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丶云殇 纳兰丶云殇
你认真数一下看看是不是十五个字
关注数: 28 粉丝数: 65 发帖数: 1,903 关注贴吧数: 19
疲倦的归家者 云 各位 大家好 作为一个不怎么称职的吧主 在消失近半年时间后 如今终于回来。 看到很多新面孔,很开心,因为纳兰词的广泛传唱而开心。很开心的来结识大家,看着大家对我们心爱的纳兰词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想必公子泉下有知,也甚是欣慰了吧。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再一次纵跨祖国广袤的山河。形形色色的人与物,撩拨着我的心弦。这半年来,我静下心来想了很多事情,也重新认识了很多人。而,有一个人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与希望。我曾以为我是一个另类,有着与世格格不入的想法,甚至我一度以为是自己错了,错的不可理喻。如今,我知道了,我没有错,哪怕已经走了很远,但至少我已然没有忘记我是为了什么而出发的。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在这条路上,我不是唯一一个人。 当你在另类的群体中时,哪怕你的坚持是对的,但是当大家都觉得错的是正统的时候,那么,你就变成错误的那一个了。所以,各位同仁,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点浅薄的感悟,有些事情,该坚持的就坚持,不要背叛自己的灵魂,哪怕身边的人觉得你不对,但是你要保留住自己内心深处最后的一抹清明,守住自己心中的那片绿洲。 该说说正事了,前代吧主 沈,也是我神交已久的朋友,曾提出了修改吧里面等级称谓的构想蓝图,并且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也制定了方案,但是沈那时候急流勇退,这重担就落在了不才云和高宇吧主的肩上。我呢比较笨,不是很懂,而与高宇吧主交流有比较少,所以这个事情就一再耽搁了下来,如今我时间比较宽裕,环境也比较方便,有近两个月的假期。我想在这一时间内,尽量完善我们心爱的纳兰词吧,完善这些基础。有哪位擅长的吧友,可以与我联系,欢迎指导。 顺便@高宇宇宇宇,咱们该联络一下感情了,呵呵。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只要我会,一定尽力辅佐。 对于本吧的会员等级称谓,有一篇帖子专门是讨论这个的,欢迎各位广提意见,我们尽快敲定,并且完善落实下来。要是没有什么异议,就按半年前定下的方案实施了。 顺便,我个人很喜欢交友,也很喜欢纳兰词,也对纳兰词略懂一点皮毛。欢迎各位与我交流指导。大家可以叫我云。 此致
【纳兰词引】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一首清词;一曲绝唱…… 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一世人间寂寥惆怅客…… 一直以来,纳兰词,打动了多少代人。清秀瑰丽的词风,真挚朴实的感情。时光流逝,韶华荏苒。每每轻吟着纳兰词,就仿佛陪伴着他走过一生。几多怅惘,几屡忧伤,却仍然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叫人舍不下,忘不掉。纳兰容若,这个如诗般名字,一旦触碰,则如魔咒般让人着迷,不可自拔。那一首首耐人寻味的纳兰词,萦绕着我们的灵魂,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清初,在满汉文化开始交融的大背景下,纳兰容若,这个谱写下一世唯美的人横空出世。纳兰性德(1655年农历腊月十二、阳历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纳喇氏,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他从小广阅群书,博闻强记,深受汉文化的熏陶。但他却未染汉人风气,依然保留着马背上的民族的淳朴与天真。所以他的词,华丽而动人。奇幻却朴实。纳兰词,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生于腊月,即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小时称冬郎。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有说法称纳兰与卢氏结婚之前有过一段刻骨的“早恋”——(他和他表妹),后恋人因入宫恋情破灭。诚然这值得参考。 纳兰容若24岁时,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容若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纳兰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容若是极为性情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 在纳兰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容若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可否还记得渌水亭为何出? 这两天,刚刚来到渌水,作为一个新人,说实话,我应该少说多看…… 只是,看到了许多不知该如何理解的帖子,忍不住想叨扰两句。或许有人觉得矫情,那便矫情一番。若不当,自请吧主删除掉。 有关容若的很多问题,我们着实没有必要纠结吧。比如说容若与多少人有过情,有过恨,有过怨……至于容若的一些做法,我们也不必去以今度古的去评判。毕竟时代不同了,就算要去评判,那也要结合历史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看待,不知我如此言是否有人赞同? 看到一篇帖子,问许嵩与容若有何关系?……说实话,我着实下意识的去考量了一下。片刻后发现,这个问题实在是无稽之谈。时隔百年,非亲非故,不知为何会把这二人联系到一起。是因为许嵩的歌词化用过纳兰词?还是因为有人觉得许嵩长得像容若?或者许嵩与纳兰姓氏有牵连?奈何鄙人才疏学浅,着实是想不出个眉目…… 看到有人问,90后也有喜欢纳兰词的?……我多少有些不解这个问题的用意,是赞同90后喜欢纳兰词呢?还是否定90后喜欢纳兰词?每个时代的人中,总会有些不伦不类的奇葩,但是没有必要以点概面,正如鲁迅而言,国家的脊梁,永远只是个别人,不可能是所有;同样,一个年代中的败类,也只会是几个,绝不会是所有。90后有什么不妥?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是必然会从我们手中,接过生活的重担的人。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何90后喜欢纳兰词就要遭到质疑?…… 相聚于此,自是喜欢纳兰词,喜欢容若,以词会友,除此之外,还应在乎其他什么?…… 而且,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没有谁强迫谁去读纳兰词。纳兰词中,多哀伤而宁静的追忆,悼亡之作。渌水亭,是容若曾与挚友共同作词娱乐之地。希望不知道的朋友,明白这里的意义……或许是我狂妄了,令大家见笑了。 纳兰容若,王国维先生曾评价,自唐宋以来,仅此一人……满清第一词人,绝非浪得虚名……
和谐、平凡…… 湛蓝碧透的天空。清澈的仿佛要浸湿你的双眸。浩瀚而没有边际。晴空中点缀着几片白色的云朵,可爱俏皮。轻盈地浮在空中,看上去那么柔软。天空中不断盘旋着的海燕,偶尔兴奋的发出几声鸣叫,似乎在于风嬉戏。 凭靠在温暖的沙滩,一只手倚在旁边的岩石上,放眼无垠的大海,倾听大地的鼓动,感受风的呼吸。此刻,把握住一丝微妙的感觉,贯彻身心,任神识肆意的在宇宙翱翔,悄无声息,却又汹涌澎湃。彻底的融入自然,感受着生命的玄奥与古的灵动,气息随着天地运转,生生不息。时而平静无波,时而时而大气磅礴,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似万马奔腾…… 和谐之境,也是无上之境。即与自然身心相融。人,便活在自然之中。以和谐之心态,去生活,去交际,才能体会到生活中沉淀的幸福与美好,那才是生命中最真实的幸福。 如今的一切,都已被实质化了,和谐也似乎不可能存在了。渐渐地,人们开始了沽名钓誉,视财如命,大家都开始了向自己的势力生活。最原始的和谐已经被打破,“平和”已经成为大众眼中的“平庸”。人们崇尚实力,崇尚势力,权利……“平庸”已经成为了人们所不齿的对象。渐渐地,又成为了一种碌碌无为的代名。 但是,事实仅仅如此吗?人,是自然的产物,渐渐迷失了生活中应有的的心态,又怎能得到生活真正的回应呢? 强大的力量,无上的地位,并不是最难得的。因为生活对每个人都敞开了一扇通往那些东西的大门。但是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能够活心态,却是那么的难得,珍贵。 和谐的心态,是对待生活最好的心态。豁达一些,乐观一些。也许和谐的心态表面的确是平凡的人生,但是和谐之心的真正状况却是超然的飞升。神破虚空,那是心灵的净化,是精神的慰藉,是灵魂的入圣。 无论何时何事,以和谐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吧!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平庸的和谐,平凡的和谐,却能唤醒你生活中沉睡的幸福。在迷惘而麻木的社会中挣扎久了,便有了一点点不知所云的感慨。 呵呵,在拾遗升到四级了,出乎意料的,既然是“抹茶”,曾经最爱的…… 只是,可惜了,唯一回不去的,便是曾经了。想假如,是最空虚的痛……
【念奴娇.少年往昔】 今天大扫除啊,忙东忙西的。感觉自己并没有做多少事情,但是身体便开始很不配合的这儿疼那疼的,似一个迟暮的老人一般。其实年纪也并不是很大啊。接到朋友的邀约,更是一个头两个大,唉,不禁感叹唏嘘:不复当年勇兮! 坐下来,引一支烟,酌一缕香茗,也不禁想起,曾经只能的笔尖,写下的那句笑语:一杯茶一曲浪淘沙…… 就是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不停的在回忆。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说一个人开始变得回忆往昔,是变老的前兆……难道我少年白头还不够,真的是要变老了么?唉,无奈啊…… 所以,既然开始回忆,就顺其自然吧,想想以前的日子,也不错。几许欢愉,几许喧闹,泪与笑,编织了曾经年少的天空。简简单单,倒也纯净。如今,整日忙碌着,学习,生活,工作。有的时候甚至连自己对自己的行为都觉得不知所云。渐渐的被生活磨的有些麻木了吧,几乎快要失去了当年那个棱角分明的自己了。 不经意翻开了一个蒙尘的笔记本,找到了了面自己写的一些东西,率性而为,杂乱无章,也无拘无束。记得高中的时候,我的恩师对我说,你的笔,能写社会文章,但不适合在学校作文,因为你太傲了。尽管如此,每次作文他都很给面子的给了我高分。呵呵,那些记忆…… 自从读大学以后,已经很久再没有动笔写什么了。所以文字的功夫退化了很多,变得语竭词穷,惨不忍睹。即使偶尔写下了点东西,自己做看右看,都觉得不是很如意。而且,似乎也再寻不到当年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气。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自己没事,于是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韵填了一首词,《念奴娇,少年往昔》… 云散雨歇,暮轻寒,春风却引前路。六道轮回,笙歌婉,轻狂年少无忌。暖玉温裘,策马飞疾,锦绣待指点。睥睨天下,三界又凭垂怜。 不知冷榻冰肌,无声寒风起。夙兴夜寐,志穷无极。恋素颜,弹指韶华惜变。邀影对酌,众生何羡我,九五之巅。依楼问天,枯候荼蘼花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