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王子♂ 无限欢乐1
抹泪笑残阳,只留我一人心酸看过往;悲伤惹感叹,只留你一人回忆永牵肠、、
关注数: 106 粉丝数: 58 发帖数: 2,083 关注贴吧数: 6
煤价下跌 供暖费不应雷打不动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整个北方都即将进入采暖季。许多地方的老百姓质疑,去年以来煤炭价格一直在下降,为什么供暖费标准却雷打不动?多地供暖办回应,虽然目前煤价约占供暖成本的65%~70%,而且今年1~8月煤价下跌,但综合各种因素,供暖成本依然高企。有学者指出,企业的供暖成本必须透明,并建立煤炭和供暖价格联动机制。(10月20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和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企事业单位一样,处在自然垄断之下且深涉民生温度的“土豪”们,似乎有诉不完的苦——上游价格上涨诉苦,上游价格下跌也诉苦,总而言之是苦不堪言,一肚子的牢骚。你在质疑煤炭价格跌跌不休但供暖费标准却雷打不动,他却喋喋不休细数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环保治理成本不断上升,二者很难在同一个话语频道中沟通对话。 不能否认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环保治理成本的上升,但是,占供暖成本65%~70%的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不下调供暖价格,这本身是有问题的。而且,随着供暖设施的技术升级,用工数量应该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供暖面积逐年扩大,购买总量的增长将摊薄供暖原料之外的成本,为供暖企业提供更大的利润面。这种情势下,继续维持坚挺的供暖价格没有道理。 围绕供暖价格,之所以民众和供暖企业都不满意,症结明显在于供暖成本不公开、不透明。其实,何止是供暖成本,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成本都存在不透明的问题,虽然在价格调整听证过程中,有的会公开成本构成作为佐证,但这种公开并非第三方核查的结果,仅仅是公用企事业单位自说自话,让人一头雾水,更多具有象征性的价值。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和公信政府;让政府政策透明,让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一定程度上讲,打造透明的公用企事业单位,其要义一点也不逊于打造透明政府。而且,政府政策都要透明,处在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公用企事业单位又怎么能够捂盖子? 一方面,公用企事业单位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多实行政府定价,某种意义上反映着政府定价的公信力。另一方面,譬如供热企业,很多地方都有财政补贴。公共财政的理论下,纳税人应该对每一分税款的去向与效益拥有知情权,供热企业既然享受了财政补贴,就应该承担公开资金使用的义务与责任。而且,在供热成本不透明的前提下,财政补贴到底补多少才算合理,根本无从度量与考证。 与民生休戚相关的公用事业价格,有地方政府部门的身影在其中。从打造公信政府的目标出发,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必要面对民众的质疑与不满而为企业背书,相反,需要力推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成本公开透明,从而兼顾企业和居民双方利益。就供暖而言,需要在成本透明的基础上,建立煤炭和供暖价格联动机制,以确保政府定价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以上内容来自:西安晚报[责任编辑:yf001]
发改委: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是必然趋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就降低成品油价格答记者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5月1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30元和31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4元和0.26元。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 (一)问:请介绍一下这次成品油价格下调的背景 答:3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呈现震荡下行态势。3月下旬,美国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和英国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在高点徘徊,最高分别达到每桶107.3美元和125.7美元,均接近今年历史最高水平,但之后开始震荡回落。特别是近日市场对经济复苏缺乏信心,导致国际市场油价快速下跌,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跌破每桶100美元和115美元。 截止5月9日,国内油价挂钩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比3月20日下跌4%,达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边界条件。根据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决定及时下调国内汽、柴油价格。 (二)问:有媒体报道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这个问题应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 按照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就是说国内汽、柴油价格变化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总体上应是一致的。2009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加剧,虽然有涨有跌,但总体呈现震荡上升态势,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从2009年初的每桶35美元和40美元左右涨至目前的100美元和110美元左右,上涨幅度为180%左右。根据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趋势也是上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国内油价必然是“涨多跌少”。比如最近两次油价调整,3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所参考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价格涨幅超过了10%,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应上调700元左右(实际只上调了600元)。之后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截止5月9日降幅只有4%,按价格机制规定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30元和310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09年以来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适当调控,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实际涨幅要低于按机制测算的涨幅,具体可见附表。 (三)问:国家将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答:成品油价格下调后,有关部门继续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发挥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作用,缓解炼油企业困难,做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的衔接,优化产品结构,保证市场供应,特别是春耕生产用油需求。同时,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加大市场监管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执行国家规定价格政策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附件:2008年底以来国际国内油价比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