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尾老汉_ 拖尾老汉_
关注数: 15 粉丝数: 24 发帖数: 6,180 关注贴吧数: 2
【访谈】专家探秘今秋台风为何接踵而来 从今年中秋至今,台风“天兔”、“蝴蝶”、“菲特”和“百合”等相继影响我国,和往年相比,今年秋天台风生成似乎很频繁,为什么已经进入秋天,台风影响看起来却比夏天还要“厉害”?甚至有媒体发问“十月‘秋台’是个传奇?”带着重重疑问,记者来到了中央气象台,邀请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解答。 记者:从今年中秋节开始,台风“天兔”“蝴蝶”“菲特”“百合”等多个台风相继影响我国,和往年相比,今年秋天台风生成似乎很频繁,有哪些特别的原因吗? 许映龙:往年十月一般有2-3个台风影响我国,今年十月刚过半已有4个台风影响我国,且强度较往年稍强。今年秋季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而南半球冷空气较常年同期活跃,造成南半球越赤道气流活跃向北涌进,它一路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贯穿到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与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长时间交汇而形成热带辐合带,有利于热带地区对流云团的生成,在适合的条件下,便会有台风相继生成。 在西北太平洋,一年四季都会有台风生成,7月至10月都是台风的活跃期,10月台风频繁也并非异常。截至目前(10月16日),今年台风数量较往年偏多4个,主要是秋台风数量明显偏多,且生成时间较为集中,影响范围较往年要大。 记者:今年国庆假期,台风“菲特”对我国浙江等地造成巨大影响。为什么已经进入秋天,台风的影响看起来比夏天还要“厉害”呢? 许映龙:秋台风的强度确实偏强,根据统计数据,秋季达到超强台风级别的台风个数有时比夏季更多,秋季(9-10月)超强台风的个数往往要占到当年超强台风个数近一半,这也与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从北向南移动造成的海温偏暖有关。秋台风一般影响我国福建以南地区,登陆浙江和闽北的非常罕见。“菲特”之所以造成较大影响,就是因为它是今年登陆我国的位置最北的台风,且与南下冷空气发生相互作用,容易产生狂风暴雨,影响范围更大。 秋台风路径与夏季不同 影响利弊不可一概而论 记者:秋台风的路径主要有哪些?其路径变化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许映龙:进入秋季以后,由于影响热带气旋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南落,所以台风生成的位置、路径与登陆地点相较于夏季也偏南。此外,由于受到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影响,台风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西行进入南海,影响我国南海海域及华南沿海,另一条则是主要转向影响日本列岛等。秋季南下冷空气势力较强时,有些台风也可能会在近海减弱,甚至消失。 记者:秋台风对于我国的影响有哪些?我们了解到,在夏季,台风除了会带来狂风暴雨,也会给所经过的地区带来丰沛降水,对于缓解高温干旱、湿润气候、改善环境都有一定好处。那么在秋季,台风到来之后造成的影响有何利弊? 许映龙:夏季时,台风有时会沿我国东部地区北上或西北行深入内陆,影响范围较大。而在秋季,台风所影响的区域主要在华南、南海海域等。相比较而言,秋台风影响的区域和范围相对要小一些,但其破坏力不容小觑,其具体影响大小、利弊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记者:九十月份正值我国秋收秋种工作尾声,秋台风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哪些影响? 许映龙:与夏季相比,因为秋台风路径偏南,对农业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一些,影响地域位置也偏南,但秋台风仍可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对我国南方晚稻以及一些农业经济作物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秋台风预报难度比夏季更大 记者:今秋台风频繁生成,气象部门连续作战,组织了多次台风气象服务会商。对于气象部门来说,针对夏台风与秋台风所做的预报等工作有何不同? 许映龙:秋季,由于受到冷空气频繁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秋台风容易出现强度和路径多变的情况,预报难度也就随之加大了。从往年情况来看,秋季南海台风活动相对较多一些。与夏季的台风相比,进入南海的台风预报难度更大,因为它不仅受到副热带高压变化、冷空气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南海复杂地形的影响。
3(360)B(度娘)大战诉讼标的再创新高 360诉百度4亿立案 索赔4亿元!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第一案正式立案,市场排名第二位的360搜索,针对行业垄断巨头百度强行拦截其搜索用户,索赔4亿,案件标的金额创下新高。 据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已经正式受理了此案。 360诉称,百度公司恶意阻断360搜索引擎用户的访问,拦截360用户,强迫其到百度首页进行搜索,且该等技术手段仅歧视性地对待360搜索引擎用户,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且已经构成了不正当竞争,给360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向百度公司索赔4亿元。 从2012年8月以来,360公司进军搜索业务,倡导干净、安全的搜索结果,拒绝虚假医疗医药广告,触动了百度公司的垄断利益。百度公司持续地针对360实施了多项不正当竞争行为。首先,百度恶意阻断了360搜索引擎用户的访问,强迫用户到百度首页进行二次搜索,使用户不能直接获得搜索的结果内容;其次,百度强行引导来自360搜索引擎的用户访问百度搜索,以增加其网站访问量;再次,百度这些技术歧视措施针对性地对待360搜索引擎用户。 此外,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百度滥用ROBOTS协议与本案都是百度遏制360搜索而采取的极端手段。在滥用ROBOTS协议的过程中,百度公司作为占据搜索行业垄断地位的巨头,对旗下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文库以及百度百科等内容页,违反国际上使用Robots协议的通行惯例而单独设置区别对待的歧视性名单,允许市场份额排名靠后的谷歌、微软必应、雅虎、搜狗、SOSO等搜索引擎可以抓取这些内容,而唯独不允许市场排名第二的360搜索索引这些内容,设置歧视性条款,以达到限制正当竞争的目的。 据了解,360搜索引擎的推出,由于其独特的技术和干净的搜索结果,很快赢得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和用户,为广大用户提供了选择搜索产品的可能。对此,搜索专家、中搜CEO陈沛表示,Robots协议应成为保护行业约定,而不应成为利益集团的竞争武器;滥用Robots协议或者利用这一协议排斥竞争对手,甚至披上法律的外衣打击竞争对手的做法,更将严重违背互联网行业开放、自由、创新的原则。 而采取“强行跳转”等极端手段,更是严重伤害了用户体验,阻碍了互联网信息的自由、高效流动。 360方面认为,百度与360同属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本应当尽力做好产品,虔诚地服务于广大用户。然而,百度为保持既有的市场优势,排挤竞争对手,恶意阻止其他搜索引擎用户的访问,强行跳转到百度首页,强迫用户进行二次搜索,,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基本法律原则;百度阻断用户访问的行为,是变相胁迫用户进行“二选一”,同时属于恶意实施不兼容的行为,亦为我国的法律法规所禁止。 对此,有法律专家认为,百度的相关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也与具有行业准则性质的《互联网终端软件服务行业自律公约》之规定相悖。因此,百度公司的行为已经违法,由于百度的违法行为涉及面广、涉及人多,已经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进行调查和处理这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据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已经正式受理了此案,将于近日公开审理。
【祭】197314号台风玛琪登陆海南40周年 40年前的1973年9月14日凌晨4点左右,7314号台风在琼海登陆,中心风力 70米/秒(18级)。狂风席卷琼海、万宁、定安、屯昌、白沙、昌江、东方7县。这是建国以来在中国登陆的最强的一次台风。整个海南区死亡903人,尤以琼海为最。按属地统计,琼海死亡人数达771人,重伤1531人,轻伤3825人,民房倒塌5万多间。  1973年的副高异常强劲,拉尼娜在年中的猝然发威把半个中国置于苦旱的窘境,但这也一举扭转了前一年的圣婴所强加于西太平洋的萎靡景象。7月和8月各有两个台风登陆我国,而8月底形成的7313号台风LOUISE在长途跋涉之后也在9月6日以近乎巅峰的强度登陆徐闻,为两广和海南带来了一场及时的大雨。当年还是区编制的海南以全副武装的姿态顶住了LOUISE在9月的第一次冲击,却没有料到第二个东风波早已在菲律宾东方蠢蠢欲动。   9月10日,当LOUISE在云南灰飞湮灭之际,JMA开始了对进入130E的东风波的正式定位;第二天,当东风波悄然逼近中央气象台48小时警戒线的时候,负责命名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以25KT给予了她16W的正式编号。9月12日,热带低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越吕宋,随即在南海开始了她真正的加强。   7314号热带风暴在中秋节诞生了。她在9月12日下午以35KT拥有了一个她的名字“玛琪”,但这个美丽的名字却远远不如7314这个机械的编号令人难忘。玛琪在副高的引导下迅速笔直地西行,她加强得很快,比气候平均值快得多的她仅仅在一天后就把中心气压跌到了970HPA并加强为75KT的一级台风。然而仅仅三百多公里外的华南沿海却感受不到玛琪的任何气息,因为她那堪称东风波典范的细小环流连远在天边的美国人也为之侧目。   只不过,这也许已是玛琪在他们心中唯一值得提及的亮点,而这也许只是在越南战争中加强了南海台风探测的JTWC的额外恩赐。很快,他只能目睹着玛琪在9月13日晚上带着最后一次探测所得的80KT进入他们的飞机所不能侵犯的中国领海,全世界只剩下中央气象台对他们编号为7314的台风进行着登陆前的最后监测。   玛琪的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她直到此刻仍未显示出任何惊世骇俗的气质,虽然在紧邻NMC24小时警戒线的近海获得命名也算一遭罕见的境遇。9月13日晚上,玛琪从香港南方三百多公里的海上掠过,她对南海上的美军战舰的威胁逐渐消失。8点过后,美国海军侦察机带着964HPA结束了对玛琪的最后探测;虽然玛琪在即将登陆之际出现生命史中的最低气压或许令JTWC有所触动,但玛琪前方不可逾越的陆地随即打消了美国人对她的最后疑虑,964HPA和80KT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联合年鉴中的最终定格。
2030年或可工作4天休3天困难重重—中国素质教育时代要来了?  以研究休闲、休闲生活和休闲经济著称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号召人们去有意识地放慢生活节奏,并称“依据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哪怕经济增速低一点儿,如果每年能增长6%,到2030年,我国就可以实行工作四天、休息三天的制度。”(8月25日 燕赵都市报)  王教授的“2030年或1周休3天”言论,可以用一句针对性的话语来阐释,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研究休闲生活的专家,王教授学有所长、论有所断,他的美好预期建立在长期的跟踪研究基础之上,相比于普通人,王教授更具行业发言权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既然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加之现实的实现又要具备无数的吻合条件和相关前提,在常人眼里看来,王教授的论断就不可避免地遭遇反向解读,弄不好就是“教授一思考,民众就发笑”。  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的确有其自身的演变秩序,预期的“2030年或1周休3天”有可能发生,但仔细对比当下现实状况,考虑到绝对数量的普通大众生活,可预期的愿望就不过是言过其实、天真多于实际的幻想。因为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大众,通常是连日不停的上班,一周有两天可以休息就万分完美了,有的甚至为了所谓的全勤奖而月不休息,还有的就迫于生活的压力而疲于奔命,所以叫兽的言论“有点扯谈”,或者是权属“意淫未来”。  为何叫兽的论断会遭遇“饱汉不知饿汉饥”的解读?其中的关键一点就是现今的学术研究和专家建议,都太过理想化、虚构化和美化,以至于徒有其表,这又是由于学术离实际生活太远,和社会基层间断隔离所造成。如果叫兽真正地转换身份和视角,从探访现场和联系实际来总结经验,再来发言,想必会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1周休3天”的预言尽管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可以暂时为我们提供一个努力的方向,就是先从保证“每个人都能休息2天”入手,企业的工作制度要和员工的福利动态连接起来,而不是时下的“临时工”遍地开花。劳动法保障的不只是机关工作者,它的普及意义更加重要。另外,住房、上学、看病这些关乎百姓生活的老大难问题都没解决,国富民不强,又要拿什么去休闲呢?因此,先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更为紧要,毕竟基本生活状况都无暇顾及,哪有闲工夫去休闲?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