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墨釶琻
沉墨隱雙魚
关注数: 680
粉丝数: 623
发帖数: 1,626
关注贴吧数: 32
如期而至!
雪大未失踪 未失踪,期待新篇章
鬼域之战烽烟起,翻云覆雨谁胜出 操魂弄魄祸人间 三教同慨御妖邪 侠女遗恨困囚狱 英杰协力破邪阳
持续更新中,认准作者天雷雪崩 持续更新中,认准作者天雷雪崩,勿轻信书贩造成损失。新章节未流出。
稳定更新,且行且珍惜 如题
碧海墨鋒复更 守得云开见明月 碧海长空继开来
碧海墨鋒复更 守得云开见明月 碧海长空继开来
玄衣仗剑斩妖邪 碧海扬帆风浪急 墨锋复展妖邪惊 红颜劫,尚难顾 家国恨,犹未雪 任重道远荆棘险 玄衣墨守心志坚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狼,大吧主狼爷一句玩笑话……就送我27口的张家大盏
张奉成兔毫欣赏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再来一波老吴的兔毫共赏 再来一波老吴的兔毫
来点不一样的旺盏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裴师傅彩斑油滴欣赏
裴师傅馆藏重器欣赏 裴师傅馆藏重器欣赏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裴师傅馆藏重器欣赏
吴立勇兔毫赏析 吴立勇兔毫赏
得一极品兔毫,与吧友共赏 老龙凤,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疯狂爱上毫之——张家兔毫盏 玩毫的玩家,基本上都上手过张家的兔毫,特别是张老那只27口径的大兔毫盏,可以说是兔毫界的绝唱了。这只盏目前收藏在咱大吧主小狼狼手中,他还时不时拿出来给我们得瑟一下,惹得大家口水一地。很遗憾,玩盏的时间晚了,手里没有一只张老的兔毫。不过,见过即拥有,夜深人静时,拿着照片YY一下也是可以的,哈哈哈。 张奉城老师的兔毫,我手里还是有几只的。张老师的水平已经完全继承了张老的技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我收藏的几只盏来看,分别代表了四种毫纹风格。 第一只早期的束口兔毫盏,底色青黑,毫纹飘逸灵动,丝毫条达,毫纹呈色似玉非玉,完美的诠释了宋徽宗口中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另外两只银毫,条纹更加清晰,毫纹似连似断,立体感更强;底色深邃,隐隐透着幽蓝。 第三种是金属银滴毫。这种形态在张老师手里还是第一次见到,毫不犹豫拿下。这种毫纹金属质感很强,毫滴相间。对比手中的老残片,相似度极高。 最后一种黑底银毫,底色纯黑,毫纹在釉水中若隐若现,逆光看闪亮如银毫,强光下则呈宝蓝色,玩味十足。 不多说了,上图,共赏。
疯狂爱上毫之――旺盏(叶礼旺老师) 不知不觉玩盏已近两年,盏,也从最初的茶具变为了一种爱好。于是,微信零钱里面的钱一点一点变为一只只的盏。在此期间,有幸结识了几位玩家前辈,在他们的耐心指点下,对建盏的认识也从盏本身渗透到其背后的文化,再由建窑文化转化为入盏的指导准绳。在这条准绳的引导下,我也毫无例外的爱上了兔毫盏。这也正应了众多前辈说过的同一句话:“每一个玩盏的玩家,到最后都会无一例外的爱上兔毫。” 好吧,检视一下手中的建盏,兔毫的保有量已经不知不觉上了两位数,并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在群里朋友的建议下,开帖“显摆”一下,希望对喜欢兔毫的玩友提供一个参考。 凡是玩过兔毫的玩家,都上手过叶礼旺老师的兔毫盏,那就从叶礼旺老师的兔毫盏开始吧。 叶老师的兔毫盏品系比较齐全,口径从小到大都能找到,器型则以撇口盏和束口盏的量最大,我上手的还有钵型、禅定,此外还有斗笠等。叶老师烧的兔毫盏,毫纹辨识度还是非常高的,他烧的毫纹属于短毫类型,毫纹清晰粗壮,从盏芯向口沿层叠展开,很有立体感;毫纹分布相对紧密,远观真如兔子密布全身的毫毛般短粗直立、层层叠叠。毫纹呈色有黄(金)、青、银等,黄毫最多,金、青毫次之,银毫少见;还有一种黑底银毫,犹为稀少。 发几张我手头留存的叶老师的兔毫盏,共赏。
当杨梅遇上啤酒加茶末 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忽惊午盏茶末黄,打作春瓮鹅儿酒。
寂寞孤独冷,炽热匠人心――建阳访张奉成 在贴吧里提起张家,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建阳老一辈烧盏师傅里,那可是响当当的。低调,是张家一贯的作风,自从奉成执掌门户后,更是如此。 我对于张家,打心底一股子尊敬、崇拜,这种情结,要缘于我手中一只张老的兔毫。这只兔毫,当时是和裴师傅的传统鹧鸪斑束口盏一起入的。那时对兔毫这种斑纹还深不以为然,把玩过后就束之高阁了。随着对建盏日渐了解,在周围前辈高人指点之下开始对兔毫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欣赏起兔毫的美来。后来收集了一些老残片,对兔毫的热爱顿时一发不可收拾,开始醉心于那一丝一毫之间,这时,猛然记起尚有一只张家的兔毫。立刻翻出来细细把玩,这才开始识得它的好:古朴、沉静、飘逸、灵动。 奉成的毫,又是另外一个味道,毫纹更加清晰、平直一些,黑底衬托着银蓝的毫纹,更有质感。可以说,张老的毫像水中的水草,随波舞动,飘逸轻灵;奉成的毫像兔子的毫毛,平滑顺直,层层叠叠,更耐把玩。 所以这次建阳之行,张家是必去的。第一眼看奉成,颀长的身材,帅气的五官,白白净净,斯斯文文,语气绵糯温软,像是一个浑身透着书卷气息的教书先生。谈到盏,奉成对于建盏深厚的知识水平就显露出来,从选料炼泥到拉坯烧制,从新盏到残片,丰富的知识仿佛全部装在他的口袋里,随时可以信手拈来的。说到酣处,奉成起身入内,过了好久才出来,手里捧着一只大盏放在我们面前。 我们眼前一亮:这是一只12.8口径的束口兔毫盏,由于是气窑烧制的缘故,整个釉面散发出老盏才有的那种温润。底釉绀黑深邃,里面漂浮着一根根细长的毫纹,在光线下发出隐隐的银光。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银毫,和我们手中的银毫残片对比,惊人的相似!这个银毫束口,应该算是这次建阳之行最大的收获了。 在众多玩盏的老玩家心里,张家一直以兔毫的烧制出名。殊不知,奉成的气窑烧油滴一样的好。这次去,我们意外的发现奉成正在烧制气窑油滴盏,从已经烧制出来的成品来看,晶体圆润饱满,布局错落有致,在光线照耀下,一颗颗晶体折射出银、青、蓝等不同的色彩,配上气窑烧出的温润感,别有一番风味。
建窑黑瓷的品类及基本特征 从接触建盏至今已有年余,有幸结识狼爷、专爷、天哥、教授等一批建盏爱好者大咖,受益匪浅。在玩盏路上,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新手、初学者对建盏知识匮乏,以至于在买盏过程中盲目、冲动。作为一名爱好者,也希望喜欢建盏的新朋友能够少走弯路,特摘选部分建盏知识,共同学习。不定时更新。 以下为节选内容: 建窑黑瓷的品类及基本特征 宋代建窑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建盏是其代表性的产品。从已掌握的资料看,“建窑”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明代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中所载:“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撇口,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而“盏”的称呼则在宋代就已有之。从窑址出土或采集的实物看,建窑黑瓷中碗类占绝大多数,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在闽北方言中,现代人仍称大碗为“瓯”。此外,建窑黑瓷器形尚有少量灯盏、钵、瓶、罐、高足杯、盏托、渣斗等。按照釉面纹理不同,建窑黑瓷大致可分为乌金(绀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异毫)等六大类;此外,还有一些生烧品。以下简要介绍建窑黑釉瓷器的器形种类、造型及胎、釉特征。
厚积薄发,重器再现 但凡到建阳老街的玩盏人,都会去华御那里坐坐。今天运气很好,华御的范哥正好在店里。华御名声在外,范哥却一点架子也没有,待人谦和,说话稳重,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煮茶畅聊,相谈甚欢,谈到兴起,范哥几次起身入内拿了几个老盏与我们共赏。 最后,范哥又小心翼翼的拿了几个大盏出来,其中还有准备参赛的作品。我们顿时眼前一亮,好久没见华御这种极品了:19的大撇口,器形舒展匀称,边沿轻薄;口沿析晶分离清晰、斑纹饱满,分布自然均匀(图一是19的大撇口,其余是15的撇口)。重器再现,谁与争锋![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厚积薄发,重器再现 但凡到建阳老街的玩盏人,都会去华御那里坐坐。今天运气很好,华御的范哥正好在店里。华御名声在外,范哥却一点架子也没有,待人谦和,说话稳重,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煮茶畅聊,相谈甚欢,谈到兴起,范哥几次起身入内拿了几个老盏与我们共赏。 最后,范哥又小心翼翼的拿了几个大盏出来,其中还有准备参赛的作品。我们顿时眼前一亮,好久没见华御这种极品了:19的大撇口,器形舒展匀称,边沿轻薄;口沿析晶分离清晰、斑纹饱满,分布自然均匀(图一是19的大撇口,其余是15的撇口)。重器再现,谁与争锋!
新鲜出炉,速来围观 新鲜出炉的,速来围观
人中龙凤,盏中赤兔 东凯,建阳盏界公认的“最帅烧盏师傅”,深得众多美女粉丝拥趸。王师傅生得面如冠玉,身材挺拔,说话慢声细语,尽透儒雅之风;对于烧盏,王师傅也是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端的是内外兼修!“金缕鹧鸪斑”、“单色釉”、“七彩兔毫”,从传统到创新,每款产品,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是对王师傅深厚功力的完美阐释。 本次有幸上手王师傅“单色釉”系列中的“赤兔”,和大家共赏。 赤兔者,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乃是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驭。原为吕布座骑,后归关羽,随关羽出生入死建立丰功伟业。“赤兔”盏,通体火红,在阳光下细看,丝丝毫纹浮现出来,犹如赤兔奔跑时飞扬的鬃毛;还有那一点点小斑点,就仿佛骏马飞驰时流出的汗滴,熠熠生辉,真的是盏如其名。
人中龙凤,盏中赤兔 东凯,建阳盏界公认的“最帅烧盏师傅”,深得众多美女粉丝拥趸。王师傅生得面如冠玉,身材挺拔,说话慢声细语,尽透儒雅之风;对于烧盏,王师傅也是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端的是内外兼修!“金缕鹧鸪斑”、“单色釉”、“七彩兔毫”,从传统到创新,每款产品,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是对王师傅深厚功力的完美阐释。 本次有幸上手王师傅“单色釉”系列中的“赤兔”,和大家共赏。 赤兔者,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乃是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驭。原为吕布座骑,后归关羽,随关羽出生入死建立丰功伟业。“赤兔”盏,通体火红,在阳光下细看,丝丝毫纹浮现出来,犹如赤兔奔跑时飞扬的鬃毛;还有那一点点小斑点,就仿佛骏马飞驰时流出的汗滴,熠熠生辉,真的是盏如其名。
夜空中最亮的笨石头 初识笨石头,是在贴吧。那天,笨石头在贴吧发了一个廖师傅的银斑香炉盏。之前在贴吧已潜水数月,遍阅各类知识贴、晒盏贴、吵架贴,心里就惦念着弄个银斑上手。就这样,加了笨石头好友,入了人生第一个建盏,也结交了建盏圈子里第一个朋友。之后,看盏、找盏、聊盏,秉烛夜谈成了家常便饭。 忽一日,笨石头和我说,想自己烧盏。作为朋友,当然是第一时间支持了。笨石头就这样一头扎进了烧盏事业。经过一年多专研、实验,期间起起落落、分分合合,直到拿出属于自己的“迪”盏,笨石头终于从微商蜕变成了一个烧盏的小师傅。 这次去建阳,专门去见了这位素未蒙面的小兄弟。身份变了,脾性如一,还是那么实在,还带一点点腼腆。没有夸夸其谈,有的是烧盏中的失败与成功、低落与喜悦、对现状的些许困惑和对将来的一丝期待。闲聊间,笨石头还时不时跑到楼下看炉子,他不好意思的告诉我们,他还在不断的摸索实验,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定位。 品茗之余,把玩手中黑盏,恍惚间,绀黑的底釉幻化成幽邃的夜空,那些银亮的斑点似乎是夜空中的星星,对着我一闪,一闪。
猜猜谁的盏?
猜猜谁的作品 大家猜猜这是谁的作品?
建窑黑瓷的品类及基本特征 从接触建盏至今已有年余,有幸结识狼爷、专爷、天哥、教授等一批建盏爱好者大咖,受益匪浅。在玩盏路上,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新手、初学者对建盏知识匮乏,以至于在买盏过程中盲目、冲动。作为一名爱好者,也希望喜欢建盏的新朋友能够少走弯路,特摘选部分建盏知识,共同学习。不定时更新。 以下为节选内容: 建窑黑瓷的品类及基本特征 宋代建窑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建盏是其代表性的产品。从已掌握的资料看,“建窑”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明代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中所载:“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撇口,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而“盏”的称呼则在宋代就已有之。从窑址出土或采集的实物看,建窑黑瓷中碗类占绝大多数,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在闽北方言中,现代人仍称大碗为“瓯”。此外,建窑黑瓷器形尚有少量灯盏、钵、瓶、罐、高足杯、盏托、渣斗等。按照釉面纹理不同,建窑黑瓷大致可分为乌金(绀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异毫)等六大类;此外,还有一些生烧品。以下简要介绍建窑黑釉瓷器的器形种类、造型及胎、釉特征。
收物还图--李左文小直筒 这个小杯子应该属于慢热型的吧。当初第一眼见到,一扫而过没停留。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觉得它挺耐看的,于是就入了一个。上手第一感觉就是轻巧和压手感兼而有之。矛盾?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轻巧,来自于胎壁的薄,几乎逼近我手中收集的宋代建盏瓷片那般薄;压手,来自于精选的土坯土釉和严谨的拉坯造型。小杯子握感很趁手,单手把玩也是随心应手。整个釉面很润,特别是内璧,迎光给人非常油润的感觉。我这个杯子的斑纹是小彩金油滴,口沿析晶也非常的棒,盏心油滴微隐于釉下,遇水则显现出来,根据茶汤颜色不同分别显现出金、银蓝等色彩。话不多说了,看图共赏吧!
近点,再近一点 最近迷上了残片,也收了几片,希望通过残片略窥古人的技艺。整体残片的图比较多,我就拍了一组微距共赏。
实在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震撼 实在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描述,就让图片来说话吧!
收物还图--志野烧 志野烧创烧于日本。烧造来历有二:一曰志野烧源于我国宋代黑釉瓷器的工艺,日本的工艺匠师在寻访中国学艺后在志野的地方炼制这工艺,取名志野烧。二曰四百多年前,日本天正年间,酷爱茶道的志野宗信令陶工烧制茶器,这是日本最早的白色陶器------志野烧传闻由来。 前几天因眼缘入手一志野烧,上手把玩后方得体会其妙处。器形是简单的直圆筒形,底部有3mm高的圈足,整体给人一种原始古朴的感觉。釉面肥厚油润,白釉为底间杂着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纹,白的如玉似雪,晶莹剔透;黑褐的像飘落于白雪上的枯叶,又似新雪初融露出头来呼吸新春气息的泥土。整个杯子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然、和谐、原始、古朴的味道。 坯和釉都很厚,入手给人很厚实的感觉。细细的开片隐藏在雪白的釉面下面,吸收茶汁后逐渐显露出来,更添古朴气息。
银毫束口欣赏 北宋斗茶兴起,促进了斗茶器具的发展。建盏因其绀黑的底色更能突显白色茶汤汤色而成为斗茶人士首选的器具。 在众多纹路中,兔毫纹路的建盏毫无争议的成为斗茶中的首选,有诗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从建窑产地出土残片多为兔毫、菲律宾沉船“黑石号”上所载建盏多为兔毫也皆可作佐证。在银毫、蓝毫、黄(金)毫中,又以银毫为上。 张修潘银毫盏欣赏。
收物还图,笨石头的油滴 前几日从笨石头兄弟处购入油滴建盏两个,都是廖成军老师的作品,钵是帮小兄弟买的,大禅定自用。 我是第一次和笨石头打交道,只是从这哥们发的帖子中感觉比较实在。随后的交谈中也逐渐印证了我的感觉,实在,爽快!于是愉快的成交了,开始了交集的等待。 此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焦急等待的一晚过去,一早起来打开手机,发现千万半夜笨石头兄弟发了好几条信息,刚听了第一条信息,心就提起来了:他告诉我我看中的那个盏已经被卖掉了,他去给我拿了同款的一个,结果因为拿的急未仔细检查,回家发现盏上有处瑕疵! 瑕疵!瑕疵!瑕疵!是的,没看错,是瑕疵,还拍了照片给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不是要被这家伙坑了?虽然这哥们后面说帮我去换,心中还是忐忑不安。 心如猫抓般到了办公室,打开微信,就看到笨石头兄弟的新信息过来了,告诉我一早已去换过,并且拍照打包了。当时就感叹石头兄弟做事负责,厚道!在此为石头兄弟点赞! 顺丰物流很给力,第二天中午就到了。记得当时问石头兄弟发什么快递,石头兄弟说:“顺丰吧,安全放心,怕别的快递把宝贝弄坏了。”发现石头兄弟其实也是爱盏之人,才会对发出去的盏也是爱心满满,生怕损坏了。 一下班就火速回家开箱验货拍照泡茶,一切都辣么的满意。石头兄弟收到我的反馈,也很激动。嗯,要有机会去水吉,石头可要请我喝酒逛窑子啊(建窑,大家伙别想歪了)。 言归正传,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盏吧。 优点:釉底黝黑,油滴干净明亮,外形饱满圆润,边界清晰。在自然光下,油滴呈现银中泛红的色彩。胚土青黑,造型优美,入手很合手。禅定入手沉甸甸的,重量约比钵重了近一倍,除了尺寸大小引起的差异外,禅定在杯体中下部的厚度明显比钵厚了一圈,应是器型差异的原因吧。 缺点:油滴和心目中的亮银色还有些差距。盏口略干。 总结:这是次非常愉快的购物经历,希望对各位想入手建盏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在这里也给笨石头兄弟拉个广告吧,这哥们诚实可靠,好人好商一枚。
【点滴记录】水为母,器为父――向叶上秋雨、素年等前辈们致敬 为保证吧友看帖的连贯性,请各位吧友在每层楼内回复,不要新开楼层回复。谢谢! 写在前面: 可能很多吧友都会问:“点滴记录”的活动已过去多时,为什么还要以此为标题记录养杯的点点滴滴?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只是觉得我在汝窑吧里面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特别是叶上秋雨、素年等前辈们的帖子,涵盖了汝瓷的前世今生、汝瓷生产工艺差异、汝瓷器形选择入门、主要品牌产品特点等,使我等小白受益匪浅。或许有人会说某某的观点偏颇或有偏见云云,我只想说,无论有多少的流派,有多少的讨论争论,我只是一个爱好者,我只要学到了知识,买到了喜欢的杯子,就足够了。到底谁高谁劣,谁对谁错,与我何干?!买到满意的器物,仅此而已。 虽然现在叶上秋雨、素年等前辈不做吧主好多月了,我心里觉得还是应该写点什么来感谢他们,无论今后谁做吧主,无论现在吧里多么的广告横行。 正文: 拿到香炉杯的那一刻,之前对器形的嫌弃感似乎淡了一点,可能是被初次拿到实物的喜悦冲淡了吧。按部就班的清洗、温杯、倒茶之后,茶汤入口的那一刻让我对香炉杯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顺手,太顺手了!从此,爱上了香炉。 开汤前需要留影:):左:柏采天青老釉;右:问鼎天青老釉 开汤照:茶汤为大红袍。 记录时间:2016-2-26。 睡前清洗干净,内外均未见变化。
早起,烹茶,看帖! 早起,烹一壶热茶,看帖!
杭州有问鼎、菠菜或彧等品牌的实体店吗? 如题。 主要是对容量大小等没有感觉。如果有实体店能够现场感受一下最好。 当然,其它品牌或大师级实体店都可以。
还没开始用就把盖碗磕了 第一次拿出来用,洗好了正准备拿出来,手一滑把盖碗磕了一个豁口 从豁口看似乎用料还可以。请叶吧帮忙看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