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剑侠🔥 黑八王子六剑侠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49 发帖数: 1,741 关注贴吧数: 34
关于罗伯逊皮头问题的个人看法 萝卜与🚀在本次大师赛半决赛中,第一次击打黄球滑杆后,对受损皮头进行了修复,这在赛后的访谈中也似乎成了焦点; 这里的皮头修复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无需拆下,直接将受损位子进行复位粘合处理,第二种是拆下修复后再装上,当时的情况应该使用第一种方法更实际,如果是拆下打理后再装上,皮头性能会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就与萝卜不愿更换皮头的初衷相违背了,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皮头受损部位的击打性能肯定会出现一定变化,受力负荷也大大降低; 按理说萝卜在击球时,球杆是正剑向上,低杆损坏的皮头部位、应该是球杆正面正上方的部位,修复后是不能大力击球的,不同杆法要尽可能避开修复的这个位置,如果需强低杆叫位,需要更换球杆(皮头)的击球面,一般握杆手可通过杆尾铭牌位置的斜面、快速判断出击球面,但很多特写镜头还是可以看出,后面萝卜依然是正剑向上击球,因为职业球员击球时,为了获得不同杆法的一致性,不会轻易改变球杆击球面的,因为这样会影响对母球的控制,还有瞄球习惯会受到影响, 但在这种情况下,萝卜用固定的击球面使用各种杆法,负面影响是肯定存在的,毕竟受损的哪个部位是不能正常击球的,至少手感已发生变化; 当黄球第二次滑杆后,在他心理上造成阴影也是在所难免,那杆左侧红球底袋叫左侧粉球顶袋,低杆已不敢发力了,之后的失误,个人认为心理影响大过皮头本身……
泰国球王这样评价斯诺克与中式八球 “中式八球太难了,看起来简单,打起来却有些不太容易,但我喜欢这个比赛。”刚参加完比赛的泰国斯诺克球王德差瓦·普京由衷发出了感叹。硝烟弥漫的中国·石家庄“乔氏杯”2017中式八球国际公开赛,有人已经打包行李,有人仍在奋斗的路上。德差瓦在8:13不敌中国球员陈志刚后,也结束了此次公开赛之旅。之前,德差瓦11:6战胜英国球员帕特·霍兹后,7:13不敌中国球员李博。 回顾与陈志刚的比赛,德差瓦开局很是不利。0:4,1:6,3:8,德差瓦似乎没有还击之力。本以为比赛就此结束,德差瓦却突然发力,5:8,7:9,8:9,不愧为国际比赛经验丰富的泰国球王,比赛也因此推向了高潮。随后,让球迷没想到的是,德差瓦的奋勇回追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改变当初的预期。8:13,德差瓦被对手连续拿下4局,遗憾止步本次公开赛。 赛后,德差瓦仍然徘徊在赛台分享自己打中式八球的体会。“很多斯诺克球员单纯的打斯诺克,但是我虽然主要精力在斯诺克,但我也打九球。而中式八球的球桌长度和九球桌差不多,但是宽度有些不同,有些球的瞄点就会不一样,甚至打一些大角度的球,我只能凭感觉打,像中国中八球员那么细致的瞄点和走位,我是做不到的,毕竟中国的选手打了很多年的中式八球了。 ” 很多斯诺克爱好者对于德差瓦并不陌生,因德差瓦算是斯诺克国际赛场的常客,很多球迷在公开赛舞台上看见德差瓦表示很惊讶,纷纷发来弹幕“德差瓦也来了?”德差瓦坦言本次公开赛的规模和氛围和斯诺克的比赛差不多,“这种氛围打球很舒服,和我参加斯诺克的比赛差不多,就是感觉中八比斯诺克还难打。 ” 对于中式八球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德差瓦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斯诺克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了,世界很多国家都知道斯诺克,但是中式八球却没有斯诺克的知名度。中式八球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运动,所以应该让更多的国家知道这个运动,首先应该把球桌带到每个国家,然后让球员去接触这项运动,我相信他们会喜欢这项运动的,并且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斯诺克球员来打中式八球。
谈下斯诺克吧的热度问题 刚刚看有不少吧友在评价斯吧,在这里也谈下个人的看法,的确,与台球有关的各大相关论坛、贴吧、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实这并不一定代表负责人管理不善或不上心,这里面还是有客观因素存在的,在我看来,以前的中国台球论坛、马斯特论坛以及我的斯诺克论坛等、都已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作为中国斯诺克爱好者交流学习的主要平台——斯诺克吧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正因为是网络平台,导致斯吧负责人员在操控管理方面有很大难度,近年来无论是技术贴、还是高手参与的频率都大不如以前,其实我并不认为是爱好者变少了,而是大家变得不爱参与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便去细说,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切身体会,有部分问题我想吧务会用合理的办法去解决;以前我发过一个关于斯吧的帖子,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大家团结互爱,视斯吧为自己的家、吧友如兄弟姐妹,这也是我个人比较看重的一个氛围,毕竟斯吧是所有的爱好者们共同组建的,斯吧兴旺、人人有责,这是个人要强调的一个观点,为了斯吧明天更好,还得从自己做起,多一些鼓励与肯定,少一点挖苦与讽刺,多一些谦和,少一些骄横,让吧友们变得爱参与,让所有的交流变得更有意义,别让斯吧变成了撕吧...........
图解小头杆锥度与打感的关系 发帖后的这段时间,有部分朋友微过我一些关于锥度方面的问题,看得出对锥度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还不少。为了尽可能给大家消除疑问、更通俗细致的解析锥度问题 ,我将球杆实物图片引进了帖子 ,关于不同锥度对打感造成的影响及成因,原帖里细致谈过,在这里就不再重复 在本帖我主要谈下双曲线锥度,如图,由于白蜡杆的纹路、尤其是剑纹面、会对锥度弧线造成视觉上的影响,会导致大家对锥度变化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所以我特意将枫木杆搬进了帖子,让大家能更好目睹球杆不同位置所产生的锥度变化 ,第一张图,前支锥度过度相对来讲更平稳,而后面的图就是较为典型的双曲线锥度,目前在斯诺克职业选手的球杆中,此种锥度较多见;我将前支分成三个段 ,红色所标示的位置在前支锥度中是影响弹性最核心的位置,这是前支由粗到细的大致交界处 ,一般大约在离杆头20到30公分的任意位置,此处由粗快速变细越明显,击球后越利于球杆合理的形变,相对越利于弹性的输出,此种锥度一般适合用在硬或弹性不够的前支木材上;至于双曲线锥度,大致上讲,就是柳叶附近的黑色标记到红色标记为一段,红色标记到杆头为另一段,这种锥度大多是木材偏硬、师傅为了照顾杆的弹性或者说为了将杆的打感调软一些而设计,其原理就是当球杆击球到一定力度时,红色标记到杆头这一段由于收细明显会有较强的形变使球杆形成震动 、从而使弹性得以释放;问题是现在有很多球杆硬度好但弹性缺乏,这除了木材本身外、很大原因是由于锥度处理不得当造成,下面继续
球杆配重松动的微创疗法(想自己解决配重问题的朋友请进) 相信不少朋友的球杆遇到过配重松动,如击球时有异响:金属音或劈声,轻则影响心情,重则影向击球效率,如果在由易到复杂分别排除了铜头与接口件、尾洞金属件松动的情况,就基本可以断定是配重松动所致,如果是贵重球杆,当然是建议返厂或交给专业的师傅去解决,如果是旧杆,低档杆或者说杆主不希望太麻烦、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想自己就可以解决 、那么这个方法或许可以帮到你,这是我前不久摸索出的一个方法,只要操作合理会给你来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过程并不复杂,对球杆产生的影响绝对的微创 (只针对小头 杆)方法很简单,只需准备两三个鞋钉、老虎钳、钉锤、磁铁即可 。在操作之前,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你要清楚球杆的配重大致在哪个位置,配重会用到好几种材料,如铁、铅等等,所以可以用磁铁在后把检查下,假如是铁配重,就可以很容易找到,但如果是其它磁铁无法感应的材料,就只有向生产商咨询了解一下,但由于每支杆的参数与用到的插花木材不同、还有结构不一样(如分体与单节配重位置会不同,并且有部分单节有两段配重,柳叶下方有一段、靠近杆尾附近也会有一小段,我见过有一支TW的通杆解剖后的配重就是这种情况,下面上图以供大家参考)因此有时厂家不一定能给出一个确切的位置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多一到两个微创位置,因为你需要不断寻找有效的施工位置,上面的图中,其中一支也是由于无法清楚了解配重的位置 ,是哪一段出了问题,所以很多次才找到有效位置,而另一支分体杆由于是铁配重 ,用磁铁很好找,所以一次就处理到位 .........TW解剖图只供大家对通杆配重位置有个大致的了解与参考,分体杆暂时无法提供解剖图片,配重细节与通杆会有一些区别;下面谈操作方法,其实并不需太多的技术含量,就是用鞋钉来固定配重,也正因为简便易行,所以推荐给大家。首先找出配重的位置,用锤子将鞋钉——由施工处的木质中央垂直杆体慢慢敲打送入,建议选择球杆背面后把处施工,这样在打球时即使有痕迹别人也不易察觉。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鞋钉产生倾斜,要及时矫正后 再往里敲打,当鞋钉遇到配重材料后,继续用锤子敲打,鞋钉由于细并且硬度有限、因此会发生一定的弯曲,到了这一步说明钉子已遇到配重并且有效对配重施加了力量,接下来就是试杆,假如异响完全消失,证明施工位置合理,松动的配重材料已被鞋钉牢牢固定住;如果仍有异响,证明钉子没有接触到配重的有效位置,需要移动位置用同样的方法重新施工。所以球杆后把处会出现两个甚至更多的微创位置,如果位置判断准确,完全可以一次性解决;之所以选鞋钉是因为鞋钉在钉入木质的过程中对木材的挤压会更小一些,不易造成木材开裂,对木材的创伤会更小。 但接下来仍然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怎样解决留在杆体外面的鞋钉,我是这样处理的,因为已查到了准确位置,所以暂且用钳子将鞋钉取出,直接往外拉即可将钉子取出,不用旋转式往外拉,取出后扔掉,再拿一个新鞋钉,用钳子将鞋钉从中间斩断,钉子的尖端到斩断的位置大约半公分至1公分,这个尺寸可以根据鞋钉入孔深度来定,完全进入后鞋钉的顶部略低木材表面,但不可以过短,否则影响后期对配重的固定效果,然后将切断的位置磨成平面,再将斩断鞋钉带尖的那一段重新放进原来的入孔,接下来就是用另外一个鞋钉将已放入孔内的断钉逐步敲进孔内,将处理好的断钉彻底送入之前到达的位置,这一步依然要敲打到外面的鞋钉发生一定的弯曲后才停止,然后再次测试球杆有无异响,当确保问题解决后,用钳子将露在外面的钉子取出,这时你会发现只剩一个很小的孔,如果是很短的距离,直接补一点快胶或AB胶,如果距离稍深,也可以和我一样,在牙签上涂少许快胶然后直接擦进孔内,用锤子轻敲几下,过几分钟用刀片平着杆体直接削掉多余的牙签,砂纸打磨上油即可。通过 这个图片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我的三个施工点,上面两个位置无效,我将鞋钉取出后,用牙签涂胶水塞进后填平,用刀片去掉多余的牙签后用砂纸打磨了下、呈现了这个效果;在最下面这个点找到了有效区 ,将准备好的断鞋钉有效送入并取出外面的鞋钉,留下个小孔,我依然用牙签进行了处理,最下这个点还未打磨处理,稍显粗燥。其实最后这个填补环节,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可以选择与钉孔周边木材颜色相近的材料来填充 ,让色泽过渡更完美。 图中的四分之三杆配重松动已达一年多,这一支通杆接近两年,都是击球或用手指关节敲击杆体会有异响,时好时坏,现在问题已被我彻底解决,清脆悦耳的击球声重现,可喜的是操作过程中木质没出现开裂情况,效果在我看来算是近乎完美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施工之前半小时,最好将打钉处木质上一些杆油,在敲打钉子的时候力量要适中,边敲边观察入口的木质情况,万一出现开裂或有开裂迹象,要停止施工,及时将钉子取出,尤其是黑檀等一些高密度的木材需谨慎(尤其是有些木材本身就已即将面临开裂),毕竟自己动手存在风险,因此没有大的把握、或较为贵重的杆、还有完美主义者,劝君还是别尝试!如果大家看后还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一起交流。
球杆配重松动的微创疗法(想自己解决配重问题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相信不少朋友的球杆遇到过配重松动,如击球时有异响:金属音或劈声,轻则影响心情,重则影向击球效率,如果在由易到复杂分别排除了铜头与接口件、尾洞金属件松动的情况,就基本可以断定是配重松动所致,如果是贵重球杆,当然是建议返厂或交给专业的师傅去解决,如果是旧杆,低档杆或者说杆主不希望太麻烦、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想自己就可以解决 、那么这个方法或许可以帮到你,这是我前不久摸索出的一个方法,只要操作合理会给你来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过程并不复杂,对球杆产生的影响绝对的微创 (只针对小头 杆) 方法很简单,只需准备两三个鞋钉、老虎钳、钉锤、磁铁即可 。在操作之前,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你要清楚球杆的配重大致在哪个位置,配重会用到好几种材料,如铁、铅等等,所以可以用磁铁在后把检查下,假如是铁配重,就可以很容易找到,但如果是其它磁铁无法感应的材料,就只有向生产商咨询了解一下,但由于每支杆的参数与用到的插花木材不同、还有结构不一样(如分体与单节配重位置会不同,并且有部分单节有两段配重,柳叶下方有一段、靠近杆尾附近也会有一小段,我见过有一支TW的通杆解剖后的配重就是这种情况,下面上图以供大家参考)因此有时厂家不一定能给出一个确切的位置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多一到两个微创位置,因为你需要不断寻找有效的施工位置,上面的图中,其中一支也是由于无法清楚了解配重的位置 ,是哪一段出了问题,所以很多次才找到有效位置,而另一支分体杆由于是铁配重 ,用磁铁很好找,所以一次就处理到位 ......... TW解剖图只供大家对通杆配重位置有个大致的了解与参考,分体杆暂时无法提供解剖图片,配重细节与通杆会有一些区别;下面谈操作方法,其实并不需太多的技术含量,就是用鞋钉来固定配重,也正因为简便易行,所以推荐给大家。首先找出配重的位置,用锤子将鞋钉——由施工处的木质中央垂直杆体慢慢敲打送入,建议选择球杆背面后把处施工,这样在打球时即使有痕迹别人也不易察觉。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鞋钉产生倾斜,要及时矫正后 再往里敲打,当鞋钉遇到配重材料后,继续用锤子敲打,鞋钉由于细并且硬度有限、因此会发生一定的弯曲,到了这一步说明钉子已遇到配重并且有效对配重施加了力量,接下来就是试杆,假如异响完全消失,证明施工位置合理,松动的配重材料已被鞋钉牢牢固定住;如果仍有异响,证明钉子没有接触到配重的有效位置,需要移动位置用同样的方法重新施工。所以球杆后把处会出现两个甚至更多的微创位置,如果位置判断准确,完全可以一次性解决;之所以选鞋钉是因为鞋钉在钉入木质的过程中对木材的挤压会更小一些,不易造成木材开裂,对木材的创伤会更小。 但接下来仍然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怎样解决留在杆体外面的鞋钉,我是这样处理的,因为已查到了准确位置,所以暂且用钳子将鞋钉取出,直接往外拉即可将钉子取出,不用旋转式往外拉,取出后扔掉,再拿一个新鞋钉,用钳子将鞋钉从中间斩断,钉子的尖端到斩断的位置大约半公分至1公分,这个尺寸可以根据鞋钉入孔深度来定,完全进入后鞋钉的顶部略低木材表面,但不可以过短,否则影响后期对配重的固定效果,然后将切断的位置磨成平面,再将斩断鞋钉带尖的那一段重新放进原来的入孔,接下来就是用另外一个鞋钉将已放入孔内的断钉逐步敲进孔内,将处理好的断钉彻底送入之前到达的位置,这一步依然要敲打到外面的鞋钉发生一定的弯曲后才停止,然后再次测试球杆有无异响,当确保问题解决后,用钳子将露在外面的钉子取出,这时你会发现只剩一个很小的孔,如果是很短的距离,直接补一点快胶或AB胶,如果距离稍深,也可以和我一样,在牙签上涂少许快胶然后直接擦进孔内,用锤子轻敲几下,过几分钟用刀片平着杆体直接削掉多余的牙签,砂纸打磨上油即可。 通过 这个图片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我的三个施工点,上面两个位置无效,我将鞋钉取出后,用牙签涂胶水塞进后填平,用刀片去掉多余的牙签后用砂纸打磨了下、呈现了这个效果;在最下面这个点找到了有效区 ,将准备好的断鞋钉有效送入并取出外面的鞋钉,留下个小孔,我依然用牙签进行了处理,最下这个点还未打磨处理,稍显粗燥。其实最后这个填补环节,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可以选择与钉孔周边木材颜色相近的材料来填充 ,让色泽过渡更完美。 图中的四分之三杆配重松动已达一年多,这一支通杆接近两年,都是击球或用手指关节敲击杆体会有异响,时好时坏,现在问题已被我彻底解决,清脆悦耳的击球声重现,可喜的是操作过程中木质没出现开裂情况,效果在我看来算是近乎完美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施工之前半小时,最好将打钉处木质上一些杆油,在敲打钉子的时候力量要适中,边敲边观察入口的木质情况,万一出现开裂或有开裂迹象,要停止施工,及时将钉子取出,尤其是黑檀等一些高密度的木材需谨慎(尤其是有些木材本身就已即将面临开裂),毕竟自己动手存在风险,因此没有大的把握、或较为贵重的杆、还有完美主义者,劝君还是别尝试!如果大家看后还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一起交流。
最利于稳定性的出杆方式(由扎杆与划船式出杆得来的感悟) 几乎所有的爱好者都会认为,平直出杆有利于母球稳定性,但事实上大多职业选手在出杆时有轻微的上挑动作(说上挑也许稍夸张了一些),也有些朋友称之为划船式出杆,相信也有很多球迷对职业选手的类似出杆充满了少许疑虑。 我观察过很多职业选手的出杆 ,一般情况在击打主球中部或以上的打点,大多数球手出杆,在A至K点时,球杆是由平行到自然轻微的上挑,来完成 这样一套动作,有人说这是特殊的运杆击球姿势所决定的,还有人说是沉大臂造成(如火箭的出杆),但这不是谈论的重点,重要的是个人认为这种出杆方式是有利于主球的稳定性的 ,它可以将平直出杆完成得更好。 首先不得不从扎杆谈起,大家都知道扎杆是为了使击打后的母球在恰当的时候走出弧线、越过障碍球的影响而走向击打者想要的一个路线或位置,其杆法要领需要立起杆尾,击打母球偏左或偏右的位置 ,让主球在台尼上走出弧线效果,这种效果离不开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旋转与阻力(我所谈的阻力是主球力量过多向下而导致的反向力), 这让我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能让母球在台面上不出弧线而平直的稳定前行,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就是主球完全无旋转、无向下的阻力。有时击打者只想进球不希望母球旋转、但由于出杆质量不高、导致主球无为出塞,最终影响准度,这一点打球的朋友大多都会明白;至于阻力,也就是出杆不够平直,尤其是中杆到高杆的一些打点,爱好者很多由于球杆不平等原因,导致母球被击打后在台尼上遇到了过多阻力无法平直前行的原因 ,也就是母球在被杆击打时或离开杆头的一瞬间 ,力量过多的传导给台尼或者说是球桌石板上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球迷大力出杆时母球会跳起的原因之一,所以经常有人说球杆要放平。因为出杆平,主球受到台尼的阻力最小,不容易出塞、母球在台尼上可以畅快行进。也可以最大化将主球击打到自己所瞄准的哪个点位 。这与扎杆是相反的道理。 因为很多情况球杆是不可能与台面绝对平行的 ,在使用中杆、中高杆与高杆,在出杆时杆头可能会有一个压着母球前行的一个过程,恰好这一过程会使母球前行阻力增大,如果杆头头稍稍打偏,随后极有可能走出一个难以发现的小弧线,在击倒目标球以后,就会感到与自己想命中的位置出入很大(母球与目标球越远,出入就越会被放大),至于球杆划船式的的击打动作,其实正是为了最大化减小出杆那一刻台面给球带来的上下阻力影响,更好的完成平直出杆 ,使母球更易到达自己所击打的哪个点位 。 我认为大家不必刻意去模仿划船式出杆,对于部分朋友来说很可能适得其反,无论说上挑式出杆还是划船式出杆,其实都是夸张的形容,如果真想练习这种出杆,也别把注意力放在挑这个动作上,这也只是个顺势辅助出杆的动作,只要尽可能将球杆放平,出杆那一瞬间把注意力放在母球,时刻提醒自己,母球在被击打时最早的运行状态是正前方向行进 ,母球给予石板或台尼的力越小 ,其行进路线与所瞄的线路(点位)误差就越小。 ( 特殊杆法除外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