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晨曦2013 落晨曦2013
鱼儿虐我千百遍,我待鱼儿如初恋
关注数: 287 粉丝数: 2,132 发帖数: 54,074 关注贴吧数: 1
说起都是泪啊~~! 周末心慌,跑去鱼市看鱼,结果手贱,又花了几百大洋搞了鱼4条,泡泡菇,五爪一个回家。 其中鱼为2只泗水玫瑰,2只蓝天堂(也叫黄肚蓝魔)。泗水玫瑰周五回来6只,当天就卖掉了4只,所以剩下2只我就毫不犹豫的打包。蓝天堂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鱼,他是魔类中很温顺的品种了,而且颜色属于那种亮蓝色,在缸中非常显眼,不像黄尾蓝魔是暗蓝色的。蓝天堂在我们这里不怎么常见,这次也只回来3只,其中一只颜色也不好,我就只选了其中2只状态最好的,但回来后,其中一只在袋里就出了问题,我一看就知道命不久矣,结果…………大家自己看图吧,说起都是泪啊~~! 过完水下缸后泗水玫瑰比较稳定,2只都有求食欲望,但因为没适应环境,还略微胆小了点,想吃但摄食动作也不敢太明显。剩下的那只蓝天堂下缸后一直躲了起来,不知去向,后来我喂食时,才胆小的露了一下他的真容,也想吃东西,但也因为是新环境的原因,只是吃了一些无意中从他身边飘过的干燥丰年虾饵。希望这3只鱼不是毒鱼,能顺利渡过适应期。 五爪贝个头还不错,颜色一般,大概在15CM左右,大小都有,价格一样,所以我就选个一个大的,哈哈,但超过20CM价格就翻倍了,拿回家放在了绿猫眼的位置,把猫眼移动到了缸左角,顺便来个特写,嘿嘿。 泡泡菇是这次意外的收获,估计是国产的,颜色一般,价格也不贵,几十元,但状态很不错,虽然才到鱼店一天,但开的也算不小了,所以果断拿下。 随后换了接近10%的水,拔了些藻,刷了一下缸,才算大功告成。
开缸半年多工作汇报(图片二楼) 作者:落晨曦2013 距离7月初第一次开缸进生物到现在为止已经半年多了,除了在8月连续间隔10天换一次水(8月这一个月内换了3次水),因为工作太忙了,早9晚10的上班时间让我完全没时间来管理鱼缸的情况(出门时,鱼缸照明系统未开,回家时,却早已经关闭近一个小时了), 致使9~1月之间,换水的总次数也就只有3次,添加过2次TM的微量元素(以前每次换水都会添加),水质基本没有测试过。 在这半年多里,损失了小部分生物,总结了一下,一部分是天气原因,一部分是生物本身质量问题。 其中进了5条巴黎天使(泗水玫瑰),刚进缸时,状态都是非常不错的,抢丰年虾,秒颗粒等(把我缸里的扁跳虾几乎吃绝迹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潜伏在他们身上的问题出现了,其中3条天使相继都出现了毒鱼的症状——拉白便(其实也在我意料之中),陆续在一个月内死亡,最大的一条也因毒发身亡(死之前一直都是缸霸,能吃能拉),其中有2条因为石头太多,尸体打捞困难,也就只好交给蓝脚和硝化菌去处理了。现存的2条一直活到至今未出问题,应该算稳定了。 缸里的另外一只牛——西瓜刨,也因为没合适的藻吃(其实缸里的有藻,但应该不是它愿意吃的,所有后来越饿越瘦,最后倒毙)。 以上是损失的鱼类生物,下面是损失的软体类生物。 2个8字脑估计是因为我摆放的位置不对,陆续褪色死亡。 1个尼罗河可能是因为9月份的天气太热,水温过高(最高时32度),脱骨死亡。 1个黄金海葵不知道是啥原因,也许是没东西吃了,自己从呆了很久的石头洞里跑出来,后来就像焉了的气球一样,萎缩死亡,害的他的同伴—海葵虾,失去了依靠,到处流浪。 红色的鹿角藻也因为夏天温度过高而白化死亡。 最让我伤心的是,32度水温都扛过来了的闪千手,在12月初的时候,其中一个萎缩消失。 虽然伤心总是难免的,但让人感到高兴的是也有很多生物顽强的活了下来。 现存的3只鱼,其中1只黄龙,2只巴黎天使虽然没怎么喂食,瘦了不少,但生命力依然旺盛,黄龙最瘦,因为它起的晚,睡的早,所以很少时间能看到它,巴黎天使属于夜行鱼,我很晚回去,只要有时间还是要喂他们一点干燥丰年虾的,他们在微弱的灯光下能准确的判断出食物的位置,准确摄食。 珊瑚类里,几个彩色糖果不论颜色和状态也很正常,每天不管开灯关灯,触须都伸的很长,开的很水泡。 绿猫眼也一直很正常。 马蹄花也一直保持在全盘满开的状态。 火柴头的触须也随时保持在全开的状态。 迷你地毯葵一直是在原地不动,而且还来了一个新伙伴—海葵虾(这家伙到处流浪了几天,终于在石头上找到了地毯葵)。 后期进的4个小幻彩纽扣也每天随着灯开灯关。 巴厘脑完全展开后,能有一个小盘子那么大,幸好不具攻击性,不然旁边的纽扣就遭殃了。 香菇还是那样,的确是最耐活的品种之一。 生长速度最快,最厉害的当属红葡萄藻,以前老板给了几根红葡萄枝条给我,不到半年后已经发展到占据了很大的位置,让我不得不找地方给他从新安置。(从以前的图片对比就可以看出来)。 最令人惊喜的就是,以前粘在彩色糖果下面,搭便车进来的一个不知名小海葵(当时也就2CM大),而现在自己跑到一个幻彩纽扣的中间,而且体积比以前大了N倍,触须非常漂亮(见照片),只是不知道他的名字而已。 其他生物,如蓝脚,3翻沙,2食藻螺都还是未变,不知道蓝脚啥时候换壳,现在还蜗居在最初的小壳里。 虽然很久没换水,但其实我还是每天会多多少少观察一下生物的状态,而来判定水质的情况,做到心里有数。预计下次换水,至少要等到1月20号左右才有时间,到时再到鱼市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生物可以进缸。想进一条蓝闪电,这小神仙比较适合饲养在LPS缸。五爪贝只要喜欢,也想考虑几个。 错字漏字,不通顺语句敬请见谅。 全文完。
【转帖】国外还有对LED灯的一些评价 东西太多,只转关键的吧。 原作者: Mike Maddox 这里是一些评价LED灯具的基本技巧: 1)确保没有奇怪的蓝色,在活石和珊瑚下没有黄色阴影。 2)寻求一种柔和的荧光,而不是突兀的荧光。 3)光线要自然,如日光,看起来不做作,不要像一些LED和T5一样看起来很冷。 4)有些LED光谱窄,缺乏蓝色、紫色和红色,但绿色偏多。看看正在这使用的鱼友们的珊瑚颜色如何便知了。 5)CRI(显色指数)要高,鱼和珊瑚要看起来自然,沙子很白,而不是发蓝。 6)最好看看摄谱仪数据,如果黄色和绿色占了很大部分,它们对珊瑚作用不明显。这个波长范围适合在家和办公室作为照明。绿色和黄色光会刺激虫黄藻大量繁殖,藻类滋生,峰值会降低PUR值。 7)灯珠基板(pegboard)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光线过强的灼烧点或色谱缺失点。多色合成芯片是均匀的,也是最有效的。 8)一些制造商测试时用40度透镜以提高测试值,但实际使用时透镜都在70度以上。 9)有些灯珠光谱中50%以上都是蓝光,它的PAR值可能不准确。 10)考虑灯架的美观性。有些设计是多余的,而且还要为此多买单。 11)白色灯泡相比时,LED不如金卤灯,LED的优势在蓝色和紫色。如1个7000k的LED灯效果不如7000k的金卤灯。 12)选择具有研发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厂商,而不是到处拼凑零件的组装加工单位。 13)看看有谁选择了你心仪的产品。是久经沙场的老鱼友还是刚跳海的新鱼友。 14)核实制造商提供的图片。往往实际的颜色没有那么好。 15)选择可扩展的设置,LED的横流源和灯珠技术都在不断进步。
转贴--海水鱼疾病总论 最近死了很多鱼,因此再次详细拜读台湾PH8.4论坛的海水鱼疾病版主赤子的相关文章,又有所得益,特此转贴! 疾病总论 ------文章来源:台湾PH8.4 海水鱼疾病版主 赤子 我在养海水鱼之前是养坦干伊喀湖的鱼种,当时听说这种鱼并不好养,可是我发现只要把硝化系统做好,就能轻易的养活这种鱼了,经由鱼友的介绍发现ph8.4,发现站上的高手如云,也在站上挖了一些相关资料运用在养坦鱼上面,比方说将活砂系统运用在坦鱼上面,及利用化工原料(碳酸钙,碳酸镁,碳酸氢钠,硫酸镁,氯化钾)调坦湖水质...由於经常来站上浏览,发现海水鱼怎麼都长的这麼漂亮,於是跑去水族馆看海水鱼,靠....蓝魔鬼这麼漂亮一只才80圆,於是决定撤坦缸转战海水鱼,买了一堆雀鲷回来养,结果因为没养水死一堆,后来就慢慢进鱼,鱼也越买越贵,买了很多神仙回来养,结果女王,阿拉伯,国王,法国,皇帝...等鱼连续买了好多只却没有一只活下来的,后来就不敢买了,只养皇后,马鞍,蓝面..及一些倒吊小丑...后来发生一些意外撤缸,直到去年初无聊,於是想养一小缸海水鱼,也希望能挑战女王,法国等鱼,因为之前都活不过2个星期,我使用很简单的方法检疫,只用ab白点药,就能轻易让女王跟法国活超过两个星期,我意外发现,检疫原来这麼好用,后来过了一阵子时,发现根本没白点,奇怪为何鱼还是会擦身呢??而且越来越严重擦到溜皮,於是上网求救,结果...帮我解决的却是一位站上的一位热血青年(阿熊),他才19岁,在站上资历不深,不过养海水鱼养了蛮久的,当时是晚上一点多了吧,他骑机车跑来我家(其实我不认识他喔),他告诉我鱼身上有虫(奇怪我怎麼都没看到??),他说泡淡水虫就会看到了,我心想(我之前淡水浴一只小丑泡到他眼睛掉下来挂掉余悸犹存)要让他泡吗??可是应该没人这麼白目三更半夜跑来我家把我的鱼泡死吧,於是心一横,泡吧...他仔细的告诉我步骤,帮我计算时间(以前我都不知道这些说),果然,不出3分钟,看到鱼的眼睛,嘴巴,身体上白白的虫体掉下来,当时我看的目瞪口呆,后来鱼就比较不擦了,可是过没多久,老毛病又犯了,他告诉我说要下药把水里面的虫杀死,可是他介绍的药好贵说,於是我决定自己研究,也有感於阿熊兄的热心分享,同时也开启了研究与分享的历程..... 首先谈谈鱼类致病因子 一.环境因子: 1.水质不良 NH3,NO2过高它能影响红血球失去运输氧的能力,和伤害生物的器官,在海水系统当中因为cl离子会比no2离子更容易被鱼吸收,所以no2毒性比淡水低很多,而NH3氨有剧毒,NH4铵毒性轻微。两者的相对含量,与水的pH有关。pH每上升1.0,NH3的含量升十倍。Ph7时有99.7%NH4,0.3% NH3;pH8.4时有84.7% NH4,15.3% NH3所以海水系统中氨毒性比淡水中性或酸性水高很多,很多人都只测试no2浓度其实是养淡水的观念,海水系统比较不适用。 2.不适合的水温,ph,比重...过高或过低都不宜 通常ph维持在7.8-8.5都还属於正常的范围,而温度我个人觉得26度左右比较恰当,温度如果超过28度以上,病原的繁殖力会增强,有些较低温水域的鱼(女王,法国...等美国线的鱼)并不容易适应台湾夏季的高温,很容易生病死亡,而买回来的鱼要先测袋中水比重,若比重过低(即使长达2个小时的对水鱼也很可能受不了)则需要调整主缸水比重,以避免增加鱼类调节渗透压的负担导致抗病力减低甚至死亡(如袋中水比重为1.014,则比重最多调整至1.016,一天调一度慢慢调上来) 3.其他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污染(根据水试所的研究,铜离子会抑制酵素系统,降低免疫力,很容易造成孤菌感染),或其他有毒物质如杀虫剂,硫化氢H2S. 4.溶氧过高或低,过高会引起气泡病(凸眼,涨肚... )过低会缺氧... 二.病原: 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寄生虫大致区分为体内和 体外寄生虫二种. 三.生物体;宿主 根据我长期的研究与观察,最终发现一个结论,海水鱼之所以高死亡率的原因在於海水鱼本身的问题,以前我在养淡水鱼时发现,只要水质不要太差,鱼类似乎不大会受到病原的影响,主要的原因在於这些淡水鱼的祖先(野生鱼)都经过环境的汰弱择强留下来的物种,经过人类不断的驯养,一代又一代的留下抗病力坚强的基因,且都已经会进食,免疫系统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都能自行抵御这些外来的病原,轻易适应人工环境,而海水鱼多是经过氰化物毒从野生环境毒上来,几乎所有的鱼都长期未进食且还没适应人工饲料跟水质,又经过长途运输的氨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的影响,其体内的重要器官很可能早已受损,整个免疫系统持续的低落下,则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死亡. 所以要把海水鱼养的健康则要把上述的致病原因作一个通盘了解,针对各个问题予以解决,以下则先以环境因子为重点来做详述 详谈人工水体里面的菌相运作: 设置一个海水缸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硝化系统,几乎没有任何鱼类能够在没有硝化系统的水体中长期生存,以下则是详谈水体中的菌相如何运作 : 一般的水族箱里面含量最多的细菌有异营菌跟硝化菌,而脱氮菌跟厌氧菌(严格说起来这两中细菌是不同的)比较少所以暂且不谈... 水体当中产生的有机氮废物来源有残饵,粪便,还有生物体排泄出来的氨,这些废物会经由异营菌分解成氨,然后再经由亚硝酸菌属的细菌分解成亚硝酸,然后再经由硝酸菌属的细菌分解成硝酸盐...这就是从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 以下则是详细的说明: 蛋白分解作用 第一步骤为蛋白分解(proteolysis),也即蛋白之酉每分解。   蛋白分解作用乃微生物分泌蛋白酉每,将蛋白分解为较小单位之反应。每一单位称为胜太(peptide),含两个或以上之胺基酸。胜太次为胜太酉每(peptidase)所作用,释出个别胺基酸。全程反应可综合如下: 蛋白+蛋白酉每=> 胜太+胜太酉每=> 胺基酸 多数霉菌及部分细菌,尤其梭状芽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及杆菌属等之菌种皆能产生强力之蛋白酉每,胜太酉每更广布於微生物。蛋白 (peptone)乃肉类、酪蛋白或大豆蛋白等经部分分解所得产物,为培养基之共同成分,可立即供应异营性微生物所需之氮源。 .胺基酸之分解:胺化作用 蛋白分解过程中所释出之胺基酸经脱胺基作用(deamination),即除去含氮之胺基(-NH2)。微生物可藉各种反应进行胺基酸之脱胺基作用,但其中之一产物常为氨。例如丙胺酸(alanine)之脱胺基作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