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刘寄奴 壮哉刘寄奴
关注数: 25 粉丝数: 61 发帖数: 9,611 关注贴吧数: 44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晋史.宣帝纪一 宣皇帝讳懿,姓司马氏,字仲达,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祝融造火,以福后人,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高祖、项羽皆敬焉,祖常称仰才,曰:才比吴、白,智比苏、张,德比孔、孟,天下奇才耳!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仰八世,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帝生时,天下司马皆为鸣之,汉灵帝因此吼叫数声,少有英武之气,有大略,于五岁手斩黄巾军百余人,张角因此感毒而死,黄巾遂平。 汉末天下乱,董卓擅权,召帝及其兄朗入府,欲责杀之,时卓妾貂蝉,见帝有王霸之气,进言卓曰:恐失天下人心!卓遂拜帝,曰:吾错矣!及卓离洛阳,河内甲入洛阳,帝见玉玺失,重造一玺,竟与原品无异,后至后唐李从珂,玺皆乃帝造之膺品也。 帝还乡,苦读兵书,整日学龟缩之术,创忍术,及明万历朝,东瀛倭奴有一德川家康,尊宣帝之术,终创江户幕府,倭奴又学忍术,素以忍者国得名,倭寇尊帝为晋宣武文明桓庄恭太大司马皇帝。 宣帝隐居之时,建造藏兵洞,可纳千万人,五万亿两金银,粮可供天下食百年,司马家乃河内大族,家臣上千,士卒千万,然帝无割据之意,时冀州袁绍、幽州公孙瓒皆不知宣帝之重。 及曹操与绍交战,操胜,遣汉献帝拜访之,帝不应,献帝流涕叩拜,然帝仍不应,献帝探知帝藏兵洞之事,回报操,操惊,及建安十二年,操任丞相,亲访之,时藏兵洞之事尚未远扬,帝惧天下联合共击帝,乃装病不起,一日探藏兵洞时,一婢女知之,呼曰:公子病退耶!宣帝恐惧,时帝妻宣穆皇后随之,后怒吼,惊雷震动,婢女为雷击死,尸骨无存。 操弟曹洪知婢女死事,于操往河内前快马征辟,帝不应,洪怒曰:吾已小逼,然懿不应,诚是可恨!遂密告操,帝知之,惶惧投杖应辟。 帝为操丞相掾,清河崔琰曰:此乃王佐之才也!德才可比周文武!河内杨俊亦盛赞帝,然颍川尚书令荀彧最称其才,数度以位相让之,帝不应,时操有一宠臣,名唤郭嘉,知帝出山,大吼数声法克,喷血暴筋而死,帝恐操疑己,遂曰弟孚:后人写书,定告其:丞相甚宠嘉,嘉亡后,相败时呼: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孚应之,后傅氏撰傅子,孚告之其事,遂有盛赞嘉之言,多为帝虚构也,嘉死后,操专宠帝,每有时事,皆问之,宣帝每答,皆满操意。 建安十三年,操南征荆州,帝亦随军,帝族人司马徽,名冠荆州,而操惧帝才,帝惧武帝平天下后除己,遂联司马徽,徽曰:吾名冠荆襄,吾弟子诸葛亮,已仕新野刘备,可决备之军机,可密谈于亮,定备之动向。帝曰:好极!汝可访亮曰:联东吴孙权以抗曹!徽应之,亮再告备,备应之。 及刘表病卒,刘琮继位,帝再问徽,徽曰:可劝琮降,取操之信。徽再与司马氏党羽王粲、傅巽进言琮,琮降,操大喜,只从徽、帝之言,然徽于此时卒,帝痛之。 刘备逃至江夏,联合表子刘琦,备军师诸葛亮从徽命,时东吴鲁肃至江夏,帝欲告亮密计,遂分身,假身为帝弟安平王孚,真身南下江夏,与亮、肃坐,畅谈破曹大事,备称为江夏三基佬,后凡破曹之计,皆乃帝出。 操大败赤壁,退许,时操子曹冲,妒宣帝受宠,愤愤而亡,操甚痛,疑其子下毒,操子皆惧,夺嫡之争遂始。 及操西征韩遂、韩超父子,为超所困,时丁斐偷牛羊欲走,帝大吼,牛羊皆奔出,操仅以身免。 及操攻汉中,帝曰: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操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时人皆惜之,认操智不及帝甚远,帝幼年时,遇一女,走时数回头,竟造帝狼顾之态,操疑之,帝惧,遂有养寇自重之心。 初,操有三子,即丕、彰、植,帝为夺天下,保丕,帝善书法,假操名手书予彰曰: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彰震怖,密与袁绍孙袁睿曰:汝义父继位,定诛吾,如之奈何?睿曰:义父夜与司马懿同床,可求救于懿,彰应之,叩拜帝,流涕不止,帝应之,后操崩逝,彰又惧丕,乃于洛阳将夺玺,事败,彰悔恨,又值袁睿与彰密谈事处,丕囚杀睿母甄宓,彰、睿又震怖,求救帝,帝进言,而帝神姿风骚,伟容俊美,迷丕,丕竟应之,然黄初四年,彰入京,丕变意, 以毒枣毒杀彰,帝惊惧忿恨,孚知其事,后晋立,陈寿将著三国志,孚告知,寿遂盛赞彰之武勇,以圆帝恨。 初,植知彰震怖之事,甚为惊惧,原欲求救于帝,然植党杨修、丁仪皆恨恨之,劝告植,植不语,竟未能求之,后植屡遭丕、睿打压,原因由此,植悔恨未能求救于帝,欲自立为帝,时袁睿在位,散谣睿死,事败,睿疑植,植忧郁而死。 初,操懈怠,不务农事,帝言于操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九余千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操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至操薨,魏朝百姓无穷人,国库粮值天下食数年,皆由帝言也。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上,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降羽,而仁围甚急焉。是时汉帝都许昌,操以为近贼,欲徙幽燕。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操从之。权果遣将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
曹髦此人 钟会曾经说:‘‘(曹髦)文高陈思,迕类太祖。”这句话被记载到孙盛写的晋阳秋里面,原文如下: 【景王曰:“上何如主也?”钟会对曰:“文高陈思,武类太祖。”景王曰:“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 一般我钟会看不起人,嵇康便是例证,可是居然对司马师说曹髦文才高于曹植,恐怕没多少根据,钟会是司马家族重要谋士,当然不可能吹嘘曹髦,说不定只是给司马师废曹髦定下决心,不管怎么说,先看看钟会这句话的依据,武略类于曹操,武略恐怕是纸上谈兵,因为史料根本看不出曹髦领过兵,诸葛诞之乱虽然被司马昭挟持了出来,可和摆设没差别,所以“武类太祖”说不定只是读兵书读出来的,至于文才,那是资治通鉴的事: 【丙辰,帝幸太学,与诸儒论《书》、《易》及《礼》,诸儒莫能及。帝常与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等讲宴于东堂,并属文论,特加礼异,谓秀为儒林丈人,沈为文籍先生。帝性急,请召欲速,以望职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贲五人,每有集会,辄奔驰而至。】 曹髦是个儒家思想很重的人,可是他只忍了六年,就忍不住反司马家,孔子是儒家的代表,曹髦肯定知道季氏专权的事情,可是曹髦就是忍不住,而【帝性急】更看出曹髦的性格。 【帝曰:“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作《潜龙诗》以自讽,司马昭见而恶之。】 这句话和演义里的潜龙诗寓意差不多,导致了司马昭的怨恨,曹髦要是不起兵,迟早会被司马家玩死,所以曹髦是迫不得已的。 综上,曹髦是个性急,不考虑后果的人,又是一个对儒家学说充满向往的人,只是文高陈思,武类太祖有些牵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