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swallow27
babyswallow27
我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一起老
关注数: 67
粉丝数: 116
发帖数: 4,896
关注贴吧数: 17
紫竹 紫竹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无毛;中部节间长25-30厘米,壁厚约3毫米;竿环与箨环均隆起,且竿环高于箨环或两环等高。箨鞘背面红褐或更带绿色,无斑点或常具极微小不易观察的深褐色斑点,此斑点在箨鞘上端常密集成片,被微量白粉及较密的淡褐色刺毛;箨耳长圆形至镰形,紫黑色,边缘生有紫黑色繸毛;箨舌拱形至尖拱形,紫色,边缘生有长纤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绿色,但脉为紫色,舟状,直立或以后稍开展,微皱曲或波状。 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不明显,有脱落性鞘口繸毛;叶舌稍伸出;叶片质薄,长7-10厘米,宽约1.2厘米。花枝呈短穗状,长3.5-5厘米,基部托以4-8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4-6片,除边缘外无毛或被微毛,叶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数条或无,缩小叶细小,通常呈锥状或仅为一小尖头,亦可较大而呈卵状披针形,每片佛焰苞腋内有1-3枚假小穗。小穗披针形,长1.5-2厘米,具2或3朵小花,小穗轴具柔毛;颖1-3片,偶可无颖,背面上部多少具柔毛;外稃密生柔毛,长1.2-1.5厘米;内稃短于外稃;花药长约8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下旬。
高度×冠幅:30~90×30~60公分不等。 质感:极细 色泽:叶色深绿,光泽明亮,具香气。开花金黄色。 奇数羽状复叶,叶基有短刺2枚,叶轴有狭翼。小叶对生,倒卵形,长0.7~1cm,革质,叶面浓绿富光泽,全叶密生腺体。雌雄异株,雄花黄色,雌花橙红色,子房3~4个。果实椭圆形,红褐色。
飘香藤为夹竹桃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叶对生,全缘,长卵圆形,先端急尖,革质,叶面有皱褶,叶色浓绿并富有光泽。 花腋生,花冠漏斗形,花色为红色、桃红色、金红色,粉红等色,且富于变化,有“热带藤本植物皇后”的美称。花期主要为夏、秋两季,如养护得当其它季节也可开花。
常绿小灌木, 不分枝或分枝少, 高 1~2m。有匍匐根状茎。 【叶】:纸质至革质,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或更长,宽2-3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短尖或楔尖,两面均秃净,有隆起的腺点,边常有皱纹或波纹,背卷,有腺体;侧脉12-18对,极纤细,近边缘处结合而成一边脉,但常隐于卷边内。 【花】:花序伞状或聚伞状,顶生,长2-4cm;花白色或淡红色,长4-6毫米;萼钝头,卵形或矩圆形,长1.5m,或更短点,有稀疏的腺点。花冠裂片披针状卵形,急尖,有黑腺点;雄蕊短于花冠裂片,花药披针状,背面有黑腺点;雌蕊与花冠裂片几等长。花期:6月。 【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有黑色的斑点;果柄长约1厘米。
正名为(黄蝉Allemanda neriifolia Hook.)直立灌木,观赏价值高。 直立灌木,高达2米,具乳汁。叶3-5枚轮生,椭圆形或倒披针状矩圆形,长5-12厘米,宽1.5-4厘米,被短柔毛;叶脉在下面隆起。聚伞花序顶生,花梗被秕糠状短柔毛;花冠黄色,漏斗状,长4-6厘米,花冠筒基部膨大,长不超过2厘米,喉部被毛,花冠裂片5枚,向左覆盖,圆形或卵圆形,顶端钝;雄蕊5枚,着生冠筒喉部,花药与柱头分离。蒴果球形,直径2-3厘米,具长刺。 原产巴西,现广植于热带地区。我国华南各省(区)有露地栽培,长江流域以北有盆栽于温室。
山管兰,拉 丁 名:Dianella ensifolia(L.)DC.科 别:百合科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1~2m。根状茎圆柱状,通常分枝,横走,粗5~8mm。叶基生或茎生,二列;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0~60cm,宽1~2.5cm,先端短尖,基部稍狭成鞘状,套迭或抱茎,边缘及上面中脉有锯齿,上面中脉隆起。花常排成顶生圆锥花花序,长10~30cm,分枝疏散,通常多花生于侧枝上端;花梗长7~20mm,稍弯曲,上端有关节;苞片小,线状;花被片6,离生,2轮排列,绿白色、淡黄色或青紫色,狭椭圆形或狭披针形,长6~7mm,有5条脉; [图片]山管兰雄蕊6,花丝上部膨大,花药基着,长于花丝或近等长,顶孔开裂;子房3室,花柱细长,柱头小。浆果近球形,深蓝色,直径约6mm。种子5~6,黑色。花期3~5月,果期6~8月。
描述: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米。枝上有刺。三出羽状复叶,叶柄和小叶中脉上有刺;顶生小叶比侧生小叶大,菱状卵形,长4~10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无毛。总状花序腋生,初被柔毛,后渐脱落,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大,红色,长4~6厘米;萼钟状,口部斜截形,有刺芒状萼齿;花瓣长短不齐,旗瓣椭圆形,长4.5~6厘米;雄蕊10,成二体;子房有柄,有白色柔毛,花柱向上弯曲,柱头头状。荚果带状,长10厘米;种子深红色,有黑斑。花期6~7月。 龙牙花(学名:Erythrina corallodendron),(英文名称:Coral Tree, Coralbean Tree[2]),别称龙芽花、乌仔花、象牙花、象牙红、木本象牙红、英雄树、鸡公花、鸡公树、关刀花、珊瑚刺桐、珊瑚树、四季树等,为蝶形花科刺桐属植物。木材质地柔软,可代软木作木栓。树皮含龙牙花素,能药用,有麻醉、镇静作用。树皮及新鲜种子汁液会破坏动物神经系统,误服会产生头昏的症状。
拉丁学名为Dracaena arborea,常绿小乔木,株高可达4m,叶宽线形,革质,卵圆至长圆形,基部近心脏形,聚生茎干上部,叶片中央有一金黄色宽条纹,两边绿色,尖稍钝,弯曲成弓形。也门铁植株高度为:60-120cm。是颇为流行的室内大型盆栽花木,尤其在较宽阔的客厅、书房、起居室内摆放,格调高雅、质朴,并带有南国情调。是一种株形优美、规整、世界著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
叶对生,长卵形,全缘,叶面浓绿色,叶背浅绿色。花序多腋生或顶生,花萼筒状,黑紫色披绒毛,花冠筒状,红色至红橙色,从花萼中伸出。花期主要在夏季。
灌木,高0.8-2米,无毛;小枝初时深褐色,有光泽,老时呈灰色,具线条。叶对生,有时由于节间距离极短几成4枚轮生,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6-13厘米,宽3-4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短尖或圆形;中脉在上面扁平成略凹入,在下面凸起,侧脉每边7-8条,纤细,明显,近叶缘处彼此连结,横脉松散,明显;叶柄极短而粗或无;托叶长5-7毫米,基部阔,合生成鞘形,顶端长渐尖,渐尖部分成锥形,比鞘长。花序顶生,多花,具短总花梗;总花梗长5-15毫米,与分枝均呈红色,罕有被粉状柔毛,基部常有小型叶2枚承托;苞片和小苞片微小,生于花托基部的成对;花有花梗或无;萼管长1.5-2毫米,萼檐4裂,裂片极短,长0.8毫米,短尖或钝;花冠红色或红黄色,盛开时长2.5-3厘米,顶部4裂,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扩展或外反,长5-7毫米,宽4-5毫米,顶端钝或圆形;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基部2裂;花柱短伸出冠管外,柱头2,初时靠合,盛开时叉开,略下弯。果近球形,双生,中间有1沟,成熟时红黑色;种子长、宽4-4.5毫米,上面凸,下面凹。花期5-7月。
灌木,高0.8-2米,无毛;小枝初时深褐色,有光泽,老时呈灰色,具线条。叶对生,有时由于节间距离极短几成4枚轮生,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6-13厘米,宽3-4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短尖或圆形;中脉在上面扁平成略凹入,在下面凸起,侧脉每边7-8条,纤细,明显,近叶缘处彼此连结,横脉松散,明显;叶柄极短而粗或无;托叶长5-7毫米,基部阔,合生成鞘形,顶端长渐尖,渐尖部分成锥形,比鞘长。花序顶生,多花,具短总花梗;总花梗长5-15毫米,与分枝均呈红色,罕有被粉状柔毛,基部常有小型叶2枚承托;苞片和小苞片微小,生于花托基部的成对;花有花梗或无;萼管长1.5-2毫米,萼檐4裂,裂片极短,长0.8毫米,短尖或钝;花冠红色或红黄色,盛开时长2.5-3厘米,顶部4裂,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扩展或外反,长5-7毫米,宽4-5毫米,顶端钝或圆形;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基部2裂;花柱短伸出冠管外,柱头2,初时靠合,盛开时叉开,略下弯。果近球形,双生,中间有1沟,成熟时红黑色;种子长、宽4-4.5毫米,上面凸,下面凹。花期5-7月。
乔木,树皮褐黑色,小枝幼时略有星状毛。叶薄革质,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5厘米,宽5- 2张 苹婆 1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浑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3.5厘米,托叶早落。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柔弱且披散,长达20厘米,有短柔毛;花梗远比花长;萼初时乳白色,后转为淡红色,钟状,外面有短柔毛,长约10毫米,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顶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有5条沟纹,密被毛,花柱弯曲,柱头5浅裂。 蓇葖果鲜红色,厚革质,矩圆状卵形,长约5厘米,宽约2-3厘米,顶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个;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黑褐色,直径约1.5厘米。花期4-5月,但在10-11月常可见少数植株开第二次花
乔木状,高10-15(-20)米,直径15-35厘米,茎绿色,被白色的毡状绒毛, 鱼尾葵 具环状叶痕。叶长3-4米,幼叶近革质,老叶厚革质;羽片长15-60厘米,宽3-10厘米,互生,罕见顶部的近对生,最上部的1羽片大,楔形,先端2-3裂,侧边的羽片小,菱形,外缘笔直,内缘上半部或1/4以上弧曲成不规则的齿缺,且延伸成短尖或尾尖。佛焰苞与花序无糠秕状的鳞秕;花序长3-3.5(-5)米,具多数穗状的分枝花序,长1.5-2.5米;雄花花萼与花瓣不被脱落性的毡状绒毛,萼片宽圆形,长约5毫米,宽6毫米,盖萼片小于被盖的侧萼片,表面具疣状凸起,边缘不具半圆齿,无毛,花瓣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8毫米,黄色,雄蕊(31-)50-111枚,花药线形,长约9毫米,黄色,花丝近白色;雌花花萼长约3毫米,宽5毫米,顶端全缘,花瓣长约5毫米;退化雄蕊3枚,钻状,为花冠长的1/3倍;子房近卵状三棱形,柱头2裂。果实球形,成熟时红色,直径1.5-2厘米。种子1颗,罕为2颗,胚乳嚼烂状。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叶片宽,手掌形,肥厚,呈羽状深裂,有光泽;叶柄长而粗壮,气生根极发达粗壮,纷然披垂。蔓型。 蔓绿绒在野生状态下长攀附在树干上生长,具有蔓性,常年翠绿,盆栽培养的话蔓性则较不明显。
蒜香藤为常绿攀缘性植物。三出复叶对生,小叶椭圆形,顶小叶常呈卷须状或脱落,小叶约7-10厘米长,3-5厘米宽,全圆锥花序腋生;花冠筒状,花瓣前端5裂,紫色。 蒜香藤花期为春至秋季,一般在夏末初秋的9-10月开花最旺。春秋开花,花朵初开时,颜色较深,以后颜色渐淡,每朵花约可维持5-7天。花紫红色至白色,,叶揉搓有蒜香味。 蒴果约15厘米长,扁平长线形。
桃金娘科番樱桃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秃净。叶对生,长卵形,近无柄,纸质,长2.5-5厘米,先端渐尖,浓绿油亮。新生幼叶褐红色,具有观赏性。花白色,单生于花柄之顶;稍芳香;萼片4枚。 浆果扁圆形,熟时深红色。垂吊于枝头,极为娇美,适合作庭园栽培或大型盆栽。
代表物种鸦片罂粟是一年生草本,无毛或稀在植株下部或总花梗上被极少的刚毛,高30-60 (-100)厘米,栽培者可达1.5米。主根近圆锥状,垂直。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具白粉。叶互生,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7-25厘米,先端渐尖至钝,基部心形,边缘为不规则的波状锯齿,两面无毛,具白粉,叶脉明显,略突起;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 花单生;花梗长达25厘米,无毛或稀散生刚毛。花蕾卵圆状长圆形或宽卵形,长1.5-3.5厘米,宽1-3厘米,无毛;萼片2,宽卵形,绿色,边缘膜质;花瓣4,近圆形或近扇形,长4-7厘米,宽3-11厘米,边缘浅波状或各式分裂,白色、粉红色、红色、紫色或杂色;雄蕊多数,花丝线形,长1-1.5厘米,白色,花药长圆形,长3-6毫米,淡黄色;子房球形,直径1-2厘米,绿色,无毛,柱头(5-)8-12(-18),辐射状,连合成扁平的盘状体,盘边缘深裂,裂片具细圆齿。 蒴果球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7厘米,直径4-5厘米,无毛,成熟时褐色。种子多数,黑色或深灰色,表面呈蜂窝状。 花果期3-11月。
铃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高18-30厘米,常成片生长。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3-8.5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楔形;叶柄长8-20厘米。 花葶高15-30厘米,稍外弯;苞片披针形,短于花梗;花梗长6-15毫米,近顶端有关节,果熟时从关节处脱落;花白色,长宽各5-7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有1脉;花丝稍短于花药,向基部扩大,花药近矩圆形;花柱柱状,长2.5-3毫米。浆果直径6-12毫米,熟后红色,稍下垂。[2] 种子扁圆形或双凸状,表面有细网纹,直径3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乔木,高10-15(-25)米,胸径30-50(-90)厘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小叶小,长圆形,长1.3-2.8厘米,宽5-9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偏斜,无毛。花黄色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少数;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长约1厘米,开花前紧包着花蕾;萼管长约7毫米,檐部裂片披针状长圆形,长约1.2厘米,花后反折;花瓣倒卵形,与萼裂片近等长,边缘波状,皱折;雄蕊长1.2-1.5厘米,近基部被柔毛,花丝分离部分长约7毫米,花药椭圆形,长2.5毫米;子房圆柱形,长约8毫米,微弯,被毛。荚果圆柱状长圆形,肿胀,棕褐色,长5-14厘米,直或弯拱,常不规则地缢缩;种子3-14颗,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12-翌年5月。
紫茉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根肥粗,倒圆锥形,黑色或黑褐色。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无毛或疏生细柔毛,节稍膨大。叶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15厘米,宽2-9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脉隆起;叶柄长1-4厘米,上部叶几无柄。 花常数朵簇生枝端;花梗长1-2毫米;总苞钟形,长约1厘米,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顶端渐尖,无毛,具脉纹,果时宿存;花被紫红色、黄色、白色或杂色,高脚碟状,筒部长2-6厘米,檐部直径2.5-3厘米,5浅裂;花午后开放,有香气,次日午前凋萎;雄蕊5,花丝细长,常伸出花外,花药球形;花柱单生,线形,伸出花外,柱头头状。 [图片]紫茉莉的果实 瘦果球形,直径5-8毫米,革质,黑色,表面具皱纹;种子胚乳白粉质。花期6-10月,果期8-11月
类别: 灌木 主要性状: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5-20CM;花冠长约2CM。荚果长7-10CM,宽约8MM,密生褐色平贴丝毛,有种子10-15粒。每千克种子约5万粒。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25枚,长椭圆形,长3-6.5㎝,宽0.8-1.0㎝,先端锐形。花白色,单生或排成顶生总状花序。荚果长6-10㎝,宽7-9㎜。每千克种子约5万粒。
大灌木,高至4-5米; 树皮灰色。小枝淡黄至褐色,无毛,嫩枝有短绒毛。芽卵圆形,钝,褐色,初有短绒毛,后脱落。 叶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稀长圆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腺锯齿,上面绿色,初有灰绒毛,后脱落,下面密被绒毛,有光泽,中脉淡褐色,侧脉8-18对,成钝角开展;叶柄长5-10毫米,褐色,有绒毛;托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边缘有腺锯齿,早落。 花先叶开放,雄花序几无梗,长约2厘米;雄蕊2,离生,无毛;腺1;雌花序具短花序梗,长2-4厘米,果期伸长;子房卵状圆锥形,密被灰绒毛,子房柄远短于腺体,花柱长约1毫米,褐色,柱头约与花柱等长;苞片卵圆形,先端尖或微钝,黑色,密被灰色长毛;腺1,腹生。花期5-6月,果期7-8月。[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四方形,近基部可为圆形,节和棱上有硬毛。叶片卵圆形至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和缺刻,茎生叶多数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有硬毛,背面脉上尤多。 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细弱, 结果时长达25百米花小,无柄,最初密集,结果时疏离;苞片稍短于花萼,具硬毛;花萼长约2毫米,有硬毛,有5脉,脉间凹穴处质薄而色淡;花冠淡紫至蓝色,长4-8毫米,外面有微毛,裂片5;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子房无毛。果长圆形,长约2毫米,外果皮薄,成熟时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灌木或小乔木,高3-6m。幼枝柔弱,开展而下垂,红紫色或暗紫色。叶鳞片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mm,半贴生,背面有龙骨状柱。每年开花2-3次;春季在去年生小枝节上侧生总状花序,花稍大而稀疏;夏、秋季在当年生幼枝顶端形成总状花序组成顶生大型圆锥花序,常下弯,花略小而密生,每朵花具1线状钻形的绿色小苞片;花5数,粉红色;萼片卵形;花瓣椭圆状倒卵形,长约2mm;雄蕊着生于花盘裂片之间,长于花瓣;子房圆锥状瓶形,花柱3,棍棒状。蒴果长约3.5mm,3瓣裂。花期4-9月,果期6-10月。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披针形,鳞片状,小而密生,呈浅蓝绿色。小枝下垂,纤细如丝,婀娜可爱。柽柳是最能适应干旱沙漠生活的树种之一。它的根很长,可以吸到深层的地下水,长的可达几十米。柽柳还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后,枝条能顽强地从沙包中探出头来,继续生长。所以,柽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之一。柽柳还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能在含盐碱0.5%—1%的盐碱地上生长,是改造盐碱地的优良树种,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风除湿,消痞解酒。怪柳为双子叶植物柽柳科Tamaricaceae 柽柳 Tamarix chinensisLour. ,桧柽柳 T. juniperinaBge. 或多枝柽柳 T.ramosissimaLedeb. 的细嫩枝叶。柽柳,一名观音柳,一名西河柳。干不甚大,赤茎弱枝,叶细如丝缕,婀娜可爱。一年作三次花,花穗长二三寸,其色粉红,形如蓼花,故又名三春柳。其花遇雨即开,宜植水边池畔,若天将雨,柽先起以应之,又名雨师。叶经秋尽红,负霜不落,春时扦插易活。
灌木,高0.5-2(-4)米。 叶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10-28厘米,宽8-18厘米,具2-5对小叶,最下一对小叶外形与往上小叶相似,距叶柄基部2-9厘米,上面暗绿至深绿色,叶脉不显,背面淡黄色,偶稍苍白色,叶脉隆起,叶轴粗1-2毫米,节间1.5-4厘米,往上渐短;小叶无柄或近无柄,狭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4.5-14厘米,宽0.9-2.5厘米,基部楔形,边缘每边具5-10刺齿,先端急尖或渐尖。 总状花序4-10个簇生,长3-7厘米;芽鳞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0毫米,宽3-5毫米;花梗长2-2.5毫米;苞片卵形,急尖,长1.5-2.5毫米,宽1-1.2毫米; 花黄色;外萼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5-3毫米,宽约1.5毫米,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3.8-5毫米,宽2-3毫米,内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4-5.5毫米,宽2.1-2.5毫米;花瓣长圆形,长3.5-4毫米,宽1.5-2毫米,基部腺体明显,先端微缺裂,裂片急尖;雄蕊长2-2.5毫米,药隔不延伸,顶端平截;子房长1.1-2毫米,无花柱,胚珠2枚。 浆果球形,直径4-6毫米,紫黑色,被白粉。花期7-9月,果期9-11月。
藤状灌木。枝、叶密生柔毛;刺腋生、下弯。叶片椭圆形或卵形,基部圆形,有柄。花序腋生或顶生;苞片椭圆状卵形,基部圆形至心形,长2.5-6.5厘米,宽1.5-4厘米,暗红色或淡紫红色;花被管狭筒形,长1.6-2.4厘米,绿色,密被柔毛,顶端5-6裂,裂片开展,黄色,长3.5-5毫米;雄蕊通常8;子房具柄。果实长1-1.5厘米,密生毛。花期冬春间。
落叶乔木,高达15米。叶对生,为2回羽状复叶,羽片通常在16对以上,每1羽片有、小叶16-24对;小叶椭圆状披针形至椭圆状菱形,长6-12毫米,宽2-7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花蓝色,花序长达30厘米,直径约18厘米。花萼筒状,长宽约5毫米,萼齿5。 花冠筒细长,蓝色,下部微弯,上部膨大,长约18厘米,花冠裂片圆形。雄蕊4,2强,花丝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子房圆柱形,无毛。 朔果木质,扁卵圆形,长宽均约5厘米,中部较厚,四周逐渐变薄,不平展。花期5-6月。
乔木状,高5-20米,直径20-30厘米,基部常膨大。叶阔肾状扇形,直径达1米余,掌状深裂至中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基部宽4-4.5厘米,顶部长渐尖,2深裂成长达50厘米的丝状下垂的小裂片,两面绿色;叶柄长;1-2米,下部两侧有黄绿色(新鲜时)或淡褐色(干后)下弯的短刺。 花序呈圆锥状,粗壮,长约1米,总梗上有6-7个佛焰苞,约6个分枝花序,长达35厘米,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个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长10-20厘米。花小,两性,长约2毫米;花萼裂至近基部成3个宽三角形近急尖的裂片,裂片有宽的干膜质的边缘;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裂至中部成3个半卵形急尖的裂片;雄蕊6枚,其基部合生成杯状并贴生于花冠基部,花丝稍粗,宽三角形,突变成短钻状的尖头,花药阔椭圆形;子房的心皮上面有深雕纹,花柱突变成钻状。 果实椭圆形(如橄榄状),长1.8-2.2厘米,直径1-1.2厘米,黑褐色。种子椭圆形,长1.5厘米,直径0.9厘米,胚约位于种脊对面的中部稍偏下。花果期4月
落叶小乔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2-) 3-6对,纸质,边缘具粗钝锯齿,背面密被灰褐色毛,叶轴具宽的叶状翅,小叶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叶轴和叶柄密被锈色柔毛;小叶多形,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或圆齿,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被白粉,叶面沿中脉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脉上较密,侧脉和细脉在叶面凹陷,在叶背突起;小叶无柄。圆锥花序宽大,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厘米,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苞片披针形,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极小,花乳白色,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雄花: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长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具细睫毛;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长约2毫米,无毛,花药卵形,长约0.7毫米;子房不育;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睫毛;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毫米,边缘具细睫毛,里面下部被柔毛;雄蕊极短;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 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略压扁,径4-5毫米,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柳兰为柳叶菜科、柳兰属多年生草本。茎高1米,直立,常不分枝。 折叠叶 叶互生,披针形,无叶柄。长7~15cm,宽1~3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被微毛,具短柄。 折叠花 总状花序顶生,伸长,花大,花瓣红紫或淡红色。披针形总状花序成密集的长穗状顶生,长30~60cm,有花90~100朵,花序轮轴短柔毛,苞片条形,长1~2cm;花大,两性,紫红色,径2.5~3cm,具l~2cm的花梗;萼筒裂片4枚,条状披针形,外面被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长约1.5cm,顶端钝圆,基部具爪;雄蕊8;子房下位,柱头4枚。 折叠果 蒴果圆柱形,长7~10cm,密被白色柔毛;种子多数,顶端具1簇白色种缨,长1.5cm。 折叠花期 6~8月,果期9~10月。花穗长,色鲜艳,是理想的夏季花卉、花境背景材料
考前复习 下周要考试 这段时间就当大补吧
大花葱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具白色膜质外皮;基生叶宽带形;伞形花序径约 15 cm,有小花2000~3000朵,红色或紫红色。叶灰绿色,长达60cm。叶片出土后35-45天,花莛从叶丛中抽出,伞形花序呈大圆球形,直径可达15cm以上;小花多达上千朵;桃红色。花期5-7月。
落叶灌木,株高3米,幼枝披柔毛,老枝皮剥落。叶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叶面疏生短柔毛,长3-7cm,先端尖,基部圆形,边缘疏生浅齿或近全缘。花期为5—6月。花粉红至紫红色,花冠钟状,伞房状聚伞花序生于侧枝顶端,每小花梗具2花。果实卵形,两个合生,其中一个不发育,8—9月成熟。
交让木 灌木或小乔木, 高3-10米;小枝粗壮,暗褐色,具圆形大叶痕。叶革质,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14-25厘米,宽3-6.5厘米,先端渐尖,顶端具细尖头,基部楔形至阔楔形,叶面具光泽,干后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无乳突体,有时略被白粉,侧脉纤细而密,12-18对,两面清晰;叶柄紫红色,粗壮,长3-6厘米。雄花序长5-7厘米,雄花花梗长约0.5厘米;花萼不育;雄蕊8-10,花药长为宽的2倍,约2毫米,花丝短,长约1毫米,背部压扁,具短尖头;雌花序长4.5-8厘米;花梗长3-5毫米;花萼不育;子房基部具大小不等的不育雄蕊10;子房卵形,长约2毫米,多少被白粉,花柱极短,柱头2,外弯,扩展。果椭圆形,长约10毫米,径5-6毫米,先端具宿存柱头,基部圆形,暗褐色,有时被白粉,具疣状皱褶,果梗长10-15厘米,纤细。花期3-5月,果期8-10月。
茎极短,叶从茎的顶部向四面伸展,排列紧密、整齐,呈丛生状。株高可及1米,茎粗状直立,直径可及10公分, 茎上有明显叶痕及电线状的气根。 叶 叶于茎顶向四方伸展, 有长约40~50公分的叶柄,叶身鲜浓有光泽,呈卵状心脏形,长可及60公分,宽及40公分,但一般盆栽的仅约一半大小,全叶羽状深裂,呈革质。实生幼年期的叶片较薄,呈三角形,随生长发生之叶片逐渐变大,羽裂缺刻愈多且愈深。
又名藤三七 落葵薯科 缠绕藤本,长可达数米。根状茎粗壮。叶具短柄,叶片卵形至近圆形,长2-6厘米,宽1.5-5.5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心形,稍肉质,腋生小块茎(珠芽)。 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纤细,下垂,长7-25厘米;苞片狭,不超过花梗长度,宿存;花梗长2-3毫米,花托顶端杯状,花常由此脱落;下面1对小苞片宿存,宽三角形,急尖,透明,上面1对小苞片淡绿色,比花被短,宽椭圆形至近圆形;花直径约5毫米;花被片白色,渐变黑,开花时张开,卵形、长圆形至椭圆形,顶端钝圆,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雄蕊白色,花丝顶端在芽中反折,开花时伸出花外;花柱白色,分裂成3个柱头臂,每臂具1棍棒状或宽椭圆形柱头。果实、种子未见。花期6-10月。 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植株基部簇生肉质根茎,常隆起裸露地面,根茎及其分枝具顶芽和螺旋状着生的侧芽,芽具肉质鳞片。老茎灰褐色,皮孔外突,幼茎带红紫色,具纵线棱,腋生大小不等的肉质珠芽,形状不一,单个或成簇,具顶芽和侧芽,芽具肉质鳞片,可长枝着叶,形成花序或单花。叶互生,具柄;叶片肉质,心形、宽卵形至卵圆形,长4~8cm,宽4~9cm,先端凸尖,稍圆形或微凹,基部心形、楔形或圆形,全缘,平滑而带紫红,间见叶面扭曲而呈波状,主脉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 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一或疏生2~4个分枝,花序轴长10~30cm,花数十朵至200余朵;花梗长2~4mm,基都有一披针形、先端锐尖的苞叶;花基合生呈杯状的苞片2,其上有与其交互对生的宽卵形或椭圆形小苞片2枚,较花被片短;花被片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mm,宽约2mm,白色;雄蕊比花被长,花丝基部宽而略联合,在蕾中时外折;子房近球形,上位,花柱上部3裂,柱头乳头状。花芳香,开后变黑褐色,久不脱落。花虽两性,但通常不孕。果未见。花期6、7月起可开放半年。 藤三七,是落葵科落葵属多年生蔓生植物。又称洋落葵,属于落葵科多年蔓生植物, 藤三七与我们经常食用的落葵属同一科植物,从植株外形到风味品质均有相似之处。藤三七的地上茎蔓生肉质,叶片呈心脏形,叶色油绿,肉质肥厚,光滑无毛,叶柄短,蔓腋生有直径约3-4厘米的瘤块状绿色芽珠。
刺桐是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褐色,枝有明显叶痕及短圆锥形的黑色直刺,髓部疏松,颓废部分成空腔。羽状复叶具3小叶,常密集枝端;托叶披针形,早落;叶柄长10-15厘米,通常无刺;小叶膜质,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宽15-30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宽楔形或截形;基脉3条,侧脉5对;小叶柄基部有一对腺体状的托叶。 总状花序顶生,长10-16厘米,上有密集、成对着生的花;总花梗木质,粗壮,长7-10厘米,花梗长约1厘米,具短绒毛;花萼佛焰苞状,长2-3厘米,口部偏斜,一边开裂;花冠红色,长6-7毫米,旗瓣椭圆形,长5-6厘米,宽约2.5厘米,先端圆,瓣柄短;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龙骨瓣2片离生,雄蕊10,单体;子房被微柔毛;花柱无毛。 荚果肿胀黑色,肥厚,种子间略缢缩,长15-30厘米,宽2-3厘米,稍弯曲,先端不育;种子1-8颗,肾形,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暗红色。花期3月,果期8月。 主要特征是刺黑色;花萼佛焰苞状,偏斜,分裂到基部,不为2唇形,龙骨瓣2片分离,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种子红色
树冠圆锥形、伞形或近圆柱形,幼时树皮平滑而具显著皮孔,老时纵裂;通常假二歧分枝,枝对生,常无顶芽;除老枝外全体均被毛,毛有各种类型,如星状毛、树枝状毛、多节硬毛、粘质腺毛等,有些种类 泡桐 密被星状毛和树枝状毛,肉眼观察似绒毛,故通称绒毛,某些种在幼时或营养枝上密生粘质腺毛或多节硬毛。叶对生,大而有长柄,生长旺盛的新枝上有时3枚轮生,心脏形至长卵状心脏形,基部心形,全缘、波状或3-5浅裂,在幼株中常具锯齿,多毛,无托叶。 花3-5朵(最少1朵,最多8朵)成小聚伞花序,具总花梗或无,但因经冬叶状总苞和苞片脱落而多数小聚伞花序组成大型花序,花序枝的侧枝长短不一,使花序成圆锥形、金字塔形或圆柱形;萼钟形或基部渐狭而为倒圆锥形,被毛;萼齿5,稍不等,后方一枚较大;花冠大,紫色或白色,花冠管基部狭缩,通常在离基部5-6毫米处向前驼曲或弓曲,曲处以上突然膨大或逐渐扩大,花冠漏斗状钟形至管状漏斗形,腹部有两条纵褶(仅白花泡桐无明显纵褶),内面常有深紫色斑点,在纵褶隆起处黄色,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多少向后翻卷,下唇3裂,伸长;雄蕊4枚,二强,不伸出,花丝近基处扭卷,药叉分;花柱上端微弯,约与雄蕊等长,子房二室。 蒴果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室背开裂,2爿裂或不完全4爿裂,果皮较薄或较厚而木质化;种子小而多,有膜质翅,具少量胚乳。
小乔木,高1-9米,树杆地径可达50厘米。树皮灰白色,木材坚而脆;老枝灰褐色或淡黄褐色,通常具环状裂隙;当年枝细长,斜升或弯垂,节间长4-12毫米,直径约1.5毫米。叶鳞片状,宽三角形,稍开展,先端钝,腋间具棉毛。 花着生于二年生枝条的侧生短枝上;小苞片舟状,宽卵形,与花被近等长,边缘膜质;花被片矩圆形,先端钝,背面先端之下1/3处生翅状附属物;翅状附属物肾形至近圆形,宽5-8毫米,斜伸或平展,边缘波状或啮蚀状,基部心形至楔形;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稍内曲并围抱果实;花盘不明显。 胞果黄褐色,果皮不与种子贴生。种子黑色,直径约2.5毫米;胚盘旋成上面平下面凸的陀螺状,暗绿色。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矮小灌木,多分枝,稍呈垫状,高5-12厘米,老枝褐色,小枝对生或近对生,幼时被紧 贴的白色短.柔毛,后渐光滑,先端成刺状,单叶对生,革质,具短柄或几无柄,披针形或狭卵形,长5-7(10)毫米,宽1-3毫米,全缘,边缘常反卷,两面均被白色短柔毛,中脉稍下陷;托叶钻形,线状披针形,先端锐,长约0.8毫米,较叶柄长。花单生枝顶,径1-1.2厘米;花梗长0.6-1厘米,被白色长柔毛,萼片5,背面密生白色短柔毛,不等大,外面的2片线形,长约2毫米,内面的3片卵形,长5-7毫米,背部有3条纵肋;花瓣黄色,淡桔黄色,倒卵形,楔形,长约8毫米;雄蕊长约为花瓣的1/2,花药黄色;子房密生柔毛,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5毫米。蒴果卵形,长约5-8毫米,外被短柔毛。种子卵形,长约3毫米,渐尖,褐棕色,有棱角,具纲纹,有时有绉缩。 落叶小灌木,高10-15厘米,多分枝,形成较紧密的灌丛;老枝褐色或淡褐色,无毛,小枝淡灰褐色,被短柔毛,先端常尖锐而呈刺状。单叶对生,革质,长圆状狼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2毫米,宽2-4毫迷,边缘全缘,常向下反卷,两面被白色绵毛;无柄或具短柄;托叶小,钻形。花两性,单生枝顶,鲜黄色,径约1.4厘米;花梗长6-10毫米;萼片5,不等大,外面2片线形,长约2毫米,内面3片卵形或宽放形,长5-7毫米,背面具3-5条纵肋;花瓣5,倒卵形;雄蕊多数,长为花瓣的一半;子房上位,密生柔毛,花柱线形。蒴果卵圆形,长约5毫米,被短柔毛;种子卵圆形,长约3毫米。
落叶小乔木,高约5米,最高可达8.2m,胸径15~20cm;枝条粗壮 带肉质,具丰富乳汁,绿色,无毛。叶厚纸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20~40cm,宽7~11cm,顶端短渐尖,基部狭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凹入,在叶背略凸起,侧脉两面扁平,每边30~40条,未达叶缘网结成边脉;叶柄长4~7.5cm,上面基部具腺体,无毛。 聚伞花序顶生,长16~25cm,宽约15cm,无毛;总花梗三歧,长11~18cm,肉质,绿色;花梗长2~2.7cm,淡红色;花萼裂片小,卵圆形,顶端圆,长和宽约1.5mm,不张开而压紧花冠筒;花冠外面白色,花冠筒外面及裂片外面左边略带淡红色斑纹,花冠内面黄色,直径4~5cm,花冠筒圆筒形,长1~1.2cm,直径约4mm,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柔毛,喉部无鳞片;花冠裂片阔倒卵形,顶端圆,基部向左覆盖,长3~4cm,宽2~2.5cm;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3毫米;心皮2,离生,无毛,花柱短,柱头长圆形,中间缢缩,顶端2裂;每心皮有胚株多颗。 蓇葖双生,广歧,圆筒形,向端部渐尖,长约11cm,直径约1.5cm,绿色,无毛;种子斜长圆形,扁平,长2cm,宽1cm,顶端具膜质的翅,翅长约2cm。花期5~10月,果期栽培极少结果,一般为7~12月。
种实识别 正好上了一节实验课 就发点种子的照片吧
酴醾,又作荼蘼。又名独步春,百宜枝、佛见笑、雪梅墩、琼绶带、白蔓君、傅粉红衣郎、沉香密友。蔷薇科落叶灌木,藤身引蔓,能盘作高架。暮春开花,其色有红、黄、白等。大朵千瓣,有清香。宋人极力称颂、吟咏最多。“无华真国色,有韵自天香。”(宋·宋祁)
腊肠树落叶小乔木或中等乔木,高可达15米;枝细长;树皮幼时光滑,灰色,老时粗糙,暗褐色。叶长30-40厘米,有小叶3-4对,在叶轴和叶柄上无翅亦无腺体;小叶对生,薄革质,阔卵形,卵形或长圆形,长8-13厘米,宽3.5-7厘米,顶端短渐尖而钝,基部楔形,边全缘,幼嫩时两面被微柔毛,老时无毛;叶脉纤细,两面均明显;叶柄短。 总状花序长达30厘米或更长,疏散,下垂;花与叶同时开放,直径约4厘米;花梗柔弱,长3-5厘米,下无苞片;萼片长卵形,薄,长1-1.5厘米,开花时向后反折;花瓣黄色,倒卵形,近等大,长2-2.5厘米,具明显的脉;雄蕊10枚,其中3枚具长而弯曲的花丝,高出于花瓣,4枚短而直,具阔大的花药,其余3枚很小,不育,花药纵裂。 荚果圆柱形,长30-60厘米,直径2-2.5厘米,黑褐色,不开裂,有3条槽纹;种子40-100颗,为横隔膜所分开。花期6-8月;果期10月。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70厘米,被密白色长柔毛。 叶具柄,叶片大,肾形至宽心形,有时上部叶三角状心形,长10-15厘米,宽10-2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深心形, 边缘不规则三角状浅裂或具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被密绒毛;叶脉掌状,在上面下凹,下面凸起,叶柄长4-10厘米,基部扩大,抱茎;上部叶较小,近无柄。 头状花序直径3-5厘米,多数,在茎端排列成宽伞房状;花序梗粗,长3-6厘米;总苞钟状,长5-10毫米,宽7-15毫米;总苞片1层,披针形,顶端渐尖。 小花紫红色,淡蓝色,粉红色或近白色;舌片开展,长椭圆形,长2.5-3.5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具3小齿;管状花黄色,长约6毫米。瘦果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具棱,初时被毛,后变无毛。冠毛白色,长4-5毫米。花果期3-7月。有紫色、紫白色、紫色,紫白色比较常见。
银叶菊成叶匙形或羽状裂叶,正反面均被银白色柔毛,叶片质较薄,叶片缺裂,如雪花图案,具较长的白色绒毛。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紫红色。全株具白色绒毛。植株多分枝,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正反面均被银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小、黄色,花期6~9月,种籽7月开始陆续成熟。繁殖培育
唇形科鼠尾草属,直立一年生草本,全株具长软毛,株高30~50cm。具长穗状花序,花小,长约12cm,紫、堇、雪青等色。有多数变种,花色美丽。
常绿直立灌木,高3-4米,具刺,刺顶生或腋生,长20-40毫米,有时较短,深褐色;幼枝微扁棱形,密被锈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具光泽。叶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稀矩圆形,长5-10厘米,宽1.8-5厘米,两端钝形或基部圆形,边缘微反卷或皱波状,上面幼时具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具光泽,干燥后褐绿色或褐色,下面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侧脉7-9对,与中脉开展成50-60度的角,近边缘分叉而互相连接,上面显著凸起,下面不甚明显,网状脉在上面明显,下面不清晰;叶柄深褐色,长5-8毫米。 花白色或淡白色,下垂,密被鳞片,1-3花生于叶腋锈色短小枝上;花梗长3-5毫米;萼筒圆筒形或漏斗状圆筒形,长5-7毫米,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三角形或矩圆状三角形,长3毫米,顶端渐尖,内面疏生白色星状短柔毛;雄蕊的花丝极短,花药矩圆形,长1.5毫米;花柱直立,无毛,上端微弯曲,超过雄蕊。 果实椭圆形,长12-14毫米,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核内面具白色丝状棉毛;果梗长4-6毫米。花期9-12月,果期次年4-6月。
五加科 落叶乔木,高约10米,最高可达30米,胸径达70厘米以上,树皮暗灰棕色;小枝淡黄棕色或灰棕色,散生粗刺;刺基部宽阔扁平,通常长5-6毫米,基部宽6-7毫米,在茁壮枝上的长达1厘米以上,宽1.5厘米以上。叶片纸质,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圆形或近圆形,直径9-25厘米,稀达35厘米,掌状5-7浅裂,裂片阔三角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不及全叶片的1/2,茁壮枝上的叶片分裂较深,裂片长超过全叶片的1/2,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面深绿色,无毛或几无毛,下面淡绿色,幼时疏生短柔毛,边缘有细锯齿,放射状主脉5-7条,两面均明显;叶柄细长,长8-50厘米,无毛。
桃金娘科 乔木,高18米;树皮灰白色,厚而松软,呈薄层状剥落;嫩枝灰白色。叶互生, 白千层叶片革质,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4-10厘米,宽1-2厘米,两端尖,基出脉3-5(-7)条,多油腺点,香气浓郁;叶柄极短。花白色,密集于枝顶成穗状花序,长达15厘米,花序轴常有短毛;萼管卵形,长3毫米,有毛或无毛,萼齿5,圆形,长约1毫米;花瓣5,卵形,长2-3毫米,宽3毫米;雄蕊约长1厘米,常5-8枚成束;花柱线形,比雄蕊略长。蒴果近球形,直径5-7毫米。花期每年多次。
密荫大乔木,高20米;树皮宿存,深褐色,厚2厘米,稍软松,有不规则斜裂沟;嫩枝有棱。 幼态叶对生,叶片厚革质,卵形,长11厘米,宽达7厘米,有柄;成熟叶卵状披针形,厚革质,不等侧,长8-17厘米,宽3-7厘米,侧脉多而明显,以80度开角缓斜走向边缘,两面均有腺点,边脉离边缘1-1.5毫米;叶柄长1.5-2.5厘米。 伞形花序粗大,有花4-8朵,总梗压扁,长2.5厘米以内;花梗短、长不过4毫米,有时较长,粗而扁平;花蕾长1.4 -2厘米,宽7-10毫米;蒴管半球形或倒圆锥形,长7-9毫米,宽6-8毫米;帽状体约与萼管同长,先端收缩成喙;雄蕊长1-1.2厘米,花药椭圆形,纵裂。 蒴果卵状壶形,长1-1.5厘米,上半部略收缩,蒴口稍扩大,果瓣3-4,深藏于萼管内。花期4-9月。
蔷薇科 直立灌木,高1-3米;枝具皮刺,幼时被柔毛。单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微心形,有时近截形或近圆形,上面色较浅,沿叶脉有细柔毛,下面色稍深,幼时密被细柔毛,逐渐脱落至老时近无毛,沿中脉疏生小皮刺,边缘不分裂或3裂,通常不育枝上的叶3裂,有不规则锐锯齿或重锯齿,基部具3脉。叶柄长1-2厘米,疏生小皮刺,幼时密生细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具柔毛。 花单生或少数生于短枝上;花梗长0.6-2厘米,具细柔毛;花直径可达3厘米;花萼外密被细柔毛,无刺;萼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8毫米,顶端急尖至短渐尖;花瓣长圆形或椭圆形,白色,顶端圆钝,长9-12毫米,宽6-8毫米,长于萼片;雄蕊多数,花丝宽扁;雌蕊多数,子房有柔毛。 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径1-1.2厘米,红色,密被细柔毛;核具皱纹。花期2-3月,果期4-6月
山茱萸科 乔木,高3-15米,稀达20-2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枝粗壮,灰绿色,有稜角,微被灰色贴生短柔毛,不久变为无毛,老枝圆柱形,疏生灰白色椭圆形皮孔及半环形叶痕。冬芽顶生或腋生,狭长圆锥形,长4-10毫米,密被黄褐色的短柔毛。叶对生,纸质,阔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稀近于椭圆形,长9-16厘米,宽3.5-8.8厘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稀宽楔形,有时稍不对称,边缘略有波状小齿,上面深绿色,幼时疏被平贴小柔毛,后即近于无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或有时疏被白色平贴短柔毛,沿叶脉有淡褐色平贴小柔毛,中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出,侧脉5-8对,弓形内弯,在上面明显,下面稍凸起;叶柄长1.5-3厘米,淡黄绿色,老后变为无毛,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基部稍宽,略呈鞘状。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宽8-12厘米,疏被短柔毛;总花梗红色,长2.4-4厘米;花白色,有香味,直径8-10毫米;花萼裂片4,宽三角形,稍长于花盘,外侧疏被灰色短柔毛,长0.4-0.5毫米;花瓣4,质地稍厚,舌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毫米,宽0.9-1.8毫米,先端钝尖或短渐尖,上面无毛,背面被贴生小柔毛;雄蕊4,与花瓣等长或稍伸出花外,花丝略粗,线形,长2.5-5毫米,花药倒卵状长圆形,2室,长1.3-2毫米,丁字形着生;花盘垫状,无毛,边缘波状,厚约0.3-0.4毫米;花柱圆柱形,长2-4毫米,略被贴生小柔毛,顶端粗壮而略呈棍棒形,柱头扁平,略有浅裂,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或倒圆锥形,直径约1.2毫米,密被灰白色的平贴短柔毛;花梗圆柱形,长0.3-4(-5)毫米,疏被灰褐色短柔毛。核果近于球形,直径4.5-6毫米,成熟时黑色,近于无毛;核骨质,扁球形,直径3-4毫米,两侧各有1条浅沟及6条脉纹。花期6-7月;果期8-9月。
热带植物 叶大,聚生于茎顶端,近盾形,直径可达60厘米,通常5-9深裂,每裂片再为羽状分裂;叶柄中空,长达60-100厘米。 花单性或两性,有些品种在雄株上偶尔产生两性花或雌花,并结成果实,亦有时在雌株上出现少数雄花。植株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株。雄花:排列成圆锥花序,长达1米,下垂;花无梗;萼片基部连合;花冠乳黄色,冠管细管状,长1.6-2.5厘米,花冠裂片5,披针形,长约1.8厘米,宽4.5毫米;雄蕊10,5长5短,短的几无花丝,长的花丝白色,被白色绒毛;子房退化。雌花:单生或由数朵排列成伞房花序,着生叶腋内,具短梗或近无梗,萼片5,长约1厘米,中部以下合生;花冠裂片5,分离,乳黄色或黄白色,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6.2厘米,宽1.2-2厘米;子房上位,卵球形,无柄,花柱5,柱头数裂,近流苏状。 两性花:雄蕊5枚,着生于近子房基部极短的花冠管上,或为10枚着生于较长的花冠管上,排列成2轮,冠管长1.9-2.5厘米,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2.8厘米,宽9毫米,子房比雌株子房较小。 浆果肉质,成熟时橙黄色或黄色,长圆球形,倒卵状长圆球形,梨形或近圆球形,长10-30厘米或更长,果肉柔软多汁,味香甜;种子多数,卵球形,成熟时黑色,外种皮肉质,内种皮木质,具皱纹。花果期全年。
蔷薇科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10米,树皮成片状脱落;小枝无刺,圆柱形,幼时被柔毛,不久即脱落,紫红色,二年生枝无毛,紫褐色;冬芽半圆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褐色。叶片椭圆卵形或椭圆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8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刺芒状尖锐锯齿,齿尖有腺,幼时下面密被黄白色绒毛,不久即脱落无毛;叶柄长5-10毫米,微被柔毛,有腺齿;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长约7毫米。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短粗,长5-10毫米,无毛;花直径2.5-3厘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三角披针形,长6-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浅褐色绒毛,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长不及花瓣之半;花柱基部合生,被柔毛,柱头头状,有不显明分裂,约与雄蕊等长或稍长。 果实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暗黄色,木质,味芳香,果梗短。花期4月,果期9-10月。
落叶乔木,或冬季叶变为黄色或红色宿存至第二年新叶开放后脱落,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树冠广圆形,树干基部有时呈板状根,树皮灰色或灰褐,裂成不规则鳞状薄片剥落,露出红褐色内皮,近平滑,微凹凸不平;当年生枝密被短柔毛,深褐色;冬芽卵圆形,红褐色,无毛。叶质地厚,披针状卵形或窄椭圆形,稀卵形或倒卵形,巾脉两侧长宽不等,长1.7~8(常2.5~5)厘米,宽0.8~3(常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偏斜,楔形或一边圆,叶面深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凹陷处有疏柔毛外,余处无毛,侧脉部凹陷,叶背色较浅,幼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或沿脉有疏毛,或脉腋有簇生毛,边缘从基部到先端有钝而整齐的单锯齿,稀重锯齿(如萌发枝的叶),侧脉每边10~15条,细脉在两面均明显,叶柄长2~6毫米,仅上面有毛。花秋季开放,3~6数在叶脉簇生或排成簇状聚伞花序,花被上部杯状,下部管状,花被片4,深裂至杯状花被的基部或近基部,花梗极短,被疏毛。翅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13毫米,宽6~8毫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果翅稍厚,基部的柄长约2毫米,两侧的翅较果核部分为窄,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花被片脱落或残存,果梗较管状花被为短,长1~3毫米,有疏生短毛。花果期8~10月。
大风子科 柞木 (原变种),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4-15米;树皮棕灰色,不规则从下面向上反卷呈小片,裂片向上反卷;幼时有枝刺,结果株无刺;枝条近无毛或有疏短毛。叶薄革质,雌雄株稍有区别,通常雌株的叶有变化,菱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无毛或在近基部中脉有污毛;叶柄短,长约2毫米,有短毛。 花小,总状花序腋生,长1-2厘米,花梗极短,长约3毫米;花萼4-6片,卵形,长2.5-3.5毫米,外面有短毛;花瓣缺;雄花有多数雄蕊,花丝细长,长约4.5毫米,花药椭圆形,底着药;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包围着雄蕊;雌花的萼片与雄花同;子房椭圆形,无毛,长约4.5毫米,1室,有2侧膜胎座,花柱短,柱头2裂;花盘圆形,边缘稍波状。 浆果黑色,球形,顶端有宿存花柱,直径4-5毫米;种子2-3粒,卵形,长2-3毫米,鲜时绿色,干后褐色,有黑色条纹。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豆科蝶形花亚科 直立灌木,高1-3米,多分枝,小枝黄色或暗褐色,有条棱,被疏短毛;芽卵形,长2-3毫米,具数枚黄褐色鳞片。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2枚,线状披针形,长3-4.5毫米;叶柄长2-7(-9)厘米;小叶质薄,卵形、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6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稀稍尖,具短刺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色淡,被疏柔毛,老时渐无毛。 总状花序腋生,比叶长,常构成大型、较疏松的圆锥花序;总花梗长4-10厘米;小苞片2,卵形,长不到1厘米,先端钝圆或稍尖,黄褐色,被短柔毛;花梗短,长约2毫米,密被毛;花萼长约5毫米,5浅裂,裂片通常短于萼筒,上方2裂片合生成2齿,裂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尖,外面被白毛;花冠红紫色,极稀白色(var.albaBean),长约10毫米,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翼瓣较短,近长圆形,基部具耳和瓣柄,龙骨瓣与旗瓣近等长,先端钝,基部具较长的瓣柄;子房被毛。 荚果斜倒卵形,稍扁,长约10毫米,宽约5毫米,表面具网纹,密被短柔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榆科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在干瘠之地长成灌木状;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小枝无毛或有毛,淡黄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黄色或黄色,有散生皮孔,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芽鳞背面无毛,内层芽鳞的边缘具白色长柔毛。叶椭圆状卵形、长卵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或近对称,一侧楔形至圆,另一侧圆至半心脏形,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部分脉腋有簇生毛,边缘具重锯齿或单锯齿,侧脉每边9-16条,叶柄长4-10毫米,通常仅上面有短柔毛。花先叶开放,在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翅果近圆形,稀倒卵状圆形,长1.2-2厘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后其色与果翅相同,初淡绿色,后白黄色,宿存花被无毛,4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较花被为短,长1-2毫米,被(或稀无)短柔毛。花果期3-6月(东北较晚)。
豆科 云实亚科羊蹄甲属 乔木,灌木或攀援藤本。托叶常早落;单叶,全缘,先端凹缺或分裂为2裂片,有时深裂达基部而成2片离生的小叶;基出脉3至多条,中脉常伸出于2裂片间形成一小芒尖。花两性,很少为单性,组成总状花序,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和小苞片通常早落;花托短陀螺状或延长为圆筒状;萼杯状,佛焰状或于开花时分裂为5萼片;花瓣5片,略不等,常具瓣柄;能育雄蕊10、5或3枚,有时2或1枚,花药背着,纵裂,很少孔裂;退化雄蕊(或称不育雄蕊)数枚,花药较小,无花粉;假雄蕊先端渐尖,无花药,有时基部合生如掌状;花盘扁平或肉质而肿胀,有时缺;子房通常具柄,有胚珠2至多颗,花柱细长丝状或短而粗,柱头顶生,头状或盾状。荚果长圆形,带状或线形,通常扁平,开裂,稀不裂;种子圆形或卵形,扁平,有或无胚乳,胚根直或近于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