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long8892 yalong8892
关注数: 40 粉丝数: 101 发帖数: 3,595 关注贴吧数: 107
翻阅史书就会发现,实现大一统的机会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只是被宋真宗赵恒错过了。赵恒的继任者宋仁宗赵祯,多年后还十分懊恼:如果先帝听了杨延昭的建议,我还用每年赔钱吗? 宋军首战告捷,寇准星夜驰檄杨延昭,命令他转守为攻,把战火烧到辽军后方去。杨延昭、张凝、魏能、田敏、石普、折惟昌率领精干骑兵(宋朝不是没有骑兵)出石门、镇州,在偏关再次击败辽国西路军,斩获首级万余。 经过杨延昭与折惟昌的两次打击,辽国西路军余部失去战斗力,撤回辽境。杨延昭等人乘胜追击,越过易水和白沟河,直捣宛平、房山,兵锋直指幽州城,迫使幽燕地区辽兵不敢南下驰援。 在寇准与杨延昭通力合作下,萧太后与耶律文殊奴的东路军成了侧翼无掩护、后方无支援的孤军,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宋军倾斜。 辽国东路军陷入困境,寇准和杨延昭还要再烧一把火:杨延昭、石普等人迅速回师,“尾缀辽军,歼其游骑,分其兵势。” 除了不断袭扰,寇准还下令战区百姓坚壁清野:“州县坚壁,乡村入保,金帛自随,谷不可徙,随在痤藏。”除了坚壁清野,宋朝百姓还组建了号称“强壮”的义军,他们分成小股游击队,不断袭扰南下的辽军,致使萧太后与耶律文殊奴“一夜数惊”。 东路辽军主力攻河间府数久未破,反被斩杀万计,冀州被守将王屿击退,转战洺州、贝州皆败。难怪史书说辽军悬军深入!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寇准才敢鼓励真宗亲征,接下来宋军弩箭射杀辽军主将萧挞凛,辽军士气大为受挫。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宋真宗乘胜利之势与辽国罢兵签订了澶渊之盟。 萧太后与耶律文殊奴在澶州命悬一线,这一点连辽国人自己也承认。后来辽国得寸进尺,又向宋朝提出了领土要求,负责谈判的富弼对辽兴宗耶律真说:“北朝忘章圣皇帝(宋真宗)之德乎?澶渊之役,苟如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 耶律真被富弼说的哑口无言,再也不提让宋朝割关南之地,转为增岁币之。 可惜将相主战,皇帝主和,最后还是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后世史学家扼腕叹息:“不须增兵,即可歼灭辽军生缚萧后,辽军既歼,其国空虚,趁势而前,不特燕云可复,即临潢亦可探而取之,长城之北将不复有王庭。延昭等人之议,岂但百年粗安之计,直为汉武(帝)唐(太)宗之规。真宗庸主,竟不听采,惜哉!” 得出如此叹息也是因为宋朝建国初期的军队直至真宗前期,战斗力是比较强悍的,可不是后来童贯率领的老爷兵。呜呼惜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