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小鸟 实体小鸟
现在已经是个酒鬼,偶尔玩玩散热
关注数: 294 粉丝数: 2,608 发帖数: 8,216 关注贴吧数: 21
这不是内存!SanDisk推出内存规格的SSD 近日SanDisk推出新款的ULLtraDIMM存储设备,没有为闪存选择通过SATA或PCIe通道,而是通过存储接口(memory interface)以更为直接的路径通往CPU。这是SSD还是DIMM?   这款产品从设计思路上来看非常不错,而且概念也清晰明了。传统的内存是基于易失性DRAM存储,电源切断后数据也就不在了,而ULLtraDIMM则能够在切断电源后仍存有数据内容。这种模块对于更大容量的闪存也是适用的。SanDisk则推出了带200GB和400GB 19nm MLC闪存的单个模块产品。   令闪存与CPU靠得更近,能让ULLtraDIMM获得了低延迟的高效率。SanDisk表示产品的读取延迟150µs,写延迟低于5µs。此模块据说随机读写IOPS分别达到150k和65k,顺序I/O读速度1GB/s,写速度760MB/s。另外,SanDisk还宣称附加额外的模块后,性能将有线性提升,且写入延迟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ULLtraDIMM由于采用了Guardian Technology技术(来自SMART Storage Systems的闪存管理技术)具备了非常出色的耐久性。闪存管理算法相当智能,得以适应NAND的变化特性。此外,Guardian Technology技术还包含了端到端数据保护,类似RAID的闪存冗余策略等。SanDisk表示,ULLtraDIMM产品已经在限量出货了,企业用户可能很快就能拿到产品。IBM则已经开始在其System x3850、x3950 X6服务器上开始使用此模块了,配置闪存容量最高至12.8TB。
美国安局研发量子计算机 可破解全球任何密码 腾讯科技 晨曦 1月3日编译 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美国国安局(NSA)可以在全世界拦截、监听人们的通信数据和上网记录,然而面对拦截获取的加密信息,国安局还有一个工作——那就是破解加密,获取不加密的“明文”。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3日报道,国安局正在加紧研发性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如果成功,可以破解全世界任何密码和加密算法。 该报称,国安局的量子计算机,处理性能远远超过基于晶体管的传统计算机,将可以攻破目前用于金融业、医疗行业、商业、政府部门的所有加密信息。 《华盛顿邮报》引述斯诺登披露的部分文件称,国安局的量子计算机研发计划,属于一个斥资7970万美元、名为“渗透硬目标”的研发计划,研发合同对外保密,在马里兰州College-Park的一个秘密实验室进行。 研发量子计算机,一直以来是科学研究机构的目标,其计算能力,将会对医学等领域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而对于美国国安局来说,量子计算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破解密码和加密上,它可以破解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公钥加密技术”,目前全世界大量网站和政府部门,使用了诸如RSA等公钥加密算法。 不过,美国的物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对于国安局量子计算机研发到何种水平,保持质疑,尤其是是否比学术界的研发水平更为先进。目前国安局并未对外披露任何进展,但是斯诺登披露的文件显示,国安局的量子计算机,研发水平并未超过学术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Scott-Aaronson表示,国安局的量子计算机,大幅领先民用研究不太可能。 国安局的一份机密文档提到:“在量子计算机研究上,全球的进展已经演变成欧盟和瑞士的相对领先。” 麻省理工学院的量子力学教授劳埃德(Seth-Lloyd)认同国安局的评估,他表示,在过去十年中,欧盟和瑞士在量子计算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经赶上了美国的水平。 秘密文件显示,国安局的量子计算机研发,在大型密闭的屋子中进行,术语称之为“法拉第笼”,主要是防止电磁能量外泄或者进入,这是量子计算试验所必需的环境。 全世界第一台量子计算机何时研发成功,目前学术界并无一致观点。十年前,一些专家预测还需要花费10年到100年。而在五年前,劳埃德教授预测至少还需要十年(即大约在2020年研发成功)。 最近,劳埃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安局研发用于破解加密的量子计算机,至少还需要五年时间,如果无法取得重要进展,则还需要等待更长时间。 实际上,一些公司已经宣布研发成功小型的量子计算机,比如加拿大的D-Wave系统公司,自称已经从2009年开始制造量子计算机,2012年,该公司对外销售一款价值1000万美元的量子计算机,客户包括谷歌、美国宇航局以及全美大学太空研究协会。 不过,这些市面上已经出现的小型量子计算机,显然无法完成美国国安局破解密码的任务。 资料显示,所谓量子计算机,是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设备。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可以称为量子计算机。
谁与争锋?Intel计划明年14核心后年18核 由于竞争不激烈,CPU发展滞后已经影响到整个DIY的更新换代,而Intel这几年在消费级领域的进步实在让大家嗤之以鼻,不过服务器领域,Intel的发展确实惊人。  今年九月,Intel正是发布了新一代双路处理器Ivy Bridge-EP Xeon E5-2600 v2,最多12个核心,虽然进步不大,但依然无敌,市场上也大获成功,天河二号都用了它。   而令人欣慰的是,面向四路和更大规模数据中心的Ivy Bridge-EX Xeon E7 v2系列也将诞生,最多15个核心。之前我们都知道12核心的IVB-EP其实是15核心IVB-EX屏蔽而来的,不像10核心、6核心那样是原生的。   明年IDF 2014期间,Intel将推出Haswell-EP Xeon E5-2600 v3系列,最多有原生14个核心(28个线程)、35MB三级缓存(每核心依然对应2.5MB),同时还会有原生8核心。   Haswell-EP仍将基于22nm,但是系统架构将出现飞跃式的巨大变化,比如首次引入DDR4内存,RDIMM、LPDIMM,四通道,起步频率2133MHz;QPI总线升级至1.1版本,最高速率提升至9.6GT/s;原生支持USB 3.0、SAS 12Gbps、PCI-E固态硬盘等等。其中不少还会延续到桌面发烧平台Haswell-E,尤其是DDR4。   之后IDF 2015,Intel将再次带来新的Broadwell-EP,正式名称自然是Xeon E5-2600 v4,首次为服务器和工作站引入14nm,核心数量最多达到18个(36线程),三级缓存也因此增至最多45MB。   Broadwell-EP还将支持10GbE以太网、Fultonvale 2TB PCI-E 3.0固态硬盘、PCI-E 3.0 Xeon Phi协处理器。   有趣的是,Broadwell-EP、Haswell-EP虽然工艺不同,但是热设计功耗将处在同一级别,最高都能达到160W(工作站/现在最高150W),同时还有145、135、120、105、85、80、70W等等。   按照Intel的估计,双路18核心Broadwell-EP 145W相比于双路12核心Ivy Bridge-EP 130W,整数和浮点吞吐能力可提升将近60%,数据库性能提升超过80%。   芯片组方面,Haswell-EP、Broadwell-EP都将搭配Wellsburg C610系列,保持彼此兼容,升级后者只需刷BIOS即可。   该芯片组支持最多10个SATA 6Gbps、6个USB 3.0、8个USB 2.0、八条PCI-E 2.0。   不知道未来的天河N号能否看到这些身影?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