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蛋轻风 鱼蛋轻风
不想说话
关注数: 42 粉丝数: 1,502 发帖数: 2,717 关注贴吧数: 44
齐长城之渊源 简介编辑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齐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齐长城齐长城又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筑长城中现遗迹保护较多的一处,从齐长场面现存遗迹的考察中可见当时整个长城建筑之一斑。对齐长城的综合考察研究,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齐长城的全面考察研究,可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发达和繁荣的盛况,也是对当时齐国综合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齐长城[4] ,建国后曾有诸多专家进行过实地考察和专题研究,多有成果问世,为世人所瞩目。我省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文献典籍记载对齐长城进行全面深入研究者,当首推王献唐先生。1952年路大荒、王献唐先生曾对齐长城作过实地踏查,在此踏查的基础上王献唐先生对齐长城进行了全面研究,并著有专文。山东大学张维华先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所置长城,从文献典籍所载进行了系统考证,1963年所著《中国长城建置考》一书,有专文考证齐长城。1976年北京大学侯仁之先生在研究淄博主要城镇的起源与发展时,对齐长城也做过实地调查,并进行了专题研究。近有高思栋、蒋至静、华松、鲁海和鲁军、罗勋章诸学者对齐长城也做过实地考察和专题研究。1996年10月19日至1997年10月21日泰安市路宗元等同志对齐长城全线又进行了实地考察,实测了齐长城的长度,考证了齐长城的起止点、调查了齐长城的关隘、城堡、烽燧、建筑形成及特点,是历年最完整的一次对齐长城的考察。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齐长城淄博地段现存遗迹的踏查为基本材料,结合其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对齐长城的建筑缘起、建筑年代、建筑规模和结构、齐长城的历史作用诸问题进行探讨。也被列入世界级地质遗产
06年的 齐长城---长城铺村 阅读:1272006-12-27 09:02 X 长城村:废墟和与梦想 由济南长清城区沿104国道南行,进入万德镇大约20分钟。在一片赭红色的山崖前面,我们停车驻足,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下缀“长城村”字样的黑色石碑告诉我们,这就是齐长城探访路上颇为知名的一段——长城村(又名长城铺)。 小标题)一张手绘地图 长城村位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与鲁国的交界处。过去,长城在此建有三层高的城门,城门下就是贯通南北的“九省御道”,并有专门为过往行人提供的马号即驿站。周围庙宇林立,香火绵延。长城村的繁华延续到何时已不可考,但从村民王德贵提供的一张根据记忆手绘的的地图看,至少在“文革”以前,长城村还保持着明清以来的大概外貌。 在村民董孟奎位于村头的饭店里,58岁的王德贵俯身将与董孟奎耗时近5个月合作完成的地图摊开,脸上的表情看上去有些严肃。地图是1996年完成的,四张一开的大纸粘在一起,完全铺开占据了房间的三分之一。可能因为时间久了又经常折叠,地图皱得厉害,铅笔绘的痕迹有些模糊,但大致轮廓还是清晰的。地图上,长城城门、庙宇所处的位置以及大小都根据实物的比例。 从地图上看,齐长城呈弧形从长城村中部横穿而过。长城以南是鲁国,以北是齐国。“这里是城门,有三层城楼,俗称过街阁,上面祭祀着玉皇、关公。城门之下,就是南京通往北京的九省御道,城门两侧有专供过往行人更换马匹的马号。这边是皇姑院,传说明代万历皇帝之母去泰山朝拜经过城门时不小心落下轿来,就许愿女儿在此出家,在此门外建寺院修身,叫皇姑院。后来又建了崇寿寺,崇寿寺供有铜佛、罗汉和九莲菩萨。城门东是姜女祠,里面供奉着孟姜女的塑像。城四角都建有牌坊。”王德贵介绍说。 “当年,从北京到南京的御道上,这里的楼阁最大,神最全,文武百官至此都要下马下轿以示崇仰。崇寿寺的铜佛比灵岩寺的还要高。”65岁的村民张兰芳在一边补充说。 “长城村故事多,老百姓平时种的南瓜,城墙以南叫北瓜,城墙以北就叫南瓜。人死以后的坟墓,长城以南的坟头是圆形的,以北就是椭圆形的。”“ 这里还有两大怪:第一、寺院庙宇只有重修碑记,无创建碑记。第二、长城是齐鲁分界线,城楼门洞下的石铺地是齐鲁分水线,无论盛夏暴雨连绵还是洪水泛滥,门洞中线以北的水流向齐地,之南流向鲁地,泾渭分明。” “1958年,崇寿寺的古槐被毁,之后,这些东西都被陆陆续续砸的砸,烧得烧。”村民段德才不时插话。 “我们就是想让后人知道长城村原来是什么样子,再过几年,怕是连记得的人都没有了。” 说到这些,王德贵有些惆怅。这一两年他曾经想再画一副,可一直也动不了手,请在长清工作的侄女用电脑做了一张,又有点“不是那么回事儿”。 家家都有文物 从长城村边的104国道进入长城村,“这就是当年的九省御路。”村民张兰芳指了指脚下宽不足三米的道路,“以前这条路比这要宽得多,后来村民盖房子,这家探出点来,那家探出点来,就成了现在这样。” 一个肉贩正推着小车沿当年的“九省御道”叫卖,不时用奇怪的目光打量我们。 “瞧,这块石头,这还有块碑,”几乎走不了几步,就可以看到摆在村民墙脚、门洞的残损不全的石碑石块,有些则干脆砌进了墙里。在一个写着“长城小学”字样的院落前,我们停住脚步。“这就是原来的崇寿寺,这个小学的院子,还有前面,左边。”按照这些说法,崇寿寺占地几十亩。 “这边还有一段长城的城墙,当年曾经挖出不少尸骨。”一段宽约10米的城墙,藏在一户村民的房后,充当了这家人的院墙。“再过几年,可能连这些都找不到了。”顺着城墙往里,是一块风蚀后的高地,崇寿寺的和尚死后,大多葬在这里,一口枯井半边裸露在外边,井沿都是年代久远的青砖。据称村民用来存地瓜,砖是从这里和尚墓穴上拆下来的。 张兰芳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孙子蹦蹦跳跳地跟着我们,问他知道长城的事吗,他小声说:“知道一点。”然后飞快地跑到远处。 转过和尚陵就是王德贵家。进门时,王德贵家的羊刚生了5只小羊,王德贵的妻子正手忙脚乱地在灶房为刚出生的羊羔生火取暖。王德贵对她要他帮忙的吆喝不予理睬,径直走到房檐下,指着一堆青灰色残损的石碑、石块,从中找出几块刻有小字的请记者辨认。而后,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他已经钻进厨房后的柴草垛,又掏出几块。拂去石碑上的柴草与灰尘,“姜女庙”“万历XX年”的字样清晰可辨。 王德贵破旧的院落后面,新起了一座高高窄窄模样怪异的建筑,直到看到里面供奉的简陋塑像,才知道这是一座新修的庙宇。“是村里各户人家捐钱修的,”王德贵脸上的表情忽然也有点怪异,“以前有,现在也……” 董孟奎家的一处院子里,一块上马石完整无缺,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经过天梯由房顶进入他家的另一处宅院,一棵枝繁叶茂的冬青树下, 赫然摆放着一只两米多长的马槽,青灰的颜色,磨损的槽边似在诉说它经历的岁月沧桑。“这是当年马号里用来喂马用的。” “大概是1994年,北京来了两位同志,一位是新华社的,一位是研究考古的,他们来这里调查齐长城和孟姜女的传说,回去之后写了一篇文章,肯定了孟姜女哭的就是齐长城。临走带走了一块砖,重19斤,据说,比秦砖早400年。”董孟奎介绍说。 在路人探询的目光中,我们在长城村的大街小巷穿行。又一股冷空气来袭,初春的风,有时候也很阴冷。 老书记万玉廷 老书记万玉廷的家很好找,从齐长城城门原址向西拐一个弯就到了。庭院收拾得很整齐,门口几盆不知名的小花似乎在诉说主人不同寻常的以往。 万玉廷今年81岁,1947年入党,从1948年——1982年,他在长城村做了三十多年的村支书。 “他什么时候入党我都不知道,反正整天忙,只有吃饭时才能见到人,也不知道他忙些什么,为这个没少跟他吵。”万玉廷的老伴在一旁插话,万玉廷微笑着。看得出,这两个在一起生活了六十多年的人非常默契。 “那时候长清还没解放,形势很严峻。” “崇寿寺的大佛被运走时,我曾经找公安局汇报。长城村解放前夕,村里曾经一次被杀了七个村干部,村里出了叛徒,所以长城村一直是长清县公安局的一个点。公安局的人说长城村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他们也管不了。”说起那段历史,万玉廷将目光移到别处。  直到现在,长城村也不是文物保护单位。  听说我们要去村边红石崖,万玉廷一定要给我们带路。路过一户村民的家,万玉廷领我们进门,听说我们要看她家的石碑,这家的妇女提出要给点钱,被万玉廷小声制止了,看得出,他很生气。 在一座年代久远的屋子前,我们想进去看看,万玉廷摆摆手说,“算了算了”。后来我们得知,这幢屋子就是姜女庙的原址。姜女庙还有一段残存的后墙,就在这户人家屋后。  山路崎岖,81岁的万玉廷走在前面,遇到不好走的地方,我们想搀扶他,他都很坚决地拒绝。绕过一片建在山坡上的猪舍,一片赭红色的山崖完整地展现在面前。山崖下,是深不可测的红石江。水看上去很清澈,向北,是一片水库。“这是当年我带大伙修的。万玉廷指着水库。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光芒。  除去隐隐的猪粪味,这里的景色算得上秀美,“当年长清县旅游局的局长曾经跟我说起过这事,说在这山上修个庙,再刻块石碑,就是个不错的旅游景点。 后来事情没办成。”  红石江上游不不远处,是个小型化肥厂。“咱也不知道有没有污染,说它有污染,得拿出证据来。”“不在那个位置上了,有些话也不好说。”在很多时候,万玉廷习惯用这句话做结束语。 难忘的午餐 按照探访计划,26日我们就要离开长城村,午餐就在位于村东的长城饭店。长城饭店是一幢镶着绿色玻璃的三层小楼,在二层楼都不多见的长城村,颇有些鹤立鸡群。从我们所在的房间望出去,红石崖和崖下的水库清晰可见。参加这顿午餐的加上采访团四位成员,还有董孟奎、王德贵、张兰芳、段德才。几杯酒下肚,老人们的话都多起来。说到今年的天旱,立刻有人指着窗外的水库,“看见了吗,有水,但是根本不能用。当年修这水库可没少费劲。”问起原因,沉默。“这些老玩意,明明是当年他带着砸掉的,为什么到现在都不承认,还说什么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有人低声嘟囔,然后,又是一阵沉默。 王德贵为我们放起了他们村传唱久远的歌谣:“说长城道长城,长城自古有威名。九省御道长城过,南堂北堂观音堂,三十台阶上下坡,皇姑院里边坐,进门都有三步两孔桥,姜女庙大殿朝南座,姜女喜良殿中坐,黄狗唤来喜良命,千年历史不能改。向南又有敕建护国普济庵,娇龙两碑树中间……”  音乐有点嘈杂,歌词也听不太清楚,王德贵关掉录音机,从头开始复述起来。 老人们好象有很多话要说,又似乎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之前也陆续有人来这里考察过,有时是我们插不上话。有些时候我们说了,也没有什么回音。” “我们就是想让把这事定下来,好多东西都毁了,可长城村就是长城村,孟姜女就是在这里哭的长城。我们都可以证明。” “如果上面能让长城村恢复原来的样子,就太好了。” 望着他们满怀希望的目光,不知怎么搞的,大家都有点食不下咽。午餐之后,我们上路,四位老人在村口目送我们远去。午后的长城村,异常安静。村口新砌的刻着“镇村之宝 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裸露着粗糙的红砖,传说孟姜女葬身的红石江一片沉寂。村东的104国道、津浦铁路、村西的京福高速公路三线并行,这个当年长城上的重要关口,香火绵延的佛门胜地地理上的优势仍在,然而横亘在村中的齐长城在沉睡,散乱各处残缺不全的石碑在沉睡,整个长城村仿佛停留在一种麻木的沉睡状态中。离开长城村,我们一路无语。 红石江:孟姜女跳崖处 一些石碑成为村民盖房子的地基 ———来自能砸核桃,能防弹。媲美板砖,超越钻石。神一般的NOKIA Lumia 630客户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