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glas_ustc douglas_ustc
关注数: 20 粉丝数: 95 发帖数: 3,434 关注贴吧数: 18
天奇臭干( 转载) 在谕兴众多的小吃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天奇”臭干了。当地有句俗语流传较广:“有种小吃真奇怪,越臭人越爱”,说的就是“天奇”臭干。这世事真奇妙,“香”与“臭”本是一对矛盾体,可谓水火不相容。但臭干生闻起来扑鼻臭,熟吃起来又满嘴香,把“香”与“臭”结合得如此完美,确是其奇绝之处和魅力所在。 臭干在全国的通俗叫法,应该是“臭豆腐”。作为中国豆制品美食文化中的一员,因极具特色,自清康熙年间其祖师爷王致和发明以来,迅速风糜大江南北,深为华夏儿女厚爱。相传一代伟人毛泽东尤喜食之,常钦点此菜。全国各地衍生至今的臭豆腐品种很多,其中知名的有:北京“王致和”、徽州“大呆臭”、绍兴的“三味”等,据说还有港台品牌的。因工作之便,笔者曾尝过其中一二,这其中有些品牌名声虽震,但早已是名不符实了。相比而言“天奇”臭干虽然目前知名度不高,但质量绝对上乘,尤其是其“臭”的出奇,堪称“臭”中极品,让人闻过不忘。至于其“臭”的程度,一位中巴司机曾给我说过这样一则趣闻(读者看后足可见此一斑)。有一次,他从天长发车去谕兴。到了发车时间,许多乘客站在车门附近就是不肯上车,司机急问何故,乘客们都说他的车内太臭,不愿坐,并责怪司机为何不讲卫生。司机闻言莫名,辩说他天天打扫,何来不卫生?忽然想起一事,原来是前些天有人从谕兴带了一包“天奇”臭干乘其车回天长之故。于是就给客人详解原因,又陪了许多笑脸,方才做成生意,顺利发车。乘客们齐叹:这“天奇”臭干之臭真可谓“绕车三日而不绝啊!” “天奇”臭干,其臭如此,是有来历的。“天奇”臭干的用料和制作过程极其讲究。先是选用上好的黄豆经数道工序制成白干,然后将白干浸入卤水中浸泡几日,待浸卤入心后方才捞出,晾干出售。虽然制白干子过程繁琐,但臭干质量的好坏,却主要取决于看似简单的浸卤这一环。世面上制臭干的人数不少,但真正知道配制卤水的人寥寥无几。其实,要想制出的臭干真正达到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就必须学会配制素卤水。这素卤水的配制颇有讲究,要选用芥菜、笋子,加入荷叶灰,柏枝灰,熟芝麻等经过发酵、过滤方成。不懂的人,或者短视恶劣的奸商为降低成本和减少工序,用荤卤水替代(用螺坨肉、蚌壳肉腐烂成卤)制成的臭干闻起来也确实臭(腥臭),但吃起来也只是臭了,绝无半点香味。而且那东西对人体危害极大,真是伤天害理了。 当然,“天奇”臭干的独到之处,绝不仅是以上所说的那么简单。王天奇一家几代以做豆腐为业,其长期摸索、总结、流传下来的臭干制作工艺业已形成一套“秘方”,轻易是绝不外传的。王天奇现已80多岁高龄,精神甚好。每次制作臭干,他必亲自指导把关,一点也不马虎。“天奇”臭干因质量上乘,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极为抢手,而王天奇却有个奇怪的习惯:每天定量制作1000片,售完为止,绝不多做一片,多卖一片,买迟了也就买不着了,让人徒呼奈何。这样一来,更增添了人们对“天奇”臭干的向往之情。这也许是王天奇的一种独特的宣传方式吧。 “美食不在贵,重在有品味”。时至今日,臭干因为喜爱者越来越多,稍大一点的饭店皆有卖。其吃法也增添不少:有凉拌、爆炒、油炸、水煮,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这其中油炸臭干雅称“炸金砖”,其味鲜美。街头巷尾,无论是晨起黄昏,只要有小吃的地方,随便一瞥,你就会看到红男绿女们放下平常的傲慢与矜持,或坐或立,不顾斯文扫地地大吃特吃,热火朝天。不用说,那一定是在吃“炸金砖”。而那样的消费,便宜实惠,通常一元钱也就够了。 其实,除作为小吃外,臭干经厨师巧手制作后,在饭桌上也堪称一道美味佳肴。将臭干洗过切丝(或油炸过切丝)再凉拌以烫好的菠菜、芹菜,浇上麻油、香醋,拌上花生沫,洒上榨菜沫,淋上红辣椒油,绝对让你闻香即醉,口舌生津。而做得漂亮的臭干子端上桌时,碟子是白的,雪白;臭干是黑的,青黑(或金黄);辣酱是红的,鲜红;拌菜是绿的,碧绿。光看看都觉得很不错了。用以下酒,美妙无比。 从市井小吃到豪华酒宴,臭干已登大雅之堂,市场前景无比广阔。谕兴地方名吃“天奇”臭干作为同类产品中的货真价实的佼佼者,目前已走出天长,走进了扬州、合肥、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看来“天奇”臭干确实已是“臭名远扬”了。
山水井亭(转载) 井亭是亭,是一个建在井台上的亭,也是村名。 金集镇井亭村位于我市市区东南端,南与江苏仪征市接壤,西与金牛湖为邻。境内有山两座:草庙山、赖子山,方圆2平方多公里。山不高,无名山大川之险胜,但林木葱郁,茶园飘香。桑、槐、乌桕等20多种本地树种蔚然成林。星罗棋布的水塘似一面面镜子点缀在山坡上、田野里。山的东南侧,有一水库,因紧邻杨捷将军墓,名曰杨府水库。库容面积250多亩,蓄水量114万多立方,水质清澈,水产丰富。 井亭村村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人文荟萃。相传宋朝,这里人烟稀少,干旱无雨,本村有一殷实之户出钱出力,开挖了一口井,为方便行人休息,又在井上建一凉亭,“井亭”村由此得名。岁月沧桑,井亭早已不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井亭村等环金牛湖一带流传一民间小调《鲜花调》,唱腔高亢,曲调优美。我市著名音乐人、解放后担任过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的何仿先生,随我抗日武装战斗、生活在这一带,耳闻目睹,《鲜花调》深深地烙在脑海里。五十年代,何仿先生饱含着对战斗岁月的怀念,对根据地人民的深情厚爱……经过再创作,一首旋律优美的世界名曲《好一朵茉莉花》诞生了,久唱不衰,震颤心灵。1954年,家居草庙山南麓的村姑娄丽红,以一口纯正的乡音,在省城合肥江淮大戏院高歌一曲《鲜花调》,获得好评。老人如今健在,仍然吟唱不已。 杨捷将军墓坐落在草庙山南坡,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捷,江苏宝应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官为清光禄大夫、昭武将军、少保兼太子太保,督江南总兵,死后封赠少傅兼太子太傅。他戎马一生,曾率兵到蒙古、台湾等地征战,战功卓著。其墓园占地100多亩,墓向正东,气势恢宏,墓前有长400多米、宽30米的神道。石华表、石象生、墓志铭等石刻一应俱全。 2012年10月,井亭村被列为省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村民积极参与,努力将该村打造成旅游度假休闲村。原址再建井亭,亭高9米,双层,重檐攒尖六角亭,粉彩,内壁绘有6幅反映井亭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彩图。停车场、茉莉花健身休闲广场、叠廊、路灯、公厕、公交站台等建成,100多户民居展现徽派风格,粉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之中。 山美、水美、民歌美。山水井亭,等待您的到来喔!
聊聊春节期间回老家(洋河腹地之一)见到的酒 按我行程为序。 1.第一天上午先到我二哥家(县城)。我老家地处皖东,完全在江苏境内,自古以来就是洋河、双沟的地盘。我送我二哥二瓶天之蓝。 2.中午到大舅哥家(县城)。大舅哥酒量大,二瓶68度五。午饭大舅哥拿的是口子窖二十年,我开车,主要是大舅哥、我夫人与她堂弟(县城)等喝。 3.下午到农村。路上经过小镇,路边看到剑南春专营店(打到洋河的腹地了),门前广告是金剑南。先到我夫人堂弟(农村)、给了堂弟二瓶2008年的海之蓝。再到夫人姑姑家,二瓶2008年的海之蓝(夫人与其姑姑非常亲,所以必须另有大红包,送高档酒对夫人姑父没有意义),晚饭需要回县城,姑姑坚持要安排简餐。参加人员都是姑姑家最重要的人(姑姑女儿、女婿,我大舅哥,还有我们),姑夫拿的泸州老窖头曲,不是海之蓝! 4.晚上回县城我大哥家。我送大哥二瓶孔府家酒府藏十年。我大哥上的是茅台镇酒!大哥退休前都是上五粮液的!退休之后生活真的有变化!我开车一直都不喝的,主要是我大哥、姐夫、我二哥等。吃好晚饭到我姐家,我送我姐夫二瓶2008年海之蓝。 5.第二天中午到夫人堂弟家(县城)。此餐充分体现了大舅哥、夫人堂弟夫妇、夫人堂妹还有我夫人的战斗力,他们一起干掉二瓶52度普五。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