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黄戏子
皮黄戏子
关注数: 1
粉丝数: 25
发帖数: 634
关注贴吧数: 6
“回望”传统 老子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 河南省越调剧团的越调《老子》获得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绝非偶然。这一艺术实践既是对当前呼吁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积极回应,又是一次当代戏曲艺术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进而立足当下,打磨出艺术精品的典范性实践。 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被广泛认同和认识的今天,我们从什么角度“回望”传统,又如何通过艺术载体呈现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越调《老子》的创作或有启示。 仰望天空,也脚踏实地 薛若琳 老子是戏剧舞台上第一个由河南省越调剧团排演的古代圣人。大凡圣人都很难入戏。因为圣人的贡献一般是著书立说,以其哲学思想影响社会,启迪人们,而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多缺少尖锐的冲突,这是刻画和塑造圣人的弱项,因此,创作演出《老子》要有吃螃蟹的勇气和啃硬骨头的精神。越调《老子》则今年5月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一举获得文华大奖的殊荣,其艺术经验值得总结。 《老子》在近两三年的创作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原来该剧是神话题材,老子是神话人物。主要表现天庭的中天候发现上天的玄机屡屡被人间破解,致使天机泄露,他已侦知此事是老子所为,于是派蛊、惑二仙下凡,装扮童男童女迷惑折腾老子,考验他在金钱、官位和美色面前的态度,使老子无暇顾虑哲学问题而穷于应付烦恼。戏的结构和贯穿线以及人物关系的设置,看得出来是剧作家通过古代人物及遇到的问题作为载体,来表现对今天某些社会现象的感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毕竟因为神话笔墨太浓而冲淡了该剧的思想深度。在河南省文化厅、周口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越调剧团经过反复研究并听取了专家的意见,使该剧实现思想定位的重大转型和故事内容的重大调整,将神话题材转变为历史题材,将神话人物转变为历史人物,对原来的戏剧结构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重组,使该剧取得实质性的升华,尤其是增加了“孔子问礼”,自然问的是周礼。他对周公所制的周礼顶礼膜拜,但那时列国纷争,群雄并起,是一个巧取豪夺、弱肉强食、以武逞凶的时代,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仁学,在当时几乎没有市场,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君很难采纳并施行,孔子感到很困惑,就跑去请教老子,于是两个伟大的思想家讨论“礼”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并且在对话中擦出火花。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一切事物都要遵循自然的运作法则,包括老子提出的“上善若水”,强调要顺着水的走势,就低不就高的顺其自然的行事作风。因此,“孔子问礼”这场戏是别开生面的。 有关老子的民间传说很多,可见百姓对老子的热爱,该剧充分关注民间性,顺其自然地表现了某些大青牛和群鹿的传说成分,不但增加了民间色彩,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同时,又增加了戏剧的审美趣味和视觉的轻松。 在《老子》中,老子勤奋的讲学授业,宣传他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和“上善若水”的价值观,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都做了充分的体现。老子的家乡陈国苦县(今河南周口市所辖之鹿邑县),被楚军扫荡,乡亲们逃难,衣食无着,他很痛心,就把周天子聘请他入宫的订金全部拿出来救助乡亲,老子看到民间疾苦,遂发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呼唤,强烈地表现了老子的爱民亲民思想。古往今来称为圣贤者,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如何,常常是检验其思想、品行和人格的主要坐标。老子是古代当之无愧的杰出圣人。 越调《老子》围绕老子在《道德经》中宣传的“善”和由“善”产生的对人民的爱交织在一起,把圣人的言谈和哲理与其率范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使老子从以往的神坛上走下来,来到民间,关心民间疾苦,并热情地伸出援手,因此,戏中老子的形象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2000多年前的老子,重新认识老子,把躺在墓室中的老子“唤醒”,使他重新站起来,走到现代舞台。任何时代,民间都有疾苦,圣贤人物可以仰望星空,去思考哲理、畅想未来,但也要脚踏实地,多想想民间的问题。这就是《老子》一剧对我们当代人的启迪。戏仍有加工修改的空间。例如“孔子问礼”,两位圣人代表着两种思想体系,应该揭示得更深刻一些。又如戏的矛盾冲突应在历史大框架真实的基础上,还可营造得更尖锐一些。 (作者系戏曲评论家) 摘自2010年10月2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宇扬评剧群 为弘扬评剧艺术,同时为宣传评剧门户网站宇扬评剧苑为评剧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本人特申请一个群号49125381,欢迎喜欢评剧同时也支持宇扬的朋友加入。共同学习评剧知识。
宇扬评剧群 为弘扬评剧艺术,同时为宣传评剧门户网站宇扬评剧苑为评剧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本人特申请一个群号49125381,欢迎喜欢评剧同时也支持宇扬的朋友加入。共同学习评剧知识。
越调大戏《老子》本月中旬公演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8日讯 周口晚报报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的道家鼻祖老子本月13日将首次被演绎为舞台艺术形象。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大型越调历史演义剧《老子》演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此之前,全国各个文艺团体都没有排演过以老子故事为题材的剧目。也就是说,老子还从未“上”过舞台。 大型越调历史演义剧《老子》一剧阵容空前。据介绍,担任《老子》编剧、导演、舞美设计的分别是孟华、李利红和张武。孟华是河南头号编剧;李利红是国家一级导演,曾以成功导演豫剧《常香玉》而享誉国内;而张武则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多次担纲国内重大演出的舞美设计。另外,《老子》一剧的演职员共有80多人,创省越调剧团单剧演职员人数之最。 《老子》一剧从2005年年底开始筹备。为把该剧打造成越调精品,省越调剧团对其精雕细琢,从创作到编排整整历时两年零4个月,总投资达200万元,这也是省越调剧团建团以来的第一次。据说,目前国际上舞台设计10大亮点,该剧就占了7个。 新闻发布会透露,越调《老子》这次公演时间为5月13日至15日,地点在周口人民会堂。此后,将在老子文化节期间演出,接着在全省范围内巡演。10月份,该剧将参加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该剧剧组有关负责人说,如果演出效果理想,以后还会考虑在全国巡演。 据了解,《老子》一剧由越调申派传人申小梅担纲主演,剧情既有历史依据,亦有演义色彩,并颇具现实教育意义,整剧时长两小时20分钟。 来源:周口晚报
2007年度河南省十大戏剧演员名单揭晓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7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记者陈茁)2007年度“叱咤中原——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十大戏剧演员名单,1月6日在郑州揭晓,申小梅、田敏等河南省十位活跃在舞台一线的演员入选。 由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年度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已连续评选三年。目前已有来自河南、北京、河北、甘肃等戏剧团体的139位演员加盟,剧种包括豫剧、曲剧、越调、道情、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宛梆和蒲剧。据了解,2007年度的评选,社会各界群众通过热线、短信、信件、E-mail等方式投票15万余张,最终,申小梅、田敏荣获“梨园之星奖”;常俊丽和贾文龙荣获“最具实力奖”;王艺红和刘青荣获“最具明星奖”;刘爱云和范静荣获“最具魅力奖”;刘粉霞和连德志荣获“最具风尚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颁奖还特别增设了“特别荣誉奖”,颁给了常年坚持在基层演出、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洛阳市曲剧团演员王录廷。
河南戏剧演员排“座次”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由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文娱广播主办的2007年度《叱咤中原——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十大演员颁奖盛典,1月6日下午在郑州举行。河南戏曲舞台上的三位元老王善朴、马骐、毛爱莲为十大演员开奖;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季国平及省有关领导王明义、李志斌、赵江涛等为获奖演员颁奖。通过评选,省越调剧团申小梅和省豫剧二团田敏荣获“梨园之星奖”,许昌市豫剧团常俊丽和省豫剧三团贾文龙荣获“最具实力奖”,偃师市豫剧团王艺红和省曲剧团刘青荣获“最具明星奖”,洛阳市曲剧团刘爱云和省豫剧一团范静荣获“最具魅力奖”,太康道情剧团刘粉霞和郑州市豫剧院连德志荣获“最具风尚奖”。此次特别增设的“特别荣誉奖”颁给了曲剧演员王录廷。王录廷是河南戏曲舞台上一位普通演员,因长期在基层演出,积劳成疾,于2007年9月突发心脏病去世。排行榜节目监制王治钢说,很多演员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首席记者张体义文记者王建立图
排行榜2007十大演员颁奖盛典 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文娱广播联合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2007年度《叱咤中原——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十大演员颁奖盛典1月6日下午隆重举行。河南戏曲舞台上的三位元老王善朴、马骐、毛爱莲为十大演员开奖。中国剧协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季国平、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明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志斌、河南省政协副主席赵江涛、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世显、郑州市人大副主任尚有勇、副市长龚立群以及省文联、剧协的领导出席颁奖演出并为获奖演员颁奖。来自省内各地以及北京、河北、山西的戏剧爱好者把演播中心挤得满满当当。演出历时3个小时,掌声此起彼伏。 在2007年,社会各界听众通过热线、短信、信件、E-mail等方式投票近150000张,河南省越调剧团的申小梅和河南省豫剧二团的田敏荣获“梨园之星奖”;许昌市豫剧团的常俊丽和河南省豫剧三团的贾文龙荣获“最具实力奖”;偃师市豫剧团的王艺红和河南省曲剧团的刘青荣获“最具明星奖”;洛阳市曲剧团的刘爱云和河南省豫剧一团的范静荣获“最具魅力奖”;太康道情剧团的刘粉霞和郑州市豫剧院的连德志荣获“最具风尚奖”。此次颁奖还特别增设了“特别荣誉奖”,颁发给了曲剧演员王录廷。王录廷是河南戏曲舞台上一位普普通通的演员,因长期在基层演出,积劳成疾,于2007年9月突发心脏病去世。颁奖典礼上,文娱广播的主持人深情地唱着《奉献》缓缓把一只只玫瑰放到王录廷的妻子手里的,台下一片抽泣声,当中国剧协党委副书记、秘书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季国平博士亲自把奖杯和证书交到了王录廷妻子的手里时,台下短暂的静寂之后,雷鸣四起……戏迷评价说,文娱广播是在关心戏曲演员的幕后艰辛,也唤起了我们对演员身体的关注。 在今年的颁奖盛典上,排行榜还推出了排行榜榜歌《爱我所选 选我所爱》,由文娱广播副总监王治钢作词,我省著名军旅作曲家宋清安谱曲,新加坡十方乐廊唱片公司大中华区河南籍歌手田华、杜磊演唱。 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十几家省会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并有多家网站转载。这次颁奖盛典实况录像目前已在郑州电视台播出,并于春节前后由音像社出版发行光盘!
评剧白派艺术研究会在京成立 中国文化报(赵凤兰 喻非卿):纪念小白玉霜诞辰八十五周年暨北京评剧白派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近日在京举行,戏曲专家、小白玉霜生前好友、白派艺术的传人和部分评剧表演艺术家等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为评剧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 白派是评剧艺术的一个流派,自上世纪30年代创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已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是评剧白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她师承白玉霜的演唱风格,推出了《秦香莲》、《小女婿》、《朱痕记》、《金沙江畔》、《李双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剧目,将白派艺术推向了评剧艺术的巅峰。 座谈会上,白派第三代传人刘萍和第四代传人王冠丽一致表示,要秉承先辈遗志,在白派艺术研究会的指导下,继承发展好白派艺术。 评剧白派艺术研究会由王冠丽任会长。为配合纪念活动,研究会定于2008年1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推出小白玉霜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演出活动。届时,王冠丽将与郭德刚联袂主演、相声演员于谦和曹云金助演的评剧喜剧《打狗劝夫》。
评剧白派艺术研究会在京成立 中国文化报(赵凤兰 喻非卿):纪念小白玉霜诞辰八十五周年暨北京评剧白派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近日在京举行,戏曲专家、小白玉霜生前好友、白派艺术的传人和部分评剧表演艺术家等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为评剧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 白派是评剧艺术的一个流派,自上世纪30年代创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已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是评剧白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她师承白玉霜的演唱风格,推出了《秦香莲》、《小女婿》、《朱痕记》、《金沙江畔》、《李双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剧目,将白派艺术推向了评剧艺术的巅峰。 座谈会上,白派第三代传人刘萍和第四代传人王冠丽一致表示,要秉承先辈遗志,在白派艺术研究会的指导下,继承发展好白派艺术。 评剧白派艺术研究会由王冠丽任会长。为配合纪念活动,研究会定于2008年1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推出小白玉霜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演出活动。届时,王冠丽将与郭德刚联袂主演、相声演员于谦和曹云金助演的评剧喜剧《打狗劝夫》。
担任白派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郭德纲要演评剧 今年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诞辰85周年,郭德纲不仅要在两场纪念演出中出演重要角色,还担任了白派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郭德纲表示:“按理说我没资格担任这个职位,但我很喜欢评剧,从小就唱过,到现在对这门艺术还是情有独钟,自己也愿意为评剧做些事情。”
最新消息 今晚7:30在延庆电影院有刘惠欣主演的《李三娘》我已经买好票了 哈哈
最新消息 今晚7:30在延庆电影院有刘惠欣主演的《李三娘》我已经买好票了 哈哈
今晚7:30在延庆电影院有刘惠欣主演的《李三娘》我已经买好票了 哈 今晚7:30在延庆电影院有刘惠欣主演的《李三娘》我已经买好票了 哈哈
《戏曲采风》宇扬走进部队 中国人民建军80周年之际宇扬评剧苑,北京临空艺术团,组织了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霞陈胜利赵如意王金章为主众多青年演员加盟的慰问演出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做了专题报道欢迎朋友届时收看 播出时间 8月1日晚 7点15分首播 8月2日晚重播
《戏曲采风》宇扬走进部队 中国人民建军80周年之际宇扬评剧苑,北京临空艺术团,组织了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霞陈胜利赵如意王金章为主众多青年演员加盟的慰问演出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做了专题报道欢迎朋友届时收看 播出时间 8月1日晚 7点15分首播 8月2日晚重播
《戏曲采风》宇扬走进部队 中国人民建军80周年之际宇扬评剧苑,北京临空艺术团,组织了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霞陈胜利赵如意王金章为主众多青年演员加盟的慰问演出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做了专题报道欢迎朋友届时收看 播出时间 8月1日晚 7点15分首播 8月2日晚重播
评论12戏迷周口之行对越调发展的影响 今年7月20日是越调大师申凤梅辞世12周年纪念日。19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戏迷网友,与越调老艺术家们及剧团演员代表在周口齐聚一堂,共同缅怀以“活诸葛”蜚声剧坛的越调大师。
评剧名家赵茹意今晚作客网通 7月17日系赵丽容老师逝世七周年之际 天津评剧院著名彩旦表演艺术家赵如意老师是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容老师唯一亲传弟子 与宇扬相约7月18日晚7时将作客北京网通戏迷舞台栏目 与大家共同怀念”赵妈”赵丽容老师!观看视频方法:您请到宇扬评剧苑论坛中点击浮动的图标 可直接进入 欢迎大家届时光临
央视“九州大戏台”来河南搭戏台(转)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首席记者 张体义 文 记者 王建立 图)记者昨日获悉,由中央电视台、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河南英协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九州大戏台”走进河南——英协戏曲综艺晚会将于7月15日下午在河南人民会堂演出并录制。这是央视戏曲频道走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一次重大艺术活动,也是弘扬河南戏曲艺术,展示河南崭新形象的极好机遇。届时,我省的8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30多位国家一级演员等共200多位戏曲演员将为戏迷观众献上一台精彩的戏曲节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和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上图)将联袂演出《穆桂英挂帅》选段。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九州大戏台”走进河南——英协戏曲综艺晚会以戏曲演唱为主,兼及小品、民乐与武术表演,展示河南地域特色;以经典剧目为主,兼及新编新创作品,展示河南剧目特色;以知名演员为主,兼及平民明星与少儿童星,展示河南戏曲团队特色。 晚会总导演齐飞介绍说,晚会将展示河南近30部经典剧目的艺术风貌,豫剧《花木兰》、《白蛇传》、《红娘》、《穆桂英挂帅》、《秦香莲》、《大祭桩》、《打金枝》、《三哭殿》、《五世请缨》、《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都将在晚会上一展风采,曲剧《卷席筒》、越调《收姜维》、四平调《小包公》也将重现魅力。晚会将邀请50余位知名艺术家参加演出,京剧大师梅葆玖与豫剧大师马金凤将联袂演绎《穆桂英挂帅》,高洁、王善朴、杨华瑞、海连池、王秀玲、贾廷聚、任宏恩、张宝英、拜金荣等老一代艺术家将与李树建、王惠、汪荃珍、李金枝、申小梅、苗文华、杨红霞、史茹等中青年艺术家同台献艺,范军、张立、于根艺也将演出小品节目《照相》,这样的演出阵容在河南戏曲史上是空前的。晚会将由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董艺及我省著名主持人月阳联袂主持。 晚会艺术顾问刘敏言告诉记者,这场晚会的最大亮点是京剧大师梅葆玖与豫剧大师马金凤联袂演出《穆桂英挂帅》。京豫融合,剧坛生辉,千载难逢也;大师携手,同演经典,盛世佳话也。3个小时的精彩演出,将使观众陶醉在醇厚而美好的艺术享受之中,晚会的唯一性、开创性、观赏性、珍藏性在河南戏曲的发展历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副总监李守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已经开播6年了,河南作为戏曲大省,一直是戏曲频道关注的重点。这场晚会录制完成后将分两次播出,8月24日晚黄金时段首播,随后还将进行多次重播。
《名段欣赏》将推出越调专场(转) 申小梅魏凤琴等十名角“唱”入央视《名段欣赏》将推出越调专场<2007/07/09> □晚报记者梁照曾 本报讯从7月8日起,申小梅、魏凤琴、马兰等10名我市越调名演员陆续赴京,前往央视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组录制越调专场,节目将于近日播出。 央视戏曲频道的《名段欣赏》栏目定位很高,推出的多是全国戏曲界著名艺术家和优秀新秀演唱的经典传统剧目选段。2000年,河南省越调剧团的戏曲名角们曾应邀做客央视戏曲频道,向全国戏迷观众介绍越调艺术。 此次赴京录制节目的10名越调名演员分别是申小梅、魏凤琴、马兰、张国庆、徐爱峰、李巧荣、张喜平、刘志友、汪湘奇、何富平,其中申小梅录制的将全部是诸葛戏;魏凤琴录制的是《王宝钏》中的《鸿雁捎书》一折和《杨门女将》中的《巡营》一折;张国庆录制的是《王宝钏》选段;马兰录制的是《双灵牌》选段;徐爱峰录制的是《白奶奶醉酒》选段;刘志友录制的是《白奶奶醉酒》中的老鳖一的唱段;汪湘奇录制的是三国戏中的司马懿、姜维的唱段等。 这10位越调名角的戏,预计需3天才能录制完毕。央视《名段欣赏》栏目将于近日陆续播出。
越调戏迷 周口之行 周口之行:18号下午签到;19号上午跟乐队琴师吊吊弦,下午座谈,晚上联欢;20日祭拜大师。
请问贵吧主 翰墨梨苑吧 为什么不设吧主 京剧翰墨梨苑吧 是京剧和文学类的贴吧 EmmaFederer 多次申请该吧吧主均未成功 不知是什么原因 我们期待着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何全志 何全志 : 著名河南越调演员。河南商水县人,1936年5月15日生。自幼跟随越调名艺人何金堂学戏,后拜李金山为师学铜锤花脸,又改学生行及其他行当,为以后适应塑造各类艺术形象打下了基础。在表演上深得越调名艺人张秀卿的教益,后又长期与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合作,深受其艺术影响。1963随河南越调剧团赴北京演出了《李天保吊孝》、《智收姜维》,分别扮演张忠实和姜维,初露锋芒,很受田汉,马连良,李少春,袁世海等艺术家的赏识。1965年初在现代戏《扒瓜园》中饰宋大伯,参加中南戏剧汇演,并赴北京参加全国现代戏汇演,同年该片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1979年到1981年间,先后参加拍摄戏曲艺术片《李天保娶亲》,《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分别扮演张忠实,周瑜,姜维。1982年在新编历史剧《明镜记》中又成功塑造了魏征的艺术形象。其他剧目及扮演的角色有《两狼山》——杨继业 ;《擂鼓战金山》——韩世忠 ; 《卧薪尝胆》——勾践;《杨门女将》——采药老人 ;《舌战群儒》——孙权 ;《七擒孟获》——孟获;《斩关羽》——关羽; 现代戏《志愿军的未婚妻》——赵永刚;《白求恩》——白求恩 ;《洪湖赤卫队》——刘闯 ;《红灯记》——李玉河和鸠山;《智取威虎山》——杨子荣 ;《苦菜花》——王柬芝 ;《红大娘》——老乐;《马大哈找拐棍》——马大哈 ; 《吵闹亲家》——杨大山等。他善于广收博采,融会贯通,敢于探索,大胆创新,成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
太兰小忆和申凤梅大师谈诸葛戏(1991年) 1991年春,申凤梅先生的剧团到焦作演出,出于对艺术的求真,她准备在演出间隙前往崔福岭老先生府第拜访,请崔老指点一、二,从而使自己的表演艺术更进一步。恰在此时,崔老前往剧院观看申凤梅先生的《诸葛亮吊孝》,申先生听说崔老来到,急忙拜见,说:“正准备前去拜访,可巧您老就来了,请您看完戏先不要走,我们一起到矿物局豫剧团李团长办公室一叙,有事向您老请教。” 戏散场之后,申先生和崔老一起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备了茶水,请两位艺术大家叙谈。申先生问艺心切,坐下便开门见山地请崔老说说所观之戏有何不足。崔老毫不推辞,说:“先说说你的大徒弟吧,他前半场的诸葛亮很不成功。就上场来说,唱过内阳簧出场三步亮相,他就没有表演好,亮相后迈步到前台,从他的台步就可以看出是一个没有底功的演员。又看他手拿羽扇,边走边扇,便看出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很好地得到老师的教导,二是脱离程式规范,随意发挥。”这时,申先生要崔老把诸葛亮的表演做进一步、更为详尽的解说。崔老说:“我说的是你的大徒弟,你心里不高兴吧?”申先生说:“久闻您老德高望重,我们在您面前都是晚辈,今天就是想听听您老的真实教诲,请不要有什么顾虑。”崔老说:“我年纪大了,嘴说还成,如果比动作,那是心有余力不足了。”说到这里,他看了我一眼,接着说:“太兰听我讲得多了,他长进不小,你们俩探讨一下表演还是可以的。”于是我受了崔老指示就和申先生谈了起来。 我把其大徒弟的诸葛亮说了一遍我的看法,然后对申先生说:“我见识浅薄,有什么不对的还请您多加指教,不要往心里去才是。”申先生说:“听你一席话,我从心里十分钦慕。今见李团长年轻有为,才高艺厚,我们相识太晚呀。”当时申先生又要求我把《诸葛亮吊孝》中的每个角色都说一遍,我再三推辞,崔老开口说:“你就不要推辞了,我们艺人见面,就是要谈艺论艺,取长补短的。”我只好把《诸葛亮吊孝》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当谈到周瑜的表演时,申先生说:“演周瑜的叫张国庆,是我们越调剧团非常优秀的青年演员。”然后征得崔老的同意,就把张国庆叫来,给他介绍说:“崔老和李老师都是艺术研究家,请李老师把周瑜给你讲一下,你要好好学习。”于是我就把周瑜大升帐等等的表演讲了一遍。张国庆说:“在申团长的关心下,我今天真是开了眼界,又一次得到了名家的传授。叫***来学习一下是不是更好?”申先生说:“还是不要叫他了。”说完便叫张国庆去通知别的主要演员了。 这时申先生说:“听你说了半天诸葛亮,怎么没说起我申凤梅呢?难道我演的诸葛亮就完美无缺么?还希望你有啥说啥,不要有什么顾虑。”崔老见此情形,便对我说:“既然申团长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就大胆地说吧。”我这才说:“申团长是名家,如果我哪些地方讲得不周,请您多见谅,也请崔老指正补充。”申先生说:“请李团长不要念及我是什么名家,咱这是艺术探讨,艺术的标准对于每个艺人都是一样的,不是因为我是名家就有什么特殊的。”这时我才敢向申先生提出了我的问题,我说:“从小我就听说申团长演的诸葛亮非常出色,今日一见果真不凡。不过我有一事不明,就是戏曲中的诸葛亮这个人物,不论越调,还是京剧都把其塑造得英明伟大,特别是其在战略、战术思考运用的表演上更为突出,不知申团长怎么看这个问题?”申先生说:“过去常听老艺人们讲,诸葛亮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兵法很有研究。刘、关、张三顾茅庐的缘由也出于此。”接着我问:“诸葛亮为什么要穿八卦衣呢?”申先生说:“因为诸葛亮精通八卦,所以用八卦衣来表现人物的这一特征。”我又问:“在戏曲里,诸葛亮为什么无论冬夏都要手执羽扇呢?”申先生说:“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研究,目前还没有答案。今天要请教崔老的,也有这个问题。”这时,崔老笑着说:“这个问题太兰能给你一个完美的答案,能叫你心满意足。他不仅是剧团的团长,还是导演、编剧,对于易学研究更是出色,就焦作地区来说他可是最高层次的。”崔老话未说完申先生就急忙站起,对我双手相拱,言道:“幸会,幸会,真是缘分,还请李导演不吝赐教。”我连说:“不敢,不敢,我们是共同探讨研究。”接着,我把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如何将兵法、八卦等通用秘诀传给诸葛亮的经过讲了一遍,又把羽扇的来历用途说了个详细。特别讲了“队伍”这一称谓的涵义,又讲了何为八卦,为什么叫八卦,以及五行生克的用法。这时又一次讲到了羽扇在戏中的表现力:当诸葛亮遇到难题时,只见他用羽扇搭鬓,一边思考,一边踱步,忽然停身,眼神横扫而定,这一身段的运用明显地告诉观众——诸葛亮想出了好主意。这个主意从哪里而来?它和羽扇关系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诸葛亮就是根据羽扇内面的八卦图,运用八卦五行来思考战略部署,舞台上演员羽扇搭鬓、踱步、定身亮相,就是诸葛亮战略部署从思考到成熟的内在心理的外在体现。这也正是他为什么一年四季羽扇不离手的原因所在,也正是这个原因,规定了演员在台上不能轻摇羽扇。
百花齐放 雅俗共赏 http://www.zhaobenshan.org/erzonline/
人大代表虎美玲呼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地方戏曲 新华网河南频道3月12日讯 河南日报报道:“作为中国‘戏曲之乡’,从明代算起,相继在河南境内产生、存在和流行过的各类剧种有近80个,其中戏曲剧种65个,属本土产生的占三分之二,但目前仅剩30多个剧种,其余均已消亡或退出河南。”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豫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虎美玲呼吁,要像抢救保护文物一样抢救保护地方戏曲。 她说,河南地方戏的传统剧目有4000多出,其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思想内容之丰富,是其他民间艺术不可相提并论的。长期以来,由于保护传统剧目工作不能持续进行,传统剧目正面临生存危机。除豫剧、曲剧和越调之外,其他剧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的已濒临灭绝。保护传统剧目也是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她建议,应根据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相关政策,像抢救保护文物一样抢救保护这些“活文物”。对于偶尔还能演出、具有一定活力的戏曲剧种,政府要实行保护政策,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与此同时,将戏曲遗产的保护法制化,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县级的管理机制,并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戏曲知识,以扩大观众群。来源:河南日报作者:记者王晖 -责编:游黎
河南省评出十大戏剧演员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河南商报报道(记者陈和生)6日下午,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2006年度十大演员颁奖活动在郑州举行。 此次活动由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和郑州电台文艺广播联合主办,是我国地方电台第一支戏剧演员排行榜,它是继《梨园春》之后河南戏剧节目的又一品牌。2006年度的评选活动共收到选票7万多张,最终评出年度十大戏剧演员。 上榜演员分别是:三门峡市豫剧团史茹、小皇后豫剧团王红丽荣获“梨园之星奖”,洛阳市曲剧团刘爱云、省豫剧二团田敏荣获“最具实力奖”,周口市豫剧团江团结、省豫剧一团丁建英荣获“最具魅力奖”,省越调剧团申小梅、郑州市豫剧院连德志荣获“最具明星奖”,商丘市豫剧院张艳、省曲剧团李亚军荣获“最具风尚奖”。 【人民网-河南视窗】 责任编辑: 李锋
乾坤带 http://www.yypj.com/bbs2/dispbbs.asp?boardID=19&ID=6594&page=1
五小程旦 李佩红 支持程派的举一只手 支持佩红的举两只手
欢迎加入京剧群 戏迷圆缘园25266470 春秋剧社28158812 程派青衣17065150 张韵空间23911835
【知识库】(转帖)戏曲谚诀欣赏[精品] http://post.baidu.com/f?kz=112952403
本是同根生 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sc=&kw=%C9%EA%B7%EF%C3%B7&rs2=0&myselectvalue=1&word=%C9%EA%B7%EF%C3%B7&tb=on
喜欢琴师周佑军的请进来聊 偶喜欢她 我的QQ是458860186 喜欢她的加我啊
欢迎大家光临越调吧 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sc=&kw=%D4%BD%B5%F7&rs2=0&myselectvalue=1&word=%D4%BD%B5%F7&tb=on 多捧场啊
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 很早以前,有这么兄弟俩,老大“贪吃贪睡不干活—不可雕也”;老二勤劳善良,成天在山上放牛,人称“牛郞”。后来,他们父母双亡,老大便闹起了分家,老大苛刻,只分给了牛郎一条扁担、一辆破车和一头老牛。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白天一块上山干活,晚上一起睡在牛棚里。数年之后,有一天老牛忽然说起人话来,他说:“牛郎,他也老大不小了,该成个家了”。牛郎听了叹道:“你看我穷得吊着锅子当钟打,谁家的姑娘肯嫁给我呀?”老牛又说:“别着急,明天晚上,天上的众仙女就要到山后的大湖里洗澡沐浴,到时你悄悄溜到湖边,把第几件衣服给藏起来,那仙女就会乖乖地跟你成婚”。牛郎按老牛的指点做了,果然那仙女很乐意嫁给牛郎。原来这仙女是天帝的女儿,是王母娘娘的外甥闺女,她在天上专管织布,她织的布五彩缤纷,云锦天衣,而人长得也特别漂亮,可谓“巧物佳人”,人送外号“织女”。牛郎和织女成婚后很合得来,小夫妇相敬如宾,如胶似漆,夫唱妇合,形影不离。过了两年,织女为牛郎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此时可谓男耕女织,人畜两旺,小日子过得相当红火。但好景不长,有一天老牛又说话了,他说:“牛郎啊,大事不妙!你和织女的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马上就带天兵天将来捉织女回去”。牛郎一听顿时象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这时,只见老牛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牛郎……实话告诉你吧,我是天上的金牛。……现在没别的办法,你赶快剥下我的皮,兴许到时能用得着”。牛郎虽不忍心,可不剥又有什么办法呢?牛郎刚剥完牛皮,只听空中一声炸雷,顿时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王母娘娘带着天兵天将来了。王母娘娘来了二话不说,拉起织女就走。牛郎一看情况紧急,便披上牛皮,挑上两个孩子去追,前边织女死拖硬拉就是不走,后面牛郎快步如风紧追不舍,距离越来越小,眼看就要追上!这时,王母娘娘从头上取下金钗在身后一划,顿时一条滚滚的大河便挡住了牛郎的去路,这就是天河(银河)的来历。从那以后,一条大河便将牛郎织女分在两岸,你看牛郎夜夜思念妻子照看两个孩子,织女也一边织布一边抬头深情地望着对面的情人,那日子哟……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忠贞,牛郎把自己最心爱的牛锁头隔河扔给了织女---织女星附近总有三颗星成一钝角,样子象牛锁头;织女也把自己最珍贵的织布梭子扔给了牛郎----牛郎星附近总有四颗星成菱形,象织布用的梭子(属海豚座)。从这也可看出,他们的爱情是多么纯洁。话说王母娘娘一看,他们俩还真有感情哩,于是便发了善心,允许他们一年见一次面,这就是“七夕相会”(鹊桥会)。据说,七夕晚上在葡萄架下就能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
【★☆★戏迷圆缘园吧管理条例★☆★】 首先欢迎大家光临戏迷圆缘园吧!希望这里能够为我们京剧爱好者朋友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 希望我们的戏迷圆缘园吧越来越红火,宾客盈门!所以,在此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大家能够自觉遵守:来到这的都是京剧爱好者,大家都有自己喜欢自己钟爱的流派和欣赏的演员,欢迎大家交流切磋,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员各有特色,交流是好的,只是希望不同流派的爱、好者不要说些过激的言语,尊重自己的偶像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哦!再次感谢大家~顺便本吧出台删帖条例,如有达到以下删帖标准的帖子就会被删除哦!呵呵,希望大家见谅~共建美好戏迷圆缘园吧! 本吧删贴标准: 1.具有辱骂以及人身攻击的; 2.恶意诋毁任何京剧演员的; 3.污秽、淫秽不入流的; 4.诽谤等无根据的; 5.同一主题多发的(如主题没问题的话,保留其一)。 希望吧里的朋友和平相处,共同维护吧里的团结,共同支持我们最爱的京剧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京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