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墨釶琻 沉墨隱雙魚
关注数: 680 粉丝数: 623 发帖数: 1,626 关注贴吧数: 32
疯狂爱上毫之――旺盏(叶礼旺老师) 不知不觉玩盏已近两年,盏,也从最初的茶具变为了一种爱好。于是,微信零钱里面的钱一点一点变为一只只的盏。在此期间,有幸结识了几位玩家前辈,在他们的耐心指点下,对建盏的认识也从盏本身渗透到其背后的文化,再由建窑文化转化为入盏的指导准绳。在这条准绳的引导下,我也毫无例外的爱上了兔毫盏。这也正应了众多前辈说过的同一句话:“每一个玩盏的玩家,到最后都会无一例外的爱上兔毫。” 好吧,检视一下手中的建盏,兔毫的保有量已经不知不觉上了两位数,并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在群里朋友的建议下,开帖“显摆”一下,希望对喜欢兔毫的玩友提供一个参考。 凡是玩过兔毫的玩家,都上手过叶礼旺老师的兔毫盏,那就从叶礼旺老师的兔毫盏开始吧。 叶老师的兔毫盏品系比较齐全,口径从小到大都能找到,器型则以撇口盏和束口盏的量最大,我上手的还有钵型、禅定,此外还有斗笠等。叶老师烧的兔毫盏,毫纹辨识度还是非常高的,他烧的毫纹属于短毫类型,毫纹清晰粗壮,从盏芯向口沿层叠展开,很有立体感;毫纹分布相对紧密,远观真如兔子密布全身的毫毛般短粗直立、层层叠叠。毫纹呈色有黄(金)、青、银等,黄毫最多,金、青毫次之,银毫少见;还有一种黑底银毫,犹为稀少。 发几张我手头留存的叶老师的兔毫盏,共赏。
寂寞孤独冷,炽热匠人心――建阳访张奉成 在贴吧里提起张家,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建阳老一辈烧盏师傅里,那可是响当当的。低调,是张家一贯的作风,自从奉成执掌门户后,更是如此。 我对于张家,打心底一股子尊敬、崇拜,这种情结,要缘于我手中一只张老的兔毫。这只兔毫,当时是和裴师傅的传统鹧鸪斑束口盏一起入的。那时对兔毫这种斑纹还深不以为然,把玩过后就束之高阁了。随着对建盏日渐了解,在周围前辈高人指点之下开始对兔毫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欣赏起兔毫的美来。后来收集了一些老残片,对兔毫的热爱顿时一发不可收拾,开始醉心于那一丝一毫之间,这时,猛然记起尚有一只张家的兔毫。立刻翻出来细细把玩,这才开始识得它的好:古朴、沉静、飘逸、灵动。 奉成的毫,又是另外一个味道,毫纹更加清晰、平直一些,黑底衬托着银蓝的毫纹,更有质感。可以说,张老的毫像水中的水草,随波舞动,飘逸轻灵;奉成的毫像兔子的毫毛,平滑顺直,层层叠叠,更耐把玩。 所以这次建阳之行,张家是必去的。第一眼看奉成,颀长的身材,帅气的五官,白白净净,斯斯文文,语气绵糯温软,像是一个浑身透着书卷气息的教书先生。谈到盏,奉成对于建盏深厚的知识水平就显露出来,从选料炼泥到拉坯烧制,从新盏到残片,丰富的知识仿佛全部装在他的口袋里,随时可以信手拈来的。说到酣处,奉成起身入内,过了好久才出来,手里捧着一只大盏放在我们面前。 我们眼前一亮:这是一只12.8口径的束口兔毫盏,由于是气窑烧制的缘故,整个釉面散发出老盏才有的那种温润。底釉绀黑深邃,里面漂浮着一根根细长的毫纹,在光线下发出隐隐的银光。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银毫,和我们手中的银毫残片对比,惊人的相似!这个银毫束口,应该算是这次建阳之行最大的收获了。 在众多玩盏的老玩家心里,张家一直以兔毫的烧制出名。殊不知,奉成的气窑烧油滴一样的好。这次去,我们意外的发现奉成正在烧制气窑油滴盏,从已经烧制出来的成品来看,晶体圆润饱满,布局错落有致,在光线照耀下,一颗颗晶体折射出银、青、蓝等不同的色彩,配上气窑烧出的温润感,别有一番风味。
收物还图,笨石头的油滴 前几日从笨石头兄弟处购入油滴建盏两个,都是廖成军老师的作品,钵是帮小兄弟买的,大禅定自用。 我是第一次和笨石头打交道,只是从这哥们发的帖子中感觉比较实在。随后的交谈中也逐渐印证了我的感觉,实在,爽快!于是愉快的成交了,开始了交集的等待。 此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焦急等待的一晚过去,一早起来打开手机,发现千万半夜笨石头兄弟发了好几条信息,刚听了第一条信息,心就提起来了:他告诉我我看中的那个盏已经被卖掉了,他去给我拿了同款的一个,结果因为拿的急未仔细检查,回家发现盏上有处瑕疵! 瑕疵!瑕疵!瑕疵!是的,没看错,是瑕疵,还拍了照片给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不是要被这家伙坑了?虽然这哥们后面说帮我去换,心中还是忐忑不安。 心如猫抓般到了办公室,打开微信,就看到笨石头兄弟的新信息过来了,告诉我一早已去换过,并且拍照打包了。当时就感叹石头兄弟做事负责,厚道!在此为石头兄弟点赞! 顺丰物流很给力,第二天中午就到了。记得当时问石头兄弟发什么快递,石头兄弟说:“顺丰吧,安全放心,怕别的快递把宝贝弄坏了。”发现石头兄弟其实也是爱盏之人,才会对发出去的盏也是爱心满满,生怕损坏了。 一下班就火速回家开箱验货拍照泡茶,一切都辣么的满意。石头兄弟收到我的反馈,也很激动。嗯,要有机会去水吉,石头可要请我喝酒逛窑子啊(建窑,大家伙别想歪了)。 言归正传,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盏吧。 优点:釉底黝黑,油滴干净明亮,外形饱满圆润,边界清晰。在自然光下,油滴呈现银中泛红的色彩。胚土青黑,造型优美,入手很合手。禅定入手沉甸甸的,重量约比钵重了近一倍,除了尺寸大小引起的差异外,禅定在杯体中下部的厚度明显比钵厚了一圈,应是器型差异的原因吧。 缺点:油滴和心目中的亮银色还有些差距。盏口略干。 总结:这是次非常愉快的购物经历,希望对各位想入手建盏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在这里也给笨石头兄弟拉个广告吧,这哥们诚实可靠,好人好商一枚。
【点滴记录】水为母,器为父――向叶上秋雨、素年等前辈们致敬 为保证吧友看帖的连贯性,请各位吧友在每层楼内回复,不要新开楼层回复。谢谢! 写在前面: 可能很多吧友都会问:“点滴记录”的活动已过去多时,为什么还要以此为标题记录养杯的点点滴滴?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只是觉得我在汝窑吧里面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特别是叶上秋雨、素年等前辈们的帖子,涵盖了汝瓷的前世今生、汝瓷生产工艺差异、汝瓷器形选择入门、主要品牌产品特点等,使我等小白受益匪浅。或许有人会说某某的观点偏颇或有偏见云云,我只想说,无论有多少的流派,有多少的讨论争论,我只是一个爱好者,我只要学到了知识,买到了喜欢的杯子,就足够了。到底谁高谁劣,谁对谁错,与我何干?!买到满意的器物,仅此而已。 虽然现在叶上秋雨、素年等前辈不做吧主好多月了,我心里觉得还是应该写点什么来感谢他们,无论今后谁做吧主,无论现在吧里多么的广告横行。 正文: 拿到香炉杯的那一刻,之前对器形的嫌弃感似乎淡了一点,可能是被初次拿到实物的喜悦冲淡了吧。按部就班的清洗、温杯、倒茶之后,茶汤入口的那一刻让我对香炉杯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顺手,太顺手了!从此,爱上了香炉。 开汤前需要留影:):左:柏采天青老釉;右:问鼎天青老釉 开汤照:茶汤为大红袍。 记录时间:2016-2-26。 睡前清洗干净,内外均未见变化。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