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人☞ 月宫战士
緣起法如夢,緣滅法如幻。緣起本不增,緣滅本不減。
关注数: 818 粉丝数: 1,827 发帖数: 27,968 关注贴吧数: 4
看佛子天地游记,知因懂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阎王殿听审下世投牛 看佛子天地游记,知因懂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阎王殿听审下世投牛罪灵;观投生畜 生胎体过程 问:2019年2月18日,中午接到关平菩萨旨意让弟子魂游冥界——地府。魂体被送进阎王殿,一个鬼差带着刚往生不足一个星期的灵体下来,是个老年妇女。 鬼差让灵体站在测量罪孽的仪器上,仪器表显示灵体黑气罪孽(业障)为38%。站在一旁的判官告诉罪灵,下一世会转世投生为牛胎。女罪灵哭哭啼啼,不明白为什么劳苦一辈子会得到投牛的果报。判官让灵体去显像仪,一个荧幕投射在罪灵头上打开罪灵灵魂意识(阿赖耶识)。荧幕上显化罪灵年轻时,每当亲人邻里举办喜宴丧事,罪灵出于好心就帮助联络养牛场主,让牛商宰杀牛羊送去亲友家中。 判官告诉罪灵,因为她不懂阴律和杀生害命果报,所以不需要投黑绳地狱受苦。可累积的罪孽让她轮回堕落成为**道众生。弟子眼见地府判官手中笔记是记录为“XXX,XX区,华族,罪孽:间接导致牛羊被杀害,投牛胎受报”。 判官让鬼差带罪灵去管**道的阎王殿等候投胎。 弟子好奇询问判官:“冥界众生被判投生**胎体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判官打开银幕让弟子观看。管**道的阎王爷让鬼差去取一张猪皮,猪皮上有一些猪只残存的灵魂意识。如果**道众生在阳世过于贪食杀害生命,那么**胎体受报完毕下来审判会按阴律放去圆形筒仪器打散灵体,一些魂魄意识会被鬼差收集放在各种不同的动物皮毛上(猪皮、牛皮、羊皮、老虎皮、山猪皮等等)。 猪皮被强硬投在罪灵的头上,罪灵就会被残存的猪皮黑气包围,魂体意识变得迷迷糊糊,醒来后会觉得自己是一只猪。鬼差再把罪灵带去投胎的养猪场,放进已受精的母猪胎体,胎体17周成熟后就会生下小猪。 说完后,判官让鬼差带弟子魂体返回阳间。 感恩师父,感恩观世音菩萨。 弟子2019-02-18 答:百分之一百是真的。我讲给你们听,你们记住了,这个女的为什么犯了一点点罪就要投牛投**道?如果她后来能学佛、修心念经,她过去的这些介绍结婚人家宰牛宰羊的业障,是不是就能改变?她还会不会投**道?这种情况很真实,一生没有修心,也没有做好事,就这么过来,这种业障就全部要投到**道。她讲的这些投**的场景,我过去都跟你们讲过。一张猪皮往准备投**的人的身上一盖,人还是人形,但猪皮盖在身上拉都拉不掉,就等着排队投胎。而且还没投胎之前,他知道自己所有的情况,知道自己过去是谁,知道自己要投牛了,很苦,不想投牛,但是已经在排队了,没办法了,身上的牛皮拉都拉不下来。一个人不做好事,就等着投**吧。
(转)今天判官带我去参观邪淫地狱的其中一个地狱——阴魂剑花地 (转)今天判官带我去参观邪淫地狱的其中一个地狱——阴魂剑花地狱。 请问判官:“何谓阴魂剑花地狱?” 判官严肃地回答说:“这个地狱是众生阳寿未尽,在阳间沉迷手淫、邪淫。男的每天或经常故意更换不同女性性伴侣,还洋洋自得,女的每天或经常故意更换男性性伴侣,还自以为很了不起。此类犯邪淫戒、沉迷邪淫的众生,严重破坏天地阴阳正气平衡。因每次行淫时,众生的思想会发放出很多邪淫的欲望之气,此等邪气会吸引鬼类或精灵等等的到来,行淫的人被暗中伤损却不自觉。当此类邪气太多太盛,形成一股极度庞大势力的时候,人间必会出现无数的各种灾难,来作抵消平衡。 人类严重破坏宇宙间的自然法则,阳间对此无法律制裁,有些西方国家的法律更赞同同居合法化等等,此等法律的制订人要受无量无边的地狱果报,等此法律在阳间完全撤销后,方可了地狱业果。正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必须每天做每件事都要合乎因果,小心因一时的疏忽而招致后世恶报。阴司我冥王见阳间已放出超负荷邪气,而且有很多都是未成年的青少年所做出来的恶业。我冥王于是在地狱中加建更多更新的地狱,来惩罚此类暂未寿终之犯戒众生,希望能藉此抓阳人生魂入地狱受惩罚,而警惕世人,消去他们的罪业,亦可减少他们寿终后入地狱所受刑罚的时间。” 谢谢判官为阿玉的详细解说,又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是谢谢判官了! 当我到达阴魂剑花地狱,见到此地狱也非常宽大,原来里面有很多小孩子,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也一齐在受刑,实在太多了!象英国、美国、法国、中国也有,总之不同国籍的人种几乎都见到。 就在这时,我看见很多男孩子的灵体被鬼差拖出去,被一种铁花似的刑具打在生殖器上,打得他们痛苦大叫,鲜血直涌而出,看得好惊心动魄;女的就用铁花似的烧到通红白热的器具捅进下身,痛得她们在地上翻滚,嚎啕大哭。这里太多犯人,哭叫声震天,我听到非常不舒服,看不一会便立刻退出去了,心里实在很不好受。若不是为了劝导世人的工作尽一分力,阿玉是绝对不想来这里的呀! 在阳间受此刑的众生,他们的感觉是好像发烧,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昏睡,因身上三魂给抓去地狱中,所以这类人亦无法正常生活。有些人会以为自己正在做噩梦,但比做噩梦还要辛苦好多。大部分人是能够感受到那种肉体上的痛苦,特别下身的剧痛、强大刺痛的难受感觉;有少部分人当受完地狱刑罚后,会因肉体的痛楚而警觉,从而改过自新。判官说,地府阎王很重视此类社会大问题,让罪灵受刑是为了能阻止不良风气继续扩散所带来阳间的严重灾难。 阿玉想再请问判官:“怎么好像这类邪淫地狱的刑罚,都十分现代化,又有计算机刑具、放光冰镜等等东西呢?”判官说:“地狱就是人间的倒影,人间的众生只要生产一些犯戒的现代化东西出来,地狱也马上会加建一样的刑具来惩罚此类众生。现在阳间的美容术多么先进,只需花些金钱就随时可以全身改头换面无人知晓,在阳间可能会成功蒙骗逃脱,但在阴律来说,别说改头换面,就算是已经投胎转了数世的人,我冥王也可把你立刻找出来押回正法的。阿玉你回去好好告诫阳间众生,必须奉公守法、孝顺父母、遵行仁义礼智信,勿说这是古旧的陈腔滥调,需知这是用来平衡天地正常运化的法则,谁不遵行谁就要被自然淘汰及因果处罚。好了!今天到此为止,请先回去,下次再来。
过去某地有一大寺院,寺里有一部大藏经,龙藏的字很大,本子很厚 过去某地有一大寺院,寺里有一部大藏经,龙藏的字很大,本子很厚,每年到了六月初六这一天,要晒藏经的。有一年六月初六,寺里出家人,一起动员晒经。中午,忽然寺旁邻家的一只牛,因牛绳断了,跑到寺前,用鼻子沿着晒的经卷往前闻。 这时,寺里的和尚看到,恐怕经书被牛脚踩坏,赶紧告诉牛主人来牵回去。牛主人也吓慌了,赶紧跑来牵住牛鼻子往回拉,可是老牛还想挣扎着往下闻,结果硬是被主人牵走了。回去没有几天,这只老牛忽然无病死了。 牛死后神识随业受报,投入人胎。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异常聪明。十七岁中举人,二十岁中了状元,皇上封他为道台大人。有一天上任走到他前生闻经的寺前,听到寺里僧人在诵经。他就进去看看,回忆这地方好像来过似的,所见到的东西,都觉得以前曾看过的一样,可是他出生以来,根本就没有到过这里。 他看到和尚诵经,随手也抽出一本来看,奇怪的很,他能跟这和尚的木鱼子,很快地诵下去,而且诵读如流。念到有一半以后,忽然看不懂了,也跟不上了。这一来使他发生怀疑,从生以来,就没有看过任何佛经,为什么前半卷看起来很熟悉,后半卷一点也看不懂,这是什么原因,他实在不明白。因此就将寺里的老和尚请出来问个究竟。 老和尚见他追问这一问题,笑着答道:“佛法的因果是一定也不爽的,刚才大人所问的问题,是很有道理的。我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就是不好对你说明,恐怕大人不了解,反而要生气,所以我不便说出来。”这位大人说:“没事的,请你直说不讳,我一定不会生气的。” 老和尚说:“大人不生气,我就直说了。在二十年前,我这寺旁某家养了一只牛,那年夏天,本寺晒藏经,那只牛忽然跑来用鼻子闻着晒的经书,后来主人赶来将牛牵回去了。不久,这牛就死了,投胎为人,并且还中了状元。这个人就是站在我面前问道的道台大人。你因为闻了半卷经,仗此功德,投生为人。现在你能看懂的,就是你前生闻过的经文;你看不懂的,就是你前生没有闻过的地方。大人,你凭闻佛经功德为人为官,你要利用难得的人身,来护持佛法,以报佛恩,切记------” 这位大人听了老和尚说出他的前因后果后,幡然醒悟,后来出家为僧。 我们如果不看佛经,那就太辜负了人身。我们念佛一句,就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礼佛一拜,就能罪灭河沙;我们阅经的功德之大,当然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阅经时,有的看不能懂,只要过目一下,来生也能得大利益。
宇文邕说不过和尚又恨道士不争气,干脆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 宇文邕说不过和尚又恨道士不争气,干脆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 诏令发布之后,立即实施。“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蓝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此时蜀新州果愿寺僧僧猛,进京与武帝论述不宜灭佛,静蔼法师亦面见武帝论其灭佛之过,皆被逐出,宜州僧人道积,与同伴七人绝食而死,其事迹极为壮烈。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后,接着把废除佛教的政策推广到北齐境内。武帝亲自到邺城(北齐国都,今河北临漳县西南20公里漳水边上),召僧人入殿宣布废佛令,下令在原齐国境内灭佛,寺院等“准毁之”。当时,有僧众五百余人,都在俯首听命,独慧远和尚厉声抗辩说:“陛下今恃王力,破坏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论貴贱,陛下安得不怖?” 武帝听后大怒,眼睛直瞪着慧远说:“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慧远反驳说:“陛下以邪法化人,现种苦业,百姓当共陛下同堕地狱【2】,何处有乐可得?” 武帝不听劝告,把废佛运动在原北齐境内铺天盖地地发动起来。结果,四万多所寺庙赐给王公作宅第,一切经像尽毁于火;寺院财产,簿录入官,僧尼全部勒令还俗。 不久武帝宇文邕身患恶疾,全身糜烂而死。不到三年,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杀死周静帝自立为皇帝,北周亡国。 隋朝开皇十一年,大府寺丞赵文昌忽然暴死,唯独心上稍微温暖。家人不敢入殓,之后又活了。说:“我当初死时,有人领我到了阎罗王的住处。阎王问我:‘你一生来,作了什么福事?’答道:家里贫穷,无有能力可以建立功德。只有每日勤念佛经。阎王听了这些话,合掌低头,赞扬说:‘很好’。阎王就派人领我回家。命令让我从南门出去。到了门口,看见武帝在门侧的房内,被锁着三重钳锁。他叫我道:‘你是我本国的人,暂时来到这里,我要和你说话。’我立即拜见。武帝说: ‘你认识我吗?’我告诉他:‘我过去当过陛下的侍卫。’武帝便说:‘你既是我过去的臣子,现在回家,替我向隋皇帝说明,我许多罪过都能辩解明白,唯独灭佛法的罪重,不能够赦免,望隋帝给我建立小小的功德。希望通过这些善事保佑,使我能够离开地狱。’我接受嘱托而走。等到走出南门,看见一个大粪坑中,有一个人的头发浮在上面,便问引路的人,答道:这是秦国大将白起,被囚禁在这里,罪恶未了。” 文昌到家后才复活。就把这些事奏于皇上,皇帝命令天下的人按人丁出钱为周武帝做法事超度。设立三日的大祭,并记录下了这些事,写入隋史之中
因救了三条人命,得传染病死而复生,增寿36年民国十几年的时候 因救了三条人命,得传染病死而复生,增寿36年 民国十几年的时候,安徽省北部闹天灾,老百姓到了冬天,很多无衣无食,大多相率逃荒到安徽的中部。 有婆媳二人,乞食到巢县,婆婆年纪已经很老,媳妇又怀着一个快要临产的身孕,身上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已经不能御寒。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她俩立在一个张姓的大门外求乞。张家仅有母子儿媳三人,张君听到有人敲门,立即去开门。等到把门打开,外面乞食的婆媳二人,已因不堪风雪的寒冷,倒卧在雪中发抖。如果此时张君不及时加以救济,无疑的婆媳二人一定会因冻饿而死。 张君睹情,立刻呼唤他的家人,同时,把门外奄奄一息的婆媳俩,搀扶到家,给她们换上棉衣,又给予饮食。婆媳俩方算得了活命,真是千恩万谢,辞着要走。 张君因想,媳妇还怀着一个将要生产的身孕,又到什么地方去生产呢?又有什么人来照应她呢?于是,他想到为善不可有始无终,倒不如将她婆媳二人留下来,等到生产以后,待春天暖时,再让她们回去,不是救人救的比较彻底吗!遂即诚恳的挽留她们继续住下去。 不久,媳妇也就生了孩子,张君不仅照料她们的衣食,而且还给她请了接生婆,侍奉生产的母子,一直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优给旅费,让她们祖孙三个回到北方去。 过了二年,巢县流行霍乱病,死亡的人很多,张君不幸,亦遭传染。病况极为严重,已经是多天昏迷不醒,家人正积极准备善后事项,通知远近亲友,棺材、寿衣均已备妥,只等断了那一口气,即行入殓埋葬。因为那时死于传染病的人是不准停尸于家中的。 哪知,张君忽然大声叹了一口长气,坐了起来说道:我已经活了,刚才,我死去之后,经小鬼带到阎王面前。阎王嘱查生死簿,突然走出一个穿红袍的官员,手拿捧盘,上有一副红绸,用金字写着“张某某救人命三条,寿延三纪”[编者注:一纪为十二年],旋即叫小鬼送我还阳。当我出来的时候,还看到我的表哥已被锁拿进去。 话音刚落,张君离城四十里之表兄弟,已派人前来报丧。与张君所说亲眼看见他表哥被锁拿而去丝毫不爽,更令家人深信不疑。 张君病愈之后,回想救了三条人命的往事,已不复忆。两年以前,婆媳乞食,救援之事,因与家人互相回忆往事,才想出前两年救了婆媳二人,在雪中刚要冻死的一件事。因为救了她们,同时,又照料她们平安生产,恰符三条人命之数。足证果报不爽,因之张君合家礼拜佛祖,深信因果,获福绵绵,深为里人所敬爱称羡。
戒杀放生,可免瘟疫之灾(绝不是迷信,古书详细记载)【一、瘟司 戒杀放生,可免瘟疫之灾(绝不是迷信,古书详细记载) 【一、瘟司點名】 道光元年,常郡大疫,均霍乱轉筋。宜興東鄉王姓,夢見瘟司神點名,高聲分付行瘟司,言:“孝子孝媳之門不入,積德為善之家不入,戒殺放生之家不入,惜字惜穀之家不入,不吃牛犬田雞之家不入。如違此令,立提重責。”一時傳出,群引為戒。(《学堂笔记》) 【白话】清朝道光元年(1821),江苏常州一带发生大瘟疫,主要症状都是霍乱转筋(上吐下泻,失水过多,以致两小腿腓肠肌痉击,不能伸直)。宜兴东乡一个姓王的人,梦见掌管瘟疫的瘟司神在点名、分派任务,大声命令行瘟司,说:“施行瘟疫之时,有孝子、孝媳的人家不得进入,积阴德、做善事的人家不得进入,戒杀放生的人家不得进入,敬惜字纸、珍惜粮食的人家不得进入,不吃牛肉、狗肉、青蛙的人家不得进入。如有违犯此命令者,立即予以重重责罚。”这件事流传于世以后,大家都引以为戒。 【二、戒牛延壽】 明,江都劉小泉,父病重,諸醫皆云不起。乃求神請方,忽夢見一道士謂云:“子父壽限已到,若能終身戒殺,勸千人戒牛,或可延壽。”小泉驚醒,即立願戒殺,勸人戒食牛犬,持簿登名,勸人立願。允者即揖謝之,甚至叩首。鄉人號為“牛爺爺”。勸滿千人,建醮一壇,表奏上天,以堅信願。一鄉皆感化。父病即愈,後十二年乃卒。始知一念之誠,已加壽一紀。古人云:“不食牛犬田雞,可免瘟疫之災。”信不虛也。(《学堂笔记》) 【白话】明朝时候,江苏江都(今扬州市江都区)的刘小泉,父亲病重,看过的医生都说快不行了。于是祈祷神明,请求赐予药方,忽然梦见一位道士对他说:“你父亲寿限已到,如果能够发愿终身戒除杀生,并劝说一千个人戒食牛肉,或许可以延寿。”小泉一惊而醒,就立即发愿戒除杀生,劝说人们戒食牛肉、狗肉,拿着簿册,有愿意发愿的就请人在册子上登记签名。有同意立愿的,小泉就作揖行礼表示感谢,甚至叩首致谢。乡里人都称他为“牛爷爷”。就这样劝满了一千个人以后,就礼请道士举办斋醮一坛,上表奏告上天,用来坚定信愿。一乡的人都受到感化。父亲的病很快就好了,十二年以后才去世。才知道一念的真诚,已经感动上天,使父亲增加了十二年的寿命。古人说:“不吃牛肉、狗肉、青蛙,可以避免瘟疫之灾。”确实是真实不虚的。 【三、戒牛免疫】 宜興張文泉,常持冊勸人戒食牛犬。道光元年,合村大疫,張氏左右鄰皆染病,而文泉合家得免。 【白话】江苏宜兴的张文泉,平时经常拿着册子,劝人戒食牛肉、狗肉。道光元年(1821),全村发生大瘟疫,张家左邻右舍都被感染了瘟疫,而张文泉全家得以避免。 【四、詩一首】 食非其分必遭殃, 瘟疫臨門報應彰。 到底信心神必佑, 莫辭苦口作慈航。 (《续千家诗》) 【按】《玄帝箴》云:“夫牛者,其形上列天星,其力下与地利。有功于世,无害于民。杀之者,国有刑法;食之者,幽有祸愆。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永免。”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杀业至重,牛有功于稼穑,杀之业尤重。”我国古代以农立国,耕牛是重要的劳动力,象征着农民的朴实和善良。朝廷往往立法严禁屠宰耕牛。民间向来有“戒食牛肉”的传统。在古代,吃牛肉是造返和背叛的象征。道教也有所谓“四不吃”的戒律:牛肉、狗肉、乌鱼、鸿雁,第一不能吃的就是牛肉。牛是仁畜,终生劳作,忠厚踏实、任劳任怨,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有功于社稷、有恩于人民。所以杀牛、吃牛肉,是自私自利、愚痴残忍、不仁不义的行为,必定感召恶报灾祸。祈请世人务必重视,引以为戒。戒杀放生,从戒食牛肉开始。
唐朝时候,河南洛阳城内,有一佛寺名叫惠林寺,原先是已故光禄卿 唐朝时候,河南洛阳城内,有一佛寺名叫惠林寺,原先是已故光禄卿李憕的府第,由其子李源捐献而成为佛寺。唐朝因安禄山叛变,东都洛阳被陷,李憕据守府中,不肯降贼,因寡不敌众而被杀死。他的儿子李源年少时,以贵族子弟,生活豪奢,交友甚广,擅长歌咏,在当时很有名气。但自从父亲去世后,心常悲痛愤慨!发誓:不做官、不娶亲、不吃肉,独身居住惠林寺五十多年。 寺中住持圆泽禅师和李源志同道合,二人是知己好友,常常一起修行论道。 一天,二人相约去游历青城峨眉山。李源想由湖北乘船,从水路溯江而上入川。而圆泽禅师要取道陕西的长安与斜谷,经陆路入川。李源说自己很久以来就同世事断了缘,所以不想路过京城。圆泽禅师不好勉强,便随同李源取道荆州乘船,途经南浦时,见一妇人穿着锦缎的下装,肩负着瓦瓮到河下来汲水。圆泽禅师见此情景泣然泪下说:“我不肯走水路就怕遇见她!”李源吃惊大惑不解,圆泽禅师解释到:“这妇人姓王,已怀孕三年,未能生产,就是在等我。现在既已遇到,不得不去投胎。希望您在这里多留几天,帮我料理后事。到了三朝日,请您来看我,我以一笑为证。过后十三年的中秋月夜,您到杭州天竺寺外,我们还可以再度相见。” 李源听完这一段话,心中非常后悔、难过,流着眼泪,为圆泽禅师准备沐浴更衣,一切完毕后,到天色将暮的时候,圆泽法师就逝去了。 李源用催生符咒,使王氏女人平安地诞下一名男婴,这便是圆泽禅师的第二生。等到三朝日李源去王家拜访说明来意,婴儿见到李源,果然灿然一笑。李源不禁泪流满面,他悲痛欲绝的将圆泽禅师安葬于山下,亦无心独自游川,便返回惠林寺。这时他才知道圆泽法师早已料有此事,已写好遗书,叫他的徒弟交给李源。李源嚎啕大哭,悔恨自己执意走荆州,痛失良师益友。 十三年后,李源早早赶到杭州,赴八月十五中秋夜在天竺寺外相会之约。李源先到寺外,那晚月光明亮,忽然听到葛洪井旁传来歌声,只见一个十几岁的牧童头上挽着双髻,身穿短衣,骑在牛背上,手持竹棍敲着牛角口唱山歌: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一听,知道牧童就是圆泽禅师,便说:“泽公健否?”只见牧童远远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说完牧童带转牛头,口唱山歌而去,歌曰: 身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 却回烟棹上瞿塘。 歌声渐远,李源想去追,却怎么也迈不动脚步,只好大喊:“泽公,珍重!”李源泪水不尽地流淌……
《印祖文钞》提到过一个公案:有一位梦庵居士,谈当地发生的一桩 《印祖文钞》提到过一个公案:有一位梦庵居士,谈当地发生的一桩车祸。一个司机夜间开车,一不小心从山路上栽到江里去了,包括司机在内的四十多个人全都掉下去了。第二天早上大家去营救,发现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女坐在岸边。大家问:你怎么坐在岸边,你是不是车里面的乘客?这女人说是坐在车里面的乘客。 但是大家问:大家都淹死了,你为什么坐在岸上呢?连衣服都没有湿呢?这个女人说:不知道。一问三不知,这一下子就成了奇闻了。所以梦庵居士就到报国寺把这个问题向印祖咨询到底怎么回事?印祖当时没有说话,到了傍晚的时候就让侍者带了一张纸条给梦庵居士。 这张纸条寥寥数语,说:这个女人,命不该死,是佛天鬼神预先把救她的方法准备好了。也就是说当这辆汽车栽到江底的那一刹那,她就被一种力量扬到了岸上来了。怎么出来的她不知道。 《无量寿经》特别讲到,一个恶人,有时候他生活得还是很不错,是由于他前世修了善,还有善神在护持他。如果他做恶太多,他前世的福德全都挥霍掉了,这个善神就会离开他,一离开他,他的恶业就缠在他身上。所以有善神保护的时候,他生活得当然很好,善神一离开,恶神跟着他的时候,他一定倒霉!所以这个女人命不该死就是她有善神在保护她,这个善神就有办法让她出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广积阴德,满脸阴骘纹! 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他在 广积阴德,满脸阴骘纹!  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他在一个姓王的侍郎家中做仆人,又老实又勤快,主人对他也很不错。有一天,当时非常有名的相士袁尚宝到王侍郎家中来,见了郑兴儿一面后,对王侍郎说,郑兴儿这个人留在家中不吉祥,会给家中带来很多灾难的。无奈,王侍郎只好忍痛割爱让郑兴儿离开王家,出去自谋生路。郑兴儿离开后,王家确实比以前安宁了很多。  郑兴儿离开王家后,无处落脚,只好暂时在一所古庙中栖身。有一天,郑兴儿回到庙中,发现墙上挂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二十多两银子。他正要为得到这意外横财而高兴,转念一想,我命中注定贫穷,投靠了王侍郎,却又因为对家主不利而被赶了出来,我怎么会有福气来受用这些财物呢?而且这银子的主人说不定拿这银子有什么急事要用,不小心遗失在这里,说不定关系着几条性命呢?我如果拿走了,虽然没人会知道,但毕竟是做了有损阴德的事了。我还是在这里等着,如果有人来找还给他吧!于是,郑兴儿便在这里等候失主。  直到第二天,有一人懊恼的前来寻找银子,郑兴儿询问后,果然是此人掉的,便将银子还给了他。这人原来是河间府郑指挥史家中的管家,奉命带着银子到京城办事,结果不小心将银子掉在了这里。管家非要送给郑兴儿一半银子作为报答,郑兴儿说:“我如果贪图你的银子,还不如我昨天夜里连包带银子都拿走好呢?也不必在这坑板上忍着臭气睡了一夜了。不要昧了我的心。”  言谈之中,那人得知了郑兴儿的遭遇,见他如此有德行,便邀他一同前往河间府郑指挥史府上,或许可以找到点差事做。郑兴儿本来就无处可去,就跟他回到了郑指挥史府上。  郑指挥史得知事情原委后,非常高兴,感叹郑兴儿竟如此有德行,见他相貌忠厚,气量宽洪,又因为自己没有儿女,便想认郑兴儿为养子。郑兴儿起初不敢高攀,一直推辞,郑指挥史说:“你的德行真是在古人之上,我如果给你金钱酬谢你,你轻财重义肯定不会要;如果不酬谢你,那我岂不成了忘恩负义的人了?况且你我居然 同姓,这真是天赐的缘份,我还怕屈就了你呢?你为什么这么见外呢?”实在盛情难却,郑兴儿便同意了。  北方长大的郑兴儿自小会骑马射箭,在指挥史的栽培下,没几年就升为应袭舍人。有一年,他陪同郑指挥史一起去京城,睹物思情,想起了以前的旧事,因为感念以前王侍郎的收留之恩,现在多年未见,所以前去看望。换上便服的郑兴儿来到王侍郎家中,拜贴称谓和拜见的礼节仍旧按照以前主仆身份相称。王侍郎在得知他就是当年那个郑兴儿后,非常吃惊,想起当年的往事又尴尬又惭愧。两人都取笑那个袁尚宝真是浪得虚名。  两人正准备要吃饭时,有人前来通报说袁尚宝前来拜见。王侍郎便与郑兴儿商议,两人准备捉弄取笑他一番。郑兴儿披上件旧衣服,等袁尚宝来后,恭恭敬敬的为他端茶送水。袁尚宝一见,惊问这是什么人在这儿送茶。王侍郎说他就是当年被赶出去的郑兴儿,至今没处安身,又回到这里来了。  袁尚宝笑道:“你为什么要骗我啊?这人暂且不论日后,现在就是束金带的武职官员,这哪是你府上的仆人呀?”王侍郎又问他:“你当年不是说他不吉利,会连累我们家人吗?”袁尚宝说:“我以前没看错,现在也没看错。此君现在满面阴德纹起,不是救了人性命, 就是还了人家东西,他的骨相已经变了。看来是他有德于人,人也报答于他。今日之所以能够显贵,原因就在这里。”  郑兴儿听后,不觉失声道:“您真是神人啊!”随即将古庙还银之事的前后述说了一遍,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郑兴儿的命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全是因他拒私不贪,还人银子积下阴德的福报啊!郑兴儿后来做到游击将军,子孙也受到荫泽,这真是“善有善报”。  人通过行善积德,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改变的。因为畏天敬神的人们知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明白行善者会得善报,作恶者会得 恶报,这完全是由人自己决定的。故事中的郑兴儿不就是因为一念之善而改变命运了吗?当然,反之,人如果执意作恶也同样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受恶报。  可见,为人哪能不多行善事,广积阴德呢?要知道上天不曾亏待过好人。
善男子,阿弥陀佛正法灭后,过中夜分明相出时,观世音菩萨于七宝 善男子,阿弥陀佛正法灭后,过中夜分明相出时,观世音菩萨于七宝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国土自然七宝,众妙合成庄严之事,诸佛世尊于恒沙劫说不能尽。善男子,我于今者为汝说譬,彼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国土庄严之事,方于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百万千倍、亿倍、亿兆载倍,乃至算数所不能及。其佛国土无有声闻、缘觉之名,纯诸菩萨充满其国。”   华德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彼佛国土名安乐耶?”   佛言:“善男子,其佛国土号曰众宝普集庄严。善男子,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随其寿命,得大势菩萨亲觐供养,至于涅槃;般涅槃后,奉持正法,乃至灭尽;法灭尽已,即于其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光明、寿命、菩萨众,乃至法住等无有异。若善男子,善女人,闻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名者,皆得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若有女人,得闻过去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名者,皆转女身,却四十亿劫生死之罪;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得见佛,闻受正法,供养众僧;舍此身已,出家成无碍辩,速得总持。
石头希迁禅师【参同契】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大觉妙心,祖祖密付,达摩西来,禅流东土。 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利根顿悟,钝根渐修,北为神秀,南指六祖。 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性觉妙明,本觉明妙,觉明空昧,暗流歧途。 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理由事显,执事迷理,契理合理,悟同非悟。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光含万象,珠珠相入,内则互摄,外无来去。 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回互交涉,重重无尽,法尔自在,本位如如。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色非实质,有相皆虚,声如风响,何关乐苦? 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暗则藏性,合为一相,位位分明,阴浊阳清。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 四大性空,复本自如,如子回乡,母子一处。 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火热风动,其性无定,水湿地凝,其性坚固。 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眼见色象,耳听声音,鼻闻香臭,舌尝咸醋。 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 六根六尘,一一相对,如树根叶,分布有序。 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本末非同,宗为真趣,尊卑以位,言用语别。 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明来光照,暗则不见,明暗不二,无见无对。 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 暗来光灭,明则不现,莫以明了,执则成见。 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後步。--觉明空昧,明暗相对,如人走路,前赴后继。 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万事万物,各有自性,功能差别,用处分明。 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 事如涵盖,大小契合,理如箭射,直指的处。 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言说无实,会宗即真,若立知见,重蹈覆辙。 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道在目前,莫以见见,运足非身,谁使谁主?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 进步不前,非远非近,若迷不悟,山河重阻。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诚劝行者,明心在悟,光阴不再,切莫虚度。
人天事 阎浮提洲。有五种事。胜瞿陀尼。何等为五。一者勇健。二者正念。三者佛出世处。四者是修业地。五者行梵行处。瞿陀尼洲。有三种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饶牛。二者饶羊。三者饶摩尼宝。阎浮提有五种事。胜弗婆提。略说如前。弗婆提洲。有三种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洲最宽大。二者普含诸渚。三者洲甚胜妙。阎浮提洲。有五种事。胜郁单越。如上所说。郁单越洲。有三种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彼人无我我所。二者寿命最长。三者彼人有胜上行。阎浮提洲。 诸比丘。阎浮提人。瞿陀尼人。弗婆提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郁单越人。无我我所。树枝若垂。男女便合。无复婚嫁。诸比丘。诸龙金翅鸟阿修罗等。皆有婚嫁。男女法式。略如人间。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皆有婚娶。略说如前。从此已上所有诸天。不复婚嫁。以无男女异故。诸比丘。阎浮提人。若行欲时。二根相到。流出不净。瞿陀尼人。弗婆提人。郁单越人。并亦如是。一切诸龙金翅鸟等。若行欲时。亦二根相到。但出风气。即得畅适。无有不净。诸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时。根到畅适。亦出风气。犹如诸龙及金翅鸟。无有差异。夜摩诸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诸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并得畅适。成其欲事。 诸比丘。阎浮提人。所有市易。或以钱宝。或以谷帛。或以众生。瞿陀尼人。所有市易。或以牛羊。或摩尼宝。弗婆提人。所作市易。或以财帛。或以五谷。或摩尼宝。郁单越人。无复市易。所欲自然故。 诸比丘。一切诸天有十种别法。何等为十。诸比丘。一诸天行时。来去无边。二诸天行时。来去无碍。三诸天行时。无有迟疾。四诸天行时。足无踪迹。五诸天身力。无患疲劳。六诸天之身有形无影。七一切诸天。无大小便。八一切诸天。无有洟唾。九诸天之身。清净微妙。无皮肉筋脉脂血髓骨。十诸天之身。欲现长短青黄赤白大小粗细。随意悉能。并皆美妙。端严殊绝。令人爱乐。一切天身。有此十种不可思议。诸比丘。又诸天身。充实洪满。齿白方密。发青齐整。柔软润泽。身有光明。及有神力。腾虚飞逝。眼视无瞬。璎珞自然。衣无垢腻。 又须弥山有四层级。其第一层傍出一万六千由旬四宝所成。有坚首天居止其中。去第二层高一万由旬。其第二层傍出八千由旬四宝所成。有持鬘天居止其中。去第三层高一万由旬。其第三层傍出四千由旬四宝所成。有常憍天居止其中。去第四层高一万由旬。其第四层傍出二千由旬四宝所成。有四大王天居止其中。
往生咒 往生咒是佛教净土宗信徒经常持诵的一种咒语。亦用于超度亡灵。持咒的方法和利益:如要持诵往生咒,应该清净三业,沐浴,漱口,至诚一心,在佛前燃香,长跪合掌,日夜各诵念二十一遍。若此就可消灭四重罪、五逆罪、十恶业,连毁谤大乘经典的罪都能消除。现世一切所求都能如意获得,不被邪恶鬼神所迷惑。若能持诵二十万遍,就会萌生智慧的苗芽。若念三十万遍,就能亲自看见阿弥陀佛。 我于今日发愿念30万遍往生咒,祈求阿弥陀佛加持于我,令我于无量劫来的一切恶业罪业悉皆消灭。 现世祈求身体健康,身心安乐,福增无量,慧眼如佛,入如来禅定三昧,见阿弥陀佛证无生法忍,于十方界普度有缘众生。 愿我在阿弥陀佛的教化中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有功德福德一善一清净一自在一安乐一慈悲一禅定一精进一布施一忍辱一智慧一方便一愿一力悉皆回向西方极乐世界。 愿我于今世能够顺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后世中不愿随业力生有三恶道的世界,不愿生有女人的世界,除慈悲愿力救度故,欲度群迷出生死流。 一切诸佛本愿我渐渐修习,乃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如来本愿亦是我愿,我愿常随诸佛修习甚深微妙般若,利乐无量有情,成熟无量有情,成就一切有情,令一切众生住如来地,菩萨地。 我若成佛,世界无有三恶道亦无女人,愿诸佛慈护我愿,令我于今乃至成佛常不违我本愿修习佛道。 愿以此善根,回向极乐界,亲见弥陀佛,证得无生忍。 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无量寿佛。
祖先 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姒姓欧阳氏,越国的始祖。始封诸侯,建都秦余望南。 姒姓源于大禹,欧阳氏是姒姓的分支。 鲧,(公元前?年-公元前2029年)。上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人物。姓姬,字熙。是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颛顼的儿子、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1]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少典:中国上古汉族传说中的有熊部落首领。主要活动于今山东、河南一带。他是华胥氏与燧人氏之孙、伏羲与女娲之子、黄帝与炎帝之父。 华胥氏:简称华胥,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是伏羲与女娲之母。她生在一个叫华阳的地方,有了华胥后改名(华胥国),古往今来,上百种中华典籍中均记载着一个叫华胥氏的氏族女首领及其儿女伏羲、女娲的故事。中国建国初期的多位朴素主义学者相信,华胥氏的历史比黄帝还要长得多。华胥国的传统服饰为长袍,即国服、华服,后来发展成为具有长袍特点的汉服,也与华胥国有关。 燧人氏[1],又称燧皇,或简称燧人,有巢氏之子、华胥氏的丈夫、伏羲与女娲的父亲,名允婼,是中国上古神话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九皇时代的部落首领,与伏羲氏、神农氏合称为“三皇”。 《路史》记载:昔载上世,人固多难,有圣人者,教之巢居,冬则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搏兽而食,凿井而饮。桧秸以为蓐,以辟其难。而人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木处巅,风生燥,颠伤、燥夭。于是有圣人焉,教之编槿,而卢缉藋,而扉塓涂翳,以违其高卑之患;而违风雨以其革有巢之化。故,亦号有巢氏。驾六龙,从日月,是曰古皇。龟龙效,图书畀,于是文成而天下治。 其为政也,授而弗恶,予而弗取,故天下之民皈仁焉。其及末也,有礼臣而贵,仕之专而不享。欲削之权,惧而生变,有巢氏遂亡。居于瓕及盘领。 后有巢氏。巢父友许繇、樊竖。繇居沛泽,其道日光,尧朝焉,而逭之。父适闻之,洗耳于频。竖方饮其牛,乃欧而还。 生活年代 距今约1万年前。 出生地区 苍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 立都 石楼山(今山西吕梁市兴县东北)。 年号 巢皇。
穷人的施舍 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静坐时,看见一对七世都是贫穷,名叫须达的夫妇。他们这一世更贫穷,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每天在垃圾堆里寻找果皮或其他腐烂的食物,以维持生命。须达夫妇有一天在垃圾堆里,意外地捡到一块牛头旃檀。牛头旃檀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木,它所燃烧的香气在十五里外仍然清香可闻,世间上任何的香气都无法跟它媲美。夫妇俩捡到这块珍贵的宝贝,非常的高兴,就用牛头旃檀,换来了三碗白米饭,因为他们这一生当中还不曾吃过米饭。时近中午,夫妇俩就决定把第一碗米下锅,一尝米饭的滋味。就在这个时候,佛对舍利弗说,须达夫妇已贫穷了七世,现在因缘成熟了,要舍利弗去度化他们,改变他们贫穷的命运。家化缘去了。须达夫妇见到舍利弗尊者来化缘,非常的兴奋,夫妇俩也自知过去未曾修福德,所以今日才落得如此穷困不堪,今天佛的大弟子来化缘,正是供养种福德的大好机会,千万不可错失,就将第一碗米煮成的饭恭敬地供养舍利弗尊者。供养了舍利弗后,夫妇俩又将第二碗米下锅,二人正准备要食用时,佛又叫迦叶尊者前去化缘。夫妇俩见是佛的首座弟子来化缘,又很恭敬地将第二碗米饭供养了迦叶尊者。须达夫妇供养了两位尊者后,心里既欢喜又舒坦地将第三碗米下锅,准备好好享受生平第一次的美味佳肴。饭刚煮熟,佛陀已出现在须达家,夫妇俩见佛亲自来化缘,这种旷劫难逢的机会,即使要挨饿一整天也值得,于是真诚恭敬地将第三碗米饭供养了佛陀。佛见须达夫妇一片真诚,看着须达夫妇说:“一切罪灭尽,百宝从地生。”刹时须达所住的茅棚充满了金银财宝。此时,须达夫妇也心开意解,得了净法眼藏。夫妇俩看了看满屋子的金银财宝:心想:纵是华厦千间,夜眠还是八尺,如果失眠的话,恐怕连八尺都无法受用呢!唯有修行才是究竟。弟子。佛就为他们说四谛法门,须达夫妇因而悟道、证果。
那一世那一年那一天 那时候的小家伙,生在有钱人家,是少爷级别的人物。 小时候,有一天想要帮忙做事,却帮了倒忙,不小心把一位奴仆的左手大拇指给弄断了,后来虽然是接好了的,唉,表面上是说没事来着,不知道心里面有没有原谅那位小少爷呢?就不知道了。 这个小家伙经常欺负同伴,我想那些人都是敢怒不敢言的,而且经常把人弄的受伤,虽然不是故意的嘛,我觉得呢还是缺乏教养,被老爷宠坏了。 上学之后还是那样,经常欺负人,他们都是敢怒不敢言的,这就说明他们家有权有势,有财有力。 上学七年还真没有谁能够欺负到他的呢!偶尔也有一两个觉得气愤的和他大打出手,有比他强的人出现了,不过是小闹剧都没有受伤的。不过他经常有意无意把别人弄受伤是真,让别人吃了很多苦头。 这个小伙不喜文,觉得自己不够强大的,最后他去学武去了。 从小没有吃过苦,过着少爷般的生活,有了武术后既然去敲诈人,因为高大威猛,有力气,有武功,人一看就觉得惹不起。不过家里有钱,敲诈人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唉! 学了武术就出去厮混去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家里有钱啊。大手大脚的,少爷嘛,这家伙还经常浪费粮食啊。 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啊,喜欢什么工作就去做什么,他不为了钱。他只是觉得新鲜来着,体验体验没有体验过的生活。 刚出来混还够义气,帮人,人家没钱借人钱。 最后钱花光了,怎么办? 他找人家借,借了还不还,还偷人家东西,有家不回,在外厮混,简直就是顽固子弟。 在外面疯了两年多,玩够了才回家。 说到底呢!还是宿世的佛缘,其中说起来就很复杂了。 今儿就说到这儿,明儿接着说。 这主角的名姑且就叫钱少吧! 路还长着呢!我觉得可以写很久很久。 因果轮回,前世今生的故事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啊。 人生路漫漫,且待遇几何。
罗睺罗 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毘罗卫国的太子,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 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九岁的那年,生下罗睺罗,太子很欢喜,这不是一般人生了儿子的欢喜,而是因为太子曾向父亲净饭王数次要求出家,均未获允准,净饭王曾说,除非有了王孙才肯让他出家,现 在太子真的生了儿子,他可以达到出家的愿望,心中怎不欢喜呢? 当太子要离开王城的那天夜里,正是二月初八日,是罗睺罗出生的第七天,耶输陀罗妃正伸着玉臂让罗睺罗睡在上面,自己也在睡意朦胧中,就在这时,太子探望了他们最后一眼,即把心一横,乘着白马,逾城出家去了。从此,罗睺罗失去世间上父亲的疼爱。 不过,太子出家成了佛陀,父亲一变而为老师,能令后来的罗睺罗修成圣果,这也正是天下第一的父亲哩! 罗睺罗在没有丈夫的母亲和老来失去儿子的祖父热爱之下成长了,生为独一无二的王孙,天天在宫殿里无忧无虑的过着日子,到了他懂事的时候,在他小小的心灵上也知道没有爸爸可唤的悲哀。不过,他在年轻美貌的母亲照顾下,母亲就是他唯一的光明、唯一的慰藉、唯一的保护者。 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在寂静的深宫里,春夏秋冬,度日如年,唯一给她人生希望的就是罗睺罗,母子相依,打发着悠悠的时光。 有人说,耶输陀罗是苦命的女人,罗睺罗是可怜的孩子,但这只是从世间的俗情上来讲,她的苦命,他的可怜,不过是短短的时间而已,有大的牺牲,就有大的收获,到后来因为佛陀的度化,耶输陀罗的出家开悟,罗睺罗的出家证果,这是最荣耀的女人!这是最幸福的孩子! 佛陀在告别王宫的时候,本想把正在睡觉的爱子抱在怀中亲热一下,但怕惊醒了耶输陀罗妃而来阻止他出家,所以佛陀在看最后一眼的时候曾说:「等我成就佛陀的时候,再回来探望此子吧!」佛陀视一切众生都如罗睺罗,一个罗睺罗不要紧,无量无数的罗睺罗在等着佛陀的慈爱,佛陀给众生的是大慈大悲,生为罗睺罗的环境,更容易获得佛陀的慈悲,所以,我们不要为罗睺罗从小没有父亲可喊而可怜,他是大圣佛陀之子,是抚育在以天地为爱情的摇篮中,所以我们要说他是人间第一的幸福儿!
行十善如何精进呢? 不杀生的人应该不伤害众生,慈悲喜舍护生,放生。 不偷盗的人应该不悭贪,不吝啬,能布施。 不邪淫的人应该破身见与邪见,能忍辱,断贪爱。 不妄语的人应该不二两舌,不琦语,不粗语,说正语,实语,佛法僧语,随喜赞叹语,方便众生语,恒顺众生语,说话柔软。 不饮酒的人不应该昏醉,昏迷,昏沉,常常保持清醒,智慧现前,莫令自己迷失方向。 不贪的人不贪财色名食睡,不贪色声香味触,而且还要能舍能施。 不嗔的人要慈悲喜舍,忍辱柔和,不抱怨,不嫉妒,不憎恨,不发火。 不痴的人当断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在配合念佛,愿力,回向就可以了。 如是精进修行,求得极乐世界上品莲花也不是难事啊。 上上品接菩萨,欲求上上品莲花的人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深信三宝,断一切疑惑,愿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无有我相往生极乐世界,一切妄想灭尽无余,精进念佛,内现净土,里外相合即契佛愿。 上中品接独觉,缘觉;深信三宝,断一切疑惑,愿生极乐世界,悟十二因缘法,断除种种贪爱执着,身心寂静,一心念佛。 上下品接声闻,深信三宝,断一切疑惑,愿生极乐世界,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相念佛。 中上品接天,深信三宝,断一切疑惑,愿生极乐世界,行十善,慈悲喜舍,四禅八定,定心念佛。 中中品接人,深信三宝,断一切疑惑,愿生极乐世界,持五戒,慈悲念佛。 九品莲花对应九法界有情,这是弥陀的慈悲。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慈力王血布施 有一天,阿难尊者请示释迦牟尼: ‘世尊!乔陈如五位比丘,宿世有何因缘,能在世尊刚开悟时,首次听闻佛法而优先悟入实相的道理呢?’ 于是,世尊说了一段因缘故事: 有一个大国的国王叫慈力王,是位心存慈善、好为施舍、赈贫救难、爱护百姓的国王。慈力王以仁义、慈善之法教诲臣民,因而国家昌盛、民风纯正。众官员们尽心辅佐治理国家,百姓们尽力耕作,全城百姓安居乐业,到处是繁华的景象。慈力王执政以来,大兴德政,不仅深受百姓爱戴,他的慈善之心也感化鬼神。 那时候,有五个昼宿夜行的夜叉,专靠吮饮人类的血液来生活。但是,在慈力王统治的地方,人人行善护生,邪恶鬼祟无法靠近他们,更不敢吮吸这些人的血浆。 这五个鬼夜叉因为没有人血可饮,已经饿得奄奄一息,挣扎著四处游荡,企图侥幸觅食,苟延残喘。 一天,这五个饥饿的鬼夜叉游荡到慈力王的王宫,跪倒在慈力王的脚下,乞求著说: ‘我们这种阴鬼,只有饮食人的血浆,才能维持活命。但是,由于大王的慈善教化,人们都遵守十善戒,有护法神护身。我们不能也不敢靠近他们,当然就吸吮不到他们的血浆。我们已经饿得难以行走,奄奄待毙。再这样求食不得,只有死路一条了。大王一向以慈善治国,难道眼睁睁地看著我们饿死吗?’说完,这五个夜叉涕泪俱下,哭的匍匐在地上起不来了。 慈力王听了他们的话,又看到他们个个精疲力竭、憔悴不堪的样子,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垂怜之情难以抑制,毅然拿起一把刀子,在两条腿上刺破五处,鲜红滚热的血液汨汨流出。 ‘你们饿了吧!我将我的血液布施给你们,希望你们可以免于饥饿之苦。’留著血的慈力王慈爱地对他们说。 这时,五个夜叉急忙用仅存的力气爬起来,往慈力王身上爬过去,有的张开大口去承接热血,有的用碗盛著痛饮。饮了人血之后,夜叉们马上恢复元气,欣喜若狂,个个挺著圆鼓鼓的大肚子,脆拜在慈力王面前,致敬谢恩。 夜叉们纷纷说道:‘永世不忘大王救命之恩,若有差遣,愿效犬马之劳。’ 慈力王瑶了摇头,摆了摆手,对夜叉们说:‘如果你们喝足了血,活了命,从今以后,也应该受持十善戒法。我今生能将热血布施给你们,我就很高兴了;将来我若能成佛,一定要用法身来帮助你们,戒除你们的三毒欲念,救度你们脱离生死轮回。’慈力王发了这样一个大愿。 这五个夜叉听了之后,欢喜踊跃的拜别而去。 ‘世尊,’阿难听到这里,问道:‘那后来呢?’ 释迦牟尼佛微微笑:‘那时候的慈力王就是现在的我!现在的乔陈如他们五位比丘就是当初的那五个夜叉。因缘果报就是如此啊!’ 听完佛陀的开示,阿难尊者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