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朱朱 shanghai朱朱
关注数: 22 粉丝数: 63 发帖数: 2,988 关注贴吧数: 36
美国人在地铁里的一个令人深思的实验 这是在美国人在地铁里的一个发人深思的实验。 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 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 大约3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是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演奏者是一位音乐家,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大约4分钟之后,约夏.贝尔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帽子里,她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6分钟时,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倾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开始往前走。10分钟时,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忙忙地离去。小男孩停下来,又看了一眼小提琴手,但他妈妈使劲地推他,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他们的父母全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 到了45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约夏.贝尔总共收到了32美元。 要知道,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其实,约夏?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 实验结束后,《华盛顿邮报》提出了几个问题:一、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二、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赶路,不断的前行,以至于我们没有留意沿途美丽的风景,以至于我们几乎忘却了最年少时的梦想。我们像个陀螺一样旋转,我们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这样的生活是否是我们想要的? 生存很简单,生活很难。我们忘记了为何而出发,活在自己的设计的未来中,忘记了生活中除了工作和财富,还有家庭、健康、快乐、朋友等等,如果我们把工作和财富当成了生活的全部,那我们就错过了太多太多......我们总是在不断追赶,却不知遗漏了什么~
鱼竿调性解密  首先,现在对于鱼竿的分类是越来越细了。这主要谈论的是秆子的调性。 一、秆子的调性  说说胴调子、本调子、先调子 极硬先调子(1:9调):钓竿受力后主弯曲点在钓竿的最前端(主弯曲点在十分之一处.竿先方向) 超硬先调子(2:8调):钓竿受力后主弯曲点在钓竿的前端偏后(主弯曲点在十分之二处.竿先方向) 硬式本调子(3:7调):钓竿受力后主弯曲点在钓竿的中间靠前(主弯曲点在十分之三处.竿先方向) 中硬本调子(4:6调):钓竿受力后主弯曲点在钓竿的中间稍微靠前(主弯曲点在十分之四处.竿先方向) 软的本调子(5:5调):钓竿受力后主弯曲点在钓竿的中间(主弯曲点在十分之五处.竿先方向) 胴调子(低于6:4调):钓竿受力后主弯曲点在钓竿的中间靠后(主弯曲点在十分之六处.竿先方向) 这都是以前的对于调性的称呼,现在不这样称呼了。称,硬调、中硬,超硬.就本人而言,对这称呼比较感冒!为什么因为有不少厂家,把调性很软的秆子都称为硬调,对消费者有误导作用。再则,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质量标准,其调性可以是厂家任意标注。造成了有些厂家的比较符合说明,有些不敢恭维。 自己确定了秆子的调性,还需要结合实际秆子的情况配线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4.5的秆子,一个为19调性,一个为46调性,假如同样配0.8+0.4的线组,上了一个3斤左右的鱼,其后果就不一样了。 首先,如果是19的秆子,因为秆子比较硬,起竿的手法要很当心,很容易造成切线。原因就是因为秆子过硬后鱼线受力比较多,秆子对于鱼的缓冲就相对减少了;但要是换了46调性的秆子,因为秆子的缓冲比较多,往往能达到细线搏大鱼的成功。 但是,这样也不是说软调性的秆子就是好。如果大家明明知道鱼比较大,密度也大,需要上速度的时候。大家配大的线组,19调的可以直接把1斤多甚至2斤的鱼飞出来,尽量减少溜鱼时间,在46调秆子溜一条鱼的时候,也许就可以飞上3条了(海蛇船艇,享你所想)。 所以,选择正确的杆子,是很重要的环节,不仅是手感的问题,更是上鱼速度与成功率的问题。  二、秆子的长度  再一个,我在搏大物的时候,就喜欢用长点的秆子。原因:作战半径大!试想一下,3.6的秆子上了20斤的鱼,要溜翻容易还是5.4的秆子溜翻容易,大家可想而知。当然,可以采用失手绳,其目的也是增大作战半径。(晕了,我没挂失手绳还总上大的,挂上后还没钓过大的,呵呵)当然,如果采用海竿,上20斤的鱼,那就更容易了,因为半径更大(海蛇船艇,享你所想)。  三、溜鱼的技巧  此类文章,许多论坛都有。我只说几点  1、秆子角度最重要,小于20度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也就是拔河状态了,十有八九断线。一定要保持45度或以上角度。  2、让鱼带符合跑,让你背100斤大米跑了100累不呵呵  3、敌强我弱,敌弱我强,也就是俗话的四两拨千斤。  4、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可急噪,多让鱼呛水。  四、合理的配制  秆子的大小,强度与线要有合理的配置。调性硬的秆子线组略大,调性软的秆子略小。有的钓友的线组用的很大的大力马,有多少秆子的强度比大力马还大呢如不注意溜鱼方法,很容易断竿。也就是杆子的承受力要大于线组的承受力。
首页 1 2 下一页