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伦渔夫 倪伦渔夫
为了所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努力!
关注数: 183 粉丝数: 209 发帖数: 4,286 关注贴吧数: 14
齐河挺进全域城镇化 全市率先启动专项规划 德州新闻网讯 (侯刚 郑军)日前,齐河县全域城镇化规划率先通过市规划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并被纳入全市城镇体系规划。   “全域城镇化就是突破城乡割裂的二元体制,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一体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互动、融合发展。 ”市委常委、齐河县委书记魏洪祥说,早在去年8月,齐河县就在全市率先启动全域城镇化规划。   将全县1014个行政村整合为并居型社区60个,开工36个,并培植各类产业园区210个,流转土地20万亩,5万农民入住新居……4年前开始的两区同建,使齐河逐步形成了可承载全域城镇化的城乡体系框架。   以德州次中心、济南卫星城为目标,齐河坚持“与济南同城规划”理念,聘请专家先后编制齐河县现代城镇体系规划、“八大专项规划”等系列规划,形成了以覆盖全域的县域路网、民生管网、景观绿网、生态水网为串联纽带,3区连体,4园推进,5镇支撑,60个社区遍布县域的“3456”全域城镇化建设工作路径。   启动天然气全域供应招标程序,逐步为全县60个社区接入天然气;“五纵七横”县域路网中的路网一环工程建设热火朝天,区域绿化及路网、水网绿化已完成阶段任务……依据规划,齐河创立4个指挥部、8个委员会的领导体制,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体系,形成全县各个层级联动态势,并完善三大融资平台,破解资金瓶颈,全域城镇化战略正按时序推进。   两区同建是实现全域城镇化的有效载体。按照“人口城镇化与农村社区化同步、工业园区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的思路,今年齐河又相继开工续建5个示范镇、30个农村社区,并培植规模以上产业园区35个,增加就业1.5万人。同时,编制推行 《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管理标准》,在全省率先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管标准化路子。由相邻7个村子整体迁建而成的刘桥乡洪州社区,已建成二层连体住宅楼1166栋,花草树木掩映其中,社区大厅内劳动就业、民政低保、综治**等服务窗口一应俱全。   得益于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齐河将城市文明“铺”进一个个村镇,让粪草成堆的旧村变成清新洁净的新村,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也能享受到城市人的生活品质。 “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和上层建筑的一体化,促进了全域一体化。 ”该县县长孟令兴说,“我们计划用8至10年时间,让全县50万农民全部住进社区,消除城乡界限,较全市提早5年实现城镇化。 ”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roll.sohu.com%2F20130414%2Fn372614248.shtml&urlrefer=3c343e57a35daf1ff09b1b1920c80128
打工难圆市民梦,城市只养有钱人(转) 打工难圆市民梦,城市只养有钱人   农民工自身对市民化怎么看?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有哪些?4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历时半年进行的专门调研报告称:过半农民工想当市民, 城里房价高成最大困难,约有13.71%的农民工选择“我们根本不属于这里,迟早要回去”。(2013-04-12 人民日报)   为什么过半农民工想当市民?自然是因为农村不如城市里好。农民苦、农活累,人往高处走,谁愿低处回?只可惜,他们忽略了自己是吃青春饭一族这一事实,有力气为城市创造GDP时,城市会要你,等没有力气了,城市可不会要你没钱人。   不是嘛!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壁垒被打破,近1.6亿的外出农民工在城镇打工,成功实现了职业的转变(非农化),却无法实现身份的转变(市民化),在社会中形成了有别于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第三类群体。   虽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但我们知道这只是写在报告中,是一个美丽的梦,距梦圆还差得太远太远。以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3%的政绩看,就是“夹生”的,低质量的: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3%,大量农民工在城镇居住,但真正完成华丽转身的却只有极少数人。   明眼人都清楚,时下之中国,不仅打破城乡二元制的户籍藩篱难,就是改变一些人的观念也很难。在好多官员心里,只知道企业缺人时想起农民工,但农民工需要的均等公共服务,却压根不想解决或无力解决;他们两眼只看到农民的地,赶农民上楼,却将农民、特别是农民后代的生存置之脑后。一些城里人对待农民工也是“二元态度”:他们在乐享农民工提供的种种便利舒适的同时,公交车上辱骂甚至驱赶农民工,餐厅张贴“禁止农民工在此用餐”的告示等丑剧不时上演。在他们看来,当年农村对城市的牺牲和支持是理所当然的,如今农民到城市里抛洒汗水、创造剩余价值也是应该的。而对于农民工要求市民化,一些官员却积极性不高,一些市民也不够包容。   而如果农民工的权利和幸福得不到尊重和保证,那再快的城镇化也只是一个繁荣的数字。怎么办?课题组的报告认为,首要任务是破除二元制度障碍,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五项公共服务。即子女教育、居住、医疗、养老保险和精神文化生活。课题组特别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工的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由此想来,那些约有13.71%的农民工选择“我们根本不属于这里,迟早要回去”想法的农民工倒是务实的,聪明的。与其将青春奉献给城市后再被抛弃,倒不如趁着年轻在老家创一番事业,凭着自己的能力缩短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与城市居民的距离。这虽然难,但却更实际。 -转的,觉得说的很对,所以与大家共享。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