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坚果君
无聊的坚果君
有多少苦痛有你和我一起度过,一起承受;有多少快乐有你和我一起享受,一起感动。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47
发帖数: 4,531
关注贴吧数: 82
手机大小,重量,机身比例等在日常使用的取舍 之前在聊小米17pro/pro max,重量越大,与之相对应的,电池,背屏,散热,相机配置等都会有或大或小的进步,大不一定好,不仅是配置带来的价格提升,消费者使用上由于个体区别也会差异巨大,拿自己来说,可能造型上偏细长些(相对而言)会比较符合我胃口,当然还是要服务于整体造型。重量的话,排除机身原始重量,后续贴膜,配带手机壳的材质重量,这些又是一回事,裸机的话原始手感又取决于机身材质,塑料、玻纤、玻璃、陶瓷等对握持带来的感受也不同,材料技术的发展对于机身重量也是息息相关,最终还是要反映在消费者的购买力上。另外,手机内部的堆叠不同,可能使手机头重脚轻,得注意比例分配,相对平衡些才是好的。 成本,重量,材料,大小,机身重量分配这些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喜好不同,以自身为准,在手机一次次使用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相对平衡的手机,对于我这种人来说挺重要的,或许也没有正确答案吧,有时候也可能人云亦云,跟着一部分人走了
浅谈红米turbo系列发展 此贴不讨论turbo系太多前身的手机,只讨论红米带turbo点手机。 红米note12turbo既继承note常宣传的小金刚品质,又为后续turbo系独立打下基础。机身轻薄,手感不错,但容易弯折,狂暴引擎也让不少用户狂暴,当年16+1t价格不高的时候出的机子配上还不错的周边,这机子还是不错的。不得不说7+gen2确实是个不错的骁龙中端芯,能耗也不错,至今也只有2部手机带这个芯片,可能是骁龙那边成本控制的问题,后续刀法感觉越来越精了。 turbo3是turbo正式独立出来后的首作。主要还是芯片迭代吧,其他提升没那么明显,还取消了3毫米耳机线接口,轻薄的话依旧,8sgen3跑分什么的确实有提升,但狂暴引擎依旧改进没让消费者放下心来。 turbo4的话,我想叫它k80e的,但其实这个版本把之前有的16+1t削掉了,要知道其实k70e还是turbo3都是有的,其实证明红米turbo定位区间吧,2025开年这样的机子1999吃国补,后续价格的下滑也证明了这个机子不算太成功,和后续pro相比,不能说相形见绌,但提升和价格体系的锚定让这个机子显得有点尴尬,重量也比之前提升了挺多。白色的虾线不错,这种机子偶尔来些小设计会抓住一些消费者的,天玑8400的话日用算不错,电池再大些的话或许更不错。 turbo4pro嘛,电池大更新,芯片发哥变骁龙8sgen4,这个芯中低强度能耗还行,稍微上点强度发热会明显,也有16+1t了,重量又提了点,机身也大了点,算是正统turbo迭代吧,造型更新不大,机身变大,后续的粉色也吸睛,但绿色莫名其妙的隔断我就不太喜欢了。 后续希望turbo系再用上7+gen2这种非旗舰芯但日用好,非重要部分不阉割的中端芯吧,造型不用太大变化,颜色的话虾线那种看情况决定上不上,稳妥点的话纯色还是比较好的。 题外话:联动的哈利波特ip算是挺大的,不知道对手机销量影响有多少。作者和演员的破事有了解但不多,基本左耳进右耳出,zen的话代理的ip游戏我也没玩过,不评价,单纯不太喜欢zen,改名不代表之前对游戏的那些行为不存在,只是单纯看这个ip小小延伸了下。
对于小米17系列pro/pro max 自己购买可能性的讨论 这几天看完各大小博主后,觉得背屏挺适用于自己场景的,不过还是不值得冲动下单,首先如果为了背屏上很多没用的东西对自己意义不大。对我而言尺寸大小的意义主要是电池和散热,续航焦虑这种东西确实却在过,大小的话,大的游戏影音体验确实会比小的好些,看权衡和取舍,自己偏好大的,续航好些的,,但对自己而言是个高消费,特别是自己偏需求1t的。所以还得耐心等等,一看接下来几个月市场的持续反应,二看别的厂家会不会有类似跟进以及技术体验硬件造型等的区别,三看能不能下放红米吧,虽然手机使用频率很高但是技术平权技术下放如果能做到对于消费者来说才是好事,四是如果米自身没有持续,或是消费者后续反向不好自己再充,价位应该也能相对接受些。当然,这也只是目前发布后一小段时间的感想,也许我也还会改变我的想法,这些都是后话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