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旅行者
星辰旅行者
关注数: 1
粉丝数: 70
发帖数: 4,353
关注贴吧数: 44
几年前好像看过一片“科幻文”大致就是这个内容吧? 记得大概内容是:——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孤女,长大以后遇到一个男人,生了一个女儿,女儿被抱走。后来这个孤女做了变性手术变成了一个男人,有一天被一个自称时间旅行者的人招募为一个特工。这个特工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爱上一个孤女,生了一个女儿,后来把这个女儿送去了孤儿院。有一天这个特工接到一个任务,去某个时间招募一个特工。 总结一下,就是一个人自己跟自己生了自己,后来自己作为特工招募了自己做特工。 当时就觉得只不过是有人故意要用个有些荒诞的故事来阐述在允许时空旅行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时空逻辑。想不到居然真有人拍了这个题材...... 忘了是在《科幻世界》杂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看到的这个故事了。
第六百三十九章也可题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绝了,方应物实际是把天子和梁芳用来对付他的办法,反过来拿去对付天子和梁芳了,也算是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关于方应物随便上床之问题分析 “随后方应物回到自家西院,随便摸了一处卧房进去,也不知道是王兰王瑜哪个小妾的房间。连衣服也没脱,只蹬掉鞋子,一头栽进了床上,二话不说便睡死过去了。”——后面一定有故事。 应该不止一个人这么认为吧,作者写的太明显了。 当然,此事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上了某个王兰王瑜之外女人的床,然后有进一步情节发展。 另一种可能是,头天结尾“十位英雄在酒楼之上吃饭饮酒,忽听楼梯之上有人走路,上来一人站在楼口,只吓得十位英雄乜呆呆发愣”,第二天开头告诉你“非是旁人,原来是跑堂的上菜!”
目前中国在美俄间战略选择的简明分析 眼下,有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复的翻历史帐,宣称中国应该反对俄罗斯。这些人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糊涂,糊涂到分不清现实利害关系;第二,狂妄,狂妄到认为我们可以以现有的国力去同时对抗所有与我们有利益冲突的国家;第三:别有居心 ,这个我就不解释了。 为了说清我对目前中国在美俄间战略选择和外交选择的看法,我在此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明分析(一下是本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其他人)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问题是美国要阻止中国崛起,所以除非中国放弃崛起或是美国主动放弃对华遏制政策,否则中美之间就只能在一些具体问题和枝节问题进行妥协,而在根本国家政策和国家利益上毫无妥协可能。 反观中俄之间自前几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最终解决边境问题后,至少目前不存在任何根本性矛盾和直接的利益冲突,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利益分歧也不大,而且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之势,双方还有巨大的共同战略利益需求。 这种情况下,在不与俄罗斯军事结盟的前提下,采取靠近俄罗斯,分担对美压力的外交选择。同时保持和美国的有效接触,不予美国直接撕破脸皮,以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正面冲突,就是一种比较理性和可行的政策选择。 另外,我们记住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强大从而避免屈辱史的重演,而不是为了把所有的屈辱都找后帐对等报复回来。为什么有些人就不能活在现实里呢!? 再者强国富民才是目的,报复与不报复都是手段而已。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分不清手段与目的的区别,偏要本末倒置呢?! 帝俄从大清割走15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个是侵略行为没错,相关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也没错,但是这个领土转移的行为,是合乎当时的国际法规范的。这种“侵略”行为,在当时的国际法环境下是一种“合乎规矩的侵略”。二战以后的国际法不再承认这种依靠武力侵略的领土转移行为的合法性,但是承认之前已经发生并完成的领土转移的结果。所以依据现行国际法和国际规范,我们可以宣称俄罗斯曾经侵略,可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可以取缔不平等条约赋予的一切侵犯我国国家利益和主权的特权,但是无法索回已经割让的领土。(有关这方面的国际法问题,9月底到10月初会开新帖讨论,这里不做进一步扩展) 面对已经失去的东西,不是以现实国家利益为前提去止损避害、开拓新利益,力争强国富民,以避免历史的重演;而是整日沉溺于“报复”的臆想中惺惺作态,反复撩拨已经妥协的矛盾,不断试图撕裂和扩大旧伤口,甚至不惜以牺牲现实国家利益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报复快感”,这是什么心态?
乌克兰东部军事形势简略分析 从近期东部军事形势来看,参考双方发布的战场态势,可以看出乌克兰政府军在战场上略占优势。这也不奇怪,基辅当局方面目前毕竟掌握着国家政权,可以动用整个国家的资源去东部作战,人力资源和军事技术装备上比东部武装都有一定优势。所以基辅当局在最近一段时间才能步步紧逼,逐渐在压缩东部武装的控制区(尽管战果并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大)。 而且东部武装方面的军事态势与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运动战也不具有可比性,运动战取胜需要内外线共同进展,内线退却与向外线转移、内线防御与外线进攻、内线的迟滞消耗与外线的突袭骚扰必须配合进行,而东部武装方面现在除了采用了一些伏击和反突击的战术动作来迟滞消耗对手之外,并未有任何转入外线作战的态势表现出来。换句话讲,东部武装现在不过是采用积极防御的战术在打一场消极防御的战役。结合近期对边境地区乌军的围攻战来看,总体上东部武装还是在打一场其本身总体并不占优的正规战战役。 那是不是说基辅方面现在就赢定了呢?当然不是,因为基辅方面现在缺乏一个取胜的关键条件——时间。从目前的形势上看,基辅方面没有足够时间来把战场上的局部优势转化为全面的胜利。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当初基辅当局决定开战之时,过度轻敌,以至于开战之初力量投入严重不足。当时,由退伍军人、前雇佣军、基辅临时政府上台后被清退出来的东部军人、产业工人组成的(里面有没有俄罗斯方面的人,我没看到能上台面的证据,不好下定论,但我觉得俄罗斯方面至少是没有大规模介入),并用军火库库存武装起来的东部武装,比起前来进剿的那只三心二意、瞻前顾后的政府军,还具有相当的优势。 结果,整个战局对基辅方面来说,成了一个不断填坑、不断添油的过程,直到现在添成以举国之力战一隅的局面,才算在战场上略有优势了。但是在这个添油的过程中,乌克兰的财力、物力被极为严重的消耗了,而乌克兰原本就很槽糕的经济状况又根本提供不了太多的补充。所以尽管基辅当局在东部战场的军事上占有优势,但其有一定的可能,没有财力坚持足够的时间,以将军事优势转化为最终的胜利。 还有一点对基辅方面不利的是,双方的胜负条件并不相同,作为宣称“平叛”的一边,他必须将东部武装全部消灭才能算是胜利,或者至少是将其逼退至靠着东部乌俄边境的狭小地域以后才能宣称“胜利”。而按东部武装的诉求,他并不需要消灭基辅当局,只要击退进攻就是胜利,只要没被完全消灭,就是没有失败。简单点讲就是,对基辅当局来说,不胜利就是失败,而对东部武装来说,不失败就是胜利。 所以以目前的形势,我认为乌东之战的胜负仍在两可之间,而胜负的关键不在于谁更能打,而在于谁更能“拖”。谁能“拖”的时间长,谁更“拖”的起,谁就是赢家。 在多说两句,关于乌克兰双方背后大国博弈对战局的影响。 现在无论是俄罗斯大规模介入,还是欧美全面军援,都会改变目前局势的平衡,加大一方的胜算。但是目前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几率都不太大。 其原因在于,首先目前乌克兰双方都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对后台们来说没有直接介入的紧迫要求。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俄罗斯全面介入东部战事,还是西方对基辅当局全面直接军援,都要冒与对方全面摊牌的风险。无论是西方还是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都是要借乌克兰的势打击对方同时为自己谋取战略利益,而不是自己冒着与对方发生热战的风险去替乌克兰出头。所以美欧和俄罗斯直接全面介入的可能性都不大。更何况全面的大规模的军事援助或经济援助,在美欧那些民主国家,都是要通过国内立法程序审批的,按他们现在的经济状况和国内政治形势,这种“花钱填坑”的法案很难顺利在立法机关顺利通过。 @中国农民双子 抽空写了一篇,看看成吗?
菜好不好吃,要问食客,而不是问厨子。文章亦然。 菜好不好吃,要问食客,而不是问厨子。 食客说菜色稀汤寡水、和头多主料少、乱放作料、糟蹋食材,并以此指责厨师手艺不佳,你能反过来指责食客说爱吃不吃本事自己去炒一盘,有这个道理吗? 我的意思很明白吧。
民主?民主这个概念已经被某些满嘴“民主”的家伙彻底糟蹋了! 这个话题本来不应该发在这里的,但是最近这吧里一些空谈“民主”高调的2货,已经把“民主”这个本来应该是我们去争取和奋斗的目标,糟践的一文不值了,所以还是跟这里说说吧。 “民主”当然是个好东西,我也希望能够更充分的享有他。但是,“民主”不是万能药,不能包治百病;不是“大力丸”,不能马踩着、狗咬着、鹰抓着、鸭子踢着都管;不是“魔法石”,不能点石成金或是让人长生不老!民主只能解决“有限”的事情,不能处理“无限”的问题!不管挨不挨边、靠不靠谱,也不管背后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究竟是什么,就把一切问题、争端、辩论、争议都诉诸民主,这不是在推崇“民主”,而是拿“民主”当了狗皮膏药,事实上是在伤害和弱化“民主”的价值。 我们为什么想要“民主”,不要胡乱吹嘘什么“普世价值”、“神圣真理”,那都是废话。我们想要“民主”,是因为期待“民主”能使我们这些普通大众,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从而能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分得份额和绝对值更大的利益,同时尽量减轻分配不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是因为期待能在社会治理和运作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从而使公权力的运行得到更好的制衡以使其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基本秩序,同时尽量避免对个人合法权利的侵害。一句话,为了更好维护我们自身利益才是我们要“民主”的目的。至于采用何种形式、怎么组织、如何选举之类,那是“手段”问题不是“目的”问题。 现在有些人的毛病就是,拿“手段”当“目的”,忽视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需要什么样的“手段”来尽量达到“目的”的问题,沉溺于那些所谓“民主”的“手段”之中不能自拔。完全不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那些“民主的手段”可能根本不能实现“民主的目的”甚至会与“民主的目的”背道而驰的情况,胡乱吹嘘那些“民主的手段”。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因为“手段”的不当运用,已经比以前不民主的时期更严重的伤害了“民主的目的”的时候,还在大肆吹捧“民主的成果”。 例如,利比亚现在局势混乱,基本社会运行秩序都无从保证,居然还有人在那里大肆吹嘘利比亚人获得了“民主和自由”。乌克兰因为对“民主手段”的不当运作和恶意使用,已经乱成一团,可还有人在那里高唱“民主的胜利”。 我真搞不懂,这些2X,到底是想宣扬“民主”的好处,还是想抽“民主”的嘴巴。我看,要是真正为了我们民主建设着想,这些昏了头的东西还是少一些好。
作者在自我陶醉他的科技知识丰富吗? 写了多少章“科普文”了,有20章了没有?作者到底想干什么,这些东西我们去网上搜,要不干脆去图书馆借本《天工开物》之类的看不好么,不比他说的详细。写小说就好好写,没词就慢点更,拿这些“技术贴”来凑数算什么,侮辱读者的智商吗?
签到问题 连续签到30天就橙了,然后呢,保持橙色需不需要继续连续签到, 还是签过30天一次就可以了?
也论刘邦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史记 高祖本纪 刘邦到底是什么人,是小人还是君子?是英雄还是流氓?在这吧里看到的文字,有把刘季先生吹成天生圣人英雄君子大神无敌道德完人的,也有吧高祖皇帝贬损到下作小丑懦夫小人丑恶坏蛋流氓渣滓的。其实这些文字都犯一个毛病——偏激,爱刘邦的就把他吹成圣人,厌刘季的就把他贬成渣滓,写这样文字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罔顾史实与正常逻辑,经常肆意剪裁史料断章取义,要么文过饰非,要么转白为黑,举例子引旁证的时候以臆断代替史料,推理辩论的时候时常偷换概念结果,写出来的都是“喷”话。 刘邦的为人,太史公在《史记》其实写的挺清楚的,无奈很多人在评论之前都不愿意好好读书。在本文开头引用的那段话里,太史公已经很好的评价了刘邦的人品——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是一个君子和一个忠厚长者;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这是一个流氓。(待续)
在这个吧里评论刘邦项羽等人物的,大部分是都是偏激的SB和喷子! 历史人物,他们都是人,我们也都是人,人都是立体的,不是只有正反两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能简单的用善恶二元的观点去评价,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好人、坏人两种人,所有的人其实都是介于善恶两者之间的,只是偏向哪边多一点罢了。 这个吧里的很多文字,在评价人物的时候,自己喜欢的对象,就无限吹捧,恨不得把其说成应该受万民敬仰、世人膜拜的神圣;自己厌恶的对象,就肆意贬低,怕不能将他讲为活该由千夫所指、天下唾弃的渣滓。捧一个人,说他的优点不算完,一定要为他文过饰非,将他的缺点也说成美德,把他的失败也说成成绩。贬一个人,说他的缺点不算完,一定要将他彻底抹黑,将他的长处也说成虚伪,把他的成功也竭力抹杀。 这不是谈论历史该有的态度,也不是处理一切事物该有的态度。 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本来就事论事就足够了,一个人做一件事,证明他作对了,不需要证明他从来都是对的;证明他做错了,也不需要证明他一向都是错的。说一个人好,没必要证明他绝对没做过坏事,说一个人坏,也不需要证明他这辈子完全没做过好事。 有时候读读网上的文字,也十分的感慨——对有些人来说,客观评价、就事论事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情吗?
评价历史人物的错误方式 历史人物,他们都是人,我们也都是人,人都是立体的,不是只有正反两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能简单的用善恶二元的观点去评价,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好人、坏人两种人,所有的人其实都是介于善恶两者之间的,只是偏向哪边多一点罢了。 这个吧里的很多文字,在评价人物的时候,自己喜欢的对象,就无限吹捧,恨不得把其说成应该受万民敬仰、世人膜拜的神圣;自己厌恶的对象,就肆意贬低,怕不能将他讲为活该由千夫所指、天下唾弃的渣滓。捧一个人,说他的优点不算完,一定要为他文过饰非,将他的缺点也说成美德,把他的失败也说成成绩。贬一个人,说他的缺点不算完,一定要将他彻底抹黑,将他的长处也说成虚伪,把他的成功也竭力抹杀。 这不是谈论历史该有的态度,也不是处理一切事物该有的态度。 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本来就事论事就足够了,一个人做一件事,证明他作对了,不需要证明他从来都是对的;证明他做错了,也不需要证明他一向都是错的。说一个人好,没必要证明他绝对没做过坏事,说一个人坏,也不需要证明他这辈子完全没做过好事。 有时候读读网上的文字,也十分的感慨——对有些人来说,客观评价、就事论事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情吗?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