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皇马召唤
等候皇马召唤
关注数: 36
粉丝数: 444
发帖数: 4,464
关注贴吧数: 11
2018.8.11-8.12 开化高田坑 英仙座流星雨 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周末+天气好+月相好,真是百年难遇一次的小概率事件,“天文三要素”这次居然完美结合了!不过,就天气来说,也差点就跪了。我们原计划是去临安的牵牛岗,但根据多方预报,周六晚间杭州周围200公里范围都会起云,于是临时决定改去浙西南的开化高田坑,目的地比原来远了100多公里,上山的路也不好开,但是,确保了整晚的晴天,还是非常值得的。和台风摩羯的赛跑,我们赢了,第二天上午回程的高速上,居然下起了暴雨。这次带了3套器材,其中1套深空因为没有市电没用上,1套ST+单反拍了3个多小时的辐射点,另1套80EQ用来目视。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地上数流星了。因为镜头素质一般,营地灯光也比较多,星空背景拍得糟糕,周六不是极大,流星也只拍到7颗,不过,第一次拍流星,满足了!
自制150/750支架牛反 前段时间把3年前用PVC管自制的牛反给拆了,准备重新DIY一个支架式的牛反。首先参考了论坛里其他同好的支架牛的做法,自己粗略打了个草稿,然后就是买各种材料,利用闲余时间加工。于是,就做成了这样。 整体重量2.8公斤。主镜、副镜、调焦筒是多年前从上海哈勃买的,主镜座、副镜座、寻星镜座来自春子的3D打印。其他东西还有:4根铝合金管,2个铝合金圆环,2片圆形木板,几个紧固件。用到的工具就是电钻和螺丝。加工时有一个败笔,圆形木板本来钻成了一个圆环的,但后来圆环被我暴力弄断了。如果是圆环形,可能会更牢固一点。架上EQ3赤道仪,铝合金管刚性不够,受压略微弯曲,但观察了一下,不太影响光路。 DIY的过程还是不错,等下次天气好,拿出去玩一下!
2017.5.27 使用D5100改机首拍深空 都说D5100改机是一台拍星神器,这次端午假期出动,也首次体验了一把(之前一直用D5200非改机拍摄深空)。主镜是信达小黑,赤道仪是AVX,拍摄目标M8&M20,室女座星系团,2个目标累积曝光都只有1个小时左右。 因为一起出动的伙伴挺多,5位同好从上海赶来,平台上非常热闹。调器材,认星座,数流星,与银河合影。观星观到动情处,还弹起了吉他,唱起了歌。有妹纸在,气氛太欢乐,加上整晚时不时有云,有效的深空曝光时间不多。除了我的深空套装之外,上海朋友带了一支110ED,目视了几个深空目标,效果很棒。另外还有几个相机,拍了一些银河片子。 M8&M20(小黑 + D5100改机):室女座星系团(小黑 + D5100改机):银河(尼康D5200 + 腾龙70-300 @ 70mm):银河(宾得K5 + 10-14mm鱼眼,上海朋友拍摄)银河(佳能5DII + 24L,上海朋友拍摄)
锐星65Q VS 信达小黑,深空拍摄效果比拼!(深空1年半总结) 65Q是我的深空入门主镜,从2015年10月玩到2016年9月刚好1整年;小黑是我的第2支深空主镜,从2016年9月玩到现在也差不多半年过去了。65Q和小黑可以说是最常用的深空入门器材了,使用它们的爱好者非常多。小黑口径、焦比占优,但需要一定的维护和调试;而65Q是APO级别,胜在便携、稳定易用、星点好。750MM和420MM的焦距配合,也能打下很多的深空天体,适用于不同场合。另外,从价格上来看,两者也基本差不太多了,因为一般认为小黑拍摄需要配置MPCC。 一年半的时间里,分别用65Q和小黑拍了几个大众熟悉的深空目标,在此一一列出做一个效果比拼。因为不同时期,技术、环境不一样,拍摄参数也不尽相同,随便看看就好。 拍摄终端一直使用的是尼康D5200(未改机),赤道仪是AVX,使用50/200+Q5 L-II-C导星。具体拍摄参数就不罗列了,曝光时间大部分都是1-2个小时左右(狮子三重可能有2.5-3小时),有些图片略有裁剪。其中,小黑配置了巴德一代MPCC。 M31:65QM31: 小黑M42:65QM42:小黑M45:65QM45:小黑马头:65Q马头:小黑狮子三重:65Q狮子三重:小黑M33:65QM33:小黑
2017.4.1 信达小黑 狮子座三重奏 3月份基本上在阴雨中度过,到了清明时节,天居然放晴了。4月1日,农历初5,抓住难得的深空拍摄窗口,杭州深空党又小规模出发了。几个人先后在月亮下山之前赶到拍摄现场,这次出动规模虽小,阵容却很强大,3台6级别的赤道仪,1台AVX赤道仪,3台冷冻相机,1支威信200牛,1支60APO,小黑若干,相机+星野若干。 下面是我的拍摄成果:狮子座三重奏(M65、M66、NGC3628)。 器材:AVX赤道仪,信达小黑+巴德一代MPCC,尼康D5200未改机,Q5+50/200导星。 参数:ISO800, 10MIN*15张,暗场10MIN*2张,偏置一组。 之前用65Q也拍过狮子三重,这次是小黑拍。虽然年初收了单反改机,这次仍然用非改机拍一下,便于和之前65Q拍的比较。不过这也应该是最后一次用非改机拍了,后续出动会正式启用改机。星系放大截图:现场器材阵:
我的2016天文摄影大合集 2016年天文摄影大合集,比2015年稍微体面点了。 拍摄器材主要是:1:AVX赤道仪、65Q、信达小黑、尼康D5200(未改机)、MPCC、50200导星镜、Q5 L-II-C导星CCD。2:EQ3赤道仪、80EQ、3X巴罗 (木星) 拍摄环境:杭州周围几个山区
2016.11.5-11.6 杭州王位山小黑深空开光 10月下旬开始,冷空气逐渐从北向南发展,到11月初的这几天,连续的晴天随之而来,加上月相也不错,周六独自一人上王位山拍星(其他小伙伴此前已经连拍好几天了,周六我要出动时居然没有伴!)。上山的公路有点难度,有十几个又陡又急的发卡弯,夜里行车还是有点方,而且只恨车子的前车灯视角不够广啊。不过,因为天晴得彻底,隔着车玻璃就能看见天空一闪一闪的星星,心情格外愉快。 到了山顶,抬头就看到壮观的银河,南边有光害,其他三面还可以。向园子的大伯借了电之后,我就开始调试深空器材了。这个时候,山上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山泉水滴答滴答的声音。 这次的主要目的是小黑普通版+MPCC的开光。第一次用牛反拍摄深空,心里没底。最担心的问题有2个:一是调焦座能否扛得住,二是小黑主镜的光轴。后来证明,普通版调焦座还是可以胜任拍摄的。只是牛反的光轴没有调准,焦外星点乍一看还可以,仔细看,不太对称,最终呈现出的星点是椭圆状。 器材:AVX赤道仪、信达小黑主镜、巴德一代MPCC、D5200单反(未改机)、Q5 L-II-C导星CCD、50*200导星镜 目标:深空老三样 M45、M42、M31,曝光时间各1.5-2小时不等、、 拍摄环境:
报考浙大MBA,考试方式该选择“全国统考”还是“管理类联考”? 求解答!谢谢!
2016.9.24-9.25 在月光下强拍M33 又是月相不好、天气一般的周六,按捺不住心情,还是和凯撒一起出动了。结果可想而知。3-4级风不说,上半夜还频繁被薄云扰乱拍摄计划,直到凌晨1点30,天气才逐渐稳定下来,导星曲线也走得相对好一点了,而此时,月亮也已经从东方升起。于是,就有了一张月光下的M33,百分之八十的曝光时间都是在月光影响下完成的。玩票的副产品(梅西耶集邮用的):M2和M15两个球状星团拍摄器材、环境:
2016.7.30 在天荒坪与众大咖一起拍摄深空 一楼献给国家
2016.5.12 80EQ尝试拍摄月面细节 整个4月份基本在阴雨中度过,没有出动过镜子,5月12日突然来了个晴天,尽管有点风,也还是拿着轻便的80EQ和EQ3上楼顶了。抬头一看,木星到头顶了,并不容易拍,而土星又太低,更不容易拍,渣器材和渣技术就是纠结啊。已经出来了,就不空手回去,拍拍月亮吧。月亮以前都是拍多张拼接,这次尝试一下细节看拍不拍得出来。 于是,为了把图尽可能拍大,也是没了谱了,3X巴罗给接上,分辨率调低,选了几个明暗交界处的目标。 器材:80EQ +3X巴罗 + Q5 L-II-C + EQ3 后期处理:Registax6叠加、初步调色、初步锐化,PS进一步调色、进一步锐化,裁剪。 2张同一目标不同亮度的对比图。如果叠加出来的图本身质量不好,一味提高亮度会让图很难看。另外,器材有限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明暗交界的地方来拍。后期处理以前只是用R6来叠加和锐化,PS来调色,这次尝试了一下R6的调色功能和PS的锐化功能。 现场照:
好久没贴子了,来秀一下新器材! 1. 博冠猎手二代7X35双筒,貌似是今年的新产品,用的人目前还很少。稍微试着望了一下远,还不错,用着舒服。 2. 信达小黑主镜,后续打算用来深空目视、行星月面拍摄。 3. ES 5X,用来配合小黑做行星月面拍摄。
为什么片头没有银河映像的Logo啊! 只有寰亚和爱奇艺之类的,并没有出现银河映像的Logo,这是怎么回事儿?看班底好像又确实是银河的。
说实话真不觉得博格巴踢得有多差 现在炸开一片了,到处是喷博格巴的。一场比赛就能把人捧上天、把人黑到地,也是让人佩服。平时不看球的人纷纷都说“法国头牌不过如此嘛”。 嘿嘿。 说实话真不觉得博格巴踢得有多差,有传球有做球有插上有射门,只不过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已,难道非得来个一传一射才是牛逼? 从防守上看,博格巴在场上,至少法国队中场控制得不错,罗马尼亚并没有得到太多机会。唯一的2个机会,可以说都是后卫的低级失误。第1个是拉米和科斯切尔尼的站位不理想,给了斯坦修直接面对门将的机会,可惜对方门前1米打偏,第2个送点,也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埃弗拉的失误。 从进攻上看,博格巴努力在梳理球队进攻,只不过几脚直塞效果不太好,但也有亮点,比如拿球摆脱做球,比如吉鲁进球之前打出的那一脚爆射,都是不错的表现。你不能指望中场组织者每一脚都是“手术刀”啊。 表现不算完美,但至少没得黑。 嘿嘿。 即使踢的真的不好,我也坚持认为: 看一个人或一支球队要看3年,而不是一场比赛。
晒新买的球衣,英格兰加油! 期待小爆一下,进4强!
求助!打算买件英格兰球衣,喝水哥印什么号码?q RT,只觉得喝水没入选大名单很可惜,想买件球衣纪念一下,但印多少号呢?他穿过英格兰4号和15号,不知以后会穿多少号
矮马,隐约感觉英格兰本届有戏啊! 从霍太公的选人和这几场的用人来看,基本没有太大的毛病,作为普通球迷,也没有能力对技战术做客观的分析。只能是感觉上还可以。预期本届英格兰队有一个小爆发。毕竟也有20年没出过成绩了。 今天凌晨的首发基本上是欧洲杯的主力了。
2015.3.1 第一次拍到大红斑 3个月没动器材了,当天天气还不错,有微风,轻微雾霾。带便携设备上楼顶拍木星。还是80EQ+EQ3+3X+Q5 L-II-C的组合,又轻松又省时间,这一套是百玩不腻啊。 参数:曝光20MS,增益50%,Gamma=1,帧数2000左右,无暗场。 Registax6,PS合成 第1张:1280*960 分辨率第2张:640*480 分辨率
3部杜琪峰电影将公映?! 据“香港电影”微信公众号透露,有3部杜琪峰电影(PTU、暗战、柔道龙虎榜)将在4月份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公映! 帝都就是好,连看电影都可以优势这么大。PTU、暗战、柔道龙虎榜基本上是我最喜爱的杜琪峰电影,有想杀到帝都专门去看3场电影的冲动。
深空装备大减重 -- 减掉大重锤和移动电瓶 自从10月份以来,长三角区域已经连续阴雨快2个月了,昨天更是开始下雪。从往年经验来看,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之间总会有一波极品天气。于是,趁极品天气到来之前把深空器材优化了一下。这里的主题是 -- 减重! 众所周知,深空器材完全没有便携性可言。减重之前,我一个人上楼要走3趟,现在,只需走2趟就行了。心满意足。 上个月至今陆续买来这几个东西:一个1.5KG小重锤,一根25CM延长杆,1个电源适配器,1个点烟器座。总重量应该是3KG不到的样子。然后就把下图中这两个重家伙给砍掉了,1个5KG重锤,1个移动电瓶。这里加起来怕有8KG左右了吧。8KG-3KG=5KG,总计减重5KG。哈哈!(因为主镜是小镜子,所以用5KG那么大重锤肯定浪费。另外,拿掉移动电瓶的话,接下来出动深空要依赖市电了。)再次吐AVX赤道仪的标配重锤,5KG,真是重得可以,给我升级多大镜子准备的呀。不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把它束之高阁啦。顺便赞一下杭州同好谛听做的小重锤和延长杆,做工、外观真是漂亮:于是,以后深空出动,就是下面几个东西,3个箱子,1个包。(以前也是3个箱子1个包,但额外还要拿1个大重锤,颇费劲。)这堆东西,上下楼2趟完全搞定。(三脚架包很大,还可塞进去个80EQ主镜,出去也可以带上,替换65Q,搞搞目视和行星。)
2015.10.11-12 我的首次深空拍摄 M31,M45,M42 深空器材全部集齐至今已经过去快半年了,期间一直在寻找开光机会,结果不是因为天气(主要的),就是因为月相,再加上一些个人琐事,直到上周末才如愿完成第一次拍摄。出发之前check了所有物品,仔细梳理了一遍深空拍摄全流程,心里准备了几颗校准星,拟好拍摄计划(3个梅西耶天体,M31,M45,M42),并紧密跟踪天气走势。 和凯撒、影子到了目的地(浙江湖州天荒坪)后,发现已经有多个同好到了现场,BG、涵仔、方舟,以及其他几个杭州、江苏和上海的同好,平台上很热闹。于是也赶紧架设器材,梳理线缆,各种调试和校准(赤道仪平衡调试,寻星镜、主镜、导星镜同轴校准、GOTO校准、极轴校准),单反对焦,导星对焦,GOTO目标,构图,试拍,设置快门线程序,开拍.....。天气晴朗,整夜无云,温度10度左右,大气透明度还可以,时有阵风。 开拍之前导星出了点小问题(我预料中的),导星窗口找不到星点,找到星点后对不好焦,期间PHD也卡死一两次。后来向同好请教才解决了问题。另外,单反对焦和构图也花了点时间,其他的都比想象中的快。18点多到的现场,21点准时开拍(作为深空新手我已经觉得算顺利了)! 器材如下 主镜:65Q 赤道仪:AVX 拍摄终端:D5200(未改机) 导星:50200导星镜、Q5 L-II-C 后期:DSS叠加、PS凭感觉调 目标一:M31,ISO=800,亮场曝光时间:8*5Min,暗场2*5Min。(因为上半夜风较大,加上平台上人多嘈杂,导星曲线走得不平稳,废片较多。拍了16张,手工筛选把拉线的删掉6张,DSS叠加时放弃了2张,剩下8张。)目标二:M45,ISO=800,亮场曝光时间:15*5Min,暗场3*5Min。(这一部分因为是后半夜拍的,废片相对少点,导星曲线好看些,但波动也大,据同好分析原因,是赤道仪平衡没做好。)目标三:M42,ISO=800,亮场曝光时间:22*5Min。(开拍M42后就去睡觉了,期间没有拍暗场。)这次深空首拍积累了许多经验,为后续的深空发展奠定了基础。感谢凯撒的指导,影子的协助,还有论坛里同号的深空指导文章(如虫子的PS后期处理流程等)。 附现场照:
2015.9.27 中秋节 在小区赏月+公益科普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今天晚上在小区与众人一起赏月,为大叔大妈小朋友们公益科普了2个小时。结果后来反倒是我被科普了,我跟大叔说月壤和环形山,大叔跟我说有神仙在上面砍树。中秋愉快! 另外, 用80EQ拍月亮已经拍得我快吐了,希望天气尽快好起来,上天荒坪深空去
[天文观测] 7/28-30 三天拍摄处理成果 -- 土星、月亮 器材:80EQ + Q5 L-II-C + EQ3 (+3X巴罗) 处理:Registax6、PTgui、光影魔术手 地点:城市楼顶 天气:晴热、有风、光污染 工作照:1. 土星 加了渣3X巴罗的土星,纯粹是为了想把它稍微拍大一点,嘿嘿。没加巴罗的:2. 月面局部3. 月面整体叠加(12单张)
每月外出观测天数 对于上班族来说,每个月可以轻松外出观测的天数基本只有2-3天。这里指的是外出到100公里开外的临安、安吉、衢州等地,并且还要在当地过夜,所以只能是周六了。同时还考虑了月相,在我看来,至少要有半个晚上的无月时间才划算,所以只能在农历月的初23到初7之间。考虑天气的话,数量还会更少。3-5月份长江流域雨水偏多,好天气更是难得。
2015年梅西耶天体马拉松(3月14日、3月21日) 今年上半年准备来一次目视大体验,顺便加强对星空的熟悉。3月份有2个周末(3月14日和3月21日)适合跑梅西耶天体马拉松,正在物色观测地点,在出去观测之前,功课也可以先做起来,呵呵! M45、M42、M43、M41、M35、M31、M32、M110、M77、M33、M79、M74、M76、M52、M103、M34、M38、M36、M37、M1、M78、M50、M47、M46、M93、M48、M44、M67、M81、M82、M108、M97、M109、M40、M106、M94、M63、M51、M101、M95、M96、M105、M65、M66、M98、M99、M100、M85、M84、M86、M87、M89、M90、M88、M91、M58、M59、M60、M49、M61、M53、M64、M3、M104、M68、M83、M5、M102、M13、M92、M12、M10、M14、M107、M4、M80、M62、M19、M9、M6、M7、M8、M20、M21、M23、M24、M18、M25、M17、M16、M22、M28、M11、M26、M57、M56、M39、M29、M27、M71、M69、M70、M54、M55、M75、M15、M2、M72、M73、M30。
2015.02.12 拍摄木星(视宁一般) 器材:EQ3赤道仪(单跟)+ 80EQ主镜 + 3X巴罗 + Q5 L-II-C摄像头 天气:晴天,有风,大气透明度一般 地点:城市楼顶 EZplanetary 拍摄,registax6叠加、锐化。 今天晚饭后感觉天气还行,于是上楼了,没想到一到楼顶上,风一阵阵地刮不停,严重影响了行星成像。后来一度把外套脱下来从北面挡住赤道仪。随便拍了2段视频就收工了。(拍之前把颜色拉了一下,红色通道加强了,并且在调好参数之后拍了一组10帧的暗场。) 800*600, 快门80ms, gain=100%, gamma=1, 3000帧叠加。最终出图没什么细节:
2015.02.05 拍摄木星(刚好碰上木卫凌木!) 器材:EQ3赤道仪(单跟)+ 80EQ主镜 + Q5 L-II-C摄像头(这套器材集齐之后还是第一次正式拍木星,帧数不多,浅尝辄止,下次继续,呵呵~~) 天气:晴天,时有微风,时有薄云,大气通透 地点:城市楼顶 EZplanetary 拍摄,registax6叠加、锐化。 1. 1280*960,1000帧,拍摄时间:21:51,木卫一(伊俄)马上就要凌木了!2. 800*640,1000帧,拍摄时间:21:58,木卫一(伊俄)开始从木星边缘切入!3. 1280*960,加了3X巴罗,1400帧,拍摄时间:22:12,木卫一(伊俄)凌木中(与木星赤道附近重叠)!4. 800*640,加3X巴罗,900帧,拍摄时间:22:31,木卫一(伊俄)凌木中(与木星赤道附近重叠)!
2.4 练习月面拍摄 发现带单跟的赤道仪真是个好东西,可以拍摄足够多的帧数用来叠加。另外,今晚重点练习了一下对焦(手动)和调白平衡。手动拧调焦轮虽然痛苦,但很考验基本功啊,好在EZplanetary有对焦助手的模块,可以通过数字或图像来判断焦准不准。调白平衡方面,月面用“全局自动”,然后手动把“红色”值调低一些,基本上就能得到想要的颜色了。 器材:80EQ主镜+EQ3赤道仪(单跟)+Q5 L-II-C摄像头 天气:晴天,有雾,视宁一般(有风) EZplanetary 拍摄,registax6叠加、锐化 冷海、梦湖区域
1.24 楼顶的星轨 本想朝北极星方向拍的,但试了好几张,都曝不出什么星点,城市光害、雾霾什么的太讨厌了。只好还是拍东面,亮星多一点。同时,因为低空光害+雾霾的影响,带地景的低空还没法拍,只有把镜头往上抬,带上一点点地景就好了。 ISO:100 光圈:F8 90s*53张+4暗场
1.24 在楼顶拍摄初五的月亮 有段时间没出动镜子了,好像接下来要连续阴雨天,趁今天最后一个晴天,上楼顶拍月亮! 器材:80EQ主镜+EQ3赤道仪+Q5 L-II-C摄像头 天气:晴天,有雾,视宁一般(有风) 1000pcs*4张,叠加,拼接
1.23 楼顶目视lovejoy C/2014 Q2 1月份是目视Lovejoy彗星的好时机,今天虽然有雾霾,还是决定上楼顶看看。器材是2080双筒+三角架。 事先翻阅了《天文爱好者》里面彗星行动路线图,了解了lovejoy现在大概在白羊座,正在往三角座方向运动。于是用星桥法,从最醒目的猎户开始,经过头顶的毕星团,再经过昴星团,再往西一点就到白羊座了(白羊座现在基本在正西方的高空)。白羊座的一端有4颗星在一起,很好辨认,而lovejoy目前就在其中一颗星旁边,也多亏了双筒镜的大视场,找起来很快。因为我的stellarium好像显示不出彗星,后来通过群友提供准确位置才相信我的确找到了它。lovejoy在2080双筒中呈现出圆圆的亮斑,有点像小的球状星团。 由于有霾,而且双筒看天顶实在累,看了一会儿就收工了,下次有机会再仔细看看它吧。(附位置图和器材照)
12.30 单反中焦月亮 今天重点试了一下手动对焦无限远,因为月亮够亮,所以以月亮为目标(如果没月亮,就需要找较远的亮光源来对焦,比如建筑物)。手动对焦无限远很容易,把对焦模式调至MF之后,拨动调焦环到底,再往回拨2档左右,一边盯着显示屏看,试拍1-2张,基本就能找准最清晰的位置了。 还有另一种对焦方式,就是先把对焦模式调至AF,对准目标后半按快门让系统完成对焦,然后将对焦模式切换为MF,就可以拍了,后面每次按快门之前,都不会再对焦(也就相当于锁定了对焦)。 焦距:105mm; 光圈:F5.6; ISO:100 曝光时间:1/800S;
12.31 单反星轨 -- 御夫座、双子座天区 今天是2014年最后一天,我以楼顶拍摄星空的方式庆祝了新年的到来,也预祝大家2015年幸福、好运! 今天月亮比昨天还要亮,同时考虑市区和萧山的光害,只有东面和东南面可以拍,于是选择御夫座和双子座区域。试拍了几张后很快就确定了参数。没啥地景,就拿高楼的一角来当地景吧。今晚气温比前几晚都要低,并且刮着大风,而且,好像地平线20度附近都是黄色的粉尘。环境非常恶劣。 ISO:100 焦距:18mm 光圈:F8 曝光时间:60S*50pcs,暗场5pcs 白平衡:白炽灯 和昨晚星轨比,只延长了单次曝光时间,并增加了5张暗场。星轨不太连续,应该是在拍的过程中大风使相机发生轻微位移导致的。昨天没风,所以拍的时候没有这个问题。
12.30 单反南天星轨 都说单反星轨拍摄非常容易出片,今晚决定一试!事先把电池充满了电,试用了一下新买的快门线,并把相机的遮光罩给装上。 因为下沙光污染非常厉害,路灯整夜都亮着,加上月亮就在头顶,整个天空被照得非常亮。北面、西面、南面受市区、萧山的光害影响非常大,于是决定拍东面,同时也是考虑东面有猎户座、冬季大三角等亮星,可能拍摄会容易些。 另外,为了保证正式拍摄时的效果,我先用不同的曝光时间、光圈组合试拍了十几张。光圈方面,F3.4到F5.6这几档都不行,环境光太强了,试拍的图片跟白天一样;曝光时间方面,40秒以上感觉画面都太亮了,感觉30秒是合适的。焦距固定在18mm端,ISO固定在100,白平衡固定为白炽灯,这3个参数暂时不做尝试。 总之,第一次星轨拍摄非常保守,先保证图片能看再说! ISO:100 焦距:18mm 光圈:F8 曝光时间:30S*42pcs 白平衡:白炽灯 无暗场,暗场下次拍的时候再尝试。(注:白炽灯模式下的背景有点偏蓝,挺喜欢这种颜色。另外,星星屈指可数,基本上就是冬季南天的那几颗亮星。ISO开高画面太亮,增加曝光、开大光圈画面都很亮,怎么办?)
12.29 单反月亮&冬季大三角 器材:尼康D5200(18-105套机镜头)、三脚架 地点:杭州下沙 今天第一次试用新入的单反,也是第一次在新房子的楼顶天台拍摄,对相机的各种功能参数不太熟悉,快门一阵乱按,主要是捉摸不同的拍摄组合。选择了其中4张照片,2张月亮,2张冬季大三角。下沙夜间光害很大,用白平衡拍了好几张都不行,画面一片黄白,于是尝试了“白炽灯”,好像比白平衡要好点。 1. 光圈F5.3,ISO100,快门:1/320秒2. 光圈F5.6,ISO100,快门:1/500秒3. 光圈F5,ISO200,快门:10秒4.光圈F5,ISO100,快门:20秒
杜琪峰电影的人物精彩站位 废话不说,上图。
何欣赏杜琪峰的电影(转自微信“香港电影”) 2014-11-16 香港电影 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每个人会呈现出不同的态度,而且个人觉得在评价一个导演的作品时,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的。 杜的电影,以银河映像创立为标记,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银河映像时期又可以分为赚钱片跟风格作,本文只讨论银河时期的风格作。 一、故事 1.创作方式 杜的电影,大部分都是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类型片,而他又偏好警匪题材,所以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警匪片。 银河映像拥有一个豪华的编剧团队,这批编剧前期主要由前TVB的一些编导组成,后期则通过“鲜浪潮”等香港短片比赛补充血液,主要代表有韦家辉、游乃海、司徒锦源(已故)、叶天成、欧健儿等,简称“银河创作组”。 (注:“银河创作组”的成员并不固定,具有流动性) 通常情况下银河电影剧本的产出过程: (1)导演有了想法,召集创作组人员进行讨论; (2)素材收集; (3)开拍,在拍摄过程中每当导演有新思路新想法的时候都会叫编剧对剧本进行调整; (4)戏拍完了,剧本也就出来了。 没错,跟一般的电影不同,银河作品在开拍前和拍摄过程中都是没有完整剧本的(除了《毒战》这种需要剧本先过审的电影,不过一般成片应该也是调整过的)。 所以,像《PTU》、《文雀》这种片子才会一拍数年(导演有时在拍摄过程中会突然想要调整方向,而在新的想法冒出来之前会选择停拍。) 因此,杜琪峰电影的剧本创作方式具有集体讨论、即兴创作的特点。 2.两种思路 杜琪峰电影的基调因编剧的不同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种。 (1)宿命、佛理、人性恶及其种种 在以韦家辉为主要编剧的电影里(《大只佬》、《神探》),通常喜欢探讨以上内容,歌里都有唱到“也爱用整晚说杜琪峰专长揭露命途无常的道理”,所以,在《复仇》这部人员组成与《枪火》、《放逐》类似的电影中,讲的不是兄弟情义,而是探讨”一个人失去记忆仇恨对他还有什么意义“这种哲理。 (2)爱兄弟还是爱黄金 在以游乃海为主要编剧的电影里(《枪火》、《黑社会》),通常喜欢表现兄弟情及兄弟情的危机,这是一个比较古典的港式警匪片命题,吴宇森林岭东等人都有在其作品中表现过,其实内里表达的是对于旧有秩序崩塌的恐惧,例如《黑社会2:以和为贵》里那个无处不在的大陆公安的形象,例如《喋血双雄》里朱江在香港山顶对发哥说的那句:”我们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因为我们都太念旧。“ 3.政治隐喻 杜琪峰的一些电影里面有着明显的政治隐喻(尤其是早期),《毒战》上映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该片的结尾很像银河早期的《非常突然》,可要知道的是,当年是大陆暴民到香港当土匪,现在则是香港人在内地十恶不赦了,古天乐还得抱孙红雷大腿,说:”大哥,再给我一次机会!“ 4.反复 这是杜在设计人物跟桥段时最喜欢用的手法。 反复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同一人物反复地进行着某种行为或者重复某句台词,以此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例如,《黑社会2:以和为贵》里郑浩南饰演的角色通过不断地重复“加钱!”这句台词来加深观众对其贪婪的印象(郑最后在货车后车厢与人厮杀,临死前仍要大喊“加钱!”)。 在《暗战2》中,郑伊健饰演的劫匪屡次遇到林雪饰演的嗜赌警察,每次遇到都要举行仪式般的进行猜硬币,并且林雪都会猜错,不甘心,再猜,猜错,不断地循环。 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是《暗战》里,刘德华每次遇到刘青云,都会深情款款地对他说:“把我抓到差馆,就当你赢。”这也构成了本片主要的戏剧张力。 第二个层面是同一场景反复出现,从而制造出一定的戏剧效果。 例如,在《真心英雄》中,刘青云和黎明饰演的帮派分子前后到东南亚同一地点见同一人物,而后又在同一棵椰子树下与手下小解。 又比如,《放逐》中,黄秋生一行人与任达华一行人前后脚进入同一家黑市诊所,而这两拨人刚刚血拼一场后再次相遇,颇具戏剧性。 二、视觉 1.镜头运用 (1)广角 杜很喜欢用广角,特别是用广角拍人物。如果探究一下为什么他喜欢用广角的话,可能是因为他的电影都是多人物的,常常一个画面中需要多个演员同时入镜,广角的视角范围比标镜大,在同一景别中可摄入的画面范围也要广得多。而且广角的景深长,前后景的距离会被夸张放大,这样多个人物在同一画面中的位置层次感也会得到加强,强调了画面的透视效果。 (在广角镜头中,画面的线条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有一种怪诞、荒谬的感觉) (2)慢镜头 在《PTU》、《放逐》等片中,枪战部分都会使用慢镜,配予音乐跟烟雾、血雾,使原本血腥的画面浪漫化。 (3)长镜头 虽然不是经常用,但是杜琪峰还是在数部作品中展示了他的长镜头调度能力。 最经典应该是《大事件》开头八分钟的长镜,在这个镜头里面杜要把控镜头运动的可能性、人物的对话行动、镜头与被摄对象关系、枪战爆破等等,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大事件》另外还有一个长镜,是任贤齐挟持了一辆小巴窜逃,张家辉在后面开着摩托追赶,《放逐》中有一个是沿着楼梯从楼上打到楼下的长镜,都是很过瘾的镜头,推荐之) 2.舞台化 (1)灯光 杜琪峰的灯光运用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喜欢用舞台感十足的顶光,一个是高对比。 顶光,也就是与摄影机成90度、从人物上方垂直打下来的光,在这种灯光下,人的脸部跟画面都会因为光照度的不同而分割,可以归为一种奇特的造型光,舞台感很强。 高对比,也就是画面中亮部跟暗部的反差较大,对于这点,杜琪峰的解释是在一个画面中,为了凸出主体,不想让观众看见的部分他就会将其暗化处理。 (2)站位 这是杜迷津津乐道的一点儿,通过同一个画面中不同角色的位置来营造氛围,加强画面的张力。 (3)枪战 a.烟雾,血雾 这应该算是杜的首创了,在开枪之后枪头冒出大量烟雾,人中弹瞬间身体喷出如丝血雾,都是用视觉化的手段来加强感染力,连《柔道龙虎榜》里过肩摔也会产生大量烟雾。(以前也有人拍过,但是烟雾没有那么巨量化,血也没有如此绚丽的感觉) b.以静制动,瞬间的爆发力 香港还有一个拍枪战的高手,就是吴宇森,用吴自己的话讲,他是在用歌舞片的方式在拍枪战片,他的枪战,人物总是处于大幅度的运动状态,翻滚,跳跃,倒地,旋转,但是在杜琪峰的片子里看不到这些,在枪战之前,必定会有一番氛围的渲染,这种氛围又是通过人物的相对静止状态来营造的,然后只要一拔枪一开火,必定是一番腥风血雨。 而且杜又喜欢表现暴力瞬间的破坏力,对此他用了很多手段,比较上文提到的烟雾血雾,还有一个常有手法就是镜头的快速剪切。 这里的镜头主要是指表现人物状态的特写或近景,例如在《放逐》中,开火之前,杜将各人拔枪的瞬间一一串联起来,将每个人拔枪的状态一一展现之后,接着便是稀里哗啦地大混战,十分刺激。 c.视点问题 所谓视点转换,也就是在一场枪战中,如果参与人数较多,就要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将每个人在枪战中的参与状况一一清晰地展现出来,这是比较难的,比方说A开了一枪,怎么开的,打中B,B中枪后如何反应,是立刻死了还是反击,而且这场枪战中还有CDEFG,他们怎么样,开了多少枪,死了多少人,没死的伤了哪里,枪战中还有除交火外其他可能改变战局的情况,怎么利用,怎么组织,视点问题没有处理好,很容易就把枪战拍得一团糟。 而杜在这点做得极其出色,可参见《毒战》里面最后一段多人物多视点的枪战戏。 关于杜琪峰电影的特点,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杜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在每推出一部作品的时候,总有一些新的东西值得探究,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第一年用降龙十八掌把你放倒,你研究了一年的十八掌破解方法,结果来年他用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再次把你放倒,你说这人屌不屌? 我觉得,还是蛮屌的。 完。
《辣手回春》有点意思啊! 电影用了夸张的手法,郑伊健、陈小春、张柏芝主演,还有林雪、许绍雄等一大帮老配角,电影拍得很有意思啊! 经典台词: 做医生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90几岁的人你都不帮,我真的好凄惨啊!
【天文主题】科幻电影推荐(不定期更新) 先挖个坑,不要插楼,在楼中回复即可。
出了新片,吧里还是不热闹啊 没新片不热闹,出了新片还是不热闹,连个水贴都没有啊,肿么了。
单身男女2 观后杂感 从夺命金到毒战到盲探,再到今天的单身男女2,近几年都到影院去支持杜导,既是杜导粉,也是银河粉、青云粉、华仔粉、千嬅粉…吸引我的不仅是银河映像,还有这一帮非常有魅力的香港演员。不得不说,作为商业爱情片或都市偶像片,杜琪峰的电影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说实在话,无论是演员演技还是影片制作,都比一些内地的爱情喜剧片强太多。中生代演员为主的班底,加上几名老配角的点缀,直接提升了影片档次。即使是看偶像片,我也要看杜导这样的! 剩下的就是品味问题了。相信大多数银河粉都更钟爱银河味道的警匪片,我也是,常常津津乐道于暗战枪火这些经典片,沉迷于放逐文雀无法自拔。但是,近几年的新片都没有给人这种感觉,有大环境的原因。毒战曾经依稀给人银河警匪片的味道,但毕竟还是尽量迁就了内地观众,场面很热闹,演员演得很棒,但走出影院,还是觉得不够过瘾。 单2这样的喜剧片,应该不会再去下载看第二次。这就是商业片与类型片的区别。 很多人说,单身男女是用来赚钱的。内心里真希望赚钱之后能再出一两部“真正”的银河片,但是,在内地市场的诱惑下,过去的美好时光会一去不复返吗?
【月面拼接】-- 100帧*17张 话说这吧都快成我个人空间了。 继续发月面照片,还是11月6日晚上用Q5拍的,一组17张,每张由100帧叠加,用PTGui拼接成1张。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把17张照片全部放进PTGui,一次性自动align就成功了,不用手工去找reference point(之前做拼接的时候,总有几处地方自动拼接不出来,都要睁大眼睛去手工补reference point),是图片质量提高了吗? 下次再尝试提高帧数。
【渣片有约】 -- 2014.11.6 晚Q5月面拍摄 地点:下沙 时间:2014.11.6 20:00-21:00 PM 器材:星特朗80EQ + EQ3 + QHY5 L-II-C 今天来到了新的观星地点(新房子的天台,20层高),周围很安静,没有人打扰,只有楼底下车来车往的声音,但是光污染还是一如既往的大(路灯把天空照成了黄色),而且天台上风非常大,视宁度很差,另外,今天晚上好像雾霾起来了,有有些薄云。 这次是第二次用Q5拍摄月面,好像解决了上次碰到的颜色偏差大的问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图片依然不太锐利。 1)虹湾、哥白尼环形山、亚平宁山脉,500帧,registax6简单处理。2)第谷环形山,300帧,registax6简单处理。
第10轮比赛各场次首发! 1. 美因茨 VS 云达不莱梅
《纵横四海》来个悲情结局如何? 感觉很不喜欢纵横四海的喜剧性结局,周润发居然在家里当起了奶爸,把宝宝拿起来刷两下然后当玩具扔了,笑倒啊。三个人一起,怎么生活?按我的设想,张国荣最后和钟楚红在一起,而周润发独自离开,远走海外。如果给影片打99分的话,这1分就扣在影片结尾。
2014.10.18 天荒坪目视成果 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目视了海王星。与天王星仰角太高不好寻找相比,海王星的确认没有花费我太多时间。首先在南天找到宝瓶座(亮星北落师门上方就是),然后通过星图软件找到海王星的位置,再借助海王星附近的恒星搭星桥找到海王星,最后再通过星图软件确认。在2080双筒里面,海王星呈现出蓝色星点,和周围恒星一样,只是一个小点,不过,将近8等的海王看着还是非常亮,只要找到位置,肯定不会错过!
第9轮比赛各场次首发! 1. 多特VS汉诺威
【渣片有约】 -- 2014.10.19凌晨天荒坪摄影成果 10.18-10.19天荒坪的天气还可以,和杭州群的多位同好一起在山上奋战。上半夜一直晴朗,到将近12点时起云,一直到凌晨4点云才散去一部分。很不好的是:整夜都是大风。这次上山做了很多事情,主要是目视(目视了人马座的很多深空目标,现在都已经记不清那些天体长啥样了,有梅西耶也有NGC,另外还成功找到海王星),同时也做了一点木星和月面拍摄。一是测试一下单跟版EQ3的跟踪效果,二是测试一下新入的QHY5 L-II-C的行星拍摄效果。 EQ3果然比EQ1省力很多,月亮这种大视面天体可以看挺久而不用去手拧赤道仪。冲着这点,这笔小投资还是值得的。凌晨拍木星和月亮时,可以保证获取一段完整的、帧数足够的视频。 QHY5 L-II-C居然用的是凯撒的,因为我上半夜还在做目视的时候他滴QHY5 L-II-C出问题了,于是把我的拿去救火。到凌晨起来我想拍木星时,就把凯撒的拿来用了。
最近吧里没帖子,就来晒晒我新入的东西吧! 希望周末有机会用!
吧内杜琪峰电影人气排行榜! 统计@多年少妇控 的帖子《你们最喜欢杜琪峰哪一部》里面的所有跟帖(目前共计96楼),列出最受吧友欢迎的杜琪峰电影排行榜如下。回帖是《黑社会》和《龙城岁月》的都作《黑社会1》处理,回帖是《以和为贵》的作《黑社会2处理》,回帖是电视剧的不统计,回帖模棱两可的不统计。
《真心英雄》和《高海拔之恋》看得心好沉 大部分杜琪峰电影好像都不会给我很沉痛的感觉,看的过程中得到的更多是欢乐和享受(尽管好多片子结尾所有人都死了),但这2部真的触动了心里,感觉看完后心里很重,有很强烈的伤感情绪。
湖南天协7*50双筒开箱 人生最愉快的事情之一就是:拆箱验货![呲牙] 哈哈,我是要把入门器材进行到底的节奏啊。稍微看了一下远处的高楼,真是无比犀利啊。希望10.8月全食好天气!
庐山星空探索之旅 这次已经是第4次上庐山了,距离上一次上庐山已经6年多。远离江浙沪到山里呼吸新鲜空气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此外,再还有一个任务是看看庐山的星空!
这个航空航天的知识贴终于坚持更完了,赞一下自己的毅力。 全部手打的,365天坚持下来不容易,这个过程中也涨了不少知识啊。
对2011-2014年夏天(6-8月)的天气做出的一项数据分析 工作中做得最多的就是数据分析,而鉴于近期大家对杭州这个夏天的天气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吐槽,所以,我也顺手对过去4年的6-8月份的天气做了一下简单分析。数据来源是天气后报,统计天数是92*4=368天。情况如下:
天文爱好者的购买行为统计 标题太大,实际上是个人在天文投入方面的数据分析,嘿嘿。记账是很好的理财方式,对账本进行多纬度的分析更有助于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而且对后续的投入有一定指导意义。天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烧钱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不是钱烧得越多,获得的乐趣就越多,一切投入都需要合理,都需要量力而行。
收了开信EQ3赤道仪 与EQ1相比,EQ3三脚架是钢质的,本体体积更大,带单轴电跟,2根微调螺杆也比EQ1的好用多了。目前还是准备用来架80EQ目视或行星,在入大赤道仪之前,先稍微熟悉一下有电跟的赤道仪吧。
308能播放手机里的MP3音乐吗? 请问一下,手机数据线连接车内的usb接口,可以把手机里的MP3音乐在播放出来吗?
对电磁波各个波段的简要介绍 其实还是在喜欢上天文之后才知道电磁波存在各种波段,我们人类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区间,而天文学也不仅仅是局限于用眼睛看到或用相机拍到,还包括人眼和光学仪器无法触及的非光学波段。我们一起简要了解一下电磁波各个波段以及有代表性的天文台站吧。 1.无线电波,波长范围:波长>1毫米。 天文学自诞生起,在漫长的几百年时间里,都只局限在光学波段。毕竟,看到的才是真实的。在天文学取得长足发展之后,到20世纪中期,终于诞生了射电天文学。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正是这门新学问,为人类打开了重新认识宇宙之门。我们有机会聆听宇宙诞生早期的信息,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宇宙形成理论,甚至可以借助无线电波去探索遥远星系中的生命。 代表天文台站: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射电天线干涉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
来转转,貌似文学类贴吧气氛一般啊 对英国、美国文学十分感兴趣,近期在看杰克伦敦的《海狼》。欢迎交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