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rodinger
Schrodinger
关注数: 1
粉丝数: 1,434
发帖数: 46,097
关注贴吧数: 10
用这个号来逛逛 天文吧和相吧是姻亲。
[Video] Steve Weinberg: Prospects for Asymptotic Safety 课件: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850220.html&urlrefer=f159fa3d5e86bd0229f5b813503dfd06
[视频合集] Relativity 如果看不清视频中的字,可下载板书文件: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866.html&urlrefer=3e26cebaf36ef6826d99a105e68ae605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867.html&urlrefer=bd17c09b348821e58de49fb6ec8f0351 分卷压缩文件,下载完2个压缩包后再解压缩。
[视频合集] Quantum Gravity Review 板书: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865.html&urlrefer=3ced307b9c3c2f2c5e176dcd61c9ea92 视频上有看不清的地方,可下载板书文件查看。
[视频合集] Quantum Mechanics 板书: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942.html&urlrefer=0dc6c86b75dc891e0e862c85dce21623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943.html&urlrefer=00640feb56f8eddfa090a14d8f3b73a3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944.html&urlrefer=0f808431faa073bb0160d5b8be94754c 视频中有看不清的地方,可以查看板书。
[视频合集]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gravity 如果看不清视频中的字,可下载板书文件查看。 共4个分卷压缩文件,需全部下载后解压缩。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995.html&urlrefer=6844772ecedcbbab44fa12570afe926e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996.html&urlrefer=30401307a9b3e8538d621004026d65fe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997.html&urlrefer=83326140e67cc8ac464506c30d147af2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998.html&urlrefer=4b93ddfd871738486829612cc4d72a42
[视频合集] Explorations in String Theory 如果看不清视频中的字,可下载板书文件查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6006.html&urlrefer=f1d04beedd1be503a66c0c00f0c38bae
[视频合集] Strings / Quantum Gravity 如果看不清视频中的字,可下载板书文件查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864.html&urlrefer=4e50c7d0962b3be00c5807d151ef4a29
【视频合集】String Theory Review 如果看不清视频中的字,请下载板书文件查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0915863.html&urlrefer=e0c75bc2ec3435ee3be9a0f21a978887
科学家发现“无痕截获”量子通信方法 科技界通常认为,如果量子通信遭人窃听,通信接收方的探测器会很快发现。但挪威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学术刊物《自然—光子学》上报告说,他们找到一种“无痕截获”量子通信的方法,可以在通话双方没有丝毫觉察的情况下获得通话内容。 在微观世界里,不论两个光子等粒子间的距离有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这种现象叫量子纠缠。量子通信正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从理论上说,无法在观测一个量子系统的同时不留下干扰,也就是说对量子通信的窃听是肯定会被发现的。 但挪威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可以在截获量子信号的同时,向通信接收方发出一束特殊的激光,这束激光可导致接收方的量子探测器失效,但同时仍使其具有传统光学探测器的功能。因此,只要窃听者在获得通信内容后,再向接收方发出内容完全一样的传统激光信号,接收方的探测器将感觉不到任何异常。 研究人员瓦迪姆·马卡罗夫说,通过这种迂回的方法,可以获得百分之百的通信内容,同时又不在量子通信系统中留下痕迹。不过他也指出,这只是利用了技术上还存在的一个漏洞,将量子通信系统变成了传统通信系统,并非量子通信高度保密的理论基础出了问题。 作者:黄堃 来源:新华社
贺福初院士寄语莘莘学子:明天开学了 编者的话: 每年的9月1日,都是新学年的开始,有一年级的小同学自豪地背起书包跨入学校大门,更有许许多多进入新学年、迈进人生新阶段的同学迎接着新的挑战。 日前,应北京市教委、北京电视台之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作了《明天开学了》的演讲。在演讲中,贺福初亲切地把各阶段的同学称为学弟学妹,饱含深情地表达了他对莘莘学子的祝福:人生,不仅有黑色的苦难,能阻碍你抵达成功的彼岸;而且有金色的诱惑,能吸引你误入事业的歧途、甚至死胡同。对前者,要勇往直前;对后者,要心无旁骛。 作为部队培养的分子生物学家,贺福初以他的卓越成就成为我国最年轻的院士、我军最年轻的将军。 本报全文刊登贺福初的演讲稿,以飨读者。
世界首台图像可触摸3D电视在日本问世 日本研究小组的一名成员正在演示世界上第一台图像可“触摸”的3D电视。这款3D电视允许用户触碰、挤压或拉伸似乎飘浮在眼前的3D图像。
美国科学院第一位女数学家:拒绝分享年轻人的荣誉 26岁的数学家马蒂亚舍维奇写好论文后,热情邀请合作者朱莉娅·鲍曼·罗宾逊(Julia Bowman Robinson)共同署名,却遭到了拒绝。 1年前,54岁的朱莉娅主动邀请年轻人,合作研究丢番图方程。在合作的过程中,朱莉娅找到了将丢番图方程改写成等价方程时,减少变量个数的方法。在马蒂亚舍维奇完成这篇论文之前,改写方程至少需要13个变量。1974年,马蒂亚舍维奇把需要的变量数减到了9个。 他坚持认为论文应该署上朱莉娅的名字,因为没有她的研究方法,也就没有他这篇论文。朱莉娅则不愿去抢年轻人的风头,拒绝接受这分荣誉。 “我希望人们记得我,仅仅是因为我证明了某个理论或解决了某个问题,而非获得了某项荣誉或某个职位。”她曾这样告诉周围的人们。 在拒绝马蒂亚舍维奇之前,朱莉娅获得的荣誉并不多,她只是做着一件又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 朱莉娅自幼多病,2岁时就失去了母亲,9岁那年因病休学。休学期间,她跟着家庭教师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4个年级的课程。而学习之余,她的爱好也跟别的女孩完全不同,她喜欢摆弄水枪和来复枪,还喜欢骑马。 当然,她最喜欢的还是数学。当朱莉娅返回圣迭戈的中学上学时,她发现班里别的女孩子早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只有她非常狂热地喜欢上了数学。不仅如此,在物理课上,朱莉娅也是唯一的女生。 毕业时,孤独的朱莉娅获得学校的数学、生物、物理以及科学通才奖,并顺利进入圣迭戈学院。 后来回忆起当年的生活,她感叹道:“圣迭戈的其他人各自都有童话般的故事,只有我的故事最单调和乏味。” 说这话时,朱莉娅已经从圣迭戈学院转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她一生中“非常幸福和快乐”的时光。伯克利有很多人跟朱莉娅一样为数学而激动,这让她“忽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天鹅”。 “天鹅”也在伯克利完成了蜕变。获得数学学士后,她又在1941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也是在这一年,朱莉娅考取了华盛顿的公务员,但为了继续研究数学,她拒绝了这个职位。曾教授她数论课的助教罗宾逊向她求婚时,她则没有拒绝。正是在数学课堂上的深入交流,让他们彼此相互了解。这一年12月,她成为罗宾逊夫人。然而学校规定,夫妻不能在同一院系任教。朱莉娅只好到一个军事项目里担任研究助手。 婚后的朱莉娅,精力大都集中在了照顾家庭上。怀孕带来的欣喜,几乎让她把数学忘得一干二净。遗憾的是,因为健康原因,她失去了这个孩子。医生则建议她不要再生小孩。 这差点儿摧毁了朱莉娅的生活,她陷入了长时间的沮丧之中。或许是丈夫罗宾逊意识到了数学对朱莉娅的重要性,他重新唤起妻子对数学的兴趣。朱莉娅也很快从绝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她到伯克利跟随著名逻辑学家塔斯基研究数学逻辑。1948年,凭借论文《代数中的可定义性和决定问题》,朱莉娅获得了博士学位。 与此同时,她开始着手研究丢番图方程可解性的判别,这是数学家希尔伯特1900年提出的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这23个问题对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朱莉娅研究的,就是希尔伯特的第10个问题。 这个问题耗去了朱莉娅20多年的时间,直到1976年发表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最后一篇论文。她与合作者做了大量的证明,然后由朱莉娅对已得的结果一次又一次进行简化。 1961年,当他们的论文《求幂丢番图方程的决定问题》面世时,很多人惊讶于它的“简洁和优雅”。但此时的朱丽娅,离解决希尔伯特的第10个问题尚有一步之遥。不过,这也为9年后马蒂亚舍维奇最终解决丢番图方程打下了基础。 朱莉娅和马蒂亚舍维奇等人的工作,在1970年后得到同行的广泛承认。原本各自进行研究的两个数学家,开始联手对丢番图方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只是年轻的马蒂亚舍维奇没料到,在自己试图与朱莉娅分享荣誉时,遭到了前辈的拒绝。然而朱莉娅无法拒绝的,是那些更大的荣耀。 就在她拒绝马蒂亚舍维奇两年后,美国科学院选举朱莉娅为院士。她成为美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数学家。6年后,这个女人又成为美国数学学会的第一位女会长。同时,她还是第一位获得麦克阿瑟基金奖的女性。 “所有这些关注,让我欢喜,但也让我尴尬。相对于这个或那个领域的第一个女人,我更愿意被大家所记住的是,我其实只是个数学家。”她说。 与这些“第一”相比,她更希望人们记住她具体做了什么事情。来源:中国青年报
人民日报:方舟子的存在是面镜子 尽管人人喊“打假”,但并不是人人都喜欢“打假英雄”,方舟子被袭后的舆论反应就证明了这一点。当方舟子将他在北京住所附近遭遇两个歹徒泼辣椒水和铁锤袭击的消息通过微博“广播”之后,舆论就明显分成两大阵营,一方呼吁“方舟子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另一方则质疑被袭事件背后是否有自我炒作嫌疑。 方舟子究竟是因“打假”而被报复,还是为了自身利益而自我炒作,相信有关部门会查明真相,给所有关注此事件的公众一个交代。但是,真相的查明恐怕并不能结束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打假英雄”方舟子的舆论分歧。 方舟子善于打假。从打假案例的选择,到专业知识的运用,打假10年,他以“对真相要有洁癖”的近乎偏执的追求,触碰了许多个人、团体或是部门的利益。同时,作为“打假个体户”,方舟子的打假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独来独往的风格、嫉恶如仇的个性,都跟“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格格不入。如果再由于受其个人价值观、知识面的影响,追问的过程偶有瑕疵,就更容易撩拨起“苛求‘苛求者’”的社会心理,引来旁观者的动机质疑。 而这还不是公众对方舟子10年打假行为最为困扰之处。更大的纠结在于,人们渴望知道真相,但是,当真相总是以这样非正常的渠道被揭露,当事实总是需要经过如此极端的方式被呈现,面对这样的真相,人们不知该是喜还是悲。 一方面,人们为方舟子一次次的打假而欢呼;另一方面,人们却又为每次打假事件的“虎头蛇尾”而沮丧和犹疑。比如学术领域的许多打假,大多数也是不了了之。轰轰烈烈的打假往往以响亮的掌声和喝彩为开端、尴尬和失望的沉默为结尾,打假十年,有多少案例能称得上“真正的胜利”? 方舟子的存在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这个社会的难堪与窘境——对诚信制度的呼唤为何如此艰难?所谓制度打假,无非是建立起一套社会诚信制度,完善对造假的惩罚机制,让所有造假者付出惨痛的代价。倘若学术造假者被开除,永远被排除在学术圈之外,文凭造假者的职业生涯因此被截断,造假之风还能如此猖獗吗? 让造假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相信从技术层面讲并不是太难的事。关键在于惩罚机制从哪个层面启动,是不是在惩罚机制面前,所有造假者都能一视同仁。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始终没能跨出实质性的一步。如此这般的举步不前,成就了方舟子的知名度,也常常令他孤独的努力功败垂成。他的境遇折射出的,是我们的社会在成就与德行、功利与价值面前的进退取舍。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追问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将来面对历史时,无法摆脱的追问。作者:郝洪 来源:人民日报
34岁的中科大教授陈帅:和原子跳个舞 如果有一支原子军队的话,陈帅无疑能够担任这支队伍的首席指挥官。这位34岁的中国科技大学量子工程中心的教授,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原子,“当玩具一样摆弄”。 “我就像个导演,可以指挥原子做水平运动,或是原地转个圈。如果需要的话,还能让它像蜜蜂那样跳一段‘8’字舞。”年轻的教授饶有兴味地解说道。 利用激光冷却并囚禁原子的技术,是物理学家获得冷原子的经典方法。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操控微观粒子。 7月底,陈帅应邀前往澳大利亚参加第22届国际原子物理学会议。他惊讶地发现,会上提交的议题差不多都跟冷原子有关。有的用冷原子做精密测量,有的测量基本常数,有的测算时间,还有人提出用冷原子模拟凝聚态物理。 “冷原子好热啊。”陈帅感叹道。在他看来,假如人类尚未发现这项技术,恐怕当代物理学的很多研究都将停滞不前。
台湾名校大学生公交车上拳打争座老人 校方道歉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同学,这是博爱座。”七十三岁美国华侨胡姓老翁返台度假,8月29日在新竹市搭公交车,要台湾“清华大学”郑姓学生让座,郑反呛老翁“Shut up(闭嘴)!”还比中指。老翁气得大骂没教养,郑一怒之下挥拳打老翁,双方闹上派出所。 胡姓老翁眼镜被打飞、左脸被打肿,不断流鼻血,衣服上有斑斑血迹,送到马偕医院急诊室初步诊断,有脑出血、脸颊挫伤合并骨折。他哥哥赶到医院气得骂:“这是什么社会?老人要学生让座还被打,真是教育失败。”扬言要对清大提告。 “真的……很抱歉。”郑姓学生在派出所时态度懊悔,他说作错事就要付出代价,不管是老翁提告,还是学校惩处,都愿意接受。 “但他一直指着我脸骂,还把口水喷到我脸上。”郑姓学生说,原本要到火车站准备出游,在公交车上当众被骂,才会发火打人,胡姓老翁也有推他肩膀。双方在公交车上大吵,司机随后将车开到邻近派出所。 “博爱座本来就是给老人坐的,年轻人跷个脚坐着对吗?”胡姓老翁移民美国三十多年,7月返台,“连我看到孕妇都要让座了,何况年轻人”。 “我真的很伤心。”他说,这一个月他在台湾搭公交车,看过很多年轻人坐在博爱座上“装睡”,不然就是对他视而不见,“我比较鸡婆”,看不过去才提醒年轻人让座。 胡姓老翁说,他看完医生上公交车,背着大包包、满身汗,请坐在博爱座的郑姓学生让位,但郑没让,反向他比中指,大吼“Shut up!”“我七十三岁,为了座位,竟有人叫我闭嘴。”清大教官崔东兴到医院探视胡姓老翁时,胡姓老翁颤抖着瘀青嘴唇说,年纪这么大,还为了座位被打,“满悲哀的。” “学生情绪管理有问题。”崔东兴说,郑姓学生不让座、打长辈,“怎么样都不对”,校方将给予适当惩处。 清大副校长叶铭泉得知学生不让座还打人,代表学校向受伤的长辈道歉,并难过地说,“这名学生要再教育,一定会处分并加强辅导”。人本基金会表示,学校和家庭不要再只教孩子竞争,关怀二字要进到心里去。 叶铭泉表示,这些聪明的孩子自视很高,品格教育却不一定等高,但是到大学再教育已太晚了,应该在中学时期就把品格奠定完成;学校会请导师开导郑生。 人本教育基金会新竹分会主任李慧贞说,读好学校的孩子往往知道很多事,例如明明懂博爱座要让座,可是博爱的精神没进到心里去,不愿意做,一被人提醒就自尊受伤,觉得有如被当众指责,不会处理情绪,所以马上翻脸、甚至挥拳,就像许多人开车出车祸,下车就先呛声,因为不懂得同理心,不懂得为人着想。来源:中国新闻网
英国科学家总结出癌症8大关键信号 据国外媒体8月27日报道,《英国全科医疗学刊》刊登英国基尔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总结出癌症8大关键信号。 新研究主持人马克·夏普利博士及其同事仔细分析了来自英国、美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丹麦和德国的25项癌症研究,最终总结出以下“癌症8大关键信号”: 1.直肠出血(预示老年性肠癌) 2.缺铁性贫血(可能是结肠癌的征兆) 3.乳房肿块(有可能是乳腺癌) 4.直肠检查显示可能有癌症出现(可能得了前列腺癌) 5.尿中带血(可能预示存在与尿路有关的癌症) 6.咳血(潜在肺癌危险) 7.绝经后出血(可能出现妇科相关癌症) 8.吞咽困难(可能出现了食管癌) 夏普利博士表示,患者一旦出现其中任一症状,就应该尽快找癌症专家诊断。这些关键症状的发现有助于及早诊断出大量的癌症病例,从而帮助患者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关键症状判断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癌症。比如,21岁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极不可能得了肠癌,但是如果这一症状出现在60岁老年男性身上,那么则更可能是肠癌的一大信号。 研究人员还表示,目前已知癌症大约有200多种,医生不大可能对所有癌症都了如指掌,因此,当身体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患者务必上医院做必要癌症排查或定期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8月27日《科学》杂志精选
《科学》:开普勒发现两颗系外“土星” 美国宇航局(NASA)在今年6月受到了批评,当时它宣称其空基望远镜开普勒发现了 706颗潜在的新系外行星,但仅仅公布了其中306颗候选行星的数据。为了排除由真正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发出的“错误警报”,开普勒的科学团队希望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对最有希望的目标实施进一步观测。但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等待太久。8月26日,研究人员公布了来自开普勒“top 400”中的两颗得到证实的土星大小的行星。 新的望远镜同时也作出了有关邻近系外行星之间的一场引力拔河的首个实际观测,这将使天文学家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查明天体的质量,并探讨这些太阳系外恒星系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2009年3月发射升空的开普勒望远镜通过探测恒星亮度的周期性减弱——由一颗行星从恒星的面前经过所致——来发现系外行星。在此之前,天文学家依靠随后的径向速度观测——即考察行星的引力牵引对其所围绕的恒星的扰动程度——来确定此类行星的质量。然而由于此类观测依赖于行星的轨道倾角,而后者并不为人们所知,因此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但是如果围绕同一颗恒星运转的两颗系外行星彼此具有强烈的引力影响,且经过恒星表面的时间也不定期,则天文学家能够利用这些信息来更为准确地计算它们的质量。 在8月26日在线发表于《科学》上的一篇论文中,开普勒的研究人员宣布,首次在名为开普勒-9b和开普勒-9c的行星中明确观察到这种过境时间的变化。结合最初利用传统的径向速度测量进行的过境观测,科学家已经计算出这两颗行星的质量仅仅略轻于土星。之前几年进行的额外观测最终将给出更加准确的行星质量。文章的主要作者、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Matthew Holman指出:“与任何太阳系外的行星相比,我们将更好地了解(这些行星的)质量。”Holman表示,这些行星在过境时间上的变化能够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增强,即其中一颗行星环绕母星所需的时间几乎正好是另一颗行星所需时间的一半,因为这种“轨道共振”增强了它们的引力相互作用。 并未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西南研究所的天文学家David Nesvorny认为有关过境时间变化的观测结果很“可靠”,并相信它是来自开普勒项目的诸多重要发现的开始。Nesvorny表示:“在我们的太阳系中,行星的引力相互作用是我们对于其形成和演化的理解的核心。”他说,开普勒可能获得了数百个其他恒星系统的类似数据,并以前所未有的细节为特征。“这可能是一次真的革命”。 (群芳译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cience.com&urlrefer=b961af48574d6edf1b472a57c73cfb4e,8月30日) 《科学时报》 (2010-8-31 A3 国际)
《New York时报》:新生,欢迎你;家长,请回家 如何让孩子尽快成长起来,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高校既负有责任,又可以作出一些努力。
《科学》网站关注方舟子被袭事件 8月30日,《科学》网站报道了方舟子被袭击一事。报道说,中国知名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8月29日在北京遭袭。在此之前,方舟子通过自己的网站“新语丝”和微博揭发过学术不端、学历造假等行为,并批判过中医和伪科学。 方舟子因为其毫不客气的批评而遭到过名誉侵权起诉,但29日的遭袭——如果与其打假行为有关的话——却让事情上升到新态势。凶手目前在逃,北京警方称已介入调查。 类似的事情之前也有发生。今年6月,中国《财经》杂志的科学新闻记者方玄昌就遭遇了两名歹徒袭击。方玄昌与方舟子两人都因揭露学术界的丑陋真相而闻名。方玄昌的被袭案件至今仍未告破。(科学网 张笑/编译)
百度相对论吧第一届微型科普大赛活动总结与展示 1、图片可点击放大。 2、图片中的链接没法点。PDF已上传至百度文档,等审核通过后就发下载链接。请关注本楼后面的回复。 3、这次比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位的支持。在此特别感谢各位热心参与的吧友,以及为活动操劳的吧主、小吧主。 4、等奖品发放后,这次活动才算圆满。请各位获奖吧友尽快将通信地址发消息给我,以便寄送奖品。需要发给我的信息详见:http://tieba.baidu.com/f?kz=868722667。我和寒木一定会对各位的信息保密的,请大家放心。吧盟提供的奖品并不是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我也知道大部分吧友都不是冲着奖品而参与的。但还是希望各位不要放弃领奖。因为这可能对我们以后申请活动支持造成不好的影响。
【活动展示】百度相对论吧第一届微型科普大赛 【说明】 1,本文带有较多链接,因此用图片形式发上来,以免百度吃帖; 2,本贴中的图片可点击放大,以便看清文字; 3,本文中的链接,专成图片后无法点击。本文的PDF文档已上传至百度文库,待审核通过后即发上来。请关注本贴后面的回复。 4,第一届微型科普大赛作品总集已先期上传至百度文档,点此下载PDF文件: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enku.baidu.com%2Fview%2Ffec35c2b3169a4517723a398.html&urlrefer=c11d7b1986b1fb505d695d6c00d9c3f0。
微型科普大赛决赛投票统计 格式: 作品号 投票I得分 投票II得分 投票III得分 总分 名次 1 2 2 1 5 6 2 3 2 2 7 2 3 2 1 0 3 10 4 2 1 0 3 10 5 1 1 0 2 16 6 2 1 1 4 7 7 1 1 0 2 16 8 2 1 3 6 4 9 2 0 1 3 10 10 2 0 0 2 16 11 5 4 2 11 1 12 1 0 0 1 24 13 0 2 0 2 16 14 1 0 3 4 7 15 3 2 1 6 4 16 2 0 0 2 16 17 1 1 0 2 16 18 1 0 0 1 24 19 1 2 0 3 10 20 0 2 0 2 16 21 1 1 1 3 10 22 0 0 1 1 24 23 1 1 0 2 16 24 1 0 0 1 24 25 1 1 1 3 10 26 4 2 1 7 2 27 1 1 2 4 7
8月26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整体适应度”方法并不普遍适用 包括蚂蚁和很多黄蜂及蜜蜂物种在内的真社会性昆虫形成等级社会,由能够生育的蜂王(蚁王)和不能生育的工蜂(工蚁)组成。这意味着,一些个体需要牺牲它们自己的生殖潜力来养育其他个体的后代,这是达尔文认为对进化论构成挑战的一个事实。对于这一现象,最为人们接受的解释所依赖的是亲缘选择理论,而该理论则以“整体适应度”为依据,它指的是通过增加其亲戚的后代的生存机会所获得的个体适应度。在本期的一篇“分析”文章中,Martin Nowak、Corina Tarnita 和Edward O. Wilson指出,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他们用数学手段表明,“整体适应度”只有对于严格定义的一个小类别的条件来说,才是标准自然选择(理论所采用)的直接适应度的一个可行的替代指标,它不是普遍适用的。标准自然选择理论在精确种群结构模型的背景下为此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释。本期封面所示名为 “Formica obscuripes”的蚂蚁的工蚁,它们正在进行“交哺”,即共同分享液体食物。
科学家解开宇宙早期超大质量黑洞形成机制之谜 两个等质量星系相撞并形成一个超大质量气体云,最终塌缩形成黑洞的过程
四川一大学生买猪肉充人肉 欲“假死”归隐 年仅20岁、就读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大二男生宋科(化名),有着和同龄人不一样的理想——到青城山上去归隐。为了这个理想,宋科做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为。 他花10元钱买来带骨猪肉摆成自己躺卧的形状,并安装电路短路装置,离开寝室前打开液化气罐阀门……这一切,就是为了早上来电时,因短路产生火花,引发室内液化气罐爆炸,炸死床上的“自己”。最终因线路跳闸,宋科的计划以失败告终。8月25 日,宋科因涉嫌爆炸罪,站上了成都高新法院的被告席。 8月25日下午1时30分,宋科被法警带上法庭,他那青涩的面孔上,没有丝毫表情。 检察官每叙述一段上述事实经过,旁听席上都会传来一阵唏嘘,宋科始终低着头,他表示对检方的指控不持异议。 “我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达到‘消失’的目的,如愿到青城山上归隐。”宋科平静地回答。 陆陆续续返回学校的同学,闻到了寝室里刺鼻的液化气味道,他们和学校保安打开房门后,发现寝室里让人“费解”的一幕,于是向高新警方报警。 3月2日,宋科在都江堰市区上网时被民警抓获。当日,宋科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警方刑事拘留。经法医鉴定,宋科并无精神方面的疾病。 高新检察院审查后,最终对宋科以涉嫌爆炸罪提起公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审理,高新法院宣布休庭,择日宣判。 “都是武侠小说害了我儿子啊!”庭审结束后,宋科的母亲哭得肝肠寸断,他的父亲也老泪纵横。“儿子没啥缺点,就是爱看武侠小说,春节回家过年,他也没提过什么归隐的想法,一切毫无预兆。”宋科的母亲说,他们疏忽了和儿子的沟通,才使得儿子犯下错误。来源:山东商报
美科学家拍摄迄今最清晰太阳黑子可见光图像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张照片看起来像是盛开的花朵,又像深邃的眼睛,其实都不是。这是人类迄今获取的最精细可见光波段太阳黑子图像。这张壮观的图像是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大熊湖望远镜拍摄的,它记录下了一个直径大约 8000英里(约合12900公里)的巨型太阳黑子。 该太阳黑子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600度,而边缘地区则要热得多,超过5800度。黑子周围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称为“米粒组织”,是太阳内部上涌的炙热气体形成的。每一个这样的米粒组织单元直径大约1000公里。 拍摄这张图像所用的望远镜正式名称为“新太阳望远镜”。该望远镜使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可以主动调整抵消大气波动引发的图像失真并修正信号扭曲。 科学家们相信,太阳黑子以及其他磁场结构对于理解空间天气至关重要。缘起太阳的空间天气事件,可以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造成严重后果。一场剧烈的太阳风暴可以使电力和通讯中断,摧毁卫星,甚至让飞机航班上的驾驶员、乘务组和乘客暴露于辐射之中。根据法国天文杂志《航空和航天》的报道,这张太阳黑子照片是可见光波段迄今获取的最精细图像。 新泽西工学院的菲利普·古德维尔(Philip R. Goodewill)教授说,这张图像是使用大熊湖太阳观测台的1.6米口径“新太阳望远镜”(NST)拍摄的。该望远镜的分辨率可以看清太阳表面直径大约50英里(80.5公里)的物体。 大熊湖天文台位于加州一片宁静的山间湖泊附近,这里以大气宁静度高著称。新太阳望远镜使用一片97自驱动矫正镜片进行图像修正。到2011年夏季,经由与国家太阳天文台的合作,大熊湖观测台将对其设备进行升级,采用一台349矫正镜取代原先的设备。 新太阳望远镜本身是下一代大型地基太阳望远镜的试验项目,该大型望远镜将在下一个十年内建造完毕,名为先进技术太阳望远镜(ATST)。新望远镜正孕育先进的自适应技术,而这种自适应技术又将孕育下一代的先进技术,用于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磁场测量和动力学事件的观测。而与此同时,这项成果也借助了同步开发的计算机实时图像增强技术。作者:晨风 来源:新浪科技
百度相对论吧首届微型科普大赛作品总集(PDF) 百度文库下载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enku.baidu.com%2Fview%2Ffec35c2b3169a4517723a398.html&urlrefer=c11d7b1986b1fb505d695d6c00d9c3f0
相对论吧邀请生物吧吧友为微型科普大赛投票 各位生物吧吧友,大家好: 相对论吧的首届微型科普大赛,经过一个多月的征稿、初选,即将接近尾声。在这一个多月时间中,生物吧吧友热心地关注、参与了我们的活动;另外,生物吧也有不少高水平的吧友。因此,我们希望生物吧的吧友也能参与到最终的评选中来。 为了确保评选质量,我们限制了只有相对论吧吧务团队才能参与此次投票。我注意到,生物吧吧主geniushero已经具有投票权限。除此之外,我希望还能有一名吧友能够代表生物吧投票。但只有相对论吧的会员才能添加为吧务人员。因此我想了解下有没有生物吧的常驻吧友同时又是相对论吧会员的。无论是谁,都是代表生物吧投票。大家可以私下或公开讨论后,确定给哪些作品投票。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吧友,geniushero可以将大家的讨论结果告诉我,我有马甲可代为投票。 决赛投票共开了3个选项相同的投票帖: http://tieba.baidu.com/f?kz=871223791 http://tieba.baidu.com/f?kz=871226108 http://tieba.baidu.com/f?kz=871227131 最大选项分别为12、6、3。可以根据生物吧吧友的喜好,给同一个作品最多投3票。最后将3个帖子的票数加起来,决定最终名次。 入围作品参见:http://tieba.baidu.com/f?kz=871169929。此次比赛的全部作品已整理完毕,上传至百度文库,不日即可提供下载。感兴趣的吧友可关注相对论吧提供的链接。
你的QQ号对应什么帖子? http://tieba.baidu.com/f?kz=_________ 横线处填入你的qq号,比如:http://tieba.baidu.com/f?kz=123456789。
[颁奖] 百度相对论吧第一届微型科普大赛尼娥柏奖获得者是—— 在word文档中,使用“替换”功能统计作者名字的出现次数。只统计了李微商和鲁来豪夫的作品数目。 最终结果是: 李微商:共有33个作品。 鲁来豪夫:共有37个作品。 最终,鲁来豪夫吧友获得了本届比赛的尼娥柏奖。奖品是吧盟提供的写字板一块。
日欧年长科学家不满强制退休政策 欧盟从2000年起就认定年龄歧视是非法的,但到目前为止,和日本的情况一样,欧洲许多年长的科学家到了一定年龄,仍然会被强制退休。强制退休年龄在60岁到70岁之间,因各国法律而异。 不过相比法律而言,导致年长教授们退休的因素更多是来自文化。“整个社会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到了一定年龄,你就应该回家养老去”,69岁的英国剑桥大学退休教授Peter Lawrence说。“按照传统惯例,老了就该退休”,现年77岁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遗传学家Albert de la Chapelle表示,“接你班的那些家伙可不想看到你老在他面前晃”。他本人于1997年离开芬兰来到美国。 最终导致的后果是,欧洲和日本的许多科学家纷纷“改投门派”,前往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继续工作。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没有退休年龄这一说。虽然开始新生活对他们来说会有不适应,但是他们觉得能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这么做也值了。 Jan-Åke Gustafsson就是其中一位,他曾是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院生物科学与营养学系教授,面临瑞典67岁的强制退休年龄,不得已出走美国。目前,69岁的他在美国休斯顿大学继续从事研究工作。“60岁时开始思考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这确实会让人感到压力”,他说,“但如果你认为科学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想继续沉浸在科学研究中,那么考虑一下吧”。(科学网 张笑/编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大学排名让人对世界产生误解
澳洲科学家发现计算行星系重量新方法 据澳洲日报报道,关于太阳系,科学家还有数不胜数的疑问,但其中有一个或许是最沉甸甸的了:如何准确地算出行星、其卫星以及光环的确切重量。如今,澳洲的一个科学小组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澳洲领导的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了一个计算行星系重量的新方法,他们称,这个方法也将微调太阳系的模型,改善航空器的飞行计划。这一突破性进展同时也将加快科学家对重力波(gravity waves)和爱因斯坦于1915年在相对论中预测的太空和时间太空涟漪,即引力波的探索。这一新的行星测量方法利用高速旋转的恒星脉冲星(pulsars)定期发射出的无线电讯号来测量行星系的重量。 这个科学小组的领头人David Champion称,“这是人类首次掌握测量行星系重量的方法,包括带有卫星以及光环的行星。我们也将对此前的结果进行独立的核查,这对于天体科学而言是个巨大的进步。” 这项新技术将刊登于《天文学杂志》(Astronomical Journal)上。迄今,科学家都是通过测量行星卫星或航天器在经过它们时的轨道,计算出该星球的引力,再以引力大小估测该行星的重量。 这个科学小组的成员以及CSIRO天体物理学家George Hobbs称,新发现的测重法比现行方法要更通用。“它可测量许多天体的重量,从行星到小行星,都不在话下。”来源:中国新闻网
科技日报:希望更多科学家登上科普讲坛 近日,中科院组织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中关村,开讲老百姓关心的养生知识。在形形色色“养生专家”泛滥的今天,在老百姓疑惑“科学家去哪了”的当下,这无疑是值得称赞的举措。 让老百姓依靠知识走出困惑,这是科学家无可推卸的责任。科学家是知识的创造者,是知识链条上的第一环。以这样的身份参与科普活动,所传递的信息自然谬误最少,也最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可以说,科学家以“第一发球员”的身份,把科学知识传播出去,最能赢得社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如果科学家远离了公众,社会同样会冷落科学。 科学家做科普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更不乏大科学家做科普的佳话。以“科学为人民服务”的定位,中科院在创立之初就把科学与工业、农业结合作为工作内容之一,郭沫若更是提出科学要走进群众的论述。竺可桢、华罗庚等大科学家也是知识传播的典范。 如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知识水平也大大提高。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变少了。相反地,人们对生活的科学依据越来越关注。近年的养生热就是一例:过去只关心怎样吃不生病,现在关心怎样吃健康营养。可以说,衣食住行,样样有学问;柴米油盐,个个需讲究。这自然对科学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迷信滋生在科学贫瘠的土地上。各类“养生专家”的泛滥折射出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也反衬出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科学家的缺位。中科院组织院士开讲健康养生,无疑是改善这种现象的重要一步。但我们更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科学家登上科普讲坛。作者:徐玢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博士质量调查》面世 最牛导师同时带47博士 资料图片:难以支持
复旦八名教授请求录取偏科“天才” 陕西招办拒投档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
我国成功将“天绘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8月24日15时1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的“天绘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资源普查、地图测绘等诸多领域的科学试验任务。这次卫星获取的遥感信息和试验结果,将对我国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28次飞行。 作者:田兆运 来源:新华网
科学家发现最老陨石 太阳系历史推进190万年 科学家发现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古老陨石,将太阳系形成年代向前推进了30-190万年。
全国生物竞赛揭榜 北大现场派发预录通知书 8月23日,第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刚在武汉落幕,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就现场向金牌得主们派发预录通知书。 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被誉为“国际奥林匹克生物学竞赛的预选赛”。本次比赛共决出了24枚金牌,其中成绩前18名选手将参加生物奥赛冬令营,并从中选拔出4人组成国家队,于明年7月赴韩国参加国际生物奥赛。 竞赛闭幕式刚结束,北大元培学院院长许崇仁就将金牌选手召集在一起,并向大家派发了预录通知书。“××同学,……现预录取你为北京大学2011年保送生。”只要选手签字同意,立刻就能成为一名准北大生。许崇仁介绍,预录通知书只对竞赛成绩前 18名的选手发放。剩余的6名金牌选手,则发放自主招生笔试资格通知,如果选手在笔试中各科成绩均衡,被北大录取的问题不大,“如果学生严重偏科,我们则不予考虑。” 许崇仁说,签约的学生都是生物尖子,进大学后学校将尽量安排其就读生物专业或相关专业,如心理、环境等专业。“跨领域学科则不行,毕竟相差太远。”因此,如果选手非要选择其他专业,“除非参加高考”。“生物是一个前沿学科,国家每年在生物领域的投入很大,将来发展前景很好。”许崇仁向选手们派“定心丸”。 提前保送上北大,选手们的心情还是有些激动。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群竞赛尖子几乎没怎么犹豫和考虑,就纷纷签字同意。由于没有桌子可供写字,许崇仁索性让选手垫着自己膝盖签约。本次竞赛“状元”,16岁的河南小姑娘张翔宇告诉记者,进北大生物系是自己的梦想,不用跟家人商量,自己就能拍板决定。 对获奖选手感兴趣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23日,该校招生老师也来到现场,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其他获奖选手身上。许崇仁称,金牌选手一直是高校争取的重要生源,去年北大就遭遇到西安交大的“阻击”。 作者:刘辉 来源:楚天金报
丹麦业余爱好者自制载人火箭将进行试射 从底部观看一枚“热“号火箭,它将于下周首次发射。
9月份会员名称提议 rt. 一切程序均照旧。
研究发现常打孩子影响儿童智商发展 面对顽皮的孩子,有的家长认为,打屁股等体罚方式会让他们长点记性。近日国外有研究发现,体罚有可能阻碍孩童智商发展。专家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打不得。 中国有俗话“不打不成器”、“黄荆棍下出好人”,说的都是棍棒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不懂事,只有打屁股、挨棍子才能让他们长点记性。 而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的体罚方式,可能阻碍孩童智商发展。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对1510名2岁—9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在806名2岁—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过的儿童,智商的平均商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岁—9岁的儿童,这一差距是2.8分。研究人员因此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打不得。体罚教育大都事与愿违。 家长实施体罚的目的大多在于威慑孩子,警告其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体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一点的孩子就罚站罚跪不让吃饭,大一些了还要加上手打脚踹,家庭“冷暴力”(不理不睬)也成为一些家长对待犯错孩子的方法。在他们看来,孩子受到的惩罚越重,教训记得越牢,下次就不敢再犯错误。 那么,孩子的感受又如何呢?有资料显示,40.3%的孩子是“不服气,内心抵制”、20.94%的孩子表示“没办法,只好忍受着”,只有21.8%的孩子感到“自责,努力改正”。更值得父母警觉的是,受到体罚后有14.8%的孩子“真想离开这个家和产生辍学念头”。 从这一组数据透露,“体罚”这一管教方式并没有发生积极作用和正向效果,也并非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长期体罚抑制孩子智力发育。 专家认为,孩子的智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除了先天因素,外界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暴力恐怖的环境中,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当然就更谈不上智商的良好发展。 专家补充说,大脑左右半球虽然具有不同功能,但两半球是协同工作的。孩子受到责罚,负责空间知觉、情绪、艺术欣赏等功能的右半球就会处于紧张、压抑和恐惧的状态中,这样势必影响左半球的功能,而左半球又主要负责言语、阅读、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长此以往,容易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事实上,对于平时打屁股之类比较轻的体罚,虽然不会直接造成肌肉、肢体的损伤,但是疼痛的感觉会通过神经中枢的传导,使大脑受到刺激。同时,也有可能使孩子肾脏和身高受到影响。 而较早前已有日本科学家研究表明,长期被体罚可能导致儿童脑萎缩。研究发现,对于体罚时间超过3年的儿童,其大脑中与感情和决策能力相关的额叶皮质区内侧部分平均要比未受体罚者小19.1%,与注意力相关的扣带前回以及与认知力相关的额叶皮质区背外侧部分,分别要小16.9%和14.5%。重精神奖励最好只奖不罚。 对于家长来说,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专家建议家长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多多激发孩子的兴趣,细心发现孩子的特长,在不同的年龄段,根据不同的发展规律给孩子引导,对症下药,切不可动辄体罚。 首先,家长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有遵守规则意愿的,所以家长要常给孩子鼓励,而不是犯错就采取粗暴的责罚。尤其对于较幼小孩子的教育问题,更要花费心思,不要只图打骂教育省事。 另外,“只奖不罚”。奖励要有一定讲究,对于孩子好的表现,父母应该注重在精神层面上的奖励,努力让孩子建立对父母的认同感。 而这种精神层面的奖励最好能与具体的事件相结合,不要只是“孩子你好棒”之类的泛泛而谈。孩子有了正向行为,就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不仅能使孩子感到自信,更是对孩子情绪和行为的一种积极引导。 而当孩子犯了错误,“不罚”是要求家长对于孩子的异常行为采取忽视、淡化的态度,不在孩子的错误上强化和追加。同时,家长还必须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性,教给孩子一些更高级的认知技巧,给其正向的引导。 而在学校,老师更要掌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发展空间。教师如果对孩子动粗,在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同时,也会使孩子心中的教师形象扭曲,孩子对老师会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继而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孩子未来发展。 作者:高乐 来源:中国妇女报
欧阳自远透露10年内我国将建成月球天文台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中国科技馆进行讲座时透露,嫦娥三号将在西昌进行发射,着陆器上放置了7套仪器,其中包括一台天文望远镜,用它在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尚属世界首次。 负责该望远镜研制的研究员魏建彦告诉记者,此望远镜暂时命名为紫外望远镜,作为我国未来建立月球天文台的先头试验兵。
专家谈“超级细菌”:人类对其出现负有很大责任 近日,“超级细菌”成了一个流行词汇,快速传播于各大新闻、网络媒体。不仅如此,它还导致数只医药股异动,其能量确实“超级”。 然而,“超级细菌”来龙去脉如何?是否“超越”了之前的细菌前辈?它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是否对它束手无策?带着这些疑问,《科学时报》记者走访了我国细菌致病领域专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邵峰。
《科学》:宇宙膨胀或会永不停止 据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计算太空里的暗能量总数的科学家推断,这种无法解释的力的分布情况,意味着宇宙的膨胀过程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永不停止。
英国大学学位紧张 建议学生去中国等地读书深造 据《星岛day报》8月22日报道,今年英国大学学位竞争异常激烈,预计将有高达20万年轻人无法获得学位在英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报道表示,英国大学现在建议这些学生应前往中国、马来西亚及中东地区就读,因为中国等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招生,且招生数额不受英国政府限制。 英国“高级程度会考”周四发榜,超过1/4考生至少获得一个A。但在激烈竞争下,预计将有20万考生无法获得学位。对此,诺丁汉大学表示,其中国及马来西亚教学中心仍有40个学额;博尔顿大学更表示,该校设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校区有“无限”学位供选择。 诺丁汉大学国际办公室负责人Vincenzo Raimo说,“本校设在海外的课程及学位与英国认可资格相同,雇主还可能更青睐有海外经验的求职者。” 英国倡权人士对英国大学学位短缺表示愤慨,指政府削减教育经费,严格限制大学招生,只会导致年轻人失业率膨胀。英国总工会领袖Brendan Barber也表示,英国年轻人过往数十年来从未遇到如此艰难的时刻。但英国高等教育次官维莱茨则表示,“我们已做到最好”。来源:环球网
避孕药可让女性脑部局部变大 据“中丄央社”8月19日报道,一项研究发现,服用避孕药会让女人脑部某些部位变大,变得更有智慧。 研究指出,一项让女人更有话好聊的发现显示,避孕药会增强脑部的“会话中枢”。此外,对记忆与社交技巧相当重要的灰质(greymatter),体积也会变大。 过去男女脑部构造的不同已经被研究许多次,但这是第一个观察避孕药对脑部荷尔蒙影响的研究。 研究发现,英国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有350万人,占16到49岁女性人口的1/4,她们的脑部增大了约3%。 科学家观察14名男性与28名女性脑部的高解析画面,其中半数有服用避孕药。没有服药的女性,被扫描次数不仅一次,藉以观察月经造成的荷尔蒙波动。 《脑研究》(Brain Research)期刊指出,有服用避孕药女人的脑部,有几个区块比没有服药的女人大。无论是避孕药的品牌、成分或是服用时间,研究结果都一样。 女人脑部被扫描出会增大的区块,原本就比男人的大,像是关于会话的区域。但避孕药似乎对男性较擅长的区域较没有影响,像是阅读地图等空间技巧。 萨尔斯堡大学(Salzburg University)普勒哲尔博士(Dr Belinda Pletzer)说,避孕药内的性荷尔蒙显然对女性脑部有“极大影响”。她说:“脑部区块增大,会使得该区域负责的功能增强”,“在我们的研究中,观察脑部区域发现,服用避孕药的人的脑部区块,会比自然循环的女人来的大,这可能影响许多高阶的大脑功能,尤其是记忆和说话技巧。” 避孕药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还不清楚,但有理论指出,被用来阻止排卵的雌激素与黄体酮,也会加强脑部神经细胞的连结。(来源:中国新闻网)
哈勃拍摄幽灵般星云呈神秘倒V字形 星云IRAS 05437+2502位于这张充满明亮恒星和暗黑尘埃的图像中,其中包含一个恒星形成区域。它最早于1983年由美国宇航局的红外天文卫星(IRAS)首次发现。此次哈勃空间望远镜提供的新图像揭示了许多细节,但是人们仍然无法解释那个明亮的V字形的成因机制。(图像来源:NASA, ESA, Hubble, R. Sahai,JPL)
北大录取通知书附游戏光盘 虚拟校园角色扮演 图为:“北大英雄”游戏界面截图
8月19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触发去年汤加大型海啸的因素 发生在2009年9月袭击萨摩亚和北汤加群岛的海啸之前的是在这个海沟外坡上的一次8级地震,在这个地方,太平洋板块进入消减带时发生弯曲。这里最初被认为是该海啸的唯一来源,但一个更为复杂的画面却正在出现。两个小组在本期Nature上报告了在几乎同一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两次地震,它们被称为“一对触发的地震”。但不清楚的是这两次地震到底是哪个触发了哪个。Beavan等人利用对GPS 站发生的位移所作的一项分析及海啸模型发现,外缘隆起上发生的地震是与在相邻汤加消减带中几乎同时发生的一个特大逆冲地震相伴的,而且还可能是由后者触发的。Lay等人分析了可以获得的地震数据,他们的模型表明,外缘隆起上发生的地震触发了特大逆冲地震中所发生的断层断裂。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两次地震都为在邻汤加消减带上偶尔发生的大型海啸提供了一个机制。本期封面所示为Niuatoputapu岛上所产生的破坏,那里由海啸激起的海水达到海平面之上16 米。
天文学家发现强磁场恒星 挑战黑洞诞生理论 北京时间8月20日消息,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天文学家表示,最近发现的一颗具有强磁场的中子星,对恒星的演变和黑洞的诞生理论形成巨大挑战。这颗“磁星 (Magnetar)”位于距离地球1.6万光年的天坛星座的著名恒星簇Westerlund 1里。 瑞士天文学家1961年发现的Westerlund 1,是恒星物理学界最喜欢的一个观测点。它是银河里最大的一个超级恒星簇,由数百颗质量非常大的恒星组成,一些恒星的亮度几乎是太阳的一百万倍,有些恒星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的两千倍。从宇宙的标准来看,这个星簇还非常年轻。里面的恒星都是在350万年到500万年前发生的同一个事故中诞生的。 Westerlund 1里是为数不多的几颗磁星之一,这是一种特殊的中子星,由超新星爆炸形成,它的磁场强度有可能会比地球的磁场强数百万甚至数亿倍。据该研究显示,最终变成磁星的这颗Westerlund恒星,质量至少是太阳的40倍。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期刊上。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它将导致人们对黑洞理论产生质疑。 主流假设认为,质量是太阳的10到25倍的恒星,最终将演变成中子星。但是质量超过太阳 25倍的恒星,最终会形成黑洞,黑洞是一种可以吞噬一切,连光都不放过的怪物,它是在一颗大质量垂死恒星的瓦解过程中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磁星的“母亲”因为很大,最终变成一个黑洞。不过论文作者表示,另一种可能是恒星变得越来越轻,这促使它演变成一颗中子星。 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呢?该论文上说,答案可能是双子星系:成为磁星的恒星在诞生时还有一颗伴星。随着恒星的演变,它们开始产生互动,伴星开始不断掠夺前身星的物质,最终导致它发生爆炸,演变成一颗超新星。据该理论说,爆炸导致这个双星系分开,两颗恒星从星簇中喷发而出,只留下闪闪发光的剩余部分,这就是磁星。 西蒙·克拉克负责领导的该科研组,利用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获得这些观测数据,他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它说明双星系可能在恒星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超大质量恒星来说,双子星系将是“最终的宇宙‘饮食计划’,它们摆脱的质量,超过原来质量的95%。”作者:秋凌 来源:新浪科技
2010年菲尔茨奖揭晓 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8月19日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开幕,与会印度总统帕蒂尔向越南出生的吴宝珠等4名数学家颁发了“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 菲尔茨奖是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专门用于奖励40岁以下年轻数学家的杰出成就,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本届获奖者除吴宝珠外,其他3人分别是法国的塞德里克·维拉尼、以色列的埃隆·林登施特劳斯和俄罗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米尔诺夫。 吴宝珠1972年出生于越南,2010年加入法国国籍,现在巴黎第十一大学任教。他因成功证明难度极高的“基本引理”而获奖,这一成果也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 林登施特劳斯1970年出生于以色列,现在希伯来大学任教,他因数论方面的研究获奖。维拉尼和斯米尔诺夫因统计物理学方面的理论研究而获奖。维拉尼今年36岁,现在法国亨利·普安卡雷研究所担任主任一职,并在里昂高等师范学院任教。斯米尔诺夫1970年出生于俄罗斯,现在日内瓦大学任教。 法国总统萨科齐当天致电吴宝珠和维拉尼,祝贺他们为法国摘得数学大奖。他说,这一非凡成就再次证明法国在数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菲尔茨奖自1936年创立以来,全世界有50多人获奖,其中11人是法国人。法国是继美国之后获得该数学大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菲尔茨奖奖金只有1.5万美元,与诺贝尔奖差距较大。但菲尔茨奖得主赢得的学术声誉,绝对不逊色于诺贝尔奖得主。1982年,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荣获菲尔茨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
美发布天文学领域“十年调查”报告 8月13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布最新天文学领域十年调查报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的新世界及新视野》(New Worlds, New Horizons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NRC将根据这项调查给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能源部(DOE)提出建议,关于未来十年将重点资助哪些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项目。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天体物理学家安东尼•泰森(Anthony Tyson)提出的大口径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名列地面设施项目之首。LSST口径8.4米,将能够以十亿像素相机连续三个晚上扫描整个可视天空,捕捉短暂的太空景象。这将帮助科学家辨别暗物质和暗能量。另外,报告提出利用宽视场红外巡天望远镜(WFIRST)来绘制整个太空景象。 然而,这些或许并不能满足研究系外星体科学家的需求。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萨拉•西格尔(Sara Seager)认为,该调查报告没有充分反映系外星体研究者的活动和数量。(科学网 任春晓/编译)
陈国明:大型强子对撞机穿越时空尚无可能 时间旅行是科幻故事中经常出现的情节,最近有媒体报道说,外国科学家认为,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可以使其成为现实。对此,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陈国明表示: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这种可能性。 据报道,两位俄罗斯物理学家称,运行粒子对撞机可能造成的黑洞,要么小得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要么大得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成为时间旅行的工具。 其中一位叫伊戈尔·沃洛维奇的说:“时间旅行符合现代理论数学物理的原理,有一种时间机器名叫‘虫洞’,也就是一个通往另一时空的隧道。而当高能量的粒子相撞时,就有可能促使这种‘虫洞’出现。这就是我们说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时间机器的原因。”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虫洞”是连接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隧道,通过它可以到另一个星系或另一个宇宙,也可以回到过去。在物理性质方面,“虫洞”的入口和黑洞的入口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被黑洞吸走就回不来了,而穿越“虫洞”后还可以返回。 另一位持此观点的科学家伊丽·阿雷菲耶娃表示,要想造出时间机器,必须让时间和空间像一个圆环一样封闭,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做到这一点。“物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像曲线一样封闭的时间’,它起码从理论上允许人们回到过去。” 据了解,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对撞实验于2010年3月30日取得成功。中国科学家参与到对撞机隧道里安放的4个探测器CMS(紧凑缪子线圈)、ATLAS(超环面仪器)、LHCb(底夸克探测器)和ALICE(大型离子对撞机)当中,其中,中科院高能所牵头对CMS和ATLAS探测器作出重要贡献。作为CMS实验中国组物理研究负责人,陈国明对上述俄罗斯科学家的理论并不赞同。 陈国明说,所谓“虫洞”是一种连接黑洞和白洞的假设,按照这种说法产生了黑洞就有可能产生“虫洞”,因为黑洞就是“虫洞”的入口。而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产生黑洞”的说法已经在媒体上讨论过很多。按照超弦模型,一种能够把自然界四大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统一在一起的理论,对撞机中两个质子对撞以后可以产生迷你黑洞,但这样的黑洞寿命非常短,在产生的瞬间就会蒸发成大量的强子,被探测器探测到。 记者了解到,超弦理论认为在每一个基本粒子内部,都有一根细细的线在振动,就像琴弦的振动一样,因此这根细细的线就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弦”。不同的琴弦振动的模式不同,因此振动产生的音调也不同。同理,粒子内部的弦也有不同的振动模式,不过这种弦的振动产生的不是音调,而是一个个粒子。弦的运动非常复杂,以至于三维空间已经无法容纳它的运动轨迹,必须有高达十维的空间才能满足它的运动。 陈国明表示,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自3月底开机至今已有近5个月时间,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任何迷你黑洞的迹象。作者:付毅飞 来源:科技日报
美观测到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猛烈相撞场面
韩“罗老号”火箭或于2011年第三次发射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首枚宇宙发射火箭“罗老号”(KSLV-I)可能于2011年启动第三次发射计划。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和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8月15日表示,从9日起在大田举行的为期4天“第三次韩俄联合调查委员会(FRB)会议”商定了上述内容。此次会议举行的目的在于查明“罗老号”第二次发射失败的原因。 此前的第二次韩俄联合调查委员会会议上,就发射失败的原因,韩俄双方都提出了假设。在此次会议上,韩国、俄罗斯专家对于双方提出的假设进行详细分析,并商讨具体失败原因及改善措施。双方商定,在追加实验与分析结束后,将举行第四次FRB会议。 俄罗斯官方报纸《报业集团》网络版8月15日报道称,根据两国签署的协议,“罗老号”的第一级火箭由俄罗斯提供,而第二级火箭和卫星由韩方制造。2009年第一次发射时,第一级火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在2010年6月进行的第二次发射过程中,第一级火箭推进器出现了问题。 报道还表示,虽然尚未查清第二次发射失败的具体原因,但专家们指出由俄方提供的第一级火箭出现了问题。韩国媒体将俄罗斯《报业集团》上述相关报道理解为俄罗斯官方媒体承认“罗老号”第二次发射失败责任在于俄方,并强调“罗老”号发射将于2011年再次启动。作者:薛严 来源:科技日报
评论:科学需要一种诚信文化 如果要确保科学是在诚信的基础上开展的,就需要一种鼓励性的文化,而不是严苛的规则和制裁。 2009年有一个被广泛报道的案例:中国南方的井冈山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因为他们发表在一份国际期刊上的70篇论文被发现含有伪造的数据之后被开除了。 这所大学把这些研究人员伪造数据归咎为“缺乏道德诚信”。但是批评家也把原因指向了中国科学家与其他研究人员竞争和提升他们所在大学地位的巨大压力。 例如,据报道,井冈山大学奖励在受到认可的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科学家5000元人民币(733美元)。据说其他大学支付的奖金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这种情况并非仅仅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许多科学家与“不发表就毁灭”的体系以及对国际排名的追求拼命搏斗。 井冈山大学对关于其策略的批评意见反应灵敏,如今它已经停止对科学论文的发表提供经济奖励。这一举动是对一个观念的令人欢迎的认可,即尽管在科学领域,竞争仍然很重要,但是倘若把个人收益和机构地位置于科学努力之上,这可能事与愿违。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总装 2011年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8月17日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近日完成总装,全面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在完成一系列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后,飞行器将于2011年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 这位发言人介绍说,去年底以来,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等主要飞行产品陆续完成了初样阶段的各项研制、试验工作,全面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目前,交会对接任务的各项装备工作进展顺利。神舟八号飞船正在进行总装;改进型长征二号 F火箭产品已齐套,正在进行分系统综合试验;针对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训练工作全面展开,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包括两名女航天员也参加了训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装载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载荷设备陆续按计划交付飞行器总装,有关地面支持系统准备工作全面推进。 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11年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作者:田兆运 张利文 来源:新华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