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学实习生
香学实习生
相信因果,一切随缘。
关注数: 372
粉丝数: 1,424
发帖数: 20,624
关注贴吧数: 6
探讨沉香话题的香油请进 这几天开始玩视频号了,我在自己的视频号“笑看香湖”里发了一些沉香知识的小视频,如果哪位香油想与我探讨有关沉香的话题,请关注“笑看香湖”后在评论区探讨。 用三块半斤以上的香镇楼。
从人工种植棋楠想到的。。。 老钟兄等人发的关于人工种植棋楠的帖子很好,其中说的现象很有意思。 现象1、野生棋楠树被移植回来后,结出的果实(籽)再长出的大部分却是普通沉香树。 现象2、大部分一代压条插枝的还是棋楠树,而二代、三代的又变成了普通沉香树。 植物遗传学告诉我们,压条插枝属于无性繁殖,理论上应该100%保留母一代特性。然而事实不是这样,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到生态学上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真菌世界比人类世界复杂的多,而大部分真菌生活在土壤里,所以如果环境变了,即土壤、水、空气等因素都和原来的野生环境不一样了,那么棋楠树内的内生真菌为了生存只能去和新环境“战斗”,以达成新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内生真菌被不断的消耗,越来越不足以参与再造棋楠的过程,所以所产出的香自然会越来越远离棋楠的味道。。。除非种植棋楠的环境和野生环境完全一样才有可能“人工种植出野生香”。不容易啊!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来一切都有可能。但短时间内,即便袁隆平加入人工种植棋楠的研究团队,恐怕也很难解决外部环境这个问题。 其实,茅台酒在哪里都生产不出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请玩野生香的朋友不要太着急,也不要轻易否定种植棋楠的前景。。。 在此,我只想对参与种植棋楠的香农朋友说一句,“投资需谨慎”!
棋楠各结辑录古籍考 关于棋楠及棋楠各结的记载,从能查到的有一定价值的古籍中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1、明费信撰《星槎胜览》首次记录了棋楠,原文:“占城国。。。棋楠香在一山所产,酋长差人禁,民不得采,犯者断其手"。 2、明宋诩《宋氏家规部》原文:“伽南香有生结、熟结、金丝结,有斑点曰鹧鸪斑。熟结如沙糖,软*,自发香者为贵”。 3、明郎瑛《七修类稿》原文:“奇蓝香出占城国,志书皆书奇南二字,星槎胜览书棋楠二字,问之人人不知也。咋见潘希曾使安南,得其国之所赐书物,录之于稿乃奇蓝二字,想志等书传写之讹也”。 4、明黄衷《海语》原文:“香品杂出海上诸山,盖香木枝柯窍露者,木立死而本存者,气性皆温。故为大蚁所穴,蚁食石蜜,归而遗于香中,岁久渐渍,木受蜜气,结而坚润,则香成矣。其香木未死,蜜气复老者谓之生结,上也。木死本存,蜜气凝于枯根,润若饧片谓之糖结,次也。其称虎斑结金丝结者,岁月既浅,木蜜之气尚未融化,木性多而香味少,斯为下耳…”。 5、明项元汴《蕉窗九录》原文:有糖结伽南,锯开上有油如饴糖,黑白相间,黑如墨,白如糙米,焚之初有羊羶微气。有金丝伽南,色黄止,有绺若金丝。惟糖结为佳”。 6、明文震亨《长物志》原文:“一名奇蓝又名琪楠(王字边打不出),有糖结、金丝二种,糖结面黑若漆,坚若玉,锯开有油若糖者最贵。金丝色黄,上有线若金者次之。此香不可焚,焚之微有羶气”。 7、明谷泰《博物要览》原文:伽楠香一名奇南香,生安南国及海外琼崖诸卅,树如沉香而香有品第,以绿结为上,色微绿而香质甚软。以指甲掐之即陷,少倾香膠即刻生满。其次糖结,香亦软柔,色带黄紫,其香有膠润如糖粘者。其次名金丝,香质渐硬,周身色黄,有绺丝如金,故名。最下为虎斑香,质黑硬有纹如虎斑,故名”。 8、明周嘉胄《香乘》原文:奇蓝香,上古无闻,近入中国,故命字有作奇南、茄蓝、伽南、奇南、棋楠(王字边打不出)等不一,而用皆无的据,其香有绿结、糖结、蜜结、生结、金丝结、虎皮结”。 9、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原文:“其色如鸭头绿者名绿结。掐之痕生,释之痕合,挼之可圆,放之仍方,锯则细屑成团又名油结”。 10、清盧之颐《木草乘雅半偈》原文:“熟结、生结、虫漏、脱落四品虽统称奇南结,而四品之中又各分别。油结、糖结、蜜结、绿结、金丝结,为熟、为生、为漏、为落,井然成秩耳”。 综上,明代古籍中几乎未见“蜜结”之记载,惟见明末周嘉胄《香乘》中有蜜结与绿结、糖结、生结、金丝结虎皮结排列在一起,但并无具体描述(其他各结在明古籍中各有论述)。清之后又有“油结”一说,亦有描述。清末《本草乘雅半偈》中再现蜜结,但也未见描述。 需要说明一点,明清文人描述棋楠的笔记杂文很多,但大都抄录了《海语》《香乘》和《广东新语》等,价值不大。 猜想:蜜结应为油结和糖结之间的一种状态。 欢迊探讨!
香学实习生说说棋楠 近来,吧里探讨棋楠的帖子很多,我把曾经发在香学实习生吧里的一个帖子转载过来,抛砖引玉。 简单地说”棋楠就是最好的沉香”。关于棋楠的成因有树种说和菌种说,但至今仍无定论。学会辨别棋楠相对容易些。因棋楠的色、状、质、味、气等都与沉香有明显差别,尤其现代科学已从成分上检测出了棋楠和沉香的差异,这更为香友提供了理论依据。简单归纳一下: 1、棋楠无论”主色”是黄是紫,其”底色”一定隐隐有绿色,所以转动角度去看,棋楠必”有”缎色”。 2、棋楠的油线都是爆满的,与周围的木质部结香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所以从纵切面看油线非常清晰。刘良佑老师将这个特点总结为”历历分明”。 3、棋楠有”每必抱木”的特征,生香上能看到油木分离,边界清楚;熟香上因木已腐烂缺如,所以看上去有很多沟沟壑壑。 4、棋楠质软,如古人所言”削之卷咀之软”,即便是明清的棋楠,有脱水但依旧”削之如削皮革”。 5、切一小片棋楠放入嘴里,满口生香,一定会有辛麻感慢慢散开。 6、棋楠的香气清闻就很明显,上炉的香气更是沁人心脾。花香、棋香、乳香一定要有明确的变化。 7、现代科学证明:棋楠油脂高,乙醚提取物高达34~45%,而沉香油脂低,乙醚提取物仅为1.3~9.7%;棋楠中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之和高达37.30~84.71%,而沉香中这二种色酮之和仅为0.16~13.30% 综上,棋楠是有明确特征的,香友们若是在社会上遇到不符合上述特征的棋楠,请千万别相信自己遇到了奇珍。。。
也说说白棋! 白棋的确是为了商业价值而由香商们推出的一个现代概念。但既然是个概念就应与众不同。图一是一块越南沉水棋楠,曾经是台湾玩香协会会长林传发先生的私藏,横断面刚切开时是黑色的,但半年以后复变白色,这样的棋楠曾在台湾被推崇为白棋;图二是张晓武先生海南大名香中切出来的一块,因油色黄白,兰花香馥郁,棋韵盖过众多棋楠,被玩香人公认为现代白棋。。。至于那些油乎乎黏糊糊黑乎乎一点光泽都没有的”大货棋”很多商家也往白棋上说,那真只有呵呵了。。。
平安夜发鸡骨香,祝香友一通百通!~《香乘》曰:“沉水而有中心空者,则是鸡骨,谓中有朽路如鸡骨血眼也”。
算是为三星手机做个广告吧! 两块棋楠的微距,一块海南一块越南,有谁能分出来吗?
刚柔相济。。。 曾经发过的红土奇石,这样是不是很搭?
求真知,下狠手! 探秘大家都赞过的这块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