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当少年郎 梦当少年郎
关注数: 48 粉丝数: 189 发帖数: 3,757 关注贴吧数: 25
你们村拆不拆?5年内河北省5000个村将合并建成1000个中心村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我省四大功能定位之一。近日,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河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规划》。未来河北城乡将发生哪些令人欣喜的新变化? 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河北各城市将有这些大变化 培育发展新生中小城市 优先培育基础条件好、区位条件优、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强的县级市发展为高标准的中等城市,到2020年,定州、辛集、三河、霸州、迁安、任丘等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努力建成京津冀城市群特色节点城市。 新生中小城市名单 50万以上人口城市(7个):定州市、辛集市、三河市、霸州市、迁安市、任丘市、正定县 20—50万人口城市(27个):晋州市、新乐市、遵化市、涿州市、高碑店市、黄骅市、河间市、泊头市、深州市、南宫市、沙河市、武安市、平泉县、玉田县、滦县、固安县、香河县、故城县、安平县、威县、清河县、宁晋县、永年县、磁县、大名县、涉县、魏县 支持其他县城发挥比较优势,精准定位、错位发展,推进具备条件的县有序改市,到2020年多数县城发展成为具有特色风貌、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新生小城市。 建设环首都特色卫星城 首都周边卫星城名单(15个) 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固安县、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兴隆县、承德县、永清县、高碑店市 发挥区位优势,明确功能定位,深化对接融合,把固安、永清、涿州、高碑店、滦平、怀来等一批县城(县级市市区)建设成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品位一流、服务首都的功能性小城市,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打造有效承担首都部分功能的环首都卫星城,增强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能力,吸引、承接外来人口,形成对京津都市的反磁力。 有重点地培育特色小城镇 全省重点培育100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省级经济发达试点镇名单(23个) 井陉县天长镇、无极县张段固镇、平泉县卧龙镇、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镇、怀安县左卫镇、昌黎县靖安镇、玉田县鸦鸿桥镇、迁西县三屯营镇、三河市燕郊镇、霸州市胜芳镇、涿州市松林店镇、定兴县固城镇、肃宁县尚村镇、泊头市交河镇、枣强县大营镇、隆尧县莲子镇镇、巨鹿县西郭城镇、任县邢家湾镇、平乡县河古庙镇、武安市磁山镇、曲周县河南疃镇、定州市李亲顾镇、辛集市位伯镇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推动23个省级经济发达试点镇加快向现代新型小城市迈进。 优化村庄布局 科学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对村庄发展定级定位,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原则整村推进,对保留村、中心村、撤并村实施分类指导、规划和建设。到2020年,建成1000个中心村(由5000个村合并成)。 保留村:每年就地改造4000个 对保留村,一村一策、就地改造。按照“修旧为主、建新为辅,保留乡村风情,改造提升品位”的要求,每年就地改造4000个左右村庄,保留现有的道路、村庄肌理,延续现有文脉,塑造“一县一特”“一乡一品”的民居建筑风格。 中心村:每年启动建设200个 对中心村:增减挂钩、联村并建。每年启动建设200个左右中心村,平均一个中心村撤并整合3—6个行政村,力争5年集中改造村庄5000个左右,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撤并村:整合资源、有序整治。对撤并村,整合资源、有序整治。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影响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增强的村,实行生态移民;对空心率超过50%、剩余户少于100户的空心村,实施搬迁整治,开发有市场价值的空心村,用于养老或休闲度假;对纳入城市规划的村,结合新型城镇化进行改造建设,一部分改成城市社区,一部分建成城中的美丽乡村。 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厨)行动为载体,全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农村女孩流失成"稀缺资源" 男青年遭遇"妻荒" 过了大年初三,甘肃农村就进入一个比较集中的“娶亲嫁女期”,今年打算谈婚论嫁的,基本上都在正月里完成。 记者在甘肃省靖远县农村老家过春节,也跟了几场亲事(甘肃农村将娶媳妇称为“亲事”)。交谈中记者发现,如今农村婚事已经成为村民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昂贵的彩礼,一方面是凸显的“妻荒”。 “总算可以娶进门了。”儿子的婚事定在正月初六举办,李阳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给儿子说亲快5年了,光媒人就托了4个,农村男娃找个媳妇太难了。”在靖远县的多个村庄,记者听到了和李阳一样的反映。 李阳给儿子娶媳妇,总共要花销16万元左右:给女方家彩礼8.8万元,给女孩购买“四金”(金手镯、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和衣服5万元,婚礼费用2万余元。记者参加的3家婚礼,花销都在14至16万元左右。一些村干部说,这已经是目前农村婚礼最基本的开支了,一般很难低于这个数,而且只会涨不会跌。 为了娶媳妇,一般农村家庭至少要做好一个5年的彩礼储蓄计划,老天爷还要保证风调雨顺,不能有天灾。 除了昂贵的彩礼,目前比钱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农村女孩已成为“稀缺资源。” 一些村干部告诉记者,上学和打工,使农村女孩流失严重,除了春节,村里平时很少能看到成年女孩,都进城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而女孩子成为农村流失最多的群体,也是最不愿再返回农村的群体。日渐稀缺的女孩资源,导致农村性别失调,“物以稀为贵”进而助推了农村彩礼。记者发现,伴随着女孩子的流失,农村光棍越来越多,30岁左右娶不上媳妇的男青年比比皆是,40岁、50岁仍然难以成家的也不在少数,农村男青年开始遭遇日渐严重的“妻荒”。 女孩子越来越少,村民们将托媒人说亲戏称为“抓苗子”,就像旱地里种庄稼,出苗成功率很难掌握,只能到处瞎抓。一些村民说,只要有“苗子”,钱多少都好说,能娶进门就行啊,相对于稀少的女孩而言,昂贵的彩礼已经不是问题了。 农村女孩越来越少,城市女孩越来越多,待在农村务农的男孩,为了解决媳妇问题,不得不进城打工,于是出现了农村男孩进城找媳妇的现象。几个返乡过春节的男孩子告诉记者,打工一方面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为了女孩,农村女孩进城了就想嫁到城里,但也不可能全部嫁到城里,还是有不能如愿的,只要多接触,总会产生感情的。“如果你不进城就根本接触不上,就很难找上媳妇。”在乌鲁木齐打工的王茂生说。 一些村干部担忧的是,农村青年进城找媳妇,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紧缺,长此以往,将来谁来种地呢?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