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大圣 水帘大圣
学生们
关注数: 9 粉丝数: 26 发帖数: 4,062 关注贴吧数: 2
泰兴--------我印象中的家乡 一岁以前,我是在家乡度过的,之后在南京生活了九年。虽说对家乡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但是我从外婆和奶奶的口中得知,家乡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人杰辈出的灵秀之地。 记得跟随父母来到江西支援国防建设的那年[66年],我刚满十岁。如今我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思念家乡的情结日益渐长。我常常回忆起我奶奶那口极其浓烈的乡音,让我倍感亲切。我父亲临终前用他一生未改的泰兴方言嘱咐我-----回家里看看。他自从离开家乡后[54年离开家乡]就再没有回去过。 父亲告诉我:我们孙姓在家乡是大姓,我们孙家在历史上曾是泰兴望族,出过一些值得称道的人物。我的姑父抗战时期是滇缅公路的工程师,后因公路试车时因车祸遭遇不幸。我大伯是民国水利部淮河治理的工程师。我的曾祖父更是了不得。。。。。。过去的家族史就不多谈了。 我母亲也是知识分子,且年过八旬,身体多有不便,要想回乡难以成行。当我把我无意中发现的“泰兴吧”作了一些描述后,她兴趣陡然高昂,要我把她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转告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希望多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家乡的信息,以解老人的思念家乡的心结。每当我把各位乡亲们的有关家乡方言转告她时,她立即出口成章般的一连串的乡音脱口而出,好象过足了家乡话的瘾。似乎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心灵更是犹如得到了净化。水是家乡的甜,人是家乡的亲。祝愿家乡明天更好1
瑶里一日游[一]自然风光录 瑶里, 原名----窑里. 是景德镇陶瓷发源地之一. 原来之所以叫窑里, 是因为这里从唐代开始就盛产陶瓷而且名闻天下. 后因为陶瓷在这里逐渐衰落, 取谐音改名为瑶里. 有天上瑶池, 地上瑶里的比喻. 国庆节长假, 外甥女从广州来探望奶奶, 听说有此胜境, 便非要去亲自感受一下美景. 当舅舅的我义不容辞的当上了陪同. 瑶里处在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处, 历史上就有着"徽 饶古道''的美誉. 当年徽商必经之路如今还保留着它原始的风貌. 而这条曾经的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已被如今热闹的旅游时尚所替代. 这里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 其民居基本上是徽派的建筑风格.飞檐翘角 ,高墙深院.屋内外房梁墙壁上有着精致的雕刻:有红楼梦,西厢记中的人物,显现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神奇构思和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艺. 如今还保留了古代士大夫进士居和近代大商人中西合壁式的故居. 观赏他们曾经的居宅, 不得不为他们充满创造性的旧宅建筑构思,而感到由衷的钦佩. 本以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景致. 谁知, 当我穿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 带着怀疑的眼光浏览这里的绿山碧水时,  一个十分壮观的景象突现在我的面前. 刹时,李白的著名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疑似银河落九天”涌入我的脑子. 那瀑布从近两百米的高处落下,其宽度足有一百米.水流从暴露的山石上直泻谷底,其轰鸣声在整个山涧回响,给人已荡气回肠的感觉.真有”飞流直下三千里”豪迈.使得原本已经足够雄伟的大自然更增添了山的宏伟,水的灵秀.  拍照留念成了人们唯一选择. 我的外甥女和其他来自各地的游客们, 深深感到这次的旅游是不虚此行. 现在是枯水季节, 要是到了旺水季节, 我真不知道这里该是怎样的一副景象.虽然在高山之间穿行比较累, 但是收获的喜悦, 早把那些累与苦抛到了脑后.我想,当年要是李白,杜甫先生发现此地的精妙的话,岂不又在他们的诗章里留下了千古绝句.希望各地的朋友们来此亲身感受这里的美妙.
首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