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上游苑 晓风860
关注数: 42 粉丝数: 44 发帖数: 2,843 关注贴吧数: 11
对耿市长的称呼改一改吧 耿市长是我们大同人民的大恩人。我们不要张口老耿闭嘴老耿的,这样对他有不敬之意,当然了,这样称呼也没有错,但我总觉地有些不亲切感。我们怎样称呼他呢,很简单,就是“耿市长”“我们的耿市长”必须把那个“老”子去掉,“你”子下面加个“心”称他为您,“您”含敬意,我们必须对他要有万分的敬意,你和你的父母、长辈、老师说话也用你呀?我看是不可能的。 说真的,我们大同能有今天这样的变化完全属耿市长一人所为,没有耿市长大同能有哪么绿?全国民间文化艺术节能在我市举办?SD之花能落户大同?灰去吧!你想也甭想,就好比妖精欲吃唐僧肉是不可能的。 最近网上说我们大同负债100亿。这些家伙居心叵测,没安好心,想把大同推向深渊,即使我们掉下去了,你能得到些啥呢?莫非你高兴了?庆贺呀?行啦!你把你照顾好了比啥都强,不要操邪心,杂念多了对自己的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我们大同人民够委屈了,从日本鬼子来的那个时候就拉上我们的煤了,当然那是侵略,我们且抛开侵略不说,总是我们的煤往外走,一直走到2008之前,我们大同人民得到了啥呢?最近五年我们搞一下古城修复,传承文化脉络,建设一座新城缓减老城的人口压力这就不行啦,什么负债100亿呀,什么“寅吃卯粮”啦统统扯淡。请问,谁家装修房子不借钱?美国人都向国外借钱,何况吾乎。说真的,你能借回前来,背点儿债务;说明你有本事人员好。
建议市政府尽快拿出开拍电视剧【北魏王朝】方案 北魏在大同建都将近一个世纪,是古代北中国的主流王朝,又是民族大融合的发源地,研究历史的人就不说了,一般老百姓谁还记哪千年以前的事呢。自从耿市长来大同主政五年期间,提出了“传承文脉”“大打文化牌”大同的市民才初步知道了自己的城市是个什么嘴脸,我们的城市属于哪个档次。我们凭什么能列入中国第九大古都?还不是凭大同曾是北魏帝都,辽金陪都。一个有着百年建都史的大同{平城},在哪个年代曾发生过什么呢?我想当时的大同{平城},一定是何等的辉煌,有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所以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拍摄影响全国的【北魏王朝】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一但问世对大同有着方方面面的好处。首先更加提高了大同的知名度,也能推动大同的经济发展 李市长下决心吧!把这部剧搞出来,哪是候来的人就更多了,都想看看北魏王朝的所在地,您是市长,您是光荣的,大同人民跟着您骄傲! 有的人说拍这部剧需要一笔大资金,这话说的真有点小气了,也不看看站在哪说这样的话。大同是何等城市?国际有名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堂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难道拿不出一部著电视剧的钱简直笑掉大呀了。或许目前因搞古城修复资金有些紧缺,政府可以出面找赞助单位协商,互利互嬴,也不愁办这点儿事。说真的,这有点儿啥呢,不就是拍一部电视连续剧。 据说耿市长在之时就有这部剧的方案了,聘请全国的特级导演及一流演员,50多集,央视一台黄金时间播出。我们期待着【北魏王朝】和全国观众见面。
大同究竟该念哪本经 大同不愧是个佛国之都,经多和尚也多,但我们大同人究竟该念哪本经才能修成正果。我不懂佛教,可知道点儿浮浅的佛学知识。我觉得,要想成佛须专心一致硬攻一本经,要么念【金刚经】它是破执著的,除去分辨心,自然心境清净,见性成佛,要么修“净土宗”咬住一声佛号日夜不停念也有成就. 大同真是一个苦命的城市,四九年解放后截至耿市长来之前,一点变化都没有,可以说一个和尚一本经,把好端端的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念的东倒西歪破烂不堪。远的就不说它了,就说近十多年的领导,纪同志几乎是念了一篇“无字经”大同人民麻木了没感觉,不知道那是个何须人也。靳先生为古楼西街修建了几座门楼,这也算做了点儿惊天动地之事,也没有白拿国家给它的奉禄,孙老师还好,云冈石窟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改造了下寺坡街巷,人们跟着敲了几声钵盂,总是干了点儿实事,人们也会记住他的。来同志口号挺响亮的把嗓子叫哑了,喉出个“重振大同雄风”其实这位同志是土坯出生,他对这“六字”真言的概念是模糊的,甭看是他自己说出来的,他根本不懂这六字的含意,请问,你振哪个地方了,哪个地方受到振动呢,这“雄风”刮到在哪呢。不过,这喉出来总比不喉强,一则可以锻炼身体,二则这也是工作嘛,也算是为大同人民做出的供献。还有一位来了之后搞了个“平改坡”工程简直笑死个人啦,哪也叫美画建设城市呢?当时老百姓说:“头上戴礼帽,脚穿粗布鞋,土洋不配套,划了不少钱。”耿市长2008年初来到大同也念一本经:“三名一强”。今年又念出一本经“十大工程'。我想,这经念的杂了是得不到利益的,因为你没有把它完整的读完。 大同该读哪本经呢?该象哪个方向发展呢?我反复的琢磨着“三名一强”含义,旅游名都、文化名成、生态名邑,经济强市,我认为,“这是本真经,适宜大同的经济发展,是放在四海而皆准的。说真的,三名一强这个提法一点儿也没有错,为什么不提了? 我们期望李市长不要起分辨心了,带领全市人民就念“三名一强”这本经,一直念道到底大同就能修成正果,就是人间的极乐世界,李市长就是第二个高鹗。
武术浅谈 黄纯 武术一词人人皆知,可真正理解武术内涵的习练者不多。什么是武术呢?这就需要将武术二字分解剖析。我们先说“武”字,武就是勇猛、力量、意志,可谓无坚不摧。看过《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武松打虎”这一回,武松天性刚强,勇猛武比,是一个力大无穷,胆量过人的真实武者,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顿铁锤般的拳头,将老虎打死。 诗曰 武二英雄胆气强, 提身直上景阳岗。 金拳打死山中虎, 从此威名天下扬。 这首诗说出了一个武者的功力深厚及英雄气概,诗中的“金拳”就是指功,功就是武。功的种类颇多,有硬功,指拳、脚、掌,可发千斤之力;坐功指臀功,一屁股坐下三天不动;站功指桩功,一站半天,两脚如松,雷打不动;意功指揪住猿心,安定意马,排除杂念,常守乐物。一个武者枭与庸最为关键的是胆量,没有胆量一切皆无。胆量是怎样练出来的呢?请看一首小诗:子游乱坟滩, 丑睡棺材板。 潇潇风雨声, 掌灯嚎喊转。 我们再论术。“术”是指谋略、智慧。我们还用《水浒传》中的武松来说,这武松不但功夫上乘,术也了得。第二十六回中他奔狮子楼找西门庆为兄报仇,上了楼他猛将人头向西门庆脸上扔去,西门庆见是潘金莲的人头,吓得“哎呀”一声,夺路便走,却又走不脱,瞬间被武松杀死,武松这一招是术的体现,十分厉害,叫"惊魂术".笔者的师傅尹云说:“心神稳,气力猛,心神乱,气力散。”一个人在格斗中,心都乱了,焉有不败之理。 术有左道之术,包括“魑魅拳、”“癫疯拳”、“潜墓笑尸之术”,练这种拳法的人跑的步伐相当快,与人格斗时鬼滑无比,招数极多。 下面献一首“癫疯拳”歌诀: 一首疯歌舞翩跹, 三句癫词弄虚玄。 喊撒笑逗骂娘爹, 嚎泼哭诱吐唾液。 叉开手指伸舌尖, 搬起脚跟眨眉眼。 常把狐血溶酒来, 老将鹑衣搭膀肩。 这首歌诀是左道拳术的代表作,虽说言词简单,里面却又奥妙。“癫疯拳”是继“寅午连环拳”之后“尹门武学”的又一稀缺拳种,也揭示了术的真谛。 真实的武术是来源于自然偶遇相撞的生活当中,不受局限性。擂台比武是一种武术运动形式的表现,有时难以发挥出一位高手的技击全能,所以双方的较量不一定非在擂台上见高低,台上赢不了,台下找有利于自己的环境和他斗,武术没有什么规则讲究,一个“字”就是赢,在哪赢都行。 武术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它涵盖着多少代人技击实践和理论上的升华,有着无可限量的发展和改进空间。而研究武术的相关学问即为武学,其实武学就如军事学,一个是在辽阔的疆场上决胜负,一个是在弾丸之地争高低。 如前所述,武就是功、猛、狠,是取胜的基础,术是灵、巧、滑,是取胜的关键,当你的武达到一定的程度,术是取胜的根本。 本文乃笔者对武术探讨研究的一点浅见,2009年8月2日在大同日报发表。因水平有限,不知论得对否,望同道们给予斧正。
尹云与“寅午连环拳” “寅午连环拳”是尊师尹云向河南一位道长所学,属于内家拳,一直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迷恋,曾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武术大赛并获得奖牌,为大同武林大振声威。这趟拳虽然有些人会练,但不明白它为什么取名叫“寅午”二字。为了说明缘由,避免人们胡猜误解,最近我把尊师生前所讲述本人笔录的几份抄稿拿来重新翻阅并收集整理卒成此文。一般的拳种均由龙、虎、蛇、的字眼作名称。如猴拳、黑虎拳等等。惟独寅午拳用"地支"为名.因为天干地支是古代记年、月、日、时的序法天干十地支十二,轮回六十而名之,“寅”为地支第三位,时在凌晨三点至五点,指万物开始生长演变最激烈的时候。“午”为地支第七位,称白天十一点至一点,此时正处阳终阴始,相互交替。这寅午时辰最宜拳术的演练和内气的补充,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踩气”,用嘴、鼻、毛孔来摄取自然界的外气,借外气助内气,调动体内真气运行。古代武行有语曰:“寅练得空气易精骨舒,午练受日气侵功力长”,如果习武者能够不分寒署,坚持不懈的演练于“寅午”两时,多则五年,少则三年,严格的讲一天都不可中断,你的身体一定会硬棒棒,功力大增。这就是“寅午”二字的含义其一。请看其二那位道长所编“地支”歌诀: 子鼠之时须面壁,清清静静无有欲。 丑牛之时宜歇息,瞑瞑眯眯有梦呓。 卯兔之时练内气,八大神功克劲敌。 辰龙之时施法力,一张符帖驱猖魑。 巳蛇之时调呼息,扬柳洁齿除臭气。 未羊之时需饮食,鲜桃润口添香郁。 申猴之时学写字,笔走龙蛇比“羲子” 酉鸡之时研对弈,卒攻将士超“管革” 戍狗之时己做医,配制药膏敷肌体。 亥猪之时我沐浴,挑造汤剂洗身躯。 这首歌诀从面壁打坐到行医洗澡,说明了这位道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行持所为,也反映了道家的生活内幕,但歌诀里却没有提到“寅午”二字,这趟拳的名字也就因此而得名,取名为“寅午连环拳”,简称“寅午拳”。寅午连环拳是一套极好的拳术,堪称中华武术瑰宝,它既能修身养性祛病延年,又可技击搏斗防身护体。此拳好就好在上至80老翁下至7岁顽童都可练习适于老、中、青三种人习练。诗曰:快如奔腾千里马, 慢如耕地一头牛, 中为溪水潺潺流, 习练最宜中青叟。 尹云(1901——1982)山西省大同市人。经李德茂(阎锡山付官长)推荐任阎锡山武术教官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