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泽乡老祖 西泽乡老祖
关注数: 1 粉丝数: 14 发帖数: 527 关注贴吧数: 8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当一个人的理想破碎后,在新的理想建立起来之前,内心往往是非常空虚的。这个时候,有一些人就爱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当然如果你信教,你就会没有这些烦恼。如果你没有信仰,这个问题会时刻在你脑海中缠绕。 如果你相信进化论,那么人类就与其他动物无异,因为就是从那里进化来的。当问“人生的意义时", 其实也是在问“动物一生的意义何在?”。比如说你见到一只蚂蚁,我问你,“蚂蚁生命意义何在?” 如果我们从动物生命的角度理解人生的意义,那只能说:人生没有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并不是它有意识地去选择,而是它身体内许多生物特性的驱使所致。它的出现,就是一个非线性体的自我发展过程,是能量耗散机制在其作用,哪里有什么意义所言。 但是当一个人的生命诞生之后,他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比如说,我可以紧紧地跟着我的生物的原始欲望走,极端地自私,损人利己是我的生活原则。这没有什么错,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这种自私性源于我们的祖先的基因,因为在长期的与自然环境做艰苦卓绝斗争的过程中,那种利他行为的基因种群,都被淘汰了。我们是那些剩存者的后人,所以自私是我们的天性,没有什么因为羞涩而不敢承认的。 但是这种人,由于他们的行为出发点是其原有的动物属性,而且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类成员,都呈现出不同层度上的自私性,见怪不怪,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提倡的了。 相反,有的人能够克制自己的原始的动物欲望,做一些利他的事情,这种人在社会上是比较稀少的。他们给予社会的多,拿到的少,这种品质对一个社会来说十分难得,因此,人们就常说,他们这种人生是有意义的。 所以说人生的意义,是后天的人类社会所赋予的。
美元与银票 银票是过去钱庄里票据,凭着它你可以到这家钱庄的各个分号去兑取银子,携带银票比携带银子方便多了。美元,从本质上讲,就是美联储发行的金票,俗称美金。在过去,你可以凭着这个票据到任何一家美国银行去兑取一定的黄金。所以,银票与美元,两者是一回事,都是钱庄自己所发行的金银票据。不同的是,过去中国的每家钱庄规模都比较小,远远比不上美联储这个大钱庄。 与过去中国的钱庄一样,美联储是私人钱庄,不归美国政府所有。从理论上讲,任何外国政府与美国政府一样,都可以凭借该国政府的信誉去美联储贷款,按期还款就可以了。但实际上,美联储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私有钱庄的性质。比方说,其主席与董事会成员,都必须由美国国会和总统任命。美联储对私有股东的分红最多是6%,其余的盈利要上交给美国财政部。本质上它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受美国政府控制。它目前的股东,据推测大约有2000多家银行所组成,由于它是私有股份公司,所以股东的信息对外是保密的。 现在的美元已经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票据功能,所以它的发行完全是依靠信用。举个例子,张三要买30万的房子,但钱不够,需要向一家商业银行贷款。这家商业银行拿着张三的贷款手续,去美联储借钱。借钱可以,但需要押金,比方说押金是10%,那么这家商业银行就交给美联储3万元作为储备金,美联储就在这家银行在美联储的账本上凭空划给30万元。这家银行账本上有了这30万,就可以贷给张三了,这是美元发行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说市场的的大多数流通的美元都是靠个人或企业借贷,由商业银行操作发行的。 美元第二个发行的途径是通过购买债卷完成的。美联储一个主要功能是控制银行间的隔夜短期借贷利率。本来这个短期利率完全是借贷双方银行的私事,但美联储要进行干涉。它的干涉办法不是强制的,而是通过统计计算出一个平均的短期借贷利率。如果这个利率高于美联储规定的利率,美联储就会认为这个市场缺钱,于是,它通过在市场上购买债卷,通常是不同期限的美国国债,释放出美元。但市场上供应的美元增加后,银行间相互借贷的短期利率就会下降。但这个利率与美联储规定的利率一致后,美联储就不会继续购买市场上的债卷了。如果银行间相互借贷的短期利率低于美联储的规定,美联储会认为这个市场上美元的供应量太多了,需要回收美元,于是它会卖出手里的债卷,得到的美元回来销账。如此市场上美元的供应量减少。 美联储的短期利率目标是根据美国的经济形势设计的。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预计要发生通货膨胀,这是美联储就会增加短期利率,如此可以减少美元的市场供应,同时增加了经济体之间的借贷成本,从而达到抑制经济泡沫。但美国失业率上升,经济萧条的时候,需要刺激经济发展,这是美联储会调低利率,从而释放美元,同时降低了经济体之间借贷的成本。 美国财政部的国债是通过二级市场拍卖的,许多外国政府都自愿去购买美国国债,其国债价格受市场调控。如果市场货币短缺,银行间短期利率过高,美联储为了通过调节市场上美元的供应量去影响这个短期利率,它就会买进美国国债,释放出美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美元的发行,无论是通过个人向商业银行贷款,还是美联储通过购买美国国债释放迈远,实际上是一种债务抵押。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债务就没有美元。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是必然结果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们可以仿照传统的热力学来建立一个孤立系统。我们可以把人看作是热力系统中的单个粒子,钱可以看作是单个粒子所拥有的分子动能。粒子相互碰撞交换粒子之间的动能可以看作是两个人之间的贸易交换之后的货币走向。我们知道在传统热力学的孤立系统中,其系统熵是不断增加的,结果就导致了每个粒子的动能都基本一样,曾现出宇宙大同,也就是热寂说。那么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个社会的财富会像热力学中粒子的动能那样,最后趋于一致呢?答案是否定。 支持熵增原理的微观机制是,当两个粒子发生碰撞后,能量高的粒子趋向于把自己多余的能力传给低能量的粒子,而不是把去抢低能量粒子所拥有的动能。通俗一点说,就是给与。我钱多,你钱少,我可以用我的一块金砖换你的泥砖。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这样的话,那人类社会也同样是一个熵增的社会,到最后,大家钱都差不多,是个大同社会。可现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就是要干的少,拿的多,不是给与,而是拿来。如此我们人类系统的微观机制与传统热力学中的粒子能量分配机制恰好相反。由此一来,从整体上而言,我们社会的熵,与热力系统恰好相反,是在减少。这就是熵减原理。那么其形式就是,经过一段市场竞争,富者更富,穷者更穷。这是统计的结果,不会因为社会上偶尔出现一两个善人所改变。正是由于我们单个人的自私性,才导致从整体上来看的这样一种熵减过程。 那么我们能不能改变人类的自私性呢?比较难,因为它存在于我们的基因中。大家可以想想看,一个理他行为的群体,能否在大自然的优胜劣败的淘汰过程中生存下来?如果地球上曾经出现过某种无自私性的动物群体,那么它们也早已经灭绝了。我们是残留下来的那些生物的后代,自我保护性是前辈植入在我们每个个体的基因内。所以从统计意义上讲,我们人类都是自私的。不过自私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才需要道德来加以约束。孔圣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试图用道德来约束我们内心的自私性的一种尝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