一幅好的作品,你可能从中品出人生的哲理。反之,是索然寡味,如同嚼腊。 4、创作目的不明确,没有个性。 ⑴摄影人要对自己所拍摄的作品要有目的性。 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情思、自己的个性,摄影题材内容不要跟着别人走,别人拍什么我拍什么,别人怎样拍我怎样拍,没有自己的东西。 ⑵作品的出路要清楚,送稿也要有新意。 什么样的影展送什么样的稿,如十八届是综合性影展,题材方面没过多要求,但是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度是要求很高的。要求表现手法出新,艺术表现手法要有个性。对于专题性影赛,首先是偏重于题材,其次才是作品的表现力,题材第一,表现第二。 5、摄影者要讲一些社会责任感。 要为社会生产一些精神食粮、绿色食品。无非三点: ⑴、创作美的,给人以美而怡悦的作品; ⑵、表现一种精神,给人有生活的启示、哲理的启示、精神的启示。 ⑶、真实纪录社会,特别是对那些即将消逝的事物,积淀历史,让后人享受你的摄影成果。 6、数码摄影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也使很多人变的懒惰起来。 这里指的是用了数码以后,一些人在摄影时不太再开动脑子了,已没有过去那种认真构思,严谨拍摄的过程,而是把数码相机当机关枪来使,见到就是一阵扫射,不动脑子去想,这样长期下去,对事物观察能力减退,对于摄影的瞬间性、兴趣性、精利性的把握能力将越来越差,不利于培养摄影人的摄影能力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沈遥先生在参加南京一次影展上的讲话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