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h天卜
Garth天卜
关注数: 0
粉丝数: 27
发帖数: 599
关注贴吧数: 1
连续第二晚广州无赤道仪打卡豺狼座新星
广州番禺无赤道仪打卡豺狼座新星 尼康 Z 6 + 中一 135mm/2.5 @f/2.8 无赤道仪 259张 1.6秒 广州番禺8级光害 空气通透 偶有薄云 打卡豺狼座新星 V462 Lup
8级区的马卡良星系链 广州大学城 无云 空气质量良 aqi100左右 尼康Z6 名扬50ed(200mm f/4) nanolight2代星野赤道仪 214张*25秒正常的标注:离谱的标注:单张:和2年前没有赤道仪硬拍的对比:
夜视仪+高桥折射,手机单张火树马头 想都不敢想简直 7级光害应该是,海边蹭大佬的镜子 手机用的是移植的谷歌相机 火树马头M42加州星云(找了半天)
广州8级区 手机短曝 无赤道仪 冬季银河 广州大学城(天文通最新8级) 10月31日凌晨极品天气 IQOO NEO 6 SE手机 原相机主摄 连点器定时 30s*19张 无赤道仪 无校正场 PI后期 斑驳的冬季银河从双子的脚下穿过。明度通道+曲线增强对比度:
广州塔合月不比金星合月有意思? 金星合月哪有广州塔合月好看。广州塔过几天还要变成3D炫彩镭射版本呢,到时候更好看(雾) 这是两张照片合成的,一张是月亮正好在塔尖上,另一张广州塔灯是黄色的,仅间隔不到1分钟。
11月1日A3快餐 Z6 中一135 2.5 没有赤道仪 1.3*200张 火炉山,7级光害,有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少的云
广州猛摄猎户裤裆,7级区秒变4级区 今天凌晨,广州迎来了一年中最适合拍星的天气——极品水晶天+晴夜。于是我在7级区的楼顶就地出摊,用相同的设备(没改机),拍出了比原来在4级区还好的效果。这也是我这个短曝惯犯第一次累积1个小时以上的曝光。 广州番禺区大学城 尼康 Z 6 + 中一 135 f/2.5 + Nano Light 2代 268 * 15s
A3末班车 广州拍摄 A3正在从星野目标转为深空目标,亮度衰减比预期快很多。 广州终于有一个晴天了,就地拍之。 大学城 光害7-8级 空气AQI 70+ 尼康 Z6 + 中一 135mm f/2.5 + nl 2代 150*10s 先发个单张,叠好了再补总和
黄山银河快餐马赛克 在黄山度过了难忘的一整天后,步行下山途中,发现夏季银河刚好直立在前方的山谷,云也散得差不多了,遂拍之。2组马赛克,天鹅部分7张20秒,银心部分9张20秒,都是24mm f/4。因为没带三脚架,是直接将相机用包包撑在地上拍摄的,所以两组以非常刁钻的角度重合(拍摄时甚至没抱有能重合的希望)。正好框下南至调色盘,北至北美星云(没改机也拍出来了),银河最靓丽的部分。其间还目视到了ISS和天宫在5分钟内连续过境。又是非常难忘的一晚。 尼康 Z 6 + Z 24-70mm f/4 S,无赤道仪
9月28日凌晨广州摩星岭A3彗星记录 前半夜云多得不得了,日出时雾霾也一下子加重,5点多的时候是整晚天气最好的时候。 非常幸运,前半夜拍的是东莞的雷暴,然后无聊顺带拍了一下M42。 地面雾霾很厚,找半天找不到。找到了,刚拍10分钟就天亮了。一共44张15秒。 后面再发叠加处理的图,下面是单张。 尼康Z6 + 中一135mm f/2.8 + nano light 2代 15秒单张没点后期能力出不来。下面是同一张图直出的样子:
自制天文摄影计算器分享 两年前,没有赤道仪的我苦于压榨器材的性能。在摸清了无赤道仪短曝的门道之后,用刚学的C#写了一个星空计算器,发在牧夫和贴吧无人问津。随后就买了赤道仪。现在又学了一下WPF,更新一下。 上图中的公式即为短曝的核心公式。理想状态下,星点的像在感光元件上移动其半宽所用的时间,即为可接受的最长曝光时间。曝光(秒),分辨率(角秒/像素),半宽(像素)。目标天体的赤纬很好查,半宽可以无脑认为是2-3。为了得到分辨率,就写了用焦距和像素大小来计算的逻辑。为了得到像素大小,又写了用传感器尺寸和像素数来计算的逻辑。这一系列功能组装成一个小软件。 软件中还可以计算一个我自认为的效率指数。效率指数代表一次曝光中每个像素获得的能量。定义一个1米口径的镜子,每个像素收集1平方角秒天空的光,曝光1秒,获得的能量为1。那么有:效率指数 = 口径(米)^ 2 * 角分辨率(角秒/像素)^ 2 * 曝光时间(秒)。 下面演示的是大名鼎鼎的55ed DIY望远镜,配上大名鼎鼎的IMX410,拍摄大名鼎鼎的M31,妄想星点半宽2.5,计算得到最长单张曝光时间1.27秒。M31的长边大约有3度,那么它在画面中就会占据1878个像素的长度。开源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github.com%2FGarthTB%2FAstrophotoCalculator&urlrefer=209ff30f2a4ada2ceb16b38e1bc41c0e
2021的冬季大六边形(重新后期) 尼康Z6半幅模式+2470 f/4 2张26mm,2张24mm,共4张单张 3秒,f/4,ISO800 南宁,7级光害,极品天气 2021年11月9日0:54,入坑大约9个月 这是当时的几乎整个视野 用RawTherapee和PTGUI重新后期了一下
广州,一有晴天就记录 5月5日晚,北冕T还没炸。
5组2ev超大光比HDR的木星伴月(非拼贴) 11月25日木星伴月,木星刚过冲日,月相是农历十三,两个极亮天体的相会,使整个夜空都蒙上白色。 相机:尼康z6 镜头:中一135mm f/2.5 @ f/4 0.13s 1/30s 1/125s 1/500s 1/2000s的HDR叠加,月面不是拼贴的。 后期:PI、Siril 光比大得离谱,周围没有什么星点用于对齐,加上月亮本身有移动,后期做了很久。总算是成功了一次。解析有点歪,但是这种情况能解析出来就不错了。
广州极品天气7级光害无滤镜短曝M45昴星团 拍摄于2023-11-17 晚上10点 番禺,特别难得的冷晴天。 相机:尼康Z6(未改机),dx模式。 镜头:中一 135mm f/2.5 @ f/2.8 赤道仪:NanoLight 2代 546*4s,PI后期。再长的曝光会过曝+拖线。 这是我拍过的最好效果了,市区想拍出云气真的很难很难。
广州极品天气7级光害的M44星团和62P彗星 拍摄于2023-11-17 凌晨4点 番禺,特别难得的冷晴天。 相机:尼康Z6(未改机),dx模式。 镜头:中一 135mm f/2.5 @ f/2.8 没用赤道仪,200*1.3s,PI后期(仅DBE、校色、拉伸)。 宿舍楼里能拍星的角度有限,有杂光,DBE费了很大劲(没办法了,遮光罩已经用上了,我还用身子挡住直射了)。但是这个效果,是我拍过最好的。下方偏左的那个云雾状的就是62P。刚拍完天就炸了:
铭匠百元全画幅50mm镜头拍星小试 相机:尼康Z6(未改机),dx模式 镜头:铭匠 50mm f/1.4 @ f/1.4和f/2之间的那挡 没用赤道仪,50*2.5s,PI后期(NGC和IC捆绑标注,我也不想标那么多IC的)。 坐标番禺,光害七级,特别难得的冷晴天,空气通透。 因为被灯照了所以有光晕和条带,不是校正场的问题。 简单评价: 1. 光轴不正 2. 全开明显大紫边,收到f/1.4和f/2之间的那挡就减小很多,再收改善不明显。 3. f/1.4和f/2之间的那挡,中心锐度极佳,半宽小于2px,边缘画质迅速劣化,暗角明显,有枕形畸变,馒头形彗差,良像圈只有dx画幅的一半大。 4. 这个镜头的光圈是1/2ev一挡的,所以只能形容为“f/1.4和f/2之间的那挡”。 5. 星点的合焦位置离无穷远刻度较远,在5和∞中间。可以用鱼骨板对焦。 总结:非必要勿用此镜头拍星。
中一镜头猛干超大光笔昴星团合月 农历十六的月亮和3等的昴星团,光比大到肉眼都难以同时看清。 分别用了四组不同包围曝光来合成HDR,后期老费劲了。 镜头是中一135mm f/2.5,相机是尼康z6。没用赤道仪。没拍校准场。 后期是PI+AS。全都有裁切。为避开眩光,特意没在画幅中央拍摄。作为对比,下面是两张单张。一张是鱼骨板对焦时拍的,另一张是最亮的一组曝光中的一帧。
7级区不改机短曝银心三组 相机:尼康Z6(未改机) 镜头:莴苣×黑灯 52ed (213mm) 单张2.5秒,10张NGC6231,40张M6M7,287张调色盘。 坐标番禺大学城,光害七级。 Siril、PixInsight、Topaz Denoise AI后期。 都是在室内拍摄的,没有遮光罩,眩光比较严重,天气也不理想。
七级光害不改机打卡M101超新星 相机:尼康Z6(未改机) 镜头:莴苣×黑灯 213mm f/4(金属) 赤道仪:Nano Light 2代 599*6s≈1h(拍了600张,有一张有飞机) 坐标番禺大学城,光害七级。 Siril、PixInsight、Topaz Denoise AI、Capture One后期。 世界时05月18日,约19:30~20:30,M101星系中出现了一颗II型超新星。这颗超新星被编号为SN 2023ixf,是自1909年有记录以来在M101中发现的第5颗超新星,距离地球不到2100万光年,因此也是过去几十年来距离最近的核坍缩型超新星之一。专业研究人员已请求许多大型设施进行密集的多波段后随观测,期望为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和超新星爆发极早期的相关研究收集丰富的数据,这意味着SN 2023ixf将成为有史以来研究最深入的超新星之一。 该超新星快速增亮,直到5月23日左右,随后缓慢变暗。因为最初几天都是阴雨天气,所以很遗憾没能拍摄。5月28日广州终于迎来大晴夜。 虽然光污染有七级,且初十的月光干扰明显,但是因为台风外围气流下沉,当晚的天气特别好,可以支持6秒的单张。 该超新星在拍摄时亮约11.1等,比星系核亮得多。单张中依稀可见超新星,但不可见星系核。 成图:标注:单张:
七级光害不改机快餐M46M47 相机:尼康Z6(未改机)镜头:莴苣×黑灯 213mm f/4(金属) 赤道仪:Nano Light 2代 601*4s 坐标番禺,光害七级。 Siril和PixInsight后期。 环境问题,不能允许更长的单张了。 船尾座大而漂亮,特征明显的双星团。M47在实时取景还比较好找,但是M46就完全看不见,单张也看不见。初九的月光干扰明显,但是天气尚可。小行星状星云NGC2438也拍出来了。
七级光害打卡金木相合 相机:尼康Z6(未改机) 镜头:莴苣×黑灯 213mm f/4(金属) 159*1/4s 坐标番禺,光害七级。 Siril和PixInsight后期。 由于恒星太少,无法科学校色,画面偏黄。这是手机在同一地点拍的单张星野,登上了中气爱的微博:
七级光害不改机快餐鬼星团 相机:尼康Z6(未改机) 镜头:莴苣×黑灯 210mm f/4(金属) 赤道仪:Nano Light 2代 564*4s 坐标番禺,光害七级 Siril和PixInsight和Capture One后期 环境问题,不能允许更长的曝光了。 这回找对了,dither也做了,应该差不多是当前环境和设备能做到的最好了。标注版:
飞机云和蛾眉月大图 尼康Z6+中一135mm f/2.8(用f/5.6)
昨夜的金木合月 2023年2月22日傍晚,金星(右下)、木星(上)和月(左下)同框。 相机:尼康Z6(未改机) 镜头:莴苣×黑灯 210mm f/4(金属) 单张1/1.3秒,capture one后期。 210mm的焦距刚刚好容纳这一天象过几天金木相合的时候再记录一下。
七级光害不改机快餐双子座尴尬区 相机:尼康Z6(未改机) 镜头:莴苣×黑灯 210mm f/4(金属) 赤道仪:Nano Light 2代 300*4s 坐标番禺,光害七级 Siril预处理,PixInsight后期 环境问题,不能允许更长的曝光了。 本来想拍M44的,找到三颗星就拍,结果找错了,拍成了双子座的一个平平无奇的区域,没有什么大的深空天体。标注版:
七级光害不改机快餐M41星团,52ED开光 相机:尼康Z6(未改机) 镜头:黑灯 210mm f/4(金属) 赤道仪:Nano Light 2代 180*4s 坐标番禺,光害七级 Siril预处理,PixInsight后期 环境问题,不能允许更长的曝光了。 星点虽然肥,而且有点拖线(云台不紧),但是星星的颜色已经出来了,比我的中一镜头表现更好。
彗星E3合火星 相机:尼康Z6(未改机) 镜头:中一 135mm f/2.5(使用f/4) 赤道仪:Nano Light 2代 300*6s,平场挂了。 坐标南宁,光害七级 2023年2月11日,南宁难得突然出现了半天的晴天窗口。 Siril预处理,PixInsight、PS后期 环境问题,不能允许更长的曝光了。 另外,有赤道仪后,发现了相机传感器不均匀。因为没有赤道仪的时候天体移动大,后期时对齐再叠加会被平均掉,所以不明显。解决方法是以后要做大幅度dither。并且此镜头开到f/4时特别锐,星点的边缘很难debayer出好的效果。解决方法是以后要在dither的条件下做drizzle。
升级版自制超好用星空计算器分享! github.com/GarthTB/astrophoto-calculator 一个简洁、精确、开源、自定义的天文摄影计算器! 本计算器适用于没有跟踪设备的星空摄影。 只考虑地球自转,忽略其他因素影响。 可用于计算衍射极限、视场、分辨率、天体所占的像素数、拍摄效率等天文摄影常用参数。 具体算法参见源码。 效率指数正比于单个像素的信噪比。 仅在windows平台可用,windows 11可用。 软件截图:
南宁的“粉角”是写作粉角还是粉饺? 就是这玩意。百度百科上两个词条都有,而且好像就是同一个东西。
粉角是写作粉角还是粉饺? 就是这玩意。百度百科上两个都有,而且好像就是同一个东西。
用C#写了个比天文通好用的星野拖线计算器 自定义参数特别多,且开放源码供学习和个性化使用
为什么DSS的校正档叠加方式和PI、Siril的不一样? DSS的暗场、平场、偏压都是用的中位数叠加,PI、Siril用的是平均数。想问问哪种更好。
求云大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分流方法 数字媒体技术报考时在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中都有,那么具体如何分流?是否在大二进行考试选拔?如果是,考试难度如何?
这是什么蛾子?
LRGB共16.25小时的M81与M82 素材来自牧夫论坛sshyang,有点纳闷怎么拍这么久了还只有这么点共耀星云。
累计43分钟的M31仙女星系,田麦爷爷拍摄 素材来自田麦(一位75岁的天文爱好者前辈),没有矫正档,练习PI后期。 用上了Topaz Denoise AI。
建议整理这个星体表格 这个表格列举的应该是一些“银河系内具体的、著名的星体”,那么标题不应该叫银河系。 弥漫星云是星云的一个类型,不是某个星体,也不属于反射星云,也不应该收录进来。 两个蝴蝶星团,留一个就够了。 人马座恒星云不属于星流,而是恒星浓密的一块天区。它不是一个星体,不应该收录进来。 另外,这个表格提供的信息很有限,意义有限。建议最起码把梅西耶星表上的110个天体归纳进来。
建议取消秒懂百科的自动播放 我的电脑本身性能就不好,它一自动播放我就卡,还要半天才能关掉…… 关键是我不想看视频。有文字,让我看得清清楚楚就够了。我阅读概述的速度比视频快呢。让想看视频的人点一下也没啥大问题吧。 建议出一个问卷调查,有多少人是喜欢先看秒懂百科再看全文的,又有多少人是直接看全文,放秒懂百科在旁边播放根本不看的。
没有赤道仪硬拍M101风车星系 尼康Z6,中一135mm f/2.5,未改机,没有赤道仪,光污染7级,坐标南宁。 2.5s*600张=25分钟
没有赤道仪硬拍M81波德星系 尼康Z6,中一135mm f/2.5,未改机,没有赤道仪,光污染7级,坐标南宁。 3s*600张=30分钟,25暗场105偏压。 摸索出了目前短曝多叠最优的后期流程: 1. Siril校准&Debayer(AMaZe算法) 2. DSS叠加(2倍Drizzle) 3. PI线性处理 4. starnet++去星点 5. PS Nik Collection Dfine对无星图像降噪 6. PI加强星云对比度 7. PS半岛雪人蒙板合成 可以看见M81、M82和旁边的两个小星系。雪茄的中心原本还看得到一点红色,但是降噪误伤了一点点。
这只是什么鸟? 坐标南宁
求校刊投稿链接
用VB写了个星野摄影利器
用VB做了个星野摄影利器
这是哪座城市的哪里? 不是考大家,是求助,是2019年8月13日14:38左右,在飞机上拍的。
为什么鹤形的走之底笔顺靠前? 按照书法,走之底不应该后写吗?比如 过 gozc 应该先寸后走 通 tszy 应该先甬后走 逾 yuzd 应该先俞后走
ROLAND fp30使用体验与详细评价 关于ROLAND fp30,吧里其实很多见了,在此不发图不介绍外观了,关键是它算轻的,才14kg,一个人都拿得动,还能带回老家弹,蛮方便的。以下正文: 选琴经历:咱们新手选琴就看音色和手感,外观不太必要考虑,且更偏重手感,因为音色可以接电脑的软音源。预算4k±1k刚开始还蛮纠结的,逛贴吧心里大概有个底。雅马哈家p系键软;卡西欧家音色电子味浓;国产的艾茉森之类键盘都是进口组装,不太信得过;Korg家B1没法连电脑,sp250大喇叭难看。一轮排除下来,最后留下Kawai和ROLAND。最终确定四款待选:Kawai:es110,kdp100;ROLAND:fp30,rp102。考虑连电脑的便捷性,优选110和30;又一看键盘,30搭载了口碑不错的中端pha4-standard,而110的rhc貌似不火,网上都没个系统评价;最后考虑日系琴手感轻,先练手用重点的好过,再加上Kawai售后口碑不好,所以30就是你了,双12侃到3880配木架耳机转接头一堆的就下了,大雪封路,寄了6天到,快递小哥很热情地帮扛上楼。 简评:外观上还行,我不太喜欢圆弧的顶盖和一排指示灯按钮,从架子上一拿下来连电脑时显得有点肥厚...木架装上有点乜斜,激烈弹奏有丢丢晃;踏板还好啦,就是有点左右晃呢,没有半踏有点悲催,怕踩来踩去有点伤踏板;功能很多,很实用,真的功能有用的我全都用得上,用不上的它没有呵呵。 重点来啦啊!!!!!!! 音色:比较真实,无修饰。中高音区延音偏短,但还能接受。使用小力度弹奏时声音很甜美,大力度就比较有电子味了,它默认的力度设置都偏大,歪打正着地导致正常弹奏时不会太有电子味。外放电子味是有滴,但不戴耳机听音源来比较是听不出来的,只有长时间戴耳机练习,然后脱掉耳机演奏时,嗯,一股电子味...还是戴耳机听的声音比较正(我还没接过音响,回头试试)。音量是够的了,俩12w,音量开到最大我都快聋了都(夸张了点)。它有仨钢琴音色,音色一中庸,音色二润色,音色三亮色;我个人较喜欢音色一的中高音区,音色二的低音区和音色三的高音区;音色一延音是最长的,音色闷而浑厚,是最没电子味的,低音毛毛的纯纯的很好听,就是高音有点涩(或者说是哑?),音色三亮得像雅马哈,但那电子味浓的...(此处建立在戴耳机的基础上)整体来说不算烂,但没什么闪光点。 手感:手感真不错呢。我之前在学校玩一台舒曼的立式,和这个的键重很像呢,我用着很惯手。(仅键重而言,可能舒曼算轻的...)但是我怎么感觉30键程短了点点,而且特别是在按到俩黑键缝里的白键部分时特重,不自然,可能键盘整体短了点,杠杆费力。重弹时确实感受得到先硬然后突然变轻的感觉(在下键四分之一处为断连点),而轻弹时的两段式也蛮细腻的(在全程一半处为断连点)。回弹慢这是个通病,此价位的不要空想了,一个键一秒也就能按出声6到8次,弹到顶还有一丢丢反弹,还有一点点怪噪声...键噪的话,不算特大,戴耳机弹奏时旁人听会比较奇怪,但若是旁人在看电视,也就无大碍了。顺便说,音源的采样里也有键噪,等于是弹奏时弹出两重键噪,若是这么分析,外放听着会有一丢丢的奇怪,不过听不出来的。键盘缝隙的话,大概0.5到1毫米,黑键与白键缝隙会大一点,按键时看得到下面可爱的小锤锤在动。用点力的话键的晃动范围也就是在这左右各0.5到1毫米的范围内,没啥影响。琴键的象牙质感真的防滑,真的吸汗,冷天摸上去也不冰,还有一些小纹路在上面装点,很漂亮。总的来说这个价的电钢键盘pha4-standard是数一数二的了,总的来说不计断连机制的话和那台舒曼立式比较接近了。 总结:ROLAND fp30真的是一款有性价比的电钢,重量轻,手感好,音色不错,外观还行。这价位要手感就它了,要音色找雅马哈去,对手感要求不高的各位Kawai的es100也是一个好选择。我用着习惯着呢,买了不后悔。连电脑音源哇那就像在弹三角琴一样(开心)。本人非roland党,以后入更好的打算Kawai的ca或者直接立式机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