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79WQC8 zgq30409105
Dare
关注数: 46 粉丝数: 307 发帖数: 8,695 关注贴吧数: 2
继瑞士之后 这些国家都在考虑“不干活白给钱” 继瑞士之后 这些国家都在考虑“不干活白给钱”   如果每个月不干活就能领工资,你是会变得更有主动性干活,还是安心地游手好闲?   在不少国家看来,给公民每个月固定发一份工资将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尤其在技术快速革新的时代,人工越来越多被机器取代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法也将鼓励失业者在不担心失去失业金的情况下,积极寻找兼职或临时的工作。   继半年前瑞士提出每月无条件给每位成年公民发放2500美元的提案并进行公投后,芬兰也开始行动了。   芬兰启动试验   为了最终推出全国性的政策,芬兰目前正在做一个真实的试验:给2000位公民每月发放一笔数百欧元的固定收入,允许他们自由选择是工作还是不工作,以及做什么样的工作。该试验将持续两年,参与者是在接受失业金或收入补贴的人群中随机抽取的。试验中获得的固定收入无需纳税。   如果试验成功,芬兰就打算将“不工作就能白拿钱”的福利推广到所有的成年芬兰人。   芬兰政府认为,这种方式看起来很花钱,但在长远看来其实是省钱的。作为高福利国家,芬兰的福利系统很复杂也很昂贵,简化这种系统将有效减少系统运行的成本。   与此同时,芬兰政府相信,这种方式也将鼓励更多失业的人去寻找工作,因为他们不用担心找到工作就会失去失业金。事实上,有不少失业人员都在逃避做兼职,因为一旦有小额的收入,就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失业金。   “附带的收益不会减少你的基本收入,所以工作以及自雇的行为就会变得很值得。”芬兰社保机构Kela法律部门的负责人图鲁宁(Marjukka Turunen)这样认为。   根据芬兰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6年11月的失业率为8.1%,10月同样为8.1%,但比9月的7.7%和8月的7.2%有所上升。就11月的数据而言,共有21.3万人失业,而有工作的人数是241.3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多了1.1万找到工作的人。其中,15岁到24岁的年轻人11月的失业率高达16.1%,同比去年减少了1.4个百分点。   想这么做的不只有芬兰   有上述想法的并不只有芬兰。加拿大、冰岛、乌干达和巴西等国都在讨论和考虑上述项目。   在2016年6月,瑞士更是率先做出了提案并举行了公投。提案建议给每位成年公民一份保障性的基本收入,无论工作与否,每月均可获得约2500美元的收入。另外,儿童也同样享有福利,每个月可领取750美元。这意味着,对有一个孩子的完整家庭来说,即使都不工作每个月也会有5750美元的家庭收入(约合人民币4万元)。   让人吃惊的是,竟然有超过75%的瑞士人给这个提案投了否决票。反对的原因是,虽然这种方法能消除贫困,但将大幅增加政府开支,从而削弱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根据瑞士联邦政府的估算,如果方案通过,瑞士每年要为此支付2080亿瑞郎(约合2150亿美元,1.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瑞士GDP的30%。其中,1530亿瑞郎将来自税收,另外550亿瑞郎则来自社会保险、社会辅助支出等账户。因此人们担忧,为了填补财政缺口,未来的税收不得不明显提高。   发放“基本收入”的计划始于1979年,由英国出生的美国政治活动家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提出。每隔几年,该计划就会被各种乌托邦公社和左翼经济学家提出一次。   在荷兰的乌得勒支,这种计划已经试验满一年了。自2016年1月起,乌得勒支就开始试着给250名正在接受失业救助的荷兰公民每个月发放960欧元,相当于1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700元)的固定收入,目的是为了减少荷兰现有福利体系中的浪费。   支持者认为,这种保障性的收入将允许人们自由选择工作以发挥自身的价值,更多地从自身兴趣和公益心出发,而不是迫于生计压力被动地工作。自由和主动地工作会让人们变得更有创造力,也能有更多时间关注家庭和公共事务。   根据此前由瑞士民意研究机构DemoSCOPE做的调查,如果瑞士推行基本工资制度,仅2%的人会停止工作,54%的人计划进修,53%的人愿意更多与家人在一起,22%希望创业,35%将更注重环保产品;另外,59%的35岁以下的人相信,瑞士终有一天会推行基本收入制度。 来源:一财网
军报:部队单方面停止房地产租赁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军报:部队单方面停止房地产租赁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解放军报6版12月4日报道了第54集团军某旅依法停止空余房地产租赁的探索实践,为一些单位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引起官兵强烈反响,希望对相关政策法规作进一步解读。本期,我们特邀法学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的通知》,果断停止有偿服务,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有关部门积极统筹、科学规划、精准摸底、强化管控,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探索破解矛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出大量成功经验。 然而,由于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涉及军地多方利益,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空余房地产租赁项目中,矛盾集中体现为:军事单位需要单方解除与地方企业或个人签订的房地产租赁合同以收回军队房地产;而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地方企业或个人,因合同正在履行中尚未到期而拒绝退还房屋。那么,军事单位单方提前解除合同的行为是否有法可依?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其实,军队贯彻中央军委指示精神,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有充分法律依据,军事单位单方解除租赁合同的行为不仅合法,而且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完全可以底气十足地开展工作。在诚实信用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和确立的情势变更原则,正是军事单位单方提前解除合同而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法律依据。 情势变更原则是国际民商事活动中解决因客观情况异常变动而造成合同履行困难问题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订立合同时的“情势”——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反而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此时,允许当事人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其目的在于适用诚信及公平原则,消除情势发生变更所带来的利益失衡后果,实现损益平衡。 我国于2009年5月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首次明确了情势变更原则,该解释第26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普遍意义上的情势变更原则有4个构成要件:第一,发生了情势变更的事实;第二,情势变更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第三,情势变更是当事人无法预见的,而且当事人对这种变化主观上不存在过错;第四,情势变更使履行原合同显失公平,将对一方当事人没有意义或者造成重大损失。 结合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分析,首先,军队空余房地产租赁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现在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成立的基础丧失,履约的前提发生了动摇,符合情势变更原则的第一构成要件。其次,军事单位与地方企业或个人之间的合同期限一般较长,在今年《通知》发布时,许多合同都处于未到期状态,符合第二构成要件。再次,中央军委下发《通知》是军事单位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到的,现在军事单位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其主观上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合同的情形。最后,按照《通知》要求,出租方军事单位已经不能继续向地方当事人提供房屋,房屋租赁合同继续履行失去了意义。因此,军事单位单方解除合同而免于承担违约责任有充分法律依据,符合法治精神。 原标题:军报:部队单方面停止房地产租赁有法可依,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来源:澎湃新闻网
新华社:美国选出了总统,没找到答案 2016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此次选举被美国媒体称为迄今“最丑陋、最分裂”的一次大选,选举过程中暴露出的美国社会矛盾仍在,选民迷茫未消,深层次问题凸显。 “喧哗与骚动”“愤怒和分裂”成为美国大选年的关键词,凸显出美国“党派极化”“政治分裂”“种族紧张”等一系列严峻现实,成为全球持续热议的话题。 大选中,竞选人对议题的关注点严重“跑焦”,当政策议题让位于相互攻讦,当对国家发展走向的关注让位于对一桩桩丑闻的品咂,社会共识只能成为难以企及的“奢侈品”。这场大选不缺花絮槽点,不缺“步步惊心”,唯缺给选民带来希望变革的指向。《华尔街日报》指出,“这场总统竞选仿佛是在遥远的银河系中进行”。 大选后,未来依旧迷茫,极化走势未停,离心力仍在加剧。《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发布民调显示,多数选民对新当选总统能否将国家重新团结起来疑虑重重。 此次大选也是对美国经济社会政策的一次大反思。 舆论认为,大选结束后,特朗普引发的“特朗普现象”将继续影响美国社会。他在竞选时提出“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宣扬“筑墙”的移民政策等诸多言论,迎合了一些阶层的“愤怒”情绪,也让各界为他今后的执政政策担忧。 全球化是国际间利益的再分配,也是美国国内经济和知识阶层利益再分配。全球化是趋势,通过比较优势再分工是趋势,而美国作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不争的事实。正如美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所说,此次大选中暴露出来的美国国内问题在于“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美国政府未来解决问题的对策,应该是实现国内社会经济生态的再平衡,而不是拿国际社会当“替罪羊”。 此次大选还昭示出,美国政治体制已然陷入困境。何时走出困境,答案仍未知。 如今两党制下,政治精英与普通民众越来越疏离,政治纲领与大众关切脱节,由此引发政治的结构性矛盾,民众反建制、反精英情绪日渐突出。 民主党失去白宫,在于美国选民在其候选人那里难以看到“变革”,看不清解决日益严重的政治分裂、种族紧张等问题的新办法。大选期间,民主党陷入“金钱政治”“暗箱操作”等质疑,候选人和该党遭遇信任危机。共和党方面,国会议员走上一条“主观攻人,客观伤己”的道路,为了制衡而制衡,加剧了政治极化和决策困境。共和党虽然赢得大选,但党内依旧分裂。 回望这次大选,有美国主流媒体发出概叹:美国民主何其“脆弱”!许多美国选民说得更为直接:“这就是一场金钱、权力和影响力的游戏。” 此次大选集中凸显美国制度的结构性问题,也令美国的国际形象受损。美国国务卿克里最近在伦敦尴尬承认,此次大选让美国形象难以获得海外认同,“有些时候令人极其难堪”。 美国作家J.D.塞林格在其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有一句名言:“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易变无常的。”对许多美国选民来说,2016大选选出了总统,却仍未消除他们心中的困惑与无奈。对普通民众来说,或许只有接受和等待。 新华社记者齐紫剑 朱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