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shilong_007 guoshilong_007
关注数: 8 粉丝数: 83 发帖数: 1,156 关注贴吧数: 76
给真的想练唱的朋友一些建议,听不听在你 先说本人,非科班出身,不过有执导过艺考生,天赋条件不算好,唱的只能说凑合。 下面进正题。 实际上声乐发展到今天,很多东西已经很明晰了,最简单的如何判断一个好老师?上来给你按解剖学讲,讲原理的基本都是靠谱的老师,和你扯玄学的就得小心点了。 发声的几个要点,今天先将气息: 气息。很多老师都会和你说气息要沉下去,会和你说不够沉啥的,但是很多时候又讲不出气息沉下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个从原理开始讲,有兴趣的可以去b站看斜杠陪陪关于呼吸的那一个视频,深入浅出带视频配图,顺便,沛沛的半吊子教学系列强烈推荐,真的吃透了能少走很多弯路。 讲回正题,先说呼吸时怎么回事。横膈膜发力下沉腹部向外凸出,胸部发力微微扩大胸腔,实际上通过肌肉动作使胸腹腔空间变大,进而压强减小,外部空气压强大于身体内部,气息自然流入,流出同理因压强变化产生。这个动作也可以称之为胸腹式呼吸。 实际上我们唱歌,即使是高音,用到的气也没你想象中那么多,按照正常呼吸来说,实际是大量的气息被浪费了,你胸腹腔收缩,气息迅速排出,而用大气流通过声带发声会造成两个不好的影响:第一过量冲击声带,第二冲击甲状骨,造成甲状骨上提,而且实质上绝大多数的气都是浪费的。 这时候要求的,其实是均匀且稳定的,且不那么狂野的气流通过声带,怎么做呢?最简单的方法,通过横膈膜发力,在吐气时依旧维持胸腹腔的空间尽量不变,减少体内压强,让气息可以缓慢均匀的向上流动,也就是你吐气时,腰腹发力(我个人的感觉是屁股收紧加两个后腰眼发力),维持住腹部一直是凸出的状态,可以试着练习长音,直到撑不住再慢慢收缩腹腔,前面尽可能保持腹部位置不变找感觉。 做到这一步,第一减少了对声带的冲击,第二最大程度避免了喉头上提,第三提升了气息的稳定程度,尤其是低音不稳的朋友可以试一试,瞬间改善问题。你玩弱混也需要做这类气息练习(李健那种。虽然我个人一直觉得混音这玩意儿根本就没准确定义,属于没啥卵用的词,还会造成初学者误解,不过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了就拿来用一用)。这种方法对横膈膜要求较高,会很容易疲劳,所以才说狗喘气是能练一辈子的东西,锻炼你横膈膜肌肉的快速发力和收缩能力。 这玩意儿其实就是“气息要深”的科学解释,比那些玄学的说法可明确多了,今天就聊这么多,后续随缘更,随时欢迎大家来交流。
关于机能这事儿吧,很重要,但也没那么玄乎 本人,乐感不错,机能一般,相当一般那种。 父母都是声带条件逆天那种人。就是业余瞎喊又稳又通透,青藏高原呼麦啥的都能搞。 我是属于无数次被自己打脸。 小时候据说我唱的巨好,不过慢慢长大就不再唱了,再然后18岁才开始接触唱歌,大概是变声器没练声,声带条件挫的一批,到大三只能勉强喊上去几首林俊杰的歌,注意是喊,不是唱。 再然后大四玩乐队,慢慢学了气息,不过那时候气息也不太对。 之后走过一段时间弯路,气息冲+上面锁喉,挤出来的声音。 再然后知道了尽可能抬软腭,让气息冲上去。 再然后找咽腔,锚准了位置。 再然后开始有意识的放松舌根,调整唱法。 每一次都是在唱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还可以试着这么改一下,然后就去改了,然后有个小进步。 每次长时间没进步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嗨,你就这声带条件,没辙。 实话说,如果机能够好的话,确实可以在技术不足的时候弥补很多,但不代表人不能进步了。每次自己发现演唱还是存在毛病的时候,改进后都被自己啪啪打脸。 唱到现在,发现早年看到的美声练声里面说的大多数都是对的,不过当时看了也不会懂,也不知道怎么做。现在想想,如果真的有个靠谱的老师,确实能少走好多弯路,不过都唱了这么多年了就无所谓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