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阁主 青云阁主
笔下度春秋,刀上走乾坤。
关注数: 31 粉丝数: 68 发帖数: 2,921 关注贴吧数: 15
不期又见桃李劫 《桃李劫》是著名导演袁牧之在1934年拍摄的一部影响深远的电影,影片讲的是两位刚从大学毕业的知识青年陶建平和黎丽琳,由于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在社会上失意、反抗、挣扎,最终被彻底吞噬的悲剧。陶建平为了能给妻子黎丽琳看病,迫不得已从工厂偷出工钱,但黎丽琳还是不治而亡,万念俱灰的陶建平遭到工头与警察的辑捕,最终被判决死刑。 我原来一直以为,像这样人间悲剧,只不过像这部早期的黑白影片一样,仅仅是一种遥远而模糊的回忆了,但没有想到今天却又看到了一幕几乎完全一样的现实版“桃李劫”:贵州盘县的某政法大学学生刘某,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凑够学费。在“我历经艰辛才考上了大学,我不能这么轻易就失去读书的机会”这样一个念头的支配下,他卷入了一场绑架事件,最终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2007年3月1日《都市时报》)。 《桃李劫》讲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的的故事,让我们尴尬、沉重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冷酷现实是:70多年过去了,同样的悲剧却还在中华大地上重演!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在《桃李劫》中,是罪恶的社会将两个纯洁、正直的青年逼入绝境的。社会迫使他们只能堕落,而不能健康的生活,因为如果黎丽琳愿意和她的老板苟且,如果陶建平愿意帮助他的老板做假帐,那他们原本是可以过得很滋润的。但他们拒绝了,所以他们很快就陷入了走投无路的悲惨境地,双双被吞噬。 在贵州盘县发生的这一事件中,表面上看起来,刘某是一个参与绑架的罪犯,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刘某的处境,我们就会发现,他何尝不也是一个被绑架者呢?大学“绑架”了他学习机会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威逼他交出巨额的“赎金”——学费!正是这种“被绑架”后万般无奈的窘困境地,迫使他走上了真正的绑架之路。 一个同样处于“桃李芬芳”季节的青年,就这样被毁掉了。今后的7年时间,刘某将在铁窗度过而不是大学校园了。7年之后,社会上将少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多了一个刑满释放犯,这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被学费所困的学生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但发生在刘某身上的悲剧却表明, 现行的大学收费制度,的确具有逼人犯罪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刘某犯罪,不如说是现行的高校的收费制度在犯罪!区别仅仅在于,刘某只绑架了一个人,而高校的收费制度却绑架了无数莘莘学子的前途和命运;刘某的结局是锒铛入狱,而高校的收费制度却依然坚如磐石,毫发无损,甚至还被称为一项“成就”,被精英和既得利益者们赞美着,炫耀着,维护着。 不期又见桃李劫!行文至此,我要再次提出一个已经被无数次追问的问题:教育究竟是为了培养人,还是为了赚钱?究竟是要以人为本,还是要以钱为本?对于这个问题,有关方面再也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了,因为这关系到今天还是“桃李芬芳”的学生、明天是成为“社会的栋梁”,还是成为社会的罪犯?也关系到我们的社会将有一个怎样的未来,甚至还有没有未来?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