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兄弟
任大兄弟
关注数: 28
粉丝数: 32
发帖数: 623
关注贴吧数: 1
给百度管理方的一封信 尊敬的百度管理方: 你们好! 我们是《圣经研究》吧的前大吧主,ID是 任大兄弟 和 我是zebrazebra 《圣经研究》是一个专业的基督教神学研究专业论坛,属于网络查经团契。我们请了一些国内外此学科的专业学者参与此论坛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在我们的经营下,该论坛在半年之内已经得到健康的长足的发展。里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对国内外的神学研究产生了影响--如“加尔文主义与阿民念之争”,“基督人性的表述问题”等。 《圣经研究》是神学专业论坛,无法象普通贴吧一样管理。我们靠的是里面文章的内容与质量来建设这个贴吧: 一是,我们不可能限制大吧的上网时间,因为我们在写作,构思和读资料。 二是,普通贴吧所用的“张贴图片”,“网上网下的各类活动”等方法,只会破坏本论坛的专业水准,无任何帮助。 三是,如果由“百度竞选”而产生的非专业大吧,只会毁了《圣经研究》这个园地,使我们功亏一篑。 因此我们特地呼吁: 万请网开一面,特事特办,支持我们的工作,还任大兄弟/我是zebrazebra的大吧权限。 感谢! 任大兄弟
IMITATING THE INCARNATION (我教会这个星期天长老的证道,与大家分享) B.B. Warfield Philippians 2:5-8: Let this mind be in you, which was also in Christ Jesus: who, being in the form of God, thought it not robbery to be equal with God: but made Himself of no reputation, and took upon Him the form of a servant, and was made in the likeness of men: and being found in fashion as a man. He humbled Himself, and became obedient unto death, even the death of the cross. “Christ our Example.” After “Christ our Redeemer,” no words can more deeply stir our heart than these. Every Christian joyfully recognizes the example of Christ, as, in the the words of one commentator, a body “of living legislation,” as “law, embodied and pictured in a perfect humanity.” In Him, in a word, we find the moral ideal historically realized, and we bow before it as sublime and yearn after it with our whole soul.
一个“越俎代庖”的转贴 有位肢体想转这篇贴与大家分享,但是似乎由于度娘的“美意”,此举未能成功。我“越俎代庖”,帮忙代发一下:
一个“越俎代庖”的转贴 有位肢体想转这篇贴与大家分享,但是似乎由于百度的抽贴,此举未能成功。我“越俎代庖”,帮忙代发:
“可怜”的多马 多马又叫低士马,多马是希伯来语,低士马是希腊语,都是双生子的意思,与利百加生下以扫、雅各「双子」那个字是同一个字(创世记 25:24)。有人说,他本名犹大,后来见十二使徒中有雅各的儿子犹大,又有卖主的加略人犹大,为了分别起见,就叫他的诨名:双生子。 说起多马,人们便会想起「多疑的多马」。圣经中提到多马三次发言,三次都显出他的率直和疑惑来。 约翰福音 11章14-16 节,主告诉门徒说:「拉撒路死了。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里去吧!」多马就对其他门徒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於是主让他目睹拉撒路的复活。 约翰福音 14 章1-6 节,在最后的晚餐席上,主对门徒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多马对主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麼知道那条路呢?」主便回答他:「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主对多马说: 「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 约翰福音 20 章24-29 节,在主复活后第一次向门徒显现时,多马并不在场,后来门徒告诉他,他们已经看见了主。多马却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过了八日,门徒又在屋里,多马也和他们同在。门都关了。主耶稣再次向门徒显现,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又对多马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多马说:「我的主,我的神!」主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一次又一次,多马坦白地表现出他的不信和疑惑,也显露他对主的认识不足,但主爱多马就爱他到底,主不单再三教导他,还俯就他的不信。面对主的大能和慈爱,多疑的多马实在不得不完全臣服在主的脚下。 相传多马复兴后,在帕提亚一带传福音和建立教会,他的脚踪遍及阿富汗、印度。那时阿富汗有许多犹太人居住,多马四处寻找这些失丧的犹太人,领他们归主,最后他在印度被异教(可能是婆罗门教)祭司以长矛剌死,据说多马殉道时为主后 68 年。目前在印度不但有一些以多马为名的教会,而且还可找到他不少遗迹。
一个新的感受 圣经是一条路,一条窄门窄路,一条“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路。 信经是一道栅栏,是一堵墙,是阻挡洪水与野兽,也防止我们迷路的墙---它绝不是路。 二者缺一不可。
该怎么理解保罗上耶路撒冷的事情? (转贴 问者:蒙恩的人 答者:mee/liujames) 使徒行传: 20:16 乃因保罗早已定意越过以弗所,免得在亚细亚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赶五旬节能到耶路撒冷。 20:22 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是心被捆绑),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甚么事; 20:23 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 21:4 找著了门徒,就在那里住了七天。他们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 21:11 到了我们这里,就拿保罗的腰带捆上自己的手脚,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里。 21:12 我们和那本地的人听见这话,都苦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 21:13 保罗说:你们为甚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 21:14 保罗既不听劝,我们便住了口,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便了。
凡事荣耀神!过分?不够? (作者:陈鸽) 我早年在东北奔波传道时,神赐我一位好同工,我们称他为孔叔。他告诉我一个特别的经历,有一次当他躺卧在床、半睡半醒时,听见一个女人朗读的声音,清清脆脆:“天国路上一勇兵,勤勤恳恳作主工,事事处处尊主大……”,她还没读完,孔叔就从梦中惊醒,接上了最后一句话:“哈利路亚荣主名!”这首诗,真是孔叔一生的写照!他虽有软弱失败,但却竭尽全力、尽心服事。的确,他凡事都尊主为大、荣耀主名。 是的,我们应当时时刻刻、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荣耀神。往往,我们不是过分,而是不够。我们常随心所欲,只在大事上想到神,小事上就忘掉神。正如夏娃在伊甸园中面对撒旦的试探时,她以为是小菜一碟,没想到要荣耀神,就凭靠自己的聪明(箴 3:5-6),结果就闯下了大祸。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第一题问:“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人的主要目的就是荣耀神,永远以他为乐。”圣经根据是:哥林多前书 10:31“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麽,都要为荣耀神而行。”这里论到“吃或喝”,即人生最琐碎、最细微的小事,包括吃喝拉撒睡,我们凡事都要荣耀主名。 有个弟兄来问我,“我认识个基督徒,他喜欢艺术,就在家中配置了色彩协调的窗帘。这与荣耀神有何相干呢?还有个姊妹喜欢古典音乐,就买了套较贵的音响设备。这与荣耀神有什么关系?” 我说:息息相关!圣经说:“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换言之,我们所做的事,不仅是随从自己的喜好,更要考虑到上帝的荣耀与别人的益处。若我们所行的,羞辱了神或绊倒了人,那么我们就要三思而行。例如,姊妹的穿戴,若不合宜,别人就会说:“基督徒怎么穿成这个样?”传道人的言行,若不庄重,别人也会批评:“讲道人怎么可以那么说话?”你做生意,若经营烟酒,别人也会指责:“基督徒怎么可以卖这些东西?” 当然,我们是自由人(加 5:1),我们不用受人的意见辖制,因我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 6:15)。然而,我们也最敏感于别人的感受。不是因为我们惧怕人,乃是因为我们敬畏神,我们更爱人如己。所以,我们凡事都考虑到神的荣耀与人的益处。尽管我们在主里是自由的、不受律法辖制的,但为了爱神爱人的缘故,我们甘心放弃自己的权利,自愿约束自己的自由,好叫神的名不受羞辱,也叫别人不被绊倒。这才是真自由! 加 5:1 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 加 5:13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14 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林前 8:9 “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10 若有人见你这有知识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这人的良心,若是软弱,岂不放胆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吗?11 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12 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13 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罪性的欲望,是产生异端的土壤与动力 请看陈鸽牧师遇见的一个“教会分裂”实例: 一博友写到: “我是东北家庭教会的,现在教会面临很大的混乱,为了权利之争,借题发挥,说改革宗是异端,是谬论,反对主日全天敬拜,反对十一奉献,反对信徒遵守道德律。这些人反对律法,废掉律法,就是把道德律十诫也全部废掉,甚至说旧约圣经不是给我们的,是给以色列犹太人的。这些反对改革宗的人,他们是分割圣经,把旧约圣经与新约圣经的割裂。他们所讲的靠圣灵不看神的话。反对改革宗的人、说改革宗归正的人是把人带回律法里,是叫人靠律法得救,实际不是这样讲的。我们归正的教会同工讲的是,人得救完全是神的恩典,是圣父在永恒里的拣选,圣子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圣灵的有效恩召,使我们才能来到上帝的面前。这完全是出于上帝主权的恩典。得救不是靠守律法,但得救以后需要遵行神的律法就是道德律,是信徒追求成圣生活的标准。还有一问题,反对改革宗的人定圣经新译本研读本是异端圣经,给教会带来非常大的混乱。他们说新译本圣经把神的话更改了,与和合本圣经不一样,所以他们说这圣经是异端圣经。请陈鸽牧师给明确解达,我本人看到您好多的信息,有解达问题非常正直,愿上帝赐福。” 陈鸽答: 圣经的教训是平衡的:一方面有律法,另一方面也有福音。旧约的律法显明神的公义;新约的福音显明神的恩典。(当然,这不是说旧约只有律法,没有福音;也不是说新约只有福音,没有律法。其实,新旧约圣经都是神的话,都包涵了律法与福音,只是重点不同。这两者不是矛盾的,乃是相辅相成的。“律法本是藉著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约1:17)圣经(不论新旧约)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3:16-17)。 “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3:20)“我们晓得律法上的话都是对律法以下之人说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罗3:19)“但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使所应许的福因信耶稣基督,归给那信的人。但这因信得救的理还未来以先,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 3:22-24) 感谢主,藉着律法,神让我们认识他的圣洁公义,也让我们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又感谢主,藉着福音,神让我们看见基督的恩典,好叫我们得到赦罪之恩。这是神启示的次序,先是旧约(律法),后是新约(福音);先是摩西(神公义圣洁的启示),后是基督(神恩典慈爱的彰显);先叫我们绝望(知罪、伏在审判之下、圈在罪里);然后再叫我们绝处逢生,得着盼望(因信称义)。正如那首诗歌“奇异恩典”所说的:“如此恩典,使我敬畏,(恩典)使我心得安慰。”其实,律法也是恩典!律法使我知罪、使我敬畏、使我绝望;之后福音临到,使我归向基督、因信称义、得到盼望、心得安慰。感谢主!一切都是恩典!
耶稣认识你吗? (讲者:保罗华许)
比利时信条 荷兰改革宗教会信条,又称比利时信条,著于一五六一年;有时亦称华伦信条。作者为德布利(Guido de Bres),他为受逼迫的丙兰教会辩护。一五六二年由法文译为荷兰文。在一五六六年得到安提华普总会的批准,一六一八年又经多特(Dort)总会通过。此信条与〈海德堡要理问答〉和〈多特信经〉(Canons of Dort)一同被认为全荷兰改革宗教会信仰基础,迄今仍约束北美改革宗教会信徒。德布利乃为苏格兰东南部地区说法语教会之英勇牧师,曾于一五六七年在瓦伦欣地方殉道。此信条约分三部分:三位一体的神与从圣经中获得认识神的知识(一至九条),基督创造与救赎之上(十至廿三条),以及圣灵在教会,并藉教会成圣之工(廿四至卅七条)。德布利广泛引用圣经,并常用代名词「我们」来将此信仰上的承认变为个人化。 为了使他的教会与当时的重洗派有所区分(天主教往往把改革宗教会认为是重洗派),德布利特别强调耶稣基督完全的人性(十八条),真教会的公开性(廿八、廿九条),婴儿洗礼(卅四条),以及民事政府为神所赐的性格(卅六条)。天主教当局的异端裁判所想尽方法来压制他们,德布利尽可能地找出许多共同的信仰,例如三位一体(一、八、九条),道成肉身(十、十八、十九条)与大而公之教会(廿七至廿九条)来说服他们。但同时他也特别强调抗罗宗的特点,即如圣经与伪经有别的超奇权威(三至七条),基督赎罪与代求的充足性(廿一至廿三,廿六条),以及善行的性质(廿四条),并两项圣礼,洗礼与圣餐(卅四至卅五条)。显著的改革宗教信仰本质可以在以下各条中找到:十六条论拣选,二十四条论成圣,卅至卅二条论教会行政,卅五条论主晚餐。明显可见天主教会当局无暇顾及此信条的内容,但当时苏格兰东南部改革宗教会均采用此信条为他们自己的信仰承认。 比利时信条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叫世俗掌权,当局确信改革宗教会人士并未与重洗派同流合污;二是为初期的改革宗教会立下信仰标准。为了头一个目的,由德布利所执笔致书给西斑牙国王腓利二世,刊印于信条之前;后来又写给次要的政府官员。写这些信是值得赞扬的英勇行为。早在一五六三年,比利时信条已被华伦教会所采用,故又称为华伦信条。
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不是“首造的” 歌罗西一章十五至廿三节: “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 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 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 既然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圣灵的印记 廿世纪初期,一位英国传道人在印度去世。他一死,以前的邻居马上破门而入,拿走了他的财物。有人将这事告知英国领事,由于那个传道人的房门没有锁,因此英国领事就贴了一张有英国官印的封条在门上。如此以来,小偷再也不敢去撕掉那张盖着官印的纸条,因为那个印是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印。 受圣灵的印记,是在我们悔改认罪,接受基督为救主的那一刻,所同时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中得一件这些事情发生时,我们并不一定有什么感觉: 首先,当然是神重生了我们,称我们为义; 其次是我们藉圣灵受洗,归入基督的身体; 第三,圣灵马上住进我们心里。我们得救以后发生的事情,和他继续在我们里面的工作,将为我们谈论的中心题目。
什么是宽容? 恐怕读者都拜读过大作家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小说中的主角冉阿让偷了神父的银餐具给**抓住了,神父不仅为小偷开脱,说银餐具是他送的礼品,还把银烛台一起给了小偷。记得我小时侯看到这儿觉得真是不可思议:不把小偷扭送**,已是宽宏大量,哪有再奉送银烛台的事?那不是鼓励小偷再偷东西吗?可是结局却不然,那个小偷从此变成了一个很有爱心的人。这个故事起码说明,宽容能使人进步。因为,神父走到他身边,叮嘱他:“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中国自古以来便不乏宽容的典故。这里也有一个同样是关于银子的故事:我有一个三十多年的朋友,他的祖父是王一亭老先生,即当代大名画家刘海粟的老师。我的朋友告诉我一件有关他祖父的事。当年,王老先生每年要携全家老少乘船去江南一带写生,也拜访当地的名人。每到一个船码头,王老先生就叫管家拿一把碎银子,去施舍给在码头上讨钱的穷人。有一次,管家对王老先生说,“老爷,我发现那些讨钱的人并不是真的穷。他们家里好好的,只是穿戴破烂来骗你的钱。” 读者,假如你是那位王老先生,你会怎么回答?如果我问我自己,大抵会说:“那就把钱送给真的穷人吧。” 可是王老先生说,“他们固然不象我们预料的那么穷,但他们要穿着破衣服来讨钱,还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啊!如果他们和我一样,怎么会去讨些碎银子呢?还是把银子给了他们吧!” 这就是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穷”,不以自己的想法来度量他人。所以,做人需要宽容,宽容需要理解。 圣经里的故事更给我们启发。一群人把一个犯错的女子拉到基督面前,问是否可以用乱石头砸她?基督说,你们当中,若有谁没有过失的,可以用石头砸她。结果,所有的人,都悄悄地走出去了。原来,每当我们不肯宽恕容别人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是圣人,一点也不肯原谅别人,以显示自己的纯洁高尚。 看来,不肯宽容别人的人,喜欢指责他人的,品头论足的人,要做世 界和他人裁判的人,往往自己的心里有愤恨,实际上是不肯承认自己也有过错过失。不肯宽容他人的人,其心态更为糟糕。因为不肯宽容会产生愤恨和沮丧,愤恨首先破坏的是你自己的健康。医学证实,你自己的态度姿势最后会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地像你憎恶的人。要做到宽容,起码要做到两条:首先,你发现自己原来也有很多的缺点,自己原来也有亏欠人的地方,自己本身并不是一个完人;而发现你原来认为最不好的人,也有一些你没有的优点。所以,要学会看到自己的弱点,看到别人的优点。考虑问题时要试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以求大同,存小异。这样你才能够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 其次,你得承认,自己也得到过别人的宽容,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宽容。这样一想,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宽容他人的呢?宽容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就把怨恨或嫉恨从心中排掉,才会怀着平和与喜悦的心情看待任何人和任何事,会带着愉快的心情生活。所以,肯在生活的磨难中逐步学会宽容,能宽容他人的人,心里的苦和恨比较少;或者说,心胸比较宽阔的人,就容易宽容他人。 宽容的标志是学会不抱怨,而是凡事感激:感激遇到的车祸,因为车祸会让你开车小心,避免了大车祸的发生;假如你一味抱怨全是对方的错,你会照原样开车,下次遇到大卡车,即使是对方的错,你也没有开口抱怨的机会了;感激欺骗过你的人,因为受过的欺骗,使你的智慧增长到不会再受重复的欺骗;感激伤害过你的老板,因为有一天当你成为老板的时候,你会对手下的人多份鼓励,手下的人会把你没安排的事都做好;感激污辱过你的人,因为污辱教会了你如何自尊自爱,使人不敢再蔑视你;感激以冤报德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在帮助他人的,不要先期望他人要回报你;感激不打电话给你的孩子,因为孩子让你反省到你年青时是多么不懂事,常常疏忽对你父母的关心问侯。学会感激,学会凡事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和事!
别弄脏你的手 苏珊娜·卫斯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之一,也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大教育家。她在子女的教育上,创造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后世推崇。苏珊娜天资聪慧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惜遇人不淑,嫁给了一个极不负责任的丈夫。丈夫不仅在经济上很少支持家庭,还故意与苏珊娜争吵,借机离家出走。因为丈夫时常不在家,培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苏珊娜的肩上。苏珊娜没有因为家庭的困境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她精心针对孩子们的不同特性,细心施教。苏珊娜最常用也是最见效的一个方法是:以浅显的事例,讲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令孩子们永远铭刻在心。 一天,她的一个女儿想做一样事情,这件事情虽然谈不上是坏事,但也不是一件有益的事。苏珊娜没有武断地对女儿说你不能做,她知道,这样说不仅不能令女儿信服,或许还会激起女儿的逆反心理。 晚上,苏珊娜和女儿坐在已经完全熄灭的炭火炉前,她对女儿说道:“你帮妈妈从炉子里捡一块炭好吗?”女儿看着黑乎乎的炭,不情愿地回答:“我不想拣,妈妈。”“没事的。”苏珊娜柔和地劝女儿,“炉火早已经熄灭了,不会烫着你的。” “我知道它不会烫着我的,”女儿面露难色,“可是它会弄脏我的手。” “你说得完全对!生活中有些事情正是这样,虽然不会灼伤你,但会弄脏你的手。一个好孩子,应该时刻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保持干净。你想做的那件事情其实也是这样的道理……” 女儿听从了妈妈的话。 在苏珊娜精心呵护和教育下,她的七个女儿和三个儿子在长大后都成为品德高尚、受人尊崇的人。其中的两个儿子约翰·卫斯理和查尔斯·卫斯理后来都成为英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基督教牧师。
别弄脏你的手 苏珊娜·卫斯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之一,也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大教育家。她在子女的教育上,创造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后世推崇。苏珊娜天资聪慧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惜遇人不淑,嫁给了一个极不负责任的丈夫。丈夫不仅在经济上很少支持家庭,还故意与苏珊娜争吵,借机离家出走。因为丈夫时常不在家,培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苏珊娜的肩上。苏珊娜没有因为家庭的困境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她精心针对孩子们的不同特性,细心施教。苏珊娜最常用也是最见效的一个方法是:以浅显的事例,讲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令孩子们永远铭刻在心。 一天,她的一个女儿想做一样事情,这件事情虽然谈不上是坏事,但也不是一件有益的事。苏珊娜没有武断地对女儿说你不能做,她知道,这样说不仅不能令女儿信服,或许还会激起女儿的逆反心理。 晚上,苏珊娜和女儿坐在已经完全熄灭的炭火炉前,她对女儿说道:“你帮妈妈从炉子里捡一块炭好吗?”女儿看着黑乎乎的炭,不情愿地回答:“我不想拣,妈妈。”“没事的。”苏珊娜柔和地劝女儿,“炉火早已经熄灭了,不会烫着你的。” “我知道它不会烫着我的,”女儿面露难色,“可是它会弄脏我的手。” “你说得完全对!生活中有些事情正是这样,虽然不会灼伤你,但会弄脏你的手。一个好孩子,应该时刻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保持干净。你想做的那件事情其实也是这样的道理……” 女儿听从了妈妈的话。 在苏珊娜精心呵护和教育下,她的七个女儿和三个儿子在长大后都成为品德高尚、受人尊崇的人。其中的两个儿子约翰·卫斯理和查尔斯·卫斯理后来都成为英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基督教牧师。
谁的眼瞎?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9:10 有一个视力正常的青年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青年接连的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者不只没有摔跤,还走得四平八稳。 那青年深感疑惑,于是对盲人说:「为什幺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而我看得见却接连的摔了几跤呢?」 「因为您有明亮的双眼,而我没有呀!」盲人回答。 「这话怎幺说?」那青年一听更加纳闷及迷惑,皱着眉头问。 盲人对他说:「我双眼失明,看不见前方的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小心探觉后才踏出每一步,所以就走得很平稳,不会跌跤。」 「是这样子吗?...我也有看前方呀?而且还看清远方呢?」 「没错!你就是因为能看清远方,而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所以才会接二连三的跌跤。」 「喔!我懂了!我懂了!怪不得很少听到或看到盲人有交通意外!」那青年恍然大悟。自言自语的说:「眼前!眼前的每一步最重要!」 反省: 人们不会因为无知而停滞,但会因为自满而故步自封。 在属灵上,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看得太远”,可以俯瞰天下,故而喜欢取笑别人的“眼瞎”。孰不知撒旦就经常埋伏在我们的大门口呢?
未犯罪的亚当,能够看懂圣经吗? 我们说,圣经是神的话语,是圣灵的启示。我们借由信心,在圣灵的引领和光照下,得以读懂神的这份“特殊启示”。换句话来说,一个非信徒是没有可能真正读懂圣经这本书的。而由于人的有限和罪性的干扰,天下又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地明白圣经所包含的全部启示真意。 那么,如果始主亚当未犯罪,并且还健在,他能够读懂圣经吗? 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亚当有真正的信心吗? 神学家Edward Reynolds(1599-1676)说:“基督是一切神圣启示真理的中心与总和,因为他是道成肉身的神,基督使得神学成为可能”。基督的神学内驻在他里面(哥罗西书2:3 ”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 我认为亚当起初对基督,这神的话语是有信心的。通过《创世纪》我们可以了解,神通过了圣约将自己启示给了亚当,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起初,神对他的圣约的履行是满意的:“创1:31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起初的亚当,是一个有着特殊启示的人,本来他有着永远的生命,并且对神的话语有着未受干扰的信心。因此我认为,那时候的他是有能力读懂圣经的。
基督徒七罪与上帝的管教(一) “主所爱的,他必管教”(来12:6)。 我们在上帝的管教这一部分探讨基督徒经常面对所“七罪”,也就是骄傲,贪婪,迷色,忿怒,饕餮,嫉妒和怠惰。作为得救之人,我们身上仍然有着罪的残余,突出地表现在这七个方面。这七罪就是身体方面的七大恶行,也是拦阻我们在主的恩典中长进,使我们不结果子,或少结果子的原因。“你们若顺服肉体活着必要死,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罗8:13)。 是不是犯这七大罪就不会得救?我们无法从圣经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骄傲是人人身上都残留的罪,贪婪也是如此。大卫曾经“迷色”,甚至因此杀人流血。摩西有“愤怒”之罪,因此没有进入迦南地。挪亚曾经喝得酩酊大醉,显然犯了“饕餮”之罪。亚伦和米离暗曾经“嫉妒”摩西的带领,甚至因此而受到上帝的责罚。至于“怠惰”之罪,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更是常见。但是,我们从圣经的启示来看,若是一个人自以为已经得救了,却仍然陷在这些罪中,没有真正悔改的表现,则显然是未曾蒙恩的表现。这样的人不要欺骗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得救了。 这七种罪所注重的不仅是罪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罪的“倾向”(propensity)。当我们省察自己时,不仅要省察自己的行为,更要省察我们自己的内心。 一. 骄傲 我们身上罪性的残余首先表现在骄傲上。不敬畏上帝的人都是自己作主,自高自大;但我们敬畏上帝的人,也往往有各种各样的骄傲情绪孳生出来。骄傲招惹上帝的忿怒,骄傲也破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1. 定义 骄傲是众罪之根,因为所有的罪追本溯源都在于对上帝缺乏顺服,然而有些罪仍然可以用骄傲来概括。骄傲就是那种非要胜过别人的不合理的欲望。骄傲源于人过度的自爱,一个骄傲的人总是想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自己所能作的事情,高看自己的重要性、成就和功德,向把自己的有时表现给别人看,试图辖制别人,睚眦必报,小瞧他人,忘记他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赐给他,认为全世界属他最重要,而且世界应当围绕他转。 无比骄傲的人拒绝顺服任何人,甚至对上帝也不顺服。这样的罪当然在基督徒中极其罕见,而且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大罪,是彻底地背离上帝,拒绝上帝对他的统治权。程度稍次一些的骄傲则是不顾合法的权柄,不适宜地把自己高抬在他人之上。 2.后果 (1)任意妄为(presumptuousness):任意妄为并不是态度上的傲慢,而是因为骄傲就去行明明超出他自己的能力的事。这本身并不是一个重罪,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合适的预备,就在教会或国家中担负重要的责任,从而得罪上帝,给他人带来严重的伤害,就是大罪了。 (2)野心勃勃(ambition):贪求荣誉和尊荣,完全超出自己的能力,甚至用有罪的方式。追求名誉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因为名誉本身并不是坏的,圣经上说“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传7:1),用合乎清理的方式追求名誉是伟人的标志。但是,如果使用罪恶的方式,或者所想得到的本身就是恶的,这种对所谓的名誉的追求就成了野心,是有罪的。 (3)爱慕虚荣(vainglory):爱慕虚荣的人总是想把自己的优点表现在人的面前,不管是否真的是优点。之所以称之为虚荣,因为所涉及到的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事,往往是个人的美丽,总是想得到不当得的称赞,或以不合理的方式寻求这种称赞。爱慕虚荣往往表现在以下方面:自我吹嘘-用不合适的说话方式去赢得别人的赞美;自我炫耀-比如炫耀自己的财富;假冒伪善-故意伪装自己所没有的德行。爱慕虚荣本身虽然不是大罪,但是,如果想对人的称赞的心胜过对上帝的爱,或是用有罪的方式去赢得别人的赞美,或是以罪为荣,就是大罪了。 (4)自高自大(arrogance):我们没有的东西,却假装有,这就是傲慢自大。 3.救治 与骄傲相对的德行就是谦卑。要救治这骄傲的罪,就要意识到: (1) 我们的存在完完全全依赖上帝的恩典; (2) 我们所得的一切益处都是来自他的恩惠; (3) 要晓得那些让人骄傲的东西是何等地微不足道; (4) 骄傲的眼目则是上帝所恨恶的; (5) 要回避那些不当得的赞美,要寻求以谦卑为乐,不要导致别人犯罪; (6) 要在世人、圣徒、天使和上帝面前晓得自己的卑微; (7) 对于那骄傲的灵始终保持警醒,自夸、嫉妒等等都是骄傲的标记; (8) 当以孩童的心祈祷,并顺服上帝。
我实在一无所缺。」(咏23:1) (作者: 圣方济各天主堂) 令虚伪和欺诈远离我,贫乏或富裕勿赐与我,只供予我必需的食粮,免得我吃饱了,背判你说:『谁是上主?』或是过於贫乏,因而行窃,加辱我天主的名。」(箴30:8-9) 耶稣派遣他的门徒出外传教时,向他们说:「你们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带,也不要带棍杖,也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食物,也不要带银钱」(路9:3)。门徒们的需要会由他们天上的父亲供给他们,天父在他们求之前已晓得他们的所需(玛6:32),也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玛6:30)。既然上主是他们的供给者,门徒们可以无所挂虑地只集中於宣扬福音的喜讯。 我们战争的中心是信德。我们信或不信上主会供给我们一切?如果我们相信上主会为我们个人提供一切,我们就毋须为供应自己而偷取食物。耶稣问他的门徒:「我以前派遣你们的时候,没有带钱囊、口袋及鞋,你们缺少了什麼没有?」他们说:「什麼也没有缺。」(路22:35)然而,如果我们不相信耶稣和他的承诺,就是天父会照顾我们的需要,我们就会偷窃或行任何事去满足我们的需要(箴30:9)。耶稣其中的一个门徒犹达斯,就在信德的战争上被打败了。犹达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曾偷窃过(若12:6)。他这样做,亵渎了他的天主的名(箴30:9),最终在革责玛尼园出卖了耶稣(玛26:49)。 每日、恒常地、更新我们对主是我们的供应者和耶稣是主的信仰。「该常向他表示依靠。」(咏62:9) 祷告:上主,「我信!请你补助我的无信吧!」(谷9:24) 承诺:「耶稣召集了那十二人来,赐给他们制伏一切魔鬼,并治疗疾病的能力和权柄。」(路9:1) 赞颂:圣葛斯默及圣达弥盎,两人都是医生,为贫穷的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也同为政府官员和皇帝的憎恶。尽管受到反对,他们忠信地在这传教事工上事奉上主。
幸运乎?可悲乎? 一位99岁高龄的老人每天这样向上帝祷告:“我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我不配进天 堂,让我留在这儿吧。”
主,果然复活了 牧师:计文
尼希米记春假追求经典语录 (注:朱韬枢弟兄带领一班弟兄姐妹,出“埃及”,进了“旷野”。以下是他们的分享,更是他们生命的见证。为了这个,我们感谢主!) 基督徒要看见:我是谁,神是谁,神要带我往哪里去。。信主有时是从自己的需要,从吸引我满足我开始,但是最终,信主要进到神的“约”的里头。主不停在神迹奇事,而是要把人带进“神的约”。有一个人,他的祷告不是为着自己的需要利用神,而是这样为着神的旨意而活,神就要出来工作“守约施慈爱”。 人可以经过或拥有别人所羡慕的生活,但这些不抓住我们,不让我们满足,而是要关心神所要的。人悲哀哭泣的时候,要来找主,一次次的找主,而不是一次次的找人。基督徒里面是有墙的,纵使外面的墙被拆毁,里面的墙却不被拆毁。里面的墙没了,外面才会来影响我们;里面的墙有了,我们是可以影响别人的。我们是否是尼希米,就看我们要什么,要世界,还是要神的见证。 活在神面前的人不是宗教的,只是简单的要神所要的。我们既看见城墙城门被拆毁,神就是要“我们”起来建造。人来到这里,都在“察看”我们的见证,看我们这个人和我们所传讲的到底是不是一致的,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值得他一生来投入的。当我们建造外面的城墙时,里面的城墙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个人和教会的情形都会上下起伏,但神恢复的路是在人的灵里头,“灵”就是我们恢复正常属灵情形的道路。尼希米的祷告等了4个月,所以我们人生大的决定和方向要会等候神。从神来的不会改变。一个建造的人,要会和神同工,而不是作自己的工。一个失败的义人就是一个一辈子不真正羡慕过一个跟随神和认识神的生活的信徒。恢复后的城墙只有3-5公里长,但是却叫敌人惧怕;所以一个真正见证神的教会产生了,无论大小人数多少,都会叫仇敌惊惧。 一个服事主跟随主的人站在那里,就是对神的信实和恩典的最好的见证。各人建造自己那一段的城墙,最后却是在同一个负担和看见里,成为联络整齐合一的见证。教会没有钱不可耻,教会对神所要的没有感觉才可耻。愿意建造城墙的人,在耶路撒冷有特别的权/分/纪念,因为他们不是和神作交易的人,而是真正要得着神的人。人可以在一起建造,不是因为是否有软弱,而是因为里面有一样的心志。
改革宗与灵恩派--同根同源 儿时喜欢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里面有两样绝世武功,苦心练成后均可斩妖除魔,威力无敌。两样武学的名称是“九阳神功”和“九阴真经”。前者的特色是: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讲究的是根基正确,内力扎实;后者则不然,无招胜有招,杀敌于无形。但修炼者需要一定的资质,否则极易“走火入魔”。 这两样武功与今日的两大神学有些类似:改革宗与灵恩派。表面上看,二者南辕北辙,迥然相异,但是近日通过研究《清教徒神学》,发现当我们来到基督面前的时候,这二门神学竟然同根同源! 从外表上看,改革宗与灵恩派都是今日教会中学习和研究圣经最为勤奋的教会。 首先,我不认为只讲“预定和拣选”属于改革宗,同样我也不认为“赶鬼,打滚,满口胡话却冒充“方言”祷告”这样的极端属于灵恩派。那么,这两门神学的终极目的,到底何在?我们光回答一句“将人带到神面前”是不够的。 改革宗神学家欧文是这样说的:“圣灵在圣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掌控神的话,圣灵今日不会以外面的说话或内部的声音来告诉信徒他的见证。换句话来说,圣灵不会直接对信徒说话,而是通过圣言,间接说话。当圣灵与圣言(逻格斯)相伴,一道互相内驻在信徒的心思意念中的时候,与生俱来的黑暗权势就消散了,罪性的挣扎也被制服,我们就得以看见光所折射出的神的话语的大能闪现出来(瑞玛)。 欧文强有力地说:“他完全是从一本燃烧着的圣经话语中发射出的圣灵!” 欧文短短的几句话,勾勒出了改革宗神学的至高境界--由神滚烫的话语而产生的感动,来到主的面前,去完成人的圣化--这是灵恩派的精髓。
中国第一批基督徒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也值得深思的故事,望能耐心看完! 这是一个关于十六世纪末中国第一批基督徒的故事。本世纪初,远东世界再一次向西方打开门户时,这个故事方才为外人所知。 一位传教司铎来到一个遥远的山村,这个村子与外界隔绝,对它的阶梯地势外发生的事,几乎一无所知。上主的圣言开始在这里传授,一小部分村民成了信徒,他们互相团结,彼此勉励,每天一起虔诵圣经祈祷。他们天天参与圣祭,直至那位司铎去世。此后,他们便凭他们记住了的经文和故事在彼此间互相传诵。 日子是艰难的。同村子里其他人一样,他们很穷,然而他们还要受人猜疑,人们都躲着他们。这使他们很痛苦,因为其他村民都是他们的家人、亲戚,和朋友。他们希望被接受,大家和平融洽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甚至,还希望他们的亲友和邻居都能认识天主,都能分享从福音中获享的喜悦和自由。 接连许多晚上,他们都聚在一起,讲述圣经故事和祈祷,然后,他们又恳求圣神给他们一个答案。他们究竟能够做些什么,才能帮助邻人认清他们,不把他们视为敌人和叛徒,害怕、排斥他们,而成为朋友,更希望能成为天主的朋友?他们已经被逼到村子的最远程,只能在山顶最高的地方耕作,远离水井。他们搪着水桶和篮子,艰辛地在山坡上往返跋涉,饱受取笑和白眼。有时,万一村子里出了什么事,他们还要受到石块、垃圾,甚至粪便的攻击。情况变得越来越无法忍受了。
老爷我要《圣经》 (声明:转载本文,不是建议人们去圣经里找钱) 有一老基督徒,在他八十大庆之时,要送一些礼物给他的佣人。晚上,老人就把佣人都叫了来,手里拿着一本皮面金边的圣经,问厨子道:“我这里有一本圣经和二十块钱,随你要那一样。”厨子道:“东家,我不大认识字,我要钱吧。”于是老人给他二十块钱。又问老妈子道:“张妈!你认识字,给你圣经吧。”张妈道:“老爷!我终日忙碌,没有工夫念它,还是请你给我钱吧。” 末了老基督徒又问到一个扫地送信的小孩子,说,“给你二十块钱,拿回家去,叫你妈妈为你作一件新袍子吧!”小孩道:“老爷!我要圣经。”老人惊讶的说:“你也不识字,你要圣经有什么用处?”小孩道:“我的母亲天天读圣经给我听。她的圣经已经很破旧;我总想有了钱,买一本好的送给她。现在这本好看的圣经,要是送给她,比二十块钱,更使她喜欢哪!”老人道:“我的孩子!愿神祝福你。”说着就将圣经递给他。小孩打开一看,内中还有百元钞票一张。别人一看,皆是目瞪口呆,舌头半晌缩不回去,都后悔的不得了。 本文取材自《福音故事》
彼此相爱--是舍己的爱! (作者:粼粼波光) 已过主日刚刚讲到彼此相爱,今天早上就读到这样一段提醒的话: (主给我们的)第一条诫命是彼此相爱。我们要彼此相爱,甚至到一个地步,像主耶稣爱我们那样。主怎麼爱我们呢?他舍弃他的性命,他也分赐他的生命。主如何爱我们,我们也要这样彼此相爱。 在许多基督徒当中,这个「爱」可能会变质,成为一种利益的交换。也就是说,我帮你一个忙,你也帮我一个忙,所以我们彼此相爱。这是堕落的爱。我们的爱应该是舍己的爱,是彼此分赐生命的爱,就像主爱我们一样。他为我们死,好将生命分赐给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十二24)这彼此相爱的真谛,是主交付给我们的第一条诫命。--(选自 朱韬枢《重生》) 很多的彼此帮助在很多社团和慈善机构里都能找到。但教会不是社团,教会之所以是教会,是因为这里有主耶稣舍己的爱,也有弟兄姊妹们舍己的爱。我感谢主,在我基督徒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弟兄姊妹们为我有这样舍己的爱。有很多话,他们知道,说了也许我不爱听,冒着冒犯我的风险,在爱心里向我说诚实的话,鼓励我不放过每一个追求装备和经历主的机会。因着这样的不顾自己的脸面和人情,不顾所谓的“让人有压力”,我可以有今天在主面前的成长。死在他们的身上发动,好让生在我的身上发动。 主啊,谢谢你这样的信实和应时,愿这话光照我们的深处,把我们从天然的浮浅的人情的爱里拯救出来,看见真正的彼此相爱,乃是出一个代价,甚至舍己,为着弟兄姊妹们生命成长的益处,为着彼此得基督!
“人的意志”在救赎中的作用 (作者:查尔斯。司布真) 「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二十二17下)。这节经文和圣经多处经文都说到,人是有意志的生命,也清楚地表明人得救不是被迫的。人并不是违背自己的意志来领受基督的救恩。任何痛恨蒙赦免的人,都不能领受神的宽恕。若有人说:「我不想要在主里的喜乐」,他就得不到在主里的喜乐。不要以为任何人都应有天使在背后推他进天国的大门。人必须自愿到那里,否则就根本不会到那里去。请注意,我们并不是违背自己的意志而得救,也不是因意志被挪去而得救,因神不会把一个有智慧的自由人变成一台机器。他并非拔除人所拥有的意志,使人从罪的奴仆转变为神的子民。我们在恩典之下是自由的,如同过去在罪中一样。不同的是,我们在罪中是罪的奴仆,圣子释放我们得自由时,我们就真自由了。在此之前,我们从未有真正的自由。厄斯金(John Erskine)7谈到自己的悔改时说到,他「全然甘愿违背他原来的意志」。 而奔向基督,他是说违背自己旧的意志,违背他在基督来到之前的意志;一旦基督来到,他全然甘愿地奔向基督,希望蒙拯救——这不是冷淡、无意识的表达——反倒是欢欣雀跃的、极其感动地来接受基督,恩典没有丝毫的强迫。我们的坚持与教导并没有忽略人的意志,况且人也不是违背他们自己的意志而得救的,而是圣灵的工作;是因着神的旨意改变了人的意志,使人在神的大能之下,心甘情愿地去做自己喜悦的事。圣灵的工作与人原来的自然律、本性是一致的。无知的人粗野地谈论圣灵在人心中的工作,好像人心只不过是一块肉,而圣灵只是机械似地翻转它罢了。
一个在错误的撞击中诞生的真理---预定论 (作者:查尔斯。司布真) “意志”是长期以来造成教会争论,分裂的难题,这些冲突对基督教会所造成的危害是毋庸质疑的。但我倒是说,它也带来了不可胜数的益处。若不是因着这些争论,宝贵真理仍可能隐晦不明,无法深植基督徒的内心。我相信基督教得以重视「人的责任」和「神的主权」这两大教义,要归功于有一群顽固、坚持高举神的主权,贬低人的责任的人,以及另一群能干、狂热,为了维护人的责任而贬损神的主权的人。教会了无生气时,需要这类健康的刺激来唤醒她,使其有所作为。对于人有限的智慧而言,这是需要的。置身在真理活水中的鹅卵石,会因磨擦冲刷而变得光滑圆润。谁会想要中止一条整体而言有良好影响的自然律呢?
神学是什么? 神学是什么? 这个问题,基督徒们见仁见智,有很多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似乎在这个问题上人们莫衷一是,已经无法真正地认清这个问题的本来面目了。以至于有人说:“一个教会,如果认为只有他们的神学才是独此一家,唯一正确,那他们就是极端主义”。好象“神学问题”,已经成了基督徒的“绊脚石”,谁碰谁跌倒,远离神学,你就会“永远健康”。 真是这样吗? 我不禁想问:如果我们回到圣经,站在基督的面前来看待“神学是什么?”那么这个问题也许会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加拿大牧师Bob Hackett说过:“一个只知道去教会,不要神学的人,是属灵的婴儿;但是一个不能把人带到基督那里的神学,是垃圾”。 我认为,神学是了解神的学科。在它里面,我们可以通过自然和造物,神的话和圣经来学习神的自然启示和超自然启示。 神愿意向人们展示他的某些方面,这就是我们基督徒通常所说的“启示”。然而神的启示分两种:自然启示和超自然启示(Natural and Supernatural revelation)。所以神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自然神学和超自然神学。
弟兄,你曾经一掌打在了基督的脸上吗? 正在看克罗尼(Edmund Clowney)写的书,《揭开奥秘--发现旧约中的基督》。 此人不简单,当过西敏神学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院长, 他在书中说到: 整本圣经里,其他各处都是人站在神面前,惟有一处---磐石出水那段,那是神站在了人的面前。他也指出,神当时就站在了那块磐石的上面,而摩西的那一杖,是打在神的身上! 因为那被击打的磐石,其实是基督的预表。神站在人面前是什么意思?我想,这个场面应该是神将接待和处置自己的权柄,交在了人手里。他在说:我是如此的爱你们,我将你们一切的所需供应给你们,我将一条荣耀的道路指点给你们,我只问你们一句:你们爱我吗?你们能够顺服我吗? 看到这里,我有个感觉:似乎那击打磐石两次的,不是摩西,而是我自己。那被我打中的,也不是一块岩石,而是基督的脸! 基督说:到我这里来吧,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主给了我重生的生命,离开了埃及;也给了我一个属灵的负担,要我带弟兄们走当走的路;也给了我们一路上所有的供应和所求。。。然而,我做了些什么呢?我顽梗悖逆,我抱怨烦闷,我恨恶神的百姓,甚至恨恶神的带领。神说建立教会,我却只顾自己;神说带领妻子儿女,我却沉迷于自己的享乐;神说好好地装备和坚固你自己,以便为我所用,我却流连在世界的诱惑中乐不思蜀。 --我一掌打在了基督的脸上。 弟兄,你也打过神的脸没有?
“再无神迹”是什么意思? 新约时代再也没有神迹了么?请看: 林前1:22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太12:39 耶稣回答说:“一个邪恶、**的世代求看神迹,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 --------------------------------------- “绊脚石”是什么意思?愚拙又是何意?为什么说:“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