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681 聊城681
关注数: 59 粉丝数: 50 发帖数: 19,816 关注贴吧数: 57
浅谈养壶20年紫砂经(二)--- *三多箴言* 在上篇(浅谈养壶20年紫砂经一)中简单的谈到选壶和养壶,接下来我在简单的说说如何来提升对紫砂的功力,也就是*三多箴言*. 1,多看藏馆精品及老壶的泥料和工,2,多听藏家和玩家怎麼说壶和赏壶,3,多问工艺师怎麼个乱法和视法,久了也就不怕水深水浑了,起码有5成的功力可淌这紫砂的混水, 呵呵,不过这篇文章可能对很多人(老手)不受用, 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主要是针对新手而言,文中有些字句由於每个人的鉴赏度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毕竟这只是我的经验和我对壶的看法,个人有个人的理解与玩赏,所以没关系的, 就当纯欣赏欣赏也好,不喜欢那就一笑置之.顺便顶个贴拿个经验值,好歹我也打了这麼多字蛮累的,呵呵.下面就来简单的说说. 1,多看藏馆精品及老壶的泥料和工: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去过紫砂藏馆但是一般都只是走马看花拍拍照欣赏而已,其实去藏馆看壶要看的是细节,要看的是泥,工,韵. 每个时期的壶它的泥料都是有不同的,老壶,大师壶,名家壶,珠泥,紫泥,等,,把把壶因年代不同而泥料也会有些变化,细看这些因时间的氧化所产生的泥料特性和颜色,好比研究瓷器研究古壶的学者常留一些各时代出土的碎片在家中做标本一样,看久了上手多了,经验累积自然就能辨别断代了.当然一般人总不能看一两次就说能看懂,所以拍照辅助作为参考依据,慢慢学习,虽然拍照会有灯光和色差,但是起码你自己知道色差多少,毕竟已经在你脑海里有印象了, 在说工,看工指的是细看老壶和大师名家壶的做工,虽然藏馆里看不见壶的内部,但是没关系,看流看把看盖看身型,每个时期手法和技巧不同,流行也不同,所以看折弯,看角度,看接合,看曲面度,看贴花看刻绘,看多了你就知道好坏在哪以及大约是何时的工法了,(因为藏馆理会有年代,款者介绍) 在说韵,韵怎看?好比说气质,你怎麼看一个人的气质.道理一样.正视,府视.远视, 正视,先看流,身,把三处的比例,看流的弧形度与接壶身的线条感.看把的转曲与身型的接合比例,看流与把两者间在壶身的协调感.看盖与壶的搭配感,看身形的造型感,先拆开看在合并看.这样你就会发现各部巧妙的搭配关系,这也就是正视所要看的地方. 府视,有些藏馆因为摆放的问题所以无法看,所以也可以用斜府视来看壶,先站在把的后方往前看流的粗细度(宽度)在对比把的粗细度,也就是看壶嘴前段约1/3或1/4之一处的宽度就大约是把颈的肩宽度(这里只是大概),这个比例是最好的协调美,在看流的折湾,接身过度的处里手法和精细度,把也一样,在看流与把与壶身的宽间距离比例的协调度,看盖处理手法与壶颈的接合度.然后在到壶的正面府视在看一遍,这样你就可以有所体会了. 远视,往后退几歨,从正面看壶的整体,流,身,把,盖,细细的品味一下,你就会发现韵在哪里,味道在哪里,美在哪里了. 因为看的是藏馆名家的精品壶,所以最能看出壶的韵味在哪里,每把不同壶型的壶,它的流与身与把各有各的协调性,好比看美女一样,看脸蛋,看身材,看美腿,和谐了就是美,壶也是一样,多一分则太肥,少一分则太瘦,曲扬方圆,刻篆舒展都要恰到好处,而韵味就自然而生, 2,多听藏家和玩家怎麼说壶和赏壶: 以前我喜欢到我家后面卖茶叶的老伯家里去泡茶,听他说茶与壶的故事,他是个老玩家也是藏家,每次泡茶聊天聊到高兴时,我便会趁机奉承的向他讨教,看他的藏壶,他高兴自然就会让我上手摸和听他说壶的土胎,年代及故事,因此我在那学了很多东西,其实在那时很多藏家的资讯是不分享的更别说上手让你摸了,在老藏家的观念里,藏品不外露,知识不外流,只有他们自己圈子里的人才能了解交流接触到, 现在在大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好的藏家,更别说上手和鉴赏了,很多所谓的藏家就是买了很多老壶,回流壶,名家壶,玩赏摆放著就自认为藏家了,分不清真假也对壶一知半解的,而玩家更是多,肚子里有一点点的墨水就自认很懂很在行了,其实就是半调子, 在这里我只是想说如果你身边有藏家有玩家,那麼不仿多和他们交流,多听听他们怎麼看壶养壶和赏壶,有机会壶能上手看最好,(注意先把壶盖拿掉,免的把人家的壶盖给砸掉了),不管是名家壶,老壶或是精品壶,(或许壶可能是仿货),你就多问如何鉴赏,让他一边说你一边细看,不管这些藏家和玩家到底有多少功力,起码有些话和见解是正确的,起码你也见识上手过不同的壶,回去后自己只要抱著学习的心态,多听多看多向他人求证,这样慢慢修正,自然你也有一些功力了. 也有人会问说身边没有藏家或玩家怎办?泡有关紫砂论坛或紫砂壶吧或者上qq群可以嘛? 答案是可以的,但是你很容易被误导,你学不到好的东西,怎麼说呢?原因是各种人都有,有壶商,有做壶的,有壶托的,当然也有好的藏家和玩家,人多的地方就有商机,有商机就有利益冲突,在看不见真人的商场,就容易出现烟幕弹混淆视听,诱导无知新手,而藏家和玩家大多也只会写写敷衍的评论,(包含我自己也是,呵呵,壶不错,顶,欣赏了)看不见评壶,说壶的精随所在,更不想得罪人,毕竟来这只是看看图乐子打发时间,当然也有好的文章好的评壶者,只是不多而已,所以说到论坛或壶吧只能多请教人,多看些好的文章,多看些玩家手上拍的壶,然后自己在慢慢消化了, 话说回来,很多大陆朋友喜欢让我带他们去丁山买壶,一早车就开来我家来接我,而我也喜欢一家一家店的看,我带他们买壶的方法是先让他们自己看壶挑壶,看中的有感觉的在来问我壶怎样.於是一逛就是一天,买却只买了2-3把壶,呵呵,为何会如此呢?其实我是在教他们选壶看壶,在他们挑选看上壶的过程中我会告诉他们这壶泥料怎样.工,韵,哪里不好,哪里欠缺,这壶好在哪里,哪里有味道,所以最后买到手的都满心欢喜,在这也就是我所想说的有藏家或玩家带领之下,很快的就能学到一些功夫的.就是这个道理, ,多问工艺师怎麼个乱法和视法: 我每带朋友去丁山买壶,我一定会和不同的工艺师泡茶聊天尤其是40几岁以上的,为何喜欢和40几岁的聊天呢,呵呵,是有原因的,毕竟他们年轻时在紫砂一厂待过,所见所闻所做,都是很有了解的价值,以及验证一些事实.尤其我最喜欢听一厂内部的故事和往事,所以在买壶过程中和师父泡茶聊天最容易听到一些故事和消息,也最容易打成一片当朋友,所谓见面三分情,一回生二回熟,熟了你问师父比较敏感的问题他也会告诉你的, 比方说代工壶,做旧壶,仿壶,熟了就会告诉你谁的壶是代工,哪里在做做旧壶,做旧壶怎做,哪在做仿名家壶,哪里是专门刻仿章的.其实这在丁山不是秘密,只是我们外来人不知道而已,在说壶的做法全手半手,化工,模具当全手造假卖等,一些你想知道的想嘹解的都会很热心的告诉如何辨别和制作.因为已经把你当朋友了,所以紫砂壶怎麼乱,怎麼看,多问工艺师对你功力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我想有人会说我没机会去丁山,太远了,怎办?在紫砂论坛或紫砂吧里和工艺师当朋友交流行嘛?呵呵,当然可以,只不过你可以得到视法也就是辨别的知识,却得不到比较敏感的,毕竟是在网上,一行有一行的规则,谁都不会乱冒出头的,除非真的和你很好.但也要小心网上无良的师父也有,所以在论坛,在吧里自己要警慎些,多思考多查证总是好的. 以上只是个说法,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自己默默的玩壶,没有藏家和玩家来交流带领,这我也明白的,那麼我就给个建议吧,在网上搜索比较大型的紫纱门户网站,里面会有许多名家大师的工作室建连网址,在工作室里有名壶欣赏,不仿多看看名家大师的这些精品壶,欣赏他们的壶形与韵味,练练自己的眼力,看多了,自然也就有些功力了,在来就到实体店去练习上手,把练习的眼力用在上手观看细看,反正看又不用花钱,呵呵,还有就是现在有很多的紫砂展及茶博会,有机会就不仿多去看看,边欣赏边练上手,并且还可以和工艺师当面交流并请教他们,让他们教你鉴赏品味及辩视工艺,我相信一定有品德高尚,弘扬紫砂文化的好师父及大师,他们会很乐意告诉你的. 说了一大堆,可能你已经看的不耐烦了,你可能会说,晕, 呵呵,不过我还是要多说一句,玩壶玩的是土胎,玩的是韵味.口袋有闲钱那就玩玩大师名家壶,没闲钱那就玩玩助工壶.不管是名家还是助工民家,只要壶土胎正,有韵味的壶就是好壶,新手多看多学多问,宁愿每个月存下2-3百元去买1把泥正有韵味的壶,也不要每个月花2-3百去买把你以后看了会想丢掉的壶.呵呵就说这麼多了
经典紫砂壶型图例及名称由来(四十三):菊蕾壶 菊蕾壶  紫砂“筋纹器”形态多姿优雅。讲求淳朴逸秀的风格。故精雅之壶须精细之坭,红坭圆条比紫坭圆条优胜一筹,墨绿风卷葵成色清纯细腻,易体现造壶风格,壶之总体,配置最美坭色,方现五彩斑斓之光泽,但是又考虑制作与烧成,应注意坭料颗粒度,稍加适量的砂土,亦可形成胎质独特的肌理效果,达到“妙不可思”的微妙艺术境界。  紫砂“筋纹器”,由坭片镶接、压筋纹、依据样板校准、拼接而成。这是独特的成型手法,使作者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壶艺个性鲜明,工巧是制作“筋纹器”之前提。有“良工虽巧,要先器具修而制度精”之名言。制成各种工具,如压筋纹的线梗、理筋纹的内外铁皮刀、清线之明针等等,工艺制作切忌马虎,定须精到,方可出精品。紫砂制作工具,包含诸多的审美理念,是技与艺相结合的产物。  菊蕾筋纹器是一种制作难度比较大的工艺,不但要求制作的花瓣清晰可见,且要做到均等分配。此壶壶身中间由一筋纹将整体分为均等两部分,上下两种花纹对称协调,壶把与壶嘴遥相对望,呈现出一种鸟儿飞的假象,特别之处还在于壶盖的制作,其花纹要求与壶身相对应,往各方向转动皆可衔接自如,其所需技艺是可想而知的,肌理温润,协调感十足。
经典紫砂壶型图例及名称由来(二十六):匏尊壶 匏尊壶  《说文》:“从包从瓠。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ù),葫芦,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即匏瓜。匏尊:以干匏制成的酒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匏尊”的命运,何其相似?匏尊是匏瓜做的饮具。匏瓜,瓜不供食仅于做水瓢,俗称“葫芦瓢”,匏瓜,古代用作男人无妻的象征。由此引喻人不受重用,不得出仕,或久任微职,不得升迁。匏有苦叶,孤独无助,苦啊!  苏翁岂止孤独无助、不受重用,还蒙冤入狱,险些掉了脑袋。他从监狱出来,以一个流放罪犯的的狼狈,出汴梁,过河南,度淮河,抵黄州,住进一座寺庙,环顾四周一片寂静,举目远近无一个亲戚,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孤单的像匏尊,凄楚的似匏瓜。这时他喝水、饮酒,用的也只有那匏瓜做的水瓢。匏尊,难以登堂入室的民用品,在这时走进了苏翁的生活,化入了他的辞赋。匏瓜帮助了苏东坡的苦涩生活,苏东坡也成就了“匏尊”的千载诗话,缘分呐。  匏瓜成熟才可作匏尊。凄苦生活在黄州的苏东坡,他从“乌台诗狱”的灾难中成熟了。他成熟在穷乡僻壤的黄州,成熟于无亲无友的匏尊旁,他成熟的象征,就是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匏尊和辞赋一同向今天走来。  苏东坡心中匏尊的命运和他自己多么相像、多么和谐,孤寂沉静,且又有成熟后的厚实圆润。紫砂“匏尊”壶的形象,创意来自这种有苦意的匏瓜。陈曼生设计的十八式中有四款壶是有关匏瓜的,经典的“匏尊”壶,就是他“匏壶”的升华。看来陈曼生也是读懂了苏翁的“匏尊”和他在黄州的艰辛生活与辞赋创作,不然如何解释他四分之一的创意都来自有苦意的匏瓜。
经典紫砂壶型图例及名称由来(二十三):合欢壶 合欢壶 也是曼生之所爱;壶铭日:“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阐释了“合欢”之义,若是东坡的门徒,三五知己,无酒有茶,品茗谈天,足矣。  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召集故友亲朋,全力以赴,因白芽乃是每年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卖力敲击,声音洪亮悦耳,曼生乃性情中人,下席亲自手持大镲用力合敲,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典美精工,余味无穷。拥此壶而品茗,必逢喜悦之事。捧壶把玩,有如重回当年曼公呼朋唤友鼓乐欢天之场景,喜不自禁由壶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