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侠客2 孤岛侠客2
生于海岛人,学艺于雕刻之乡,海柳雕刻艺人,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
关注数: 231 粉丝数: 549 发帖数: 3,709 关注贴吧数: 23
对海柳行业现状的一些分析(转载) 大美女镇楼给贴吧增添好运 前段时间去了潮汕地区走了走,当是散散心,也顺便进点货探望一下朋友。海柳行业兴起是这几年的事情,知名的品牌都是这些年才建立起来的,真正所谓的传统手工、百年老号等等,可谓是“应该大概或许有”,但若论工艺的精细和整体水平,称比其他雕刻艺术不遑多让,那就是“然而未必不见得”。 笔者对海柳产品的定位,是拥有很强升值空间和收藏潜力的一种艺术品,而不仅仅是工艺品。 工艺品和艺术品从字面上看是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有天壤之别。工艺品只是“工艺”在“品”上的体现,“工艺”只是一种工序体现出来的特点——泛而言之,汽车、电器这些东西,也属于“工艺品”的范畴。但是只有很少很少的汽车,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品。艺术品在工艺以外,更添加了创作者的个人精神、个人风格在里面。就好比印刷出来的国画和大师手绘的国画,前者是工艺,后者是艺术,说得清又说不清,玄而又玄,却又再简单不过。 笔者只能说这一趟潮汕行程下来,特别是在几个海柳产品集散地走完下来以后,感觉很是失望。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当你看到大批大批的优质上等的羊脂玉或者是翡翠配上一般中的一般的雕工的话,估计你也会很郁闷的。 各位海柳同行日思夜想,不过是为了把这个行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而已;但以近日所见,海柳行业已经渐渐走上了错误的轨道。 其一,大打价格战。价格战对于每一种商品来说,都是致命的。价格战不是不允许,但是只有在一定的价位区间内,才是可行的办法。就好比国美和苏宁总会在相同的时候做促销活动,但是不会离谱地把自己的商品降到路边货的水平。海柳作为一种珍贵的,短时间内不可再生的,国家政策限制开采的材质,价格就应该维持在一定的标准上。你可以说海柳其实也不过是一种珊瑚,没有那么神奇——请注意,玉石不过也就是石头而已——估计大家都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就是利润变薄,而且这种商品在人们的心目中,再也无法高档和高贵。 其二,雕刻水平严重滞后。可以说由于大部分海柳材质的体积和体型所限,海柳的雕刻在某些层面来说比较简单——材质的小巧决定了在上面花费的雕工实在有限。但是在有限的雕工之中,笔者并未发现有多少艺术含量。主要表现为几点。 第一是题材老套、俗气。全行都在雕刻连年有余、福禄连连、福在眼前、金蟾诸如此类的图案和题材——固然这些都是传统的民间吉祥图案,但是没有创新的话,看多了也令人厌倦。 第二是雕工平面化居多,立体化越来越少。平面也许更容易雕刻,而且生产创作速度快,照片也好拍——但是立体的雕刻和雕塑,绝对比平面的要有韵味。 第三是雕工技巧不足。十件雕刻里面,能够运用上巧妙的镂空雕的,大概只有一件半件,镂空雕如果能够大量运用,海柳艺术品的整体水平必然提升一个层次。 第四是最令笔者深恶痛绝的一点——以上着三点也就罢了,这一点是最难以容忍的——就是雕刻师自身的文化水平。笔者见过的一些海柳雕刻大路货如下:随便雕一只动物,旁边雕一个元宝或者是铜钱;站立的时候呈双腿的仙鹤;断腿的仙鹤;金蟾和癞蛤蟆一个样;不相干的素材雕在一起。这是令作品变得低俗的根本原因——追根究底,还是雕刻师本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只是凭臆想去雕刻,没有把这真正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符合传统文化的艺术。 以上所说,窃以为就是制约海柳产品提升档次的主要原因。商场瞬息万变,如果各位同行有意做大做强,而不是在各种论坛相互喷口水的话,幸莫大焉。纵观近年来的艺术品市场,籍籍无名而又被捧红的东西不在少数:各种地方玉、地方石、地方木、地方工艺品甚至是地方茶叶等。海柳比起这些东西,不遑多让;如果做不到和这些东西相等的水平,真乃全行业之耻。 欢迎同行品鉴讨论。行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内部竞争可以,斗争是不允许的;行业做大了,出名了,大家都有好处,不是么?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