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剑侠🔥
黑八王子六剑侠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49
发帖数: 1,741
关注贴吧数: 34
绿檀手球可以上亚麻籽油吗 刚买了一对绿檀手球,不知道需不需要上点油保养下,因为但心开裂,但听说绿檀手串不能上油, 家里有利贝的亚麻籽木器油,但不知道是否适合,麻烦大佬们赐教,感谢!
关于罗伯逊皮头问题的个人看法 萝卜与🚀在本次大师赛半决赛中,第一次击打黄球滑杆后,对受损皮头进行了修复,这在赛后的访谈中也似乎成了焦点; 这里的皮头修复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无需拆下,直接将受损位子进行复位粘合处理,第二种是拆下修复后再装上,当时的情况应该使用第一种方法更实际,如果是拆下打理后再装上,皮头性能会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就与萝卜不愿更换皮头的初衷相违背了,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皮头受损部位的击打性能肯定会出现一定变化,受力负荷也大大降低; 按理说萝卜在击球时,球杆是正剑向上,低杆损坏的皮头部位、应该是球杆正面正上方的部位,修复后是不能大力击球的,不同杆法要尽可能避开修复的这个位置,如果需强低杆叫位,需要更换球杆(皮头)的击球面,一般握杆手可通过杆尾铭牌位置的斜面、快速判断出击球面,但很多特写镜头还是可以看出,后面萝卜依然是正剑向上击球,因为职业球员击球时,为了获得不同杆法的一致性,不会轻易改变球杆击球面的,因为这样会影响对母球的控制,还有瞄球习惯会受到影响, 但在这种情况下,萝卜用固定的击球面使用各种杆法,负面影响是肯定存在的,毕竟受损的哪个部位是不能正常击球的,至少手感已发生变化; 当黄球第二次滑杆后,在他心理上造成阴影也是在所难免,那杆左侧红球底袋叫左侧粉球顶袋,低杆已不敢发力了,之后的失误,个人认为心理影响大过皮头本身……
不一样的147视频 这个视频的亮点并不是147,而是你所看到的拍摄角度、就像是你自己在打球,在以往的比赛视频中,一定有部分朋友曾想过能给到这样的拍摄角度,以便清晰的看到高手们的瞄球、运杆、不同球形下的杆法打点及出杆的节奏,我想这也应该是击球者这样拍摄的初衷吧,链接在二楼
泰国球王这样评价斯诺克与中式八球 “中式八球太难了,看起来简单,打起来却有些不太容易,但我喜欢这个比赛。”刚参加完比赛的泰国斯诺克球王德差瓦·普京由衷发出了感叹。硝烟弥漫的中国·石家庄“乔氏杯”2017中式八球国际公开赛,有人已经打包行李,有人仍在奋斗的路上。德差瓦在8:13不敌中国球员陈志刚后,也结束了此次公开赛之旅。之前,德差瓦11:6战胜英国球员帕特·霍兹后,7:13不敌中国球员李博。 回顾与陈志刚的比赛,德差瓦开局很是不利。0:4,1:6,3:8,德差瓦似乎没有还击之力。本以为比赛就此结束,德差瓦却突然发力,5:8,7:9,8:9,不愧为国际比赛经验丰富的泰国球王,比赛也因此推向了高潮。随后,让球迷没想到的是,德差瓦的奋勇回追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改变当初的预期。8:13,德差瓦被对手连续拿下4局,遗憾止步本次公开赛。 赛后,德差瓦仍然徘徊在赛台分享自己打中式八球的体会。“很多斯诺克球员单纯的打斯诺克,但是我虽然主要精力在斯诺克,但我也打九球。而中式八球的球桌长度和九球桌差不多,但是宽度有些不同,有些球的瞄点就会不一样,甚至打一些大角度的球,我只能凭感觉打,像中国中八球员那么细致的瞄点和走位,我是做不到的,毕竟中国的选手打了很多年的中式八球了。 ” 很多斯诺克爱好者对于德差瓦并不陌生,因德差瓦算是斯诺克国际赛场的常客,很多球迷在公开赛舞台上看见德差瓦表示很惊讶,纷纷发来弹幕“德差瓦也来了?”德差瓦坦言本次公开赛的规模和氛围和斯诺克的比赛差不多,“这种氛围打球很舒服,和我参加斯诺克的比赛差不多,就是感觉中八比斯诺克还难打。 ” 对于中式八球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德差瓦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斯诺克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了,世界很多国家都知道斯诺克,但是中式八球却没有斯诺克的知名度。中式八球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运动,所以应该让更多的国家知道这个运动,首先应该把球桌带到每个国家,然后让球员去接触这项运动,我相信他们会喜欢这项运动的,并且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斯诺克球员来打中式八球。
黑八王子六剑侠生活过的军营(没有斯诺克的日子) 近几天阴雨连绵,在整理很久未打理的影集时,发现部分照片受潮腐蚀,索性用手机保存下来;退伍多年了,甚是想念部队,看着影集里的照片,军营里的每一幕仿佛又展现在我的眼前。帖中照片里有军营内的部分外景,便装照是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海洋公园、海军舰艇大队的各个景点,还有部分可能涉及到泄密问题,所以就不上传了。效果差了些,毕竟是照片,对不住大家了 .......... .
谈下斯诺克吧的热度问题 刚刚看有不少吧友在评价斯吧,在这里也谈下个人的看法,的确,与台球有关的各大相关论坛、贴吧、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实这并不一定代表负责人管理不善或不上心,这里面还是有客观因素存在的,在我看来,以前的中国台球论坛、马斯特论坛以及我的斯诺克论坛等、都已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作为中国斯诺克爱好者交流学习的主要平台——斯诺克吧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正因为是网络平台,导致斯吧负责人员在操控管理方面有很大难度,近年来无论是技术贴、还是高手参与的频率都大不如以前,其实我并不认为是爱好者变少了,而是大家变得不爱参与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便去细说,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切身体会,有部分问题我想吧务会用合理的办法去解决;以前我发过一个关于斯吧的帖子,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大家团结互爱,视斯吧为自己的家、吧友如兄弟姐妹,这也是我个人比较看重的一个氛围,毕竟斯吧是所有的爱好者们共同组建的,斯吧兴旺、人人有责,这是个人要强调的一个观点,为了斯吧明天更好,还得从自己做起,多一些鼓励与肯定,少一点挖苦与讽刺,多一些谦和,少一些骄横,让吧友们变得爱参与,让所有的交流变得更有意义,别让斯吧变成了撕吧...........
图解小头杆锥度与打感的关系 发帖后的这段时间,有部分朋友微过我一些关于锥度方面的问题,看得出对锥度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还不少。为了尽可能给大家消除疑问、更通俗细致的解析锥度问题 ,我将球杆实物图片引进了帖子 ,关于不同锥度对打感造成的影响及成因,原帖里细致谈过,在这里就不再重复 在本帖我主要谈下双曲线锥度,如图,由于白蜡杆的纹路、尤其是剑纹面、会对锥度弧线造成视觉上的影响,会导致大家对锥度变化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所以我特意将枫木杆搬进了帖子,让大家能更好目睹球杆不同位置所产生的锥度变化 ,第一张图,前支锥度过度相对来讲更平稳,而后面的图就是较为典型的双曲线锥度,目前在斯诺克职业选手的球杆中,此种锥度较多见;我将前支分成三个段 ,红色所标示的位置在前支锥度中是影响弹性最核心的位置,这是前支由粗到细的大致交界处 ,一般大约在离杆头20到30公分的任意位置,此处由粗快速变细越明显,击球后越利于球杆合理的形变,相对越利于弹性的输出,此种锥度一般适合用在硬或弹性不够的前支木材上;至于双曲线锥度,大致上讲,就是柳叶附近的黑色标记到红色标记为一段,红色标记到杆头为另一段,这种锥度大多是木材偏硬、师傅为了照顾杆的弹性或者说为了将杆的打感调软一些而设计,其原理就是当球杆击球到一定力度时,红色标记到杆头这一段由于收细明显会有较强的形变使球杆形成震动 、从而使弹性得以释放;问题是现在有很多球杆硬度好但弹性缺乏,这除了木材本身外、很大原因是由于锥度处理不得当造成,下面继续
球杆配重松动的微创疗法(想自己解决配重问题的朋友请进) 相信不少朋友的球杆遇到过配重松动,如击球时有异响:金属音或劈声,轻则影响心情,重则影向击球效率,如果在由易到复杂分别排除了铜头与接口件、尾洞金属件松动的情况,就基本可以断定是配重松动所致,如果是贵重球杆,当然是建议返厂或交给专业的师傅去解决,如果是旧杆,低档杆或者说杆主不希望太麻烦、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想自己就可以解决 、那么这个方法或许可以帮到你,这是我前不久摸索出的一个方法,只要操作合理会给你来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过程并不复杂,对球杆产生的影响绝对的微创 (只针对小头 杆)方法很简单,只需准备两三个鞋钉、老虎钳、钉锤、磁铁即可 。在操作之前,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你要清楚球杆的配重大致在哪个位置,配重会用到好几种材料,如铁、铅等等,所以可以用磁铁在后把检查下,假如是铁配重,就可以很容易找到,但如果是其它磁铁无法感应的材料,就只有向生产商咨询了解一下,但由于每支杆的参数与用到的插花木材不同、还有结构不一样(如分体与单节配重位置会不同,并且有部分单节有两段配重,柳叶下方有一段、靠近杆尾附近也会有一小段,我见过有一支TW的通杆解剖后的配重就是这种情况,下面上图以供大家参考)因此有时厂家不一定能给出一个确切的位置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多一到两个微创位置,因为你需要不断寻找有效的施工位置,上面的图中,其中一支也是由于无法清楚了解配重的位置 ,是哪一段出了问题,所以很多次才找到有效位置,而另一支分体杆由于是铁配重 ,用磁铁很好找,所以一次就处理到位 .........TW解剖图只供大家对通杆配重位置有个大致的了解与参考,分体杆暂时无法提供解剖图片,配重细节与通杆会有一些区别;下面谈操作方法,其实并不需太多的技术含量,就是用鞋钉来固定配重,也正因为简便易行,所以推荐给大家。首先找出配重的位置,用锤子将鞋钉——由施工处的木质中央垂直杆体慢慢敲打送入,建议选择球杆背面后把处施工,这样在打球时即使有痕迹别人也不易察觉。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鞋钉产生倾斜,要及时矫正后 再往里敲打,当鞋钉遇到配重材料后,继续用锤子敲打,鞋钉由于细并且硬度有限、因此会发生一定的弯曲,到了这一步说明钉子已遇到配重并且有效对配重施加了力量,接下来就是试杆,假如异响完全消失,证明施工位置合理,松动的配重材料已被鞋钉牢牢固定住;如果仍有异响,证明钉子没有接触到配重的有效位置,需要移动位置用同样的方法重新施工。所以球杆后把处会出现两个甚至更多的微创位置,如果位置判断准确,完全可以一次性解决;之所以选鞋钉是因为鞋钉在钉入木质的过程中对木材的挤压会更小一些,不易造成木材开裂,对木材的创伤会更小。 但接下来仍然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怎样解决留在杆体外面的鞋钉,我是这样处理的,因为已查到了准确位置,所以暂且用钳子将鞋钉取出,直接往外拉即可将钉子取出,不用旋转式往外拉,取出后扔掉,再拿一个新鞋钉,用钳子将鞋钉从中间斩断,钉子的尖端到斩断的位置大约半公分至1公分,这个尺寸可以根据鞋钉入孔深度来定,完全进入后鞋钉的顶部略低木材表面,但不可以过短,否则影响后期对配重的固定效果,然后将切断的位置磨成平面,再将斩断鞋钉带尖的那一段重新放进原来的入孔,接下来就是用另外一个鞋钉将已放入孔内的断钉逐步敲进孔内,将处理好的断钉彻底送入之前到达的位置,这一步依然要敲打到外面的鞋钉发生一定的弯曲后才停止,然后再次测试球杆有无异响,当确保问题解决后,用钳子将露在外面的钉子取出,这时你会发现只剩一个很小的孔,如果是很短的距离,直接补一点快胶或AB胶,如果距离稍深,也可以和我一样,在牙签上涂少许快胶然后直接擦进孔内,用锤子轻敲几下,过几分钟用刀片平着杆体直接削掉多余的牙签,砂纸打磨上油即可。通过 这个图片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我的三个施工点,上面两个位置无效,我将鞋钉取出后,用牙签涂胶水塞进后填平,用刀片去掉多余的牙签后用砂纸打磨了下、呈现了这个效果;在最下面这个点找到了有效区 ,将准备好的断鞋钉有效送入并取出外面的鞋钉,留下个小孔,我依然用牙签进行了处理,最下这个点还未打磨处理,稍显粗燥。其实最后这个填补环节,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可以选择与钉孔周边木材颜色相近的材料来填充 ,让色泽过渡更完美。 图中的四分之三杆配重松动已达一年多,这一支通杆接近两年,都是击球或用手指关节敲击杆体会有异响,时好时坏,现在问题已被我彻底解决,清脆悦耳的击球声重现,可喜的是操作过程中木质没出现开裂情况,效果在我看来算是近乎完美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施工之前半小时,最好将打钉处木质上一些杆油,在敲打钉子的时候力量要适中,边敲边观察入口的木质情况,万一出现开裂或有开裂迹象,要停止施工,及时将钉子取出,尤其是黑檀等一些高密度的木材需谨慎(尤其是有些木材本身就已即将面临开裂),毕竟自己动手存在风险,因此没有大的把握、或较为贵重的杆、还有完美主义者,劝君还是别尝试!如果大家看后还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一起交流。
球杆配重松动的微创疗法(想自己解决配重问题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相信不少朋友的球杆遇到过配重松动,如击球时有异响:金属音或劈声,轻则影响心情,重则影向击球效率,如果在由易到复杂分别排除了铜头与接口件、尾洞金属件松动的情况,就基本可以断定是配重松动所致,如果是贵重球杆,当然是建议返厂或交给专业的师傅去解决,如果是旧杆,低档杆或者说杆主不希望太麻烦、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想自己就可以解决 、那么这个方法或许可以帮到你,这是我前不久摸索出的一个方法,只要操作合理会给你来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过程并不复杂,对球杆产生的影响绝对的微创 (只针对小头 杆) 方法很简单,只需准备两三个鞋钉、老虎钳、钉锤、磁铁即可 。在操作之前,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你要清楚球杆的配重大致在哪个位置,配重会用到好几种材料,如铁、铅等等,所以可以用磁铁在后把检查下,假如是铁配重,就可以很容易找到,但如果是其它磁铁无法感应的材料,就只有向生产商咨询了解一下,但由于每支杆的参数与用到的插花木材不同、还有结构不一样(如分体与单节配重位置会不同,并且有部分单节有两段配重,柳叶下方有一段、靠近杆尾附近也会有一小段,我见过有一支TW的通杆解剖后的配重就是这种情况,下面上图以供大家参考)因此有时厂家不一定能给出一个确切的位置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多一到两个微创位置,因为你需要不断寻找有效的施工位置,上面的图中,其中一支也是由于无法清楚了解配重的位置 ,是哪一段出了问题,所以很多次才找到有效位置,而另一支分体杆由于是铁配重 ,用磁铁很好找,所以一次就处理到位 ......... TW解剖图只供大家对通杆配重位置有个大致的了解与参考,分体杆暂时无法提供解剖图片,配重细节与通杆会有一些区别;下面谈操作方法,其实并不需太多的技术含量,就是用鞋钉来固定配重,也正因为简便易行,所以推荐给大家。首先找出配重的位置,用锤子将鞋钉——由施工处的木质中央垂直杆体慢慢敲打送入,建议选择球杆背面后把处施工,这样在打球时即使有痕迹别人也不易察觉。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鞋钉产生倾斜,要及时矫正后 再往里敲打,当鞋钉遇到配重材料后,继续用锤子敲打,鞋钉由于细并且硬度有限、因此会发生一定的弯曲,到了这一步说明钉子已遇到配重并且有效对配重施加了力量,接下来就是试杆,假如异响完全消失,证明施工位置合理,松动的配重材料已被鞋钉牢牢固定住;如果仍有异响,证明钉子没有接触到配重的有效位置,需要移动位置用同样的方法重新施工。所以球杆后把处会出现两个甚至更多的微创位置,如果位置判断准确,完全可以一次性解决;之所以选鞋钉是因为鞋钉在钉入木质的过程中对木材的挤压会更小一些,不易造成木材开裂,对木材的创伤会更小。 但接下来仍然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怎样解决留在杆体外面的鞋钉,我是这样处理的,因为已查到了准确位置,所以暂且用钳子将鞋钉取出,直接往外拉即可将钉子取出,不用旋转式往外拉,取出后扔掉,再拿一个新鞋钉,用钳子将鞋钉从中间斩断,钉子的尖端到斩断的位置大约半公分至1公分,这个尺寸可以根据鞋钉入孔深度来定,完全进入后鞋钉的顶部略低木材表面,但不可以过短,否则影响后期对配重的固定效果,然后将切断的位置磨成平面,再将斩断鞋钉带尖的那一段重新放进原来的入孔,接下来就是用另外一个鞋钉将已放入孔内的断钉逐步敲进孔内,将处理好的断钉彻底送入之前到达的位置,这一步依然要敲打到外面的鞋钉发生一定的弯曲后才停止,然后再次测试球杆有无异响,当确保问题解决后,用钳子将露在外面的钉子取出,这时你会发现只剩一个很小的孔,如果是很短的距离,直接补一点快胶或AB胶,如果距离稍深,也可以和我一样,在牙签上涂少许快胶然后直接擦进孔内,用锤子轻敲几下,过几分钟用刀片平着杆体直接削掉多余的牙签,砂纸打磨上油即可。 通过 这个图片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我的三个施工点,上面两个位置无效,我将鞋钉取出后,用牙签涂胶水塞进后填平,用刀片去掉多余的牙签后用砂纸打磨了下、呈现了这个效果;在最下面这个点找到了有效区 ,将准备好的断鞋钉有效送入并取出外面的鞋钉,留下个小孔,我依然用牙签进行了处理,最下这个点还未打磨处理,稍显粗燥。其实最后这个填补环节,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可以选择与钉孔周边木材颜色相近的材料来填充 ,让色泽过渡更完美。 图中的四分之三杆配重松动已达一年多,这一支通杆接近两年,都是击球或用手指关节敲击杆体会有异响,时好时坏,现在问题已被我彻底解决,清脆悦耳的击球声重现,可喜的是操作过程中木质没出现开裂情况,效果在我看来算是近乎完美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施工之前半小时,最好将打钉处木质上一些杆油,在敲打钉子的时候力量要适中,边敲边观察入口的木质情况,万一出现开裂或有开裂迹象,要停止施工,及时将钉子取出,尤其是黑檀等一些高密度的木材需谨慎(尤其是有些木材本身就已即将面临开裂),毕竟自己动手存在风险,因此没有大的把握、或较为贵重的杆、还有完美主义者,劝君还是别尝试!如果大家看后还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一起交流。
细谈不同锥度与打感的关系 如果有因为自己球杆打感稍硬 、稍软、弹性稍差或弹性有些过、而准备换杆或放弃这支球杆的朋友,希望能细心看完这个贴,或许会有一些帮助。由于内容较多,为了大家阅读不累,我会将内容分几个部分发表在不同的楼层,下面切入正题。对于锥度对打感的影响 ,以前有过一些讨论,在吧内关于锥度话题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球杆锥度要根据不同木质的特性来设计,以便满足硬度与弹性的需要。但不同的木质需要调试什么样的锥度有利于硬与弹的发挥,或者说不同的体型会对打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又在部分吧友们 的脑海中画出了新的问号;很多球友都认为球杆硬弹性 就差,弹性好木质就需软一些,其实有些片面,好的木质做出的杆球杆完全可以做到既硬又弹,木质差的 也可能会软而不弹。现实中有很多朋友把球杆打感里的硬与弹单纯归结于木质本身的硬或软,有些片面。楼下待续.......
最利于稳定性的出杆方式(由扎杆与划船式出杆得来的感悟) 几乎所有的爱好者都会认为,平直出杆有利于母球稳定性,但事实上大多职业选手在出杆时有轻微的上挑动作(说上挑也许稍夸张了一些),也有些朋友称之为划船式出杆,相信也有很多球迷对职业选手的类似出杆充满了少许疑虑。 我观察过很多职业选手的出杆 ,一般情况在击打主球中部或以上的打点,大多数球手出杆,在A至K点时,球杆是由平行到自然轻微的上挑,来完成 这样一套动作,有人说这是特殊的运杆击球姿势所决定的,还有人说是沉大臂造成(如火箭的出杆),但这不是谈论的重点,重要的是个人认为这种出杆方式是有利于主球的稳定性的 ,它可以将平直出杆完成得更好。 首先不得不从扎杆谈起,大家都知道扎杆是为了使击打后的母球在恰当的时候走出弧线、越过障碍球的影响而走向击打者想要的一个路线或位置,其杆法要领需要立起杆尾,击打母球偏左或偏右的位置 ,让主球在台尼上走出弧线效果,这种效果离不开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旋转与阻力(我所谈的阻力是主球力量过多向下而导致的反向力), 这让我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能让母球在台面上不出弧线而平直的稳定前行,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就是主球完全无旋转、无向下的阻力。有时击打者只想进球不希望母球旋转、但由于出杆质量不高、导致主球无为出塞,最终影响准度,这一点打球的朋友大多都会明白;至于阻力,也就是出杆不够平直,尤其是中杆到高杆的一些打点,爱好者很多由于球杆不平等原因,导致母球被击打后在台尼上遇到了过多阻力无法平直前行的原因 ,也就是母球在被杆击打时或离开杆头的一瞬间 ,力量过多的传导给台尼或者说是球桌石板上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球迷大力出杆时母球会跳起的原因之一,所以经常有人说球杆要放平。因为出杆平,主球受到台尼的阻力最小,不容易出塞、母球在台尼上可以畅快行进。也可以最大化将主球击打到自己所瞄准的哪个点位 。这与扎杆是相反的道理。 因为很多情况球杆是不可能与台面绝对平行的 ,在使用中杆、中高杆与高杆,在出杆时杆头可能会有一个压着母球前行的一个过程,恰好这一过程会使母球前行阻力增大,如果杆头头稍稍打偏,随后极有可能走出一个难以发现的小弧线,在击倒目标球以后,就会感到与自己想命中的位置出入很大(母球与目标球越远,出入就越会被放大),至于球杆划船式的的击打动作,其实正是为了最大化减小出杆那一刻台面给球带来的上下阻力影响,更好的完成平直出杆 ,使母球更易到达自己所击打的哪个点位 。 我认为大家不必刻意去模仿划船式出杆,对于部分朋友来说很可能适得其反,无论说上挑式出杆还是划船式出杆,其实都是夸张的形容,如果真想练习这种出杆,也别把注意力放在挑这个动作上,这也只是个顺势辅助出杆的动作,只要尽可能将球杆放平,出杆那一瞬间把注意力放在母球,时刻提醒自己,母球在被击打时最早的运行状态是正前方向行进 ,母球给予石板或台尼的力越小 ,其行进路线与所瞄的线路(点位)误差就越小。 ( 特殊杆法除外 )
一代天剑还这样新,你信吗? 车是03年生产,05年购入,车本身是辐条轮,金色压铸轮是购车时从黑金色天剑上对换过来(个人喜欢这种搭配),车把两端的堵头是自己改的(一代剑没这个装置)由于自己后来购置了四轮车,天剑较少使用,所以十一年了才跑了一万多,另外个人保养方式也比较奇葩,除了后面的脚蹬附近有明显磨损,保险杠严重锈蚀外(毕竟这个是购车时送的,质量垃圾),其他位置基本没有明显磨损,八年后换了原装电瓶,一万公里后更换三件套及后轮内外胎。大致情况就这样。一代已成为历史,相信不少的剑迷依然怀念当年的欧一天剑,简洁时尚的贴花、严谨的做工、响应特快的加速感、极小的噪音与超低的震动让我们难以忘怀。
几乎全新的一代天剑 一代已成为历史,相信不少的剑迷依然怀念当年的欧一天剑,简洁时尚的贴花、严谨的做工、响应特快的加速感、极小的噪音与超低的震动让我们难以忘怀。
白蜡杆纹路揭秘 以前发过一篇关于白蜡杆纹路的帖子,本来还想重发一篇补充一些东西,恰好昨天在台球吧参与了这个帖子,有几个朋友的回复完全道出了我想补充的内容,希望在纹路方面有任何疑问的朋友能静下心来看完,相信有不少朋友会很有感触的。对待纹路问题,我依然持客观态度。请点击http://tieba.baidu.com/p/4767927656
我的原创(满分) 一位斯诺克迷醉醺醺的躺在沙发上看斯诺克电视直播,一旁的儿子很兴奋的说:爸爸,我这次数学考了全班第一,爸爸说:多少分啊?儿子说:我是全班唯一一个得满分的,说着将试卷递了过去,斯诺克迷乐了:儿子有进步嘛,然后拿过试卷看了一下,接着给了儿子一巴掌,儿子哭了,妈妈说:你干嘛打孩子啊?斯诺克迷说:兔崽子小小年纪学会撒谎了,明明只100分,却跟我说满分,还有47分呢?
是什么影响到了小晖 近几个赛季,小晖的表现确实欠佳,看得出有很多朋友较为失望,看完本次大师赛小晖的表现后,我大致感受就是小晖的战术思路包括围球都无太大的漏洞,但进稳定性大不如前了,稍难些的球打不进,简单的球打丢,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丁,在准方面判若两人。斯诺克运动就这样,开始是基本功,然后准度、角度力度、控制与思路战术等逐步完善,当到一定的年龄后,技术步入一个高峰,再到一定年龄后,由于生理原因,有些东西会下滑,如准度与精力,七五的马威与巫师正处在这个过渡期,这是任何球员都会面临的,只是迟早的问题,史蒂夫戴维斯、亨得利等都这样走过来了,虽然丁还不到三十,整体上还有提升空间,但找回十年前的准度似乎不大现实了。以上个人浅见,还望高人们来谈谈是什么影响到了小晖?
有当过兵的吧友吗 我曾在特种部队服过兵役,最近非常思念战友,不知吧内打球的兵哥有多少,我第一个报到。
想自己给球杆淋墨的朋友请进(球杆淋墨新发现) 不少朋友对球杆淋墨较感兴趣,也有好心的吧友介绍过一些方法,但个人觉得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淋墨用的原料不好弄,专业些的如硝基漆买会来还得配适量的稀释剂,对于爱好者来说较复杂,且费用也不便宜,二是这些原料液体成分太重,对杆有一定的侵蚀,涂上杆以后还得打磨干身,爱杆者都不愿动用砂纸,怕损杆,因此个人也一直在寻求一种更简单有效的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发现了一样东西,一种小型的蜡笔 ,这是一种专业木制品填充材料,环保、有色但完全无味,用来修补木材表面的气孔、小凹陷、裂缝等 ,有不易脱落与防水的功效,有黑色可选,并且价格便宜。因此毫不犹豫淘了一支做了个实验。图中是去年打磨过的球杆(稍后上图),淋墨已被彻底打掉,露出的是纹路本色,球杆刚上油不久 ,前支没做任何处理 。试验正式开始 :手持蜡笔顺纹路方向反复涂抹,直至所有纹路都被黑色蜡覆盖后,然后用柔软的纸巾或干净的棉布在杆上 反复擦拭,(小范围反复擦,擦掉多余的蜡再换位置继续擦拭,直到所有多余的蜡都被清理干净)效果就出来了。
关于正剑与插花柳叶尖有无对齐的问题 经常看到吧友说有些球杆正剑与插花没有对齐,(正面的黑檀柳叶尖与最下方的一个箭嘴没对正)其实是误解,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正面的插尖要对正的并不是最下这个剑,而是杆头下的第一个剑,有很多球杆、包括高档杆,正面的剑纹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是扭纹照成的,也就是说,插花尖对正了第一个剑但对不正最下这个剑纹。正常情况下,握杆击球时,铭牌朝正上方,正面杆头下第一个剑纹与正面的插尖还有最下方的铭牌在一条直线上,只有这样,击球者看到杆头下的第一个剑纹才会朝正上方,如果在扭纹的情况下插尖只对齐最下这个剑但是杆头下的第一个剑就会偏,这样会影响一部分爱好者的瞄准习惯。(低档杆与特别定制的除外)大家可以看下手中的杆,有的插花柳叶尖既能对正第一个剑也能对正最下的剑纹,有的杆由于扭纹就只能对正杆头下的第一个剑而与最下的剑纹对不齐,扭纹越明显这种偏差就越明显。不过扭纹情况下黑檀插尖与最下的正剑对的很齐但与杆头下第一个剑纹偏离很大的情况在非定制杆里较少见。当然,这都是外观问题,是否扭纹对性能无影响,只是希望朋友们对正剑与插花有无对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